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2016-08-25 推荐阅读 阅读: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一)
强化执行力提升公司规范管理

强化执行力 提升公司规范管理

随着我们****公司的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我们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但我们企业的整体发展还需要一个不断规范的过程,从管理到执行,从规范到落实,从宏观到细节,都需要在位的各位一起努力,持续积累加强规范工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服务等水平,全面推进公司全方位的发展。下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几个方面要求:

一、规范动作标准。严格规范动作标准是巩固和完善公司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建立了ISO9000、ISO14000和安全质量体系认证,我们己经见证了规范所带来的发展,这些创造的成果,己形成了全员上下的共识。这一再证明了规范是基础、是保障,没有近几年来的整顿规范工作,就没有发展的良好形势;规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相信在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全体员工敬业奉献,扎实工作下,我们一定能达到管理体系规范化要求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执行力。公司建立了动作规范,有了各项制度,这些管理的本旨在于执行,执行力就是制度和流程的生命力,有制度、有流程就要去执行。同时,有效执行、高效执行需要综合素质和能力来保证。通过有效执行来提升规范化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首先,要改善有效执行的思维模式,彻底改变工作中推一步、走一步的工作状态,围绕大局,融入经营主体,注重区域贡献,

将有效执行的意识根植于计划拟定、过程控制、进度推进、阶段性工作和资源配置中,实现从被动消极执行到主动有效执行、从简单执行到务实创新执行的转变;其次,要强化有效执行的行为举措,深入市场、深入客户,加强市场调研分析,身体力行、知难而进,“不达目标不罢休”,力求在执行能力、基础管理、市场维护、阶段性工作有新的突破;第三,要在有效执行中注重创新,突破旧的思维和习惯的束缚,研究和探索建筑服务营销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创新思维,潜心做事,循序渐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细节管理。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个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它在自有机制的框架下,各个系统的细节管理方面,必定是高效率的配合。

细节就是实际中存在的各种具体情况,注重细节就是注重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细节又是动态性的,注重细节就是注重不断发展、研究和解决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

如果只是一个企业机制摆在那儿,在细微之处没有想法,那么它永远只能是一个框架,而无法演化为企业的实践。建筑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在服务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其市场的占有率很大程度取决于业主的认同。公司在业内已经树立了很好的口碑,现在的关键在于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质绩效,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提高投标价格的竞争力,这就依赖于各个系统部门的有效的细节管理。

四、加强沟通,促进各部门协调发展。管理体系规范是一项系统【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性工程。需要各部门互相沟通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员工的消极被动,都会影响到整个贯标进程,因此,各部门要做好程序的接口配合工作,理顺关系,相互配合,为公司规范管理体系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协调进行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总之,只有严格规范,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提升人的责任性和执行力;才能促进发展的持续性和活力。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统一的步调、更加高效的执行,为推进公司规范化建设,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二)
强化制度管理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强化规章制度管理

以强化“五项工作”为重心,全面提升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水平

1.强化规章制度建设计划实施。针对规章制度计划完成率低的问题,以年度规章制度建设计划为基础,推行滚动工作计划与补充工作计划相互补充完善机制。上一年度未完成的制度建设计划自动滚动到下一年度完成,临时发生的计划外制度下发补充制度建设计划,避免因制度审查周期长而漏审制度或制度反复列入计划的问题。年度制度建设计划下达后,按具体完成时间严格执行,对未按时上报制度草案的起草部门要责成说明具体迟报原因,并定出具体完成时间。

2.强化规章制度审查机制。狠抓制度建设工作重要环节,在对每项制度均严格按程序审查的基础上,落实业务主管部门的制度建设责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立项、起草、审核、审议、颁布、实施程序。组织做好规章制度审核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立业务部门、所属单位、基层岗位人员等多方参与的制度审核机制。

3.强化规章制度宣贯培训。每项规章制度出台后,在一周时间内与起草部门沟通、协调并起草下发宣贯培训通知,确定组织部门、培训人员范围、培训方式等。制度培训完成后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将制度培训资料和培训信息反馈到制度主管部门备案。公司制度在二级单位层面宣贯时,各单位要明确宣贯培训的组织部门和具体负责人,设专人负责

执行监督。对于重点制度,还要在领导层进行宣贯,增强制度宣贯培训的针对性。

4.强化规章制度执行监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监督考核评价方案,对各单位每季度报送的拟出台制度及制度执行监督情况进行实质性审查,深入各单位现场抽查,提高开展制度执行监督和报送制度执行监督结果的严肃性,加强制度执行监督考核和实施管理,努力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减少、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的发生。

5.强化规章制度执行评价。抽取部分颁布实施的公司重点制度,开展实施评价,从制度体例、管理职责、文字逻辑、与上级制度对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操作性等方面,面向全公司征求意见,进行分析汇总,与相关专业部门研究探讨,形成解答处理意见,反馈给提出意见的单位或个人,对于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初步修订方案,待该项制度修订时一并予以修订完善。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三)
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基础管理

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基础管理

商 镇 2011年08月12日

近年来,农业银行适应新的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体系,制度管理工作也走在了同业前列。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制度,以制度建设促进基础管理提升,是农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制度建设既是银行完善治理的应有之意,更是加强风险管理,提升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制度建设是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应有之意。公司治理组织结构的搭建,仅仅是公司治理的起步,而不是全部。国际上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均将制度建设作为公司治理的主要方面。如英国公司治理委员会的《Cadbury报告》明确指出,“公司治理是经营和控制公司的制度与过程”,将制度与公司治理几乎等同起来。企业在组织结构搭建后,必须立即跟进制度建设,否则,公司治理就成了空中楼阁。可以说,制度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公司治理的水平。如果说,农业银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的搭建属于公司治理中“形似”的范畴,那么,制度建设和完善则关乎从“形似”到“神似”的重要转变。

制度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优秀的上市银行必须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从国内市场看,大型银行在产品与服务上的同质化现象突出,中小银行在地方和特色领域竞争中逐渐发力,抢占大银行市场;从国际市场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外银行间的竞争也逐步升温。银行在监管标准和治理结构上,由于法律规范的趋同而显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上市银行必须转向内部挖潜,重视制度中的管理成本问题。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一种制度下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关系决定了制度创新,同时,制度创新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由此推知,哪家银行的制度更能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更能尽快适应市场及时转变发展模式,更能引导盈利模式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更能为金融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哪家银行就会赚取更多利润,更容易在竞争中抢到先机。从这个角度讲,银行间的竞争就是制度间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必须通过制度予以实现。 制度建设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必然需要。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深度参与经济活动,自有资本只占营运资金的很小比例。因此,银行的经营成败,不仅关乎股东回报,更关乎广大储户利益,甚至影响一国经济的稳定与安全。为此,各国政府对银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心和要求,超过了任何其他行业。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无一例外地要求银行建立机构、业务、流程、风险类别、人员等全覆盖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银行的领导者承担内部控制的首要责任。例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在全行范围内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并保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则明确要求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作为大型上市银行,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也是《商业银行法》将“安全”作为银行经营三原则之首的重要原因和必然结果。

新时期,农业银行的制度建设要以优秀大型上市银行的六大评价维度来衡量。

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提出,评价优秀大型上市银行标准的六个维度是治理规范、业绩突出、风控优先、特色鲜明、团队出色、形象良好。同样,制度建设也要以这六个维度来衡量。

“治理规范”就是要求制度建设适应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在制度体系上按照分层、分类、分块的要求搭建完整的内部规范结构;在制度立改废等重要环节体现决策的科学、治理的高效;在制度价值取向上符合农行整体战略安排;在制度执行效果上,能作为公司治理载体和手段得到快速充分的传达与执行。

“业绩突出”和“风控优先”是对制度功能提出的明确要求。制度建设要为农行的核心价值创造和风险把控服务,寻求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合理平衡。在发挥“规范功能”、严把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制度“激励功能”,尽量减少制度执行成本和机会成本,解放经营行的生产力,引导农行整体效益向好、经营效率提高,不断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拓展价值创造空间,实现市值稳定增长。

“特色鲜明”就是要求制度建设发挥引导作用,立足于农业银行自身特色,发展相对优势,促进核心竞争力的积蓄与增长。在制度起草和论证过程中,要兼顾传统领域的优势巩固与创新领域的优势形成,使农行在高度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

“团队出色”就是要求制度建设必须体现奖优罚劣,为农行从外部吸引优秀人才、在内部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便利的制度环境,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高管层和普通员工都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客观精细地反映价值创造中每个环节的贡献大小,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形象良好”是股改上市后对制度建设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制度设计者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社会形象,处理好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使“诚信立业、稳健行远”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制度规范的细化过程中,提高声誉风险管理的意识,维护企业品牌形象。这就要求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加入“社会形象”的讨论与审查环节,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标准。【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制度建设要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强化自我约束,转变规范模式,促进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农行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多次修订完善,初步建立了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随着公司治理、业务流程、监管要求和技术手段的变化,一些制度已经不适应精细化管理和市场竞争的要求。新时期新形势下,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要在公司治理的层面安排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公司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公司治理层面做好制度建设安排,就是为治理工作本身的高效顺畅铺路搭桥。制度建设要从高层做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董事会负责保证商业银行建立并实施充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此,董事会要制定好制度建设总体要求和工作计划,做好全行制度体系、重要基本制度的规划与审批,定期就全行制度建设与管理听取高管层汇报。高级管理层要积极落实董事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部署,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加强制度归口管理和质量控制,充分发挥制度主管部门的作用,解决好制度建设长期存在的规范冲突、职责交叉等问题。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高管层在制度建设方面实施履职尽职监督,监督基本制度和重要规章的执行,树立制度权威。分支行除了要做好上级行制度的细化与执行,还要变单纯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制定,积极向上级行提出制度建设建议,认真参与制度论证,负责任的反馈制度征询意见,与制度制定行共同提高制度质量。通过建立上下双向贯通的信息传递渠道,使制度制定行能够客观真实的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和基层意见,以便及时做出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后续安排。

二是要合理解决授权的“度”的问题。农行网点遍布城乡,地区差异是经营管理中必须面对和重视的客观现实,制度建设不宜搞一刀切。对于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于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的地区和特色产业集中地区,要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贴近当地金融生态,制定不同政策,体现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的多样性。为此,总行在制定制度时要解决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合理解决授权的“度”的问题,使各家分行在总行制度框架下,还有余地根据当地特色灵活执行。既有制约,又有自由,达到“收”与“放”的平衡。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农行上市以后,价值创造、资本约束、成本控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作为上市公司,要快速应对市场竞争,满足广大股东的业绩期望,将上述外部要求内化为自我约束,制度建设必须有所作为。在原先的国有银行体制下,银行管理的行政色彩浓郁,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具有层级众多、语体公文化、内容口号化等缺陷,很难适应上市银行的管理与竞争。目前,农行仍有一部分制度标准不清、言辞模糊,照抄照搬外部规定或领导讲话而缺少细化,给基层行的执行造成了一定困难。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新时期,农行的制度建设必须贴近经营管理与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做到标准清晰、易于操作,最大限度减低制度传递和执行过程中的效力损耗。同时,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重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理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关切,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维护股东利益、尊重客户权益、关心员工发展、配合政府监管,实现农行与投资者、客户、员工真正的“共同成长”,实现银行与监管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是要转变规范模式。制度建设要致力于提高银行竞争力,就必须在规范模式上有所突破。目前,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监管都逐渐从“行为规范”模式向“目的规范”模式转变,不单纯以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作为制度的规范方式和主要内容,而是注重通过经营目标、风险控制水平的设定对制度执行者提出要求。其优点是使经营者免受僵化的条条框框限制,在有效实现经营绩效和风险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多种执行路径。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更易发挥,更有利于应对复杂的金融形势和竞争环境,充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实践中,农行的一些分支机构经常反映管理行的制度管得过紧,束缚了手脚,这实际上就道出了“行为规范”模式的不足。新时期,农行要系统梳理并废除现有制度中不必要的行为约束,注重发挥“目的规范”的作用,降低分支行执行成本,解放经营行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同时,应当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制定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机制,真正通过“商业”手段经营商业银行。

五是要以质量控制和程序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制度核心竞争力。要保持农业银行制度的竞争力,质量控制和程序管理是关键抓手。目前,农行已经形成了立项、起草、论证、审查、审批、发布、评价的一整套制度管理机制,在同业制度管理领域保持了领先地位。上述机制中,既包括质量控制,又包括程序管理,质量控制需要程序管理为手段,程序管理要以提高质量为目的。论证、审查和评价环节,重在提高制度质量;立项、审查、审批则是重要的程序控制手段。下一步,农行要重点利用和不断完善现有机制,为提升制度竞争力提供制度支持。起草部门要做好制度论证工作,切实广泛深入地征求各方面意见,认真组织力量论证,对本部门所起草制度的合法合规性、风险控制有效性等承担第一责任。审查部门要总结过去好的做法,按照合法合规、形式规范、机制合理、协调统一等标准做好制度审查,提出实际可行的完善建议。对制度后评价工作要给予应有的重视,适时开展重点条线、板块的制度评估,改变重制定、轻维护的现状,及时根据实际动态调整,始终保持制度竞争力。要纠正“程序管理影响效率”的偏见。合理的程序控制既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更是保证各部门限时办结、提高制度制定效率的有效机制。制度建设要在年初做好立项规划,减少制度重复,节约管理资源;制度审查要保证有充分必要的时间,抓好审查意见的落实;制度审议审批要坚决避免逆程序操作和越程序操作。“链条的强度决定于它的薄弱环节”。只有在制度立、改、废全部管理流程中都做到主动合规,才能更有效的保持农行制度的核心竞争力。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四)
健全管理体制 增强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4-000-01

  摘 要 随着基层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在思想意识、规章制度、开展利用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必须从健全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入手,把档案工作科学规范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 农村档案 健全体制 提高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档案作用越来越大。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的滞后限制了档案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基层档案工作面临问题如下
  (一)领导不重视,档案意识差
  一是存在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档案工作。基层领导把精力都放在“抓经济、谋发展”上,对与档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了解不深,档案意识还非常浅薄。二是投入不足,农村基层对档案经费投入少,管理人员没有保障,在客观上因农村经济不平衡,条件比较落后,在主观上一些基层领导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日常议程,没纳入绩效管理,更谈不上建章立制。
  (二)保管条件差,无专职管理员
  一是基层单位无专用档案库房。基层农村受办公条件的限制,基本都没有设档案库房。有的单位档案室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固定的档案存放点。二是保管硬件设施匮乏。多数基层没有除湿机、湿温度计、空调,连日常“八防”管理工作都没法保证做到位,。三是没有专职档案管理员,绝大多数基层单位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上都由文书、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兼职。特别是村一级的人员变动频繁,就无法完整、系统对日常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
  (三)档案基础差,管理水平低
  一是档案规章制度不健全。农村基层多没有建立档案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二是档案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专业培训少,且基层领导对档案工作要求不高,都是由其他人员兼职。三是档案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一方面,多数基层档案员只管其一亩三分地,兼职档案管理员只注重收集整理自己经办的业务产生文件材料。另一方面,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任务,业务繁杂,事务性工作多,且农村基层人员变化频繁,换届更替过程中都未严格执行档案移交手续,造成一些历史档案案遗失或破损。
  (四)档案现代化管理落后,开发利用低
  一是缺乏档案现代化管理理念。农村基层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可无可有。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做得很少。目前,基层还很多有查考价值、凭证作用的档案还未挖掘出来进行整理汇编、造册,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三是档案微机管理滞后。许多单位还一直延用传统手工操作,即使有个另单位建立了电子文档数据库,录入系统的文档不完整、不齐全,在电子系统中检索不到位、不准确。
  二、关于基层档案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基层档案管理体系
  1.加强业务指导。一是县、区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将基层档案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议程,并将此项工作常态化管理,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农村基层实际、农民实际需要,制定符合“三农”工作的任务、目标。二是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支持和投入,将档案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纳入考核范畴。加大投入包括经济和人员的投入。同时在人员配备上,最好选稳定的人员。三是建立基层档案管理员网络,主管部门要牵头组建管理员网络,下属单位或村级单位要指定专门人员从事档案工作,加入网络,加强信息互通。[1]
  2.完善协作机制。档案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馆(室)藏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专门档案。如农村基层中民政部门的婚姻材料、低保工作的名册等档案都要进行专项整理、单独管理。同时档案部门要主动与农业、民政、综治、计生等重点部门加强联系,协调配合,建立协作机制,才能及时了解相关部门工作环节,及产生哪些文件材料,明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二)扎实工作,规范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机制。首先要健全档案工作机构,建立乡镇及村级档案室,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责任人及档案管理人员,理顺工作职责。其次健全规章制度,立卷、归档、档案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利用、移交、借阅等工作环节要做到建章立制,各种规章制度要上墙,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章办事。[2]
  2.逐步改善村一级档案工作。基层档案工作要不调整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各建制村要依文书或会计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在归档立卷中要按照简化适用的原则,即要保证文件材料完整又要兼顾事件的关联性,同时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督促指导,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是一项专业强的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做事要认真仔细,勤勤恳恳,最好具备精通微机操作和应用技能。一是单位要选配好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有条件单位尽可能设专职人员,保证人员稳定,同时保证档案管理员的待遇,这样才有利于稳定队伍。二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要定期走乡入村,也可通过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亦可以会代训,组织档案工作者到先进单位学习观摩。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越发显得重要,而档案工作又是一份艰辛而枯燥的工作,所以更需要有志之士来工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意识,充分运用现代理念,促进档案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就能更好服务于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吉祥.做好基层档案工作的几点体会[J].现代农业科技,2009(4).
  [2] 孔庆彩,武海云.农村档案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J].中国农经信息网.

制度规范强化提升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354685/

推荐访问:强化制度执行力 服务规范制度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战壕深度 下一篇:篮球拍球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