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的危害

2016-08-26 百科 阅读:

化疗药的危害(一)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化疗药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吴云.化疗科医务人员的防护.河南肿瘤学杂志,1994,4(7):303.

2 陈振东.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4-309.

3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00.

4 贾晓燕,李荣香,许蕴林,等.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因数调查.护理研究,2001,15(2):74.【化疗药的危害】

5 薛岚,徐波,谢金辉.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自身DNA损伤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60.

6 王秋枫.职业接触抗癌药的发育毒性作用研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6,14

(6):327-330.

7 杨方英,刘丽华,周慧娟.S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实用护理杂志,2002,18

(7):45.

8 韩锐.肿瘤化疗预防及药物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707-710.

9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38-444.

[摘要] 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使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本文主要探讨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探讨配置化疗药物的防护对策。根据临床工作中职业危害的途径和种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掌握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和预防对策,提高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并建立可行的防范措施,持续改进和操作完善流程,不断

总结方法和经验。只要遵循化疗的防护原则,认真执行自我防护的具体内容,可以将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 护士;肿瘤;化疗药物;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7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65-02

由于肿瘤患病率的升高及越来越多化疗药物的使用,使肿瘤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而职业性危害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临床应用,使肿瘤科护士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等待解决的问题。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 静脉用药为主要途径,它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目前,我国癌症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的机会越来越多,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近期和远期毒性,这类药物的靶器官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而且其中的某些药物已被证实在治疗剂量下有致突变作用,甚至致癌作用[1],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对化疗药物的配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其重要,介绍如下:

【摘要】 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使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目前,我国化疗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却没有完善的防护制度出台,护理人员自身防护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

【化疗药的危害】

【关键词】 化疗 危害 防护【化疗药的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

出现职业危害的原因:大部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界限。尤其是环磷酰胺,操作者在配置过程中,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3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具有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1]。也有研究结果显示,用生物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药物护士的尿液中可检测出甲氨蝶呤、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及铂类[2]。

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①白细胞下降: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②脱发:脱发是抗肿瘤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毛囊上皮生长迅速,对化疗药物敏感[3]。

化疗药的危害(二)
护士配制化疗药物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护士配制化疗药物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化疗是肿瘤治疗有效手段之一,静脉用药为主要途径,化学药物的配置及管理具其特殊性,在化疗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一些危害因素,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安全与健康,因此,对化疗药物配制护士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其重要。

一、危害因素

1、锐器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2、化疗药物的暴露: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未能按化疗药物配置操作规程执行,造成药物的挥发与弥漫。化疗药物过期后未按规定处理,造成一定的危害。

3、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忙、个人习惯和观念上的因素,造成手卫生不规范。

4、化疗废物处理不当: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或称抗肿瘤药物属细胞毒性药物,其废弃物的主要物质为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废物危险性很大,可能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由于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缺乏,对化疗废物处理不当,造成职业危害。

二、防护措施

1、锐器的使用管理:使用锐器时,注意自我防护,使用过的注射器、静脉针不要回套针冒,锐器盒放置在有效距离内。

【化疗药的危害】

2、规范手卫生: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手卫生知识培训,是改善医务

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采取定期手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正确处理化疗过期药:化疗科室强化化疗药物管理,定期检查过期药物,包装完好但已过期的或已不再需要的药物可以返还给供应商,由供应商进行处理。

【化疗药的危害】

4、注意自身防护:用于化疗药物的用具具有相当的近期及远期的毒性,接触化疗药的护士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首先要加强使用化疗药物的学习,及时学习新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在进行化疗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穿防护衣,以免直接接触化疗药,化疗药物配制的护士要定期进行体检。

5、规范化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化疗废物进行管理,做到分类正确,不得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化疗垃圾随时封闭,包装外贴有警示标志。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并根据情况进行高温焚烧处置细胞毒性废物,所有细胞毒性废物的完全降解要求达到1200℃高温,以及应用化学降解法进行处理,化学降解法可将细胞毒性化合物转化为非毒性化合物,适用于情理药品残余物,清洁被污染的便器、溢出物、防护服。

化疗药的危害(三)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使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多数抗 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大量研 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潜在的职业危害。目前,我国化疗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却没有完 善的防护制度出台,护理人员自身防护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 1.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出现职业危害的原因 应用中大部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界限。尤其是环磷酰胺, 操作者在配置过程中,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 3 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具有 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也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用生物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药物护士的尿液 中可检测出甲氨蝶呤、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及铂类. 2.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 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 [1]白细胞的下降 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特别是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环 磷酰胺、铂类等均有中、重度抑制骨髓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的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 红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脱发脱发是抗肿瘤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毛囊上皮生长迅速,对化疗药物敏感,抗肿瘤药物侵入人体 后使毛发根部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受到抑制,细胞不能更新发生萎缩脱落。 [3]月经异常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药物均可引起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有文献报道,随着护士在肿 瘤科工作时间的延长,月经异常和脱发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4]其他抗肿瘤药物对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 的损 伤,使得护士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DNA 断裂增多。另外,抗肿瘤药物也可 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窘迫,初步调查表明,孕期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生殖机能有不良 影响。 3.影响防护的因素 影响防护的因素 虽然对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但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以及教育滞 后使得防护制度不健全,措施难以付诸实际,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3.1 肿瘤专科护理起步晚 肿瘤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化疗是肿瘤治疗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我国肿 瘤专科护理起步较晚,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及监控措施初成雏形;抗肿瘤药物专用安全操作台虽已研制成功并 投入使用,因其价格高,很

少购买使用;另一方面,有关领导对防护不够重视,防护措施跟不上。 1.3.2 专科理论基础差 大部分从事肿瘤专科护理人员上岗前未经过专科学习,对肿瘤药物的毒性认识不 深刻。加之对护理人员强调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自我防护问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护士的自 我防护意识淡薄。 1.3.3 防护知识宣传少 肿瘤患者及家属缺少使用抗肿瘤药物后的粪便及分泌物具有毒性应避免直接接触 的知识,认为护理人员戴手套和口罩处理患者的排泄物是嫌弃他们,影响了护理人员防护措施的实施。 4.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 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 (1)抗癌药物的准备过程、针剂安瓿瓶破碎、稀释时的振荡、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的药液喷洒,这 些均可能导致药物外溢而使之造成危害。 (2)抗癌药物的使用过程,静脉注射前排气、排气时针头衔接不 紧、输液时从输液管衔接处外溢的药液等,均可造成危害。 (3)抗癌药物使用后的处理过程、抗癌药物空 瓶或剩余药物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 (4)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 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中含有低浓度的抗癌药物,其污染被服后处理不当,也可能使护士接触到抗癌 药物,从而危害护士的健康。 5.对策 对策 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肿瘤专科护士,长期接触多种抗肿瘤药物, 容易造成职业危害。要减少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必须制定一整套包括组织、技术及医学措施的防 护方案,护士的健康体检和管理也应受到高度重视。 3.1 基础防护措施 (1)增强身体素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充分调动人体抵御有害 刺激的能力。定期做好健康体检,每隔 6 个月抽血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等,发现问题及时调离 和治疗。 (2)增强防护知识。要学习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护知识,了解病区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情 况。岗前培训中增设化疗的防护课程,使新护士及时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 [7] 。工作时要牢记一个观念: 严格执行卫生工作制度就是很好的保护自己 [8] ,一丝不苟地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3)搞好健康教育。 认真做好本科人员、肿瘤患者及陪护家属的宣教指导工作,普及健康和防护知识,达到人人知晓、人人做 到的目的。 3.2 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措施 (1)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诱变及刺激性,怀孕及哺乳 期妇女要避免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9]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循两个原则:①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 必要的接触,防止药物由任何途径

化疗药的危害(四)
肿瘤治疗中的“老药新用”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老药新用。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32例。对其采取老药新用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32例患者通过非化疗药物老药新用的方法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结论:通过非化疗药物老药新用的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避免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减少药物对患者的双重伤害,并且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肿瘤 治疗 老药新用
  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的逐步认知和新化疗药物的出现,肿瘤化疗已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手术后通过有效的化疗均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1]。现阶段,一些较为常见的非化疗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被逐渐认识,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现本文通过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老药新用的治疗,效果可观。报告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32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8-68岁之间,平均患者年龄为(42.73±5.18)岁。患者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时间(3.79±2.41)年。
  1.2方法
  1.2.1甲氰咪胍新用
  每次给予甲氰咪胍400mg,每天2次。甲氰咪胍是一种强H2受体有效的拮抗剂,实际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但其能够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胃癌等肿瘤的转移及生长,是有效的一种免疫调节剂。主要通过阻止组胺抑制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抗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从而抑制肿瘤转移或生长,延缓患者存活时间。
  1.2.2阿司匹林新用
  阿司匹林是环化加氧酶类抑制剂,对血小板聚集具有特异抑制的作用,可发挥一定疗效。癌瘤组织产生的血小板凝集的因子增多,严重影响着肿瘤转移及生长,阿司匹林可防治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下肿瘤的转移。
  1.2.3左旋咪唑新用
  左旋咪唑的用药方法一般有三种:(1)药物剂量每次给予150mg,每三天1次。(2)2天用1wk,每天150mg。(3)每2wk使用3天,每天150mg。左旋咪唑在抗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反复用药会使免疫功能降低,所以应间断性大剂量用药。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力不仅与致敏T细胞、抗体依赖及天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相关联,同时和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相关。左旋咪唑能够非特异性激活以上一种至多种细胞,从而使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有所提高。
  1.2.4赛庚啶新用
  赛庚啶采用口服的方法,每天12mg,每天口服3次[2]。赛庚啶为H1受体的一种拮抗剂,并具有轻度或中度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作用。先可用于治疗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为一种以回肠及阑尾出多发病的肿瘤,恶性程度与浸润程度、肿瘤大小及原发部位有关,赛庚啶可使肿瘤退化或变小,明显改善症状。
  1.2.5维生素E新用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可参与机体内多处代谢过程,口服后能够产生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抗癌药物造成皮肤的损害起到促进愈合的作用。
  1.2.6消炎痛新用
  研究发现前列腺E2和肿瘤的产生、发展以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但机理尚未明确。在绝大部分人体及动物的肿瘤组织和宿主体内血浆中可以监测出超长量的前列腺素E2,并且伴着肿瘤生长而增殖,致使前列腺素E2水平不断增高。消炎痛为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必不可少的环化加氧酶中最强的一种抑制剂。应用消炎痛能够使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得到降低,致使肿瘤的转移及生长受到抑制。消炎痛还具有广谱类抗肿瘤的作用。
  2结果
  32例患者通过非化疗药物老药新用的方法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3讨论
  老药新用是药物的新用途、新用法、新适应症及药物最新的应用情况,凡是药物说明之外的应用都可认为是新用。对于西药老药新用应以新用途和新适应症为主,以新用法,尤其是新的用药途径为辅,其中药物剂量及疗程的改变不属于新用范畴。老药新用必须在具备药理学、病理及治疗学等因素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应用推广或研发新制剂[3]。老药新用通常根据常规用药,避免用药的禁忌症,同时,制剂的用药方法、选择、剂量以及加减规则等均不能超过药物说明书的使用范围。药物信用主要是因为常规治疗药物效果不理想,采取的一种辅用措施。老药新用还存在法律责任等问题,即使老药新用较为有效、安全,但仍存在非法定应用期(即药物说明书外的适应症应用)的问题,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在老药新用时,一定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详细讲解用药的意义和作用,得到患者的同意后才可用药。
  通过非化疗药物老药新用的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避免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减少药物对患者的双重伤害,并且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限深.甲氛咪肛的抗肿瘤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7(4):194-195.
  [2]梁国柱.抗肿瘤药物简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11(5):216-218.
  [3]裴的善.维生素E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药学杂志,2010,25(12):745-746.

化疗药的危害(五)
中药治疗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摘要: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是癌症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对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进行治疗,一直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化学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中医治疗皮肤溃疡的理论进行总结,最后对重要治疗化学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药;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临床应用
  癌症作为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化学治疗是在临床上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但由于化学药物的选择性和靶向性较弱,因此化疗在杀灭癌细胞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带来损害,从而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癌症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作为化疗并发症的一种,会给患者的组织器官带来极大的伤害,出现红斑、疼痛和灼热等症状。我国中医学将皮肤溃疡归于"疮疡"、"臁疮"、"席疮"范畴,中医流传下来的许多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或治疗化疗药物渗透导致的皮肤损伤,其在治疗化疗药物皮肤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分析
  1.1血管因素 化疗药物外渗对患者的的皮肤组织会带来极大的损伤,静脉注射是化疗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由于化学药物不仅会杀灭癌细胞,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也会一并杀死,因此在化疗静脉注射时,必然会对血管内膜带来损伤。癌症患者的机体免疫和修复能力比较弱,一旦长时间用药导致血管壁变薄,或者患者的血管弹性差、皮肤松弛、有血管栓塞等,都较为容易导致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外渗,给患者的皮肤带来损伤,导致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的发生。在对中老年患者进行化疗时,一定要对其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再进行合理有效的化疗输液,避免患者在化疗中由于血管因素导致药物外渗,出现严重的渗透性皮肤溃疡。
  1.2药物因素 常用的顺铂、氨甲嘌呤、阿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紫彬醇、诺维本、氮芥等化疗药物,都会对皮肤带来损伤。当这些对人体有刺激性的药物进入血管后,会使血管的通透性骤然增加,一旦药物的刺激超出血管的承受能力,对血管带来损伤,血管受损处将会导致大量的药物堆积,从而加大对血管内膜的刺激,造成药物外渗,给患者的局部组织带来损伤,造成渗透性皮肤溃疡的出现。目前癌症化疗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药物因素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渗透性皮肤溃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进行化疗时一定要随时监控患者的皮肤反应。
  1.3技术因素 化疗药物在静脉注射时,对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要求极高,一旦医护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在静脉穿刺时刺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进入血管内,将会引起药物外渗,损伤患者的皮肤组织。癌症化疗时,外渗现象极容易出现,如果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护理,导致药物外渗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的发生风险。静脉输液时,由于部分患者的静脉有栓塞或患者私自调快输液速度,很有可能导致针头在输液时滑出血管,发生药物外渗,给皮肤带来损伤。除此之外,在输液时选择有病变的肢体或选择肘部、关节、手腕等部位进行静脉输液,也会增加患者出现药物外渗的几率。由于技术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渗透性皮肤溃疡的病历并不多见,但在患者化疗治疗中一定要保证由技术过关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一旦由于技术因素导致药物外渗,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患者的皮肤溃疡面过大,影响后续治疗。
  2 中医治疗皮肤溃疡的理论基础
  皮肤溃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慢性感染性溃疡,是由于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缺损,由于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差,血液循环障碍及抵抗力低下,在此基础上出现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本病属中医"疮疡"、"臁疮"、"席疮"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责之于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病程日久,气血不足,肌肤失养而致,长期形成由瘀致虚,由虚致瘀的恶性循环的病理状态,使溃疡久不收口,缠绵难愈。
  3 中药治疗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3.1中医药膏剂治疗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 生肌玉红膏出自《医宗金鉴外科》,该方包含当归二两、白芷五钱、轻粉四钱、甘草一两二钱、紫草二钱、血竭四钱、白蜡二两。该中医方是外科常用的生肌外用药,具有镇痛、解毒、生肌、活血的功效,对一切溃疡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够实现生肌活血、去腐生新、凉血止痛的功效,还具有补血、止痒、收敛的作用。将此药膏配合冰敷、热敷等疗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化疗药物渗透患者的皮肤溃疡恢复速度,并降低患者的痛苦。
  3.2中药洗剂治疗化疗药物渗透皮肤溃疡 外治中药洗剂对癌症化疗渗透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例如取得较好疗效验证的某中药洗剂在治疗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中就有突出表现。该药方包含紫草50g、黄连50g、生大黄50g、生地80g、当归80g、生地榆50g,制乳没各50g、冰片10g、白凡士林1000g。该药方现将黄连、生大黄、生地、当归、生地榆、制乳没放入锅中文化煎,待药品成枯黄色后去渣放入紫草,约30min药品成紫色后,过滤药渣加入冰片搅匀,并高温杀毒。
  制成药剂后用于常规溃疡疮面清洗,并及时处理坏死组织,能够达到去腐生肌的疗效。但此疗法由于需要湿敷和药洗,因此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期溃疡周围有湿疹出现,但对溃疡面的治疗和恢复无影响,只要用其他方法对湿疹进行治疗和处理即可痊愈。
  3.3其他应用于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治疗皮肤溃疡目前有多种方法,包括丹、散、膏等,各家配伍与使用方法不尽相同。中医治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能够促进创口愈合,在创口增殖期有促进创面收缩、肉芽生长及创面微循环再生作用;在创面修复的炎症合增殖期,生肌玉红膏可显著增加创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水平,从而促进创面胶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长;在塑形期,又可降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水平,促进过度增生胶原降解,使其排列有序,减少瘢痕形成。
  综上所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达成,其在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证明了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彩婷,冯羽飞,霍华俏.化疗致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01).
  [2]第六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全国烧伤创疡科技进步奖第三届全国"烧伤康复明星"颁奖仪式会议记要[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03).
  [3]张旭辉,董建勋,李健,等.回阳生肌方药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3).
  编辑/金昊天

化疗药的危害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58631/

推荐访问:口服化疗药 化疗药分类

百科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注射器工作原理初中物理 下一篇:中国古代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