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2016-05-04 推荐阅读 阅读:

第一篇:《答高考政治主观题 名师教你》

答高考政治主观题 名师教你“妙招”

对于文科生来说,高考政治主观题是一项得分重点,也是一个得分难点。如何答好主观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拿高分?吉大附中高中部政治教师王伟,总结其多年高考带班经验,为高三文科生提供了两条“妙招”。

妙招一:审题答题的基本路径――按步就班

第一步:先审设问后审材料。首先,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文化生活,还是具体的知识);问题角度限定(应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怎样做”);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分析);主体限定(是党、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还是经营者、劳动者和消费者的角度)。其次,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再围绕核心找出相关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目、表头、数据、尾注,要细致全面。

第二步: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料相关的概念、观点、原理和其他基础知识,力争全面。

第三步:整理答题思路,一定要列简要的提纲,要根据试题的分值猜测答案要点可能有几个,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从原理入手结合材料说明)还是采用归纳式(从材料分析到概括原理)的答题方法。

第四步:书写要整洁,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使用学科术语,标清序号,达到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

妙招二:主观题设问归类梳理――触类旁通

“是什么”类型。通常包括现象题和体现题:现象题即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或政治现象。首先,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整体把握;其次: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经济、政治或文化问题;最后,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观点,不必进行分析。体现题即材料体现了×××原理(原则)、观点、道理等。 首先,要注意一个材料体现多个原理,要从多角度回答;其次,多个材料体现一个原理,找共同点;最后,注意答题格式,以及原理加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体现)。

“为什么”类型。通常包括原因、重要性、必要性及意义:原因题即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说明理由。首先,答案各要点必须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其次,答题格式即客观必然性加意义(重要性)。意义题即分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其中经济意义包括: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从对国家、对企业、对居民/消费者等);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定要点如:根本性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政治意义:对党、对政府、对公民、对社会热点、对国际;文化意义: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等。 “怎样做”类型。如何做,采取哪些措施,有什么启示。启示题即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首先,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其次,只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怎么做)。

措施题即我们应怎样做,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首先,从材料中找方法,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是环境污染等,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其次,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再次,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党代会、两会等提出的重大措施)。 “看法、认识、评价”类型。谈谈对××观点或对上述材料(现象)的认识等。首先,联系材料,分解设问。把问题可以分解从四个角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联系具体要求选择好角度进行回答。

总之,答题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具体分析,谨防定势。

第二篇:《高考政治:如何审主观题(教你审题、答题)》

【政治】高考政治:如何审主观题(教你审题、答题) 做好政治主观题,审题是关键。许多同学不会审题,以至于要么无从答起,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分数。所以,答好主观题的第一步就是审好题。我不避狗尾续貂之嫌,

也谈如何审主观性题。

一、审范围

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看其属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或有关知识(如企业的有关知识、政党的有关知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辩证法有关知识等);或某个具体知识点(如宏观调控的知识,政府的职能的知识,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等)

二、审主体

主体是某种行为的发出者。主体不同,答案则迥然不同。弄清主体,可以缩小、限定思考的范围,使答题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经济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国家 ( 政府 ) 、企业 ( 经营者 ) 、消费者(劳动者)、社会组织(消协)等;政治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党(党委、省委、纪委等)、国家( 国家机关 ) 、公民、人民、民主党派、政协、村委会、居委会、国际组织等;哲学常识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

北大清华状元笔记(衡水毕业生)高考手写笔记2013年5月上旬正式登场,适合2014年高考生使用,敬请期待!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三、审客体

客体就是某种行为的接受者,是某种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客体审清楚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缩小知识范围,这很重要,否则当知识范围过大时,就会出现知识点堆砌、乱答的情况,从而糟蹋版面、浪费时间。

四、审指向(即题型和角度)(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题型一般有:

体现题(体现了、反映了等)、

原因题(一般其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依据”等形式)、 措施题(怎么办、如何做、措施、建议等);

意义题(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启示题(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

认识(评价)题(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

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价)某一现象”等等)等。

角度一般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五、审材料

在前四审的基础上,仔细审读材料,建立材料和设问的联系,更进一步明确答题的知识点范围。依据设问的限定,根据分层次解读出来的材料信息,联想、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出答案。【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注:1、做题时最好先看设问,再有针对性地看材料。这会节约很多时间。

2、多花时间审设问,审材料, 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作题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

例题讲解:

例1:(2012年10月惠州二模37)

材料二:广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极力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三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东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阐述广东如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解析:

一、审设问:

范围: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即矛盾观

主体:广东

客体:文化

角度:怎么办 (措施、办法、建议)

二、审材料,进一步明确进一步明确答题的知识点范围【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在前四审的基础上,第五步就是审材料。本题的材料有四层次,很鲜明,我们分层解读(抓住关键句、关键词),提炼有效信息,根据设问,联想、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知识点。

【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第一层是“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极力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三极”,关键句是“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键词是“优势和劣势”,联想回归课本,调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第二层是“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关键词是“重点”,联想回归课本,调动主要矛盾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第三层是“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关键词“广东特色、岭南风格”,联想回归课本,调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第四层是“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东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关键句是“发展自身特色”,“借鉴外省外国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联想回归教材,调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参考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推动文化发展;

(2)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必须重点抓住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统一的,要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在发展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注意:1、在撰写答案时,原理和方法论点到为止

2、每个要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例2:(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一模36)

材料二: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生热点,将环境污染治理、校车安全、医疗保障、物价等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纳入其中;并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及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政府工作报告》把“民生问题”始终放在极为重要地位的依据。(12分)

解析:

范围:政治生活

主体:政府(政府的知识)

客体:人民群众(群众的地位)

角度:依据,即为什么

材料:民生问题

参考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④政府具有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职能,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⑤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答出4点即可)

对应训练:

1、(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一模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一件对于国家、民族和民生都具有莫大益处的高瞻远瞩的战略。但也有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在实际操作层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同时,要防止变味,要谨防变成产业升级、商业发展而文化却只充当道具的不良场面。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经济意义。(8分)

请审题:

范围:

主体:

客体:

角度:

材料:

参看考答案: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2012年广东卷3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篇:《政治主观题如何审题》

【政治】高考政治:如何审主观题(教你审题、答题)

做好政治主观题,审题是关键。许多同学不会审题,以至于要么无从答起,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分数。所以,答好主观题的第一步就是审好题。我不避狗尾续貂之嫌,

也谈如何审主观性题。

一、审范围

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看其属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或有关知识(如企业的有关知识、政党的有关知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辩证法有关知识等);或某个具体知识点(如宏观调控的知识,政府的职能的知识,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等)

二、审主体

主体是某种行为的发出者。主体不同,答案则迥然不同。弄清主体,可以缩小、限定思考的范围,使答题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经济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国家 ( 政府 ) 、企业 ( 经营者 ) 、消费者(劳动者)、社会组织(消协)等;政治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党(党委、省委、纪委等)、国家( 国家机关 ) 、公民、人民、民主党派、政协、村委会、居委会、国际组织等;哲学常识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

北大清华状元笔记(衡水毕业生)高考手写笔记2013年5月上旬正式登场,适合2014年高考生使用,敬请期待!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三、审客体

客体就是某种行为的接受者,是某种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客体审清楚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缩小知识范围,这很重要,否则当知识范围过大时,就会出现知识点堆砌、乱答的情况,从而糟蹋版面、浪费时间。

四、审指向(即题型和角度)(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题型一般有:

体现题(体现了、反映了等)、

原因题(一般其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依据”等形式)、 措施题(怎么办、如何做、措施、建议等);

意义题(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启示题(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

认识(评价)题(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

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价)某一现象”等等)等。

角度一般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五、审材料

在前四审的基础上,仔细审读材料,建立材料和设问的联系,更进一步明确答题的知识点范围。依据设问的限定,根据分层次解读出来的材料信息,联想、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出答案。

注:1、做题时最好先看设问,再有针对性地看材料。这会节约很多时间。

2、多花时间审设问,审材料, 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作题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

例题讲解:

例1:(2012年10月惠州二模37)

材料二:广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极力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三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东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阐述广东如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解析:

一、审设问:

范围: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即矛盾观

主体:广东

客体:文化

角度:怎么办 (措施、办法、建议)

二、审材料,进一步明确进一步明确答题的知识点范围

在前四审的基础上,第五步就是审材料。本题的材料有四层次,很鲜明,我们分层解读(抓住关键句、关键词),提炼有效信息,根据设问,联想、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知识点。

第一层是“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极力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三极”,关键句是“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键词是“优势和劣势”,联想回归课本,调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第二层是“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关键词是“重点”,联想回归课本,调动主要矛盾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第三层是“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关键词“广东特色、岭南风格”,联想回归课本,调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第四层是“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东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关键句是“发展自身特色”,“借鉴外省外国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联想回归教材,调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

参考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推动文化发展;

(2)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必须重点抓住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统一的,要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在发展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注意:1、在撰写答案时,原理和方法论点到为止

2、每个要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例2:(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一模36)

材料二: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生热点,将环境污染治理、校车安全、医疗保障、物价等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纳入其中;并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及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政府工作报告》把“民生问题”始终放在极为重要地位的依据。(12分)

解析:

范围:政治生活

主体:政府(政府的知识)

客体:人民群众(群众的地位)

角度:依据,即为什么

材料:民生问题

参考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④政府具有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职能,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⑤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答出4点即可)

对应训练:

1、(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一模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一件对于国家、民族和民生都具有莫大益处的高瞻远瞩的战略。但也有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在实际操作层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同时,要防止变味,要谨防变成产业升级、商业发展而文化却只充当道具的不良场面。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经济意义。(8分)

请审题:

范围:

主体:

客体:

角度:

材料:

参看考答案: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2012年广东卷3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推动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2011年11月,财政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什么道理。(12分) 请审题:

范围:

主体:【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客体:

角度:体现类试题,即是什么。

材料:有几层,每一层你找到了什么对应知识点

参考答案:

①财政部门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 分)

②财政部门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体现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3分)【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③财政部门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体现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

④财政部门支持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体现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3分

3、(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材料一:

2012年8月,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文化合作交流投资项目“东方梦工厂”落户上海黄浦江畔,该项目整体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2016年,上海“东方梦工厂”将与美国梦工厂联合拍摄出品《功夫熊猫3》 ,随后以每年出品1至3部的速度形成规模。从《功夫熊猫1》到《功夫熊猫2》,好莱坞梦工场不仅创造出了一个令全世界影迷热爱的新偶像——“功夫熊猫”阿宝,其对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更是给广大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材料二:

在《功夫熊猫2》中,中国元素、四川元素、成都元素甚至成为影片新的卖点:皮影戏般的画风,打太极配拉二胡,青城山的烟雨蒙蒙,四川的民居、店铺、红色灯笼、麻婆豆腐、担担面、火锅,等等。这些元素的运用,是美术总监花了8年时间钻研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山水风光的结果,是创作人员中国之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是动画人员在创作前认真翻看继承70年代的功夫片、港产动作片的结果。同时,影片运用了大量的3D动画效果,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创新。 材料三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也离不开创新。

(3)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文化创新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请审题:

范围:

主体:

客体:

角度:建议,即怎么做

材料:功夫熊猫的创作

参考答案:

①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必须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的观点等角度回答亦可)(4分)

第四篇:《[原创]怎样答好高考政治主观》

高考政治三类题型的技巧归纳

-----陈璐

对于高三的学子来说,2012将是充满希望一年,是展现自己才华之年,他们会在6月份的高考中怀着自己的理想“大战一场”,各显神威!如何把自己的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是每一名高三学子要解决的问题。本人从事高三连续教学8年来,每一年都有很多考生问,你能告诉我答政治主观题的捷径吗?我要速成!我都要告诉他们,政治主观题没有捷径,这个捷径就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要想答好主观题,必须俱备的条件是自己的基础知识非常熟练,把课本吃透。在你俱备了第一个条件后,在谈如何答政治主观题,诚然,政治主观题得分不高,特别是高分难得,成为困绕历届高三的学子,怎样解好政治主观题,下面结合我从事的高三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主观题的知识归纳

以去年北京卷38题为例:

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3)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6分)

第一步,审题——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可以是关键词、关键句或中心思想;把握材料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尤其是“;”和“。”,分清材料的层次;关注分值设计,预示答案点数。笔者认为 ,很多考生这一步没有做好,甚至有的考生上来就写答案,写的很快也很多,还抱怨留的空隙太少了,都成不下了。结果,卷子一发,自己傻眼了,怎么我写这么多才得两分?原因就是没有审题,出现离题现象。例如,材料一的“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 “国家竞争力”,“我国政府”,材料二“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都是关键的信息,考生必须认真对待。

第二步,审设问角度——指明解题思路:明确学科模块;知识范围;作答具体要求等,做到答题针对性,反对答非所问,盲目答题。本小题共两问,第一小问,共计4分,限制模块《政治生活》,具体问法,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答好这个题,如果不联系材料一,会出现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有的考生在卷子上答的很多,回答了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国家的性质,我国政府的职能等,甚至有的还答上了党的性质及宗旨等。答的很多,如果考生在看看分值设计,只有4分,怎么分配分数呢?遇到这样的问题,考生必须冷静头脑,给出审题时间,题目问的是“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所以只能从政府角度回答。然后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结合课本不难看出,这是有关“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很快就能组织答案。在说第二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6分),首先限制了

知识范围,必须是政府职能,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如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回答,那是没有分的。题目问的是政府“如何作为”,是怎么办的问题。而政府职能只有四点,在看分值设计只有6分,这时候考生就能大致预设答案要点,不会是四点,要么三点,要么两点(这不是绝对的)。在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研发水平、行业标准、相关政策,是从经济职能角度回答,人才队伍是从文化职能角度回答,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显然是政治职能角度回答。【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第三步,答案组织策略——“观点”与“材料”结合,注意逻辑性;分点论述,层次分明。

强调观点与材料相结合,这是主观试题的共性,例如本题第一问,如果只写写出国际竞争的实质,那只能得一半分。第而问,如果只写政府的三点职能,也只能得一半分。答主观题必须分点论述,这样给阅卷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合理。 第四步,书写要工整,清楚。这在政治主观主观题中,也占重要位置。 附:本题标准答案

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物联网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物联网是政府的职责所在。②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拓展教育事业,加强物联网人才培养;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护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

二、高考政治“措施类”试题备考方法及路径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很多学生对简答题的解答往往由于答题方法不当,路径不明,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要想提高简答题的得分率,在全面细致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不同设问类型的简答题相对应的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从而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不同类型简答题的解题路径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归纳总结,实践效果不错,现就“措施类”简答题的具体解题方法谈点粗浅看法。

“措施类”简答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如XX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的。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主体定位法

主体定位法就是根据不同行为主体列出不同措施,主要适用于设问中没有提示主体是谁(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应该怎么办的试题的解答。

[例题]: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为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并于2008年10月9日起施行。

请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回答:如何解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设问没有指明谁应该怎么做?作答时要从多角度去考虑,围绕经济活动的常见行为主体分别归纳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如下: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市

场经济秩序,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道德(信用)建设,促进富有时代特征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发展。 经营者(企业):依法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正当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诚信经营,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客体定位法

客体定位法就是从客体角度思考问题,依据特定对象归纳应采取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行为主体比较单一的设问题目的解答。

[例题]: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解析]:该设问中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很显然是国家,而客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时,如果仅从国家角度思考,答案只能是靠死记知识点的无序罗列,而如果从客体角度思考,围绕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两个方面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组织答案,就会有规可循,使结论富有逻辑性。

参考答案如下: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生产、生产力角度)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角度)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互利共赢得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交换、消费角度)

④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角度)

⑤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其他角度)

内容定位法

内容定位法就是根据相关问题或相关材料的具体内容,搜寻合理的多样化的措施,主要适用于材料信息比较多的题目中。

[例题]:(2004全国文综Ⅱ卷39)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近些年来由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份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

[解析]:这是一种给出一些具体做法,让考生从中提炼观点的设问,如果考生不能提取材料内容中的有效信息,不会进行相应的关键词转换,就很难取得满意的分数。【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参考答案如下:

①发展电力工业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由材料中“确保国有电力

企业健康发展”归纳而得),并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由材料中“鼓励其他经济成份投资”归纳而得)

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由材料中“分时定价‘归纳而得)

③政府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电力工业适应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治评价类问答题答题技巧

设问形式

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考生用所学的知识评价这一现象。具体设问形式有“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评析(分析)某一现象”等。 答题模板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1)依据——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2)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危害性——是说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政治如何找准“题眼”

所谓“题眼”,是指试题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关键、解题的突破口,这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1.选择题的“题眼”推定

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共同组成,其答题要求是根据题干的规定性从所给题肢中选择恰当的,即常说的以干取肢。因此,选择题的“题眼”,总体上可以认为是题干的答题指向。这种答题指向往往通过一些关键词、限定条件、设问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体现出来,要抠准“题眼”,就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词、限定条件、设问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对于所给出的题干比较简单的选择题,主要就是通过抓关键词来确定答题的指向。现在的选择题,题干部分更多的是采用材料加设问的方

式。从材料的呈现形式上看,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格等,其中文字材料又可具体分为时事、名言警句等。从设问方式上看,设问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而且,在设问中还会加上诸如“现阶段”“该市”“主要”“根本”等限定条件。要准确把握“题眼”,明确答题指向,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点研读设问,根据设问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进行推定。 一般来说,设问能直接表明题目要考查的方向。如“说明”“体现”等是要求选择题肢中与题干材料相符合的道理;“是因为”“基于”等是要求选择导致题干材料中这种结果(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利于”“意义在于”等是要求选择题干材料所述事实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重视隐性“题眼”的挖掘。 大部分试题的“题眼”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都可以明确把握,但有些试题的“题眼”却在题干设问中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仅从设问上不能判断出答题的指向,需要结合题肢才能明确看出。

(3)结合限定条件进行推定。 抓住限定条件是把握“题眼”的前提,在审题时,对于时空(现阶段、在这里等)、程度(最、根本、主要等)、主体(党、政府、企业、公民等)、知识范围(认识论、辩证法等)等限定条件以及其他一些限定条件,考生必须高度重视。

(4)根据题干材料与设问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定。 大多数试题是以全部题干材料作为设问基础的,这些题目在最后通常用“这说明”“这体现了”“材料表明”等进行设问。这样在推定“题眼”,把握答题指向时,必须对题干材料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对于层次单一的材料,要注意在把握关键词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的中心意思;对于复杂的材料在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把握能够体现每一层信息的关键词,在分层的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

2.主观题的“题眼”推定

一般来说,除辨析题外,主观题的“题眼”同选择题一样,也可认为是答题指向。在主观题“题眼”的推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设问范围。 这就要求明确答题时所依据的知识范围,看这个知识范围属于经济、哲学、政治,还是选修模块知识。在回答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设问范围是隐性的,需要结合设问与题干材料来确定;第二,答题所依据的知识可能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因此答题时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2)审设问中的主客体。设问的主客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学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哲学的主体通常是各种具体的哲学观点,政治学的主体通常有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各类组织(含国内国际)等。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的主体。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的对象。

(3)审设问的指向。 要弄清设问究竟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要求回答“怎么办”。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启示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则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

以上是我的教学心得,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同在蓝天下,希望能在拼搏努力的同时为学生锦上添花。

第五篇:《怎样答好高考政治主观题》

龙源期刊网 .cn

怎样答好高考政治主观题

作者:耿德金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7期

高考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检测,因此高考成绩不仅取决于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也受到答题方式的影响(主要指主观试题),因此影响考生高考成绩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考生只要在考试中注意到这些因素并力图克服,那么在考试中就不会出现无所谓的失分。现笔者就考生在高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简单总结,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其有所帮助。

一、认真审题、审清设问是正确答题的前提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看不清设问的要求,理解上“差之毫厘”便会导致答案的“谬以千里”。因此,能否正确审题,从材料中正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能否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许多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

就审题方法而言,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步:首先,细审设问,细读材料;其次,推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次,“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二、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

政治试题中,主观题综合性、灵活性与时代感强,分数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类题目在平时的测试中乃至高考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在实际考试中,考生的答案往往缺少规范性,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1.心理干扰。尽管考生经历了多次考试,但当真正面临考试特别是高考时,考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仍然很重。据心理学家分析,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焦虑、恐慌、紧张情绪,因此容易怯场,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发生失误而失分。表现在考生一进考场,就晕晕乎乎,大脑一片空白,有些概念原理怎么也想不出来,而一出考场又会做,追悔莫及。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刻而造成的。

2.由于以往记忆的干扰而造成的审题失误。考试中经常会碰到曾经做过的类似材料或类似设问,加上考试时间紧,一些考生急于求成,未能认真地把试卷的材料、设问与曾做过的题目进行比较,仅凭以往经验或“似曾相识”就仓促动笔,往往由于找不准设问的切入点而失分。

3.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看不到试题中的“隐含题意”,所谓隐含题意就是没有明确设问的形式和要求,只能根据题目的情境设置具体分析作答。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错误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隐含题意,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片言只语就妄下结论,结果是该答的没有答,不该答的却答了,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造成失分。

名师教你怎么答政治主观题

http://m.zhuodaoren.com/tuijian126354/

推荐访问:高中政治主观题怎么答 名师教你唱歌

推荐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 下一篇: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