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017-04-10 推荐阅读 阅读:

【篇一】: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课程标准】: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中华民族的特点

2.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教学方法】:

材料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课堂讨论法、讲授法、

五、【新课教学】:

一、中华民族的内涵

1、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2、体现:(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

(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合作探究: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①)“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服饰文化展示)

②)“一体”是指我国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民族复合体。

③)“多元“以”一体“为前提,是国家和民族统一条件下的”多元“;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同一性,又有各兄弟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点的差异性。

(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高层次和基层次认同不排斥)

过渡:既然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那么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维系这56个民族发展的纽带是什么呢?

二、中华民族精神

探究活动: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3面对困难和灾难时, 社会各界的行动体现怎样的精神?你知道有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结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反映中华民族利益和进步观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3、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非典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中华民族历沧桑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活动:观看短片《万里长城永不倒》,思考:短片中的情节和歌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爱国主义(核心)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国家、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讨论:爱国不尚空谈,你以什么行动来爱国?

(2).团结统一

教材共讲了两点:第一,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第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课堂探究: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

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

◇课堂练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故②说法错误;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并普遍认同和升华,故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故选D。

(3).爱好和平

为论证爱好和平这一民族精神,教材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说明。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其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堂探究: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撵蘼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探究提示: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

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

◇课堂练习: 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

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B

解析:A、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答案为B。

(4).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 ◇课堂练习:勤劳勇敢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富、生死于度外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篇二】:教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系别:政法系学号:姓名:吴少玲

2009171212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属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在学生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了其神奇魅力和伟大力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民族精神。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接下来教学的逻辑起点,承上启下,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呢?通过这样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主要通过贴近生活的视角镜头,让学生体味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三、教学思想

(1)遵循的教育理念: 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②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③ 启发学生关注生活; ④ 关注全体学生进步。

(2)把握的教学思想

第一,倡导主体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即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更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第二,把握科学性。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性质,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展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训练。 第三,关注现实性。简单的理论未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与思考,我将从我国发展的现实出发,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在知识建构、内在逻辑、活动设计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四,强调积极性。通过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材进行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线索,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对其内涵的分析活动之中。

第五,注重引导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实现由学会、会学、乐学的过程,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3)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将适当、灵活运用资料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师生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联系国家时事、社会生活的视角,从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及其强大之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回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影响。

②深刻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处,以及从经典的事例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发愤图强,珍惜当今生活,回报社会与国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因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是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前提。) 教学难点: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与生活的结合

六、教学思路设计(“4+1”)

总结

名言警句

自强不息勤劳勇敢

七、教学过程

(一)镜头与思考 1、中华民族之魂

(1)资料一:为学生展示人民子弟兵、航天英雄、奥运英雄等图片

思考: 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

(2)资料二:引用鲁迅的话,引导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精神即是中国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

(3)资料三:视频《中国魂》

思考: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原因)

教学过渡:

承上启下,加以引用外国媒体所说的“8级地震震惊了中国大地,而中国精神是震惊了全世界。”

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内容的同时,通过线索的引导,提醒学生本节课可以归结为“4+1”的知识线索。“4”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教学主体内容 1、团结统一

①【互动一】非洲地区流行的一首歌谣:

羚羊在奔跑,因为狮子来了;狮子闪躲,因为大象发怒了;羚羊狮子大象都在奔跑,请问是什么来了?———蚂蚁军团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知识拓展:据哈佛大学昆虫学家马克莫费特研究发现,一只蚂蚁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十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食物。

引导学生从蚂蚁中意识到团结的力量不可估量

②联系我国的实际:

●指出团结统一的具体内涵 ●回顾土尔扈特东归的历史

●回顾时事:和学生一起回顾我国近几年发生的灾难、举国同庆的时刻、分裂祖国不法分子等重大事件

小结:让学生知道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中国顺利发展,兴旺发达还是面临国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能迸发强大的力量。

教学过渡:

对内,我们坚持团结统一,对外我们则是坚持了爱好和平,即是第二个基本

内涵。

2、爱好和平

①爱好和平的内涵 资料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罗素会这么说? ③古今资料展示: 【互动二】(交流与分享)

历史上:和的思想、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郑和下西洋??(交流与分享) 当今:从赠送世纪宝鼎、北京奥运会“和之舞”、我国维和部队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爱好和平的坚定立场。

教学过渡:

【互动三】判断哪些是爱好和平的名言警句(ADE) A、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B、克勤于邦,勤俭于家 C、天道酬勤

D、礼之用,和为贵 E、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F、勇于义而果于德

教学过渡:通过以上习题的异项进行分析解释,过渡到中华民族精神第三个基本内涵:勤劳勇敢

3、勤劳勇敢

(1)勤劳勇敢的的重要地位:点明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所体现的勤劳勇敢的精神证明了,这可贵的精神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2)【互动四】交流与分享

通过让学生主动交流与分享关于勤劳勇敢的寓言故事(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接着继续引导,和学生一起理解体会课本“专家点评”中关于勤劳勇敢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渡:

通过从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指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自强不息。

4、自强不息 【情感目标】结合云南省高考状元杨孟衡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的正确内涵,同时给予学生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教学过渡: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与以上四个基本内涵之间的关系

【篇三】: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创新、包容、厚德、谦虚、务实、奋进、诚信、务实、兼容、好学、互信、互利、协商、尊重、爱心、公德、平等、平和,“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它的内涵深刻,它的意义深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中国精神”的的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终极归属感与荣誉感,使中国人为了祖国的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基本内容,是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必须传承的。我们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中国精神”,才能具备更高更可贵的“中国精神”,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敢于斗争、敢于坚持的革命精神,“中国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是树立和弘扬的中心任务。“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是坚强不屈的中国魂,“中国精神”就是中国魂,需要弘扬那种让中国人自强、自信的国民精神和民族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心得体会。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

今日,第25届全国社科哲学大会暨“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社科院召开。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及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哲学院、党校的哲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这一主题进行研讨。

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指出,领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运用正确的哲学思维方法去看清形势、指导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他强调,自觉地使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现实针对性,有利于秉承科学精神,坚持理性思维;有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利于掌握主动权和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671593/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精神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尔雅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俞敏洪的人物轶事 下一篇:亚特兰大院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