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论文

2018-09-01 论文 阅读: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共10篇)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一):

关于世界经济概论的问题
1.论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国际贸易的理论及主要内容.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问题
  在当前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将相应地影响就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对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然而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和居民消费提高提供持久的动力和保证.发达国家仍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由于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加快,需求迅速增长、通胀有所抬头,因此宽松货币政策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全球利率水平趋于上升.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1.25%,意味着从2001年开始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式宣告结束和美国经济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时期.根据历史经验,美联储收紧银根的过程往往需要持续两年多的时间.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连续提高13次,从1%提高到4.25%,仍将有所上升.
  两年多来,欧元区2%的基准利率经历了比美国利率高出一倍到仅为美国利率一半的转变.欧洲央行一向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己任,并确定2%为可接受的通胀率的上限.但事实上,受各种因素的掣肘,欧洲央行的动作总是滞后于外界期望,欧元利率也经历了从下降趋势到可能上升的变化.受到油价屡创历史新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以及消费者支出减少的影响,欧元区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同时欧元区9月消费物价同比上涨达到2.6%,是200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给本不景气的欧元区经济增加了加息压力,使欧洲央行处于两难的境地.12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将欧元区的主导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但并不意味着欧元升息周期的开始.
  近期,韩国、智利、加拿大和泰国等国采取了加息步骤.当前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经济增长周期不同,将会进一步扩大各国利差,给汇率和国际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赤字迅速扩大.美国自1992年开始再次出现贸易逆差以来,逆差从1992年的501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04年的668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也从0.8%上涨到了5.7%.二是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双方的贸易结构失衡,发达国家抱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侵占了其国内市场,造成了失业上升.
  作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布什将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直接与对外贸易挂钩.布什政府将持续的高失业问题归咎于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增长,接连不断地以倾销名义对其他国家强行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国内钢铁、纺织等行业,在农业方面采用惯用的贸易补贴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在采取实际上的弱势美元的同时,不断要求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然而,贸易逆差的根源首先还在于美国国内经济结构问题.美国经常账户赤字长期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美国和世界经济的一大风险,当前全球贸易发展失衡加大的局面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外部资金不再支持美国日益扩大的过度支出,美元不仅将可能遭受大幅贬值,美国经济也会面对消费、投资萎缩的双重打击,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由于采取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近几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面对财政赤字升高的问题.2004 财政年度美国的财政赤字创下了 413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欧盟国家的财政状况同样也不乐观,其中5个主要国家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欧盟规定的3%上限,法国和德国的财政赤字比例已连续 3 年突破这一标准.《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修改使得欧盟国家财政赤字增加的空间加大,但是不利于各国协调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更是由来已久,预计2005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仍将达到6.5%.
  持续的财政赤字将会增加消费者的未来负担、减少储蓄、提高长期利率上升预期,并可能削弱社会投资动力,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2005年以来,CPI的上升比此前的预计更高,因此IMF的秋季预测中,分别将2005年和2006年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调为2.2%和2.0%,比春季预测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CPI分别上调为3.1%和2.8%,比春季预测各提高0.4个百分点,欧元区CPI分别为2.1%和1.8%, 也比春季预测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 2005年和2006年,转轨经济和发展中经济CPI将分别上升5.9%和5.7%,比春季预测分别上调0.4和1.1个百分点.
  通胀压力加大的另一个证明是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上升较大.以美国生产者价格(PPI)的变化为例,从2004年4月以来,持续明显高于CPI的上升水平,2005年9月份的同比PPI达到6.7%,比同期CPI高2个百分点.造成生产领域价格持续高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油价居高不下和原材料等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由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激烈,生产企业所受到的价格压力没有明显向下传导,使通货膨胀受到了遏制.但是如果能源等价格持续保持在高位,价格提高的压力将会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通货膨胀将会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
  目前通货膨胀依然较低和对世界经济影响不大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各国从中国等国家进口了大量价格便宜的商品,抵消了油价上升输入的通胀压力.同时,更加灵活和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体系推迟了高油价带来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和直接投资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流入支持了它们的出口产业快速发展,石油出口国和中国等贸易顺差国对美国等的资金回流又支持这些国家的需求增长.因此,以往经济增长加快产生的支出和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使中央银行提高利率以压制通货膨胀的影响被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货物的因素抵消或延迟了.现在还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会出现全球性通胀.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将相应地影响就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对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然而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和居民消费提高提供持久的动力和保证.发达国家仍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
  2.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本段]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 亚当·斯密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
  鉴于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产生了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
  保护贸易理论
  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基于国家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指出保护制度要与国家工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又称幼稚产业保护论. 与重商主义不同的是,他从保护生产力的高度把贸易和国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国家主义为基调的贸易保护理论,在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方面也更加客观实际.
  相互需求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论证了建立在各国专业化生产前提下的互利贸易基础和利益所在,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贸易双方进行分配.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从相互需求角度出发,确定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价格问题,以解释两国间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该理论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方获利的范围; 用贸易条件说明在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的比例; 用相互需求强度来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编辑本段]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要素禀赋理论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Eil F Heckscher)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指出产生比较优势差异必备的两个条件. 1930年代,这一论点被他的学生伯尔蒂尔·俄林(Beltil G Ohlin)所充实论证,其代表作《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H-O理论. 与古典贸易模型的单要素投入不同,H-O模型以比较优势为贸易基础并有所发展,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探讨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其核心内容为:在两国技术水平相等的前提下,产生比较成本的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的要素充裕度不同;二是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样的贸易模式使参与国的福利都得到改善. 20世纪40年代,保罗·萨缪尔森(Palua A Samuelson)用数学方式演绎了H-O模型,指出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将必然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这也称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或H-O-S定理(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 这一定理潜在地认为,在没有要素跨国流动的条件下,仅通过商品的自由贸易也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生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这一理论相关的还有另外两个基本定理.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由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归纳为: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本国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罗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两种商品世界中,如果相对价格固定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长会减少另一种商品产量.表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决定着资源配置的变化. 这些定理均对H-O理论进行了重要拓展.
  里昂惕夫悖论
  按照H-O理论,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其对外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0世纪50年代初,美籍苏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根据H-O理论,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一难题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悖论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但它对原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对国际贸易主流思想的反思,推动了二战后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
  [编辑本段]新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和地理结构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同类产品之间以及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跨国公司内部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兴起,这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的贸易只会发生在劳动生产率或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间的经典理论是相悖的. 古典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与当代国际贸易的现实也不相吻合,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新生产要素理论
  新生产要素理论赋予了生产要素除了土地、劳动和资本以外更丰富的内涵,认为它还包括自然资源、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从新要素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1、自然资源理论 1959年,美国学者凡涅克(J. Vanek)提出了以自然资源的稀缺解释里昂惕夫悖论的观点,认为美国进口自然资源的开发或提炼是耗费大量资本的,会使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度上升.扣除资源的影响,美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就会小于其出口. 2、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以基辛(D. B. Keesing)、凯南(P. B. Kenen)、舒尔茨(T. W. Schultz)为代表,对H-O理论作了进一步扩展,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引入. 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提高其素质和技能,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贸易结构和流向上,往往趋于出口人力资本或人力技能要素密集的产品. 3、研究与开发学说 格鲁伯(W. Gruber)、维农(R. Vernon)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该种产品中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各国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大小,可以改变它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进而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4、信息要素 信息虽然是一种无形资源,但它能够创造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强,对信息的利用状况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一国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地位.
  偏好相似理论
  1961年林德(S. B. Linder)在《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方面寻找贸易的原因. 他认为,要素禀赋学说只适用于解释初级产品贸易,工业品双向贸易的发生是由相互重叠的需求决定的. 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 两国的贸易流向、流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的程度,需求结构越相似则贸易量越大; 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动态贸易理论
  动态贸易理论主要从动态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又称创新与模仿论,M·V·波斯纳(Michael V. Posner)和胡弗鲍尔(G. G. Hufbauer)将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侧重从技术进步、创新、传播的角度分析国际分工的基础,扩展了资源禀赋论中要素的范围. 技术差距指一国以技术创新和控制技术外流而形成的一种动态贸易格局,会对各国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贸易格局的变动.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将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1966年他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指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密切关系. 这一产品生产的国家转移理论,假设国家间信息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函数可变以及各国的消费结构不同,指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要是不同的,而不同国家具有的生产要素富饶程度决定了该国的产品生产阶段和出口状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比较优势论与资源禀赋论动态化,很好地解释了战后一些国家从某些产品的出口国变为进口国的现象. 3、“技术外溢”与“干中学”学说 这种观点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罗默提出的“干中学”式的技术进步,大部分是从技术外溢中获得的,即从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自然输入了技术. 经克鲁格曼(Krugman)论证,若引进国将外溢国的技术用于比较优势产业,则对两国均有利;反之对两国均不利. 假设国内技术外溢的速度高于国际技术外溢,国家原先的领先产业有加速发展的可能,原有的比较优势会增强.技术的传播使各国的差异不断扩大,强调了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动态影响. 4、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林毅夫等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内要素禀赋,其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 资本存量的变化对一国要素禀赋的影响最大. 资本存量的增加来自于积累,积累取决于储蓄倾向和经济剩余的规模. 制度性决定的储蓄倾向是固定的,因而影响资本存量的关键是经济剩余的规模. 如果一国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优势,则其生产成本就较低,竞争能力就较强,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剩余,积累量也就越大. 因此,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能够较快地实现资源结构的升级,从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为前提,从动态角度出发考虑需求情况,更符合实际.由于产业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80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陆续建立模型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1、新张伯伦模型 在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克鲁格曼(Krugman)的模型具有开创性作用,他将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提出的将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在内的垄断竞争模型推广到开放条件下,创立了“新张伯伦模型”. 模型证明了当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变为不完全竞争,达到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时候,即使两国间没有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产品水平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也可推动国际贸易,增加两国的福利. 2、兰卡斯特模型 这一基于简单的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以产品特性和消费者偏好的唯一占优选择性为基础解释两国贸易. 兰卡斯特(Lancaster)认为,在具有相同特点的经济体之间,如果不存在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在规模收益最大化和消费偏好差异的影响下,两个经济体间仍能进行产业内分工和贸易. 3、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于垂直产品差异,弗尔维(Falvey)等人通过对H-O模型假设前提的调整,将产品差异与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但仍用要素禀赋来预测贸易,因而又称为“新要素比例学说”. 这一理论认为,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出口同种产品中资本密集的高质量品种,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则出口劳动密集的低质量品种,由此形成的产业内贸易实质上还是垂直分工的结果,在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最小偏离下,同时解释了产业间和产业内的贸易模式. 4、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 为解释标准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现象,布兰德(Brander)和克鲁格曼构造了一个“相互倾销模型”(差别垄断模型). 模型指出各国开展贸易的原因只在于垄断或寡头垄断企业的市场销售战略,国际贸易的结构既不受要素禀赋、产品成本差别的限制,也不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追求的限制. 此模型表明,贸易是扩大竞争的一种方式,不完全竞争的企业可以通过贸易向别国的国内市场倾销以扩大销售,即使存在运输成本,也会存在双向贸易,并由两国间需求弹性的预期差异决定贸易量. 这就为两国相互倾销的行为提供了解释途径. 5、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模型 与新H-O模型所不同的是,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模型以寡头垄断市场假定为前提.弗尔维研究认为,一个产业包括依质量高低排列的一个“产品链”,即垂直差异性产品. 弗尔维(Falvey)和凯克斯基(H. Kierzkowski)建立的F-K模型表明,在完全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完全没有这类贸易之间有许多过渡类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程度与特性依赖于要素禀赋、技术和收入分配情况对不同国家的相对影响. 费莱姆(Flamand)和赫尔普曼(Helpman)建立的费—赫模型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假设有两国均生产某种产品,生产效率不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国际分工以产品差异性的形式体现,一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另一国相反,决定产品质量的是劳动投入,这里指“人力资本”.如果两国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吻合,就可能发生产业内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el E. Porter)提出的这一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一微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有关问题论述中的不足. 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行业的竞争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有赖于主导产业具有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源泉就是国家是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基本因素、两辅助因素模型”中,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机遇都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波特根据以上各大要素建立了钻石模型,说明了各个因素间如何相互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从发展阶段来看,一个国家优势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即生产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该理论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和贸易格局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总结.
  [编辑本段]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依托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新框架,将贸易的起因归结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对贸易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思路,使贸易理论的核心重新回到分工引起的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内生动态优势模型,是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统一的模型,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的模型,能够整合各种贸易理论,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法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思想形式化,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合二为一,发展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使研究对象由给定经济组织结构下的最优资源配置问题,转向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力图将外生的比较利益因素引入到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贸易理论模型中,把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框架之内. 此理论的内生分工和专业化新兴古典贸易模型(Sachs, Yang and Zhang,1999)表明,随着交易效率从一个很低的水平增加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均衡的国际和国内分工水平从两国都完全自给自足增加到两国均完全分工,在转型阶段,两种类型的二元结构可能出现. 经济发展、贸易和市场结构变等现象都是劳动分工演进过程的不同侧面,贸易在交易效率的改进过程中产生并从国内贸易发展到国际贸易,两者之间有一个内在一致的核心.
  [编辑本段]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
  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 所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iry trade)是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贸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占世界贸易额相当大比重的一部分贸易并不是因为比较成本的差异或者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发生的.为了解释这些国际贸易的新现象,以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的大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这些学说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把这些学说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二):

求解国际贸易理论10题
1) ______ can be freely bought and sold just like commodities.
A.Railway bill B.Airway bill
C.Shipping advice D.Ocean bill of lading
2) Freight under liner transportation _______.
A.needs to stipulate demurrage and dispatch money between the shipper
and the carrier
B.does not includ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st
C.consists of basic charges and additional charges
D.is collected based on gross weight of the goods
3) Airway bill is NOT________.
A.a transport contract between the consignor and the carrier
B.a document for customs clearance
C.a document for bank negotiation
D.a document of title
4) ________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ansportation mode,which occupies 2/3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A.Railway transportation B.Maritime transportation
C.Air transportation D.Parcel transportation
5) In international trade,the importer often does not require_______.
A.shipped B/L B.clean B/L
C.blank B/L D.order B/L
6) _______ can be transferred after endorsement.
A.straight B/L B.blank B/L
C.order B/L D.through B/L
7) Multi-modal transport operator is responsible for _________.
A.the first voyage B.the whole voyage
C.the ocean transport C.the last voyage
8) Under ______ character,the ship-owner only rents the charterer the boat.
A.demise B.time
C.voyage D.booking
9) _____is suitable for conveying fresh,emergent and seasonal goods.
A.scheduled airlines B.chartered carriers
C.consolidated consignment D.liners
10) If items marked with “AD Val.”,the freight is to b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_______ of the cargo concerned.
A.weight B.price or value
C.measurement D.volume
这10题.
-
不准灌水啊...

1) ______ can be freely bought and sold just like commodities.
A.Railway bill B.Airway bill
C.Shipping advice D.Ocean bill of lading
【选D】
2) Freight under liner transportation _______.
A.needs to stipulate demurrage and dispatch money between the shipper and the carrier
B.does not includ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st
C.consists of basic charges and additional charges
D.is collected based on gross weight of the goods
【选C】
3) Airway bill is NOT________.
A.a transport contract between the consignor and the carrier
B.a document for customs clearance
C.a document for bank negotiation
D.a document of title
【选D】
4) ________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ansportation mode,which occupies 2/3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A.Railway transportation B.Maritime transportation
C.Air transportation D.Parcel transportation
【选B】
5) In international trade,the importer often does not require_______.
A.shipped B/L B.clean B/L
C.blank B/L D.order B/L
【选C】
6) _______ can be transferred after endorsement.
A.straight B/L B.blank B/L
C.order B/L D.through B/L
【选C】
7) Multi-modal transport operator is responsible for _________.
A.the first voyage B.the whole voyage
C.the ocean transport C.the last voyage
【选B】
8) Under ______ character,the ship-owner only rents the charterer the boat.
A.demise B.time
C.voyage D.booking
【选D】
9) _____is suitable for conveying fresh,emergent and seasonal goods.
A.scheduled airlines B.chartered carriers
C.consolidated consignment D.liners
【选B】
10) If items marked with “AD Val.”,the freight is to b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_______ of the cargo concerned.
A.weight B.price or value
C.measurement D.volume
【选B】
,楼主,这些题目都是国际贸易实务方向的,不是国际贸易理论方向哦.【国际贸易理论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三):

简述国际贸易的几种主要理论
如题,望详细回答,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A.汉密尔顿(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由于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因此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ent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说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学说.要素禀赋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
原理.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
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
构的特点.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
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
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
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里昂惕夫反论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二战后的1953年根据自己的调查提出的
一种于当时占主导的经济论点不同的观点即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
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个论点就是里昂惕夫反论,而后来的经济学家也根据这个论点延伸出了
很多相关理论,使得该反论成了一个相关学说
自愿出口限制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
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按照这个定义,自愿出口限制是对所有限制出口的双方协议措施的通称.严格说来,自愿出口限制是由出口国单方面采取和执行的行动,称它为自愿”,是指出口国具有取消或修改限制措施的正式权利.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关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本质,有的学者强调“经营资源”,尤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寡头企业采取任何一项活动,其他企业都会效仿,力求缩小差距,降低风险,保持双方力量均衡.这是寡占反应原理.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垄断企业模仿领头企业的竞争策略.
垄断竞争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说明一种既含有垄断因素,又存在着激烈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结构的理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差别产品并能够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许多销售者之间进行着价格和非价格(质量、服务和广告)的竞争
内部化理论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跨国公司理论时提出和形成的理论观点,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
宁建立的所谓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厂商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进行兼容并包,并吸收了国际经济学中的各派思潮,包括海默以来诸人的思想,创立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转让三者一体的理论——通论.
通论认为,企业欲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三种优势:
1.所有权优势
2.内部化优势
3.区位优势
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按外汇市场的外部形态进行分类,外汇市场可以分为无形外汇市场和有形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各国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纪人公司、自营商及大型跨国企业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四):

国际贸易英语论文500词
老师给了个材料,要求写一篇500词的文章,
International trade is buying and selling among countries. Nations trade for many reasons.First, they trade becaus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resourc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The plants that can be grown are different.The minal resources are also different.The second reason nations trade with one another is that it pays to specialize.
Specialization makes the best use of a country’s productive resources—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facilities, and technology.It pays a country to specialize even if it can produce everying cheaply.Research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why nations trade with one another,and why there is no loser in international trading.
恳求帮忙。我写不了那么多词
qq317298974
帮帮忙

同学,是用英语写,还是用汉语呢?
这篇材料主要是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但是说实在的,这个原因应该算是赫克希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简略版吧,就是太通俗易懂不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吧,你想要根据材料给的扩展一下呢,还是希望我帮你,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一下呢?
What is international trade ? the general meaning is : buying and selling among countries,including import trade and export trade . in today’s world , no nation exists in economic isolation . the high degree of economic coorparation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world’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order . then what are the force driving globalization ? the fist and perhaps most profound influnce is technological change : advances in transport technology have continued to bring people and enterprise closer together , the boundary of tradable goods and services has been greatly extended . also continuing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has made for an ever more unencumbered policy environment for economic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last but not least one : lower trade barriers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have allowed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to globalize production structures through investment abroad ,which in turn has provided a future stimulus to trade .
as the by adam smith said : the Exchange promote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vice versa.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ur lead to the exchange between people.
then why world economic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rdependence .according to factor-endowment theory and comparative difference , there are two factors : labor and capital .In defferent country , they have different endowments of factors . so the relative commodities require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the factor in their production . in this situation the price of relative commodity is different , the country will export the commodity for which a large amount of relatively abundant inputs is used , and this commodity will be more commpative in the world trade .
trad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the different nations : both partner gain from trade if countries specialize in what they are comparatively best at production ,they must import goods and service that other countries produce best . for example brazilians supply coffee and americans supply wheat . the large production will make it possilble for brazilian to gain by using revenues from their wheat sales to purchase american wheat .at the same time american will gain by doing the opposite ,by using the revenues from their wheat sales to purchase brazilian coffee. The american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heat prodution and brazilians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offee prodution .
同学,看看吧。应该可以了吧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五):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是?1 重商主义 2 新贸易保护理论 3 绝对优势理论 4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论文】

重商主义是保护贸易理论的基础.绝对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而国际贸易理论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流.所以由此判断,绝对优势理论应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答案为3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六):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我某进出口公司与英商按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条件进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商品数量为600箱,以信用证方式付款,8月份装运.我方按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将信用证开抵英商.货物顺利装运完毕后,英商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办好了议付手续并收回货款.不久我方收到英商寄来的货物在London港的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的收据,要求我方按收据金额将款项电汇给英商.另外,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发现该批货物受到了严重的浸湿,已经部分发霉.经查实该浸湿发生在装上船后等待入舱平舱过程中,我方认为此合同是按照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成交的,英商应该负责到平舱完成,因此要求英商赔偿浸湿损失.英商是否该赔偿?为什么?我方是否该支付英商提出的款项?为什么?

英商不该赔偿.因为按在FOB Trimmed条件下成交的业务并不改变按FOB的交货地点以及风险划分的界限.(FOB是指卖方将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过船舷后,就完成交货义务.这就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我方不该支付英商担出的款项.按FOB Trimmed条件平舱费由卖方承担.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七):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1 小时
国外一家贸易公司与我国某进口公司订立合同,购买小麦500吨.合同规定,2002年1月20日前开出信用证,2月5日前装船.1月28日买方开来信用证,有效期至2月10日.由于卖方按期装船发生困难,故电请买方将装船期延至2月17日并将信用证有效期延长至2月20日,买方回电表示同意,但未通知开证银行.2月17日货物装船后,卖方到银行议付时,遭到拒绝.
问:(1)银行是否有权拒付货款?为什么?
(2)作为卖方,应当如何处理此事?

(1)银行是有权拒付的,因为你的信用证上面写的日期是在2月5日装船,但是你2月17号才装,并没有对信用证的时间进行修改,银行只根据信用证上的装船时间和信用证的有效期来付款.
(2)卖方应该及时要求买方修改信用证,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尽快联系其他的买主,以防付货物在码头停留而增加的滞期费.或者也可以改换用其他的支付方式,托收或者汇付,不过这种对于卖方来说风险大.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八):

多选题: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 )
A、国际贸易的技术差异
B、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差异
C、国际贸易的原因
D、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E、国际贸易的格局

BDE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九):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或,出口(进口)依存度:即一国出口总额(进口)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可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平时作业1
1、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
2、直接贸易不可以间接运输,转口贸易可以直接运输。( )
3、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
4、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经过转口国,也可以不经过转口国,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 )
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6、专门贸易体系是以货物进出关境和结关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
7、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可归纳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
8、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学说。( )
9、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
10、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间的贸易条件均衡仅取决于两国的生产成本。( )
1、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2、阐述相互需求原理的基本内容。
3、阐述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基本内容。
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我国的比较优势?
前10题是判断题。后4题是简答题。

太深奥了 50分可能不够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858405/

推荐访问: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相关论文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国际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下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