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2016-05-18 文言文名篇 阅读:

第一篇:《课外文言文》

(一)2015年浙江金华中考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①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

②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③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④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伯珍少孤贫( ▲ ) (2)学书无纸( ▲ )

(3)山水暴出 ( ▲ ) (4)建武四年,卒(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2015年辽宁营口中考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8分)

①②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

③④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博爱之谓仁 (2)老子之小仁义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三)2015年江苏扬州市中考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

①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②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

③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

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⑪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⑫益两使促之 ( ▲ )

⑬使者恚,欲收悦 ( ▲ ) ⑭使者下阶谢,乃已(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⑪悦不迎,岂有恙乎?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四)2015年湖南长沙中考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臵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武使匈奴明年 /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B 为武置酒设乐 /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C 请毕今日之欢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送东阳马生序》 )

D 与武决去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两章)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B 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D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5.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五)2015年随州中考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l)较明易习者也? (2)君子必慎交游焉。

(3)无友不如己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墨子悲于染丝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来源:学科网]

D.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六)2015年韶关中考

物各有短长

①②③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

④⑤⑥⑦⑧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臵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

⑨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

10.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七)2014年江苏扬州中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 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注】颜率:人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周君患之(▲) (2)发师救周(▲)

(3)颜率复诣齐(▲) (4)子之数来者(▲)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 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

(附加题)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国发兵救助东周,才使东周幸免于丧失九鼎的灾难,然而东周丧失九鼎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B.齐国救助东周,目的是为了获取九鼎这一国宝。颜率为解除周君的忧虑,再度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终于化险为夷。

C.颜率在与齐王列话中,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之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

D.周显王的谋臣颜率两度使齐,凭三寸不烂之舌与齐王周旋,保住了东周的国宝,表现了非凡的智慧与谋略

参考答案及译文

(一)(10分)

18.(2分)家 甚 贫 窭 /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4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2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

13.参考答案:(1)谓:叫作,称作。(2)小: 认为„„小,轻视。(每词1分,计2分)

14.参考答案: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每断对一处得1分,计2分)

15.参考答案:(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16.参考答案: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 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1分)。(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三)

10.(4分)⑪延:请;⑫益:增加;⑬恚:恼怒;⑭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6分)⑪(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⑫(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⑬(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评分要点及说明】共三点,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每点1分。

参考译文: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四)

答案:12.B

13.A

14.(1)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2)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大恶极!

15.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①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③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李陵的精神品质: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

(五)

12.(1)兴起 (2)面对

第二篇:《2015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扬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踌躇(chú) 挑衅(pàn) 自诩(xǔ) 茅塞顿开(sài) ....

B.颓唐(tuí) 嫉妒(jì) 呜咽(yàn) 脍炙人口(kuài) ....

C.吮吸(yǔn) 惬意(qiâ) 地壳(kã) 明眸善睐(lài) ....

D.恬静(tián) 豁免(huî) 愠怒(yùn) 争妍斗艳(yán)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

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今夜月明人尽望, ▲ 。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⑵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 ▲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千里马常有, ▲ 。 (韩愈《马说》)

⑸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 ▲ 。 (陆游《游山西村》)

⑺问渠那得清如许, ▲ 。 (朱熹《观书有感》)

⑻为纪念抗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看到这则新闻,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 ▲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⑴为右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

述标题的含义。(5分)

标题(2分): ▲ 含义(3分):

⑵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3分)

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明天几点开家长会?‛波波不耐烦地答道:‚我哪知道?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吗?‛意识到自己口气不对,波波忙改口道:‚ ▲ ‛妈妈笑道:‚哦!老妈这就看。‛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

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

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

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③②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⑵益两使促之 ( ▲ ) ..

⑶使者恚,欲收悦 ( ▲ ) ⑷使者下阶谢,乃已( ▲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

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4.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2分)

解析 文章第②③段说明了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概括这两段的内容作答。

答案 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

15.指出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解析 “几千”与“40万”,是列数字,又在进行比较。理解其作用,要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两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汉字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

16.第③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3分)

解析 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再分析在句中的作用——更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然后再说明如去掉,结果就……。一定要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答案 不能去掉。“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

17.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3分)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ï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

书刊中。‛ ——百度百科 解析 阅读原文,找出文中说明的汉字具备的优势,再结合“砼”字具体分析。

答案 “砼”字读写方便,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快;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可见汉字直观,信息量大;“砼”这一新字由三个简单的字合成,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熵高。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木刻猴子

林文义

⑴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⑸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⑹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⑺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⑻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

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

第三篇:《扬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扬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 版)

扬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踌躇(chú) 挑衅(pàn) 自诩(xǔ) 茅塞顿开(sài)

B.颓唐(tuí) 嫉妒(jì) 呜咽(yàn) 脍炙人口(kuài)

C.吮吸(yǔn) 惬意(qiè) 地壳(ké) 明眸善睐(lài)

D.恬静(tián) 豁免(huò) 愠怒(yùn) 争妍斗艳(yán)

1.(2分)D。A选项中“衅”应读作xìn,“塞”应读作sè;B选项中“嫉”应读作jí,“咽”应读作yè;C选项中“吮”应读作shǔn,“壳”应读作q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2.(2分)A。A句中的“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路途曲折;形容道路曲折。B句中的“忍辱负重”,指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轻重不明。C句中的“行云流水”,比喻诗文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用错对象。D句中的“喋喋不休”指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多含贬义)。褒贬失当,且语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3.(2分)B。A句中“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句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4.(2分)C。A句应提取为“我市举办城市推介会”;B句应提取为“《咏柳》描绘姿态”;D 句应提取为“能够品尝龙井茶是享受”。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5.(3分)B。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6.(4分)旅、嚣、泰、堪(各1分)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今夜月明人尽望, ▲ 。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⑵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 ▲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千里马常有, ▲ 。 (韩愈《马说》)

⑸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 ▲ 。 (陆游《游山西村》)

⑺问渠那得清如许, ▲ 。 (朱熹《观书有感》)

⑻为纪念抗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看到这则新闻,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 ▲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7.(9分)⑴不知秋思落谁家;⑵忽如一夜春风来;⑶山光悦鸟性;⑷而伯乐不常有;⑸天涯若比邻;⑹柳暗花明又一村;⑺为有源头活水来;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共9分。错、添、漏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⑴为右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5分)

标题(2分): ▲

含义(3分): ▲

⑵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3分)

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明天几点开家长会?”波波不耐烦地答道:“我哪知道?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吗?”意识到自己口气不对,波波忙改口道:“ ▲ ”妈妈笑道:“哦!老妈这就看。”

8.(8分)⑴(5分)【示例一】标题:圆梦之旅;含义:画面中,父子俩(师生二人)乘坐以书籍为帆的飞船,向着梦想境界进发。

【示例二】标题:学海无涯书作帆;含义:右图中两人驾着以书为帆的阅读之舟,向前方驶去。表明阅读给我们驶向成功的动力。

【示例三】标题:导航;含义:画面中,孩子指着明星,大人掌舵,以书为帆,驶向前方。表明孩子的阅读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

【评分要点及说明】标题:正确理解画面内容,语言形象,各1分。含义:结合画面内容,1分;阐述标题含义,2分,意对即可。

⑵(3分)【示例一】我刚才正在看书。老师发短信通知了,你自己去看一下,好吗?

【示例二】妈,对不起。我也不清楚,你还是看一下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吧。【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评分要点及说明】要讲明“让妈妈自己去看短信通知”的意思,与妈妈后面的话连贯,1分;语气要委婉,要把反问句改为具有商量口吻的陈述句或祈使句,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9.⑴(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评分要点及说明】仅答“久别重逢”之类不得分;答“高兴”“喜悦”之类,得1分。 ⑵(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评分要点及说明】适当扩展情景,2分;两层情感,各1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⑵益两使促之 ( ▲ )

⑶使者恚,欲收悦 ( ▲ ) ⑷使者下阶谢,乃已(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0.(4分)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6分)⑴(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⑵(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⑶(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评分要点及说明】共三点,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每点1分。

参考译文: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

第四篇:《(word版,有答案)江苏扬州市2015年中考题》

扬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踌躇(chú) 挑衅(pàn) 自诩(xǔ) 茅塞顿开(sài) ....

B.颓唐(tuí) 嫉妒(jì) 呜咽(yàn) 脍炙人口(kuài) ....

C.吮吸(yǔn) 惬意(qiâ) 地壳(kã) 明眸善睐(lài) ....

D.恬静(tián) 豁免(huî) 愠怒(yùn) 争妍斗艳(yán) ....

1.(2分)D。A选项中“衅”应读作xìn,“塞”应读作sâ;B选项中“嫉”应读作jí,“咽”应读作yâ;C选项中“吮”应读作shǔn,“壳”应读作q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

2.(2分)A。A句中的“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路途曲折;形容道路曲折。B句中的“忍辱负重”,指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轻重不明。C句中的“行云流水”,比喻诗文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用错对象。D句中的“喋喋不休”指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多含贬义)。褒贬失当,且语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3.(2分)B。A句中“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句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4.(2分)C。A句应提取为“我市举办城市推介会”;B句应提取为“《咏柳》描绘姿态”;

D 句应提取为“能够品尝龙井茶是享受”。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5.(3分)B。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6.(4分)旅、嚣、泰、堪(各1分)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今夜月明人尽望, ▲ 。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⑵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 ▲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千里马常有, ▲ 。 (韩愈《马说》)

⑸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 ▲ 。 (陆游《游山西村》)

⑺问渠那得清如许, ▲ 。 (朱熹《观书有感》)

⑻为纪念抗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看到这则新闻,

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 ▲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7.(9分)⑴不知秋思落谁家;⑵忽如一夜春风来;⑶山光悦鸟性;⑷而伯乐不常有;⑸天涯若比邻;⑹柳暗花明又一村;⑺为有源头活水来;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共9分。错、添、漏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⑴为右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5分) ...

标题(2分): ▲

含义(3分): ▲

⑵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3分)

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明天几点开家长

会?”波波不耐烦地答道:“我哪知道?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

通知吗?”意识到自己口气不对,波波忙改口道:

““哦!老妈这就看。”

8.(8分)⑴(5分)【示例一】标题:圆梦之旅;含义:画面中,父子俩(师生二人)乘坐以书籍为帆的飞船,向着梦想境界进发。

【示例二】标题:学海无涯书作帆;含义:右图中两人驾着以书为帆的阅读之舟,向前方驶去。表明阅读给我们驶向成功的动力。

【示例三】标题:导航;含义:画面中,孩子指着明星,大人掌舵,以书为帆,驶向前方。表明孩子的阅读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

【评分要点及说明】标题:正确理解画面内容,语言形象,各1分。含义:结合画面内容,1分;阐述标题含义,2分,意对即可。

⑵(3分)【示例一】我刚才正在看书。老师发短信通知了,你自己去看一下,好吗?

【示例二】妈,对不起。我也不清楚,你还是看一下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吧。

【评分要点及说明】要讲明“让妈妈自己去看短信通知”的意思,与妈妈后面的话连贯,1分;语气要委婉,要把反问句改为具有商量口吻的陈述句或祈使句,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9.⑴(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评分要点及说明】仅答“久别重逢”之类不得分;答“高兴”“喜悦”之类,得1分。 ⑵(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评分要点及说明】适当扩展情景,2分;两层情感,各1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

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

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

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⑵益两使促之 ( ▲ ) ..

⑶使者恚,欲收悦 ( ▲ ) ⑷使者下阶谢,乃已( ▲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0.(4分)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6分)⑴(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⑵(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⑶(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评分要点及说明】共三点,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每点1分。

参考译文: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

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

第五篇:《21、(彭长盛分类解析)2015年中考题分类解析——文言文阅读解析(2)》

201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解析(2)

【2015·贵州遵义】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 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 ②红装而蹇者 蹇: ..

③始知郊田之外 始: ④夫不能以游堕事 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词语含义的解释能力。《满井游记》是八年级上册的课内文言文,因此,加点字词的解释难度不是很大。要特别注意①“为”是表示被动,是“被”的意思。④中的“以”是“因为”。

【答案】①被 ②名词活用作动词,骑驴 ③才 ④因为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把握,然后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本题要能准确把握“然”(样子)“乍”(突然)“恶”(怎么)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要注意句①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句②是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

【答案】①(水光)亮晶晶的,像刚制成的镜子冷光从匣子里突然射出来一样。②我的游玩将从此开始,怎能不写一篇游记的文章呢?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情感的能力。文章中,作者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记游绘景、抒情寓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三、【2015·贵州毕节】

三、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第⑴题的“池”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理解为“池塘”;第⑵题的“故”是结果连词,相当于“因此”等;第⑶题的“牺牲”是古今异义词,要与现代汉语的“为正义而献身”的意义区分开;第⑷题的“乃”是承接连词,相当于“才”等。

【答案】⑴护城河。⑵所以。⑶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⑷于是。

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先要理解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如第⑴句“亲戚”是古今异义词,指“亲人和亲戚”的意思,“畔”是通假字,同“叛”,即“背叛”。第⑵句,“夫”用在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不译。

【答案】⑴帮助的人少到了极点,亲人和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⑵作战,靠的是勇气啊。

15.【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看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知道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由此可分析曹刿的性格特点。

【答案】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能力。从《曹刿论战》第一段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看,曹刿否定了鲁庄公提出的前两个不能达到“人和”的条件,肯定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个作战条件,并欣然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由此可知鲁国战胜齐国的先决条件符合孟子的哪个观点及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答案】鲁国战胜齐国的先决条件是“人和”, 乙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能体现这一观点【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2015·江苏扬州市)(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

①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

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

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

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⑵益两使促之 ( ▲ ) ..

⑶使者恚,欲收悦 ( ▲ ) ⑷使者下阶谢,乃已( ▲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0.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考点: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第⑴题中的“延”是动词“邀请”的意思;第⑵题中的“益”不能理解为“好处”,在这里作动词用,相当于“增加”;第⑶题中的“恚”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愤恚尉”来帮助理解为“恼火”;第⑷题中的“已”指“终止”之意。

11.C。

考点:本题是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理解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解答这题,先要弄清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再与各选项对照,选出相同的项,如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⑴(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⑵(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③②

⑶(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考点:本题是对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翻译文言语句,先要弄清句子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⑴句中的“恙”,应理解为“生病”;第⑵句中的“自非”“亭午”“曦”分别为“除非”“正午”“太阳”;第⑶句中的“孰”是疑问代词“谁”;“甚”是副词“更加”之意。

13.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考点:本题是对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解答这题,要联系文中对人物的相关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甚至与人物有关的事件等,想想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来揭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或精神世界,再用简洁语言概括,如本题就可围绕“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来组织语言。

【参考译文】

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2015·武汉市)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①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

②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③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

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 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 侔(móu):等同。③ 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臣,鄙民也 鄙:浅陋 ..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C项中加点的“当”的意思应为“断定”。

【答案】

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 侧而视之 ..

③ 其径相如也 ④ 然其价一者千金 ..

A.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不同 B.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相同

C.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不同 D.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代“白璧”,③为代词“它们的”,④为代词“它们的”。

【答案】D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解析】本题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A项的“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

【答案】B。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候应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虽、决、是)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答案】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4分。“虽”、“决”、“是”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2015·江苏徐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http://m.zhuodaoren.com/gudian161508/

推荐访问:虽有嘉肴原文翻译解字

文言文名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下一篇:曾国藩《挺经》: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原文及翻译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