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6-08-23 推荐阅读 阅读: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
浅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凡盼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也出现了新变化,价值取向偏向个人主义等特点。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具体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的价值追求模式。对于大学生而言,“价值观是他们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的总和”[1]。大学生的价值观通常包括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婚恋与性价值观等方面。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整体上来看: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个体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日益多样化,他们对个体利益的追求也在加强,人生目标也在发生变化,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在不断滋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偏向个人主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唤醒并逐步增强。他们虽然能认识到社会、集体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更强调集体、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张扬。有的大学生认为个人工作成功、生活美满,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有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严重失衡,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顾他人和集体。【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价值原则的实用功利化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
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出处】《十八大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那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有哪些重要功能和作用呢?

一。弘扬共同理想。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从国家发展目标角度概括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价值追求。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价值目标追求的角度来说,五大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经济上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越来越和谐,即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总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代表了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凝聚精神力量。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另一方面,为实现这些共同理想而奋斗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建设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成为我们营造良好文明新风、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鼓舞人民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韩振峰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
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答:①重要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兴国之魂”建设的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②重要作用: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聚正能量。

③未成年人自身: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品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目前生活中,我们未成年人应如何做?

答:①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②作为学生: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为建设优秀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等;作为子女:关心孝敬长辈、自觉承担家务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诚实做人做事,遵守社会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再思考

  摘 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制度,而且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本文分析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义 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我党的政治主张,体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凝结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反映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凝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和社会运动,渗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决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把全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确立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聚全体人民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世界各国的文明养分,夯实当代中国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强劲旋律,是人们思想上的灵魂旗帜,是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最能感召全体人民团结奋斗,最能激励全体人民锐意进取,聚合成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要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体现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位一体方面的价值诉求,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认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为基本取向,具有调和人际关系、调节利益冲突、调适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采取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提升国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从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社会正气、淳化社会风气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世界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代表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魄,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
  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发挥道德实践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功能,引导群众在生动的道德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中汲取成长进步的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让群众在参与中陶冶心灵、磨炼品质、提升境界。要广泛开展道德评判活动,针对道德领域的热点问题,选取人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运用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小巷论坛等形式,引导群众进行集中评议、深度评析,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舆论场,让光荣者光荣起来,让失德者知耻而后勇。要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活动,用人们信服的榜样引领,用令人景仰的模范示范,营造见贤思齐、尊道尚德的浓厚氛围。   2.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广泛运用通俗读物、理论文章等理论宣传形式,运用言论评论、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等新闻宣传手段,运用公益广告、展览展示、座谈讲座、征文演讲等社会宣传方式,运用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新的文化样式等文艺宣传载体,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解读和宣传普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法律法规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具有刚性的约束力,是推广主流价值的重要保障。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制约背离核心价值观的现象。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用制度建设的实际成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得到抑制。
  3.发挥重点人群的积极作用。
  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公众人物因其特殊性,更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党员干部要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跑者、带头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高尚追求,切实修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门必修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格力量和实际行动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青少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要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生根发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重视校园景观塑造、人文环境培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形成学科德育、实践德育、生活德育、管理德育的德育矩阵,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
  广大公众人物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珍惜荣誉和群众信赖,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注重个人言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提高职业素养,提升道德操守,既能在从业领域硕果累累,又能展现良好的道德形象,德艺双馨、表里如一,不断传播积极健康的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2-12-1.
  [2]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人民日报,2013-5-22.
  [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新华网,2013-12-23.
  [4]郭建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013-12-30.
  [5]公方彬.当代中国发展的清晰价值坐标.北京日报,2013-12-31.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反邪教教育

  [摘 要] 近年来,邪教有向高校蔓延之势,大学生逐渐成为邪教组织的目标人群。笔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剖析了大学生易被邪教渗透的原因。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探讨其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进而在这一视域下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大学生反邪教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反邪教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27-03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邪教组织做如下界定:“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邪教组织像毒瘤一样,危害着社会有机体的健康。一直以来邪教成员都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拉拢思想脆弱的无助者。随着现代传教工具的利用,掌握着现代通信工具的年轻大学生就成为邪教分子很好的传教目标群体。近些年,邪教有向高校蔓延之势。如果说国际化、政治化、诡秘化和低龄化是当今世界邪教活动的特点,那么中国的邪教活动则以诡秘化(以现代科技手段搞思想渗透)和低龄化(把发展重点转向青年知识分子)更为突出。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行反邪教教育,在邪教和大学生之间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火墙,已然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成为邪教渗透目标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结果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学生成为邪教组织的目标群体是有原因的,我们从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深刻剖析。
  (一)内部因素剖析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积极谋求发展的青年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尚未完全成型,心理还不成熟,思想还不理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首先,大学生的“三观”总体来讲是正确的,他们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有自己基本的价值判断,对未来有思考,并能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积极经营生活。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三观”尚未定型,有一些大学生存在学业、社会和人生方面的困惑,特别是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国外一些敌对势力从未放松对中国青年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和侵蚀。当出现重大的灾害、挫折时,有些学生丧失了价值判断能力,甚至被邪恶势力误导、操纵,最终成为邪教势力的附庸。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爱祖国,认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信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也还有一些大学生存在思想不坚定信仰不牢固甚至缺失的现象。在西方各种思想学说的冲击下,他们很容易改弦易张,转而成为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傀儡,轻而易举地放弃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从邪教势力传教的规律来看,他们极易对思想不坚定的青年下手,用其描绘的空想的美好蓝图引诱欺骗大学生,使其深陷邪教泥潭不能自拔。再次,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在玄而又玄的邪教攻势下丧失理性,盲从其教义。还有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在现实困难(恋爱、就业、深造等问题)面前消极怠惰,情绪失控,为邪教势力的渗透提供了可趁之机。
  (二)外部因素剖析
  邪教组织把大学生作为其渗透的目标跟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是相关联的。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境外敌对势力想方设法制造麻烦企图阻止我们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包括支持邪教组织在境内传教并拉拢腐化知识青年。再加上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型的社会,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非常丰富,青年学生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人们时刻面临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再加上尚未被彻底改造的民间秘密社会文化还有一定市场,导致邪教极易趁虚而入。另外,邪教组织近些年在逐渐转变活动策略和更新传教手段,随着邪教教主纷纷逃往国外,活动基地也随之转移境外,邪教原来的活动对象和方式发生本质变化,这些邪教组织头目在境外与反华势力相勾结,运用“境外策划、网上指挥、国内闹事”的策略,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和传媒手段向境内渗透,熟练掌握现代通信工具的大学生无疑成为邪教组织最理想的目标群体。面对邪教组织肆无忌惮的渗透活动,反观高校对大学生的反邪教教育,我们对大学生的争夺还显得软弱、滞后。很多高校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更注重专业教育,反邪教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摆展板、发资料的状态,没有把反邪教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反邪教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提法明确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也为我们从文化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深层次反邪教教育提供新的启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反邪教教育具有深刻意义。
  (一)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价值观标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国家呈现出经济结构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的社会局面,再加上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一些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也滋长起来,甚至出现了部分青年人信仰缺失状态。当青年人思想空虚、信仰缺失、精神迷茫时,邪教就很容易趁虚而入,占领青年人的头脑。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呼唤先进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形势需要一个能把人们团结起来并为人们提供行为范式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即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其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支撑。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和判断事物的标准和原则,是我们认定事物、辩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热点有自己的评价,但往往不够成熟或者不够理性,甚至容易人云亦云,合时宜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对大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规范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其逐渐认同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的价值观武装头脑,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有主心骨,能辨别是非,能从个体层面增强对邪教的免疫力,压缩邪教的传播空间。
  (二)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大学生成长引导方向和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邪教在向大学生进行渗透时会描述一个美好蓝图,就是所谓的“具体末世论”,他们编造“世界末日就要来到”、“大灾大难即将降临”等邪说,再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宣扬只有听他们的话、参加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升天,脱离苦海,到达美好社会。邪教精心编造的谎言对一些没有人生发展方向的大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特别是遇到挫折的大学生更容易相信其谎言。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昭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理想。这一理想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蓝图,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这一理想为即将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国家总目标的周围,形成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帮助大学生辨清邪教虚幻空想真面目,避免陷入邪教陷阱。
  大学生的成长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可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其基本理念的提升,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引导人们遵循社会规范,实现人民自由、机会均等的清明社会状态,能在全社会范围凝聚正能量,为大学生成长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使学生认清邪教组织使用“社会下滑论”和“人类堕落论”等唱衰社会、贬损人类的惯用手段达到迎合弱势民众心理拉人入教的目的。
  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反邪教教育策略的启示
  作为承担建设祖国未来重任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无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反邪教教育需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掌握主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价值标杆和精神旗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以意识形态为统领,紧跟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其政治信仰、思想觉悟、理想信念等变化,把握学生的政治倾向,使大学生有能力判断文化的价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树立并坚定“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次注重学生道德品性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其社会公德水平。再次,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以培养其良好品格为目标,从学习观、交际观、爱情观、婚姻观、职业观、消费观等方面帮助他们成为理性成熟的人,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法和方式要恰当,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力量和实践效果来说服感召大学生,不回避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给予正面客观地回应,使学生自己具备鉴别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认同。
  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人的思想如果不被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掌握,就会被歪理邪说占领”。当青年学生拥有坚定的思想立场、高尚的公民德性、积极的人格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后,邪教势力恐怕连渗透的空隙都难以找到,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对邪教的免疫力。这是对大学生进行反邪教教育的根本策略。
  (二)抓好校园平台,强调实践教育,开展丰富的反邪教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反邪教教育,仅仅依靠理论是不够的,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培育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了帮助学生认清错误信仰的本质,如法轮功、全能神、血水圣灵等邪教组织的真面目,引导学生逐渐确立科学信仰。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反邪教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固定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借“博闻天下”活动,对一些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特大灾害等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辨明真相,提高其评判能力。对于学生的各种疑惑或质疑,敢于正面应对,防止邪教组织利用人们对目前尚不可认知的社会和自然现象进行神秘解读,误导学生陷入歧途。此外,学校还专门开设宗教知识专题讲座、反邪教演讲、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反邪教图片展等实践活动,用科学精神武装青年学生。
  培育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建立稳固的培育机制。我院成立了反邪教协会,为反邪教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我们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社团开展反邪教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教育平台等机构作用,促进反邪教教育与专题教育、高校社团活动的有机融合。我院每年都会举办“诚信校园行”“校园心理情景剧”“大学生社团活动展示周”“文明寝室”建设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渐形成健康活跃、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每个系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到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主要通过开设党课和团课的形式来开展,课外还加强学员的素质拓展和实践活动锻炼,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有坚定政治信念和崇高社会理想,敢吃苦、会工作的优秀分子,使其成为学院反邪教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能起到优良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到科学、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建设中来。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引导,从外在环境上建设抵御邪教的“防火墙”
  在当前这个信息千变万化的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流动难以遏制。针对邪教组织成员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渗透的现象,政府部门应积极作为,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邪教网站,充分利用网站发布正面信息,最大限度地挤压邪教组织的网络生存空间。高校等教育机构应积极建设反邪教网络阵地,利用技术手段拦截邪教势力对大学生渗透的网页,主动链接“中国反邪教网”“豫风网”“凯风网”“法制网”等反邪教专业网站,形成反邪教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校贴吧、广播、名师微博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反邪活动,同时利用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反邪手机报”、“反邪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反邪教宣传,用高科技手段建设抵御邪教的“防火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上及下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精神价值导向,指引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关注自己心灵和精神,追寻人的意义,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失范、道德沦丧、思想迷茫的现象开出了一剂良方,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强有力的价值观主心骨。一旦人们在这一倡导的影响下构建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就从社会层面彻底断绝了邪教势力的孳生和蔓延,真正形成邪教无法渗透的保护墙。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组织和
  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自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日起施行)[N].人民日报,
  1999-10-31.
  [2]赵康太.当前邪教活动的新动向我国高校反邪教的历
  史重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杨一平.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困境及路径探析[J].
  宝鸡社会科学,2015(2).
  [4]王玉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邪教治理路径
  探析[J].前沿,2013(16).
  [5]刘艳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问题与
  对策讨论[J].理论导刊,2015(3).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六)
浅析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摘 要】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企业培养人才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每个企业都要求其员工能够学习与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容,并且能够将其精髓体现在职业行为中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指出目前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且指出职业道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入职之前,职业道德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与掌握的内容。只有经过了职业道德的洗礼之后的人,才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我国的每一个公民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及为他人服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样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够得到加强。
  一、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1.忽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中的职业道德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由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行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1]。其三者都是职业道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意识教育被认为是其最为基础的内容。其是后两者能够得到加强的前提。职业道德意识教育包含了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以及职业道德信念四个层次的内容,意在培养入职人员的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和友善意识[1]。而目前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忽略了对意识教育的作用。例如很多高校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时,也忽略了意识教育,而重在强调规范与行为的教育。这种现状就破坏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构造,并且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
  2.没有构建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目前,对于我国来说,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各大高校。并且每所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设置为必修课程。学校能够为即将入职的学生们提供比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是学校并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唯一场所。例如家庭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场所之一。家庭的教育为职业道德的加强提供了前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的补充,并且能够为职业道德教育做有利的铺垫。此外,社会及企业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与家庭主要是提供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而社会与企业为其提供实践的场地,并且还能够检验入职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合格。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途径。要么仅突出学校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条件的作用。要么与之相反。
  3.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渗透到每行每业,我国的每个公民都必须学习并践行这一价值观念。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能够加强后者的作用,后者反过来又能够让前者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去。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只是拿来空喊口号,而是应该将其内容及精髓体现在个人行动中来。但是,职业道德教育中并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完全体现与运用。
  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有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我国需要建立怎么样的一个国家、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以及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等方面的问题[2-3]。而职业道德教育与上述三个问题都相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入职人员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
  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前提。职业道德标准是入职前必须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否被企业重用,关键在于其职业道德是否合格。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而缺乏职业道德将得不到展现其才能的机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前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成才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提供有效途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家庭、学校、社会及企业等相连接起来。让家庭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得到运用。从而能够巩固学校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社会及企业是职业道德的实践场地。只有将人员发配到社会及企业中去,才检验其对职业道德的掌握程度,是否成为了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员工。每个环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都有其作用。只有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教育途径。
  三、结语
  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每个入职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对其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掌握与学习的最顶层价值观。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其的教育。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为企业、为社会及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海娟.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7(03):94-96.
  [2]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靳玉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 教育研究,2014,v.35;No.41811:4-7+15.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347522/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画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跑模漏浆 下一篇:课题资料搜集与整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