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

2016-08-17 推荐阅读 阅读:

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一)
发展现代农业,为城市转型提供永恒动力

发展现代农业,为城市转型提供永恒动力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舒兰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层次,推进了具有舒兰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转型”之路,为城市“转型”增添了不竭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农业经济转型成效初显

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200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资源型城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替替代产业。

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大都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才出现因资源衰竭而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就横空出世。所以针对舒兰实际,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另一方面,又要应对资源枯竭引发的系列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舒兰市有农业人口46万,耕地13.8万公顷,年粮食产量在100万吨左右,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作为煤炭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逐步减少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培育和发展非资源性产业作为接替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面对这些,舒兰市农业人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在寻找接替产业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经济转型成效初显。

——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2008至2010年,农业总产值分别实现58.8亿元、71.5亿元和79.7亿元,分别增长12.4%、21.5%和11.5%,年均增长15.1%;粮食产量分别实现96.8万吨、76.9万吨和90.1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分别实现38.2亿元、42.5亿元和53.2亿元,分别增长19.7%、11.2%和25.1%,年均增长18.7%。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2008至2010年分别达到18.6亿元、24亿元和30亿元,分别增长12.3%、29%和25%,年均增长22.1%。

——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2008年至2010年分别实现4660元、5670元和6320元,分别增长10%、21.6%和11.5%,年均增长14.4%。

——农业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加大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对工业“三废”进行跟踪监测,防止污染农田和农产田。加大了

生物农药的宣传推广力度,减少农药污染,严格进行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三年间改造中低产田5.4万公顷,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二、抓住时机、给力转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十二五”时期,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将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以农为本、以工强市、以城带乡”战略,以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提高产品安全性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夯基础、创特色、树品牌、重加工,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推进吉林省“五大一强”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继续谱写希望田野上的斑斓诗篇。

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力求突破113亿元;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力求突破48.2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力求突破63.6亿元;粮食总产量力求突破120万吨;农民人均收入力求突破9300元。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十二五”期间,“三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粮食生产。要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稳定粮食面积,努力提高单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要发展高效型农业,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要发展科技型农业,每年推广农业先进集成技术25项以上;要发展特

色型农业,积极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度假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型特色农业。发展林蛙、食用菌、果树苗木、花卉等特色经济农业;要发展生态型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发展精细型农业。大力发展棚室蔬菜产业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产出功能和效益;要发展专用型农业,积极发展香米、糯米、黑米、高淀粉玉米、高油大豆、饲料、青储等精细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要发展节约型农业。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栽培、节水栽培、精量播种等先进实用技术,大力积造农家肥,减少化肥投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完成22个示范村的基础上,再确定22个示范村建设任务。达到规划科学合理,生产、生活、商贸、休闲等功能分区布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完备,村内道路、安全饮水、供电、清洁能源和泥草房改造实现全覆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广播电视、信息通讯、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消防安全、科学普及、和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产业支撑进一步加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村服务业配套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农村人口质量和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创建平安村屯;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基本改善,村屯绿化覆盖率25%以上;整体村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三是努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继续争取国家农机投资项目,引导农民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努力实现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标准。到201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要达到91.4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到52344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51828台(套),农机综合水平达到80%。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到2015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实现利润3.6亿元,税收0.54亿元。培植完善壮大基地,到2015年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基地50个。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家。五是统筹抓好农村民生与稳定。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保证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位。解决好农民负担问题,建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力度,认真做好各类农村承包合同的审核和鉴证工作。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严格履行三个审批审核程序,全面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实行“四议两公开”的“六步工作法”,坚决制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继续抓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巩固农业保险工作成果。

三、强化措施,改革创新,努力确保目标实现

——坚持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方向。在结构调整中,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实现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二)
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问题研究

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问题研究

摘要: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资源型城市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境地。因此,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矿业学以及生态学等诸多问题,极具交叉性和复杂性。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一系列研究成果,认为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解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产业转型,可从“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可再生资源的效益,尽量延长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使用年限;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主抓手;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更加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等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休斯敦转型 日本九州转型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在国外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因是一些老资源型城市特别是建国前就进行大规模开采的城市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并且是很多城市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均对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资助,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一般来说资源储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加上传统体制割裂了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联系,造成了地方经济规模偏小,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资源开采后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人员过剩,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性衰退现象,那些资源枯竭的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同时,入世后,很多资源和原材料也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这就给这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挑战。

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壮大,并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的城市。这里说的资源大多为矿产资源,当然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型产业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包括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因此,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矿业城市宽,比如,森工城市、冶金城市不属于矿业城市,但属于资源型城市。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现状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往往存在着条块分割的二元化管理体制,即地方政府和资源开采企业管理机构并存,具体表现为政企不分、企业长期缺乏活力。长期以来,社会管理机构二元化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十分突出。企业包揽了职工及其家属的生活、入托、上学、就业问题,医院、学校、福利、治安也由企业负担,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管理职能的错位对企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如果说企业承担的这部分社会职能在企业创建之初方便了职工生活,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说,企业承担的这部分社会职能向政府移交是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虽然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仍然很严重。比如,大庆的公交由大庆石油管理局经营,白银的城市供水由白银公司负责,鹤岗的城市供热由鹤岗矿业集团负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个别资源型城市目前仍然是政企合一,如黑龙江的伊春;大庆虽然作为一级政府,但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独立财政,政府中相当数量的公务员有大庆石油管理局支付工资,每年约4亿元。从全国来看这种政府职能的剥离,把资源性企业的学校移交给当地政府,企业有积极性但政府没有积极性,因此进展比较有难度;把医院移交给当地政府,两者都有积极性,进展也比较顺利,原因是医院基本上收支平衡,由谁管理都一样。

社会管理机构二元化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投资主体分散,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和浪费。资源开采企业和当地政府作为不同的投资主体从本部门、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又往往互不通气,这就容易出现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现象。比如在东营市境内相隔不远的地方有两个吨位相当的港口码头,但港口的建设、维护、管理却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管理费、维护费。在电力、通讯等其它行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5)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虚假性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而且是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向农村渗透的过程。所以说,城市化是一个涉及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多层次、多角度演变的过程。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在文化、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起来的,加上资源型产业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其从业人员的地域性集中,导致各种低素质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性特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突发性和飞地性,使这些城市在建设初期就可能达到50%的非农业人口,造成一种高度城市化的假象。事实上,城市的其他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并不配套,无法完成经济的自我服务功能,更谈不上真正承担起区域的对外服务、积聚和扩散功能。另外,在劳动力的构成上,除了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工人外,还存在大量的半城市化的“亦工亦农”的人口,包括民工、当地

农牧民和职工家属。城市基本人口数量虽然较大,城市化水平较高,但是,“高农业人口”和“低素质人口”暴露出的城市化水平的低层次性。

城市化是所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一般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将从传统农业或采掘业向制造业、社会服务业转化,也就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化,这种转化过程与城市化程度密切相关。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大,在向高级化产业结构推进中,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对较为落后,表现出“高工业化”的假象。

(6)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治理压力大

资源采掘业是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特别是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和炼制、铁矿及有色金属矿产开采与加工,对自然景观,对大气、水体、生物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都十分严重。因此,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压力要比其他城市大。

根据1998年的调查,每采万吨煤引起地面下沉0.2公顷;每形成万吨铁生产能力,需要占用土地3.5公顷,每采万吨矿石需要占用土地0.5-1万公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中85%以上来自矿山开采,现有固体废矿渣积存高达60亿t-70亿t,其中,仅煤矸石就有30多亿t,形成煤矸石山1500余座,占地5000公顷,有300多座发生自燃。煤矸石长期堆存于地表不仅大量占用耕地,堵塞河道,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排放大量粉尘、SO2、CO、H2S等有毒有

害气体和热辐射,严重污染水源、大气和土壤。每年仅煤矿排放的废水就达到26亿t,废气达1700亿m3。

以本溪为例,每年排放有害气体947亿m3,烟尘9.1万t,工业粉尘12.2万t,二氧化硫10.5t,恶劣的环境严重危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呼吸道发病率居全国之首。

资源型城市的这种环境劣势,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多数高新技术,如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对环境,特别是空气和水源要求相当严格,旅游、生态农业更是典型的环保

产业。严重的环境问题极大的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大障碍。

(二)深层次看表现在

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低价输出原材料,高价购入制成品,处于经济上的“双向失血”状态,用于公共积累的资金少。

二是不合理的产业划分。造成资源性企业负担重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资源性产业列入第二产业,设计税收政策时把资源性产业与制造业同等对待,因而也征收增殖税,尽管采用的是13%的抵挡税率,但由于资源性企业的进项抵扣少,故而增殖税的实际税赋重。同时,资源性企业还要比其他企业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税。如大同煤的资源税为每吨2.4,资源补偿税为销售收入的1%,两项合计是每吨煤3.5元。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每吨石油的税赋增长

1.37倍。但是,在联合国的产业划分中,把资源性产业和农业一样划入第一产业,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也是这么划分的。

(三)转型难度分析

资产的高度专用性使企业的沉淀成本很高,转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油气开发一次性投资大,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资产的专用性非常强,包括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的专用性也非常强,这加大了生产要素流动的困难。

我国油气开采业长期执行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体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制定了“稳定东部、加强西部、发展海域”的政策,油气开采企业在东部老油田的退出受到政策限制。1998年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石油、中石化不再承担政府职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实体;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先后进行内部重组和改制,集中优质资产在国外上市,油气开采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增强,在老油区退出受到的政策限制开始弱化。

但是,油气开采业是技术构成复杂,多工种密切配合,以野外作业为主的产业,人力资本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员工转移到其他产业就业的难度很大;此外,

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三)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

——孝义

一.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指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① “先矿后城式”,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② “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等。

资源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铜矿业为主。我国有118个资源型城市。

4%

10%53%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

①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②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④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三. 我国资源型枯竭城市

① 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② 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③ 为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

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

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四. 孝义的成功转型

㈠. 孝义城市简介

①.“孝义”名字的来历:

a.郑兴“割股奉母”的淳朴孝行

b.“义虎救樵夫”: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

②.孝义的自然资源状况

A.土地资源【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

孝义有“土地沃饶,有西河之美着”的美誉。境遇宜耕面积6.977万公顷,宜林面积10159万公顷,垦殖指数较高。实有耕地面积3.37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6%,现有牧草地4000公顷,占总面积的4.2%。

B.矿产资源

孝义素有“三晋宝地”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分布集中,地质条件好,便于开采。孝义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铝为最,是中国第一批50个和山西省35个重点产煤地之一,也是国家铝工业的主要开发基地。

孝义境内的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煤面积为783.5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82.8%。探明的地质储量为71亿吨,远景储量90亿吨。铝土是孝义市的另一个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孝义的西部山区,埋藏面积约100平方公

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337007/

推荐访问: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小学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入托前婴儿应该由谁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