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2016-08-31 推荐阅读 阅读: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一)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摘要]贷款不仅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其最主要的赢利资产,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贷款定价方式与策略会影响银行的赢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制定正确的贷款价格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从2004年央行宣布放开企业贷款上限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从此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贷款价格。但是,由于基准利率缺失、利率定价决策程序不科学等因素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的理论定价与实际操作出现明显背离。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改进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2004年10月29日,央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学界将之视为“向利率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一步”;2005年7月,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小企业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的要求;2012年6月7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允许上浮1.1倍,贷款利率可下浮0.8倍;2012年7月5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利率市场进程进一步推进。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如何更加科学的确定贷款利率,是各家银行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现状与问题分析【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1.1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现状

首先在定价模式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基本都按统一指导、分级授权模式建立了贷款利率定价管理体系。分级授权分两类情况,一是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总行提供公式或者指导意见,分支机构根据参数自行计算确定贷款利率。而法人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则由总部统一设定利率浮动范围,各分支机构在上级行设定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贷款利率,超出浮动范围必须报上级行批准;二是在授信额度方面,只要不超出利率浮动范围,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将单笔贷款额度授权给下级分支行,超过限额则要上报上级行,少数商业银行是以客户信用等级为标准授权给下级分支行。

其次在定价技术方面,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商业银行采取逐笔定价方式,有的商业银行除采用逐笔定价方式外,还采用资金池式的综合定价或者两种定价方式相结合的定价技术。

1.2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问题分析

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定价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二)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定价能力提升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定价能力提升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作者:梁文凤

来源:《中国工业年鉴》2014年第05期

【摘 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了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的竞争主要是利率的竞争,为此,中小银行应该尽快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只有这样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文章在对中小银行定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中小银行定价能力的基本思路,以期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和银行业的经营提供借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定价

近年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提速。2012年,中央银行先后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13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的金融领域改革重点任务。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主要是利率竞争,为此,中小银行应尽快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一、中小银行定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在我国商业银行定价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中小银行由于人才、资金规模、经营范围等条件所限,定价能力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定价方法方面,中小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尚不完善。

目前,中小银行的定价方法主要是成本加成定价法与基准利率定价法,这些定价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贷款的融资成本、经营成本和客户的违约成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操作起来较简单,易于中小银行总行对分行的监控,但其缺陷是它要求银行能够准确地认定贷款业务的各种相关成本,在实践中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银行要归集各种债务资金的边际成本数据,计算出全部新增债务资金的加权平均边际成本,作为贷款定价的基础。然后,银行需要开发贷款经营成本的系统性测算和分解方法,将不同岗位职员的工薪和福利、经常性开支、设备成本及其他费用支出分摊到每笔贷款业务上。在计算违约成本时,银行可以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再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各风险等级贷款的平均违约率,据此确定贷款的违约风险补偿费率。目标利润是银行为股东 提供所要求的资本收益率而预期要实现的贷款利润率。此外,它没有考虑市场利率水平和同业竞争因素,而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并非完全的价格制定者,而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三)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摘要]2012年6~7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赢利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经营转型要求更加迫切。如何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强化存贷款定价管理,尤其是贷款定价管理,增强创利能力,提高净息差(NIM),是我国商业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造成的重大影响、目前贷款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贷款定价的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问题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境内本外币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外币贷款已完全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2012年7月5日,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7倍,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可以预见,利率完全市场化势在必行。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积极应对、推进贷款定价精细化,提高定价水平,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人试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产生的重大影响、当前贷款定价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定价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市场取代货币当局成为利率定价主体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等各种市场因素,通过内部定价机制自主确定银行产品利率水平。贷款定价则是商业银行根据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赢利目标和资金供求关系等因素,综合确定贷款利率。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和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必然发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 存贷利差收益大幅减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仍以利差收入为主。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将不再管制,商业银行自由竞争程度大大增强,传统定价模式必将受到巨大冲击。为抢占更多客户,银行间价格竞争会更加白热化,贷款利率自然无法维持目前较高的水平,存款利率则会逐渐抬高,利率管制时期的高利差空间将不复存在,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必然下降,经营效益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1.2 主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将会逐渐改变先前根据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投放贷款的做法。商业银行可根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四)
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存款定价策略选择

  【摘要】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首次允许上浮,这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在此背景下,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会怎样进行存款定价决策,怎样转变经营方式以求在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取得发展,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以Q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的存款定价方法,并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研究中小银行优化转变经营方式的路径。

  【关键词】存款利率市场化 中小银行 定价方法 博弈论
  2012年,人民银行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对所有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场博弈。如何进行存款定价,既能利用政策增强存款吸引力,又能提高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存款浮动区间扩大后,各类商业银行存款定价经过短暂的波动调整后,迅速达到稳定状态,目前大概呈现“法人机构高于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高于国有银行”和“活期高于定期、短期高于长期”的总体特征。我们选择Z市作为监测地区,以城市商业银行Q银行(Q银行是Z市的一家城市商业银行,Z市共有工、农、中、建、交、农发、浦发、兴业、中信、招商、光大、邮储、农信社以及Q银行14家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中小银行与五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为代表的大银行相比,在存款定价中经过了怎样的思考和选择。
  一、基于博弈论角度的存款定价行为分析
  下面分别用短期行为模型和长期行为模型分析:
  (一)短期行为模型分析
  智猪博弈模型是一个著名的实力不均衡对抗者之间博弈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作为决策者的五大行首先做出定价选择,活期上浮10%,一年期以内的定期存款保持在调息前的基准利率水平,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则维持在调息后的基准利率水平,除活期存款外其他各档存款利率均未一浮到顶;作为竞争者的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也纷纷做出上浮利率的决定,其中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在一年期以内短期存款上用满了上浮空间,农信社短期存款也选择上浮到顶,而Q银行却选择跟随五大行定价。
  (二)长期行为模型分析
  斯塔克伯格模型试分析长期行为的有效模型,假设市场上有两个厂商,这两个厂商的决策内容是产量。在这两个厂商中,一方较强一方较弱,因此他们的产量决策是有较强的一方先进行选择,较弱的一方则根据较强一方的产量选择自己的产量。由于这两个厂商的选择不仅有先后之分,且后选择的厂商在选择时知道前一个厂商的选择,因此此模型是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本博弈还揭示了一个事实: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信息较多的博弈方(如本博弈中的厂商2,在决策之前可先知道厂商1的选择)不一定能得到较多的利益。
  2012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7月6日,Z市各金融机构纷纷上调存款利率,但上浮幅度却有所差异。五大行活期存款和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保持本次调息后的基准利率,一年期以内的定期存款则维持了调息前的基准利率;而股份制银行和Q银行的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则维持了调息后的基准利率。但是仅过一天,Q银行决定从7月8日起,所有档次的存款利率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通过两次博弈过程可以看出,Q银行从第一次博弈中的价格跟随者,逐步发展成为价格制定者或者价格先行者,但在这个博弈过程中,Q银行却不一定能得到较多的利益。
  (三)Q银行博弈行为的原因分析
  1.从短期看,Q银行行为符合智猪博弈模型,是价格的跟随者,稳定市场份额是其主要目的。2012年9月末,五大行各项贷款余额占Z市的份额为55.8%,而Q银行的份额仅为10.7%,为稳定市场份额Q银行选择跟随定价。从智猪模型看,充当小猪一角的Q银行选择跟随定价为最优选择,在短期内实现了纳什均衡。
  2.从长期看,Q银行行为符合斯塔克伯格模型,逐渐成长为价格主导者,此时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流动性是其主要目的。Q银行成为价格主导者的原因主要是:
  (1)在监管部门存贷比的严格控制下,Q银行只能通过增加存款来增加贷款投放空间,进而保证盈利水平。增强存款吸引力,是目前快速地、直接有效地保持盈利水平的手段,进而对增加存款和保持存款稳定性的要求增加,存款利率定价上必然要体现竞争性。
  (2)以较高的存款价格来弥补储户认知程度低、营业网点分布少等劣势影响。尤其在目前房地产、股市等投资渠道低迷、储蓄存款对利率弹性增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利率,可以有效稳定老储户,增加新储户。
  (3)Q银行利率支出弹性相对五大国有行较小,利息支出对利率提高的敏感性较低,从成本角度看有优势。
  (4)Q银行贷款利率定价高,利差大,对存款利率上浮的承受能力强。据调查,Q银行贷款定价基本为基准利率上浮30%—50%,有的甚至高达70%,而五大行贷款定价相对较低,大部分贷款上浮幅度仅为10%-20%。
  二、中小银行优化经营管理的路径选择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1.1倍,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定价上的里程碑式变革。与市场地位稳固、抗风险能力强的大行相比,中小银行所受影响将更加明显。一是存贷利差收窄,盈利能力降低。据测算,2012年两次政策调整后,Q银行存贷利差缩小39.5个基点。二是从短期看,资产负债结构匹配度弱化,需要若干配套措施和一定的调整时间,这期间的短期阵痛往往在所难免。三是传统业务缩水,表外业务增长。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进一步放开,以Q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应经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为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应及时优化调整管理思路:
  (一)大力丰富金融产品,促进替代性负债产品发展
  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务工具、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等,从而引导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减少对存贷利差收入的依赖
  相对国外中间业务占比40%-50%而言,中小商行的中间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传统盈利模式的挑战也进一步提升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紧迫性。可以通过细分客户市场,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创新服务品种,提升服务档次,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高效的中间业务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措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代理保险、证券投资、代理保险、银证合作等非金融业务也可以直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三)切实提高市场化的存贷款定价能力
  第一,应加快建设按产品、客户和部门进行细分和成本核算的财务管理机制,为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提供依据和标准。第二,应加快建立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内部资金价格转移体系,通过与市场资金价格相联系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来有效调节总分行之间、资金来源与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并影响业务部门的决策。第三,应按照新《巴塞尔协议》关于信贷风险评估的要求,尽快开发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评级系统,使其能够正确地评估贷款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实现对贷款风险的有效度量和评估。第四,应尽快建立分级授权的金融产品价格决策与管理机制,形成总分行各司其责、各掌其权的分散和集中结合的科学定价决策体制。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02).
  [3]陈安全.中国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9.
  [4]赵庆明.对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形势的分析与思考[J].国际金融,2012(08).
  [5]杨子强.关于稳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2-08-27.
  作者简介:孙欣华(198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
  (编辑:张慧)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五)
利率市场化视角下的中小城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探讨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中小城商行中间业务收入微薄,营业利润主要是由利差业务收入贡献的。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小城商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盈利能力等核心能力形成严峻挑战,对于中小城商行的冲击巨大。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ing Transfer Pricing,FTP)的研究,提出了中小城商行应加快建立和持续完善FTP机制,并以此为契机夯实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基础,提升银行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应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关键词:中小城商行 利率市场化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环。利率市场化能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效率,对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自从1995年我国第一家城商行在深圳成立以来,城商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但是从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等各项指标来衡量,城商行,尤其是中小城商行与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已经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的实践表明,利率市场化过程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在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许多地方性小银行倒闭了。对我国的中小城商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尤其巨大。
  利率市场化和FTP密切关联,而中小城商行往往在FTP这一银行经营的基础环节非常欠缺。本文首先介绍利率市场化的概念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其次通过分析实施FTP对中小城商行经营业绩的影响,提出实施FTP的相关建议。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对中小城商行的影响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形成机制,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就此,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开始起步。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迅猛发展,利率市场化开始显现出“先短期、小额,后长期、大额”的发展态势。
  从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距离最终的彻底放开管制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不会是很遥远的事情。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城商行经营业绩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资产规模在300亿以下的城市商业银行被称为小型城商行,300亿以上称为中型城商行。因此中小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大约就在300亿左右。这些城商行的共同特点是资产规模偏小、中间业务拓展能力不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盈利能力偏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一步挤压了城商行的利差空间,使得中小城商行面临巨大的考验。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影响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过利率市场化之后,在短期内各国的存贷利差都不同程度地收窄了。例如,日本在利率市场化前的平均利差是2.29%,在利率市场化后的平均利差降至1.72%;韩国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平均利差是3.79%,及至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平均利差降至1.67%;中国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本地银行平均利差在3.11%左右,而利率市场化以后的2011年名义利差仅为1.41%左右。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因推进利率市场化,造成大量中小银行破产,仅1987年至1991年,平均每年就有200多家中小银行倒闭。
  目前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差是3%。考虑到中小城商行普遍实行存款利率上浮10%的因素,以及实际贷款利率也上浮的因素,中小城商行目前的实际利差超过3%。这么高的利差,在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后难以为继,而利差的收窄必然影响到银行的经营业绩。
  2、利率市场化加大利率风险管理难度
  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原有的基准利率消失了,中小城商行失去了原有的“利率定价之锚”,迫使之必须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金流动性情况、利率市场状况、重要对手利率定价、自身经营管理等多重因素。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变动频繁,银行客户会随之随时调整自己的资产和负债,这种调整隐含着银行的选择权风险。
  市场利率变化时,资产、负债重新定价的时间差异会带来资产、负债业务价格调整时间的不一致,导致重定价风险。
  短借长贷是银行基本的经营模式。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在资产、负债不匹配时,当市场利率波动引起收益率曲线变化、长短期利率收窄甚至倒挂,银行净利息收入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赤字。这就是收益率曲线风险。总之,利率风险管理不善,将导致银行经营业绩遭受重大损失。
  三、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理论及其在中小城商行的运用
  (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理论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ing Transfer Pricing,FTP)通过对资金来源支付收入和对资金运用收取成本,确定不同分支行、不同部门和不同产品之间的资金转移价格。与以往传统的银行内部资金上存下借的模式不同,FTP模式中总行司库扮演着系统内部资金调剂交易中间商的角色。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FTP转移价格作为银行各类产品和资产的定价的基准,不仅是实现精细化定价管理的基础,也是增强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的基础。
  商业银行传统上一般采用差额资金管理。该体制下,分支行根据自己的资金来源匹配资金运用。当资金出现盈余时,分支行就会主动将资金按照一定的期限上存总行,并获取对应期限的资金收益;而资金短缺时,则向总行提出借款申请,并付出相应的资金成本。实施FTP后分支行的每一笔业务都按照FTP转移价格进行了全额计价转移,即按照公允的资金价格对每一笔业务进行全额资金成本与收益的核算。实行FTP,将使得银行的盈利模式、绩效考核、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管理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总之,中小城商行建立和完善FTP机制,是在此严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通过实施FTP提升中小城商行定价管理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在利差受到行政保护的前提下,“规模即效益”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单纯追求规模已经无法确保银行经营业绩增长,反而可能由于定价水平落后而陷入被动。因此,应对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城商行经营业绩的冲击,最根本的出路是:因地制宜实施FTP,提升定价管理能力。
  1、中小城商行实施FTP的管理模式
  中小城商行实施FTP宜采用总部集中模式。总部集中模式是指,所有的资金需求和供给都需要汇集到总部的司库进行运作,剩余或者不足部分由司库向市场进行平衡。这种模式由总部统一调度全行的资金,统一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潜在的利率风险,总行实时监控整个银行的资金情况,可以及时调剂资金余缺,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
  2、中小城商行实施FTP的定价模式
  中小城商行宜采用单资金池模式作为FTP的定价模式。在单资金池模式中,司库将所有的资金全部集中放置在一个资金池中, 而不考虑不同资金的筹资成本、流动性以及期限等基本属性的不同,赋予所有的资金一个统一的FTP价格,以此价格向资金来源部门收购资金或向资金使用部门出售资金,资金来源与运用的不匹配由总行司库在市场上进行平衡。该模式比较适用于业务相对简单、科技手段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商行。
  3、中小城商行实施FTP的定价方法
  目前我国存在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两个人民币利率市场,没有统一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因此,应当在中小城商行至少构建两条FTP收益率曲线:一条是以Shibor利率和国债利率为参考构建的FTP市场收益率曲线;一条是以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构建的FTP内部收益率曲线。构建完毕后还要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总之,对中小城商行而言, 应该从相对简单的方法起步,随着全行对FTP定价系统的熟悉以及FTP定价技术运用的逐渐成熟再逐步对定价方法进行优化。
  (三)中小城商行实施FTP的关键环节
  中小城商行实行FTP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数据的质量管理。中小城商行的IT系统大都比较落后,各个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障。
  FTP定价对数据质量要求非常高,FTP各项功能能否正确实现取决于数据是否准确和完整。因此,实施FTP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和完善。而且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贯穿FTP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要占到整个实施工作的一半以上。
  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其带来的回报却是异常丰厚的。高质量的数据成为银行绩效考核系统、客户信用分析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其他各个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来源,能带动全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中小城商行实施FTP的重要意义
  1、实施FTP能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导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动性增强,利率波动频繁。如果没有FTP来完善中小城商行的价格决策机制,及时将外部市场价格变动传递到银行内部,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和风险累积。因此,中小城商行施行FTP是其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必由之路。
  2、实施FTP能提升中小城商行的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
  实施FTP能显著提升中小城商行的经营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各个分支机构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从而提高全行总体的经营效益。实施了FTP后,存差行作为资金的净供给方,其对全行的贡献被重新认识,收益大大增加。这将激发存差行的工作热情,负债业务也将由此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二是有利于建立公平透明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FTP能够准确计量各个业务条线、各个客户经理的利润贡献,从而建立起“以利润为中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公平透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中小城商行的快速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有利于引导业务经营方向,落实总体战略。利用FTP可以了解和分析各个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产品的价值贡献,由此可以指导经济资本向盈利的产品和业务倾斜,相应收缩那些不太盈利的业务,从而确定业务经营导向。通过对某项业务的FTP价格进行调节,可以影响其利差,从而直接影响分支行办理该业务的积极性。可见,FTP价格杠杆可以有效体现总行战略。
  四是有利于引导产品正确定价,实现精细化管理。利率市场化收窄了利差,使得产品定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FTP提供了精确的资金成本,而且包含了期限、计结息等重要信息,对产品定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了FTP,向客户报价时,至少可以知道利差收入是正还是负。在FTP的基础上加上信用风险溢价、费用分摊和经济资本回报要求就可得到报价的底限。
  五是有利于利率风险集中管理。通过FTP分离利率风险,使分支机构的每一笔业务的利差被锁定,不再因为利率风险而增加收益或承担损失。分支机构将因此更加专注于业务发展,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信用风险的防控。而利率风险上交总行集中统一管理后,有利于总行培养利率风险管理人才,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可以做到以更低廉的成本在市场上对冲利率风险。
  四、结束语
  “存款利率放开肯定是在计划之中。我个人认为,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14年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首次提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在利率管制放开的初期,利率在短期内可能会上行,但伴随着市场配置资源以及广泛竞争的存在,利率最后还是会回归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在此利率动荡的期间,根据国外的经验,一大批中小银行将因为经营失败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中小城商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群体中最薄弱的一环,中小城商行不具有国有大行的规模优势,不具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甚至不具有农村金融机构的贴近农民的草根韧劲。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对中小城商行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课题。
  应对利率市场化,最关键是在中小城商行内部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提升产品定价能力。而建立科学的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必须从建立并实施FTP开始。
  本文从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开始,详细介绍了FTP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小城商行建设FTP的方法论,阐述了实施FTP对应对利率市场化、提升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镇西.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7
  [2]曹国强.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
  [3]连平.利率市场化:谁主沉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4
  [4]沈荣勤.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J].浙江金融,2014.4
  [5]卢静,王善君.浅议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J].浙江金融,2014.4
  [6]黄树青,孙璐璐.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定价策略的动态选择[J].上海金融,2014.5
  [7]许倩.存贷款利率变动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分析[J].浙江金融,2014.1
  [8]刘彬.中小商业银行构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探讨[J].经济金融,2011.1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六)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探讨其面临的利率风险困境,并对其提出相关建议。首先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随后分析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现状及风险应对的能力。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选择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式及技术。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作为现代经济和金融核心的利率,其走势完全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正因其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政府严加管制的对象。
  1993年,我国正式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序幕,目前正处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时期。但鉴于我国商业银行此前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生存环境,虽已逐渐认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管理工作的开展仍面临内外两方面的约束:外部金融市场尚不够完善,许多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无法得到有效施展;内部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尚浅,缺乏对利率风险进行集中管理的职能部门,管理水平跟不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阶段性风险
  利率阶段性风险具有系统性,其存在于市场利率的过渡阶段。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率的普遍升高和剧烈波动及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的变异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阶段性风险。其风险,一是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环境中的商业银行等主体不能适应利率水平的显著升高;二是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水平波动幅度加大且走势难以预测;三是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竞争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盈利降低甚至亏损的风险。
  2.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恒久性风险
  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相对于阶段性风险而言,持久性风险也有其独特的特点:长期性和不可避免性。在市场环境中,只要利率是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决定,就必然会伴有利率风险。各商业银行承受利率风险的水平取决于其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巴塞尔委员会基于基本利率风险来源之不同,将其划分为期权性风险、基准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成熟期不相匹配风险和重新定价风险。
  三、利率风险的计量综述
  风险计量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利用风险计量的模型,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风险带来的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风险水平的过程。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西方学者在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些计量利率风险的方法和模型,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敏感性分析和风险价值。
  1.缺口分析
  缺口分析是比较早也是比较简单明了的计量利率风险的工具。缺口分析主要用来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的影响。缺口分析法简言之就是把商业银行所有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按照重新定价的期限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内用利率敏感性生息资产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再加上表外业务的头寸,就得到了该段时间内重新定价的“缺口”。
  此时假定某一利率变动水平,用该利率变动水平乘以重新定价的缺口就得到了该短时间内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利息变动的大致影响。当得出来的某段时间内重新定价的缺口为正,即利率敏感型资产的总额超过了利率敏感型负债的总额,这时的缺口称作资产敏感型缺口,如果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增加。反之,当该短时间内负债大于资产,即呈现负债敏感型缺口时,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反而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下降。
  2.久期缺口分析法
  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度进行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久期分析法。久期分析法可以在利率发生变化时,迅速对固定收益类债券价格变化或资产组合价值变化作出大致的估计,主要用来衡量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整体经济价值的影响。久期是一种用价值和时间加权来度量到期日的方法,考虑了所有盈利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所有与负债相关的现金流出的时间安排。商业银行为了规避利率风险往往按照资产组合久期和负债久期相等的原则选择资产和负债。
  3.模拟分析法
  模拟分析法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行进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模拟出未来利率的具体走势,通过分析利率的变动来评估银行的收益和经济价值的波动。模拟分析法最关键的就是对利率趋势的模拟,一般情况下需要模拟出三个利率水平:有可能的最高利率水平、有可能的最低利率水平和最有可能的利率水平。通过模拟出的这三个利率水平可以评估出商业银行因利率波动可能带来的各种收入支出的动。模拟分析法又分为动态模拟分析法和静态模拟分析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动态模拟分析法不仅需要模拟利率的未来走势,还需要模拟未来银行可能的业务变动以及未来客户行为的变动。模拟分析法中最常用到的就是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基于小概率事件并非不可能发生的理论。压力测试是指银行在小概率发生的极端情况下面临的潜在损失。例如市场利率的突发剧烈变动、收益率曲线斜率发生较大变化或者曲线发生位移、市场流动性突变等。
  四、结论与建议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已经放开了除存款以外的大部分的利率管制,存款的利率市场化也正在逐步放开。针对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首先通过经营转型等方式增强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要立足自身优势确定市场定位;其次要建立并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并配合利率市场化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对近期、中期和远期应采用的利率风险衡量及控制方法进行合理规划和升级。同时,监管部门应努力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根据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监管,从而使银行业能更好地应对利率的非预期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青.《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4-04-01
  [2]徐韬.《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问题研究》.安徽大学.2014-05-01
  [3]温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4-05-19
  作者简介:
  杨晓慧(1994.12~),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年级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371685/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 建设银行商业贷款利率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城市治理与行政法治 下一篇:双gp,矿产,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