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

2016-08-24 观后感 阅读: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一)
《归来》观后感

《归来》观后感 在看《归来》之前,我看了南方周末对主演陈道明(饰演陆焉识)的访谈。他说得一段话让我感触良多:“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需要这个告诉别人一个东西砸了、坏了,很简单;但是我们把别人砸了的东西,缝上,把它愈合好,这很难,也很伟大。”

我想,这段话也是我观影后的最大体会。

《归来》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和冯婉喻终于可以团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陆焉识却发现岁月和政治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小女儿对他爱怨纠结,态度几经转变,唯一苦苦等待他归来的婉喻却在他到家前突然失忆。 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等他再次归来时,冯婉喻已身患重病,再也认不出他,两个人最终原谅了残酷的命运,厮守变老。观看完《归来》后,有意识地将电影与原著作对比。面对小说原著宏大的历史背景,张艺谋将選取了最後三十页,将情节緊扣在家庭,将故事的核心主题瞄准了人性。纵观全片,人性中的宽恕和忍让主题贯穿全片。

没有回忆、没有怨言、没有控诉,这是一个愈合的故事,正如陈道明所说,《归来》旨在愈合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斑斑伤痕。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

不论是文革,还是二二八,给民族留下巨大伤痛的事件,后辈该如何看待。揭开伤疤容易,愈合伤口谈何容易。砸碎一件东西容易,要把砸碎的东西一片一片粘起来,还原谈何容易。尽管它完全还原是不可能了,但是还有人坚持去努力地还原,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坏了,一点一点在粘接它,在愈合它。这是电影给我产生的最深远的感动。

三十多年前,“伤痕文学”诞生。我的一个台湾老师曾指出:大陆的伤痕文学总是拖着一条“光明的尾巴”。譬如卢新华的《伤痕》,也有许多伤痕小说被拍成电影,如《牧马人》。有人说,张艺谋为了避免《归来》再遭《活着》的命运,压低嗓门,谨小慎微,不无妥协而又含蓄地控诉着那个时代的创痛。至于对极权灾难的描述,张艺谋找到了一种中庸的普世价值观来包容这个家庭伦理剧。我們可以从影片看出他將沉痛的歷史事件罩上一层温情的面纱。在《归来》隐忍、克制的叙述后面,其实有一个中国家庭伦理被摧毁殆尽的惨痛背景。张艺谋将小说中最沉重的部分剔除,或与心态逐渐平和有关,但无论如何,都是妥协的结果。

然而,真正的好电影与尺度并没有直接关联。虽然做出妥协,但是张艺谋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静水流深的关于等待和爱的故事,并借由小人物的隐忍与坚守反思大时代。 相较小说,电影将陆焉识与冯婉瑜的爱情改编得更加细腻、深刻和感人。他们明【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

明深爱彼此,然而这种爱却是“错位”的;他们都爱着不爱自己的人,彼此明明就近在眼前,却又无法相认、不可触及。张艺谋不仅放弃了戏剧性,也放弃了他标志性的浓墨重彩的色彩运用。他拍的印象系列,對我而言是一場視覺盛宴,而當他安静地讲述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平静、朴素、哀婉,就如同一杯苦澀的清茶。

《归来》中的影像世界是寡淡的、朴素的,一如物资匮乏的时代,纯粹的色彩却与相依相守的质朴情感相得益彰。白雪覆盖的大地一片纯净,陆焉识用破旧的三轮车接冯婉瑜,脚步声和车轮声被雪地淹没,剩下的只有一对夫妻相守的孤单背影。她等他,每个月的5号都去车站街他,一接就是几十年,也没想过离开他。 他等她,每天守候在最近的地方,想方设法唤起她的记忆,等她认出来他的那一天。陆焉识,作为一个归人,成了陪在婉瑜身边的一个无法辨认的替身。这是一场人伦悲剧,在一个信奉儒家的民族,竟然有一种力量可以凌驾于亲情之上。

《归来》也并不仅仅是一部純粹的爱情片。這種愛情背後是沉重歷史事件。从指导员雨夜的来访与警告,女儿的“断绝关系”与告密,火车站上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冯婉瑜对方师傅的恐怖性记忆等,张艺谋都明确指向那段沉痛的历史。电影凸显了人物

的隐忍、坚守,凸显着爱情的伟大与凄美,也更深刻地反衬出荒谬时代对人与人性的碾压与破坏。那个时代过去了,文革過去了,遭受误解与迫害的人们“归来”了。然而,时代遗留的伤痛却从未消失。从这个角度上,张艺谋也实现了他特有的批判。即便不那麼激進,同樣觸動人心。在这个层面上,《归来》从画面到叙事都同樣精緻,令人動容。影片流露的知识分子审慎的态度,令人回忆起70年代的时代风貌。 《归来》从小说的结尾处起笔。从陆焉识“归来”说起,家已不是家。陆焉识几乎不可能再重建他作为人的完整生活。尽管不可能,但他还是要尽其可能,完成他有尊严的情感生活。陆焉识有情怀、百折不弯,不放弃,更不乞怜。陆焉识对同代人的宽恕和体谅也讓我印象深刻。对于曾经欺负妻子的老方,陆意欲复仇,却发现对方已经得到了政府调查和惩罚。他的家庭同样正在遭遇不幸,于是,他释然了。虽然这是一个苍白的决策,一个将近七十岁的老人,内心的柔软会驱使着他用一种更为宽恕和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回忆。美好本身在丑陋时代里的奋力挣扎,正确的爱情诞生于错误的年代,被硬生生的扭曲成了不该有的模样。岁月静好,一去不返;归去来兮,唯有不复蹉跎,爱存留,唯咏叹。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二)
《归来》-影评-个人见解

2014-5-22晚,影院观《归来》,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类型的电影,我很喜欢,并且很感慨。记得我们走近影院的时候,我还是跳着进去的,可当观影完后,我是低着头出来的!那时候,我不想说话,就想自己一人默默的想,自己一人默默的理解《归来》!

有些电影,是它气势磅礴的感觉震撼着我的内心;有些电影,是它精彩绝伦的特效刺激着我的眼球;而这个电影,是一种没有气势的展现,最普通画质的表达,它用了人们之间最简单的“情”,没有震撼,没有刺激,而是什么?是一种“折磨”,它“折磨”一些有故事的“观影者”的所有!

我有掉泪三次,这算是为数不多的让我这么伤感的一部电影啊,而跟我显然而对的是,影院里的阵阵笑声,不知道我是神经病,或者他们才是二百五!不知道你们笑的是什么?笑陆焉识多年来的狼狈?或笑冯婉瑜失忆后的所作所为?我也不是想表达我有多么高雅,或者有多么鄙视其他观影者,但是总感觉这么不合时宜而已。 我想表达三个感受,也算是直接刺激我泪腺的瞬间或者整体意义吧!也正好是我三次落泪的对应之处!也许是因为年龄在这里了,看这些电影总是喜欢把意义扩大化,或联想自身,或串联其他,总是想感同身受的体验每一部电影的主旨!

一、筒子楼排气通道+火车站天桥下

陆焉识,很有身份的教授,从后面的情节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有学识并且很讲风度的知识分子!最起码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懂法语、他会弹钢琴、他能写出一手好字。但是很不幸,在文革期间,被革委会右派了吧,导致被批判。他为了见到爱人冯婉瑜,乞丐装、爬通道、冒风雨从村部管制处逃离,目的单纯只为见冯婉瑜。次日天桥相会,我注意过一个镜头画面,陆焉识知道要见到冯婉瑜,用脏兮兮的毛巾沾着前夜的路边雨水,还是要清理下自己已经很脏的脸,就是这样,我们在自己的爱人面前是最在乎形象和气质的,不是么?之后,我相信在革委会追逐的情况下,陆焉识选择逃跑的话是一定会逃掉的,但是他知道他的目的就是见冯婉瑜,所以他不会逃,所以就出现了类似“白蛇传”(许仙、白素贞被法海生生拉开的一幕)的场景。仅此而已,没有其他,我是站在一个男人的角度想去好好总结陆焉识这样的一个人物,我认为他很衷情,他很爱冯婉瑜。他明白被抓走之后肯定是N多年的分别,并且要承受巨大的劳教之苦。但是他不顾一切的“归来”了。这样的陆焉识,你敬不敬?我佩服,我曾经却没有他那样的胆量和果断,所以我哭了,可以算是悔哭的意义更大些吧。

二、为恢复治疗“冯婉瑜”的心因性失忆症,陆焉识所作出的努力

如果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其实算是蛮老套的一次编剧,可以经过陈道明、巩俐这样的老戏骨的精彩表演之后,意义非凡于那些青春系列的爱情片段了。陆焉识为了恢复冯婉瑜对于他的记忆,重演车站归来、借照片、修钢琴、假送包裹、冲

当念信人等等,这是陆焉识的努力,也是他对冯婉瑜的爱促使着他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记得当地委员会领导见陆焉识平反归来的时候,问过他:“平反了,回原单位上班吧”,陆焉识很坚定回答:“她这样,我怎么做的好,过阵子吧”,而“这阵子”确是二三十年。让观影者泪腺崩盘的情节,我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陆焉识弹奏钢琴等冯婉瑜回家的片段。景、乐,不谋而合,两重刺激视觉和听觉,虽然简单但着实打动各位,那时候的影院里面可以听见很多人抑制不住的哭泣声音,当每一个人都认为陆焉识和冯婉瑜终于相认的时候,那突然的转变是不是让每一个人感觉异常的遗憾呢?这真的是一个铺垫,这注定貌似看来是一个悲剧收场的电影,很好的是,电影的意义是积极的,这就已经很好了!

而这电影的意义转变我认为是从这一刻开始的,陆焉识充当念信人,帮眼花的冯婉瑜读每一封改造时期“陆焉识写给冯婉瑜”的信件,冯婉瑜已经完全的把陆焉识只当为了一个念信人,肯定不会认得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陆焉识。陆焉识放弃了,他不想继续充当这个角色,他认为做回陆焉识、做回冯婉瑜的爱人才是他的最终目的。丹丹(冯婉瑜和陆焉识的女人)的一句话才点破了最重要的一个转折:“你只是想接近她,照顾她,做不做回陆焉识还那么重要么?”从此,他做了20多年的念信人,通过给冯婉瑜写信的方式告诉着他的爱人,他还活着,并且通过信件内容一点一点的改变冯婉瑜身上的一些问题或者也可以叫做缺点吧!

三、她为了“5号”而活,他为了“5号”终老

这是《归来》电影的结尾之处,很多人认为这个结尾的很唐突,让观影者琢磨不透。其实我个人认为电影已经完结了。冯婉瑜的陆焉识始终没有“归来”,但是陆焉识的陆焉识已经“归来”了。这样的一个场景:白雪皑皑的冬季,出站口前的背景,年迈的陆焉识高举着写着“陆焉识”的牌子,与冯婉瑜一起接站。一年十二个月,每一个月都有5号,相信这样的情景不知道会在这20多年里出现多少次,陆焉识从最初的那种的矛盾,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的习惯、坦然,或许他现在也很幸福了,最起码我相信是这样的。

这是我看到的《归来》,一个老套路的爱情电影被两个老戏骨演绎的淋漓精致,有人说电影摘选了好多潸然泪下的电影里面的情节和内容,其实这也无妨,喜欢了就好,并不一定每一部电影,全国十四亿的人口都会喜欢!就当是众人乐而不如独乐吧!

爱可以被好多的故事和场景展现出来的,但我喜欢这个电影的表达,我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和经历融入到里面去,陶冶自己,又何尝不好、不痛快呢?哭了,也算是心里受到触动了,总比嘻嘻哈哈的其他电影好过更多,至少这个电影让我走心了! 爱,并不一定是“你爱我”“我爱你”的双向和谐。现在的冯婉瑜不爱现在的陆焉识,可是陆焉识体验到了爱,并乐于其中。何尝不去领会,爱即是相伴,爱也

可以“单向行驶”。把丹丹的那句话用自己的理解阐述下“你只是想照顾她、靠近他、爱他,难道你就一定要做她爱的“他”么?”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

现在回忆影片中的片段,还觉的有那么多笑声出来么?写个影评,竟然也会给自己写的眼泪欲坠!我真的越来越感性了。

扣题:你只是想照顾她、靠近他、爱他,难道你就一定要做她爱的“他”么?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三)
《归来》影评 观后感

真情如初感天地,归来不识又何妨

她漂亮么?„„你敢说她不漂亮么?„„

和哥们说电影谈到了《归来》,不由得想倒一下小心脏里的感慨。这部电影是上映后隔了两天才去看的,在仅仅过去了一个星期的今天,电影的每一个细节还能随时浮现在眼前。本以为这么牛逼闪闪的影片,人会巨多,因而怕人多,避开了周末才去的,11点10分的场,结果去了后发现人真的被我避的不多了,而且不多到了没人买票的地步,前面买票的人因为影院说人少所以被赶跑了,所幸我买票时美女服务员专门帮我找老板申请了下,并没有按照凑够四人才出票的潜规则放我鸽子,我对美女说,太麻烦了吧,万一人太少了怎么办,她笑:那你就看专场吧,我:„„„„结果后来果然看了个专场,直到影片结束,放映厅里只有3个人,心里边那个爽呀,哈哈„„

去看电影前,只听闻这部电影是老谋子作品,主演是巩俐、张慧雯、闫妮、张嘉译、郭涛和我喜欢的道明君,想想冲着他,我也得去一趟不是。

且说这明星阵容就很是让人眼前一亮,再一细看,我勒个去去,那新任的谋女郎张慧雯简直就是刘亦菲的赝品,朕大爱。

老谋子是时代造就的影视界神坛人物,出了好多能带给大众真享受的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这些个东东不管我看没看过(不过看过的真心还没过半),却是耳熟能详。他老人家虽然银幕之上才华横溢指点江山,受人推崇,却因为大银幕下小小的搞了下超生也被骂惨了,所以,那些年大叔们靠看张艺谋装高上大,这些年骚年们靠骂张艺谋装高上大。倒是如此说来,我既不是大叔,也不是骚年„„不管怎样,我想过度繁殖事件后的老谋子,靠着《归来》重磅归来,还是很成功滴,同时也给小伙伴们带来了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回到电影的内容,三个字,很感人。特殊的时代造就伟大的爱情,或许这部电影对于经历过那个特殊时期的人来说,真心是得哭着看完的。我们这些个小年轻,虽然能够理解,但毕竟没有那么刻骨真切的体会。我的第一个落泪点,是陆焉识和冯婉瑜在天桥下失之交臂的一幕。第二个落泪点,是陆焉识弹完钢琴后两人相拥,相识却又不识的一幕。最后一个落泪点,就是在结尾的火车站。【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

感觉主人公陆焉识和冯婉瑜的名字起的很好,陆焉识,归来之后,你可识焉,重逢恨晚,真情婉转,至死不渝。这样一份伟大的爱情,需要实力超群的演员把它诠释出来,而陈道明和巩俐,每一个微笑、眼神、手势、表情、落泪,绝对是世界级的展现,必须点个大大的赞。说说俺大爱的陈道明,这个现实中的好男人(我相信他的的确确戏里戏外都是个好男人,希望他不要跟文章和黄海波小朋友学习),也把银幕上的好男人塑造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陆焉识,在特殊时期的强加之罪,和挚爱的长期分离,女儿的背叛举报,作为知识分子的坚持,作为男人的忠诚,作为父亲的宽容,都得到了最好的演绎。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旧,甚至真的可以说老套,但是我想到了开头,却也没料中结尾。这是一部很好的爱情片,把爱情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去展现,婉瑜因为女儿举报了父亲而把她赶出家门,并且告诉她不会原谅她,却因为丈夫假信中一句话而那么容易的选择了原谅,应该说,从亲情的角度,在她心中早已选择了原谅,但因为爱情,她却不能原谅。我原本想,爱情电影,要么开头到结尾,自始至终都是甜蜜欢快,要么开头苦情结局甜蜜,当然也有开头甜蜜,结尾苦情的。我不知道怎么去给这部电影的结局下个定论,只是感觉它有遗憾,却也让人很欣慰,你爱着她,她爱着他,你是他,但又不是他,她在等他,你陪她等他,爱变成了一种执着、等待与陪伴,识与不识,又有何妨„„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四)
《我的父亲母亲》电影美术分析

  [摘 要] 如今,人们对电影的欣赏正向更高层面发展,不仅要求电影作品具备较好的故事内容,而且对电影中的美术特征有了较高的要求。于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我国电影工作者不断学习与运用电影美术,试图拍摄出更加优秀的电影作品来满足观众。《我的父亲母亲》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作品,从电影中能够发现张艺谋运用电影美术拍摄时的独具匠心,在此本文将着重分析这部影片中的电影美术,使人们对这部电影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美术色彩;人物造型
  《我的父亲母亲》讲述了“我父母”的爱情故事,把观众带入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环境中,了解了父母辈们的爱情面貌。这部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张艺谋对电影美术的合理运用,在表示现实与回忆两部分时,张艺谋独具匠心地利用强烈的黑白对比、彩色对比来区分与凸显。对于场景、灯光、道具等都严格遵循他的电影美术视角来设置与制作,并配合完美的音乐效果来营造一种浪漫、诗意的电影情境。整部电影通过镜头与画面的恰当配合,体现了张艺谋对电影美术的独特认知与运用,进一步构成了张艺谋电影的风格特色与艺术审美。
  一、整部电影的美术色彩基调
  (一)黑白色彩反映现实部分
  众所周知,色彩是电影美术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影片的情感表达往往都是通过不同的色彩运用来实现的。与其他电影中常用的色彩基调不同,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张艺谋进行了创新的突破,运用黑白色彩来反映现实部分,使影片中的色彩运用跳出了传统电影美术色彩运用的固定模式。而之所以使用黑白色彩表示现实部分,是依据影片的情感基调来刻意安排的,影片中的现实部分由于父亲的死亡而使父母的爱情蒙上了一层凄凉与哀伤,通过黑白色彩的运用能够很好烘托出这种凄美的情调,于是这样大胆的创新改编构成了该部电影的独特之处,为该部电影增添了一道亮点。此外,张艺谋使用黑白色彩反映现实部分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使前半部分的色彩基调与影片后半部分的色彩基调形成强烈的反差,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试图通过色彩的对比触动观众的心灵与情感。在影片中,以父亲的死亡来开始影片现实部分的叙述,在父亲的葬礼上充满了悲伤的气氛,在场的人都为父亲的离去而哀伤与痛哭,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父亲的怀念与眷恋,于是乎利用黑白色彩的基调来渲染此刻的氛围可以说是贴切无比,影片的美术层次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二)彩色来反映回忆部分
  在电影中,当影片叙事由现实部分转换到回忆部分时,观众会发现影片的色彩基调有了极大的变化,黑白色彩被彩色基调所替代,以此来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传达出现实部分的凄凉、回忆部分的温情与美好。影片中,张艺谋利用鲜艳的彩色来衬托父亲母亲爱情的唯美、质朴,同时也展现了回忆中乡村景色与民风的优美与朴实,使回忆部分给人一种温馨、纯美的感觉。由于回忆部分是美好的象征,代表着母亲所感受到的幸福生活,因此为了表现出这样的情感特征张艺谋大胆突破了传统电影美术的运用规律,使用彩色来反映回忆部分,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造型都运用彩色基调来拍摄与设计,能够吸引观众进入到情境中感受到母亲关于过去生活与爱情的美好追忆,感受到母亲的幸福情感体验。影片的回忆部分里,母亲的造型清纯而亮眼,身穿着一件红棉袄在乡间的田野与学校间奔走,优美宁静的乡间风景、富有节奏感的轱辘声、朗朗的读书声,等等,这些乡村唯美的景象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再加上母亲灵动的双眼、纯净的笑脸,为影片营造了淳朴、祥和的审美感受,彩色基调的运用使我们洞悉了张艺谋的良苦用心,传达了张艺谋独特的电影美术思想,再通过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来表现得更加明显,为影片增添了难言的意境与情感寄予。
  二、“路”在《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美术内涵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张艺谋巧妙运用无声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意境,尽管没有任何的旁白来解说,可是观众却能从中体会到影片中的寓意。路,是一种意境表达形式,在影片中融入了张艺谋的美术内涵。蜿蜒、幽静的乡间小路在影片中常常出现,一开始张艺谋就利用它的弯弯曲曲来象征母亲对父亲爱意的真挚与执著,最后张艺谋也是借助“路”来表达父亲母亲那份相依相伴的感人爱情。这条乡间小路有母亲太多的回忆,延伸的道路那端好似母亲通往父亲的途径,就如回忆部分中演绎的那样,父亲正是通过这条乡间小路来到了母亲所在的村庄,路的尽头是盼望着父亲到来的村民们,其中也包括母亲,从那时起“路”就担负起铺陈的作用,开始慢慢向我们展示父亲与母亲爱情的经过。而“路”的每次出现都蕴涵着导演深刻的美术寓意,父亲在村庄里教书,母亲从父亲到来的那刻起就开始关注父亲并寻找一切机会与父亲接触,于是她愿意忍受冬天的寒冷也要在父亲经过的小路上耐心等待,此时“路”代表着母亲的执著,传递着母亲为了自由爱情的不懈努力。
  当母亲与父亲的爱情终于有进展时,父亲却卷入了“文革”的调查中,不知情的母亲为了让父亲尝到亲手做的饺子而奋力追赶父亲的队伍,但遗憾的是最终还是没能追上,摔倒在地的母亲眼看着父亲隐没在路的另一头,此刻的“路”象征着母亲在追求爱情上的艰难。母亲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离开而放弃对父亲的爱情,她一直在村庄的小路上等待着父亲的归来。终于,母亲等回了父亲并且与父亲过上了相亲相爱的生活,镜头上的乡间小路也慢慢隐去。在这期间,小路象征着母亲对爱情的坚守,小路见证了父亲母亲爱情的历程,因此在现实部分中父亲过世,母亲执意要将父亲的遗体运回村庄,而且要经过那条小路。此时的“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与父亲的爱情从这条路上开始,亦从这条路上结束,平凡的爱情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让人感动与羡慕。普通的路由于融入了美术内涵而变得富有深意,蜿蜒的小路既是父亲母亲爱情的道路,平凡中又蕴涵着伟大的精神力量。
  三、影片中的人物造型美术
  影片中的人物造型美术有着双重的作用,一是揭示影片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为影片的叙事奠定基础。影片中的父亲是一个年轻教师,中山装、短头发、纯净笑容是父亲的造型特征,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而这种人物造型也预示着父亲在后来经历了“文革”的迫害。但同时,也是因为这样的知识分子造型使母亲对父亲产生了爱慕的情感,也为母亲后来固执等待父亲归来埋下了伏笔。而母亲的人物造型也蕴涵着多重的意义,母亲年轻时的造型清纯动人,小辫子、红棉袄、花棉裤,一个十足的乡村女孩造型,厚厚的红棉袄让母亲奔跑的模样可爱而笨拙,再加上母亲那明亮的眼眸、纯洁的笑脸、秀丽的面容,使母亲乡村姑娘的年轻、朝气、淳朴的特征展现得惟妙惟肖。而看似柔弱的母亲在追求爱情的时候却展现出令人惊奇的一面,母亲勇敢、执著地追求爱情,这样的性格特征与人物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对待爱情的态度毫无遮掩,而正是这种态度凸显了母亲纯朴、善良的人物形象。同时借助母亲对待爱情的言行,导演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乡村人对爱情的态度以及乡村爱情的特点。   人物的造型、服饰等能够帮助观众了解影片的相关信息,透过影片的人物造型我们能显而易见感知影片描述的时间与地点,人物造型明显透露出属于中国60年代乡村的典型特征。影片中,父亲母亲的服装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因此不用介绍观众就能够猜测出影片是发生在一个乡村中的故事。当然,从父亲、母亲的着装特点来看,我们也能够对两人的身份做出判断,父亲的中山装是经典的知识分子的着装特征,而母亲的红棉袄、花棉裤的形象表现了乡村女孩的着装特色。此外,从着装造型中还能猜测出影片故事发生的大致时代,中山装、红棉袄是我国时代的一个典型特色,是近代中国的象征。由此看来,影片中的人物造型美术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设计,它同样为影片发挥着作用,方便观众透过这些造型特征来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大致地区,明确人物的身份与地位,而这些信息能够便于观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
  四、影片中人物招娣与景的美术
  此外,在影片中关于母亲招娣与景的处理充分展现了张艺谋导演的镜头表现才能,张艺谋不仅通过电影画面为观众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而且恰当运用了母亲与景的镜头语言来表达影片的内涵。在影片中,父亲刚来村庄教书时母亲便对父亲产生了爱慕之心,为了能够近距离享受父亲朗朗的读书声,母亲情愿多绕远路去打水目的就是在途中能够听到父亲的读书声,母亲挑水时走的山路虽然曲折蜿蜒,但母亲享受着其中的幸福甜美,此时在金黄稻谷及母亲纯美笑容的映衬下,这样的场景与画面异常唯美与温馨。虽然拍摄时导演没有使用摇镜头,电影场景都是由一幅幅固定的画面组成,可是并不影响电影画面的唯美氛围,母亲对父亲真挚、纯洁的爱情反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除了去偷听父亲的读书声,母亲还争取了一个送饭的机会来接触父亲,她每次都会用一个青花瓷碗盛好特意为父亲准备的食物,然后放在固定的位置等待着父亲的品尝,此时导演分别运用远景、近景来特写青花瓷碗,借助这样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母亲对父亲情感的真挚与执著,甘愿为父亲做任何事情。
  同时,张艺谋还运用母亲与景的电影画面来起到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效果。如,当母亲得知父亲被“文革”工作人员带走时,母亲抱着她的青花瓷碗拼命追赶载着父亲的车子,希望能让父亲尝到她亲手包的饺子,她在崎岖、曲折的小路上奔跑,在这过程中伴随着母亲的奔跑一幅幅风景画面在银幕上出现、消失,运用影片画面的快速移动来表现母亲当时急切的心理,而这些优美的风景与此时母亲的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而凸显出母亲对父亲感情的真挚与热切。之后,母亲便在那条小路上苦苦等候着父亲的归来,由远到近的镜头、全中近景的相互运用,向我们刻画了一个身穿红棉袄的痴情母亲形象。镜头的不断变换不仅令观众对这一场景印象深刻,而且在不断的变换镜头中将影片推向了高潮部分,表现出时光的流逝,终于在母亲执著的等待中父亲回来了,母亲的付出也终于得到了回应。
  五、结 语
  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中,导演张艺谋充分展现了他的电影美术才华。无论是色彩运用、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等,都蕴涵着丰富的美术内涵,一切恰到好处的安排为我们拍摄了一部经典之作。我们不仅能从影片中感受到父亲母亲的唯美、纯真爱情,而且通过分析这部电影还能总结出一些电影美术的运用技巧,这对我国电影的发展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陈相霞.电影图像叙述的艺术性——从《我的父亲母亲》看电影图像的叙述功能[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2] 张箭滨.浅析诗意派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色彩营造的意境之美[J].电影文学,2011(24).
  [作者简介] 傅志超(1981— ),男,山东陵县人,硕士,德州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五)
国产动作片热门网络影评的文构逻辑与书写心理

  摘 要:被网友推上热门的国产动作片长评既折射着国产功夫片的接受状况,也反映出网络影评生态中的优势和局限。通过对2010年以来典型web2.0影视论坛网站如豆瓣网、时光网中热门国产动作影片长评的文本分析,可以从中窥得明确其在行文逻辑、风格类型以及书写心理支配下对于国产动作片的审视特征,并在对抗性表演和建设性反思的心态对比中获得对网络热门影评的理性定位。

  关键词:国产动作电影 网络影评 文构 书写心理
  近五年来国产电影的票房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以57.43亿元占据总数56.3%[1];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以271.36亿元的成绩占据市场份额的61.58%[2]。在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诸多国产电影中,动作片与中国电影史相始终,又开启国产大片时代的先导,动作电影的影评也长期是国内影评中备受瞩目的版块。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影视评论的话语权极大程度向普通观众敞开,网络影评的影响力度已不亚于传统影评,出现在移动购票终端的电影短评甚至左右着观众购票决策。无论是多元化的评论方式,还是情绪化的言辞,网络影评的局限性和利弊表征皆已成为国内影评生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文本的网络影评,其影响效果既源自立论深度和阐释程度,又源于行文逻辑、言辞表述的鼓动性,更来自网络影评特定的书写心理,这种功效同样发生在国产动作片的网络影评中。
  一、国产动作电影热门网络影评的内容分布及局限性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网络影评开始在“后窗看电影”、“电影夜航船”等论坛中崭露头角后,又迅速在博客、豆瓣网等平台上兴盛。网络影评作为电影文化传播链条的重要环节,及时回应大众影片鉴赏需求,也参与塑造影片形象,引导着普通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判断。动作电影的影评书写经历了传统纸媒影评到纸媒与网络影评并行的发展历程,就电影作为通俗艺术的性质而言,亦有研究者称“在当下中国的电影批评格局中,网络影评已成为绝对主体”,并且学院派的专业批评也在向互联网化的方向发展[3]。动作片这个国产电影标志性版块对影评网络化的反应时间较早,由此也更能彰显网络影评的特质和发展历程。据豆瓣、时光网两大网络影评平台的动作电影分类标签,按照动作元素的归属场合来看,当下网络影评语境中出现的国产动作片主要涵盖四种题材――武侠、警匪、战争、玄幻。动作片不仅曾在国内掀起习武热,更因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艺术呈现成为国产电影打入世界电影市场的一张王牌。曾有研究者指出,国产动作片的国际化甚至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4]。国产动作电影的成功国际化与整个制拍、宣发、传播产业链的成熟相辅相成,网络影评正是当下影片传播环节中的重要载体。
  国产动作片网络影评写作者的身份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电影从业者或研究者,这个群体撰写的网络影评属于迷影影评[5];另一种是并不具备电影专业知识的普通观众,他们撰写的网络影评则属于大众影评。作者群体知识结构和视角决定了各自影评的内容,并在热门影评的筛选过程中以各自的特色取胜。具体而言,迷影影评诞生于电影研究者笔下,鉴赏角度往往偏向专业且多元化,可以延伸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制片、编导、摄像、美术、音效、剪辑、表演等技术手法的艺术效果,亦可由电影内容延伸到历史、文化、哲学话题。但是面对网络受众的可读性诉求,相较于影片团队的制拍艺术风格,迷影影评内容更侧重于向文化哲思层面作延伸。例如时光网友罗萨从对历史情怀的镜头呈现角度切入评论的影评《刚猛有余,情怀不足,只能仰望“中国往事”的英雄有梦》①,同样发布于时光网的《天将雄狮:“不知有汉”与后“97”的香港》就《天将雄狮》汉朝的身份缺席与香港导演李仁港的自我身份认同阐释电影历史想象背后的隐喻等。相比之下大众影评书写内容则轻松得多,更聚焦在演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特效四个方面,如豆瓣网《道士下山》热门影评《道士下山:直男不懂的那些事儿》②全文集中讨论周西宁和查老板的关系设定,时光网《寻龙诀》的热门影评《这才是最正宗的摸金范儿》论述重点在影片呈现的IAMX特殊画幅效果等等。
  网络影评不受篇幅、模式制约固然能够容纳多样化的声音,同时又因极大的开放性以及以青年人为主的目标用户,而使其整体品味更偏向于大众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由此国产功夫片影评中产生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鉴赏的艺术深度、评分机制衡量影片质量的公平度。固然,电影作品类属通俗文学,零门槛的受众预设已经注定网络影评无法承担起专业水准的艺术深度。面对受众可接受的阅读范围阅读风格,非独大众影评惯有的描述性、平面化特征,即便是迷影作者亦选择从符合大众文化欣赏口味的角度进入论述分析。此外,自2005年豆瓣、时光网等影评网站引入评分机制后,热门影评往往直接影响影片分值,评分又是直观的口碑符号,进而对观众购票选择产生心理暗示。然而,除却营销乱象中“水军”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数据造假的现象,把握决策权的大多数大众影视消费群体的感官判断往往是非理性的,且容易受到偏激言辞的鼓动性影响,在盲目从众心理抑或盲目反叛的心理支配下对电影做出极端的优劣评断。
  二、热门国产动作电影网络影评的行文结构和风格类型
  每部国产动作片的热门网络影评都是体现文本号召力的佼佼者,而影评的文本形式特征也是构筑号召力的重要因素。在历代文学理论中,形式对阅读效果的塑造力讨论以形神关系为标识长期存在,文本结构方式和修辞技巧对造就特定阅读效果的作用毋庸置疑。作为面向特定素材范围、固定隐含读者群体和稳定传播方式的应用型散文,网络影评具备相应的行文结构和风格类型,其中国产动作电影的网络影评行文结构整体上呈现出三类:其一,截取功夫片中常见看点作散点发挥式议论;其二,就影片单一视角作立场阐述;其三,脱离散文常规结构的碎片式行文。同时,影评文章结构、作者群体的差异往往还对应着相对稳定的文风类型。就动作片网络影评的文本书写而言,表现出的行文风格有言辞冷静专业的学院派解读,有语句平和清新的感受性抒怀,亦有言语尖锐暴力的情绪化宣泄。   截取重要看点作散点式议论是热门网络影评最常见的结构方式,在这种结构之下的影评大都能够兼顾影片的优缺评点。动作片的鉴赏离不开构成影片效果的几大要素――武打技巧、视觉效果和武术文化,功夫片网络影评亦将这些典型元素作为丈量影片品质的工具。近年来徐浩峰淡化威亚和特效,着力表现传统武术招式的民国武侠剧便引出了关注武术视觉表现的系列典型影评,其中如时光网《师父》的热评《这是一部关乎中国武侠片荣辱兴亡的电影》,着重阐述影片的武术呈现,同时兼顾徐浩峰武侠影视的艺术史特色、故事线路、人物塑造、武术套路、美学风格等六个平行要素的成败优劣,甚至还对影片中出现的冷兵器渊源做了历史梳理;时光网友梦见乌鸦撰写的《杀破狼2:十年一梦功之怒》一文有关乎港片导演风格史、人性呈现的论点,亦有从吴京的传统格斗、托尼贾的泰拳、张晋的八卦掌等武打演员各自风格和技击打效果匹配度的简析。散点式结构被多数功夫片的热门影评所青睐,与其既能突出重点又可兼顾多样化看点、正反面看点的功效密切相关。
  就单一视角做立场申诉的影评文章大都具备较为完整的论述结构,在摆明论点之后提供与论点相关的正面材料,如时光网友happy木易的《十二生肖:谁会是下一个JC》站在肯定影片质量的立场,论述材料是成龙参演的功夫电影在一直秉持的武打实力;时光网友方聿南的《致从未逝去的旧港片精神》和网友0218评《武林事、武林了》选取对应影片《扫毒》、《一个人的武林》呈现出与港片艺术传统互文的痕迹立论,并围绕港片警匪题材艺术传承的视角和肯定传承精神的立场展开论述等。争论性的立意需要找准话题做深入集中突破,单一立场申诉的文构方式正是应此而生。
  脱离散文常规结构的碎片式影评结构主要包括块状拼接、并列式短句、打油诗三种,上下文无密切逻辑关联是碎片式文本最显著的特征。虽在形式说服力上逊于逻辑紧密、论述结构完整的影评,内容多限于功夫片的人物故事,但依然能够凭借契合受众简单直接的口语化、情绪化、发泄式阅读需求而成为热门网络影评。块状拼接的影评主要为交谈体或心情宣泄式,并常符合当下网络语言的思维方式,豆瓣网友toffee《论男友力爆表的忠犬攻对傲娇圣母傻白甜受的N种解决方案》、Dr.希鲁鲁克的影评《这是一个白富美为了救高富帅卖肾的故事》都是用网络流行语、基于个人化感知解构重述故事情节,表达对电影故事直观感受的典型写法。并列短句多为每段前标明数字序号的条例式声明,内容亦是评述电影利弊,但句子更短,论述简洁,序号之间亦无紧密逻辑关联,如豆瓣网友剧本胖子李亦树之于《血滴子》、Junf之于《天将雄狮》的热门影评;打油诗在近年来国产功夫片网络影评中被推为热门的仅有一例,便是豆瓣网2013年版《四大名捕》拥有87%有用度的影评《拍了四大名捕2013都白干了》,严格意义上说全文皆意气之争的口号而并非影评,以这种形式出现在影片评论区域的言说现象固然不少,但被推为热门的概率很低。
  就三种主要风格类型而言,言辞冷静的学院派解读通常能够兼顾电影艺术鉴赏要素的同时提炼出与具体影片匹配的评价切入点,以自然平实的语言针对国产功夫片的特色评论影片。这种风格类型的影评如发表于豆瓣网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影评《我心中国产第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及《我的特工爷爷》的影评《心有余而力不足?老派武者的日薄西山》等,影评文本皆在客观式的语言覆盖了电影的导演、演员、武打、特效、剧情角度,这种弱化情绪的平实分析本身反而有助于增加影评的可信度。
  在动作片的网络热门影评中,抒情散文式的写法很受欢迎,并且感受性的抒怀特质往往着眼于影片人物、意境的阐释和延伸,《一代宗师》于豆瓣网的影评《终于可以叫好了》一文在比较重映版和首映版的影片区别时,对叶问生命逻辑的诗化描述,对影片传达的“风骨”、“魂魄”相关人格价值选择的言说和散行短句的形式一起构成了清奇雅致的抒怀文风。文中在论说影片需要悉心打磨雕琢时,将影片中极具张力的关键词浓缩入缓急交替的句式和叹息式的语句中,正所谓“有太多的东西要讲,发妻、知已、宗师、劲敌、武林、南北、家仇、国恨、弹指数十年的一生,都要溶在一部电影里,也难怪即使是王家卫,也要顾此失彼”。同样文风的影评如豆瓣网《大圣归来》的热评《是时候也该让我们的猴子去惊艳四方了》,全文使用抒情性语句结撰成的文风有诗意化电影韵味的效果,也就因此获得了打动观众的能力。
  言语尖锐的情绪化宣泄式影评在国产动作片网络影评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宣泄式的评论往往为影片打分极低,内容无关乎功夫片本身的常规艺术讨论,影评文本中除了大量的讥讽口语之外,在内容上亦缺乏切实分析,只反复强调论点;缺乏正反双向审视,只罗列偏激态度。豆瓣网友唐书钰《拍了四大名捕2013都白干了》的全文中“秀波遇上西雅图,一遇名捕白干了”,“你有本事拍电影,你有本事别装蒜啊”之类口号式意见和嘲讽口语宣泄对影片的不满,并被网友们推为热门。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的功夫片影评远远偏离了论说逻辑的有效性,其中极端化的语言暴力更加无关乎影片,无助于鉴赏。这点也是网络影评向来最为人诟病之处,但却能够拥有相当高的支持度。换个角度,往往也正是当这类影评在被推上热门时,属于网络影评特有的书写心理才被凸显。
  三、国产动作电影热门网络影评的看点呈现与书写心理
  国产动作片的诸多热门影评除了在内容、结构、文风上存在一定的类型分野之外,亦拥有一些共通的有效看点。就对电影本身的态度而言,就同一部电影而言的影评看点也一直存在着双面分化的现象,其中正面肯定态度的影评看点多在于理性审视态度和审美解读,持负面评价的看点则是纠错和演技批评。
  理性审视态度一方面需要相对深入的电影专业知识储备,从而有能力读懂电影的优劣所在;另一方面也需要平和的心态和立场,从而避免意气之争掩盖事实的状况。这类代表性的热门影评如时光网友且听风吟撰写的《痞子英雄2――英雄依旧,痞子不再》,既肯定影片在音效技术上的细腻感染力,又指出影片叙事逻辑不尽如人意;同样见于时光网玄曦浩整理的《黄金大劫案》的影评《讲好故事才是电影的王道》等文汇集了迷影影评人赛人、图宾根木匠、风间��的评点,总体肯定导演才华,又兼论影评故事讲述中存在的缺陷。当然,网络影评整体上是满足个人情感需求的感官转述,相比之下理性审视态度在网络影评书写过程中相对少见。与理性认知一样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力量多表现在审美解读过程中,包括从影片人物命运、视觉效果、意境等基于个人感受回味电影打动人心之处。典型评论如豆瓣网友Joyce评《大上海》的文章《悲辛无尽》全文着眼于对影片中阿宝的个性、命运和凄美爱情故事的审美解读,并得到了多数网友就该人物引发的感动和情感回应,这种回应是对电影消费的延伸,也是一次审美意境的再创造。   纠错性质的影评在热门影评中的比重不在少数,其标题常有“吐槽”、“零分”等词语,而功夫片中历史事实、情节逻辑都是影评用以纠错的对象。武侠题材国产电影的发生场域除却大古装之外便是民国,皆属历史情境,而电影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电影场景道具等历史还原度、武术套路招式的现实性这些争论已久的话题同样是网络影评的高频看点,如豆瓣网《天将雄狮》的热门影评《我就吐吐槽》指出影片雁门关和西域的距离有悖常识、霍去病时代罗马共和国政局稳定、古楼兰在西汉时还是绿洲等细节。武侠影迷们甚至无法接受代表中国影视特色题材的武侠大片于国外取景,《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在新西兰取景以及演员讲英语台词也被豆瓣网的热门影评当做对标志性中国武侠制作精神的背离。相比之下,架空和玄幻题材的功夫片中情节逻辑往往成为被用来纠错的影评看点。《钟馗伏魔》片中张仙人和雪妖的法力设定的前后矛盾、钟馗和雪妖的感情设计合理性、玉帝等神仙违反剧情逻辑的言行都成为豆瓣网热门影评《钟馗伏魔槽点吐吐吐》中的揶揄对象。此外,电影中演员演技批评是普通网友最热衷讨论的话题,在功夫片中当代警匪、战争题材的热门影评中尤为明显,时光网《窃听风云》、《杀破狼》的热门影评、豆瓣网《新警察故事》的热门影评等等皆着意于此。
  当然,热门网络影评的纠错、批评不一定准确,理性审视和审美解读也不一定无可指责,因为网络影评的人气来源从来便不是客观性、抒情性等单一标准。有研究者从豆瓣网影评中抽离出的2143条有效影评作为样品,运用数据建模的方式对网络影评的感知有用性影响因素作过探索,证实影响到感知有用的影评为极端评论和长评[6],这就意味着,纠错和批判式这种容易关联极端遣词的情绪宣泄更容易得到网友欢迎,这一点在国产功夫片的热门影评看点分析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进一步讲,支持网友们选择国产功夫片的极端性影评来自于网络平台的传播特征,更重要的是匹配了传播群体相应的心理动机。
  在当下各种通俗艺术形式之中,影视剧是引发公共文化议题最有效者。[7]互联网的开放性赋予所有用户匿名发言权力,也为充分展现自我,包括释放自我的消极、阴暗面提供了可能性。确实,对影视剧的欣赏和影视话题的参与可以说是零门槛,而观影的本质除了作为娱乐活动和艺术欣赏之外,也是参与社会公共文化话题的方式。在所有社会公共话题的类型里,解构权威、具有反叛性的言行往往会迅速赢得关注,而在批判性的意见表述过程中,情绪宣泄心态、自我标榜心态还会在充分参与中,满足相关言论发表者自我实现的心理诉求,多数对影片观感依旧停留在表层体验的影评读者又会在群体极化的心理作用下通过附和找到立场归属,协助网络影评作者们完成这种对抗性表演。
  面对谩骂等语言暴力和盲目否定的极端心理,国产功夫片的热门网络影评中亦不乏经过冷静思考而持反思心态者。正如时光网友happy木易在《<道士下山>:无处安放的愤怒》一文对妄加否定诋毁行为的质疑:“我们是否真的可以仗着自己是‘掏了票钱’的消费者而对所有不合自己口味的电影随意发泄不满,对电影创作者表达猛烈的愤怒,甚至不顾基本的尊重?”同样,时光网影评《重要的不是品质,是态度》针对战争动作片的《战狼》前续影评中将电影混同事实的意气攻击,以好莱坞大片标准要求刚起步的国产类型电影等不切实际的态度,在文章中承认该作品缺憾的同时,罗列出《战狼》融合军旅题材和武打元素,表现热兵器时代战争的类型片尝试的可贵之处,其后“踩一脚一时爽,但你在把本来就恶劣的市场环境推得更靠近深渊一些。别让那些真正有梦想有执念的电影人再也找不到坚持的理由”之语不失为对网络影评中畸形鉴赏效应的价值定位。
  四、结语
  近年来国产动作片热门网络影评的行文逻辑和风格是网络平台的功夫片接受史,也是网络影评书写的心态史。当然,以动作电影的文构为视角进入的网络影评观察只是整个网络影评现实中的一隅,与媒介方式多元化、影评平台不断演进的必然趋势同时,媒介演变还在不断为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塑形。以动作片为代表的国产电影既享受媒介演变带来的理论、形式创新,又无可避免地承受着这些媒介带来的限制。网络影评的弊端无法完全消除,以专业影评的标准要求规范网络影评亦不现实,但有必要了解网络影评书写的逻辑及其背后的观影心态,进而明确当下网络影评存在的价值,理性看待网络影评背后的人性百态。
  注释
  ① 引自时光网http://www.mtime.com/,文中所引评论皆为各影片长评中Top1/3者,以下同样出自该网站的影评不再重复标注.
  ② 引自豆瓣电影https://movie.douban.com/chart,文中所引评论皆为各影片长评中网友所推有用度最高者,以下同出于该网站的影评不再重复标注.
  参考文献
  [1] 李建强.中美“网络影评”发展之比较研究.当代电影[J].2011(12).
  [2] 陈旭光,石小溪.2015中国电影年度报告:产业、艺术与文化.创作与评论[J].2016(2):62.
  [3] 唐宏峰.迷影:网络影评的时代.,电影新作[J].2015(3):30.
  [4] 贾磊磊.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05.
  [5] 李洋.迷影文化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8.(8).
  [6] 闫强,孟跃.在线评论的感知有效性影响因素――基于在线评论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J].2013(s1):129.
  [7] 唐宏峰.网络时代的影评:话语暴力、独立精神与公共空间.当代电影[J].2011(2):16.
  [8] (美)凯斯・桑斯坦,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归来影评的镜头分析

http://m.zhuodaoren.com/yuwen353491/

推荐访问:宵禁影评镜头分析 大圣归来影评分析

观后感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道德观察进行评论 下一篇:乱世佳人电影版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