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的积温

2016-08-24 安全管理常识 阅读:

中国各省的积温(一)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 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中国温度带 中国采取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附近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鸭绿江、长城、天山 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大兴安岭

中国各省的积温(二)
中国各省市简称列表

中国各省市简称列表

北京市(京) 湖南省(湘)

天津市(津) 广东省(粤)

河北省(冀) 广西壮族自治(桂)

山西省(晋) 海南省(琼)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重庆市(渝)

辽宁省(辽) 四川省(川)

吉林省(吉) 贵州省(黔)

黑龙江省(黑) 云南省(滇)

上海市(沪) 西藏自治区(藏)

江苏省(苏) 陕西省(陕)

浙江省(浙) 甘肃省(甘)

安徽省(皖) 青海省(青)

福建省(闽) 台湾省(台)

江西省(赣) 宁夏回族自治(宁)

山东省(鲁) 新疆维吾尔自(新)

河南省(豫) 香港特别行政(港)

湖北省(鄂) 澳门特别行政(澳)

我国气候界线: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

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 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

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

 热量界线

1月0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中国各省的积温】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各有由来

1.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黑龙江省:由黑龙江而得名。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简称黑。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简称吉。

6.辽宁省: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7.河北省:相对于黄河为北。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因代属冀州地区,所以简称冀。

8.河南省: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9.山西省:相对于太行山为西。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10.山东省:相对于太行山为东。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11.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12.湖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北。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13.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简称浙。

14.江西省: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清朝时改为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中国各省的积温】

15陕西省: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简称陕。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6.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7.江苏省: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苏。

18.甘肃省:是以古代甘州(今长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19.贵州省:明朝设置贵州省。简称贵。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20.四川省: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 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三国时是蜀

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21.云南省:因为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 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22.广东省:五代时叫广东。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代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23.福建省: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24.台湾省: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又称「东番」、「北港」、「大 员」、「大湾」,后来又改为「台湾」,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25.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中国各省的积温】

26.宁夏回族自治区: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27.广西壮族自治区:明朝初年建广西省,1958年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中国各省的积温】

28.西藏自治区: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因为是新开辟的疆土,习惯上称新疆。清光绪年间设置 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0.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为区别外蒙古,习惯上称为内蒙古。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所有简称中最长的一个。

中国各省的积温(三)
中国的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地理)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

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西部地区

温度带:热带

≥10℃积温:>8000℃

生长期(天) :365

分布范围: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耕作制度:水稻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温度带:亚热带

≥10℃积温:4500℃

分布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耕作制度:一年二至三熟

主要农作物: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

温度带:暖温带

≥10℃积温:3400°—4500℃

生长期(天) :171—218

分布范围: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温度带:中温带

≥10℃积温:1600°—3400℃

生长期(天) :100—171

分布范围: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中国各省的积温】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

温度带:寒温带

≥10℃积温:<1600℃【中国各省的积温】

生长期(天) :<100

分布范围: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春麦、马铃薯等

温度带:青藏高原区

≥10℃积温<2000℃(大部分地区)

生长期(天) :0—100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

耕作制度: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主要农作物:青稞等

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中国各省的积温(四)
积温升高“种子”

  摘要:近20年我省积温异常升高,然而品种繁育速度跟不上,目前应用品种与实际应用有效积温相差150-200℃,出现热量严重浪费,高积温热量同时导致品种退化、早衰、减产,甚至淘汰。本文以二积温带有代表性的方正样本资料论证。使广大农户了解应用气象,大胆选用晚熟高产优质品种,使我省农业专家尽快的培育适应现代农业气象新品种,为我省增产增收做贡献。

  关键词:积温 种子 产量
  积温是种子的生命线,种子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链条,也是世界绿色农业竞争的对象,随着20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气候变暖趋势加速发展,我省积温带变化非常明显,从1961-1990积温带与1976-2005年积温带进行比较,我省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和东扩,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我省气象部门2012年3月12日从新划分我省6个积温带,本文以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二积温带加以论述。
  第二积温带2500-2700℃:包括:巴彦、呼兰、五常、木兰、方正、绥化市、庆安东部、兰西、青岗、安达、大庆南部、齐齐哈尔市北部、林甸、富裕、甘南、龙江、牡丹江市、海林、宁安、鸡西市恒山区、城子河区、密山、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佳木斯市、汤原、依兰、香兰、桦川、桦南南部、七台河市西部、勃利。
  从温度界限看比前30年增长100℃(前30年2400-2600℃),从区域看向东明显扩展。从观测资料对比变化更为突出,积温很有潜在挖掘利用价值。取样本资料方正县气象局资料为例。
  方正县是我省重点绿色水稻生产研究发展基地,省农科院新品种培育基地,早在80年代初,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将寒地稀植引进我省,在方正试验扎根推广到东北三省。方正属于西部浅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区,位于松花江南岸。前30年平均积温为2585.1℃,后30年平均积温为2739.5℃,升高154.4℃。
  从表一中可见;近30年平均变化更为明显,90年代初比80年代上升105.8℃,2000年比90年代上升49.6℃。为保守起见农业应用有效自然积温降低100~(2,该县区域农业应积温为2600℃。人工提升积温:水稻育苗大棚温室效应提升积温,水稻苗棚生长一个月终霜结束移栽,累计积温约250℃。水稻”选种”积温=农业应用有效积温+水稻苗棚累计积温.即2600℃+250℃=2850℃。我县应选用>2700~℃的品种,也就是目前品种审定所划积温带的晚熟品种。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选种所需热量于实际积温应用热量相差悬殊,严重浪费热量资源,为了不浪费热量,二积温带的其他市县区域参考当地观测资料选好种子,培育新的适应品种提高增产增收。
  积温对产量的影响
  1、品种的对比:稻花香红遍大江南北,米质好,口感好,产量高,价格高于普通米的40%,二积温带的市县只是小面积试探性的种植,不敢大面积推广,实际稻花香所需积温为2650℃,与自然积温和人工提升积温相比非常有余。大面积种植产量差距也很大,稻花香亩产130斤,稻花香2号(2550-2600℃早熟品种)亩产1200斤略上。
  2、种籽退化:早中熟移入高积温区种植基因突变作物早熟,长时间播种,种质退化产量降低,米质结构退化改变,质量差,口感降低。种子抗疫性减弱,易诱发病虫害。
  3、水稻早穗:近几年有效积温在不断提高,而品种审定的积温却在下降,从而造成部分感温品种出现大量早穗现象,在浪费积温的同时,对产量也影响很大。
  4、早衰:由于品种熟期过早,在秋季过早成熟,根系迅速衰败,造成早衰,早衰的品种米质下降,倒伏严重。如垦稻12,近几年近90%出现早衰倒伏。
  5、品质:我县8月10日至8月20日的昼夜温差大,所以稻米品质好于其他地区。但近几年大部分品种熟期过早,灌浆期提前到7月25日至8月10日,而此阶段的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造成大米品质下降,稻谷产量降低。
  6、穗粒:水稻孕穗期最适合温度为24-30℃,温度超过30℃,幼穗分化过程加快,穗粒数变少。我县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幼穗分化大多在7月10日至7月20日,而此时我县最高气温在30℃以上,造成越高年稻穗越小,从而减产。入选用晚熟品种,使幼穗分化在7月15日至7月25日之间,由于温度适宜,即可保证大穗,又可降低空秕。

中国各省的积温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52167/

推荐访问:中国积温带 植物各生育阶段积温

安全管理常识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IR8水稻 下一篇:效果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