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对执行的影响

2016-07-25 制度 阅读: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一)
公司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司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最近看到一本书《赢在执行》,对制度执行的重要意义做了细致的阐述,感受颇多,现在借助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对公司目前的制度执行做一个浅显的讨论。

公司往往不乏制度,关键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最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传达不及时、不到位,造成“无章可循”。

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到位,也难以得到执行并发挥其作用,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传达有关制度,就会造成“无章可循”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没有组织对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对制度理解、把握不够,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和行动上的懈怠,导致积极性不高、落实效果不好。

二、执行意识差,执行文化缺失,造成“有章不循”。

在执行过程中总是患得患失、缺乏全局观,习惯于我行我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执行力差,使制度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三、制度自身存在缺陷,与实际情况脱节,造成“有章难循”。

如果制度自身存在缺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或者适用性不够,不能实时调整跟进,就会造成难以执行,甚至会对公司发展、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四、对制度执行监督落实不够,造成“违章不究”。

对制度的执行缺乏跟踪了解和监督检查,制度下发后即便存在违规行为也没有按照要求惩罚,或者违规成本低导致问题反复发生。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公司的执行力,首先要发挥主管在执行力建设中的作用。

制度是领导者组织制定的,领导者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避免主观臆

测、朝令夕改,最重要的是领导要以身作则,同时要建立执行团队,努力营造按章办事的氛围,在制度上也要做好及时传达,并保证传达到每一个应该知晓的人。

二、要努力营造执行文化,提高全员执行意识。

在公司内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对制度执行的认识,形成人人守制度、事事重执行的企业文化,并让大家都了解制度的目标和意义,以执行为荣,引导员工自觉、自愿的遵守制度,对违背制度的行为能相互提醒、纠正,达到上下步调一致。

三、完善制度制定的应循程序。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严重,因此要努力提高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可行性,不断完善制度制定的因循程序,同时对已经制定的制度进行定期审核,对过时和难以操作的制度进行调整和修订,使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良好的适用性。

四、加强监督落实和责任追究,保障制度有效执行。

在保障制度科学的前提下,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落实,及时跟踪制度的传达情况,同时要了解掌握各级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并协助解决,再次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制度执行纳入考核体系,最关键的是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正如一些管理大师说的三分制度七分执行,西点军校建校200年来一直辉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从中看出执行力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也是一样,我们要建立起执行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大家的执行力。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二)
关于制度与执行力的思考

制度与执行力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的广义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戒律、规章等的总和。

制度有三大特征:一是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二是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三是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制度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泛,有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实施办法、工作职责、通知、决定、决议等等。

一、公司现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情况及制度执行力情况 金贵公司于2008年9月发布了一整套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授权范围和工作职责等等,内容涉及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计财审计、生产技术环保、营销以及质

检化验,共计约60余部。同时还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从产供销、工作和生活、一线及后勤等多个层面下发了相关的通知、决议、决定等,用以规范、强调各部门、各厂(园)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遵循和执行的标准和准则。可以说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科学性、系统性、全局性比较强,同时条文、涵义准确、严谨、适用,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但是在对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上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修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与现实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存在有不适应的地方,对制度本身需要进行清理和修改的必要;二是各职能部门、各厂(园)没有很好的抓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个别还存在管理缺位现象;三是各级监督部门没有很好的把监督职责落实到位;四是员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素质普遍较差,对制度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因而在执行过程中有偏差;五是员工对各项制度及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机会少,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够了解,对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是很清楚;六是由于凝聚力不强,员工普遍缺乏职业奉献精神,工作责任心及主人翁意识不强。

二、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和执行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是刚性的,有棱角的,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如同一纸空文。如何将现有制度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是公司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1、健全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缜密的制度体系。

一是要对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认真的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要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要重新整合;对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

二是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制定准确、严谨、规范、适用的制度执行措施,使原则性的制度措施、原则性的要求、抽象的条文更加明确具体,以便有效地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三是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首先要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科学、具体、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将每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并尽可能做到量化。其次是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工作,必须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涵,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达到制度的创新。

2、开展制度执行力教育,提高全员执行力意识。

公司各部(室),各厂(园)应加强对员工的制度和执行力的培训和学习工作,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所有员工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效率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细节管理意识,为员工素质的提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塑造

仅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即对管理者的角色要重新定位。从以前纯【制度对执行的影响】

粹的管理监督、宏观指导等角色,向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引导内部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角色的转换。其核心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把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等转化为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自律、自主、自觉的行动。这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措施。

一是增强员工忠诚度,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及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管理者对员工要诚实守信。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不能对员工开空头支票。要时时处处关心员工,爱惜员工。通过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开展典范教育,培养员工奉献精神,树立一些典型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奉献者有回报,以此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公司还应多途径、多方式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员工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但制度一旦确定并开始实施,就应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企业内任何人违反制度都严格按制度执行,决不搞下不为例,以此来确保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二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团队精神建设。引导员工了解行业和公司发展趋势,理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用统一的目标来凝聚人心,将每个员工的目标统一到公司发展的大目标上来,从而形成目标合力。同时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即: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打破已制订的制度和程序,更不要违反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有序管理。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

增进团结。对于优秀的团队则要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而对于破坏团结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理和处罚。

三是企业必须以人为本,人是战略的执行者,人的整体素质是决定执行力强弱的关键。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必须由一套完整、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支持。通过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最大的提升,人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员工的才能和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个人执行力最大提升。同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贮备库。

4、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即使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没有完善的制度和部门去执行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制度的执行力仍然难以到位。

⑴、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各级监督部门要认真履行其监督职责,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执行力好坏的重要手段。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加强监督检查,能够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⑵、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要制定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流程和办法,并将其加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中。在考核中,要加强考核的经常性,做到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要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发放和员工职级档次升降的主要依据。通过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让执行制度不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三)
谈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

浅谈制度的执行力

张家界市质监局监察室 邹会雄

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长期工程。任何工作的开展是要靠出色的制度执行力来作保证的,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个部门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制度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具有了强大的执行力,才能提高部门形象,才能保证党和政府的每项政策都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才能保证我们的每项工作都取得实效,才能扎实有效地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如何提高执行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制度执行力不强的具体表现【制度对执行的影响】

目前,在很多单位、很多部门制度执行力不强是通病。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制度上,而是出在制度的执行力上,执行走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安排计划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二是制度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执行不到位,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执行。三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制定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成效不大。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的因素: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的,制度执行的好坏,人是第一因素。一是缺乏责任心。有少数员工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存在着“浮”、“散”、“粗”、“虚”等方面问题,工作部署了下去了,落实起来拖拖拉拉,无所作为,不求实效。 二是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

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规章和制度,而是各取所需,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出了问题,怪客观原因,唯独不主观上找原因。三是潜规则对制度执行力的负效应。制度执行中存在一个“破窗效应”,即大楼上的一扇窗户被人打破,如不及时修理,就会有第二扇、第三扇被打破,受到潜规则的制约。 四是制度的执行机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制度的执行单位和部门,为了做好人,不得罪人,在今后个人的民主评中多得赞成票和某些个人利益,在制度的执行力上大打折扣,甚至对制度的执行,采取不作为。五是制度的执行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抓制度的落实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头上,致使制度的执行力度小。

(二)制度本身的因数:制度的制定到使用,应遵循这样一个闭环规则: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制度执行的监督——制度的补充完善、改进——制度的修订。一是现有的制度无非在上述环节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使制度不完善。如:有不少制度的出台是应付式,即上级机关出台了一项制度,下级机关也相应出台本地、本部门的相关制度。执行制度的保障机制滞后,制度一出台,缺乏后续的执行,不少制度成了“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的摆设。二是制度存在着缺失与漏洞,规定得太宽泛、太笼统,执行过程中无法把握。如:现行的很多制度往往缺乏强制性的措施,制度贯彻和实施是以自觉遵守为基础,这就会遇到“这个制度我不遵守怎么办?”的问题。现行制度的制订,大多是不准怎么,禁止怎么,若要怎么,应该怎么,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又能怎样,后面只是说要给予党

政纪处分之类。可是给予什么处分?处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很多制度事实成了一句吓人的空话,制度的效用就不能彰显。制度与实际脱节,又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在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掺杂较多的人为因素,随意性比较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

二、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建议。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项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务之急,就要围绕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三个层面的不足,加以完善和修复,切实做到不因人而设计制度,不因人而改变制度的执行,不以任何理由排斥制度,不让任何人逃避制度。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此,做到五个切实。

1、切实做到制度的清理修改。制度建设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如果制度存在缺陷不及时修补,就可能为破坏制度的人提供机会。对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一番梳理,及时废止已经过时的制度,对既有的制度进行重新整合,避免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碰撞”;对有缺陷或有漏洞可钻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理清制度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有人抓、有人管,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负责,层层落实。

2、切实做到制度的宣传教育。制度的宣传教育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应把法规制度宣传教育纳入 “大宣教”格局之中,统一部

署,统筹安排,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自觉行动。使制度在问题出来之前就发挥作用,以先声夺人的优势,内化成自觉遵守制度的心理意识。

3、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力情况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督查、定期督查和专项检查,并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动员广大群众监督制度的落实执行。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明确考核的内容、效果的定量评价、考核的结果运用,尤其要对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怎样,原因何在等,都要细化,能够量化的要量化,把考核结果与具体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挂钩,从而及时发现制度执行的偏差,促进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4、切实督促领导干部作执行制度的表率。要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

5、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必须严明纪律,这是抓好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措施。要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破坏制度的行为,不以权势大而回避,不以资历深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坚决制止制度的“潜规则”和“破窗效应”,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四)
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本文认为,影响执行制度不到位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即:制度监管不到位;责任部门不作为,缺乏严格细致的处罚机制;老好人思想作怪,思想教育工作不被重视;不坚持原则,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领导与管理者队伍素质不均衡。深刻剖析这些原因,对加强“四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执行制度;不到位;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中国梦激发了每一名真性情炎黄子孙热爱祖国的激情。实现祖国永远强大、民族兴盛、人民幸福安康是国人共同的目标。由此,需要步调一致、共谋发展、共尽其才、共用其智、共倾其力。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制度如何不打折扣地层层落实至关重要。
  当前,改进作风、加强党风建设、严格执行、防微杜渐是兴邦之举。不可否认,工作中执行力不强、执行不到位、作风浮躁现象时有发生,“马马虎虎、差不多”思想较为普遍,原则性不强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与效率,轻视法律与制度、敬畏意识淡漠等等,这些都是中国道路前进过程中的障碍物。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监管不到位
  随着发展需要,制度日趋完善,可为什么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呢?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农家乐里洗桑拿、矿泉水瓶里装茅台、红塔山盒里藏熊猫”现象为什么时有发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说:“一些违反八项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部分党员干部中积习难改,作风建设绝非朝夕之功,需要下决心持之以恒抓下去。”新华社关于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综述的报道说,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从来都将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反复强调。
  那么,为什么中央强调重视的事情基层还是不能够严格执行落实?制度出台后,谁来负责监督执行?监督执行者权利是否合理?如不执行,后果由谁来承担?该如何处罚?处罚了没有?执行情况是否公开民主?是否宣传到位?群众是否认同?所以,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制度,还要有对执行力的监督制度,并要一视同仁,不折不扣地执行,群众才会信服,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改进作风、加强党风建设与集聚正能量不仅需要思想教育宣传引导,更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来保障。
  二、责任部门不作为,缺乏严格细致的处罚机制
  责任部门的执行行为表现势必成为导向,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制度的敬畏程度。责任部门是否负责,与人员素质、思想认识水平当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严格细致的考评约束机制,并掷地有声地落实,以至于人们才会敬畏制度,才会充分认识到不负责任就是犯罪。
  三、老好人思想作怪,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
  老好人思想在社会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难以避免,这是某些情境下人性的使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讲党性、讲原则、不徇私情,这是坚持原则、以大局为重,有利于领导与管理。在二者之间,“高明”的领导善于使用平衡艺术,使事情让群众可以接受,但领导水平不够高就会表现得原则性差、偏三向四,引起群众不服气,失去威信。因此,为使工作标准化,应该用制度化作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领群众行为意识,其作用虽不可以直接像生产了多少有形产品那样一目了然,但对人们的精神世界领域产生长远影响,以至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情绪、心态直接影响着执行力的程度,也就影响着社会效益。往往隐性的东西影响更持久、深远。所以,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事实是,人们总在喊思想教育工作多么重要、不容忽视,但没有真正被重视是实实在在的。表现在,没有思想教育工作的考核与奖惩,即使有,覆盖面也不广,工作导向重实惠轻精神,“现实骨感”、“活在当下”思想成为正常,以短期指标衡量政绩,等等现实势必造成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建设。这种现象蔓延到教育领域就是误人子弟、误国误民、影响国家利益。殊不知,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考试指挥棒下,德育教育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于是,全国政协委员马敏建言,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位。大力加强“情商”教育,应改革现有“思想品德”课程,重新编写相关教材。
  精神领域建设应从娃娃抓起,从全社会、全方位全覆盖抓起。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个人如此,一个集体、国家、民族,精神的力量与影响力更为强大。当前,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在成人领域而且在青少年教育领域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落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如果思想不统一,执行力打折扣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四、不坚持原则,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
  为什么老好人思想总要存在,而且有较强的生命力,因为老好人不惹人,自然大部分人容易接受,而且不给自己制造道路上的障碍。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自己讲原则得罪了别人,那别人就会揪小辫子,何苦呢?再说了,公家的事,奖惩与监管并不一定实事求是,何苦给自己找麻烦。工作中很讲原则的人难道受欢迎吗?这是自私心理使然。是人,就不可能不自私,只是程度大小,这是符合人性的,不容回避。可在人性与制度发生冲突时,该如何保证制度执行畅通无阻,就需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那么,谁来为这种行为喝彩,谁来保证这种行为之后不受排挤、得到尊重与弘扬?我们有制度与监管保障吗?
  要讲原则、要实事求是、要弘扬正气、要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等等,这些思想如何成为国人的文化意识而非口号?如何在人们心中扎根?如何落地?下力气宣传是必须的,但用事实说话更具说服力。
  不容回避,一些原则性强,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同志,工作中反倒往往受他人排挤,他们尽心尽责地工作得不到领导支持、关心与尊重,同事还嫉妒、拆台,自然挫伤积极性。这样,正能量气场很难形成,积极进取氛围就差。如果这种不良作风不能摈弃,个人价值就难以实现、民族正气难以弘扬,以小集大,怎能让党的政策执行起来掷地有声?无疑就会成为中国道路中的障碍物。这绝不是偏执与危言耸听。
  五、领导与管理者队伍素质不均衡
  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爱国爱民、顾全大局、奉献敬业,有的甚至不惜用生命作为代价,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魂的诗篇,留下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激励并引导、影响着群众。这是主流。
  我们的党旗是先辈们用血泪染红的,党的威信是他们用生命实践树立的,直白地说,就是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抹黑?当践踏这种威严时,情何以堪?良心何以安宁?党员干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党章要求很明确。但由于队伍素质不均衡,少部分人堕落,极大地损坏了党的威信,影响着党的公信力与执行力。
  “苦葫芦害满锅汤”虽是一个比喻,但说明了纯洁性的重要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坏习气、恶习也互相感染、传染。所以,选人用人,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党的形象与国家民族利益。因此,对队伍健康状况“体检”要常态化,才能令行禁止、合法公平。
  总之,制度执行不力背后的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但无论怎样,无论多么艰难,面对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我们必须统一执行,不打折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积极开拓进取,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风气。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这“四风”就是工作不负责,上级决议不执行的坏习气。可见,中央的决策鼓舞人心。
  执行力是事业成功的生命力。只有将旨意实实在在落实了,才有号召力,才能树立威信,才能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国家才会健康发展。因此,在抓作风、党风建设中,一定要强化执行力。体制、机制完善健全至关重要。
  中国道路与中国梦需要国人共同集聚正能量,个人价值在民族复兴事业中才能充分体现。领导干部要有爱国忧民的思想,德才出众。
  执行力顺畅需要正能量气场,需要领导干部为民尽责,为党担当,需要敬畏权利。这需要制度与监督保障。人,永远是最活跃的因素,变通能力在世界上是最强的。如果只依靠思想境界与政治水平,没有监管往往不可靠。还是让我们以铁的制度与纪律加以约束,使监管更有力度。将执行力赋予权威性,才会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民主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
  贺荔,神华神东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助理,党支部副书记.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五)
关于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煤炭行业标准及规程要求,各个煤矿企业都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有关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说只要这些制度得到认真的落实,大部分事故可以杜绝和避免。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是因为制度执行力的欠缺使得工作出现了很多漏洞。归根结底都可以归因于制度落实不严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重他律,更要重自律。在煤炭市场持续下滑的当下,一流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谈谈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问题。

  1 制度缺乏执行力的原因分析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其目的是对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进行约束。可见制度代表的是一定的公权力,追求的是公平正义。是什么原因造成制度执行力的不足呢。
  1.1 制度不完善、不科学
  人是制度的生产者,但是人总要受社会历史的限制,人精力、思维的有限性和一定经历、资历、学历下形成的能力有限性,会使制度设立的完善性受到限制,特别是煤矿企业,人员多,行业杂,各个二级单位都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集团出台的管理制度,如果不做认真的前期调研,就很难做到对每个企业都完全适用;另一方面,每个人对制度的考虑、看法、观点不同,由少数人制定出来的制度要约束更多的人时,很可能出现一些漏洞和问题。由此可以说,只有相对完美的制度,没有最完美的制度。制度本身的缺陷会使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从明显的例证就是前几年一些城市制订的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规定,因为与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不符,最后都不了了之。
  1.2 对管理人员的制约机制不力
  好的制度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关键在人,在管理人员。执行是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如果每个人对制度能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尽职尽责地去遵守,自始至终地去坚持,企业的整体制度执行力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如果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没有形成对管理人员强有力的管理制约机制,就会造成管理人员对任务的认识不统一,行为也不尽规范,这将导致在实施中各行其是,就很难形成合力,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管理人员的制度执行中弄虚作假,就会导致干与不干、真干与实干、假干与虚干、干好与干坏缺乏相应的惩戒激励,由此使制度成虚设,正气得不到弘扬,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官僚之风却大行其道,那就根本谈不上执行力了。
  1.3 缺乏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机制
  监督考核是制度执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制度目标的重要手段。如果制度出台后,只是“走程序”,相应的监督考核没有或脆弱、方式方法不对、流于形式、缺乏经常性等,没有建立和完善制度执行工作责任制,不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执行制度时紧时松、虎头蛇尾或“雷声大雨点小”、“执行做秀”等,将使得制度执行的质量和成效得不到真正落实。
  制度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督促不够,责任追究不到位。如果制度内容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对思想不重视、执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从严查处。造成有的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能瞒则瞒,能捂则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有的因人而异,不一视同仁,搞区别对待,双重标准。对违反者的处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对与制度有关系的制度制定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连坐责任追究更是无从谈起,制度的威信大打折扣,制度的生命力不能不受到怀疑。当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当惩不惩、该严不严,有亲有疏、有严有松时,制度已荡然无存,形同虚设。责任追究不到位是制度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2 提高制度执行力措施方法
  2.1 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明确执行责任和权利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把制度制定好,是制度有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包括制度出台有没有现实性、有没有科学的依据、与相关的制度是否符合等。比如,从现实性的角度看,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实际、满足需要、切实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制度的约束对象必需明确,标准要符合实际,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对制度的时间、地点、背景和环境进行明确。制度建设要遵循“人本精神”,体现制度对人的情感、公平关怀。对一些特殊例外,要作出相应的规定。
  责、权、利是否明晰对执行力的影响较大,当制度执行的责权利不明确时,往往出现执行结果与执行人应该获得利益和应该付出的成本没有直接关联,好坏一个样,制度实际上没有执行力,三者均衡才会发挥出成效,推动制度的执行。不同层次的执行者所拥有的权力、利益,应与其相应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如果制度执行的责任和权利不明确,最后会造成因为执行制度会得罪人,而放弃执行制度,造成制度执行力缺失。比如,煤矿的安全检查部门,如果在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责、权、利不对等,就会造成安全管理人员执行制度的热情不高,从而影响安全管理的效果。
  2.2 教育增强制度执行的原动力
  制度之要,重在执行,贵在自觉。如果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思想根基不牢固,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是摆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从源头抓起。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要求,要用企业文化教育干部,切实增强执行企业制度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强烈的责任感是执行力的前提,也是执行力的内在动力;而责任感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事业观。对领导干部来说,贯彻执行企业的各项制度既是政治纪律,也是组织纪律,必须从讲政治守纪律的高度来认识执行集团的制度,重视搞好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增强制度意识,真正把制度转化为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2.3 领导干部的示范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领导干部的示范力具有鲜明的引领、导向作用,必须坚持从领导抓起,从领导干部严起。制度中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制度,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自觉做制度规定的“明白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领导干部应带头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模范带动和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执行力离不开能力素质作支撑,能力素质高低决定制度执行质量好坏。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依法决策和指导的能力,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的能力,提高协调化解矛盾的能力,尤其要提高解决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确保各方力量协调一致贯彻落实好制度规定。良好的作风是制度执行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尤其要坚持言行一致、说做合一;坚持首尾一致,不能虎头蛇尾;坚持雷厉风行,防止推诿扯皮;坚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扎实的作风推动制度有效落实。
  2.4 增强监督力是提高执行力的重点
  没有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更谈不上执行力。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责任、考评、问责等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干部立功受奖、提拔使用和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行为,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责任编辑:薛俊歌]

制度对执行的影响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292086/

推荐访问:医嘱执行制度 科举制度的影响

制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政府雇员制路径 下一篇:盐业体制历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