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2016-03-09 阅读答案 阅读:

第一篇:《我的父亲邓小平1》

《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

“一个人在有了理想,有了追求,有了明确的信念和奋斗目标之后,确实等于获得了一次新的生命 ”这是邓小平的前进动力,也是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我印象里,邓小平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领导者,更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功臣。在我读完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后》,才发现我对邓小平的了解真实片面中的片面。想想我16岁的时候依旧躲在父母铸造的安全港湾,而他却为了青年的理想漂洋过海,坚强的踏上孤独的旅途,对此,我很敬佩他的胆识和勇敢。我想作为一个青年就应该有这股闯劲,应充分的挖掘青春的资本,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机会而荒度年华,最终换来的只能是空悲切的叹息;若我们选择勇敢的迎击挑战,就会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我很喜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这句话。如果说生活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那么人就是一条逆流前进的鱼。悲观者总是带着放大镜对待坎坷的生活,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漫无目的的数着时间度日;乐观者却深知“世间不会因为你而停止,地球少了你依旧转”的道理,精彩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而是在挫折中创造非凡的闪光点,在磕绊中磨练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那么生活还能那样枯燥吗?邓小平用他的法国打工生活为我们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从他的身上,我明白了一点:即使生活束缚了你的自由和身体,只要精神生活在并努力提升精神高度,乏味的生活就多了几分生机趣味。挫折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顽强的人,邓小平就是后者,生活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迫于生存的无奈,他从此背离了求职的道路,但有句话说得好祸兮福之所倚,生活也毫不吝啬的给予他无限的潜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

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好了的,在法国为了求生走向社会的最低层层,从事着超负荷的压榨劳动,渐渐地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为他义无反顾走向共产革命道路打下坚实的信念基础。19的他就成了职业的革命家,确定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现在想来,或许生活对于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确实有点残酷,可正是这种窒息的逼迫才能警醒他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今天,或是因为生活太安逸,或是因为我们被父母保护的太过周到,我们中的很多人忘记了飞翔的快乐,忘记了奔跑的豪壮,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总是逃避、抱怨、退缩。相比邓小

青的苦,我们这点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生活本就是坎坷的,若前进道路总是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那么生活就失去了他本身的色彩,机械是的前进着,如同拍电影,做着预定好的事,执行着固定的动作,即活着的人就会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目标,没有感情思维。何况现实生活是千变万化的,自然万物始终运行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律。

生活中的邓小平是乐观坚强的,而革命中的他是机敏,睿智的。来莫斯科学习时,他就发下”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誓言。他用他今后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实现了他的誓言。他坚信这共产主义的信仰,这种信仰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纵使惨淡的生活摧残了他的身心,他仍然看到了未来光明前夕的曙光;纵使冒着被开出党籍的风险,他也不允许他人歪扭了革命的真谛,严厉指出邓岗所坚持的立三错误;纵使违背所有人的意愿,他也要维护党的原则,力挽狂澜为李明瑞做辩护,批评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这种执着的力量源泉,源于生活的无情的打压、战争的残酷磨砺出的结果。由此可见,一个人有了方向,他就会拥有无限前进的动力,有主见,眼光长远,不为生活左右。为此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呢?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在军事方面与其说他是一个出色的将领,倒不如说他是奇迹的创造者。涉足度淮河、巧进大别山、巧攻“马其诺防线”.......如果这些奇迹仅靠运气取来的话,那么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就不会被同事敬佩、士兵信赖、百姓的好领导者。他曾说过:“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在他看来,一个智慧的将领不仅仅只是取得战士的胜利,还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打巧仗,注意保存实力。在20年的戎马生涯中,他的眼光永远是那么的长远、犀利、敏锐。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深知“军队纪律坏就是政治危机的开始”,为此他重纪律,讲究拉拢民心,同时他也善于汲取他的建议,总结经验教训。这些为他走向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身为一个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他的见解依旧如战场上那般睿智,明是非,不随波逐流,明知会被四人帮恶意物理的攻击,他始终坚持真理,不屈不挠,铿锵有力的指出“文革”的错误,被人称为打不到的小个子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邓小平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政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惨淡的生活、残酷的战争早已把他打造成刚毅顽强的人。即使资本主义者肆意的践踏他的生活,他仍旧保持乐观的态度,用幽默感染身边的角角落落;即使在生死边缘徘徊,他也面不改色,无所畏具;即使在政坛上一落千丈,他依旧笑对生活,坦然面对敌对势力的攻击。可是在第一任妻子张锡瑗去世之时,他露出了痛苦的面色,不能亲自安葬她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面对儿女的工作、学业,他皱眉了,无奈、辛酸充斥心间;面对大儿子邓朴方的病情,他再也抑制不住焦虑的神色。他在亲情面前,他心甘情愿的屈服了,低下了高傲的强者头颅。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明知儿女受苦却无能为力。我想作为一个父亲,有哪一个不想为儿女搭建一个温暖安全的港湾,有哪一个不想替儿女们承担疼痛,有哪一个不想在年老时儿女在膝下。每每想起儿女们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遭受的磨难,他的心在流血,在流泪。"文革”10年中,他所写的信比他一生中其它几十年的统统加起来还要多很多。这些信中,大多数不是为了自我的劳动思想汇报,也不是自我的辩护,而是为了儿女的琐事不厌其烦的请求他人的帮助。这对于一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多年的人来说,为了孩子肯低头执笔求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尊敬的父亲呀。在他心中,家庭、亲人、孩子,是他最珍贵的,也是那是的他所拥有的一切。书中有个情节令人难忘:邓小平夫妇一次被“软禁”,他们想到明天是孙子的生日,便托人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小萌子明天生日,给他一点水果和两个罐头,两个瓶子留给他玩,还有糖一大块。不要调皮,和眠眠姐姐两人分。给小胖子一个大苹果。”看到这张极普通的纸条,极朴素的留言,我一时有些心酸,而书中像这样感人的细节比比皆是,比如有一次他为了大儿子向厂长寻求一份动手的活,怀着一颗仁慈的父爱之心开口向别人乞求,这是何等辛酸的场面。

一部厚厚的三十万字的著作,字字句句透漏着对父亲的无限眷恋,表达着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钦佩之情,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为人的不凡与卓越。虽然邓小平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风姿依旧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他的伟岸永垂不朽。

会计102班 1004042031 万艳梅

第二篇:《教学传记类文本的阅读阅读》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陆燕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语文学科教育硕士,江苏 苏州 215006;苏州市第一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名人传记选读属于选修课程中“新闻与传记”系列的一个模块,具有积极探讨人生实践价值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传记本身的特点入手,运用合作探究方式及对比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关键词:传记、阅读教学、合作探究、对比教学

新《课标》对传记是这样要求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的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要做到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情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相关事实所作的评价,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一、注重对文章的自读领会。

1.教学新课之前,要给学生充足的自读时间,认真的自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

⑴学生首先掌握传记分为两大类:他传(其中他传分为某个人的传记和两个人的传记)和自传。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①他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例如:《李方舟传》、《贝多芬传》、《孔子评传》 ②自传:通过人生经历,书写人生感悟。例如:《老舍自传》、《富兰克林自传》[1]

⑵传记是记事的,记大量的事实为了什么呢?阅读时从此入手,很快把握中心。如沈从文的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通过几件细小的事写出一位知名作家的人生感悟:课堂学习(大书)重要,更重要的是社会人生经历(小书)。富兰克林的自传《幸福从细小处开始》则写出一位政要人物的人生感悟:为人民做一些小事是幸福的。

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或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是读懂了。

2.人物传记的文学性使其富有吸引力。具有吸引力的传记自然能吸引学生投入地阅读。文学传记的阅读往往需要学生更多的情感的投入;学术传记或评论性为主的传记的阅读则更多地需要学生理智的参与。

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对文天祥创作《正气歌》过程的描写:“他忘记了酷热,忘记了弥漫在周围的恶气浊气,仿佛又回到了‘夜夜梦伊吕’的少年时代„„室内,文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了他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他兀自目运神光,浑然不觉。

以上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是作者通过想象创作的,是一种虚构,是一种艺术真实。符合文天祥的性格特点,符合当时的实际。学生在阅读时要了解传记作者对传记相关材料的进行深加工来透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目的,进行理性的判断。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后,学生之间可以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1.注意传记细节的描写。

大事件与小细节在传记里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是最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如《富兰克林自传》教学中设计这个问题:从文中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传主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写作自传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融入细节描写来突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又如2007年汕头二模卷其中有试题:“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加以赏析评价。(5分) 《冼星海》”可见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2.对传记传主做出评判。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⑴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也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加上阅读者自己的立场,会形成“三场鼎立”的局面。学生要学会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

如:(2007年全国高考(海南、宁夏卷)第18题)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叶圣陶在四川》)(8分) 这道题是考查对传主的人格情操的理解。《叶圣陶在四川》一文对叶的孺子牛的襟怀有生动的表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⑵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我所认识的梁漱溟》)(6分) 解析: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作者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冥的。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的认识会逐渐走向深刻,并在阅读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3.把握传记的艺术特色。

每部传记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可以从事件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选段中有这样的题目:“举例分析这段传记的语言特色。” 这段自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例如“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作者通过对照,显得滑稽可笑。

又如“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

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十分幽默。再如“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作者用委婉的方式写出他倒数第一的事实,让人忍俊不禁。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通过对比教学法第四点也可了解这点)

如06年上海高考卷冰心的文学传记,最后一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 。这题就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评价。由此可见,“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2]

三、对比教学法。

1.可以比较不同作者关于同一传主的传记作品。《在哈金森工厂》节选自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写作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在文章中,为了表现父亲邓小平这个在困难中依然执著、乐观、好学而且聪慧手巧的人物形象,作者精心选用了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打工过程中的几个片断,来表现人物的品格。如课文引述了父亲的话:他这次失业以后,一定是四处努力寻找工作,也可能间或干过一些临时性的杂工。这种没有着落的不稳定的状况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1922年2月,他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在蒙达尼附近的哈金森橡胶工厂,体现了父亲的执著;又如,作者选用了与父亲一起在哈金森工厂制鞋车间工作的郑超麟的回忆:他一天只能做十双鞋,而我的父亲则可以做二十多双„„这些材料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在女儿眼中,哈金森工厂的这段经历对一代伟人的性格形成和思想的转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在另一位英国作家伊文思的《邓小平传》里 ,关于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经历只有下面寥寥几行:后来,邓小平到一家生产橡胶轮胎和橡胶雨鞋的工厂工作。他做的活计是把鞋子的各个部分粘合起来,他还做过机车的司炉工,到餐馆里做过厨房帮手。明显的,这位作家对邓小平的这段经历的看法和毛毛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他眼中,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因此连哈金森工厂这个名字都没有提到。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人物传记当中事实材料的选用,是和作者对人物的生活轨迹与思想性格的看法是紧密相关的,在传记教学当中,我们通过探讨事实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传记文学的写作特征,更好的理解传记文学的审美意味。 这种比较阅读可以使材料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我们对传主有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2.可以对同一作家对不同传主的传记作品加以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总结概括这一传记作家的传记写作的特色。如对斯蒂芬·茨威格传记作品的比较阅读

3.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或多个的传记放在一起对比阅读也会产生互相对照的作用。如《马克思传》与《马克思夫人燕妮传》的比较阅读;《贝多芬传》与《罗曼·罗兰》的比较阅读。

4.同一传主的自传与他传的比较阅读。由于视角立场的不同、目的不同、关注点的不同等,自传与他传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也是会不同的。如《老舍传》与《老舍自传》比较阅读,《老舍自传》系老舍先生解放前所写,由于是自传,作者可以放胆自嘲,文章也因此显得活泼跳荡,充满情趣。《老舍传》系“他传”,是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一般性传记,因而显得冷静、平实。这种阅读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传主。[3]

参考文献:

[1]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3.

[2]同上;148.

[3]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86.

姓名:陆燕(1982— );性别:女;职称(务):中教二级;主要研究方向:叶圣陶思想、语文阅读教学;电子邮箱:07jsywluyan@163.com;手机联系电话:13656227797

第三篇:《我的父亲邓小平》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

楼玉红

当看到《我的父亲邓小平》这本书时,我就想起了我与邓小平爷爷的第一次接触。那是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也是邓小平爷爷与世长辞的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是放寒假后新学期的第一天。在我途经的一家店铺里面,看到了黑白色的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谁,只在想一家正在营业的店铺里面为什么在正中间要挂一张照片呢?因为我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放学的时候我就拉着妈妈去那家店门口看了。妈妈略带伤感的说:“那是我们国家以前的领导人,他可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啊!等你以后长大了你就知道了。”说着,妈妈还唱起了一首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那时的我还不明白,但是现在我长大了,我也知道那是我们伟大的领袖邓小平!而我选择看《我的父亲邓小平》这本书的原因是我特别想知道在子女心目中的邓小平是怎么样的。而且作为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子女都特别的神秘。如果是美国或者其他国家还常常看到关于领导人子女的报道,但是在我们国家是非常少见的,所以我也就特别好奇邓小平的子女是怎么样的,拥有这么一位伟大领袖做爸爸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在看了《我的父亲邓小平》和《我的伯父周恩来》的序篇后,我发现邓小平和周恩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低调。在中国的历史长卷中都有一页是与他们紧紧相连的,但是他们却不愿让子女亲戚打牌子,也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夸赞自己的丰功伟绩。他们也想在处理国家大事之外能和自己的家庭一起过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所以当他们在世的时候,他们的子女都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家领导人的子女而受到特别待遇,但是我们很感谢他们的子女能将他们眼中的邓小平、周恩来记录下来。虽然他们记述的只是一个人,但是他们代表着他们那整整一代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虽然他们记述的只是一段历史,但它却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一脉相承。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感受邓小平爷爷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威严,更多地想感受他作为父亲、爷爷的温暖。他也只是一个热爱家庭的男人。

差点忘记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毛毛,毛毛是邓小平爷爷的女儿邓榕,这本书是从一个女儿的角度出发去写作为一个爸爸邓小平。从家庭的角度、亲情的角度将一代伟人平民化的有血有肉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因为邓小平的个人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写他,写他的家庭际遇,能如实反映出整个民族所遭受的劫难。一部厚厚的三十万字的著作,一字一句记录的是一个女儿对爸爸的无限怀念,也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再一次领略了邓小平同志伟大的人格和平民的深情。正是他的魄力,他的决心和他的豁达让他在三次倒下后还能勇敢地站起来,任劳任怨地服务于人民,他以他那天才般的智慧,掌握大局的雄心,先是毅然顶住压力恢复了高考制度,以他的慧眼圈定的经济开发区,无不为祖国的未来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一国两制的成型,更充分体现了他的大智慧,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有个巨人在支撑它。最后他又以他的仁心,任劳任怨的带领祖国人民奔向小康,邓小平爷爷的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目标——小康!

《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邓小平爷爷一生历经艰险。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的时候,因为叛徒出卖,邓小平曾两次遇险,与追捕他的敌人前后相差几分钟。战争年代,他又被敌人两次包围,子弹把他的衣服打穿了好几个洞,却没有伤到他身体„„邓小平爷爷说他是不怕死的,但他希望活着更多地为人民谋福

利。他曾说过:“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只能有一种选择:为着人民利益,我们要生存下去,让敌人去跳黄河!”邓小平爷爷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的确,他让中国摆脱了百年落后的耻辱,他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使得今天的中国让世界瞩目。

邓小平爷爷是离开了我们,但人民不会忘了他,他一手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将被发扬光大,正如他所期望的,我们的祖国日益富强,科技飞速发展,军事力量强大,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我们国家已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我的父亲邓小平》采用了倒叙的方式,通过邓小平退休的那一刻开始,毛毛回到了邓小平的故乡开始讲述邓小平前半生的生活经历。在此我想谈一些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零碎的一些小感触,以及对我自己人生的思考等。在第四章中,邓小平爷爷的亲舅舅因为县里面的照顾让他当了个县政协委员但是他确实是个无能无才又迂腐的人。这不难看出,虽然国家已经成立这么久了,但是在偏远的小山村里面还是会有“我是国舅,坐车还要钱吗?”的思想在里面,还是会有因为亲戚是国家领导人县里面就会特殊照顾。当然,这也不关邓小平什么事情,可以说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几千年思想文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了的。在第九章里面,毛毛回到了家乡回忆已故爷爷,也介绍了邓小平的兄弟姐妹以及子女妻子等家族的情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兄弟姐妹们大多是很有出息的。这让我也不禁产生羡慕之情,但是我又会想这是不是就像“先富带动后富”一样,一个人有出息了,跟着会带领家族的人一起有出息。在邓小平那个年代,多亏了邓小平的父亲是在新旧时代交替时有着新思想的人,能够让邓小平去法国学习,有这样一位父亲,那其他的子女自然也不会落后。所以在那个时代他们如果思想变革成功了,那必然能做出一番事业,加之国家的肯定那必将受到重用,所以邓小平的亲戚中有很多在各行各业有出息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我又想到了很多现在的官二代,可能因为我接触到的都是些不好的例子,所以我对现在这些官员子女的印象不会是那么的好,如果他们能不断沐浴在思想政治教育下并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定的升华就好了。作者在第十章中的一段话我非常赞同:当时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当然,光背诵而不解其义固然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但小的时候背的东西往往可以记一辈子,而且背得多了,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甚至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影响。现在的教学强调以理解为主,不要“填鸭式”,但我认为第一古文读得少,第二背诵太少,所以很多孩子虽然读完中学、甚至大学,却仍然“文化很低”。我认为现在在小学阶段强调理解为主就是错误的,理解只有在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下才能实现,初出茅庐的小孩子能有多少知识积累?很多东西他根本无法理解,硬要他理解只是浪费时间,因此,只能先死记硬背下来,以后随着知识的逐渐累积而慢慢了解。在毛毛的书里面,我们看到的不止是邓小平爷爷的事情,还能看到人们当时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背景。

在毛毛写的这本《我的父亲邓小平》中,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我并没有留心观察的历史,没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过的那段历史。可以说,看了这本书确实让我更加了解了邓小平,但是我又会想邓小平真的有毛毛写的那么好吗?虽然我不否认邓小平爷爷真的是一个伟人,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即使可能他在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但是如果没有他确实没有我们这么美好的今天。但是我还是会觉得毛毛写的这本书就像教科书一样地歌颂邓小平,并没有更多的新意,可能就如毛毛书上所写的那样:我以我的全心,爱我的父亲。

我以我的全心,爱我的父亲。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但是也同样伟大的父亲,虽然他连邓小平爷爷对我国做的贡献的千万分

之一都比不上,但是我仍然很爱我的父亲,认为他是一个值得我骄傲的父亲。我的父亲只是一个平凡的开挖掘机的师傅,但是他不断地努力学习技能,现在他拥有的是我十分羡慕的驾照能驾驶好几种汽车,他将驾驶汽车作为他谋生的工具,养育了我,养了我们家,让我们家能过上小康生活。因为一次意外,他的脚趾没有了,看到在我背后偷偷流泪却仍笑嘻嘻地对我说话的爸爸,我就发誓,即使爸爸将来无法工作我也会靠我自己的能力赡养他的。我的爸爸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在石灰潭里救起过一个小孩,那个小孩的父母亲到现在都还常常念叨爸爸对他们家的恩情,说没有爸爸他们家就散了,那可是他们整个家族的长子啊!就像毛毛一样,我也深深爱着我的父亲。如果有一天我也能为我的爸爸写一本书就好了,那个平凡却不简单的男人。想到这儿,忍不住给爸爸打了个电话,聊聊那些家常。我又想到了天下千千万的爸爸们。爸爸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根顶梁柱,没有爸爸努力地辛勤地工作,就不会有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每一个爸爸都是不容易的,但是有些子女却一点都不懂得珍惜爸爸。随着现在孤寡老人的增多,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人失去了子女的照顾,还有很多新闻甚至是在说孤寡老人死于家中好几天都无人知。这些的这些,都让我很难相信,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能用他们的心来珍惜养育他们的父母?

在最后,这本书也已经看完了。可能对于想知道更多关于邓小平爷爷如何跟家人交往的趣事的我来说有些小失望,对于邓小平爷爷,他的政绩我们并不陌生,即使是小学生也能说出好几样,所以我更想知道的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邓小平爷爷是怎么样和家人一起生活的。不过我可能想的太简单了吧,那毕竟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整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又有多少时间能真正地留给家人呢?最后,在此仍然想对邓小平爷爷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谢他为我们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有这么一位老人的。同样的,我也会努力学习,争取像邓小平爷爷一样,为国家多做贡献。

第四篇:《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1921年4月23日,父亲离开了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来到了巴黎。

父亲这时已经失学,又已失工,家中带来的钱已经用光,工作一时又找不到,于是,他只好一边向华法教育会领取救济金,一边等待继续做工的机会。

根据法国国家档案记载,父亲从5月到10月的五个月中间,一直领取每天五个法郎的救济金。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

这时在巴黎领取救济金的学生大约有五百人。这些学生大都住在巴黎西郊歌伦布的华侨协社里面。

华侨协社是一座三层的普通楼房,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平促进公等几个华侨团体都设在里面。这栋楼房的二楼是会议室,三楼、一楼及地下室此时都已住满了勤工俭学学生。【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由于不断地有学生涌向此地,楼内早已人满为患。有一位法国的参议员于格儒的夫人便赠送了一些帐篷,搭在房屋后面的菜地上。后来,非但楼内,就连这些帐篷内也挤得水泄不通。学生们只有每日五法郎的生活费用,因此每日两餐,都是自来水加面包,有时佐以粗制的巧克力糖,连蔬菜亦很难得。少数人有煤气炉还可以烧点热水,而绝大多数人则只以饱饮自来水。由于缺油少肉,这些年轻的学生每日需吃一公斤的面包,方能解饥。有时腰无余钱,只好连粗巧克力也节省了。

这些千里迢迢、远涉重洋而来的勤工俭学学生,已经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进了残酷现 本文来自

第五篇:《《钱塘湖春行》诗歌阅读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诗歌阅读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 <!--[if !vml]--><!--[endif]-->天的美写活了。(2分)

5.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白居易 绿杨阴里白沙堤

2.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钱塘湖春行》诗歌阅读及答案】《钱塘湖春行》诗歌阅读及答案。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4.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6.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 起,到贾亭的西面,至 ▲ 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2分)

7.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2分)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A. 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 黄莺抢占“暖树”, 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钱塘湖春行》诗歌阅读及答案】文章《钱塘湖春行》诗歌阅读及答案出自)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钱塘湖春行》诗歌阅读及答案】阅读答案“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错,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是湖东“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三字,可以想见诗人流连忘返的身影,表现了诗人对“白沙堤”的痴迷。(通过写诗人的感受,从侧面写出了白沙堤的美)。

8.C “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错。用“没马蹄”写出了春草的矮小稀疏,体现了早春“早”的特点。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阅读及答案

http://m.zhuodaoren.com/yuwen10652/

推荐访问:我的父亲邓小平节选 父亲和我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佛心,,张丽钧》阅读答案 下一篇:《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