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美学

2016-08-13 推荐阅读 阅读:

山水美学(一)
山水景观的美学特征

1、 山水景观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答:山水景观的美学特征分为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水体景观的美学特征. 其中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包括

(1)形象美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总是以某种形态存在着。不同的形态形成了不同的美感,如起伏的山体,广袤无垠的草原等。

(2)色彩美

色彩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之一,对人的感官最富有刺激性,如: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绚丽斑斓的鸟兽鱼虫,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阴,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色彩缤纷的建筑服饰等,都以其特有的色彩引人注目。

(3)声音美【山水美学】

声音悦于耳,大自然与社会黄鲸中存在许多美妙的声音。如泉水丁冬、溪流潺潺、莺啼婉转,雨打蕉荷、林海松涛、浪涛澎湃等。

(4)嗅觉美

嗅觉给人一种想亲自体验的美感,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如:武夷山流香、涧峭壁上的兰花,涧边的石蒲,清香阵阵,令人陶醉。

(5)动态美

运动或相对运动的景物给人以美感。如奔腾的江河,跌落的瀑布,飞溅的浪花、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等。

(6)结构美

人工建造的景物都追求结构完美,自然界中景观也有许多结构美的表现。如:岩石的结构与构造,植物的花、叶形态组合,动物的躯体与花纹,或排列有序,或对称均衡,显得非常和谐。

(7)质感美

质感是物体的各种物理属性或化学属性,人们对景物质感美的感受需要首先在自己头脑里构建一个标准,然后再对景物质感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该景物的质感美。如用水泥模仿竹木的物品,用硅胶模仿人的皮肤等。【山水美学】

(8)综合美

以上各种美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综合美,一般而言,经管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在综合美中起支配作用,是景区美学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水体景观的美学特征包括

(1)形态美

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 峰岳成岛屿,平地卷波涛。 —千岛湖

(2)倒影美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3)声音美

对风声、雨声、涛声、瀑布声、流泉声、鸟鸣声等大自然发出的各种自然声响,听之能令人产生听觉美

(4)色彩美 九寨沟的五彩池、五花海和火花海

(5)光泽美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洞庭湖

(6)水味美 “农夫山泉有点甜” —农夫山泉

(7)奇特美 海岸具有秀丽幽美的景色;泉、溪、小湖恬静浓厚。

2、在审美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我们要遵循形式美——文化美——象征美的思路去进行审美活动。审美注意事项:(1)、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旅游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景区的资料,能够在心理上对景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各好地欣赏景观做好前提工作。从而在旅游过程中能有重点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观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观赏到最有简直的旅游景观。(2)、把握好欣赏时机

许多景观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内才能观赏到,或者才能观赏到最佳的景象。如:钱塘江大潮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北京的香山红叶在每年的秋季、峨眉佛光、泰山日出、海市蜃楼日月同辉等。

(3)、选择好观赏位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就说明了位置对景观的影响十分重要。选择好位置进行观赏景物在造型地貌和园林观赏中十分重要。如昆明西山“睡美人”最佳的观赏位置是昆明南郊,园林中的构景技巧如抑景、对景、漏景等药酒观赏者在观赏景物时要特别注意观赏位置的选择。

(4)、安排好观赏节奏

由于人在一定时间内对景物的接受具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只有合理安排观赏节奏,才能收到最佳的观赏感受。

(5)、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画家为了增加透视感,通常采用眯眼睛来观赏自然景观,在观赏雁荡山,若以仰面向后的姿态,则看到雁荡山不仅形似雄鹰,更有展翅欲飞之态,极其生动。

3、简述“黄山四绝”。

(1).奇松

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松是松树里面一个独立的树种,大多数都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面,风姿绰约,很有特色,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位于前山玉屏楼的迎客松。另外在后山的始信峰,可以看到很多黄山奇松,又有话说: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2).怪石

【山水美学】

黄山怪石的形成是由于花岗岩体经历了漫长岁月,日晒雨淋、风化剥蚀、流水冲刷等,使那些石头粗坯受到了无数次的精雕细刻而形成的。其中的代表有飞来石、梦笔生花、猴子观海、松鼠跳天都、聱鱼驮金龟等。

(3).云海

云海是山岳风景的重要景观之一。所谓云海,是指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云海五彩斑斓,称为“彩色云海”,最为壮观。黄山云海,特别奇绝。黄山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跃,环流活跃。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4).黄山温泉

温泉景区在半山腰上,如果您从南大门上山,无论是到云谷寺还是慈光阁,都必须经过温泉景区,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泉水异常清澈,无色无嗅,其味甘美。常年水温42°c,可饮可浴。流量稳定,久旱不涸,每小时出水量48吨。具有一定医疗价值,对多种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相传轩辕黄帝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故誉为灵泉。古诗云:“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4、简述庐山景观的主要特征。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相传在周朝有匡氏七兄弟同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最高峰为大汉阳峰、五老峰、香炉峰等,山间经常云雾弥漫,所以人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鄱阳湖之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北部以招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观音桥、秀峰、石门涧。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在庐山与长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错的鄱阳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种地貌的汇集,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云雾频繁,夏季凉爽,是庐山气象的显著特征;土壤呈垂直分布现象;植物显示出中国第三纪植被组成的特点;昆虫形成了庐山特有的种群。

山水美学(二)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摘要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四大家中黄公望所创作的重要山水绘画作品,在这一幅画作当中,黄公望注重对山石树木进行描绘,同时也深刻地展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恬淡自适,在空间感和层次性上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富春山居图》的山水美学,包含了黄公望在山水绘画创作上的创造力,也包含了黄公望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

  关键词: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山水美学
   黄公望是中国元代的重要画家,作为和赵孟�\等艺术家齐名的绘画艺术家,其创作的山水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山水绘画美学,并且运用了自己独特的笔墨技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境。黄公望为人正直,曾经在元朝政府中担任浙西宪吏,因为性格耿直遭人陷害入狱,出狱之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地方游历山水,创作了很多田园山水画作。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是他在接近耄耋之年跟随无用禅师来到松江,根据富春山的山水进行创作,在创作完成之后便病逝在杭州。《富春山居图》既代表了黄公望一生山水美学的巅峰,也代表了元代山水绘画艺术水平。因此,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水美学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透视黄公望等元代画家的内心世界,并且对元代承传中国山水艺术的美术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理解黄公望的文人心境,更深刻地思考《富春山居图》画作当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一  《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的体现:笔墨技法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山水美学的最高呈现作品,因此,通过《富春山居图》来观察黄公望的内心世界变化也更为全面。黄公望在八十岁后创作《富春山居图》,为了更好地突出画作当中的山水艺术美感,黄公望运用了多种笔墨技法,在构图、浓淡以及皴法等多个方面,重新构筑了《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水世界,让富春山的山水以一种来自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的状态表现出来。《富春山居图》当中虽然对富春山两岸的风景进行描绘,但是黄公望并没有满足于对富春山的山水进行现实还原,而是注意对山水图卷当中风景进行再加工塑造,也就是呈现在《富春山居图》画作当中的山水景色,都是通过黄公望内心世界进行重新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富春山周边的山峦都是峻峭的,但是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表现出来的山峦却非常的平缓,表现出黄公望在老年阶段内心世界已经逐渐趋于平静。从《富春山居图》当中可以看出,黄公望在创作画作时候,运用了成熟的线条技法,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以及结构上的紧密安排出内心世界的山水,让飘渺的山石以及坚实质感贯穿于画作当中,将山水美学演绎得极为深刻而且严谨。
   《富春山居图》的构图方式和传统的山水纵轴不同,因为《富春山居图》是横向展开的长卷,所以黄公望在构图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笔墨技法和山水内容之间的互相结合,促进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统一。横向展开的《富春山居图》,能够让富春山的山水和人类的视觉点处在于一种水平线的平衡之上,开拓了人的视线,观赏的时候,人类的视觉点是呈现平移的方式,让整个画面能够显现出非常独特的层次感。同时,整个《富春山居图》当中的各个景物都能够互相之间进行沟通联系。过渡自然,景物互相之间的铺陈也让画面具备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让黄公望的山水美学更为自然而严谨,表达出黄公望在平静内心世界当中隐藏的坚实和刚毅。《富春山居图》也符合了中国在传统绘画创作的时候的构图笔墨原则,符合了传统文人的山水审美价值观。苍茫淡雅的山色风光,正是黄公望内心世界的温润以及幽静,是黄公望山水美学恰到好处的体现。
   而从笔墨运用的规律上看,黄公望的绘画艺术当中,运用了温润和空灵的笔墨方式,表现出黄公望内心世界的自在以及美好,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把富春山的山水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表达出黄公望对于恬淡自适的追求,充满其人生哲学的思考,是一轴具备诚意的山水画作。《富春山居图》当中,黄公望并没有运用刻意的笔墨笔法进行表现,而是采用了相对较为放松的方式进行表现,在画作里,黄公望强调的是返璞归真,从笔势中将这样的山水审美表现出来。因此,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画作中,运用娴熟的皴法表达山峦,用卧笔表达出水纹的波光粼粼,并且让笔肚贴着画面展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因此,《富春山居图》当中看得出笔法的浓淡更迭,用纯粹的水墨来展现出整幅画卷之中的美丽,表现出黄公望追求淡雅的山水审美。
   特别在皴法方面,黄公望让浓墨和淡墨进行交叠呈现,用浓墨以及湿墨表现出树木的浓重,而采用淡墨皴法表达山脚。这种远近之间的结合,看得出在山水美学方面,黄公望相对注重对于远近高低的互相渗透配合,为了让空间感以及层次感更加生动,黄公望非常注意对痕迹的表现,合理的安排树木和山林等不同的景物,勾勒出初秋阶段的山水意味。各种皴法交叠,呈现出黄公望内心世界别致的心境。看似随意的笔法运用,实际上是深层次原则的展现,熟练掌握各种法度之后更为自然地表现自己内心的山水,从结构和空间上多层次地编排,才让树木和山水更加自然。
   二  《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的本质:恬淡自适的意境
   实际上,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表现出的山水美学,是为了通过笔墨技法来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山水,归根结底是一种恬淡自适的意境。黄公望通过《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山两岸在初秋时候的景色,在景物设置上更为高远和辽阔,表现出内心世界的飘逸和苍茫。透过富春山的江南翠微景色,人伴随着画面变化,景色也跟随着人行走,每一步都变化着富春山的景色。画作当中,黄公望通过简洁又不失法度的笔法,表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山水时空,从而以山石树木的灵秀、神韵,表现出自己在富春山里的宁静致远意境。
   在《富春山居图》中,山石的层次更迭丰富,以浓墨、浅墨互相之间的切换,虚境和实境之间的切换,最终将这种空间中的潇洒之气表达出来,表现出黄公望对于墨色的巧妙处理,打破了随类赋彩的传统山水设色模式,巧妙地处理了景物上的变化,表达出其内心世界的博大以及深远。黄公望以《富春山居图》中的新画法,同样将自己内心之中的博远表达出来,更多地推动了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变化。黄公望作为一个士大夫文人,其人生当中自然有种特别的意趣,他向往并且钟情于山水田园当中的生活,也渴望宁静的心灵,所以在《富春山居图》画作当中,黄公望也将这些事物表现出来,展现出作为文人山水画创作艺术家内心的恬淡自适。黄公望在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整个绘画创作时间有七年之久,这么漫长的创作时间,充分表现出黄公望尤其重视这一幅画作的内涵,将内心的净土转变成为安静的山石树木,以富春山的名号流传下来。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的审视可以看出,黄公望发现自己作为文人,在元朝廷的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办法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因此才沉浸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以此来抚慰自己郁郁寡欢的精神世界。以元代画作来看,《富春山居图》中表现出的幽远和宁静,恰恰是黄公望在早年人生际遇当中所无法得到的,而到了晚年的黄公望,才真正感觉到这样人生的宁静,因此,在《富春山居图》当中,元代文人的心境宛如初秋的富春山,一切的山水风光,无不映衬着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富春山居图》画作之中,黄公望表现出自己对于山水田园的热爱,因为在山水当中,黄公望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得到充分寄托,其内心之中那种郁结和孤独才得以舒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之中寄托的正是这种美学意蕴,是黄公望在内心苦闷之余表现出的文化理想。在《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主要表现出“物我合一”的山水美学。因为黄公望非常重视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并且在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也并不是完全机械化地表现出山水景色,而是注重对于这些山水景色的表现,特别是不同山水景色在内心世界的情怀和表达,是一种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表现。因此,可以看出《富春山居图》当中的山山水水,都是黄公望内心个性的表达,是其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革新之举,是在个性抒发过程当中表现出的生命价值。所以,《富春山居图》当中的富春山两岸景色,和实际的富春山两岸的景色仍然有着鲜明的差别,这其实就是物我之间互相融合的重要境界。
   黄公望在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尤其注重对道教文化精神的呈现,比如在老子的《道德经》当中,就曾经指出“大象希形”,意思就是真正庞大深远的意象,是不可描摹出形态的。而黄公望也非常注重对无形之形的表现,也就是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高洁的人生品格进行山水化呈现。人和自然互相之间的结合,也就是物我之间合二为一,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境界,而《富春山居图》正是营造出这种空间,空灵的山水之中,空白之处正是黄公望意境高远的山水美学,黄公望用留白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空灵,也表达出富春山水的独特和层次性。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也热衷于在自然里面寻找自己曾经失落的恬淡自适,因为黄公望充分认识到自己身在元朝廷中,不得伸张自己的看法和快乐,只能够匍匐在元朝廷的控制之下,黄公望内心郁郁寡欢,也正是这个原因,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表现出他对于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向往。因此,在《富春山居图》的富春山两岸当中,风景都是别样的平缓,没有更多的起伏或者峻峭,黄公望内心当中经历了各种世事的变迁和更迭,内心当中早已十分宁静,在耄耋之年的黄公望,不再对表现自己或者功名利禄有着过多渴求,他的灵魂和自然已经完全地渗透在一起,正如他在《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山石树木一样,层次分明,具有自己的风格,在平缓之中看出其文人的狷介以及风骨。这也是黄公望在年老之际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所渴望表达的人生哲学。人生不应该对于功名利禄过分苛求,而是应该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当中,将自己内心里面的快乐和美好,表达出来,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这也是黄公望通过《富春山居图》所希望表达的重要内容。所以,解读《富春山居图》当中黄公望的山水美学,需要对黄公望的人生际遇进行了解,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富春山居图》当中所包含的恬淡自适追求,最终对黄公望的山水美学艺术进行最准确的解读。
   三  结语
   《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作是黄公望在富春山居住时候所创作的重要山水绘画作品。在这幅画作当中,黄公望运用了多种新的山水绘画艺术手法,将其内心当中对于恬淡自适的人生哲学追求表现出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打破了传统山水绘画的创作方式,特别是在留白、皴法以及线条方面,都采用了富有层次性、空间感的创作方式,让整幅《富春山居图》更具备艺术上的吸引力。黄公望是一个追求自我内心平静的文人画家,他在《富春山居图》表现出来的清淡意境,既和他的人生际遇、皈依道教后的性格转变有关,也和他晚年居住在富春山之间,感受到物我合一的自然美景有关。因此,解读《富春山居图》,特别是解读这一幅画作的山水美学,要从笔墨技法表现形式入手,注重对黄公望恬淡自适思想和山水绘画哲学进行多方位解读,才能够真正理解黄公望以及《富春山居图》中独特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燕军:《技法的逃遁――品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2] 刘海燕:《浅谈〈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精神》,《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3] 左春和:《艺术在功利化教育中的价值颠覆》,《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S2期。
  (柯川,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山水美学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324506/

推荐访问:王维山水美学论文引言 王维山水诗美学论文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吴昌硕早期的书法诗集 下一篇:cng加气机质量流量计什么牌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