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长期构想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

2016-11-02 推荐阅读 阅读:

【一】:第9章 产业结构政策

第九章 产业结构政策

第二至五章是关于产业结构理论,包括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高技术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关联等;第六至八章是关于产业组织理论,包括产业组织的分析框架(SCP分析框架)、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从研究方法来讲,这些研究基本上属于实证研究。以这些证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后面两章是规范研究,这就是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失败,对特定产业活动以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施加影响,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增长的、带有宏观性和中长期性的经济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等。

本章主要讨论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类型、功能、目标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战略产业的扶持政策、衰退产业的退让政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结构政策概述

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关于产业发展重点的优先顺序选择和保证实行这些优先顺序的政策措施。产业发展优先顺序的选择,即根据产业结构理论、本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选择一定时期产业发展重点的优先顺序。为了实现产业发展重点的时序性转移,产业结构政策还包括一系列保证措施。

(一)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与类型

1、 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

所谓产业结构政策,就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现状,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并分阶段地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引导国家的经济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政策。

这一含义有以下四个基本点:

①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②产业结构政策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③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

④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主力是企业。

2、产业结构政策的类型

产业结构政策按照政策目标和措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战略产业扶植政策、衰退产业撤让政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二)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

产业结构政策总的功能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体地说,产业结构政策有以下主要功能。

1、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功能

产业结构政策具有促进不同层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功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内各产业因不同的发展程度和作用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形成产业间有序的排列组合。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纵向来看有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等级,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分;从横向来看,在同一等级产业中,又有重点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分。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存在极其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只有互相协调,结构才能合理,比例才能恰当,产业才能发展。

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作用,就是协调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政策依据不同产业的地位、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对新兴的具有高增长率的未来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对薄弱的基础产业进行弥补,对弱小产业进行扶植,对衰退产业进行撤让。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来促使不同层次的产业保持协调发展。

2、 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功能

产业结构政策具有促进产业结构转换与优化的作用。所谓产业结构的转换,是指产业结构按合乎其规律的发展方向,从较低级型结构向较高级型结构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主要靠两种力量,即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力量。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价格信号会引导资源在产业间流动,从而导致新兴产业的壮大,传统产业的衰退,逐步实现结构转换。这是依靠市场调节机制作用实现的转换。一般地说,仅靠市场力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是比较缓慢的,因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业结构对需求结构的反应是滞后的,调整也要有一个过程。而且产业内的垄断、技术和资本壁垒的存在,会使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受阻乃至失灵,会使产业结构转换缓慢。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力量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强有力的产业结构政策,采用调整、保护、扶植、改造、淘汰等措施,加速产业结构的换代。产业结构政策不仅能够使产业结构换代,而且可以使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政策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产业的技术集约化程度,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政策是体现一国政府在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中进行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是一定时期内国家资源配置的布局重点,也是其他诸如货币和财政政策制定的依据。因此,它能够从宏观上、方向上指导一国产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3、 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功能

用高新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产业的技术集约化程度,促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技术密集型、集约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提高各种产业的技术水平。

日本产业结构高度化目标,大约每十年左右,由通产省提出“产业结构长期构想”体现出来。日本于1946—1956年实施产业复兴政策,重点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转向实施产业高度化政策,把发展重化工业化作为产业结构高度化目标。在日本,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中第一次提出“把产业结构高度化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60年代又提出《6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设想》,明确地阐述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统一的政策体系。在《70年代的通商产业政策》中,明确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成为产业政策的中心内容。在《80年代的通产政策展望》中,既肯定以70年代展望为基础,又根据两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9年)后的国际形势和时代环境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能源政策和尖端技术开发政策,明确提出建立以尖端技术领域为中心的产业结构,又称为“创造性的识密集型产业结构”。

4、 引导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化的功能

产业结构间的差别最终会体现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差异上。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通过产业间利润率的动态差异,市场会自行促进和配置资源的流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市场配置资源在垄断、外在因素、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又会产生市场失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比较迟缓,市场配置资源效率较低,因而更需要有资源配置导向的结构政策。

同样,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世界市场上竞争,发展中国家面对已经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同本国的赶超目标有一定的矛盾。因此,为实施赶超战略,产业结构政策就被赋予了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重大作用。

(三)产业结构政策设置原则

为了保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产业发展目标,产业结构政策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则

产业结构政策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是经济发展战略具体化政策措施,其本身就具有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意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其经济所作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长期规划和行动纲领,是某一时期产业结构政策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政策重点和政策实施手段,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的制定过程就必然要在充分考虑本国经济发展条件和目前已达到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国际、社会、人口、生态、能源等同经济发展的均衡条件,以达到经济高速、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

产业结构政策可以说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细则,它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战略,这要求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制定过程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产业结构政策的相互配套和相互协调,以保证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设置要有利于资源节约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不应以耗竭环境、损害后代的经济发展为代价;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应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发展为代价。为了避免在发展中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必然选择。而要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必须制定并实施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提高产业的整体环境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原则

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必须保证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更新。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解决产业间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一个国家产业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各国为取得更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竞相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技术结构,对高新技术领域加大开发投入、扩大应用领域,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结构政策,重点扶植和培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以及适应经济现代化趋势的产业。因此,产业结构政策目标要遵循提升产业高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

(3)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原则

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是指根据本国国情、资源条件、科技水平、人员素质、劳动力数量、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等因素,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干预和对市场的引导,使各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①各产业产出水平是否平衡,是否存在“瓶颈”产业;社会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开发与利用;②国内外的成熟技术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推广与应用;③是否具有较高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产业素质不断提高能力;④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获得了较高的结构效益;⑤劳动力是否充分就业;⑥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产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⑦外贸收支是否平衡。

(4)坚持创新和特色的原则

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立足现状,与现有的优势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指导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调整的目的。坚持这一原则,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①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产业水平和结构状况;②现有的资源禀赋状况、各种要素的成本和质量、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③市场整体需求水平和由需求特征决定的对特定产业及市场的需求水平及层次;④社会性质和经济体制以及国家对经济及社会功能的定位;⑤特定环境所形成的对特定产业发展的约束和促进条件及强度;⑥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性程度、产品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范围等。

二、 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

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引导、促进主导产业的合理发展,从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所有政策的总和。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n)最先提出了主导产业范畴,但他并未给出准确的定义。 主导部门是 “一种促成经济转变的有力而必不可少的发动机” ,“在这些部门中,创新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或至今尚未开发资源的可能性,将造成很高的增长率并带动经济中其它部门的扩张” 。  ( [美] W·W·罗斯托. 经济增长的阶段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4-59 主导部门概念是罗斯托主导部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解主导部门概念时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主导部门具有阶段性或时间性。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部门,经济发展阶段演替是主导部门更替的结果;

(2)主导部门是一个创新源。 “这些部门具有很高生产率的新生产函数性质”,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 ;

(3)主导部门要能带动其他部门发展。主导产业是扩散效应大的产业,而非总量比重大的产业。主导产业增长要能 “引起了对其他制造品的一系列需求”,也“引起了一系列外部经济效应”,从而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 。

根据罗斯托主导部门思想,主导产业概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落后国家或地区选择、培育主导产业,利用主导产业的功能,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这就是说,落后国家或地区选择与培育的主导产业,不是现实中已经起支柱作用的产业,而是目前还处于幼小状态,但具有远大发展前景、将来一段时期将起支柱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主导产业处于成长期;处于成熟期的是支柱产业;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产业关联效应基准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首先发展那些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这一基准的含义:政府应选择那些关联效应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这个观点对日本及其他一些发展小国家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引导带动作用,主要通过其关联效应表现出来,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有三种形式:

一是前向关联效应:主导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续发展,必然扩大对相关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要素的需求,从而带动为其提供这些要素的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后向关联效应:主导产业关联性强,技术领先,发展快速,能够为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技术,创造更好的条件,感应这些后续产业的发展。www.fz173.com_产业结构长期构想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

三是旁侧关联效应:主导产业的发展,还会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对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地区的市场繁荣、就业面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产

生积极的影响。

(2) 增长潜力基准

产业的增长潜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因而也称收入弹性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它表明产品的产品需求增长对收人增长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大于l的产品和行业,其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弹性小于1的产品和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选择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促进整个产业持续高增长率,有利于创造更多国民收入。

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品的产业部门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占有更大的比重。

(3)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这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50年代中期提出的,后由日本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是参照了这一基准。

它是指某一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其他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之比,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按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是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因此,也被称为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

这一基准反映了主导产业迅速有效地吸收技术进步成果的特征,优先发展全生产要素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创汇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4)技术密集度基准

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不仅通过影响产业技术进步而影响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而且具有提高产业增加值率的作用(技术含量高使附加值高)。

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与就业功能有一定的反向变动关系。综合生产率(TFP)指标,包括了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等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但劳动生产率毕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会相对减少就业量;而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带来的技术进步、生产率上升率和增加值率,不一定影响产业的就业功能。

(5)就业基准

从产业的要素密集度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弱,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分为两种情况: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弱。但是,各个产业的实际就业功能及其差别,还要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水平、趋势和特点。www.fz173.com_产业结构长期构想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

从产业的相对就业密度看, 一方面是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或产品销售收入所对应的就业人数;另一方面,可以从产业的资本与劳动力比率来分析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所需要的资本量。

(6)可持续性发展基准

制造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物耗和能耗)低和环境污染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通过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来考察,因为物耗和能耗本身就是经济效益的部分内容,而环境污染的大小一般可以通过治理污染的成本反映出来。至于高污染产业有负的外部性,我们可以将这些产业排除在外。

这里主要通过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两项指标来考察我国制造业中各个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三)我国选择主导产业的目的

(1)工业化的推进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总体上说虽然处于中期阶段,但工业生产比重明显高于人均GDP水平相同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我国比重偏高的工业部门的进一步发展

【二】: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一、 名词解释

1、 霍夫曼定理

2、 产业结构高级化

3、 市场结构

4、 市场绩效

5、 有效竞争

6、 战略联盟

7、 极化效应

8、 社会网络

9、 产业技术政策

10、 产业发展政策

11、 纵向集聚

12、 罗斯托基准

13、 支柱产业

14、 产业政策

15、 产业组织形态

二、简答题

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4、利用规模经济的途径有哪些?

产业结构长期构想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498964/

推荐访问: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 妈祖文化产业构想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国排名 下一篇:www·gdai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