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2018-11-14 创业故事 阅读: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共10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一)

清华大学有哪些学科

不知你问的是学科还是专业 (学科和专业涵义是不同的).我暂理解为是专业,因为学科很“空”.
以下是清华的本科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
历史系:历史学
哲学系:哲学
社会学系:社会学
国际关系学系:国际关系学
经济学研究所:经济学
心理学系:心理学
外语系:英语、日语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
法学院:法学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企业管理系、经济与金融类、工商管理类(是大类专业,方向一般到大一才分)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广告学、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学
理学院:数理基础科学实验班、化学生物基础科学实验班
数学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系:物理学
化学系:化学、化学生物学
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医学药学实验班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记得招生是和别的专业分开收的,分数线也清华线要低,记得不是太清)
建筑学院:建筑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
建设管理系:工程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
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
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
热能工程系: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系:自动化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微电子学
工程物理系:工程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
我是在另一个大学学的机械专业,这几年就业前景还行.当然,情况年年在变.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二)

应用物理学包括哪些方面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生物医学物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能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医疗保健、自动控制等相关高校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专业基本情况 [编辑本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 掌握较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 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 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了解应用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 ◆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主干学科 物理学. 4、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电子线路、理论物理、结构与物性、材料物理、固体物理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5、实践教学 根据课程要求,安排与应用领域有关的教学实习.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理学或工学学士. 8、相关专业 物理学. 9、原专业名 应用物理学、声学、原子核物理学及核技术(部分)、工程物理. 二、专业综合介绍 [编辑本段] 应用物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应用为目的的物理学专业.以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及最新成就为基础,来研究物理学应用.应用物理学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其目的是便于将理论物理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反过来推动理论物理的进步. 应用物理学虽然是以古老的物理学作为基础建立的,但它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十分迅速.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认为,当前和以后的几十年内物理学的重心在于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两者的研究方法不同.理论物理学更多地依赖于数学和物理,主要是通过思考和推导来获得进步.而应用物理学涉及到的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一般都是采取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和理论物理学一样,应用物理学的范围涉及到物理的方方面面.目前应用物理学发展比较快的主要是一些新兴的技术性行业,例如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这样的行业也是物理学理论转化为应用要求最急切的,比如能够将物理电磁学方面的理论,转化在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的话,将会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强大的动力支持. 现在以及未来的社会中,必将要求理论研究的结果能更快、更直接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专业人才逐渐走俏.但就其专业特点来说,应用物理学需要使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所以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不仅是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对于物理学有浓厚兴趣,有一贯严谨的学习态度,具有较强地动手和实验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本专业的学习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对于热爱物理学,但又不适合或是不愿意做纯理论研究的学生,对于喜欢自己的工作和科研成果可以实实在在地被应用的学生,本专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不过考生在报考时应该注意,本专业虽然是应用类的专业,但在本科学习期间,由于专业涵盖范围广,理论学习仍占很重要的部分,同样要有大量比较艰深的理论课程,报考者应该有充分的信心,能够圆满地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作为应用型专业,在一些院校的招生中,对于色盲和色弱的学生有所限制. 本专业目前发展迅速,成为物理学科中最为实用和热门的专业.国内高等院校纷纷开设自己的应用物理学专业.这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一些院校的应用物理学系,有其名而无其实,对应用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如果是一心想向应用方向发展的考生,最好还是仔细选择一个有较丰富经验的学校.本专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毕业生既具有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也具有在应用物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高科技开发的实际业务能力,适合在工业、交通、邮电、金融;商业等行业从事科技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本专业学生所特有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有持久的专业发展后劲和较强的开拓能力,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应用物理学专业代码:070202. 四、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科研工作包括物理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包括新特性物理应用材料如半导体等,应用仪器的研制如医学仪器、生物仪器、科研仪器等.应用物理专业的就业范围涵盖了整个物理和工程领域,融物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如具有扎实的物理理论的功底和应用方面的经验,能够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成为专家.我国每年培养本科应用物理专业人才约12000人.和该专业存在交叉的专业包括物理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半导体和材料专业等.人才需求方面,我国对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仍旧是供不应求.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人才也存在一些问题,该专业的人才虽然就业面比较广,但是往往竞争力不够强,例如虽然他们可能也对半导体材料有一些研究,但是研究的深度比起半导体专业的人才又有一些差距.因此,往往在竞争最好公司的研发部门中,处于下风.也正因如此,人们认为学习应用物理,找到的工作环境一般不会太好,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夸大其实.有很多IT产业的公司如IBM、朗讯等,对应用物理行业的人才仍旧独有垂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的某些行业,正在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发展,他们对基础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技术虽然大部分从国外进口,但是掌握这些技术,操作这些技术载体的仪器,仍旧需要大量的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这些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现在大多集中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将促进应用物理专业的研究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 目前,很多应用物理研究的课题仍旧是基础性的,往往需要大量的政府的政策性投入,难以实现产业化,这对于打算毕业后从事应用物理研究的人员来说,是应该做好思想准备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速度的增快,很多应用物理行业研究出的前沿技术很快便得到了应用,例如中微子通信,就是目前热门课题之一.随着现在学科交叉与学科细分现象的日益明显,知识的更新程度非常快.像应用物理这样基础性专业的人才,由于其可塑性强,基础知识扎实,反而越来越能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应用科学,近年来我国在应用物理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内对其它学科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单晶硅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硬件产业的赶超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物理学研究材料的手段,如材料的电磁性能,光性能等,成为材料研究的基础.这些使得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在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时得心应手.目前,大部分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主要集中于以上所述高新技术开发部门,而作为物理的基础教育领域,则少有人问津,我国实际上急需一批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从事我国基础物理教育事业.那些有报负的应用物理专业学生,也应该敢于投身于基础教育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很多学科脱胎于物理技术的应用,现在又反过来为应用物理的研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计算机技术目前正在逐渐渗入应用物理领域,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将为应用物理在新世纪迅速发展插翅添翼.因此,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多学科的学术素质,这将为自己的事业铺上一条康庄大道.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注意发挥自身理工结合的特点.在个人动手能力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大量的物理学实验,增强自己基础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应该注重学习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的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加发挥应用物理专业人才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内生根. 毕业后从事需要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工作,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能力,是很多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人才: 技术工程师——企业的工程技术工程师; 教师——从事应用物理相关教育的教师; 发明家——应用物理专业是最富产发明家的地方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三)

大连理工物理学类怎么样

学科基础扎实,本科下辖三个专业: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毕业是工科学士,其他两个是理科学士.绝大多数同学选择读研和出国.如果就业的话可以选择光电方向、集成电路方向或半导体方向.课程理论性、逻辑性强,较枯燥.但是为以后物理方向研究打基础.如果真的不是那么喜欢可以考虑调换专业.下属的三个专业正如其名,电子科学与技术偏半导体、集成电路方向.光信偏重光学、光电方向.应用物理偏向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看你喜好了.无论哪个专业本科生毕业,普通的企业薪金都不会过高,2500左右吧.不太清楚.【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类都可以学什么
电子信息科学类 和 力学类 核工程与核技术 官方网站我有的 打不开

物理系(2系,原名技术物理系)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建校时即设置的系之一.首任系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施汝为担任.先后还有马大猷、严济慈、钱临照、朱洪元、曾泽培、王守觉、章综、李荫远、张宗燧等著名科学家在物理系任职、任教,他们为物理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4年,与生物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物理教研室合并组成物理系.1978年系调整时物理系保持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低温物理、磁学、固体发光、光学等物理专业.
目前物理系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生专业和凝聚态物理、光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三个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凝聚态物理、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且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低温物理学报》的所属单位.
你有没有填报志愿的那本书啊《 学校发给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的》那本书上面有 很权威 你没有的话 就问身边的人借吧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五)

应用物理(材料检测方向)和材料物理有区别吗?应用物理(材料检测方向)以后有什么就业方向?

应用物理:特别强调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六)

理工类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理学类专业
  理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理论应用力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学是以培养研究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大类.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想,以理论研究为目的.从就业率来看,理学类专业没有工学类专业高.30%以上的同学会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因为,理学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生产结合的不紧密.那些对某一学科充满了兴趣,有志于在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可以选择理学类的专业.
  工学类专业
  提起工学类专业,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它十分类最多、专业最多的大类,包括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公安技术类等21个方向.涵盖了采矿工程、石油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几个专业.工学类的这些专业与能源、信息、制造、电子、服务等各个行业结合紧密.每年这些行业都要招收大量工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到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做生产与技术工作.从2004-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就业率来看,工学类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12%,位居各大类之首.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七)

英语翻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电子商务成为了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由此,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电子商务安全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介绍了现在电子商务中运用到的主要安全技术与安全协议,并从各方面设计了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技术的方案.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e-commerce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guarantee the security of e-commerce,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mmerce and the status of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e-commerce secur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now on the use of e-commerce in a major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agreements,and the design of various aspects of e-commerce security technology programme.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八)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下的三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与测量技术、遥感与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哪个女生相对好就业!要是能给个研究方向就更好了!

地理信息系统相对容易就业!大地测量外业不适合女生;遥感和摄影测量面很窄;地理信息系统现在各个行业应用很广泛,找工作也相应容易就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九)

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对你有何启示,你打算怎样提高【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我区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因此,我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在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注重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的,对各项具体工作方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针,所以是重要方针.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局长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称为重要战略.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中.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不仅需要调整要素投入比例,还需要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超过4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环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我区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因此,我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在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注重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十)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年 3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 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 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年10月, 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P94~95)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P225)至此,“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 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 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 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 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当作 社会主义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改革开 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沿海地区, 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三大产业的 协调发展,而且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变革、勇于开拓、讲 求实效形成潮流.实践中,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 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 代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当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尽管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但仍实现了国内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进行.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在“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仅使现代化 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且在思想上还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提出了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从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快推进, 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极大地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了近20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克服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抵制了 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全面规划了迈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实现工 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伟大构想.
三、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2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 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仍居于世界后列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承担 着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是尽快改变我国生产力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关键因素,是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应用于生 产,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实现“ 四个现代化”,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农业方面,我 们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计 算机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新兴农业.工业 方面,则必须应用以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用 于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至于国防现代化,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此外, 决策的自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都离不开科学技 术.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20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四个现 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 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 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 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 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1](P135~13 6)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20年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论断的认识 .改革旧的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 路,改革使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完成了现代化所要实现的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全面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为实现全面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开放,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也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在贸易、科 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提高了我国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扩大了对外贸易,弥补了国内建设资 金的不足,这一切都是推动现代化的直接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被作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持久动力而被继续坚持下去.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
3.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和 困难,如众多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相对短缺、交通运输紧张、就业压力大、生态 环境恶化等.在这样的国情下,如果全体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就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反之,如果政治不稳定,社 会动乱、人民内部发生分裂,那就不仅会加剧原有矛盾和困难,而且会丧失我们的有利 条件和优势,现代化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政治的稳定是实现现代 化的重要保证.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P284)为此,所有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设计都要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一切有关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方案都要服从于稳定这一最根本的大局.
4.必须把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 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现代化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们不仅要把眼前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搞好,还要为我们 的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粮,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我们不能为谋求一时的发展而以牺牲长久利益为代价.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 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http://m.zhuodaoren.com/shangji944276/

推荐访问:刑事科学技术就业方向 核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创业故事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东莞海底捞火锅地址 下一篇:东莞生三胎要罚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