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音乐分析

2016-08-18 热点事件 阅读:

钢的琴音乐分析(一)
《钢的琴》影视声音创作分析

录音系 10录音艺术方向

吴梓杰 学号101061014

《钢的琴》影视声音创作分析

1概述

电影《钢的琴》在2011年盛夏上映,这部片子出自中国青年导演张猛之手,张猛之前创作过小品《功夫》和《说事儿》这两部本子。这两部作品由著名喜剧明星赵本山演绎,更是锦上添花,并且他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研修班,期间拍摄过纪录片《耳朵大有福》,在此基础上又将它改编为电影《耳朵大有福》并拍摄成片!《钢的琴》这部作品一出炉便一炮打红,他也因此一举斩获第七届“香港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特别提名,被誉为“亚洲影坛的未来之光”,并且在2011年8月28日举办的第14届华表奖上赢得了优秀新人导演奖! 2剧情简介

本片是一部顺序形式的剧情喜剧片,影片讲述了一个东北爷们儿因自己的老婆跟了大款,他们二人谁能给女儿一台钢琴是得到女儿抚养权的关键,因此一群东北男人为了尊严和亲情奋斗的“闹剧”就此展开,主角陈桂林说服了一群落魄的兄弟准备开始制造钢琴,完成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群男人为了抓住尊严维护亲情护卫爱情的战斗就要在荒诞幽默中打响!

片子中的情节线,主线以陈桂林和他前妻二人争夺女儿抚养权展开,副线则以陈桂林开始实施制造钢琴计划后,他身边那群兄弟们的种种事情为主,细分的话每个人都有一条故事线,穿插在影片中,为片子增添了不少看点!这样的设计完全归于一个好剧本,使得影片不枯燥不乏味,更加符合影片的定位(喜剧)。 3录音工艺

影片中采用大篇幅的同期录音和后期部分配音的工艺。这点观看影片便可清晰的得知!之所以用配音,是因为女二号是韩国演员。另外在影片进行至25分钟前后的时候,陈桂林的朋友因为打麻将偷牌,被三个女人追赶,他就爬上了烟筒,这个景别是全景,因此这里用到了无线话筒!我个人认为部分钢琴发出的音乐和最后爆破烟囱时的一系列声音是经过后期录制和采用素材库中的声音加工而成的!通过影片后的声音制作名单可以得知导演对于影片的声音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声音经过动效制作,环境声场效果剪辑,整体音频协调等等。 4声音艺术创作

(1)语言分析

影片中语言的整体风格诙谐,幽默,地方色彩浓重,让人一听即辨别出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东北人,台词设计也亦如此,让观众不时为了语言的编排而发笑。这更使得影片贴近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喜剧,幽默!片中除对白,群声外没有内心独白,旁白。关于前面所说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还是要归功于导演本身。张猛导演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是地道的东北人!结合他前期创作的小品来谈,本片中语言的幽默性完全符合他的创作风格。

由此便知,演员们在出演这部戏的时候,除演员王千源(饰演陈桂林)和田雨(饰演王抗美)以外其他演员均需要练习一段时间的东北口音,因为前面这两位演员,一位是土生土长的辽宁沈阳人,另一位则是国家话剧演员,相信他在之前的演出中会饰演东北地方的角色,因此说东北话对田雨来说不是难事。此外还有一位韩国演员是完全配音的,因此后期声音制作中也会为她配音,所以这部片子的语言无论从表演方面,还是设计方面,制作都很精良!

(2)音响分析

片中的音响效果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细腻,表现充分的,基本都是写实主义的音响,按音响属性来说:动作,自然,机械,交通几部分的音响效果制作细腻,到位,真实可辨。比如片中一些细微的人物动作(手指触摸木板,吃东西,喝水碰杯,打打火机,脚步声等录制的非常细致!)另外整体音响声场的环境感,方向感,运动感表达真实。比如演员在不同场景的戏,除对话部分外的次要音响给人的听感真实,距离感也合适,不突兀。我个人认为做的不细致的地方有两点。一个是在影片接近结尾部分,爆破烟囱时发出的爆炸声,制作不够细腻,饱和。而且烟囱倒塌时画面中有灰尘,这里音响的混响过于长,表达比较笼统,颗粒性不强。在影片刚开场不久男主角陈桂林和淑娴在小饭店内谈心的一场戏中,除语言外主要音响,动效表现充分,但窗户外面的自行车路过时,声音几乎是没有的,这里我认为可以为自行车加入一些动效的设计(机械运转,铃铛非主观碰撞等细小的声音)这样会使得这场戏更加亲切,细致!个人认为除此之外音响没有其他问题!

(3)音乐选择与创作分析

本片的音乐总结来说:乐风风格明显,类型多样化。比如开场的有源音乐出自一个小乐队演出,里面既有西洋乐器也有民族乐器,结合的还恰到好处。另外音乐类型有古典钢琴乐,电子乐,小型西洋乐,国内80年代通俗歌曲等。乐风既有本土音风格也有异域风情的西洋乐和俄罗斯民族音乐,这样广泛的音乐风格可以使影片的亲和度大大加强,受众性更广泛。可见导演对于音乐的运用和要求有很高的水平!

里面的音乐用到了中国80年代的《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幸福拍手歌》《三套车》《山楂树》《步步高》,任天堂游戏公司出品的《超级玛丽》游戏音乐,钢琴曲《致爱丽丝》,《玛奇朵飘浮》《西班牙斗牛士》以及瓦格纳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和俄罗斯,德国的摇滚乐等等!

片中的有源音乐一共有:十五段。无源音乐一共有:二十六段。可见影片整体三分之二都有音乐加入,无源音乐占大半部分,多半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情绪,提高画面感染力。且本影片的专场多为声音转场,有声音提前转场,声音滞后转场,淡入淡出转场。声音切入切出转场!片中个人认为富有典型意义的音乐我在这里一一指出。

影片开头十多分钟左右,父亲为女儿做木板钢琴模型,镜头由全景拉至近景,特写,配的是游戏《超级玛丽》的电子音乐,刚开始的时候是无源的主观音乐,再切就到了女儿玩游戏时理所应当发出的有源音乐,而且声音跟随了整场戏!这里可以看出声音经过设计,起初的音乐要表达父亲为了让女儿练琴但买不起钢琴做木板模型时滑稽,幽默的情节。再后来的有源音乐也表现了女儿因没有琴练而玩起游戏时内心的暗自喜悦之情!其次影片开场时,陈桂林的乐队为殡葬雇主演奏喜庆的民乐,镜头拉到一位小朋友面前,他在往脑袋上砸啤酒瓶,开始音乐伴随瓶子的碎裂声行进,中途一个瓶子没有砸碎,音乐在这里干脆的停止了,紧接着随着瓶子的碎裂声音乐再次想起,这里也明显经过设计,因为乐队演出和卖艺小孩没有任何关联,但导演却有意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表现那场葬礼的荒诞,诙谐。这两处音乐设计的极为出奇,处处表现这影片诙谐,怪诞,幽默的主题。

其次一段,父亲为女儿做好木板钢琴,父女二人在木板钢琴上哼唱起《致爱丽丝》的旋律,随后便出现了真实弹奏的钢琴曲《致爱丽丝》,这段无源音乐的出现表达出一种父亲心里对能否得到女儿抚养权的未知与现实残酷的淡淡忧伤之感。当影片进入

到中期的时候,父亲因为女儿的一席话,将女儿推出门外,随后砸掉了木板钢琴模型,当女儿回来的时候音乐响起,乐风亲和,缓慢,表达出了父女情深的情谊,这段音乐无疑暗示了影片没有表达明确的结尾。还有陈桂林兄弟几人夜里潜入学校偷钢琴,此时的音乐配的是一段欧美披头士乐队的摇滚歌曲前奏,这里是为了烘托他们几人得琴心切的焦躁心情,另外也可以增添一份滑稽,与影片主题靠拢!这几处设计我相信同样会令观众印象深刻

5总结。

可见,导演对这部影片的音乐选择下了很大功夫,而且配器合适,充分表达了主题,这部片子能获得那么多奖项和提名,是意料之内的事情。此外,影片其它部分也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在构图方面也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值得一看!

钢的琴音乐分析(二)
钢的琴音乐赏析

《钢的琴》音乐赏析

Lude的特点在于深情,仿佛一汪深海轻轻起伏,静静吟诵,悠远辽阔,连忧伤都那么平和。然而在《钢的琴》插曲中,《skoro dembel》却让我听出欢快明朗的节奏,仿佛明媚阳光下一群淳朴的人们在舞蹈。

俄罗斯经典民歌《三套车》则深沉缓慢,让人不由得静心凝神,沉浸在这一片深邃中

《张三的歌》流淌一股淡淡无奈,轻轻吟唱,但不乏希望,一遍遍用低低的声音呐喊“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寄予着歌唱者在现实生活中不甚如意却仍坚持奋斗的美好愿望。

徐小凤的《心恋》歌词朴素,旋律亦简单明了,属于经典老歌。

《四小天鹅舞曲》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尤大淳的《结婚进行曲》由钢琴演奏,音调清丽,旋律缓慢典雅,呈现新娘着纯白婚纱,矜持而幸福的优雅的走进教堂的情景。使人不由得闭上眼,嘴角勾笑,一股幸福感溢满心头。

《玛奇朵漂浮》是手风琴曲,描绘出的忧郁风景,个人化的情绪表达从音符中扩散开来。带着些许欧洲风情的忧郁,这旋律正是寂寞的都市男女们所需要的安慰剂。没有爵士乐的干扰,这沾染着欧洲风味的情调反而更加的纯粹原味,真挚而不奢靡,有一种悠然宁静。

《蓝色意识》也是一首钢琴曲,旋律淡雅清丽,仿佛是一片漂浮淡淡稻香的田野上,有风静静拂过,给人以平和悠然的感觉。

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步步高》明朗欢快,有点民俗音乐的味道, 洋溢着朴素的幸福感。

【钢的琴音乐分析】

尤大淳演奏的《致爱丽丝》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钢的琴音乐分析(三)
《钢的琴》解析

影片分析

《钢的琴》人物:陈桂林女儿小元淑娴朋友们小菊【钢的琴音乐分析】

陈桂林下岗工人和妻子离婚,女儿归属问题,女儿提出谁有钢琴就跟谁。为了得到一部钢琴,和下岗的工友们和淑娴想方设法,完成女儿的心愿。所有人因为小元的钢琴连在一起。 东北衰败的老工厂。希望全寄托在女儿身上,成为钢琴家。配着斗牛曲做好了钢琴(高潮) 人物出场:机位---正面水平---乐队指挥机位。舞台感。两人正对着观众。充满假定性,超现实。内容和题材现实主义。影像风格形式化,对话不是正反打,多数为横移,感觉到摄像机的存在。厂棚:在小菊的镜头完整,在陈桂林的镜头破败。话题:幸福。小菊富裕,陈桂林下岗。以物质财物为基础幸福。第一场戏:葬礼音乐:三套车运动:水平横移---人物被移出画面。人物—葬礼—时代和工业(沉重加快步伐)

整体风格 1.正面低角度水平机位平面化舞台式 2.水平移动镜头扁平感封闭舞台空间—旁观机械式(现实主义:保持幻觉;客观反映真实世界;镜头功能是记录,而非评价:隐藏艺术处理手段。

形式主义:是观众明白影像并非真实;强调精神心理对现实的评价;强调技巧和形式)现实主义题材,形式主义的表现。

开篇引进人物,交代问题。陈桂林面临着离婚。(用影像如何呈现)

第一场戏,跟人物性格或者时代背景的关系,有效果的信息。

水平移动镜头---旁观;了无生气。(鬼片运用的多)

人物关系的中心议题---钢琴

1. 明确人物,人物关系。主要人物的面对困境或处理的问题,和周围的人物产生什么关联。

得到了什么结果。开篇引进人物,交代问题。

2. 视听语言分析。

3. 语言的时代感纸钢琴的本质缺陷【钢的琴音乐分析】

4. 视听语言的特别与情节有什么关系

【钢的琴音乐分析】

事件一:纸钢琴游戏音乐---为女儿准备钢琴

爸爸做纸钢琴就好像爸爸在破关一样游戏化的情节处理第二次出现游戏音乐在所有人回来造钢琴之前从开始到结束,以游戏音乐的结束来说明事件的结束

事件二:借钱买钢琴空间中的人----人与人关系

交代新的人物的入场接触不同的人,像陈桂林一样没有钱比如杀猪的,陈桂林一直站在近处,他却走来走去,没有面对面说话二姐在剪头发没有对着陈桂林说话胖头一直正面说话,胖头爬上去有种疏离感在下岗的时代朋友见面有种尴尬的感觉。借钱的困难和遇到哪些人。【钢的琴音乐分析】

事件三:偷钢琴走投无路的成年人的浪漫情怀

父亲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悲情。偷钢琴一种浪漫化的动机,喝酒,在车上唱歌。被人抓住后,悲情的戏剧化处理。陈桂林在雪中弹《致爱丽丝》不让观众看到被抓的画面,原本悲情,浪漫的处理。

人与空间的关系----人物被放置在狭小的空间中,且与观众相隔离----人物本身的处境;观众无能为力

在喝酒的时候,一直都是透过树丛,没有给特写。在淑娴家唱歌的时候,有鱼缸像监狱一样被阻隔。厌恶这个空间却没有办法逃离。像下岗工人一样,必须在这个社会生存。 事件四:造钢琴作为一个下岗工人一无所有,能有的东西只有手艺和朋友。以前的工人有种浪漫的情怀,创造不仅是工业产品还是一种文化。以前被“舞台”遗忘的一群人,

【钢的琴音乐分析】

被改革开放遗忘的人,借由造钢琴的事件回到舞台之上,虽然有些荒诞。

正面机位----舞台式空间-------下岗人群的正视(重新舞台)---再度享受了集体劳动的快乐,与物质金钱无关。

影像特征:正面固定机位---舞台感全景景别处理—人的无力

景别---人与空间的关系---渺小,但又离不开

金钱vs亲情

---物质财富可以继续赋予他父亲的位置、权利;放弃意味深长,他意识到,女儿追随的不是钢琴,追随的事用金钱所标示的社会,这不是琅东光荣快乐所能战胜,所以他放弃了。

事件五:再造钢琴音乐---梦想与现实

烟囱倒了,回忆,青春。纯粹为了集体劳动的快乐。下岗工人只愿意回到自己在工厂时候的生活

想象性的解决工人脱离了种种权力机制,脱离了种种价值概念,他们再一次体验未被异化的劳动,而且这种劳动同时是文化和精神的生产,他们是双重意义上的创造者。他们不仅仅创造出物质、价值,他们也享有价值享有文化。

两次对话挤开人物,进入背景—一个人与宏观“历史”真实;无奈放弃。争论孩子有多重,历史的真实性。现代人对历史的真实性,和他们争孩子有多重是一样的。对于一群人经历一个时代的讨论。

细节分析,跟主题有关联,与阐释主题有关联。

摄像机向前推,好像要把人物挤出画面外。

三次“葬礼”烟囱像朋友。陈桂林的父亲的去世,一个老工人,时代的终结。烟囱被炸后,所有的工人被淹没在烟中,他们完完全全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主题(最后一场戏的处理)价值判断:努力:钢琴(物质金钱)---亲情放弃:物质金钱—劳动快乐再努力:劳动依然能够带来快乐

后拉,整个事件和人物的远离。把所有人都留着废弃的厂房中。物质金钱没有办法代替以往的劳动的满足,劳动的快乐是短暂。这群人最终会消失在舞台中。

钢的琴音乐分析(四)
电影《钢的琴》中音乐功能的应用

  摘 要:当音乐成为电影的一部分的时候,它被赋予了其它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电影《钢的琴》中音乐七大基本功能的应用为例,对其进行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电影音乐;基本功能;《钢的琴》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25-01
  电影中的声音发展过程,由最初的无声到有声,从最初的只是简单的声音运用,到现在的电影声音已经成为各种制作者表意创作的一种手段,也更加显示出了声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电影音乐在电影声音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类,电影音乐指的是专门为影片原创的音乐作品或经编排应用于电影的现有音乐作品。在电影《钢的琴》中,音乐功能的应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气氛的确立
  在电影等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在一些特别特殊的场景中,出现设计好的电影音乐片段,完整渲染气氛,塑造情景的作用。电影《钢的琴》中,第二场戏是拍摄小乐队为葬礼奏乐,0:01:23―0:02:35,小乐队演奏的是俄罗斯的《三套车》,歌曲沉重的节奏很好地迎合了葬礼现场的痛苦、悲伤气氛。
  影片中的第7分钟,音乐为此时确立一场温馨怀旧的气氛。纯真可爱、浪漫甜蜜一对年轻人,唤起人们对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回忆。简单的歌词和上口的旋律,准确的把握节奏和气氛,从而在整体上增强了气氛的感染力。
  二、加强戏剧性效果
  在0:03:01―0:04:11中,小乐队演奏的是《步步高》,音乐欢快的节奏与葬礼现场形成对比,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产生喜剧感,加强了戏剧性效果。
  在影片0:22:01―0:22:38这一时间段中,胖头与三个妇女打麻将,胖头偷牌被发现,三个妇女追胖头的戏中,背景音乐是《mann war das》,音乐欢快、轻松,追逐却是紧张激烈,这种“反调”音乐缓解了气氛,却提升了对话的戏剧冲突效果,幽默而又讽刺。
  片尾曲这首曲子颠覆了往常雨中哀伤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欢快的场景,打破了人们思维的常规,使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另一番风味。
  三、创造一种地点感和时代感
  很多时候,影视音乐是在观众一听到就可以马上感受到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时代特点的符号,而这一功能是最基本的一种功能。影片《钢的琴》中,0:52:12―0:54:28,大伙在KTV唱歌,这是合唱的《怀念战友》很显然表现了KTV这个地点。《怀念战友》是较早的一首老歌,工人们怀念的“战友”是那个工业文明的时代和那些工友,此时,音乐创造了90年代那个留恋集体主义和工业文明的时代。
  四、揭示人物内心
  影视音乐在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内心情绪上具有重要,具有着其他视听元素所不可比拟的贴近性。影片《钢的琴》中,0:05:56―0:06:51,一段口琴音乐,开始的节奏低沉,为后面程桂林内心的揭示,做下铺垫;后面陈桂林用讽刺的口气向父亲讲述小菊时,口琴节奏变快,将陈桂林内心的不服气与讽刺表现出来。
  五、塑造人物形象
  音乐不仅仅可以表达某种情感,还可以为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电影《钢的琴》中,0:16:15―0:16:48,淑娴和陈桂林在街上散步的时候唱的是《跟往事干杯》,陈桂林面临孩子被带走的困境,淑娴唱歌开导他,音乐将淑娴热烈的性格表现出来,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对爱不离不弃的形象。
  六、评价场面
  德国电影作曲家汉・艾斯勒曾说“音乐像一个旁观者对画面进行评论”。在影片《钢的琴》中,1:26:37―1:27:06,背景音乐是《幸福拍手歌》,小元和同学在凿冰,陈桂林在墙角抽烟,这里是反讽的场景,离婚对于小元,对于陈桂林都是不幸福的,《幸福拍手歌》是对幸福这一词的反讽,起到了评价场面的作用,导演恰恰运用影视音乐的这一功能,发表了自己的个人看法。
  七、概括和暗示主题
  电影《钢的琴》中,0:57:04―0:59:34,大伙开始“造钢琴”这场戏中,背景音乐是《Skoro Dembel》(《遗失的暮色》),大致是一种对过去的挽歌,对将来的憧憬之意,废弃的厂房和机械、曾经的工人,都如同过去的工业文明,变为“暮色”,表达了工人们对老工业文明的挽歌,音乐同时也象征了人们的命运。影片全长1小时41分钟,在57分钟时,配乐《Skoro Dembel》是完美之意,57分钟是影片的黄金分割点,影片中“买钢琴”、“偷钢琴”,到后来的“造钢琴”才是高潮,导演让音乐出现在黄金分割点上的高潮中,暗示了影片主题。
  整部影片中,《Skoro Dembel》(《遗失的暮色》)可谓影片的主题曲,在0:43:45―0:44:45、0:57:04―0:57:43、0:58:20―0:59:28、1:15:20―1:27:40,四次出现,每次都是伴随着工人们奋斗的场面,强烈又激进的音乐节奏在影片的各个段落里出现,成为影片叙事表意的重要一部分,也更加独立地表现主题。
  八、结语
  电影音乐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就在国内电影歌曲日渐衰微的同时,国外电影原声音乐专辑却在中国市场上卷起喧嚣。电影音乐不仅是影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独特生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而这种生命力如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电影,也将使电影语言自身的生命力更强大。
  参考文献:
  [1]王志敏.陆嘉宁.电影学简明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钢的琴音乐分析(五)
以《钢的琴》为例探讨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

  摘 要: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气象,张猛导演的《钢的琴》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电影之中所凸显的人文关怀以及新颖的音乐表现形式为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钢的琴》;中小成本电影;人文关怀;歌舞片
  后《英雄》时代的中国式大片,在票房和关注度等方面吸引了绝对的目光的同时,也饱受着各种批评,构成了近年来中国电影一道独特的景观。2006 年,宁浩的一部《疯狂的石头》,让中小成本电影又重新开始回归人们的视野。“中小成本电影”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术语,这一概念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同以“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为标识的大片区别开来。一般而言,投资额在1000 万元人民币以下,基本没有或只有很少明星加入的影片,基本上可以被称为“小成本影片”[1]。近年来,中小成本电影在培育电影新人、推动中国电影创作的多元化发展、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已经释放出越来越大的能量。其中《钢的琴》就是一部积极探索中小成本电影道路的电影。与大制作类电影不同的是,《钢的琴》所选择的是直面社会现实,显示了贴近当下社会现实、关怀当下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艺术追求。在表现手法上也区别于主流商业电影,其中的歌舞形式,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1 不失幽默却又关怀现实的人文气息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下岗职工陈桂林,因为女儿“小元”的监护权要为自己的女儿造一架钢琴,在为了实现女儿的愿望保住女儿的抚养权努力的过程中,在他昔日的工友们也一一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随着情节的不断演进,人物形象渐渐清晰丰满了起来,我们看到了丧偶独身的曾是油工的小学门卫王抗美,敢爱敢恨的乐队歌手淑娴,终日混迹于麻将桌与舞厅的胖头,曾是焊工的“妻管严”屠夫大刘,谨小慎微的木工二姐夫,改邪归正后靠配钥匙的手艺活为生的快手,曾是砂工的季哥,汪工等人。这些人虽然有的在陈桂林开口借钱时,推脱、躲避,在醉酒后偷琴被抓产生矛盾与不悦,但在陈桂林为留住小元而造琴的感召下,还是都聚到了一起。造琴这件事就落在了这么一群人身上,当制作木琴的构想被现实推翻后,制造一架钢制的钢琴一群钢厂下岗工人面前就变得理所当然且无可厚非。虽然其中有很多波折但是最后还是造了出来,可是最后小元的抚养权和陈桂林以及上一代的记忆——两个大烟囱一样还是没有保住。
  该片延续了导演在其处女作《耳朵大有福》中对东北底层工人题材的深入挖掘,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将镜头对准了一群自谋生路的下岗工人,用黑色幽默的风格,现实而又不失幽默讲述了对一个时代进行了一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追忆,向我们展示出的是对一个逝去阶层的悲悯和失落。《钢的琴》从主人公生活的背景,破落的工厂,狭小的房间,还有他们赖以生活的工作——小乐队,从电影里可以看出,陈桂林和淑娴都是热爱着音乐的,但是当爱好成为了一种职业,而且是最为卑微下等的职业的时候,曾经的梦想或许早已破灭成一片片了。不仅仅是主人公,落魄的王抗美,整天无所事事甚至连女儿都被男孩子搞的怀孕的胖头,貌似爷们实则是妻管严的屠夫大刘,还有曾经的快手如今也是配钥匙度日,唯一发迹的也只有陈桂林的老婆,只不过是傍上了一个卖假药的大款。在电影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故事以筑梦——追梦——圆梦为叙事逻辑,陈桂林一群人表面是行是为了留住“小元”其实就如同对陈桂林为了实现曾经的音乐梦想一样,他们在一起更像是为了自己生活而救赎,救赎自己现在迷茫的生活,生活的意义的缺失让他们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就像被炸掉的两个大烟囱一样,“那它没有用了就只能炸掉”被时代淘汰的产物不能找到自己新的价值就只能被无情地抛弃。钢琴,对于陈桂林来说,既是挽留女儿的工具,也同样是圆自己梦的途径,影片之中陈桂林为了造钢琴忙里忙外,四处奔波,所有人也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着,看似很充实,实则并没有什么意义,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只不过有时候人不愿意醒来,宁愿做着一场美梦,在热火朝天的背后,是无尽的空虚,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放弃,而是完成之后的空洞和茫然,在众人完成钢琴之后镜头先利用中景展示淑娴的无奈,然后切中景到前妻的木然,最后切中景陈桂林满脸的沮丧、茫然和无措。就像是一场梦醒之后的众人相。
  时代车轮的滚动,总有一些事物要被淘汰掉,旧的老的事物难免会经历这样的厄运,陈桂林一行人,在从其他途径无法获得钢琴的情况下着手去造一架钢琴,其实也还是抱有原来那种工人阶级无所不能的旧思想,结果琴造出来了,只不过结果依然无法改变,众人的造钢琴其实只是一次无奈的挣扎,正像最终不能留住陈桂林的女儿一样,它并不能改变造钢琴的那个“背景”,不能改变工人集体失败的命运,留下的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实体而已。
  2 中国式歌舞片的探索
  中国近些年几乎没有人拍摄歌舞片,不是因为歌舞片在中国没有市场,而是因为很少有人去研究它,怕拍摄不出好作品来。《钢的琴》中音乐的使用有很多。影片中大量运用前苏联和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曲作为配乐和有源音乐,“在突出张力的同时也很恰到好处地接应了某些沉重的情感”,烘托出了强烈的怀旧情绪。“从开头悲伤凄凉的《三套车》,到后来欢快激昂的俄罗斯现代舞曲。配乐总是和人物的情感发展配合得丝丝入扣。”不仅如此,“中国80 年代初流行的如《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等曲目更以点题加诙谐的方式出现在影片的各个段落,令观众看片的同时更过足了耳瘾。最令人意外的是就连《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歌曲也作为插曲出现在了影片中,并且该曲目还十分巧妙地起到了承上启下连接剧情的作用。”[2]
  美国和印度歌舞片类型的稳定与成熟,既和批量化的生产规模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得益于其长期以来对受众的研究和培育。歌剧在西方是高雅的艺术,而能到百老汇欣赏歌剧则成为美国观众的一次精神盛宴。因此,百老汇和百老汇歌剧在美国享有崇高声望,其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更为人们所熟悉。美国歌舞片中,有多部都是改编自百老汇歌剧。与美国的《歌舞青春》、《音乐之声》、《雨中曲》不同,《钢的琴》之中并没有大段的音乐来代替台词的作用但是其中的音乐除了类似于交代背景之外的音乐,例如陈桂林一行人聚餐结束后在大刘的松肉车上的歌唱,还有陈桂林和淑娴的婚礼的音乐,虽然只是有很简单的舞步,音乐也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可是不能忽视掉这些音乐的作用。歌舞和表演相合一,两者并不是一个来衬托另外一个,而是仅仅的结合,中国的歌舞片的发展一直缺少高素质的导演和演员,这与已经发展的很成熟的外国歌舞剧来说是很大的差距。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歌舞片并不需要一味的将外国歌舞片的形式全部搬进来,虽然事实证明,中国观众对于外国歌舞片的反应也很热烈,但是一切应该以国情为准,对于我国目前的水平来说,找到会唱歌会跳舞又会表演的演员很难,找到有经验有好的思路并且敢于去尝试拍摄歌舞片的导演也并不容易,所以《钢的琴》的出现其实也为中国电影在歌舞片的发展方向上指明了一条道路,对于观众来说,《钢的琴》的之中的音乐元素不仅仅只是音乐源或者音响,更多的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一种感官享受,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既然无法成功的打到国际歌舞片的水平,为了避免发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窘迫局面,倒不如另辟蹊径,找寻一条真正的适合中国歌舞片发展的方向。让那些“中国制造”的美国歌舞片、欧洲歌舞片少一点,多一点适合中国本地特色的歌舞片。
  从《钢的琴》让我们看到了中小成本电影创作方面的探索,在资金方面的局限导致了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必须要有所创新,但是风险规模的缩小也同样给了中国导演探索的空间,因此中国中小成本创作的前途和钱途都很广阔。
  参考文献
  [1]黄治. 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现状综述[J].艺术评论,2008(3)
  [2]吴鑫丰. 2011 年度中小成本电影创作态势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
  高金兰,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钢的琴音乐分析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41682/

推荐访问:钢的琴音乐赏析 钢的琴里的音乐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那些年少的伤,寂静微凉 下一篇: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砼整体一次性浇筑施工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