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2016-07-26 推荐阅读 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睡姿

腰椎间盘突出症睡姿

腰椎间盘突出的睡姿应该是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

仰卧时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这样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睡姿是患者的最佳体位。另外,在挑选床铺的时候以木板床为好,席梦思之类的软床难以使身体各个部分的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些睡席梦思的中年人早晨起来总感觉腰酸腿疼,就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除此外,专家还指出,一些处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病人,除了要选择较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睡姿之外,还要绝对卧硬板床休息。他们的睡姿要尽量减少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体位,侧卧或某些体位可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医生根据病情因人而异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使病情迅速恢复。为了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平时要积极做好必要的护理措施,根据医生的交代,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

腰椎间盘突出睡觉得有讲究:

腰椎间盘突出是以腰椎痛为主的一种常见腰部疾患,一旦患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折磨。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后,除了积极接受常规治疗外,经多年临床发现,正确的睡姿也对病情康复是有帮助的。

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同时也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很多患者会出现躺下来腰疼的症状,甚至有些朋友彻夜难眠,对于正常人来说,睡觉这么美好的事情竟然成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噩梦,可见睡姿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是多么的重要。

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屈度变化不大,侧卧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20-45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胸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采取以仰卧位或侧卧位为宜,有条件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曲,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少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髂腰肌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

再次提醒:腰椎间盘突出睡姿一定要正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专家提醒大家,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后一定注意自己的睡姿,不正确的睡姿,如如俯睡会增加腰椎弧度,致脊椎后方的小关节过度受压和拉伤前方的软组织(如韧带)。同时,此睡姿大部份的体重落在肋骨和肠脏,从而压著横隔膜和肺部,影响呼吸。

腰椎间盘突出对睡姿有什么要求?可参考以下几点:

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

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20-45次。

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哪种睡姿好呢?由以上来看,保持一个良好的睡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重视。

关于睡觉的姿态,学者提示咱们:通常来说,腰椎间盘突出通常以采纳仰卧和侧卧位为宜。别的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还有就是平常生计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削减椎间盘接受的压力,而软床会引起腰疼等表象,所以要警觉。

晚上睡觉时,如何去享受它,关于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应该选择什么睡姿,这个问题已经回答,椎间盘患者按照专家在床上睡眠,对于那些谁喜欢睡软床枕头高的病人,你一定要记住更改硬盘的床,不要贪图一时的快乐,严重损害身体的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属中医“痹症”、

“腰腿痛”范畴,常用【】调理。由于中医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而且无痛苦、无并发症、安全便捷、疗效肯定等一系列优点,早已成为众多患者所首选之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要注意站姿,坐姿,睡姿?【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下肢传至足,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突出,站立不应太久,要适当进行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

睡姿:较好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仰卧时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这样的睡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健康教育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下肢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35-55岁的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见,多发生部位顺序L34、L45和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临床表现】

1、腰痛症状 90%以上的患者均有这种表现。其疼痛范围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持久性的钝痛最为常见。平卧位时疼痛可减轻,站立位及坐位时,这种疼痛可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2、下肢放射痛症状可沿着下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前或后外侧至足跟。疼痛性质以放射性刺痛为主。下肢放射痛可先于腰痛发生,亦可能在腰痛症状出现后出现,这两种情况因人而异。

3、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症状由于神经根的损害,导致了其支配的体感区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常见表现有皮肤麻木、发凉、皮温下降等,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肌肉瘫痪。

4、马尾神经症状这类症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尿无力,排便失禁等。

【治疗原则】【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1、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多数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炎性水肿消退,病程短,休息后自行缓解者及检查无椎管狭窄者。

2、手术治疗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

【健康教舞】

1. 非手术治疗

(1) 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病或病程较短的患者可绝对卧床2周。

(2) 骨盆牵引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使早期突出的椎间盘部分还纳而改善 症状。牵引重量一般在20kg以内,可持续或间断牵引。

(3) 热敷等理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4) 疼痛明显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

(5) 急性期(2周)后开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并佩戴腰围下地活动。腰 背肌锻炼动作可根据患者年龄、体力不同而不同。由简到繁,由轻渐重。俯卧位抬头挺胸,可锻炼背肌,仰卧屈膝时,抬起臀部,示腹肌、背肌和臀肌都可得到锻炼。常用的方法有:挺胸练习、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俯卧撑及背伸法(飞燕点水式)。

2. 手术治疗

(1) 术前2-3天指导患者进行以下训练:

① 俯卧位、卧位大小便训练,有助患者耐受术中体位,避免术后因卧位大 小便发生尿潴留或便秘。

② 教会患者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运动、轴线翻身及卧位上下床方法,为 术后能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及正确翻身、下床活动做准备。

③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增加肺通气量,预防肺部感染。 ④ 指导佩戴合适的腰围。

(2) 术后回病房取平卧位,3h内不翻身以压迫伤口止血。术后每2-3小时 翻身1次,翻身时由2名护士操作,使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转以保持脊柱稳定状态,避免旋转,注意保持脊柱平行,严防扭曲。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以保持腰部的筋膜、韧带、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损伤软组织。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

(3) 伤口引流管的指导:术后24h内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时检查 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拔除引流管后要仔细观察伤口敷料,如发现引流液的量明显增多,颜色呈淡黄,可确诊脑脊液漏。如引流量过多并引流液体稀薄色淡,应考虑硬脑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4) 脑脊液漏的指导:应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颈项强 直,并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脊柱手术的术后感染率大约为1%以下,如果术后5-6d体温在38-40℃以上,应慎重对待,观察是否出现切口感染或化脓性脊膜炎。脑脊液漏所引起术后头痛的机制为脑脊液减少,颅内压降低,使脑血管机械性扩张,刺激位于血管壁中的痛敏感组织而产生头痛。此外,脑脊液容量的过度减少,使其对大脑组织的支撑作用减弱,当患者处于头高位示,重力作用使大脑产生一种

向下的牵引力,也刺激脑膜上的痛敏感组织而产生头痛。

(5) 如发生脑脊液漏后,要告诉患者脑脊液流出后每天可自行生成,外漏 一些对生命没有影响,经过治疗后可治愈。体位对脑脊液的影响:由原来的仰卧位或侧卧位改为俯卧位,俯卧时间为1h,然后改侧卧,依次交替进行,同时抬高床尾10cm,使患者呈头低足高位可防止脑脊液继续流失,维持一定颅内压,缓解头痛,同时该体位也有利于硬脊膜和伤口的愈合。

(6) 疼痛的指导:因疼痛是精神忧虑而不能入睡者,随时给予镇痛剂,以 解除痛苦,保持睡眠充足,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镇痛药物大多采用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及硬膜外腔给药,肌内注射被经常使用,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有疼痛感,药物吸收不完全,大约需要30min起效;静脉滴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但易引起并发症;留置硬膜外管,实施硬膜外腔给药近来被广泛应用,其优点为镇痛作用强,不影响交感神经和运动神经,具有长时间镇痛效果,但是需要监测血压和注意呼吸抑制。

(7) 术后尿潴留的指导:由于麻醉后排尿反射被抑制;疼痛引起膀胱括约 肌反射性痉挛;不习惯床上排便。;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等造成尿潴留。避免和预防尿潴留的方法是:

① 术前即训练床上使用便器,以免术后因平卧的体位不习惯而影响大小便 排泄。

② 解除患者怕弄脏床单的顾虑,注意排便时床铺的保护,防止污染。一旦 发生 应及时更换干净的被服,不可埋怨,以免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

③ 听流水声,轻柔大腿内侧,按摩或热敷腹部,刺激排便反射,无效给予 导尿。

(8) 下肢神经功能观察:术后应初步检查患者的神经功能,因大多数患者 由于麻醉作用还不能主动做足、趾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可检查膝腱、跟腱反射及Babinski征,如腱反射和病理反射存在,说明无脊髓伤。术后72h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深浅反射及括约肌功能恢复,双下肢远侧肌群,如胫前肌、伸拇长肌、屈趾肌群活动情况。如患者术后下肢麻木未能缓解,应向患者解释神经根水肿消退及感觉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此症状基本是因为硬膜外穿刺时造成脑脊液漏出和空气注入蛛网膜腔所致。

(9) 早期康复指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直腿抬高,避免术后神经根粘 连。单纯性椎间盘切除后24h可下床,佩戴腰围活动3个月。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后5-7d,佩戴支具下床。

(10)卧床时取床头高30°,同时轻屈膝位,有利于减少脊柱前凸,缓解背 肌痉挛。

(11)纠正患者不良姿势,拾物时屈膝下蹲,不从仰卧位直接起床等,增加 自我保护知识。

(12)出院后或外出继续佩戴腰围,继续腰背肌锻炼,防止萎缩。

【出院指导】

1.继续坚持腰背肌锻炼,至少达半年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2.腰围保护3个月,不弯腰,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饮食起居保护规律性,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三)
秋季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期 半躺姿势最伤腰

秋季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期 半躺姿势最伤腰 30多岁的陈先生是一名文案编辑,每天白天都要伏案工作八九个小时,中午习惯趴在桌上休息一会,晚上回家一动也不想动,靠在沙发上玩电脑,一玩就是一整晚。前不久,他突然腰痛得厉害,去骨科就诊被查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秋季是骨科疾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期。因为秋冬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容易造成血脉不畅,诱发病患部位疼痛。不少人都会出现下肢麻木、痉挛、疼痛、乏力等症状,上述症状中医称为“痹症”。

腰椎之间有一块叫椎间盘的“弹簧片”,质软,被一个个纤维环包裹着,可以让脊柱弯曲。若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姿势,经常受压或拉伸,“弹簧片”外的纤维环可能破裂,里面的东西就会膨出,碰到神经,引起腰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人们常说坐下来休息,认为坐就是一种休息,但对于腰椎来说却是一个例外。人平躺时,腰椎间盘承载的压力最小;站着时次之,此时头、躯干、上肢的重量最终传到脚弓;前倾坐位时,头、躯干和上肢的重量集中在腰椎,只有这一个孤零零的支撑点,此时腰椎间盘承载的压力最大。因此,长期的伏案工作或不正确的坐姿很容易让人出现腰部肌肉的酸胀、疼痛。

如今,年轻人工作繁忙,下班后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半躺在床或沙发上玩手机、看书。然而,半卧位时,腰椎会因缺乏足够支撑,导致原有弧度被改变,让椎间盘所受重力不断增大,诱发椎间盘突出。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正常情况下,腰椎的受力点一般在腰4、5和骶1位置。半卧位时,后腰悬空,腰椎处于折角状态,又没有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全压到了腰椎这一个受力点上。站立时,腰背部的肌肉、韧带会帮助腰椎支撑重量,但半卧位时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脊柱出现变形,生理曲度变直,久而久之会造成连接腰椎的椎间盘膨出。

脊柱疾病多因长年累月不经意间的坏习惯积累而成,以下三种情况要避免: 一是弯腰搬重物,会让腰椎很“受伤”。正确姿势是蹲下拿稳物品后再逐渐站立。

二是窝在沙发里半靠着,就是所谓的“沙发土豆”,容易使腰椎变形。 三是久坐。老开会的人、需要伏案工作的人,最好一两个小时就站起来走走。 坐的时候,头和腰椎的重心连线应垂直于地面,腰要有支撑。好的靠垫应该是中间突出,上下为圆弧过渡,并且要有一定的硬度。没靠垫时,臀部要把椅面坐满,让腰椎有依靠,千万不要悬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四)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恢复的优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评分,差异有统计学(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阶段采取系统、正规的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对其愈后起着重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功能锻炼;运动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主要症状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肌瘫痪等。为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对功能的恢复和恢复程度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2月~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23~62岁,病程5年以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①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腰臀部及下肢不适,酸痛麻木,弯腰困难,相应椎间隙或椎盘压痛,直腿抬高阳性;②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择期进行了髓核摘除术;③所有患者都签属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采取常规护理,患者量力而行进行康复锻炼,开始锻炼的时间和幅度不做具体要求。研究组术后麻醉消失后就开始对其进行不同阶段系统,正规的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
  1.2.1康复训练 ①研究组康复锻炼应由专科护士指导进行分别在患者住院等2d、手术前1d、手术后和出院前进行多次示范、模仿,监督患者练习并纠正错误,患者可根据训练计划选择所需内容反复观看、练习,直至掌握。出院前1 d指导患者回去后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维持正确姿势,同时演示床边腰肌锻炼(坐起式、蹲站式、扶床行走等);②术后7d~6个月,进行加强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锻炼,使腰背肌强壮有力,增强腰椎稳定性,纠正腰部不良姿势,治疗和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复发。方法:指导患者戴腰围及上下床的方法,进行纠正腰椎姿势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坚持腰臀、背臀肌锻炼,腰肌放松和伸展运动,下肢肌肉锻炼;③术后3w以后的长期运动方式:此阶段要逐渐加强腰背肌肉训练,柔韧度训练,有氧训练,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部活动的自我保护,防止复发。方法:鼓励患者在腰围保护下开始下地行走,进行腰背肌巩固锻炼,教会蹬脚、踢腿、伸展、转腰、悬拉,快速行走,退步行走,慢跑和游泳等运动的方法。
  1.2.2康复护理 ①重视心理康复LDH因病程长、易复发而使患者在理上始终受到疾病的困扰,应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做好健康宣教不但需要做好一般的出入院宣教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观看录像和宣传栏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知识、治疗特点、配合方法、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充分重视其对治疗护理措施理解及对疾病的认识,患病期间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出院前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宣教资料,进行具体示范和指导,使患者了解防止复发的知识;③随访方法出院前1d发放医患联系卡,卡上有医患双方的联系电话、地址、复查时间,并交代注意事项和复查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登记患者来电咨询,研究组回院复查的时间为1次/w。
  1.3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进行康复评分,参照中华医学会脊柱外科组1993年制定的评定标准表[2]:①优:术前症状完全恢复,工作生活中无不适,无复发,患者感到满意;②良:术前症状大部分恢复,工作生活中有不适,无复发,患者基本感到满意;③差:术前症状减轻,工作生活中仍有不适,有复发,患者基本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多样本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后评分优、良、差分别为:50%、34%、16%,对照组的优、良、差分别为:30%、34%、36%,观察组优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LDH是一种常见腰腿痛疾病,多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与年龄、体位、劳动强度及脊柱承受压力等有关[3]。临床上以L4~5及L5~S1两个节段最为多见[4],择期髓核摘除术可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患者腰腿痛或肢体麻木的症状,其术后功能锻炼则是巩固其疗效和恢复其功能极为重要的措施。而临床上,患者由于疼痛及认识不足或方法掌握不够,导致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尤其是术后卧床,肌力进一步减弱,使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影响疾病的愈合,所以进行术后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合理,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与护理非常有必要。表1术后康复锻炼恢复情况可得研究组患者恢复的优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通过康复锻炼对术后恢复有提高。表2中研究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评分为差的比率小于对照组,P<0.01,同样说明康复锻炼对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系统、正规、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效果,达到手术的预期疗效。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训练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娄湘红,杨晓霞,主编.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5-33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27.
  [3]廖鹏,郭静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理及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因素[J].中国运动学杂志,2002,21(4):4132-4171.
  [4]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32-5691.
  编辑/丁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上下床正确姿势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297249/

推荐访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健操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多少种数字滤波方式 下一篇:变形缝建筑构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