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烈士所有人物

2017-05-05 推荐阅读 阅读:

【篇一】:抗日战争烈士事迹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在即,秉承“缅怀历史”的理念。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缅怀几位并不广为人知的抗日烈士吧!让我们向历史致敬!

  抗日战争烈士——张自忠

  张自忠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两军昼夜激战九天,敌人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难打。后来知道我方的领军是张自忠,立即增援反扑,誓要追剿张自忠以复前仇。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卫士伤亡殆尽,自己身中六弹,屡次爬起冲杀,左右部属请他突围逃生,张自忠坚持不允,到了弥留时向左右卫士说道:“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代陆军战神终于战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张自忠的英雄气魄,在他战死后,把遗体装殓好埋葬起来,坟上还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华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官张自忠被皇军击毙之墓”。遗体下葬时,日本官兵集合起来向张自忠行致敬礼。不久,中国援军赶到,重新开棺以上将礼服重殓。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委员长特亲临迎灵致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褒奖。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他的夫人李敏慧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抗日战争烈士——左权

  左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1924年3月,左权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主要负责人有程潜、李明灏),同年11月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编为第一期第六队。

  1925年1月,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主义信仰"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 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绳?。与蒋先云、周逸群、许继慎、李之龙、陈赓等人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重要人物,同“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年2月,左权开始步入军事生涯,在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中,作战英勇,曾任黄埔军校学生军(党军)教导团排、连长。6月回师广州后,左权又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7月,在程潜攻鄂军(后来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卫队任连长,参加了彻底消灭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

  1925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左权学习刻苦,善于思索。"所以在军事、政治考试中,常能旁征博引,阐其旨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左权随先头部队指挥作战。在攻打贵州施秉:城时,他身先士卒,指挥果敢,行动迅猛,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通过。5月,在强渡大渡河;的作战中,左权率部先是在崎岖的小路中轻装疾行,出敌不意地直取小相岭隘口,攻下越西县城。之后一天急行140华里越过晒经关,他率军攻占了大树堡渡口,以佯渡之态势转移了敌军对安顺场方向的注意,成功地掩护了红1师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最终中央红军主力全部通过泸定桥,甩掉了尾追不舍的国民党中央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权、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与红15军团一部完成了对胡宗南78师的包围。21日发起总攻,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两个团,胡部的另几个师也被红军兄弟部队击败,山城堡一仗共毙俘敌军150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苏区的进犯,稳定了陕北的局面。刘伯承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任副总参谋长。1938年2月,日军4万人分三路进攻临汾,与八路军总部遭遇。在左权指挥下,他们坚持战斗,一直到后续部队赶到,击退了日军多次冲锋,这就争取到了3昼夜的时间,使数十个村庄的群众安全转移,使国民党在临汾、洪洞的军政机关顺利撤退,并使八路军在临汾的军需物资大部分转运出去。两个月后,日军3万余人对山西晋东南地区发动9路围攻。左权根据日军兵力分散的弱点,按照总部的部署,在内线,以游击战牵制、骚扰袭击敌军,将主力部队调到外线,寻找战机歼敌。4月15日终于光复了武乡县城,16日又在武乡县的长乐村布下口袋阵,全歼日伪军3000余人,此即"长乐战役"。随后,他率军在张店再歼敌1000余人,收复辽县、黎城等18座县城,解放人口百余万人,彻底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奠定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基础。

  1939年底到1940年初,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第97军军长朱怀冰与冀察战区鹿钟麟、石友三部纠集在一起,在日军的配合下,猛扑太行抗日根据地。3月上旬,身兼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的左权,指挥部队在乎汉路东西两侧发起自卫反击战,经 4天4夜激战,击溃了石友三进犯军的进攻,全歼朱怀冰等部10个团,保住了太行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烈士——吴秀远

  吴秀远,牺牲时年仅19岁,她的资料留存下来的很少。为了搜集她生前的资料,笔者深入到她的家乡陂头村;到汕头走访抗日老同志杜兰,杜兰是吴秀远的生前战友,她详细介绍了吴秀远于1939年6月7日参加“汕头南洋华侨战地服务团”的情况及入伍后的出色表现,讲述了当年8月19日日机轰炸潮安县黄沙田的惨况及吴秀远负伤不治而牺牲的经过;笔者又辗转找到吴秀远生前恋人刘庆英同志,他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提供了抗战时期以流清为笔名撰写的材料《抗日殉国的女战士——吴秀远》以及珍藏多年的吴秀远生前照片。让我们得以一点一点地“还原”英雄生前的轨迹和心路历程。

  1939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潮汕警备司令部战地服务团、独九旅战工队女队员吴秀远,在日军飞机轰炸潮安黄沙田时不幸中弹牺牲。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潮汕而献身的第一个抗日女战士。

  1920年,吴秀远出生于普宁县占陇陂头村。父亲吴百川,是陂头村的爱国士绅。她自幼便跟随父母亲到越南谋生、求学,先后在薄寨新华小学、堤岸华侨小学念书,成绩优异。她擅长绘画、刺绣。14岁那年,她绘绣一幅“丹凤朝阳图”,被送到西贡宫廷里展览。然而,她时刻牵挂着的却是多灾多难的祖国。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吴秀远一家返回故乡。父亲在当地行医,母亲种田。她则考进兴文中学念书,在进步教师的培育下,成为一个“跳班生”和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分子。她参加课外读书会和校外的扫盲工作,参加学校剧团和歌咏团,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她主演过《雷雨》、《回春之曲》、《放下你的鞭子》、《没有祖国的孩子》等剧目。她和黄声主任合演《没有祖国的孩子》一剧时,竟撕下身上的衣裳为战士包扎伤口,由于表演逼真,观众感动得流下热泪,演出结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当时中共普宁县工委宣传部长马士纯赞扬她“无论演哪一个角色,都演出了水平,就是电影演员也不过如此。”1938年3月,吴秀远在兴文中学参加了普宁青年抗敌同志会。

  同年8月,兴文中学一批党员、进步教师被国民党旱塘乡“土山皇帝”、校董主席陈益斋解聘。这批同志便到揭阳县石牛埔(现属揭西县)参加创办“西山公学”(9月改称“南侨中学”)。吴秀远随转学到南侨中学文专高级班读书,并立即投入紧张的学习和抗日救亡运动。她参加学校组织的“妇女呼声社”,继续发挥宣传、演剧和做群众工作的才能。其足迹踏遍了学校周围的大小村庄,点燃了农村妇女抗日救亡的怒火。她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长,于1938年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日军入侵潮汕腹地。6月7日,南侨中学校长黄声选送吴秀远、欧阳温玉、许韵松等5名学生参加“汕头南洋华侨战地服务团”(以下简称战地服务团),随军参与对日军的战斗。21日拂晓,日军飞机和炮舰,疯狂轰炸汕头市,其陆军从澄海县外砂登陆后直扑潮安庵埠,妄图切断汕头军民的退路。在这危急关头,战地服务团在上午8时和潮汕警备司令部一起撤退。吴秀远和她的战友们冲过日军的火力网突围,她咬着牙说:“今天是我一生最有意味(义)最幸福的一天!倘我今天不会死在敌人无耻疯狂的余威下,那么日本鬼子终有一天被消灭在我的面前……”表现了她抗战到底的决心。当他们安全突围到达潮安县宏安乡后,华振东司令要调她们到较安全的地方去。吴秀远说:“怕死的才逃到安全的地方去!”结果战地服务团全体同志都同意她的意见,依然随警备司令部一起转移。

  警备司令部在宏安只停留3天,又往潮安后撤。从6月25日起,她们开始了极其艰苦的转移。在兵荒马乱、敌机盘旋滥炸的险境中,她们徒步到潮安,又迂回到丰顺县的潘田,再折回潮安县的田东。她们每天要走120多华里的险阻山径,夜间露宿于深山野地里。这样的生活,是吴秀远平生没有经历过的,但她咬紧牙关,不但挺了过来,还主动照顾那些患病的同事。

  为了减轻战士们的劳累,吴秀远利用行军休息时间,给他们讲抗战的故事或唱歌,以鼓舞士气。

  战地服务团归队后,并入独九旅战工队,吴秀远编在第一战工队,随军转战于潮安县的田东,揭阳县的五房山、登岗等地,沿途宣传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她曾被派遣到接近前线的潮安县庵埠、华美等地,装扮成农村妇女侦探敌情,每次都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

  8月19日下午3时左右,日机轰炸潮安县黄沙田。当吴秀远疏散到村外一座石桥中间时,不幸中弹身负重伤,战友们立即把她送到军医院。但国民党军医院不及时组织抢救。虽然吴秀远伤口在大量流血,但她依然克制自己,微笑着说:“同志们,工作要紧,你们回去吧!我顶得住,你们放心。”翌日凌晨,守护在她身边的战友杜兰见她脸色苍白,生命垂危,忍住悲伤问她: “秀远姐,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你爸妈?”弥留之际的吴秀远打起精神回答:“你以为我会死吗?……不,不会的,日本鬼子还没有消灭,仇还没有报,我还要上前线,……打……打日本鬼子!”说完这句话,她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年仅19岁。

  9月28日,岭东各地青年抗敌同志会通讯处在普宁县流沙的白塔秦祠召开“追悼吴秀远诸同志殉难大会”。潮汕各县青、妇抗会派代表团参加。10月1日,岭青通讯处为悼念吴秀远而出版了《青报增刊》。独九旅为她在黄沙田建墓树碑,以示纪念。

 

【篇二】:抗日烈士王之德

王之德革命一生

王之德,汉族,(1915—1938)曾用名王贵贵,1915年出生于归绥城东郊腾家营村(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腾家营村)。王家有六个子女,王之德排行老二。王之德的父亲王富年是腾家营村村长,思想开明,待人热情,威望较高,村里每家每户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

1933年,国民党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普及教育制。民主人士李致芳在绥远国民党地方派张钦、于存灏等人的支持下,在归绥巧尔齐召创办了名言学校。1934年,名言学校迁到归绥城东郊腾家营村龙王庙,挂‚归绥私立名言中心小学普及教育区‛校牌。学校聘请刘洪雄、杨植霖、王建功等共产党员任教,教学上内容主要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入了抗日救国的内容。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名言学校为中国革命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王之德就是其中的骨干。

1934年,19岁的王之德在滕家营村名言学校学习时,受到了当时在名言学校以教师身份做掩护的共产党员刘洪雄、杨植霖等人的革命思想熏陶,逐渐跟随刘洪雄、杨植霖等共产党人参加了革命斗争。由于他在当地群众基础好,思想进步,身手敏捷,深受杨植霖同志喜爱,被选为贴身警卫员。1937年,杨植霖带领王之德、史忠、刘挠师和蒙古族青年王大吉等六个人从兵州亥上了大青山打游击。

193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王之德,被杨植霖派到兵州亥村一带活动,暗地收集枪支,准备再搞武装运动。当时,正好赶上兵州亥村财主郑二准备把自己私藏的武器交给国民党‚自卫军‛二十一团,二十一团团长张亮已派人与郑二接头谈妥。得知这一消息后,杨植霖决定先行下手。经过反复商量,这次夺枪任务就落在王之德身上。杨植霖派王之德冒充二十一团的士兵到郑二家夺枪,行动前杨植霖一再叮嘱王之德既要胆大,不能让对方看出破绽,又要细心,斗智斗勇争取把枪拿到手。王之德隐蔽在郑二家周围观察,他趁郑二不在家的时候,一个人进入郑二家。

郑二的儿子郑天玉听说二十一团派人来取枪,就把王之德让进屋里。但郑天玉还是起了疑心,于是把王之德上下打量几眼,

郑天玉:‚朋友,我过去没见过你。‛抗日烈士所有人物。

王之德:‚是吗,张亮的人难道你都认识吗?‛

郑天玉:‚枪还不在手头,你改日再来吧。‛

王之德:‚不行,下一次山不容易,很费劲呀!‛

郑天玉:‚请你包涵,枪确实不在手头。‛

王之德:‚痛快些,你给还是不给,让我空手回去怎么交差?‛王之德火了。

郑天玉仍想拖延,但王之德的态度强硬,他见势不对急忙说:‚不要误会,不要动气,这就拿。‛郑天玉从房后拿出三支步枪。

王之德:‚不是五支吗? 剩下那两支呢?‛

郑天玉:‚只有这三支,剩下那两支以后再从别处搞。‛ 王之德恐生意外,看到不能再拖延时间便说:‚好,我过两天再来取剩下的!‛,背起枪便往外走。郑天玉连忙堵住门说:‚朋友,过去没见过面,请留下名号,以后好联系。‛王之德‚喀搭‛一声把子弹推上膛说:‚少啰嗦,滚蛋!‛说完就闯出门,飞一般地跑出了院子,返回了根据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名言学校被迫停课。当年秋天,王之德受杨植霖派遣回到滕家营村隐蔽,后和高凤英同志在归绥滕家营村一带,动员18名青年农民组建了‚绥蒙民众抗日开路先锋队‛。他们除奸惩恶,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斗争。1937年初冬,为了解决游击队武器短缺问题,王之德瞒着家人,夜里偷偷把家里比较值钱的谷草卖掉,去归绥城内为游击队购买枪支。但在城内被日本宪兵队发现,被捕后投入归绥监狱。在狱中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如灌煤油、辣椒水、钉竹签、压老虎凳等对他进行非人折磨,但他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身份。因为当时,他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身份是给西北边防自卫军某部魏赐泰(绰号叫常胡子)当护兵的,所以

身上通常装有常胡子的招兵名册。捕后他矢口否认是共产党,敌人也拿不出确实可靠的证据,加上我党地下工作者刘洪雄、郝登鸿的积极营救,就把他释放了。他脱下军装,扔了空枪盒子,别着手枪上了大青山。

1938年6月,高凤英和王之德带领的‚绥蒙民众抗日开路先锋队‛和杨植霖、张有聚率领的‚蒙古抗日团‛联合起来,在大青山成立了归绥地区由共产党人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他们开辟了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紧紧依靠当地百姓,灵活机动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人民群众中影响不断扩大,队伍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成为100多人的骑兵抗日武装。游击队成立后,杨植霖特别注意抓队伍领导权,他亲自任政委兼参谋长,负责与八路军的联络。高凤英负责政治思想和军需工作,张有聚任游击队队长,队伍分了3个连,王之德任一连连长。但他们公开抗日的旗号刚刚打起,日寇就下了捉拿杨植霖的通缉令,加强了对游击队伍的围剿,在沿大青山一带实行严密封锁。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没有准确的情报,一旦与大股的敌人猝然相遇,就会陷于危险的境地。同时,没有盐、子弹、马匹等物资供应,就无法在深山之中坚持持久抗日。于是经过商议,杨植霖决定派刘洪雄到晋西北请求一二Ο师部队支援大青山游击斗争。

艰辛的岁月里,抗日斗争尤其需要小心谨慎。1938年10月的一天,游击队队伍住在水磨沟口的东圪塔村。大队部设在一个姓刘的农民家,通信班住在外间,杨植霖和张有聚、李运洪睡在

里屋的炕上。半夜里,突然几声枪响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几个人赶紧起身跑到门外。这时哨兵跑来报告说:‚外面有人打‘对枪’,像是村里村外有人鸣枪联系,三连长已经集合起了队伍,说是村外有土匪。‛杨植霖一听,知道其中必有缘故,立即命令全队集合。杨植霖和通信班的同志们勒紧马肚带,牵马刚到院门口,就见三连长带着几个人跑过来。他见杨植霖几个人和通信班已持枪上马,先是一怔,接着支支吾吾地说:‚政委,崔团副在村外和土匪接上火了,让我带人去接应。‛杨植霖心中早猜出有诈,趁机说:‚部队有任务,立刻向讨合气的丁家营子出发,你在前面,其余人赶快跟上。‛杨植霖急忙又让通信员先到讨合气,通知王之德连长带领一连火速到丁家营待命。

后半夜,部队在丁家营集合了。杨植霖悄悄告诉刘挠师稳住三连长后,全力迫使他们缴械。并派王之德连长带领一连立即赶到东圪塔村,活捉崔团副。原来,三连长和崔团副早已密谋,想在半夜以鸣枪为号,里应外合,拉出一部分人叛变投降。于是,三连长以村外有土匪袭击为由集合队伍,阴谋先缴杨植霖率领的大队部的枪,然后与崔团副一起投敌。哪里料到十几分钟后,部队已离开了东圪塔村。崔团副在村外听到枪声,带着人偷偷摸摸进了村赶到三连驻地后,半天不见三连长接应。村里一片寂静,崔团副发现情况有变,他赶紧跑出村想带着人进山,正好被赶到的一连连长王之德率领队伍挡住去路。王之德面对崔团副带领的三十多人毫无惧意,他义正言辞地痛斥崔团副的背信弃义,大义凛然地给游击队的兄弟们讲说背叛的陈破利害,讲到动情之处所

【篇三】:抗日烈士袁兆镒传略

抗日烈士袁兆镒传略

抗日烈士所有人物。

袁兆镒 抗日烈士袁兆镒,字宏博,原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小屯村。其父袁斯召是一位忠孝仁义,乐善好施,不畏权贵的爱国学者,于1901年由原籍携眷徙居济南市。

兆镒生于1906年3月11日,自幼天资聪明,颖慧好学,读书勤奋,爱音乐,好体育。少年时期受其父爱国主义言行的熏陶,对祖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满清政府丧权辱国而义愤填膺。岳飞、史可法、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抗敌报国的英雄事迹和崇高气节在兆镒的思想上树立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打上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救国于危难衰败之中的时代烙印。 兆镒于1913年(7岁)开始上学,1919年夏毕业于“山东省立模范高等小学校”。由于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蔑视中国主权,将中国视为瓜分对象,悍然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义愤,此时正是兆镒小学即将毕业的前夕,在小学中受爱国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影响,产生了救国救民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行动,从而积极投入了收回山东主权的斗争。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于1919年4月20日参加了《4.20济南各界国民拒签巴黎和约请愿大会》,5月2日在济南南关药王庙召开的演讲大会上,代表小学生做了《强烈呼吁政府坚持公理,废除二十一条,维护主权》的演讲;5月7日又在山东省议会礼堂举行的“山东国耻纪念大会”上做了《拒签巴黎和约,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激愤演讲,在大会上目睹爱国学生在登台演讲时啮指血书“力争主权”、“良心救国”的悲壮气氛,对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怒不可遏,会后积极参加贴标语、查日货、游行示威等活动

1919年8月兆镒升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校址在济南城内贡院墙根街北首,与省立模范小学毗邻),此时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抗日救国的思想更加高涨,入校不久即与马耀南等同学一起参加了反日活动团体——千人团,继续进行上街游行,演说和查抵日货的斗争,并与邓恩铭(中共山东党组织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同学结为好友,两人相交甚密,经常与邓一起到淄博矿区和青岛等地支持失业工人的斗争。该校学制四年,于1923年夏毕业,同年秋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范部”(校址在济南泺源书院旧址,现泉城路路北),在该校期间曾于1925年5月以记者身份与邓恩铭同志一起去青岛支持青岛纱厂工人“5.29”罢工斗争,还多次去淄川鲁大炭矿帮助煤矿工人建立工会组织和支持“工人失业团”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兆镒受到反动当局的通缉,此时邓恩铭同志果断安排兆镒秘密赴苏联留学。1931年4月5日,邓恩铭等22位革命志士被反动军阀韩复榘杀害,兆镒在苏联得知这一噩耗,悲痛欲绝,未等毕业就于1931年6月提前回国。 兆镒回到祖国眼见日寇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升级,连续制造了多起重大侵华事件,日寇铁蹄所到之处惨案迭起、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黎庶涂炭、民不聊生,兆镒对日寇恨之入骨,而手握重兵的山东督军韩复榘却执行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仅对日寇入侵妥协退让,反而大肆屠杀爱国志士,这更加激起了兆镒的义愤和悲痛,兆镒为了悼念革命先驱,铭记军阀韩复榘杀害爱国志士的残暴罪行,为他的亲密同学邓恩铭镌刻了一块刻石作永久纪念(现此石尚存)。 兆镒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设想利用报纸及时报道和揭露日寇的

侵华罪行,以达唤起民众,救亡图存之目的,于1931年底自己回到原籍淄川筹办《淄川新闻》报,克服了办报过程中资金和人力的重重困难,亲自担任记者和抗日文章的撰稿人,于1932年7月《淄川新闻》正式出版发行(三日一张),此报有力地激发了淄川一带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潮,但不久即被韩复榘当局查封,不仅报纸被迫停刊,兆镒人身安全又一次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躲避韩复榘对兆镒的第二次通缉,于1934年1月随同他的老师王翔千(山东早期共产党员)一起转移到莒县,经王翔千保荐与王同在莒县中学任教员,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兆镒以自己的特长在莒县中学担任音乐、体育和史、地等课程,兆镒为反击帝国列强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他除加强自身的体格锻炼外还主动兼任莒县国术馆的“太极拳”教授,并为莒县国术馆编写了《太极拳讲义》等书。兆镒对学生讲课时必先讲中国的耻辱史,甲午战争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讲“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抗日烈士所有人物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704915/

推荐访问:抗日山烈士陵园 抗日烈士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押运员招聘 下一篇:国内外称呼礼仪,  称呼是人际之间相当重要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