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8月黑皮果蔗上

2016-09-27 工作总结 阅读:

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一)
黑皮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黑皮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了黑皮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前准备、适期种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黑皮果蔗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黑皮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黑皮果蔗又称水果甘蔗(简称果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对光热要求高,因其具有皮薄、茎脆、汁多、味甜,富有营养,可以解渴、充饥、消除疲劳、清凉解毒以及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故深受广大蔗农和消费者的青睐[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对纯天然饮料的新要求,果蔗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近年来,龙州县发挥气候资源优势,以信息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为突破口,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黑皮果蔗生产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全县黑皮果蔗面积从2008年的1 000 hm2发展到2010年1 200 hm2,并注册了“弄岗”牌黑皮果蔗[3],平均产量112.5 t/hm2,产值11.25万~15.00万元/hm2,仅黑皮果蔗一项,农民人均可增收1 5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种植前准备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最好选择稻、蔗轮作的田块作果蔗栽培田地,要求土壤疏松不易板结,同时消除金龟子等地下害虫危害

[4]。整地要求深耕30 cm左右,以便于培土护蔸、防倒伏。深耕后耙碎耙平,使耕作层土壤细、碎、松,然后即可按1.2~1.3 m的行距开好种植沟,沟宜浅不宜深,否则易渍水烂种。开种植沟时,顺便在蔗地四周开好排水沟,以防日后下雨积水。选用良好的种茎是提高出苗率的基础,在生产上应选择生长健壮、蔗芽饱满、无病虫害、营养贮藏充足的果蔗尾部作种苗,这样可以保证播种后种苗出苗率高、蔗苗健壮。尤其注意不能选择用带有花点、具有传染性病的蔗种种植,以免影响产量品质和卖相。

2 适期种植

适期龙州县多采用秋季种植法,一般在9—11月种植,翌年9月前后砍收。一是斩种和种茎处理。果蔗尾部组织疏松幼嫩,容易干枯腐烂,因而种茎宜长些,芽数宜多些(2~4个芽)。斩种时,芽的下部节留2/3,上部留1/3,刀口要锋利,要一刀两断,不要斩裂、斩斜。如果下种时土壤水分合适,也可先浸种处理:用52 ℃温水浸种30~40 min,可以杀死附在蔗种上的病菌,然后将蔗种装入塑料袋(旧肥料袋)放置24 h能起到催芽作用。二是放种。在开好的蔗沟里拌匀基肥和泥土,然后将蔗沟底土放水浸泡,调拌成泥浆,以无余水为宜。放种时,种苗贴泥平放,芽向两侧,用力将种茎压入泥浆中,以蔗芽刚露出泥浆为宜,芽尖摆放同一方向,单行平行摆放,整条沟种茎放置方向一致,放种后隔1~2 d,当种茎上的泥浆出现小裂缝后再盖上2~3 cm泥土,然后盖上地膜。

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二)
黑皮果蔗高产栽培技术

【20

黑皮果蔗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从浸种消毒、堆肥催芽、播种、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黑皮果蔗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黑皮果蔗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黑皮果蔗;高产;栽培技术

黑皮果蔗是一种深爱人们喜爱的果品,广西黑皮果蔗高大美观、皮薄肉脆、汁多渣少、纤维含量低,蔗糖成分较低,还原糖较高,营养丰富,具有解渴、充饥、消除疲劳和清凉、清甜可口、解毒之功效。一般产量82.5~90.0t/hm2,高产田块超过105t/hm2。黑皮果蔗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进行果蔗科学栽培,提高果蔗产量和质量,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浸种消毒

用2%~3%的石灰水浸种24h,或用50℃热水浸种30min,或在流动水的水沟中浸种24~36h。在地下害虫或凤梨病严重的蔗区,经处理后再用药剂处理。地下害虫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乐斯本乳油300~400倍液浸种1~2min;凤梨病防治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g对水50kg,浸种5min。

2堆肥催芽

小规模栽培可用半腐熟堆肥或厩肥催芽。方法:底层先垫10cm厚的堆肥,然后平排2层蔗种,再放5~10cm的堆肥,再平排2层蔗种,如此堆放,堆至高

1.5~2.0m、宽1.0~1.3m、长不限。四周和堆面盖蔗叶或稻草,再盖薄膜。堆内湿度以堆肥含水量60%左右,即用手挤压堆肥指缝有水渍而不滴为准;堆内温度保持30℃左右,不低于25℃,不超过35℃,催芽长2cm左右。堆积催芽大规模栽培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季节,将处理后的蔗种堆放成高1m、宽2m、长度不限的小拱形,用4m宽的薄膜覆盖,催芽长2cm左右。日平均温度≥13℃时即可种植,一般以春季种植为主。

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三)
黑皮果蔗技术

广西大学 陆国盈

电话:13978806810

一、广西果蔗生产现状

1、种植面积和产量:

常年在30~40万亩之间,亩产商品果蔗6~8吨,总产量在240~320万吨之间。

2、主要品种:

拔地拉(黑皮果蔗)、贵港白玉果蔗、宜山青皮果蔗、柳城东泉果蔗、合浦潭州大蔗、台湾“富贵红”果蔗、浙江“义红”果蔗。

3、存在问题:

①、品种单一,退化严重,(如越种越小、宿根矮化,叶黄即花叶病等品种退化现象);

②、种植条件参差不齐,(如6-8月份没有水份,长不起来,出现矮节现象);

③、农药选用不当,含量超标。

二、果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选择优良品种和健康种苗【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

【品种选择】:

以黑皮果蔗为主,因地制宜选择其他品种。

【健康种苗的使用】:

有条件的采用脱毒的第一代种茎做种。

【选择健壮种苗】:

选用新鲜、粗大、无病虫害的梢头节段做种。

2、选地

2.1、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方便、阳光充足、风力不大的壤土和粘壤土种植,按无公害果蔗生产的要求,生产蔗地还要远离城市

废气、废水、废弃物的污染,灌溉水清洁无污染。

2.2整地

种植前要精细整地,使耕作层土壤达到深松、细、碎、平的要求,然后起畦。

2.3 起畦:

【大畦双行植】:

畦宽2.5~3.0米(含畦沟)畦内种植双行,起畦后可采用或条播或穴播。

【窄畦单行植】:

畦宽1.3~1.5米(含畦沟),畦内种植单行,起畦后可采用条播或穴播。

2.4、施足基肥

①腐熟农家肥1000~2000公斤/亩;

②麸饼肥50~100公斤/亩;

③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公斤/亩;

【20

④硫酸钾10~12公斤/亩;

⑤尿素6~8公斤;

⑥或每亩施含硫复合肥50~60公斤代替氮、磷、钾化肥; ⑦基肥集中施于种植穴内,并与植蔗穴内土壤拌匀,上铺一层薄土,避免蔗种直接接触肥料。

3、适时下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3.1 适时下种 【露地栽培】:

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春雨来临前下种为好。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地膜覆盖栽培】:

播种期比露地栽培提早10天至15天。

3.2合理密植:

适宜的密度为每亩收获二级以上的商品蔗3500~4000条

【20

【条播】:每亩下芽数6000~8000芽;

【穴播】:穴距0.8~1.0米,每亩 380~450穴,每穴下种15~20芽为宜。

3.3提高种植质量

【斩种】:

选择健康种苗或新鲜、粗大梢头苗,将蔗种斩成3~5芽段,斩种后剥掉叶鞘(蔗壳)。

【浸种消毒】:

用清水或用2%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捞起滴干水后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溶液浸种10分钟。

【种植】:

①植蔗行沟或种植穴拌泥浆;

②摆种:将蔗种浅种于种植沟或种植穴内。条播的按品字形排种;穴播的每穴种植3~4段种苗。【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

③施农药:摆种后每亩施3%辛硫磷颗粒剂4~5公斤;

④盖种:将蔗种略加压紧,使蔗种大部分压入泥浆中,再在蔗种上浇一层薄泥浆。

【喷除草剂】:

种植后用38%莠去津(阿特拉津)0.2公斤加50%乙草胺75 80毫升,兑水60~75公斤喷施畦面,防治一年生杂草。

【盖膜】:

用宽度为40~50厘米的透明地膜覆盖。

4、田间管理

4.1补苗、间苗、定苗

【补苗】:

齐苗后加强田间检查,对缺苗或病弱苗应及时从预备苗圃中移苗补缺,使蔗田有合理的苗数,蔗株分布均匀,生长整齐。

【间苗、定苗】:

间苗一般要进行2~3次,在苗高20~30厘米时进行1~2次,

苗高40~50厘米时定苗。定苗数一般比计划有效茎数多10%~20%。(即每亩留苗4500~5000苗)

4.2施肥技术

据试验亩产果蔗8吨的蔗田需要施:尿素55~65公斤;过磷酸钙85~110公斤;硫酸钾40~50公斤。

果蔗除了施足基肥之外,还要适时适量地进行追肥,氮肥要早施、勤施、薄施、多次施,要求每月施一次,一般采取两头轻,中间重。 钾肥除作基肥施用外,苗肥和分蘖肥和分蘖肥可分期施用。

【苗期追肥】:

每次施尿素5公斤/亩,硫酸钾5公斤/亩,每月施一次.【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

【分蘖期和伸长期施肥】:

①分蘖盛期和伸长期重施肥料,每亩每次施 尿素10公斤,每月施一次。

②钾肥施用量过多过迟,蔗茎皮硬,纤维粗糙,品质下降,伸长期以后停止使用。

③果蔗是忌氯作物,施用氯化钾或人粪尿,蔗汁带咸味,品质下降,宜少施或不施。

主张:9-10月份不再施肥,虽然有产量,但是没有质量。

4.3做好排灌工作

【幼苗期】:

为了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土温,保持土壤疏,防止烂根,应适当控制水分,保持土壤 湿润为宜,雨季应注意及时开沟排水。

【伸长期】:

需水量较大,如果水分供应不足,蔗茎节间,商品率低,此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要保持畦沟有薄水层,遇旱时要及时灌溉。 6-7月份容易缺水,容易出现矮节;1斤甘蔗大约消耗500斤水。

【成熟期】:

收获前1个月应停止灌水,以利于蔗茎成熟。

4.4防治病虫害

主要虫害防治:

【蔗螟】:

蔗螟幼虫在苗期侵入蔗苗破坏生长点,造成蔗苗枯心;在生长中、后期从叶鞘侵入蔗茎,蛀食蔗茎形成螟害节,使果蔗的品质和产量下降。防治方法:可在螟虫孵化始期用5%锐劲特悬浮剂50毫升对水50 公斤喷施或用 5%辛硫磷颗粒剂4~5公斤/亩施于蔗根区。

【绵蚜】:

可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甘蔗蓟马】:

主要在5月份出现,每亩用50%杀螟腈1000倍液,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50毫升对水50 公斤,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喷于心叶、叶尖及叶缘上,喷药时每箱药液加入100~150克尿素,可起到既杀虫又追肥的作用。

【穿心虫】:

6-7月份容易出现,要注意防止。

主要病害防治:

【黄斑病又称赤斑病】:

可用25%敌力脱1000倍液。

【赤腐病】:

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防治。

【煤烟病】:

用10%世高1000倍液防治。

4.5适时剥叶合围蓠

【剥叶】:

伸长期间每隔15~20天剥叶1次,每次剥除2~3片枯黄叶(白玉果蔗不剥叶)。

【围篱】:

围篱可使茎色鲜艳,防止蔗皮硬化,提高蔗茎品质。 果蔗高1.5 米时,从植株剥下来的叶片可扎成小束,用木桩和绳子固定,围于蔗田

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四)
黑皮果蔗套种黄瓜栽培技术

  摘要:近年来博白县充分利用果蔗生长前期的土地和空间,进行套种黄瓜,一般果蔗产量120t/hm2,黄瓜产量30t/hm2以上,产值达17万元/hm2,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本文详细介绍该套种模式的田间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黑皮果蔗;套种;黄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60-03
  黑皮果蔗是博白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该县的品牌产业,每年种植面积在3000hmhm2以上。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果蔗生长前期的土地和空间,进行套种黄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一般果蔗产量120t/hmhm2,黄瓜产量30t/hmhm2以上。2010年产品一路走俏,果蔗平均售价达到1.2元/kg、黄瓜鲜瓜平均售价达到0.8元/kg,产值达到17万元/hmhm2,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栽培技术如下:
  1.果蔬
  1.1土地选择
  选择土壤耕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pH值5~6,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地平整的熟耕地。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2-2001要求。
  1.2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黑皮果蔗品种,如拔地拉等。
  1.3蔗种处理
  1.3.1砍种 播种前1~2d选择生长健壮,芽眼饱满,无病虫的蔗种,每段砍成保留3~4芽的种段。
  1.3.2消毒 用2%的石灰水浸种12h后捞起,即可播种。
  1.4整地种植
  1.4.1整地 种植前将田块深耕犁耙,耙碎耙平,按畦面宽1.7~1.8m,沟宽0.3m起低畦,畦面中间开0.3~0.4m宽的植蔗沟。植蔗沟距两边沟分别为0.5m和0.9m。0.9m宽畦面留待套种黄瓜。
  1.4.2施足基肥 在整地时施腐熟猪、鸡粪30000kg/hm2与土壤耙匀,起低畦开沟后,施复合肥750kg/hm2和3%锌硫磷75kg/hm2于植蔗沟与土壤拌匀,然后淋足水,并将植蔗沟泥土拌成浆状,待植蔗种段。
  1.4.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1~2月份播种种植,播种时将种段与植蔗沟平行、芽向两边沟摆放于沟内,并轻压入土,以不覆住种芽为度,实行单行植,一般植2.4万~2.5万段/hm2的种段,蔗种段距离6~8cm。
  1.4.4盖膜与揭膜 果蔗种植后应盖甘蔗专用地膜,以利于保温保湿、防病防虫和草害。操作时将地膜拉紧拉平,四周用泥土压实密封。当蔗苗展开3~4片真叶,膜外气温稳定上升到20℃以上时揭膜,以免膜内温度过高烧坏蔗苗。揭下的地膜要清理,没有破损的可以洗净晾干保管明年再用。
  1.5田间管理
  1.5.1间苗与定苗 果蔗在分蘖期要及时间苗、定苗,把病苗、弱苗和过多的苗除去,一般留60000株/hm2即可。
  1.5.2合理追肥 根据果蔗对养分需求特点和土壤肥力状况实施科学配方施肥,肥料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施用的肥料要求不对环境和产地造成污染。
  (1)在果蔗长到5叶时,施N:P:K含量比例为15:15:15复合肥300kg/hm2。同时结合小培土,培土高度5-8cm。
  (2)在果蔗长到9~10叶时(约第一次施肥后30d),施复合肥600-750kg/hm2,施肥后结合小培土,培土高度5-8cm。
  (3)在6月份,果蔗进入伸长期,需肥较多,施N:P:K含量比例为15:15:15复合肥750kg、尿素150kg、腐熟的农家肥7500kg/hm2,结合大培土。此时套种的瓜类已收获,培土时可对畦面进行调整,将原种瓜的畦面部分泥土培到蔗株根部。
  (4)在第三次施肥后约30d,施N:P:K含量比例为15:15:15复合肥600kg/hm2,加沤熟的花生麸750kg,施肥后进行第二次大培土,培至50-60cm高,以防台风侵袭而倒伏。同时抑制后期的无效分蘖。
  (5)在施第四次肥后约20d,用尿素75kg、N:P:K含量比例为15:15:15复合肥150kg/hm2冲水淋施,以后每隔15-20d施一次水肥,共施3~4次。
  1.5.3剥叶 果蔗剥叶不仅可以提高糖分,还可以增加蔗田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使茎色鲜艳均匀。从伸长期开始,每个月剥叶1次,每次每株剥2~3叶。
  1.5.4水分管理 果蔗生育期需水较多,一般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要灌水,特别是果蔗伸长期需水更多,要求保持田间持水量80%,以后保持土壤湿润,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NY5023的要求。
  1.5.5病虫防治
  (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严禁使用克百威、氧化乐果、有机磷农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病害防治。果蔗病害主要有:甘蔗花叶病、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或纹枯净防治纹枯病,花叶病主要由果蔗害虫传播,以防虫为主,达到控病的目的。
  (3)虫害防治。果蔗生长期主要受大螟、蔗蓟马、蔗飞虱、蚜虫等为害,除用诱虫灯、挂黄板诱杀外,还可用杀虫双、特杀宁、蚜虱净或大功臣在螟虫孵化始期喷药防治。
  1.6采收
  当果蔗长到有蔗节28个以上时即可采收,采收期视市场需求、贮运条件而定。
  1.6.1采收 用铲把果蔗连根挖起并把根和附泥除净,然后用锋利的蔗刀把蔗的末尾3~4节平整切除(留作蔗种用)。整个采收过程严防机械损伤。
  1.6.2包装贮运 砍下蔗尾后,把有损伤、有裂痕、虫孔、病斑的蔗茎挑出后,其余合格蔗茎按粗细、长短分级包装,每捆25kg左右,然后进行消毒和保鲜,贴上标签,选择阴凉处水平堆放,待装车运销。   2.黄瓜
  2.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早熟、质优、丰产品种,如钦育1号、津研4号以及本地品种大黄瓜等。
  2.2播种
  2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2℃以上进行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3h,以利萌芽。播种时将经浸过的种子直播于植蔗沟傍宽畦面(即0.9m畦面),采取单行穴播,穴距25-30cm,每穴播2粒种子,播后用少量碎泥覆盖种子。
  2.3盖膜
  播种后搭小拱棚,一般使用80cm宽农膜覆盖,以利保温保湿。当瓜苗长到3~4叶时如气温回升转暖,进行撤膜,如天气仍转冷可适当延时,在瓜苗5~6叶再撤膜。
  2.4搭架
  撤膜后在瓜苗长到40cm左右时进行搭架,每穴插2根竹竿,穴与穴之间竹竿上部交叉呈“人”字架,插竿后绑第一次蔓。绑蔓的时间宜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以后每生长3~4节绑蔓一次,直至瓜苗全部上架。绑蔓时在第1瓜以下部位如发现侧蔓应及时摘除,中上部侧蔓留一瓜一叶摘心,以保证瓜的营养供应。主蔓长至架顶时及时摘心以减少营养损耗。
  2.5追肥
  撤膜后在天气晴暖时及时进行第一次追肥,这次追肥以农家肥为主,猪、鸡粪与草木灰混匀的农家肥4500-7500kg/hm2,直接撤施于种植穴周围,并适当将农家肥与畦面泥土拌匀,如无粪肥追施也可淋稀释的人畜尿水肥。当瓜苗长到6-7叶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结合培土施N:P:K含量比例为15:15:15复合肥75-90kg/hm2。在初花期,施N:P:K含量比例为15:15:15复合肥120~150kg/hm2,施后及时淋水以利复合肥迅速溶解,也可将复合肥兑水作水肥淋施,在初次采瓜后要及时进行一次追肥,施N:P:K含量比例为15:15:15复合肥75-90kg/hm2或淋人畜尿水肥。
  2.6合理灌溉
  一般前期不进行田间灌溉,水分补给以淋为主,保持土壤湿润,结瓜后为了增加土壤湿度,采用沟灌方式灌水,不能漫灌或窜灌。
  2.7病虫害防治
  黄瓜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疫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黄守瓜、斜纹夜蛾等,防治枯萎病用50%多菌灵水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穴。防治霜霉病、疫病用甲霜灵类农药500-8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7d喷一次,连喷3~5次。防治蚜虫用吡虫啉,防治黄守瓜、斜纹夜蛾用氧化乐果、菊脂类、敌百虫等农药叶面喷杀。此外可通过挂黄板、诱虫灯诱杀进行物理防治。
  2.8采收
  雌花谢花后10-15d即可采收,采收要及时,否则不仅影响商品质量,而且消耗大量的养分,严重影响上部蔓节结瓜和幼瓜膨大。采瓜时用剪刀剪断果柄采收,以防扭伤瓜蔓。采收后及时上市或加工,以提高商品性。

20|6年8月黑皮果蔗上(五)
福建省果蔗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1 概述

  果蔗是一种供生吃的食用甘蔗,属禾本科甘蔗属热带种,主要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栽培种植。它皮薄、茎脆、汁多、味甜,具有水分多(75%~80%)、糖分高(11%~15%)、纤维含量低(6%~8%)等特点,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较多,占到氨基酸总量的68.8%,同时,富含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B6、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其中每千克蔗茎中含钙80毫克、磷40毫克、铁13毫克。它可以解渴、充饥、消除疲劳,在药用上还有清痰止咳、清凉解毒的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小肠,清痰止咳,除胸烦热,解洒毒,止呕哕等。现代研究也证明,蔗汁可充饥解渴、有醒脑提神等功效。
  同时,果蔗也是一种单产高、经济价值多的农作物,上市时间长,销量大,在我国22个省市都有广泛种植。据测算,每种植1亩的果蔗,除农药肥料等生产物质投入,每亩蔗农纯收入一般4000~5000元左右,特别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种植效益更好,因此,蔗农的种蔗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占到全国面积的70%以上。
  2 我国果蔗生产概况
  2.1我国果蔗生产的发展历史
  果蔗最早种于何时,已无从考查,但《离骚》、《汉书》上就有蔗盼记载,记作柘。晋朝已有“糖房”生产红糖,按常理,直接生吃的果蔗种植历史应早于糖蔗,据此推断,我国果蔗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
  在制糖技术未发明和应用前,甘蔗基本是作果蔗用的,制糖业发展后,一些原来作果蔗用的甘蔗品种也用于制糖,如竹蔗、芦蔗等。此后,出现了一些专用的果蔗品种,这些品种解放前种植较多,以后因种植量少、种性退化等原因逐渐减少,目前大多数品种已基本绝迹,只有少部分作为地方品种保留下来,多为零散、小规模的种植。上述地方果蔗品种种类繁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品种,同一地域也有多个品种,这些果蔗品种的茎色、茎粗、口味、甜度、株型、叶型等各不相同,品种名称也是由当地群众根据其主要特点取的俗名或土名。故同一称呼的可能为不同品种,不同称呼的也可能是同一品种。
  2.2我国果蔗生产发展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需求和效益的拉动下,我国果蔗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种果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到现在,全国共有22个省(市、区)种植果蔗,品种多达几百种,面积达到375万亩以上,总产量不少于2000万吨,平均单产不低于5吨厂亩。主要品种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黑皮果蔗(badila),果蔗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和四川等省。
  2.3果蔗的主要品种
  2.3.1拔地拉
  即黑皮果蔗,是我国果蔗的主栽品种,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的热带型果蔗品种。近十几年来,在南方各省,如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种植面积大,已占果蔗栽培面积的70%。该品种纤维高、多达8%,抗风抗倒伏能力强,高产稳定,蔗糖分高。黑皮果蔗因普遍感染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造成蔗茎节间变短、品质变劣。而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采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健康种苗供种,可使其品质提高,产量提高15%~30%左右。
  2.3.2闽引黄皮果蔗
  原产于台湾,2003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从广东引进,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早生快发、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口性好的特点,亩产量达到10吨以上,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3年以来,“闽引黄皮果蔗”已累计推广面积近3000hm2,得到广大蔗农的欢迎。
  2.3.3同安果蔗
  主产于厦门市郊及同安县。该品种的茎色黄绿,节间倒圆锥形,蔗茎粗大,节间较长,茎皮薄,水裂少,芽三角形,芽沟深,叶鞘背无茸毛。蔗肉松脆、充实,纤维含量低,适口性佳。蔗茎产量较高,含糖份较低些。缺点是在生长后期,即越冬时节,蔗梢侧芽容易萌发。
  2.3.4大田雪蔗
  主要在福建的大田、永华、南安等县种植。茎皮绿色,节间圆锥形、粗大,叶鞘背无毛。茎皮软,纤维含量较低,含糖分较高,食用时松脆清甜,口感佳。它生长快,蔗茎产量高。
  2.3.5白玉蜜蔗
  在广西的桂东南有较大面积栽培。该品种生长很快,蔗株高,中茎,茎径未能达30m。未剥叶的蔗茎呈淡黄绿色,剥叶见光后,茎色变绿,且多水裂。节间长、圆筒形,有芽沟,芽较大。含糖分高,含纤维分低,松脆爽口,口感佳。生长前期的分蘖苗很多,结果有效茎也多,产量很高。由于生长快,茎较细,后期易倒伏,宜采取穴丛植,丛中插入支柱,逐步把枯老叶片捆成束,以防倒伏保持较佳的茎色。
  2.3.6罗汉蔗
  在云南、贵州及四川部分地区有栽培。该品种茎经色略带紫,节间圆筒形,蜡粉带明显,芽圆形,有芽沟,叶鞘背毛少。蔗茎含糖分高,纤维份低,松脆爽口。它在生长前期分蘖莆特多,作为上市果蔗,品质欠佳,栽培上要及时间苗。
  2.3.7温岭果蔗
  产于浙江温岭,但目前很少栽培。该品种茎色深绿,节间呈腰鼓形。生长很快,茎也粗大,节间长,有效茎数多,产量高,汁多、清甜,只因含纤维分较高,达9%以上,因此口感差。
  2.3.8潭州白蔗
  原产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番禺市潭洲及江门市郊一带。蔗茎粗,茎绿色或绿中略带黄,蜡粉多,节间圆筒形至纺锤形,节间长。皮肉松脆,清甜多汁,纤维细。高产稳产,亩产达到7—8吨,高的达到10吨以上,蔗糖分一般,纤维份低。
  2.3.9东乡果蔗
  产于江西东乡。该品种茎绿色,节间腰鼓形,叶背茸毛少。茎粗大,皮薄,纤维份低,仅6%,酥脆爽口。生长快,株形微散,较易倒伏。   2.3.10上湖青
  产于杭州市郊区,又称杭州青皮蔗。蔗茎绿色,粗大,节间圆筒形,蜡粉不明显,茎皮薄,质脆,汁多味甜,品质较好。
  2.3.11华南54-1l(沱江红)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科学所培育的杂交品种。亲本为台糖10×台糖134。该品种中大茎,节间圆筒形,红皮微紫色,节间长,蔗株高,叶青绿而长,它比一般糖蔗松脆,多汁、爽口,品质不及果蔗,纤维粗糙些,鲜味略差,但高产稳产,较耐粗放栽培,市场销路好,颇受蔗农欢迎。
  2.3.12雷州果蔗
  雷州果蔗产于广东雷州半岛。蔗株直立,特高大,茎径3.8~4.0厘米,茎色绿带紫,节间长,圆筒形,芽沟不明显。蔗茎产量很高,蔗糖分略低,纤维分较高,达到8%左右,酥脆爽口性较差。
  2.3.13闽选703
  该品种1975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选育而成,近年在福建漳州郊区以秋植栽培供作果蔗,它的特点是生长快,产量高,节间长,糖分较高,每年7—8月份就可上市供应,汁多清甜,纤维分较高,高达11.20%,缺乏松脆感,但供小型榨汁机压榨,蔗汁清鲜可口,确是酷暑的上佳饮品。
  2.3.14川蔗14号
  该品种是由四川省糖料研究所选育的一个甘蔗品种,该品种茎色淡紫色,节间扁圆形,植株直立。蔗肉松脆,汁多味甜,口感较好,耐寒耐旱,在四川、江西和湖南等省有一定的面积。
  2.4果蔗主要蔗区
  广西境内沿铁路两侧的地方果蔗种植面积较大,如崇左市、南宁市、玉林市、柳州市、贵港等,总面积有35万亩,产品除部分自销外,大部分运往其它地区销售,主要品种有黑皮果蔗、白玉蜜蔗、荔蒲果蔗等。
  广东省原有的蔗区如粤北的翁源、英德、珠江三角洲的番禺现大部分改植果蔗,面积有12亩以上。另外,广东徐闻县既是糖蔗主产区,又是果蔗产区,全县18个乡镇都有栽培果蔗。广东省的果蔗主要销往华中地区,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品种有黑皮果蔗、广东黄皮蔗、雷州果蔗等。
  近年来,浙江的果蔗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产、供、销相结合的趋势。“义红”果蔗、“温联”果蔗已形成品牌并以优良的品质而大量销往华东、华北等省;温岭县还成立了专门的果蔗经营机构——_果蔗合作社,义乌市成立了果蔗专门研究机构——果蔗研究所。目前,这两个主产区种植的果蔗面积达7.5万亩。
  江西省果蔗产区主要分布在丰城、崇仁、余江、上高、峡江、乐平等地,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主要品种是黑皮果蔗,少部分乐平皇后、瑞金果蔗。江西果蔗产品除自销外,一部分销往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四川省果蔗主要种植在地处西南金沙江、安宁河中下游的攀西地区,面积有25万亩左右,主要种植的果蔗品种是一些较耐寒的糖果兼用蔗,如华南54-11、川蔗14号等。产品大部分内销,少部分销往省外。
  另外,云南、海南、贵州、湖南、江苏、安徽、河北、河南、辽宁等地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
  3 福建省果蔗生产概况
  3.1福建省果蔗生产现状
  福建省是全国果蔗主产区之一。由于在福建糖蔗生产面积大幅度滑坡的形势下,果蔗作为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且种植果蔗的效益较高,每亩年收入达4000—5000元,蔗农种蔗的积极性很高,果蔗种植面积发展很快,在福建省各地市都有发展。福建省果蔗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6万多亩发展到1998年的近10万亩,2010年接近15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每年的产值在10亿元以上。各地生产的优质果蔗产品除本省自销外,主要销往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2福建省果蔗主要品种
  福建省的主栽品种黑皮果蔗(又称拔地拉)是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的热带型果蔗品种,种植面积占到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它品种主要是一些地方品种,如闽引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和大田雪蔗等。其中闽引黄皮果蔗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3年以来从广东引进后,“闽引黄皮果蔗”已累计在福建省推广面积近4.5万亩,已经成为福建省第二大果蔗品种,受到广大蔗农和消费者的欢迎。同安果蔗主要在厦门市郊及同安县种植,大田雪蔗主要分布福建的大田、南安等县。
  3.3福建省果蔗产区
  由于福建大部分属于中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在17℃~2l℃,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各项条件都非常适宜种植果蔗,又加上种植果蔗比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来得高,因此福建蔗农的积极性都比较高。由原来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规模种植,重点集中在我省南平建瓯市、建阳市、三明大田县、宁德蕉城区、福安市、漳州长泰县、龙海市、漳浦县、泉州永春县、洛江区、莆田仙游县、龙岩市新罗区等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3.4福建省果蔗主要病害
  3.4.1花叶病
  花叶病是福建省果蔗生产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同时,全国各地果蔗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地感染此病,通常会造成果蔗植株矮化、节间变短、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商品性变差。全省各地果蔗种植区都不同程度的感染此病,花叶病通过蚜虫进行传播,机械摩擦也可传染,斩过的病蔗的蔗刀也可将病毒传染给健康的种蔗,较高的温度和较少的降雨,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和活动,促进病害的传播、蔓延,可加速病害的传播。特别是主栽品种黑皮果蔗是易感染品种,有些地区的花叶病感染率高达100%,产量下降15%~30%左右,严重制约福建省果蔗产业的发展。
  3.4.2梢腐病
  梢腐病也是福建省果蔗生产重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梢头的嫩叶部,会使嫩叶基部产生退绿,并呈现黄绿色斑块,叶片皱缩并发生畸形或缠结在一起,不能展示,严重时引起梢头腐烂死亡。特别在每年的6~7月份,天气高温高湿,易发生此病。由于许多蔗农认识不够或预防措施不力,往往对福建的果蔗造成严重的影响。   3.4.3赤腐病
  赤腐病也是福建省果蔗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分布很广。此病在果蔗上造成为害通常在三个方面:危害种苗,造成种蔗腐烂,造成缺株;危害蔗株叶片,影响产量和糖分;危害蔗茎,造成果蔗品质差,易造成储运期腐烂。此病以为害蔗茎和叶片中脉为主。蔗茎被害后,内部组织变红,并向上下扩展,可贯穿几个节间,变色部位夹杂圆形或长圆形的白色班块,长圆形的白斑与蔗茎垂直,白斑是赤腐病的主要特征。
  3.4.4线虫病
  线虫病在我国大部分植蔗区都有发生,由于蔗地的长期连作,导致此病在南方蔗区发展迅速,给果蔗生产和品质造成一定的损失。据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的调查,为害蔗地的线虫主要有8个大类,主要症状是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症状,一是失绿。在病害后期,叶尖干枯,叶片变黄色,植物的黄化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二是矮化。受线虫为害的植株,叶片变细,植株矮小,整块蔗田植株大小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苗期尤其明显。三是凋萎。在当蒸腾高峰期或长期缺水期间可观察到此症状。
  3.4.5其它病害
  果蔗的风梨病、黑穗病、虎斑病等病害不是福建省的主要病害,但是在有些地区也有少量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影响。
  3.5福建省果蔗主要虫害
  3.5.1螟虫
  螟虫是福建省果蔗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螟虫在我省的果蔗种植区域普遍发生,果蔗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长期间,都不断受到蔗螟的为害。苗期被幼虫侵入为害生长点造成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蔗螟如在果蔗萌芽或分蘖期为害,通常会造成果蔗枯心,则会造成缺株,减少有效茎数;在生长中期后期为害,破坏茎内组织,钻孔为害茎部,造成虫蛀节,遇到大风,常在虫口外折断,而且伤口常引起赤腐病菌侵入,影响果蔗的品质和外观,造成果蔗不同程度的减产。主要危害螟虫种类有大螟、二点螟、条螟、黄螟等。
  3.5.2蚜虫
  蚜虫也是福建省果蔗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蚜虫通常为害蔗叶,群集在蔗叶的背面中脉两侧,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叶肉中吸食汁液,受害叶片枯黄萎缩,同时排泄蜜露引发煤烟病,降低光合作用,受害严重的果蔗生长萎缩,导致产量、品质下降。主要有绵蚜和黄蚜等。发生程度受气候、天敌、寄主因素的影响。
  3.5.3蔗龟
  蔗龟也是福建省果蔗的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幼虫称为蛴螬。蔗龟在各蔗区的发生种类和为害损失程度不尽相同。对果蔗的为害有两种情况,一是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啮食地下部;二是成虫咬食果蔗地上部蔗叶。主要危害种类有突背蔗龟和光背蔗龟。在福建主要发生在南部的洲地和水田蔗区。蔗龟绝大多数是以幼虫在地下部为害果蔗的根和茎,使果蔗的产量和品质受到损失,有些种类还会为害幼苗和叶片,由于成虫发生期正好是果蔗苗期,成虫咬食蔗苗基部,其食口常超过幼苗直径的一半以上,蔗苗受害后便成枯心苗,造成缺株断垄。
  3.5.4蓟马
  蓟马是一种体形细小的昆虫,据目前所知,其寄主为果蔗和甘蔗,成若虫喜欢背光环境,通常主要栖息在沿未展开的果蔗心叶内,以锉吸式口器锉破叶片的表皮组织,然后吸吮叶汁。南于吸汁破坏叶绿素,故当心叶展开后,叶片呈现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水渍状淡共同斑块;为害严重的果蔗叶尖减缩枯黄,甚至缠绕打结,呈现黄褐色或紫赤色,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妨碍果蔗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3.5.5其它虫害
  果蔗的蔗粉蚧、白蚁等虫害在一些地区少量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影响。
  4 福建省果蔗生产存在的问题
  4.1品种单一,种性退化
  在果蔗生产过程中,我省果蔗生产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果蔗品种结构单一、种性退化严重。目前,我省果蔗主栽品种仍是黑皮果蔗,该品种具有皮薄、茎脆、汁多、味甜,高糖分、低纤维量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和蔗农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已占我省果蔗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由于该品种种植时间长,种性退化严重,田间病毒病(花叶病、矮化病)发生严重,尤其是果蔗花叶病发病率已达到95%以上,造成果蔗植株矮化、节间变短、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商品性变差,严重制约我省果蔗产业的发展。果蔗品种更新换代,品种多样化是我省果蔗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4.2栽培管理水平不高
  4.2.1种苗选择不当
  南于果蔗留种都是采用蔗梢和全茎留种,部分蔗农由于贪图眼前利益,将好的果蔗当商品蔗出售,剩下的差、劣、病的果蔗当做蔗种,这些果蔗带有严重的病虫害,造成果蔗的品种种性一年比一年退化,产量和品质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知识的普及,蔗农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逐步摒弃这个观念。
  4.2.2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果蔗的产量和品质跟果蔗病虫害病的防治息息相关,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蔗农缺乏果蔗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特别对果蔗的病虫害发生高峰把握不准,不能在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防治,往往等到病虫害大量发生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
  4.2.3肥料偏施滥施
  蔗农为了追求高产,造成滥施、偏施肥料的严重现象,不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还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地力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蔗农不用或少用有机肥,也造成地力退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4.2.4轮作严重
  果蔗属热带种,对土壤条件要求比较高,特别忌轮作。但一些蔗区农民由于当地的土地资源紧张,且种植果蔗效益较高,同一块地常年种植果蔗,连作加剧果蔗的病虫害发生,使得果蔗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4.3政府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果蔗属于小作物,又加上特别的身份,在定位上既不是属于甘蔗范畴也不是水果范畴,没有纳入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很难像大宗作物得到经费的支持。特别在政府科技部门的科研经费和农业部门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果蔗的产业举步为艰,果蔗的品种选育和改良的工作难以开展。   果蔗生产基本还停留在农民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栽培水平较低,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以致生产出来的果蔗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极大地影响果蔗的市场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急需建立科技含量高、栽培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果蔗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对农民示范引导作用。
  4.4果蔗种植综合利用效益低
  在果蔗地里套种其他作物,不仅可提高单位土地的总体经济效益,而且能增加蔗地复种指数和植被的覆盖率,增强土壤的肥力,抑制行间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冲蚀,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本地蔗农没有套种其它农作物的习惯,造成行间杂草生长,还要进行除草,增加生产成本。
  4.5果蔗市场销售不畅,产品附加值不高
  近年来,由于果蔗的综合效益较好,福建省果蔗面积发展很快,造成果蔗供过于求,加上广西等省果蔗对我省果蔗市场冲击,使我省的果蔗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降低。同时,果蔗销售靠外地客商采购,以鲜食为主,没有任何的加工技术及保鲜技术,一般只能进入低产值的小型果品交易市场,无法进入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附加值很低,大大影响了果蔗经济效益。
  5 福建省果蔗产业发展的优势
  5.1自然条件优越
  福建地处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水分充沛,无霜期平均在330天以上,有丰富而肥沃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特别在东南沿海的几个地市,非常适合大面积发展果蔗。
  5.2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从2000年以来,福建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福建省的多条高速公路、高铁运输也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提高福建省的运营能力,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福建还具有其他内陆省份没有的、费用较低的海上运输,这些都为果蔗的运输提供极大的方便,对发展果蔗产业化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5.3农业政策优惠
  随着果蔗的经济效益提高,果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福建各地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的农业政策,鼓励蔗农扩大生产,特别在果蔗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对蔗农进行直接补贴,给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大大减轻蔗农的负担,降低果蔗的种植生产成本。
  6 我省果蔗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6.1发展思路
  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形势,切实提高产业素质,进一步稳定果蔗生产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改善生产条件,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果蔗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在各地市适宜的地方重点发展,特别在建立有规模化的示范基地,引导蔗农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形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促进果蔗产业的发展。
  6.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区域果蔗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2万亩发展到15万亩,平均亩产从7.0吨提高到8.0吨,甘蔗总产从84万吨增加到120万吨。
  7 我省果蔗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7.1品种良种化
  7.1.1品种引进与创新
  针对我省果蔗的品种单一现状,通过引进外来的果蔗品种,并进行改良创新利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由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共同引进的闽引黄皮果蔗也是广东引进,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发现其优良特性,已在我省各地区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因此,要大力引进省外甚至国外一些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的果蔗品种资源,建立果蔗资源圃,观察其特征特性,为以后品种的改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7.1.2提高种苗纯度
  种苗质量好坏决定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果蔗也一样,因此,果蔗种苗质量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提高种苗纯度,首先,对果蔗种苗进行提纯复壮,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所等进行合作,通过组培脱毒方式,生产脱毒组培种苗,提高种苗种性;第二,在当地离果蔗产区一定距离的地方建立果蔗种苗异地繁殖基地,对提纯复壮后的组培苗进行加繁,扩大种苗数量。从而既能防止病虫害的互相传播,又能解决无法自我留种的问题,降低果蔗种苗的成本。
  7.2栽培管理标准化
  按照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要求,对果蔗种苗处理、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砍收等一系列过程实施全程标准化管理,特别要大力发展果蔗无公害生产,推进果蔗绿色产品的发展。要按照无公害果蔗产品的卫生质量标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产品,配套一系列与之相应的生产技术。
  7.2.1无公害果蔗的生产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建设要远离城市废水、废气、废弃物的污染,保证灌溉水清洁无污染,土壤土层深厚,肥力高,质地松碎,土壤无病虫害感染的轮作地。
  7.2.2肥料使用
  提倡使用天然能源,培肥地力,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微生物肥、化学肥料相配合。基肥以有机肥(如蘑菇土、花生饼、豆饼)为主,分蘖前期可适当施些化肥,分蘖盛期重施有机肥和矿物肥料,生长后期适施经腐熟的有机肥。
  7.2.3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因地制宜选用高抗、多抗或耐病虫害优良品种;做好品种区域化布局,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品种;营造有利于果蔗生产和天敌生存而不利于病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强水肥管理,合理轮作,适时灌水;增施生态有机复合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增强植物营养,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及时剥除蔗叶,使蔗田通风透气,把剥下的蔗叶集中堆放,减少传染源。
  要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用诱虫灯杀害虫;优先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不施用毒性强、残留期长的药物防治地下害虫;采用释放赤眼蜂、红蚂蚁、寄生蝇及施用电虫性引诱剂防治螟虫;蚜虫的防治则可释放瓢虫、食蝇蚁、草岭或施用蚜霉素。禁捕田间的鸟、蛇、蛙和捕食性昆虫,维护农田生物多样性。   7.3科技培训普及化
  鉴于当地蔗农整体栽培管理不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种蔗历史短,生产技能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差等情况,当地政府必须在这方面起牵线搭桥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科研单位、农技部门的专家学者,针对果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存在问题等,不定期开展短期蔗农生产技术培训,通过现场与室内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传授果蔗栽培、植保、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及新成果,研讨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蔗农的生产技能,促进果蔗生产发展。
  7.4销售加工市场化
  在我省的部分地区,果蔗极易受到霜冻的影响,果蔗短时间必须砍收,因此,造成产品上市集中,供大于求,这就必须对果蔗的销售、保鲜及深加工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销售还是保持传统的小贩采购,销量不大,价格不高,因此,应当大力发展当地果蔗营销专业户,加大果蔗的营销力度,促进果蔗的销售,提高果蔗的价格;同时,要加大果蔗的保鲜与深加工研究,探索蔗汁饮料、菜用蔗梢、真空保鲜等研究。通过对果蔗进行加工,加工成罐装果蔗汁,福建厦门同安个别罐头厂从事这方面加工,产品风味独特,但规模较小,主要是一些技术性问题还没有解决。另外,果蔗蔗梢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可以开发利用,生产蔗梢饮料;蔗梢心叶也是高营养物质,作为蔬菜,价格很好,台湾在蔗梢饮料和蔗梢作为蔬菜用已开发出较多产品。也可以通过对果蔗进行包装保鲜,提高果蔗品质,延长果蔗的贮藏期,从而提升果蔗的附加值,最终达到提高果蔗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目的。比如,浙江省温岭市把果蔗削成后砍成一节一节,用真空袋包装上超市,扩大果蔗的销售。
  7.5政策扶持常态化
  目前,福建省果蔗生产发展迅速,但科研、推广还很薄弱,与生产存在脱节现象,相互协作不强,资金欠缺。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部门要协调科研、推广的关系,促进之间的整合,要加大对果蔗项目的立项,加大对果蔗科研部门、推广的资金支持,使科研部门能顺利地开展果蔗育种的研究,解决果蔗品种单一和其它技术性问题;拔付专项资金,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示范片和健康无病害的种苗供应基地:政府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重点培养果蔗营销专业户,对果蔗营销专业户进行资金上的扶持和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他们做大做强果蔗营销,进一步扩大果蔗的销售量,使广大蔗农能从中受益,从而提高种植果蔗的经济效益。

6年8月黑皮果蔗上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428716/

推荐访问:2016年6月20日 wwe2016年6月20

工作总结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体系管理优势 下一篇:DHT11土壤缺水时输出什么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