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016-07-26 百科 阅读: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一)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来分析影响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因素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来分析影响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因素

新课改已经颁布多年,但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有些地方对新课改视而不见;有些地方则流于形式,领导来检查了,就做做样子,上几节师生互动、创设情境的课,再交几份杜撰出来的材料;而有些地方则过于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误解新课改的意义。综合我国的国情,可以发现影响新课改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新课改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制度依然是高考制,“一考定终身”,新课程的有些规范过于宽泛、笼统,不易操作。其次课程主体——学校、教师、学生,他们的态度与能力都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最后社会环境,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看法,褒贬不一,各持己见,他们的观点也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因素之一。

下面我们重点来谈一谈课程主体对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影响。

一、学生因素

有些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应试教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逐渐丧失了创新力和表达自我的需要。老师突然一下子完全改变风格,按另一套方式来教,灵活性强,创新力高,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接受,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效果。这样反而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既然新课程标准不好使,还不如沿用旧一套呢!

二、教师因素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部分教师能力有限,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一些教师素质不高,能力较差,特别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尤其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他们教学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验丰富,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心应手,课堂几十年如一日,毫无变化。一旦改变课程标准,他们反而不知道怎么教了,无从下手。特别是农村中老年教师,知识储备有限,接受新知能力不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已无法跟上新事物的发展,更别提教给学生了。

2.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下,新观念难以接受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新课程之所以新,不光是体现在具体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育人理念上的改变。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为主的,这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符的。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没有理念上的更替,那么新课程就是空话一句。【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广大教师长期工作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体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如“满堂灌、填鸭式、重知识轻能力”等,而这些做法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其中很多与新课程是相违背的。要想改变这些做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出现职业倦怠,懒得去改

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其典型症状就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仅仅是把教学看做一份职业,养家糊口,并无多大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甚至冷漠相待。这样的教师本身职业认同感不高,更别提改变教学模式,实施新课程标准了。

三、学校因素

1.校长在新课改中举足轻重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地,新课程理念能否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对实施改革的积极领导。如果校长对课程改革表示支持并给予关注与鼓励,研究解决实施中的困难,为教师提供帮助、咨询和服务,并能有意识地引导整个学校从内部组织结构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一系列的调整与变革,形成一种学习、探究、交流的学校文化氛围,必将促进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不利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施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单单靠教师们的自发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校长统筹和引领作用的发挥,即使教师们再热血沸腾,锐意改革也终究如散兵游勇,形不成共同参与、

互相合作的文化氛围。而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是离不开校长的引导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的。

2. 校长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困境

然而,新课程实施给予校长的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负担空间,可以使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不断奋进。在领导全校师生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校长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困境,承担着改革的风险和压力。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而且是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然而目前中考、高考的考试内容、形式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缺乏较好的吻合度,使得校长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畏首畏尾,从而在实施中有所保留。另外,多数学生家长衡量学校课程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仅仅是孩子考试分数的多少与成绩进步的大小,这也给关心整个学校发展的校长实施课程改革施加了比较沉重的心理压力。

韦习娟 11150228 11小教数科1班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二)
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cn

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晶【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6期

【摘要】以校为本的课程方案正在我国广泛实施,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因而教师如何理解和实施校本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就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教师自身因素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并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够促进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必然性进行展望,最终对提升课程改革效度有所启迪。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 教师专业发展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3-02

我国在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强调改变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通过这种课程参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立足我国中小学课程实施的实际,结合中小学校本课程的现状,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研究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将有助于我国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从专业发展角度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而校本课程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一种课程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也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实证研究中,对学校外围组织结构的分析占据主流位置,相对而言,对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校本课程实施通常是学校外围组织结构与教师内在专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从学校外围组织结构这一个视角分析并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研究者需要“双管齐下”,从另一层面更加深入地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课程实施施加的影响。在进行此类研究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外在推力的转变,更应该考虑如何将教师的态度、情感、信念与价值观等自身因素包括在内并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提升,分析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深层转变。

一、教师自身因素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

(一)教师的学识背景——知识和能力

校本课程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从校本课程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和不可获取的重要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三)
浅谈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孝

来源:《现代教育参考》2013年第01期【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摘要】实施新课程,是关系国计民生,教育成败的大事,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课程改革因素教师学生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避免出现以往的高分低能,不伦不类的学生。同时,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远离游戏,远离某些社会的不良风气,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几年的课程改革,作为一直贯穿始终的执行者,我的感触颇多,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有看到学生兴高采烈恍然大悟的欣慰,也有看到学生学的一头雾水,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的无奈……总之,新课程的实施,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的。当然,只有总结过去的得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新课程实施的淋漓尽致。为此,我专门对实施新课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便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尽一份力量。

1.学校主管领导因素

实施新课程,是我国借鉴欧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来为我国社会建设所用。新课程能不能实施、实施得彻不彻底,与领导的关系很大,所以我以为领导的态度等因素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学校领导积极参与、积极出谋划策那么这个学校的新课程实施一定是一帆风顺,学生的出口质量定会一年比一年好。领导在校内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全力支持还不够,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义务学习,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论学习。需知领导的适时关注、适时指导,无一不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也会有一定的推动的。所以,领导因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中的影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

2.教师因素

如果说领导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程度,那么一直参与其中并真正实施新课程的教师的作用同样是其他无可替代的。毕竟实施新课程最终还需教师来完成。教师的态度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是否完全,是否真正达到目的。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

2.1教师要更新观念,变传统的保守、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对新事物的接收和吸收,在网上或专业的教育杂志上认识新课程、接收新课程,从而实施新课程。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四)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是以幼儿教师和幼儿为主的一项人文性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幼儿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对象,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但在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中不仅包括了幼儿、教师等因素,还受到园长与家长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实施 影响因素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14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是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幼儿园发展为本,以幼儿素质教育为目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建立在充分考虑幼儿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和评价依据。当前,一些幼儿园课程偏向传授认知技能,不断增加知识性课程,而减少了应有的游戏活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入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
  一、教师因素: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执行者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衡量标准是课程活动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执行者,在幼儿课程实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实现等多个环节的重要联结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进行实践,幼儿教育的目标也必须通过教师的努力得以实现。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容易实现园本课程的开发。所以,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都是影响课程开发成功和实施的重要因素。
  然而,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课程实施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国家对幼儿园课程没有颁发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组织编写统一的教材,幼儿园在确立了本院所开设的课程后,主要是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目标划定、选择课程内容与方法等。因此,幼儿教师在课程上的时间安排、课程计划、教学方法上的选择都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偏低。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理论水平不足日渐显露出来。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入职前的教学质量,二是强化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幼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者
  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所以幼儿对课程实施的参与度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一个真正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必然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幼儿是一切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基础与目标,也是最佳的课程设计者,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生成性与多变性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源泉。
  传统教育强调家长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十分低下表现为教学围绕教师展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常常被当做是知识传输的客体,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常常被忽略。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应鼓励从“教师中心”到“儿童中心”。所谓“儿童中心”就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出发,引导儿童热爱和参与生活,激发儿童潜能的全面发展,启发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机遇、挑战、挫折等。
  三、园长:课程实施的关键指导者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园长作为课程领导的第一负责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长对课程质量的把关,是决定课程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起着长远发展的影响。
  首先,幼儿园的领导者要有独特的教育理念。目前,国家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各地、各类、各级学校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幼儿园的关键领导者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自己幼儿园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与环境,确立独特的幼儿园发展方向。例如,有的幼儿园是以突出身体锻炼为办园宗旨;有的幼儿园则强调文艺,发展儿童的个性与特长为主;有的注重兴趣培养等等。我国有些地方的幼儿园在办园特色方面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还不成熟。但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的幼儿园还是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窘境,“洒向孩子的都是爱”“一切为了孩子”等,都显得十分空洞,让人产生空中楼阁之感。这样延伸到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就会显得没有特色。
  另外,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主要领导者,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把握科学的课程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者和引领者。课程的实施必须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本身特点,由众多的参与者共同完成的,而非决策者的个人行为。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有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或“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园长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协调,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广泛积极地参与,同时力邀家长们的配合和社会的有力支持。
  在面对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园长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真正参与到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中。
  四、家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持者
  家长在幼儿园教育的中一直扮演支持者、配合者的角色,而今,教师们需要转变这个观念,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来。为了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相关信息,我园通过结合实际来达成共识,使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分享新的理念。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效应。同时,让家长参与到课程教材的选取,认真听取他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意见,让家长代表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这都能为幼儿园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复杂、动态的过程,幼儿园应该配有相应的制度和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监督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目前常见的情形是,虽然园长会定期查看各班课程实施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从教师、园长、幼儿、家长的层面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JG14CB013)的阶段成果之一。
  (责编 张敬亚)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五)
浅谈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对策

  摘要:落实新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其价值是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文章分析了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认识偏差、教师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不合理等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开展培训,改善师资;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1-0041-03
  美国哲学家威廉·福克纳说:“没有技术知识,你将无依无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我国新课程改革开始在高中设置通用技术课。虽然国家高度关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实施,并明确提出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但囿于师资、课程资源等各种主客观原因,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困惑
  新开设的通用技术课就像一张白纸,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华和创造力,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一门新科目,教学研究少、教学经验不足,又在教学中产生许多困惑。
  1.认识偏差,重视程度不够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以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以此为基础,通过新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平台,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但是,在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能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的背景下,只有高考科目才是学生、家长、学校关注的中心。尽管强调素质教育,但现实中技术类课程已被边缘化。对于通用技术课,普遍存在的观点就是“高考不考,学通用技术没用”,“课时紧,没有时间开通用技术课”。教育主管部门对通用技术课也缺乏应有的重视,目前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评课听课基本没有,教学工作缺乏监督,取得成就得不到肯定,遇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一线教师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地,力量非常薄弱。除对通用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之外,对课程产生的认识偏差也影响通用技术课应有价值的发挥。如有的教师将通用技术课当作过去劳动技术课的翻版或者是小发明、小制作课,课堂教学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或图片、视频展示来完成,这都是对通用技术课程理念认识不清、本质把握不到位的表现。
  2.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首先,对于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开设培养通用技术教师的相关专业,有的师范院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大部分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是从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其他科目的教师经过短期学科培训转型而来,很少从社会聘请有一定技术实践经历的专业人员,许多教师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性质、理念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系统透彻。也习惯于从先前学科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就使得知识的呈现不够系统全面。
  第三,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多是一些“专家讲座”式的,教师只是从宏观的教育学角度了解了一些通用技术教学的理念、意义和特点,而和自己从教的教学实践有一定距离,致使很多教师听得热血沸腾,而一回到教学实践中却不知道如何应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形式单一、方法保守,显得力不从心,缺少设计和相应教学情境的课堂,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新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通用技术课不像其他学科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新教材配套的参考书、指导用书和网络资源也很少,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专业的引领,成功的教学大多依赖教师摸索。在教辅资料上,除了教材、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等提纲挈领式资料,其他配套的辅助资料很少,再者通用技术课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体现先进技术,这就与教材、教参的滞后性形成矛盾,给教师备课带来很大困难。最后,通用技术课程编制过于空泛,可操作性不强,许多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学生不喜欢,特别是特区学生了解新鲜事物多,对于板凳、石英钟、相框等设计已失去兴趣。在设施设备上,有效开展通用技术课专用教室、仪器设备必不可少,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学校囿于财力和场地的限制,建设实验场所、配备相关仪器都无法实现,部分学校按要求建了通用技术实验室,但因缺少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甚至有学校对通用技术实验室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无法让学生找材料搞制作。吉林省有调查发现,截止目前大部分普通高中的通用实验室几乎是空白,很多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只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如钳子、改锥、剪刀、美工刀等。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既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通用技术课变成一门纯理论课。
  4.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健全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丰富中,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课时安排有限,理论上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都未能付诸实践。在通用技术课堂上,依然是教师中心,按部就班讲授教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来开展教学活动,很难体现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目的和价值。没有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做载体,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也累。
  在评价方式上,由于通用技术课不同于语数外等传统科目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它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素养的养成,而这些很难通过以往的纸笔测验来评价,更不能靠分数来衡量。什么样的课或怎样上课才算符合技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师心中都缺少一把清晰或具体的尺子,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相反,从学校层面看,还是以分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度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二、解决对策
  针对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加强师生及家长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了解通用技术课程,从观念上重视它,才不会忽视它或在实施中走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争取社会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和参与,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价值,加强技术教师上好该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校领导者应该明确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以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保障技术课程的课时、监督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待遇、将通用技术课程列入教师考核与评价、职称评定的范围,也能够提高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通用技术课程进行深入的解读,让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抓住课程的本质,勿盲目开课。
  2.改善师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对课程价值的体现具有决定作用。在当前通用技术课程专业教师缺乏、任课教师专业能力不高的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操作技能,深入研读通用技术课程的要求和内涵。坚持自我反思,找改进提高措施。地区间还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开展读书活动加深教师学科底蕴。积极参加通用技术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建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是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从模块教学的同步资源到学业评价的方案和试题,从聚焦各路观点争鸣的“每月在线”到汇集多种思想锋芒的“每月话题”,从展示教研活动过程的“评比活动”到及时讨论疑问的“答疑解惑”,都是贴近教学实际,跟踪教学和评价过程的信息。教师们可以便捷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问和交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培训要注重实效性:加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根据教师不同学科背景、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鼓励教师参与,对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而不是讲授空而大的理论。
  3.丰富课程资源
  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才不至于纸上谈兵。对于硬件设备,学校一方面应该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支持,购进设备,建设专用实验室,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现有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现有的仪器和工具,鼓励师生利用生活用品自主设计和制作教具。更可以借鉴广州、海南等实验区部分学校的做法,采取联盟的方式与周围优质中学或者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共享设施设备。还可以利用校外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等为学生参观、见习提供场所。对于教材资源,首先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资料,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把图片、影视资料、社会新闻等补充到教学中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因材施教,及时更新教学素材。注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强化各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其次要积累各种专家讲座和教学案例,活学活用。
  4.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理想的通用技术课堂,应该是实践操作背景下活动的课堂、设计的课堂、创造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要灵活富有吸引力,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如陈述性知识可采用讲解、展现、演示等方法;程序性知识,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讨论和自主型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课前认真备课,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教学中通过设计调查、探究、分析与讨论、设计与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尝试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式学习、兴趣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但切不可照搬照抄已有教学案例,要学会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借鉴他人经验。
  技术课程是一门集数理计算、言语交流、身体运动、自我意识等于一体的课程。因此,鉴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擅长,技术课程的评价就不能以“掌握了多少知识”作为衡量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可以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考查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表现记录、技术试验的成绩、设计制作作品的成绩等,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地书面测试、操作测试。可以使用档案袋评价、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总之,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既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技术学习中的特点、已有成绩和不足之处,也能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想一下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转变教学方式也是不现实的,但不能以困难或阻碍为借口影响这门新课程的实施,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冷静分析和思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通用技术课程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5970/

推荐访问:联系实际谈谈新常态 联系实际谈谈从严治党

百科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泛读则着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是扩大阅读量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场馆落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