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2016-05-03 文言文名篇 阅读:

第一篇:《管仲夷吾者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①,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④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⑤,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⑥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注释】①游:交往。④欺:这里是钱物不平均分而多占的意思。⑤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⑥包茅: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鲍叔终善遇之 遇:相待、接待

B. 管仲既任政相齐 相:丞相

C. 诸侯由是归齐 由是:因此

D. 然孔子小之 小:认为„„小(人)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虽然孔子并不认可管仲,但太史公却称赞管仲为贤臣,从选文看管仲的治国方法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 分 )

【“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B

4、(1)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2)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5、(1)注重民生,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意见。如:“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2)因势利导,善于利用形式,有全局意识。如:“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第二篇:《《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高二语文》【“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

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

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管仲既任政相齐(任齐国的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下(颁布)令如流水之原(像„„的源泉一样),令顺民心。”故论卑(道理浅显)而易行。俗之所欲,因(顺应)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管仲在齐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其为政(执政)也,善因祸而为(转变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重视控制物价,谨慎地处理财政)。桓公实怒(怨恨)少姬,南袭蔡,管仲因(借这个机会)而伐楚,责(责备)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

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太史公曰:管仲世(世人)所谓贤臣,然孔子小(小看„„)

之。岂以为(认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不劝勉他实行王道),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第三篇:《管仲列传练习题》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论卑而易行 卑:卑微 .B.吾尝三战三走 走:逃跑 .【“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匡:纠正 .解析 A项,卑:平易。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 ..B.鲍叔知其贤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诸侯由是归齐 视死忽如归 ..D.上服度则六亲固 物换星移几度秋 ..

解析 均为表被动。B分别为知道/知识;C分别为归顺/回家;D分别为制度/量词,次,回。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 ..B.然孔子小之 夫晋,何厌之有 ..C.鲍叔知其贤 国无主,其能久乎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与虎谋皮 ..

解析 D项,均为介词,和。A.介词,把/动词,认为;B.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B.岂以为周道衰微

..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 )(3分)

( )(3分)

( )(3分)

C.仓廪实而知礼节 ..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

解析 “穷困”在句中指处境困窘。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管仲因而信之 .B.贵轻重,慎权衡 .C.然孔子小之 .

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

解析 A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A

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岂管仲之谓乎 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⑦甚矣,汝之不惠 ⑧求人可使报秦也 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⑩刘备,天下枭雄

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 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 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

解析 ①③⑤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⑥⑩判断句/⑦主谓倒装句/⑧⑨定语后置句。

答案 B

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A.①②⑤ C.②④⑤ ②④⑤管仲的民本思想。

答案 C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 )(3分)

B.①③⑥ D.③④⑥

解析 ①政绩才干;③管仲政治策略的影响;⑥引古人话对管仲的评价;【“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一匡天下 匡:匡正 .D.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解析 欺:占便宜。 答案 A

9.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3分) ( )(3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A.①②③ C.③④⑤ 答案 A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原因是鲍叔知道管仲家穷。

B.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这都是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的结果,说鲍叔是最大的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C.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D.本文虽选自《管仲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解析 以鲍叔牙衬托出管仲的贤能,管仲之“贤”已经掩盖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

答案 D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施政。

(2)我曾经多次做官却总是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B.①③④ D.②③⑤

【“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解析 ④是能知人的结果,⑤是通过管仲的话写出鲍叔知人。

( )(3分)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

遇到时机。

(3)了解我不在意小节但以功名不显赫于天下为耻辱。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齐桓公求管仲》)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 馁:饥饿 .B.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把柄 .C.是以滨于死 滨:同“濒”,迫近 .D.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

解析 B项,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答案 B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为其君动也 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B.则其管仲夷吾乎 欲用其政也 ..C.若必治国家者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D.则是君之赐也 则予我矣 ..

解析 副词,就。A项,介词,替/动词,成为。B项,表揣测的语气/代词,他。C项,连词,如果/比得上。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 )(4分)

( )(4分)

第四篇:《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

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

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

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管仲既任政相齐(任齐国的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下(颁布)令如流水之原(像„„的源泉一样),令顺民心。”故论卑(道理浅显)而易行。俗之所欲,因(顺应)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管仲在齐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其为政(执政)也,善因祸而为(转变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重视控制物价,谨慎地处理财政)。桓公实怒(怨

恨)少姬,南袭蔡,管仲因(借这个机会)而伐楚,责(责备)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

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太史公曰:管仲世(世人)所谓贤臣,然孔子小(小看„„)

之。岂以为(认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不劝勉他实行王道),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第五篇:《管仲列传翻译讲解》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始终对他很好,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遂进管仲。(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粉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认为我贪心,他知道我贫穷。)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使鲍叔更加穷困,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百姓同好同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遵循礼法行事六亲就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故论卑而易行(所以他易于推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

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将它除去)。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总是经济发展,谨慎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在柯这个地方相会,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孝经》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岂管仲之谓乎? ( 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第六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晏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 : 旅游   

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仕:做官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既: 已经,……以后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肖:不贤,没有才能       答案:(A 游:交游 、交往)

5.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项是(3分)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2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4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5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6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答案:( 5.C

 

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是因为鲍叔牙不屑于和他计较。

B.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多赚少总要多占一些,他三次参战三次当了逃兵,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管仲虽然有才却无德。

C. 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自己反而在管仲之下,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主要写出了管仲的丰功伟绩,而鲍叔牙只是管仲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助推器罢了,最后他也因管仲的恩惠荫蔽后人十几代。

答案: CA“鲍叔牙常常多分一些给他错误;B“有才却无德错误;D“主要写出了管仲的丰功伟 错误,着重写了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交谊,重点写鲍的知贤、荐贤和让贤。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0分)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弄得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

第七篇:《《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管晏列传

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往

B.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多:多数

D.管仲富拟于公室           拟:类似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善于为政的一组是(   )(2分)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⑤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⑥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很好得对待他。

B.管仲曾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

C.“伐楚”“令燕修召公之政”“柯地盟会”以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管仲外交方面的政治才能。

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

1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分)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分)

(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②句写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③句写鲍叔牙家的情况;⑥句写齐国人对管仲的看法。)

14.D(不是管仲让鲍叔牙做自己的下属,是鲍叔牙自己愿意的,文章也没有说天下人对他批评指责。)

15.(1)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酷刑唯恐不能用尽,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如”,“举”各1分,整句意思正确1分)

(2)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见……于”,“不肖”,“遭”各1分,整句意思正确1分)

(3)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无耻”“羞”各1分,整句意思正确1分)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的说法是:“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了法度,六亲才能团结。【《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http://m.zhuodaoren.com/gudian124772/

推荐访问:管仲夷吾者文言文翻译 管仲夷吾者注释翻译

文言文名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放鹤亭记,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下一篇:“颜之仪,字子升”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