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2016-08-26 推荐阅读 阅读: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一)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之“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翻译早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共同进步,但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却显得举步维艰。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翻译理论当是奈达的“功能对等论”、“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以至翻译界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在奈达40余本著作和250多篇论文中,功能对等理论是其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翻译界观念逆转,形成“言必批奈达”之势。因此,应该对“功能对等论”进行全面理解和分析,进而对其做出公允的评价。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奈达分析了翻译中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关系的三种类型,认为这三种关系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等值有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的是以“等效原则”为基础的动态对等。

奈达的《论对等原则》一文集中阐发了动态对等思想。他认为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必须辨别翻译的不同类型,以确定不同的对等原则,根据信息的本质、作者的目的以及译者的目的、受众的类型等因素,对翻译进行分类。即根据信息的本质,确定内容和形式何为翻译的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作者及译者目的,确定翻译的预期目的是提供知识、引起情感反应,还是建议某种特有的行为举止。他希望读者达到完全的理解,并使翻译完成某种祈使功能。

为防止误会,奈达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他希望以此来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这个替换并不是要否定先前的“动态对等”。实际上“功能对等”与“动态对等”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例如翻译white as snow时,如果一种语言里没有“雪”这个字,却有“霜”(frost)字,就可以用“白如霜”来替换。也可用同义比喻如“白如蘑菇”white as fungus 来表达,如果都不行,可以用一个非比喻形式very,very white“白极了”来表达。原作者期望读者看懂作品,通常他会表达的只会是一层意思,而不是几层意思。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阶段【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在现代语言学基础上的“功能对等”理论描写语言学。他成功地把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翻译理论中。他从语言的本质入手,运用语义学理论对词汇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在奈达看来,各种语言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深层结构远比表层结构有共性。因而,翻译中通过语际间深层结构的转换,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译文的忠实,同时由于译文的表层结构是通过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自由表达,能尽可能地保证译文的通顺。既忠实又通顺的译文为读者反应的对等创造了条件,这就使得功能对等有了实现的可能。

第二阶段,建立在信息论基础上的“功能对等” 理论。他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活动,也就是把一种代码编码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代码的信息,翻译的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起到交际的作用。只有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量,才能使“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奈达注意到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接受力不同,特别是如果原语和译语分属于不同语系和不同文化。为了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量,奈达强调可以适当改变原文的形式,以增强译文的理解。

第三阶段,建立在社会符号学基础上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译即翻译意义,而符号学是分析意义的最全面的系统。在《语言、文化、翻译》一书中,奈达指出,社会符号学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代码和符码,而重点研究的是人类所使用的最综合、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因此,在解码和编码方面,没有哪一种翻译法有社会符号学译法那么全面。

三、“功能对等”理论贡献及局限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功能对等”理论将现代语言学、交际学、信息论、符号学和美学带入了翻译领域,宏观上打破了传统思想束缚,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角度,从多个角度对翻译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将新思维、概念和方法注入到了翻译中,为翻译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方法,为现代翻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必需强调的是,“功能对等”对文学翻译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微观角度考虑,“功能对等”解决了长期以来

“意译”与“直译”之争。“功能对等”给了翻译家们许多建设性意见,要求目的语在不同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语的意义,限制译者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同时,它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缓和了翻译家们归化和异化争论,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找“归化”和“异化”的平衡点。【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然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并非尽善尽美。

首先,他的理论使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变了原文信息,还掩盖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客观上起到了文化归化的作用。实际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则是相对的、偶然的。若非要在不同文化间找一种对等的表达方式,往往会造成文化意象的歪曲,如英国翻译家在翻译《红楼梦》时为了回避“红”字在西方文化中所蕴含的危险、极端等情绪,把原书名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样的译名使原书中所隐含的“富贵、排场、人生如梦”等隐含情绪荡然无存。

其次,文化负载词的概念空缺是功能对等的又一明显的缺憾。众所周知,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在译语中有时是不存在对应的。一种文化中浅显通俗的词语在另一种文化却难以理喻。比如,对西方人来说“精神文明”一词就很让人费解,无论是译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或是“social ethnic”,似乎都无法传达其中蕴含的意义。

最后,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是很难实现的。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流于字面,溢于言表,是全民语言所共有的语义,可以凭借社会文化环境、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了解;但是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则可能藏于字里行间,蕴于语言深层。通常,一部文学作品的特有意义往往不能按约定俗成的规则加以了解,而要通过对作家个人风格和作品的特殊语境的探讨才能把握。对于文学语言来说,一望而知、一览无余还不能称为佳作,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才算上乘。而这种艺术意境译者很难把握,很难在译文中传达出来。再说有一些文学作品,意义晦涩,形象朦胧,其可译性本来就很少,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功能对等问题了。

四、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科学评价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整个翻译界的重大影响有目共睹,但它决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理论。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优点和缺陷应辩证地看待,

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一些与当代翻译理论不相吻合的地方。我们也应该以全面的观点对待奈达的翻译理论。他作为当代西方学界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不囿成见,对翻译理论时有新的阐发。因此,从整体上看,奈达的翻译思想不失为西方翻译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宝石。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二)
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讲义

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讲义

埃米尔里厄(E.V.Rieu 1887)于1953 年提出了对等原则,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1914)以此原则为基础,将其不断发展。奈达于上世纪60 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形式对等”理论

尤金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担任美国圣经协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主持翻译部工作,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1.词汇对等;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

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二十世纪下半叶, 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工业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文化碰撞愈加激烈,翻译理论在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现代语言学的引入使翻译成为了基于符号学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白之与《牡丹亭》

白之(Cyril Birch 1925) 是美籍英裔著名的汉学家,1960年至1991 年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的《牡丹亭》是这部戏曲最早的完整英译本。【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该译本一经出版立即得到西方汉学界的广泛认可,1981 年被评为美国杰出学术著作, 并成为多所高校东亚古典文学的必修课程。白之曾说,翻译不是刺激和折磨,翻译是一种目标严肃、有意为之的冒险,是在创造性和准确性之间达到微妙平衡的过程。白之的该译本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 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

功能对等理论在《牡丹亭》英译本中应用的赏析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依照奈达的理论,翻译应注重功能对等而不求形式对等。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他提出了改变语言形式的5 个条件: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意义晦涩;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歧义;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文体错误。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

例1:原文:“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第十 出惊梦P.43)

译文:“perplexed to find that my mirror

stealing its half-glance at my hair

has thrown these 'gleaming clouds'

into alarmed disarray.”(P.43)

原文中的“菱花”指的是镜子,古时候用的是铜镜,背面一

般都有菱花花纹,又称菱花镜,也经常用“菱花”一词来代替镜 子。“彩云”指的发卷,是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如果直译为 “花”和“云”就传递了错误的意义。译文中白之将“菱花”译为 “mirror”,而对于“彩云”一词的处理更为巧妙,如果仅仅译为 “hair”则略显平淡,译者采用直译加喻义的方法,在后文中补 充“gleaming clouds”,不仅没有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而且 保持了原文的美感,并能给予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

例2:原文:“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第十出 惊梦P.44)

译文:“Tracing my path by petals borne on stream,

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P.47)

阮肇是出自《搜神记》的一个人物,故事讲的是阮肇在桃 源洞遇到仙女并与其结为夫妇。译者没有直译人命而是引入

了传说发生的地点———桃源洞(Peach Blossom Source),“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意在表达主人公的境遇 与传说中的人物相似。除此之外,译者在该句的注解中提到陶 渊明的“桃花源”和“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三个故事比较 相似,而“香格里拉”则更为西方人所熟知,这样读者能更好的 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境。

小结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包含了意义, 风格和读者反应三个

方面,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所以评价翻译质量的优 劣,必须以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为标准,力求与原文读者的反应 基本一致。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白之对唱词的处理在符合西 方戏剧文体的基础之上尽力让其“诗化”,并有一种东方文学 独特的音律节奏和遣词造句所体现出的美感, 而对于唱词中 更深层次的意象,译者点到为止,使译文更富有东方的神秘气 息,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三)
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认知和理解

浅谈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摘要】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引进的最早、影响最大的理论。本文以构建“功能对等”的概念理论发展为视角,在对“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做比较的基础上,以期对“功能对等”理论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关键词】尤金奈达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原则

understanding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wang yumin

【abstract】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which was brought up by eugene a. nida, was introduced in china in the 1980s. it has already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western theories among chinese scholars of translation field. the whole thesis tries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theory properly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formal equivalence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

【keywords】eugene a.nida. functional equivalence. principal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一直是译界争论的问题,是决定译者译文走向的根本问题。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根据翻译的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四)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公示语的翻译

  【摘 要】 公示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其是否能在译语读者中起到相应的指示、提示、限制和警示作用,文章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借助实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奈达;功能对等;公示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由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 其理论的主旨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强调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不局限于文字表面的一一对应,而是注重两种语言间功能效用上的对等。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而在这其中,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目的语所传递的意义比转换生成后的表现形式更为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有时会让形式成为表达源语意义时的羁绊从而使源语本身想传达的文化内涵有所缺失。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工作或观光旅游,公示语作为我国对外合作中的“窗口文化”,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公众场合使用的交际性语言,我国目前公示语的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善和解决。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我们只有将其四大主要功能发挥出来才能对公众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服务作用,其指示功能、提示功能、限制功能和警示功能只要在切合译入语文化的适宜表达中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一方面,翻译恰当的公示语能帮助我们提升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直观形象,而另一方面,公示语的滥用或误解无疑会导致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错误的公共标志甚至可以损害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尝试对汉英公示语翻译现存的错误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和翻译技巧,希望能对公示语翻译研究有些启示和帮助。
  笔者曾在上海某公共场合看到这样的警示牌;“花前月下时, 请注意你的背包”。英文的翻译是When you are getting off with your lover, pay attention to your bag. get off with 的意思是“与某人发生性关系”其显然和“花前月下”这个词语的意思出入很大, “花前月下”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老病》:“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今天我们特指谈情说爱这件事或谈情说爱的浪漫场所,get off with 与这种浪漫而又含蓄隐讳的说法相去甚远,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这样的译文不是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就是让对方对我们的国民素质提出质疑。若将译文换做Beware of your pick-pocket when you doing your monkey business。则会好多了,monkey business本指恶作剧,瞎胡闹,可以理解为在公众场合嬉戏玩闹。本词放在该提示语中既遵循了功能对能理论,对译入语读者起到了同等的提示效用,又避免了在公众场合被误解。笔者曾在公交车上看到过这样的公示语Seats Dedicated to the Handicapped, Aged or Pregnant,即:老、弱、病、残、孕专座,可是随着西方文明程度的提高,地道的英文表达中已经换作Seats for Senior Citizens, Disabilities and Pregnant Women ,这样委婉的说法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人文关怀,很值得我们借鉴和采纳。
  “醉不上道才是上上道。”No drink and drive keeps ambulance away.是笔者在某高速公路上看到的警示牌,汉语的表达本来非常精炼押韵,可是英文的翻译相对于高速公路车辆上的司机读者们来说则过于累赘,若既考虑到读者阅读方便又与原文中“上道”和“上上道”,我们将其相对应地翻译成No drunk driving,这样简洁明了上口押韵则更能起到警示劝诫作用。
  在男士卫生间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提示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在1969年7月21日, 美国宇航员Neil Armstrong的左脚登上月球表面时, 媒体报道说“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 one giant step for mankind.”当时的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影响深远,在公示语的翻译中我们若将此类英语文化环境中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语句直接借用过来翻译成;“A small step for a man , a giant leap for mankind civilization.” 那么,对于英语国家的读者来说,这样的译文无论从外国读者视觉眼缘的接受程度来说还是从该公示语本身提示功能来讲都是翻译中的上乘之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这样的译文无论从词汇上,句法上都实现了对等,不仅传达了它表层的文化信息上而且将个人的行为与人类文明的飞跃式进步联系在一起,意味深长而又影响深远,具备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在全球多元文化共存的态势下,不同的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宗教信仰习俗,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都会为语言本身打上各自不同的烙印。公共场所呈现的公示语译文便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要满足其本身所应当具备的四大功能,它们更是其他民族和国度的人们了解中国,瞭望中国的一个窗口,我们只有更深入地站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立场上,在翻译中重视等效的表达目的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窗口文化“的作用,为中国与外来文化搭建起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耿殿磊,宋红波公共场所翻译错误及对策[N].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2).
  [2] 赵军峰,蒋楠.论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J].中国科技翻译,1998(11).
  【作者简介】
  童美茹(1979.11-)女,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语言实训中心工作,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研究及翻译实践工作.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五)
功能对等理论关照下的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摘 要: 景区公示语的英译对于我国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问题受到极大关注。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研究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具体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出发,指出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错误及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如文化差异、语境差异等。最后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 景区公示语 英译 功能对等理论
  1.引言
  公示语又名标识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包括标识、公告、警示,等等(赵小沛,2003)。景区中正确规范的公示语,不仅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还能让外国朋友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一个城市。现如今,旅游景区内的公示语英译错误频频,在给外国友人传达不准确信息的同时,也令城市的旅游文化减色不少。为达到向公众简洁高效地传递信息的目的,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不容疏忽。在公示语英译的研究方面,笔者发现已有学者(吴珏,2011)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但未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在本项研究中,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常熟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现状,分析错误英译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此促进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
  2.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概念(Nida,2001)。功能对等理论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
  2.1词汇对等:在进行翻译时,要找到目的语与源语文化内涵等效的词语来代替源语词汇,以此达到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产生相同反映的效果,而不是词汇意义上简单的对等。例如:“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不畏严寒”和“坚韧”,而pine tree在英美文化中并没有这些涵义,所以在源语包含象征意义的情况下,翻译时要注意文化的差异。
  2.2句法对等:在译语语言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再现源语的风格和特点,与源语在句法形式上保持一致。例如:把“禁止游泳”译为“No Swimming”,这里运用No型祈使句表示“禁止”的意思,不仅保持了语义的对等,还表现出了原文的警示语气,基本做到了句法对等。
  2.3篇章对等: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能只分析语言本身,还要关注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与功能。篇章是表达整体概念的语义单位。以汉语篇章为例,汉语篇章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组、一首小诗、一部小诗,甚至是一套百科全书。在把汉语的篇章转化成英语的篇章时,需注意两种语篇的衔接手段与逻辑连贯方面的不同(陈宏薇,李亚丹,2013)。
  2.4文体对等:要求译文在符合语义对等的条件下,尽量切合源语的文体特点,对公文文体的翻译,公文文体是书面语,其特点是严肃、正规,行文一般以明白准确为第一要旨,力戒含混隐晦。例如:对《美国独立宣言》中“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一句的翻译,考虑其公文文体的特点,可译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陈宏薇,李亚丹,201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翻译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如:文学翻译领域,有运用该理论分析英译版《西游记》中妖魔鬼怪翻译的研究(张岚,2014);广告翻译领域,有探讨该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操林英,2012);公示语翻译领域,有结合该理论对公示语英译原则与应用的研究(刘婷,张明林,2012),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公示语英译的原则,而未能分析公示语错误的类型。本研究则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四个方面出发,结合实例分析归纳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类型并提出改进建议。
  3.景区公示语中的英译错误
  我们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在2014年6月,对常熟各主要景区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地调查。这些景区主要包括:自然山水类景点(虞山、昆承湖、尚湖等),名人墓葬类(言子墓、曾朴墓、翁同��墓等),园林景观类(方塔、燕园、曾园等)、文化场馆类(常熟大戏院、常熟博物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等等。我们发现,在获取的景区公示语英译实例370余处中,有近210处存在错误,正确的公示语英译仅占样本总量的43.7%。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常熟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现象较严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获取数据之后,我们这些英译错误现象进行归类总结,下面我们将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具体分析这些错误。
  3.1词汇层面不对等。词汇对等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找到目的语与源语文化内涵等效的词语来代替源语词汇,以此达到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产生相同反应的效果。词汇对等并非词汇意义上的简单对等,这就意味着译者在进行景区公示语的英译时,只有找到等效的词语来替换源语词汇,才有可能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实现公示语的应用功能。
  例如:在对“常熟浒浦港”进行翻译时,景区里采用的译文为“Changshu xupu Hong Kong”。除大小写不规范之外,这一译文在词汇意义上也是不对等的。此处译者选择将“Hong Kong”作为“港”的英译是不准确的,在英文中,“Hong Kong”意为“香港”,此译文会误导外国游客,让他们误以为此处就是香港。根据常熟浒浦港的实际情况,浒浦港以渔业为主,应该是渔港。再根据其词汇意义,在译语文化中可找到“Harbour”作为“港”的对等语,所以此处规范的译文应为“Changshu Xupu Harbour”。   再如:在昆承公园里,有一处公示牌为“言子堤茶餐厅”,其中译者将“茶餐厅”翻译为了“TEA RESTAURANT”。“restaurant”在英文中指的是主要提供饭、菜等主食类的餐厅;而此处指的主要是提供便餐、茶等饮料的餐厅,因此翻译为“tea house”更恰当。
  3.2句法层面不对等。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句法对等是指在保持语义不变、译语语言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再现源语的风格和特点,与源语在句法形式上保持一致。这就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把“语义”始终放在第一位。然而在常熟景区内,笔者发现公示语的英译仍存在不少语义不对等和形式不对等的现象。
  首先,奈达认为,在翻译中,最低层次的要求是译文能够与原文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也就是说,译者的译文要能够使目的语读者正确地理解源语语义。如果目的语读者通过译文不能理解源语语义,那么译者的翻译就是无效翻译。例如:在尚湖景区内有一处“临时下客”的公示语,景区内采用的译文为“UNDER THE TENPORARY GUEST”。此译文除了在大小写及单词拼写上存在错误外,在语义上也是具有明显错误的。此译文为典型的机器翻译,翻译时不考虑语法、文化等因素,机械地进行翻译,导致原公示语语义的丧失。考虑到此处为景区内车辆的临时停靠点,正确译文应为“Temporary Stop”。
  其次,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在景区公示语翻译方面,译者应在保持语义不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再现源语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使目的语读者体会到原公示语的语义及其风格特点,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在常熟景区内仍存在一些达到语义对等,但未达到形式对等的英译。例如,在沙家浜景区有一处“水深危险 请勿下水”的警示语,译者将其译为“Dangerous deep water.Please don’t enter the water”。此译文除了在语法上存在错误之外,在形式上也过于繁杂,显得累赘多余。此处可直接译为“Caution!Deep water”。此译文言简意赅,不仅正确表达了原文的语义,而且形式上做到了与原文简洁风格的对等。
  3.3篇章层面不对等。篇章对等又称语篇对等,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能只分析语言本身,还要关注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与功能。语篇对等包括三个方面: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在尚湖景区内有一处关于“隐湖长廊”的简介,原文为“漫游长廊,移步换景,湖光水色,若隐若现;莲花、岸柳、水上茶庄、湖中游船,尽收眼底。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好一派‘垂杨环水水环村,短棹无声客到门’的江南水乡风光”。其译文为“The veranda offers a fantastic lake view which changes as you walk along,giving you an incredible impression of the waterborne country of Jiangnan.”。此译文虽然将原文的语义大致翻译出来,但缺少了原文所描述的许多画面,如“莲花”、“岸柳”、“茶庄”、“游船”等,更是没有把原文中的诗句翻译出来。游客阅读原文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阅读译文却只有一种泛泛而谈的模糊感。因此该译文无论是在上下文语境,还是情景语境,甚或是文化语境方面,都没能做到与原文对等。
  3.4文体层面不对等。公示语语言具有简洁、规范的特点,语体较正式。文体对等要求译文在符合语义对等的条件下,尽量切合英语公示语的文体特点。
  在曾赵园内的旅游须知上有这样一条公示语:“顾客不得在园内出售物品和从事经营收费活动。”译文为“Customers are forbidden to sell articles and conduct any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garden.”。作为正式性的语体,译为“No traveler shall be allowed to sell articles and to conduct any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garden.”更好。运用否定被动句更为委婉、地道;同时第二个不定式加“to”凸显公示语的正式性文体特征。
  此外,由于公示语文体的正式性,要求在同一景区内对同一公示语采用同一译文。然而,在常熟各景区内仍存在对同一公示语译法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尚湖对于“游客中心”就有“Tourist center”和“Tourist centre”两个不同的拼写版本;对于“山水文化园”的翻译,也采用了“Mountain and Water Culture Garden”与“Landscape Culture Park”两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这些都是不符合公示语文体正式性要求的。
  4.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4.1景区公示语英译的错误原因。导致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结合常熟景区公示语英译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出以下三个因素。
  4.1.1文化差异因素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要从文化层面进行考虑,提供最地道的译文,使目的语读者与原文读者在欣赏之后做出相同的反应。因此,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有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导致在认知上出现曲解,也就无法进行功能上对等的翻译。
  4.1.2语境差异因素
  旅游景区公示语文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语言选择需要考虑具体语境。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语言会有不同的意义和感情色彩。虽然有些译文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但在具体语境中会存在问题。在景区公示语中,有大量的“禁止”类的警示性公示语,在翻译时就要注意其语境的特殊性,尽量选择委婉含蓄的词语进行表达,让目的语读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4.1.3译者本身素养不高
  在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译者语言语用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其没有充分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会文化、表达习惯及情感上的差异。另一方面,部分译者态度不够严谨,出现拼写错误、简单语法错误等不该出现的错误。
  4.2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改进策略。根据常熟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4.2.1注重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语义对等上,更应该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Nida,2001:78),由此可见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4.2.2规范翻译标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对原文的再加工。由功能对等理论可知,首先,译者应坚持语义对等优先的原则,保证信息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失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其次,译者可以在保证语义对等的基础上,考虑形式上的对等以完善其英译,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接受。
  4.2.3提高译者专业素养
  作为译者,其首先应熟悉源语并能够准确理解源语想要表达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要熟练掌握译语,具备在两种语言间进行有效转换的能力。同时,译者心态上应重视自己的翻译任务,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翻译,避免低级错误。
  4.2.4加大管理力度
  为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并且让外国朋友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城市,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对公示语英译的监督,拒绝中式英语、错误机器翻译。另一方面,公众应该积极留心发现错误,通过网络或电话等途径督促景区进行纠正。
  5.结语
  为进一步改善景区语言服务环境,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了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对策。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范围有限,仅结合了常熟的主要景区来分析景区公示语的英译错误。为了更为准确、全面地对景区公示语英译进行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范围,避免研究的偶然性。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2]操林英.功能对等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J].价值工程,2012(27):25-27.
  [3]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4]刘婷,张明林.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5):131-133.
  [5]吴珏.常熟旅游景区标识语英译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5):220-221.
  [6]张岚.从《西游记》译本中妖魔鬼怪名字的翻译看功能对等理论的重要性[J].北方文学,2014(7):36-38.
  [7]赵小沛.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8-71.
  通讯作者:吴珏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357972/

推荐访问: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 功能对等理论总结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民资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下一篇:浅析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