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猎毒者

2018-11-19 创业故事 阅读:

电视剧猎毒者(共10篇)

电视剧猎毒者(一)

求文言文、诗词原文!
卖炭翁、曹刿论战、小石潭记、孔孟论学(前四则)、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捕蛇者说(这些最好附注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书湖阴先生壁、一剪梅(红藕……)、凉州词、诉衷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此词以案)、青玉案(元夕)、书愤、过零丁洋、观书有感、观猎、生查子(元夕)、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不要网站!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jū)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éi)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ná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 暮 苍 山 远 ,
天 寒 白 屋 贫 .
柴 门 闻 犬 吠 ,
风 雪 夜 归 人 .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剪梅(红藕……)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诉衷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此词以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天净沙(秋)
雪飞柳絮梨花,
梅开玉蕊琼葩.
云淡帘筛月华.
玲珑堪画,
一枝瘦影窗纱.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那个孔孟论学(前四则)我找不到
sorry very sorry

电视剧猎毒者(二)

文言虚词“耶”和“矣”解释,用法,及其例句,还要例句出处.急用啊,\(≧▽≦)/~
注意是文言虚词!

耶,句末语气词.通假字“邪”.有几种用法.
1.表示疑问.译为“吗”或“呢”.如: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2.表示反问.译为“吗”或“呢”.如: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
3.表示推测.译为“吧”或“吗”.如: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 促织》)
矣:用法,及其例句
语气助词
1.用于陈述句尾.或助肯定语气,有的可译为"了",有的可不译;或助已然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可译为"了";或助将然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可译为"了".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之战》)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2.用于感叹句.助感慨、讽刺、赞颂语气,可译为"了""啊".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呜呼,烈矣!(《谭嗣同》)
3.用于祈使句,助请求、劝勉、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4.用于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
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电视剧猎毒者(三)

文言文中“耶”的用法拜托了各位
文言文中“耶”的用法 具体一点、需要例子、出处.

耶,句末语气词.通假字“邪”.有几种用法.1.表示疑问.译为“吗”或“呢”.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2.表示反问.译为“吗”或“呢”.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 3.表示推测.译为“吧”或“吗”.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 促织》)

电视剧猎毒者(四)

八上语文书中全部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全部文言文中的:而,为,其,之,于的用法,举例说明
一定要是八上语文书里的

文言文常用虚词
一、而
一[ér]
⑴名词.鳞属颊侧下垂的毛.
⑵代词.1、你.例:余知~无罪也.2、你的.例:~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⑶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例:妇拍~呜之.2、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例:先度其足~置之其坐.3、表示进层关系.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例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5、表示修饰关系.例:久~不去.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面”.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
⑷助词.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着”、“地”.例:佣者笑~应曰“……”|吾尝终日~思矣.2、表示语气.相当于“耳”.例:今之从政者殆~!
二[néng]名词.才能.通“能”.例:德合一君,~征一国.
二、何
一[hé]
⑴代词.表示疑问.1、什么.例:大王来~操?2、哪里.例:豫州今欲~至?
⑵代词.与动词“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例:今日之事~如?|此为~若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
⑶副词.表示反问或感叹.1、怎么.例:~不试之以足?2、这么.例:妇啼一~苦!3、多么.例:开国~茫然!
二[hè]
动词.担,负.通“荷”.例:~蓑~笠.
三、乎
[hū]
⑴助词.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例:吾射不亦精~?|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2、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例:或能免~?4、表示停顿.例:众言同,于是~书.5、表示性态.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⑵介词.相当于“于”.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旦余济~江湘.   
四、乃
[nǎi]
⑴代词.1、相当于“你”.例:今欲发(发兵)之,~肯从我乎?2、相当于“你的”.尔其无忘~父之志!3、相当于“他(们)的”.例:备~器械,持~糗粮.4、相当于“如此”.例:子无~称.
⑵动词.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例:当立者~公子扶苏.
⑶副词.尚且.例:厥子~弗肯堂,矧肯构(其子尚且不肯奠定房基,何况建造房屋呢?)?
⑷副词.竟,却.例: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彼能是,而我~不能是.
⑸副词.仅,只.例:天下胜者众矣,~有二十八骑.
⑹副词.于是,这才.例:陈涉~自立为王|断其喉,尽其肉,~去.
⑺副词.宁,岂.例:或主强直,难~不生?
⑻连词.而.例:大夫不拜,~饮实爵.
⑼连词即若.例:非独政能也,~其姊亦烈女也.
⑽连词.如果.例:~所愿,则学孔子也.
⑾助词.作语助.例:~文~武.   
五、其
一[qí]
⑴代词.1、相当于“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它(们)的”.例: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足而置之~坐|断~喉,尽~肉,乃去.2、相当于“他(们)”.例:见~发矢十中八九|余嘉~能行古道.3、相当于“自己”.例:余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相当于“这”、“那”.例: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人视端容寂.5、相当于“其中的”.例: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⑵副词.1、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大概”.例:先生~此类乎?2、表示希望.相当于“应当”、“还是”.例:诸君~筹之|吾~还也.3、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例:且行千里,~谁不知?4、表示强调.例:如~克谐,天下可定也.5、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相当于“将要”.例:我今不乐(行乐),日月~除(逝去).
⑶连词.1、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例:~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3、表示承接.相当于“至”.例:~在高宗,时旧劳于外.4、表示转折.相当于“然则”、“那么”.例:先君若问与夷,~将何辞以对?
⑷助词.1、作发语词.例:~以沛为联汤沐邑.2、作语助,表示限定.例:若是~甚与(像这样地严重么)?3、作语助,无义.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⑸名词.姓.
二[jī]助词.作语助,表示疑问.例:夜如何~?
三[jì]助词.作语助,无义.例:彼~之子.   
六、且
一[qiě]
⑴副词.尚且.例: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祸~不测,敢望报乎?
⑵副词.暂且,姑且.例: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
⑶副词.将近,将要.例:北山愚公者,年~九十|以为~噬己也,甚恐.
⑷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又.例:河水清~直猗.2、又……,又…….例:先生~喜~愕,舍狼而前.3、一面……,一面…….例:先生仓卒以手搏之,~搏~却.
⑸连词.表示进层关系.1、而且.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已久疲.2、并且.例: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3、况且.例:~壮士不死即已.
⑹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抑或,还是.例:岂吾相不当侯邪?~因命也.
⑺助词.发语词.例:~顺性情,好利而欲得.
⑻名词.姓.
二[cú]
动词.往.例:士曰既(已)~.
三[jū]
⑴形容词.多.例:笾豆有~(食具笾豆多又多).
⑵助词.发语词.例:狂童之狂也~.
答案补充
七、然
[rán
]⑴燃烧.例:火未及~,因谓之安.引申为兴起.例:其势尽,又复~.
⑵代词.如此,这样.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也.
⑶形容词.是,对.表示同意.例:吴广以为~.
⑷副词.唯,诺.表示应对.例:曰:“~,有是言也.”
⑸动词.认为是对的.例:(朔心)~之|成~之.
⑹连词.然而,但是.例:~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畏(朔心),莫敢违.
⑺副词.乃.例: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⑻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例: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虎见之,庞~大物也.
⑼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1、与“如”、“若”连用,表示比拟.例:如见其肺肝~|其视杀人若艾(yì)草菅~.2、表示决定,相当于“焉”.例:寡人愿有言~.
⑽名词.姓.
答案补充
八、若
[ruò]
⑴动词.顺从.例:醒桓公退,再拜,请~此言.
⑵动词.选择.例: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
⑶动词.奈.例:其~先王与百姓何?
⑷动词.及.1、比得上.例:曾不~孀妻弱子.2、至于.例:病未~死.
⑸副词.乃,才.例:必有忍也,~能有济也.
⑹动词.似,像.例:彼与彼年相~也.
⑺连词.如果,假如.例:~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⑻连词.或者.例:以万人~一郡降者,封万户.
⑼连词.和,与.例:愿取吴王~将军头以报父仇.
⑽代词.你,你们,你的.例:~入前为寿|~皆罢去归矣|更~役,复~赋.
⑾代词.此.例:以~说论之.
⑿助词.作语助,无义.例:~有古训.
⒀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例:桑之未落,其叶沃~.
⒁名词.海神名.即海若.例:望洋向~而叹.
⒂名词.香草名.即“杜若”.例:沐兰泽,含~芳.
⒃名词.姓.
[若熬]复姓.   
答案补充
九、所
[suǒ]
⑴名词.处所,地方.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乐土乐土,爰得我~!引申为恰当的位置.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⑵代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相当于“……的人、事、物、地方”.例:财物无~取,妇女无~幸|凡~应有,无~不有|此人一一为具言~闻.
⑶助词.可.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计者.
⑷助词.1、与“为”合用,表示被动.例:术怒攻布,为布~破.2、作语助,无义.例:君无~辱大礼.
⑸连词.假如.多用于誓辞.例:公子曰:“~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⑹量词.不定之词,表示约数.通“许”.例:从弟子女十人~.
⑺量词.房屋一栋、一处称一所.例离宫别馆,三十六~.
⑻名词.姓.【电视剧猎毒者】

电视剧猎毒者(五)

人类保护环境的故事有哪些?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这一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保护环境者当数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第三》告诉了我们“网开三面”的故事:尚汤还在作诸侯的时候,一天,“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是古代君侯保护鸟类的最早记载.\x0d据载,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x0d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显然古人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鱼、猎兽的生产活动.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周景王二十一年,鉴于国库吃紧,国家打算铸金币.卿士单穆公表示反对,认为单靠铸钱币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因为铸钱所需金属原料要靠挖掘山林而得.而破坏山林是使不得的:“若夫山林匮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雕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匮,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①单穆公讲的很明白:如果山林资源枯竭,没有虞衡的管理,水泊不出产,人民无力生产,田地荒芜,物资匮乏,君长只有忙于应付危险局面,哪有安乐可喜呢?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中心思想是把保护山林川泽和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了.\x0d《国语·伯阳父论地震》曰:“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伯阳父认为水土通气,土地润泽,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土地死烂成了臭泥,不能种植谷物,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x0d儒家有“天有好生之德”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中庸》曰:“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礼记·郊特牲》云:“阴阳合而万物得.”这种“并齐”、“合”表达着“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荀子·天论》)的客观规律,表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应有节度.因而孔子反对滥用资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论语·述而》记载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孔子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他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经》)曾子发挥孔子的这一思想:“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礼记·祭仪》).亚圣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建议粱惠王让老百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粱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章句上》)虽然这是一项经济主张,但其中包含保护环境的思想.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粱惠王章句上》)这里,孟子告诫统治者,“仁民爱物”,重物节物,才可能维系人类的持续发展.可见,孟子主张发展经济是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相提并论的.《诗经·周颂·时迈》有“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②的说法,即对百神、河川和大山都要善待.\x0d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不光有保护环境的思想,还记载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里革断罟”(罟即渔网).说的是,有一年夏天,鲁宣公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干涉,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在每年夏天鱼类生长季节不能到河里捕鱼),鲁宣公的做法违反了古制.里革不但把鱼网撕毁扔进水里,而且大声向鲁宣公宣讲古训:“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③,鸟翼榖卵,虫舌蚳(chi)蟓,蘩庶物也,古之训也.”④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树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不能摸鸟蛋破榖卵,不能坏未成形的幼虫.这里的古训可以理解为就是法令,能以保护环境的法令制止君王的违法,说明古人对环境保护多么重视.\x0d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能不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山林河川若是破坏了,民众就被迫流亡,统治者也就统治不下去了.所以齐国宰相管子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因为“山泽林薮”是“天财之所出”(《管子·立政》),“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管子·侈靡》,所以“童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管子·国准》)管仲认为管制山林川泽,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必须按照规定的季节时间开放,让人们充分利用其间的生物资源.“山泽各以其时而至,则民不苟”.(《管子·小匡》)管子还制定严厉刑法,“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子·地数》)即便是皇宫贵人也必须遵守法令:“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管子·八观》他这是在告诉君王:山林虽然靠得近,草木虽然长得好,但建造房屋皇宫必须有一定限度,封禁与开发必须有时间限制.管子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措施是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的.管仲保护山林泽川的禁令是非常严厉的.可见保护环境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实施才可有效.\x0d中国古代统治者还在生产管理上总结出一套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做法.荀子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产卵——引者)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荀子认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物种的生死存亡:“川渊者,龙鱼之居地;山林者,鸟兽之居地”;“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荀子·致仕》).又说:“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荀子·王制》).荀子尊重生态环境、重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被视为“圣王之制”的一部分,这一思想后来在历代统治者的法制中都继承下来了.例如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修筑驰道同时,道两旁种植松林,每隔三丈,即“树以青松”,“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规模很大.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卵)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秦律大意是,从春季二月起,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树木,不准堵塞林间山道.不到夏季,不准进山砍柴、烧野草作肥料,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或取获幼兽、鸟卵和幼鸟(掏鸟蛋),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井和网罟.到七月,才可以解除上述禁令.其他还有住在养牛马之处和其它禁苑附近的人,当幼兽繁殖时不准带着狗去狩猎.当然,制定了严明的法令,统治者若带头不遵守,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秦始皇在破坏环境方面也是罪恶昭彰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始皇到了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可见,保护环境的法令若不能制约最高统治者,成为统治手段而不是目的,也会最终破坏环境的.

电视剧猎毒者(六)

破坏环境和浪费地球资源的现象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不光有保护环境的思想,还记载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里革断罟”(罟即渔网)。说的是,有一年夏天,鲁宣公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干涉,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在每年夏天鱼类生长季节不能到河里捕鱼),鲁宣公的做法违反了古制。里革不但把鱼网撕毁扔进水里,而且大声向鲁宣公宣讲古训:“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③,鸟翼榖卵,虫舌蚳(chi)蟓,蘩庶物也,古之训也。”④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树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不能摸鸟蛋破榖卵,不能坏未成形的幼虫。这里的古训可以理解为就是法令,能以保护环境的法令制止君王的违法,说明古人对环境保护多么重视。
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能不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山林河川若是破坏了,民众就被迫流亡,统治者也就统治不下去了。所以齐国宰相管子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因为“山泽林薮”是“天财之所出”(《管子·立政》),“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管子·侈靡》,所以“童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管子·国准》)管仲认为管制山林川泽,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必须按照规定的季节时间开放,让人们充分利用其间的生物资源。“山泽各以其时而至,则民不苟”。(《管子·小匡》)管子还制定严厉刑法,“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子·地数》)即便是皇宫贵人也必须遵守法令:“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管子·八观》他这是在告诉君王:山林虽然靠得近,草木虽然长得好,但建造房屋皇宫必须有一定限度,封禁与开发必须有时间限制。管子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措施是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的。管仲保护山林泽川的禁令是非常严厉的。可见保护环境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实施才可有效。
中国古代统治者还在生产管理上总结出一套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做法。荀子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产卵——引者)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荀子认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物种的生死存亡:“川渊者,龙鱼之居地;山林者,鸟兽之居地”;“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荀子·致仕》)。又说:“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荀子·王制》)。荀子尊重生态环境、重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被视为“圣王之制”的一部分,这一思想后来在历代统治者的法制中都继承下来了。例如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修筑驰道同时,道两旁种植松林,每隔三丈,即“树以青松”,“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规模很大。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卵)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秦律大意是,从春季二月起,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树木,不准堵塞林间山道。不到夏季,不准进山砍柴、烧野草作肥料,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或取获幼兽、鸟卵和幼鸟(掏鸟蛋),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井和网罟。到七月,才可以解除上述禁令。其他还有住在养牛马之处和其它禁苑附近的人,当幼兽繁殖时不准带着狗去狩猎。当然,制定了严明的法令,统治者若带头不遵守,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秦始皇在破坏环境方面也是罪恶昭彰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始皇到了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可见,保护环境的法令若不能制约最高统治者,成为统治手段而不是目的,也会最终破坏环境的。
在《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僇,缳网苴罘不敢出乎门,罛罟不敢入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为害其时也。”⑤简言之,也就是在规定的季节中,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打鸟猎兽,禁止捕捞鱼鳖。《吕氏春秋》卷一至十二和《礼记·月令》都对每月不同的气候作了完全一致细致的规定⑥。这两本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末年及汉初,其思想来源于先秦春秋时期无疑:
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
仲春之月,……安萌芽,养幼小,存诸孤。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祀不用牺牲。
季春之月,……修利堤防,导达沟渎,闻通道路,无有障塞。田猎罝罘,罗网,毕弋,餧兽之药毋出九门。……命野虞无伐桑柘。
孟夏之月,……继长增高,毋有坏堕,毋起土功,毋发大众,毋伐大树。……驱兽无害五谷,毋大田猎。
仲夏之月,……游牝别群。无用火南方。
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孟秋之月,……完堤防,谨壅塞,以防水潦。
仲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乃命有司,驱民收敛。务畜菜,所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
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天子乃教于田猎。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蜇虫咸俯在内,皆瑾其尸。
孟冬之月,……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牛马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者,野虞教导之。
季冬之月,……命渔师始渔。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
这里对耕种、打猎、捕鱼、伐木、孕育、放牧以及取火、烧炭都有明确的季节、月份限制,将保护环境与祭祀天地、祖先并列为国家大事。
这些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法律规定,在世界上都属于较早的。中国以后的各朝代的法律也都有关于环境保护的类似规定。

电视剧猎毒者(七)

保护环境的故事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这一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保护环境者当数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第三》告诉了我们“网开三面”的故事:尚汤还在作诸侯的时候,一天,“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是古代君侯保护鸟类的最早记载.\x0d据载,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x0d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显然古人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鱼、猎兽的生产活动.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周景王二十一年,鉴于国库吃紧,国家打算铸金币.卿士单穆公表示反对,认为单靠铸钱币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因为铸钱所需金属原料要靠挖掘山林而得.而破坏山林是使不得的:“若夫山林匮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雕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匮,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①单穆公讲的很明白:如果山林资源枯竭,没有虞衡的管理,水泊不出产,人民无力生产,田地荒芜,物资匮乏,君长只有忙于应付危险局面,哪有安乐可喜呢?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中心思想是把保护山林川泽和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了.\x0d《国语·伯阳父论地震》曰:“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伯阳父认为水土通气,土地润泽,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土地死烂成了臭泥,不能种植谷物,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x0d儒家有“天有好生之德”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中庸》曰:“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礼记·郊特牲》云:“阴阳合而万物得.”这种“并齐”、“合”表达着“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荀子·天论》)的客观规律,表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应有节度.因而孔子反对滥用资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论语·述而》记载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孔子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他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经》)曾子发挥孔子的这一思想:“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礼记·祭仪》).亚圣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建议粱惠王让老百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粱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章句上》)虽然这是一项经济主张,但其中包含保护环境的思想.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粱惠王章句上》)这里,孟子告诫统治者,“仁民爱物”,重物节物,才可能维系人类的持续发展.可见,孟子主张发展经济是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相提并论的.《诗经·周颂·时迈》有“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②的说法,即对百神、河川和大山都要善待.\x0d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不光有保护环境的思想,还记载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里革断罟”(罟即渔网).说的是,有一年夏天,鲁宣公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干涉,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在每年夏天鱼类生长季节不能到河里捕鱼),鲁宣公的做法违反了古制.里革不但把鱼网撕毁扔进水里,而且大声向鲁宣公宣讲古训:“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③,鸟翼榖卵,虫舌蚳(chi)蟓,蘩庶物也,古之训也.”④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树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不能摸鸟蛋破榖卵,不能坏未成形的幼虫.这里的古训可以理解为就是法令,能以保护环境的法令制止君王的违法,说明古人对环境保护多么重视.\x0d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能不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山林河川若是破坏了,民众就被迫流亡,统治者也就统治不下去了.所以齐国宰相管子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因为“山泽林薮”是“天财之所出”(《管子·立政》),“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管子·侈靡》,所以“童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管子·国准》)管仲认为管制山林川泽,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必须按照规定的季节时间开放,让人们充分利用其间的生物资源.“山泽各以其时而至,则民不苟”.(《管子·小匡》)管子还制定严厉刑法,“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子·地数》)即便是皇宫贵人也必须遵守法令:“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管子·八观》他这是在告诉君王:山林虽然靠得近,草木虽然长得好,但建造房屋皇宫必须有一定限度,封禁与开发必须有时间限制.管子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措施是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的.管仲保护山林泽川的禁令是非常严厉的.可见保护环境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实施才可有效.\x0d中国古代统治者还在生产管理上总结出一套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做法.荀子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产卵——引者)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荀子认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物种的生死存亡:“川渊者,龙鱼之居地;山林者,鸟兽之居地”;“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荀子·致仕》).又说:“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荀子·王制》).荀子尊重生态环境、重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被视为“圣王之制”的一部分,这一思想后来在历代统治者的法制中都继承下来了.例如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修筑驰道同时,道两旁种植松林,每隔三丈,即“树以青松”,“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规模很大.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卵)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秦律大意是,从春季二月起,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树木,不准堵塞林间山道.不到夏季,不准进山砍柴、烧野草作肥料,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或取获幼兽、鸟卵和幼鸟(掏鸟蛋),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井和网罟.到七月,才可以解除上述禁令.其他还有住在养牛马之处和其它禁苑附近的人,当幼兽繁殖时不准带着狗去狩猎.当然,制定了严明的法令,统治者若带头不遵守,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秦始皇在破坏环境方面也是罪恶昭彰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始皇到了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可见,保护环境的法令若不能制约最高统治者,成为统治手段而不是目的,也会最终破坏环境的.

电视剧猎毒者(八)

道非道,非常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
  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
  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
  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
  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
  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
  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
  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59)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
  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
  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六章(6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
  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七章(61)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八章(6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十九章(6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二十章(64)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
  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
  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
  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65)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
  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十二章(6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
  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6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
  ,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二十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二十五章(6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7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
  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7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7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
  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
  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二十九章(7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
  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
  去泰.
  三十章(74)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
  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
  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
  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三十二章(76)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三章(7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
  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四章(78)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
  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三十五章(79)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
  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十六章(80)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
  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81)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
  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
  ;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
  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
  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
  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四十章(4)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一章(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
  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二章(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
  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
  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7)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1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
  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十八章(1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
  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12)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
  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
  之.
  五十章(1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五十一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15)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
  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
  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五十三章(16)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
  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
  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
  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五十六章(1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
  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2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
  ,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章(2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章(22)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
  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
  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23)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章(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
  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
  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2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电视剧猎毒者】

电视剧猎毒者(九)

见血封喉的毒怎么吃
见血封喉的毒,据说是用来打猎时使用,那么,被毒死的动物还能吃么.
问题要说清楚呀,吃的话怎么吃,拿什么解毒.

用嘴吃...嘿嘿

电视剧猎毒者(十)

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有没有关于黄河的古诗啊?

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钱镠:《句》
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 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李白:《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温庭筠:《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二十五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裴回.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神锥凿石塞神潭,白马[*][*]赤尘起.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高适:《九曲词三首》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冯著:《行路难》
男儿轗轲徒搔首,入市脱衣且沽酒.行路难,权门慎勿干,平人争路相摧残.春秋四气更回换,人事何须再三叹.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负薪客,归去来.龟反顾,鹤裴回,黄河岸上起尘埃.相逢未相识,何用强相猜.行路难,故山应不改,茅舍汉中在.白酒杯中聊一歌,苍蝇苍蝇奈尔何.
李白:《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王昌龄:《横吹曲辞·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李贺:《相和歌辞·日出行》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奈何铄石,胡为销人.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刘长卿:《相和歌辞·王昭君》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王偃:《相和歌辞·明妃曲》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虞世南:《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爟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孤城寒云起,绝阵虏尘飞.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飞.方知万里相,侯服有光辉.
刘希夷:《相和歌辞·从军行》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贯休:《相和歌辞·苦寒行》
北风北风,职何严毒,摧壮士心,缩金乌足.冻云嚣嚣碍雪,一片下不得.声绕枯桑,根在沙塞. 黄河彻底,顽直到海.一气搏束,万物无态.唯有吾庭前杉松树枝,枝枝健在.
李白:《相和歌辞·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王建:《舞曲歌辞·独漉歌》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孟郊:《杂曲歌辞·羽林行》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胡中射雕者,此日犹不能.翩翩羽林儿,锦臂飞苍鹰.挥鞭决白马,走出黄河凌.
李白:《杂曲歌辞·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髀钗.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腰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白居易:《杂曲歌辞·生别离》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载鸣残月没,征马重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积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李白:《杂曲歌辞·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薛逢:《杂曲歌辞·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波割.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刘孝孙:《早发成皋望河》
清晨发岩邑,车马走轘辕.回瞰黄河上,惝怳屡飞魂.鸿流遵积石,惊浪下龙门.仙槎不辨处,沉璧想犹存.远近洲渚出,飒沓凫雁喧.怀古空延伫,叹逝将何言.
虞世南:《从军行二首(一作拟古)》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
张九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阳三日述怀)》
代业京华里,远投魑魅乡.登高望不极,云海四茫茫.伊昔承休盼,曾为人所羡.两朝赐颜色,二纪陪欢宴.昆明御宿侍龙媒,伊阙天泉复几回.西夏黄河水心剑,东周清洛羽觞杯.苑中落花扫还合,河畔垂杨拨不开.千春万寿多行乐,柏梁和歌攀睿作.赐金分帛奉恩辉,风举云摇入紫微.晨趋北阙鸣珂至,夜出南宫把烛归.载笔儒林多岁月,襆被文昌佐吴越.越中山海高且深,兴来无处不登临.永和九年刺海郡,暮春三月醉山阴.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欻成今.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主人丝管清且悲,客子肝肠断还续.荔浦蘅皋万里馀,洛阳音信绝能疏.故园今日应愁思,曲水何能更祓除.逐伴谁怜合浦叶,思归岂食桂江鱼.不求汉使金囊赠,愿得佳人锦字书.
宋之问:《伤曹娘二首》
凤飞楼伎绝,鸾死镜台空.独怜脂粉气,犹著舞衣中.河伯怜娇态,冯夷要姝妓.寄言游戏人,莫弄黄河水.
崔湜:《塞垣行(一作崔融诗)》
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十月边塞寒,四山冱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李峤:《又送别》
岐路方为客,芳尊暂解颜.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
崔融1:《塞垣行(一作崔湜诗)》
疾风卷溟海,万里扬沙砾.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十月边塞寒,四山冱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岂要黄河誓,须勒燕山石.可嗟牧羊臣,海外久为客.
乔知之:《羸骏篇》
喷玉长鸣西北来,自言当代是龙媒.万里铁关行入贡,九重金阙为君开,蹀躞朝驰过上苑,[*][*]暝走发章台.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忽闻天将出龙沙,汉主持将驾鼓车.去去山川劳日夜,遥遥关塞断烟霞.山川关塞十年征,汗血流离赴月营.肌肤销远道,膂力尽长城.长城日夕苦风霜,中有连年百战场.摇珂啮勒金羁尽,争锋足顿铁菱伤.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溪.大宛蒲海北,滇壑隽崖西.沙平留缓步,路远暗频嘶.从来力尽君须弃,何必寻途我已迷.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扣冰晨饮黄河源,拂雪夜食天山草.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持来报主不辞劳,宿昔立功非重利.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只应澶漫归田里,万里低昂任生死.君王倘若不见遗,白骨黄金犹可市.
刘希夷:《从军行》
秋天风飒飒,群胡马行疾.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天子庙堂拜,将军凶门出.纷纷伊洛道,戎马几万匹.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南登汉月孤,北走代云密.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孙逖:《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王维:《榆林郡歌》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李颀:《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莲花艳且美,使我不能还.浮云在虚空,随风复卷舒.我心方处顺,动作何忧虞.但言婴世网,不复得闲居.迢递别东国,超遥来西都.见人乃恭敬,曾不问贤愚.虽若不能言,中心亦难诬.故乡满亲戚,道远情日疏.偶欲陈此意,复无南飞凫.草木花叶生,相与命为春.当非草木意,信是故时人.静念恻群物,何由知至真.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凤凰飞且鸣,容裔下天津.清净无言语,兹焉庶可亲. 黄河流向东,弱水流向西.趋舍各有异,造化安能齐.妾本邯郸女,生长在丛台.既闻容见宠,复想玄为妻.刻画尚风流,幸会君招携.逶迤歌舞座,婉娈芙蓉闺.日月方向除,恩爱忽焉暌.弃置谁复道,但悲生不谐.羡彼匹妇意,偕老常同栖.日暮登春山,山鲜云复轻.远近看春色,踟蹰新月明.仙人浮丘公,对月时吹笙.丹鸟飞熠熠,苍蝇乱营营.群动汩吾真,讹言伤我情.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耽耽铜鞮宫,遥望长数里.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朴儒亦何为,辛苦读旧史.不道无家舍,效他养妻子.冽冽玄冬暮,衣裳无准拟.偶然著道书,神人养生理.公卿时见赏,赐赉难具纪.莫问身后事,且论朝夕是.空山暮雨来,众鸟竟栖息.斯须照夕阳,双双复抚翼.我念天时好,东田有稼穑.浮云蔽川原,新流集沟洫.裴回顾衡宇,僮仆邀我食.卧览床头书,睡看机中织.想见明膏煎,中夜起唧唧.四邻竞丰屋,我独好卑室.窈窕高台中,时闻抚新瑟.狂飙动地起,拔木乃非一.相顾始知悲,中心忧且栗.蚩蚩命子弟,恨不居高秩.日入宾从归,清晨冠盖出.中庭有奇树,荣早衰复疾.此道犹不知,微言安可述.
王昌龄:《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王昌龄:《旅望(一作出塞行)》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常建:《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刘长卿:《王昭君歌》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崔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

电视剧猎毒者

http://m.zhuodaoren.com/shangji946007/

推荐访问:猎毒者电视剧全集 猎毒人电视剧

创业故事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两条平行线 下一篇:两手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