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篇原文

2017-02-07 推荐阅读 阅读:

论语十二篇原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篇原文【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论语十二篇原文【三】: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论语》1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0414238393637343533313227282930252623242218192021151617148910111213567234

《<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 1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3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4 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5 愠(yun):生气,发怒。

6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 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8 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9 吾:人称代词,我。

10 日:每天。

11 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12 为:替。

13 信:真诚,诚实。

14 传(chuan):老师传授的知识。

15 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6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7 惑:迷惑,疑惑。

18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9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20 逾:越过,超过。

21 矩:规矩,规范。

22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23 罔(wa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4 怠(dai):有害。

25 箪(da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6 堪:忍受。

27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8 者:代词,„„的人。

29 好(hao):喜欢,爱好。

30 乐:以„„为乐趣。

31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32 肱(gong):胳膊。

33 于:对,对于。

34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5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6 川:河,河流。

3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38 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39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40 笃(du):忠实,坚守。

41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2 仁:仁德。

论语十二篇原文【四】: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2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

论语十二篇原文【五】:《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小升初衔接01讲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一、基础题型

1、下面带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数落 数说 数短论长 数一数二 B.鸡冠 三连冠 冠冕堂皇 张冠李戴 .........

C.奔走 投奔 东奔西走 疲于奔命 D.中看 中毒 造谣中伤 中箭落马 ........

2、下面四组词语中,四个词都有错别字的是( )。

A.呻吟 惊慌 酒水 悲哀 B.时侯 克苦 专研 严历

C.戴花 代帽 带动 代理 D.从新 厌恶 补衣 数学

3、下面几个词语中,哪个词语中的“之”与“无价之宝”中的“之”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这个词语

是( )。

A.自广州之上海 B.取之不尽 C.惊弓之鸟 D.知之为知之

4、填入下面句中括号里最适当的词语是( )。 小组讨论开始了,李老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们说:“大家要( ),踊跃发言。”

A.自言自语 B.滔滔不绝 C.议论纷纷 D.口若悬河 E.各抒己见

5、你对格言“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的理解是: 。

二、仔细审题,细心填空完成问题。

1、把《制鼓歌》“紧紧蒙上一张皮,密密钉上一层

论语十二篇原文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627743/

推荐访问: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加拿大罗特曼商学院 下一篇:杨颖美女没有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