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

2016-07-25 热点事件 阅读:

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一)
例谈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差异表现及指导

龙源期刊网 .cn

例谈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差异表现及指导

作者:梅纳新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1期

【摘要】重视幼儿个体差异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之一,本文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案例,描述了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在认知发展水平、个体已有经验、学习方式出现的差异表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

【关键词】幼儿数学 操作法 个体差异

【教改项目】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教法课程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SJGLX488。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1]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幼儿在操作数学材料时,其个体差异表现的尤其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数学学习差异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幼儿在操作中的差异表现的了解及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通过几个案例予以阐述。

一、幼儿数学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指导应建立在幼儿原有发展水平上

案例 “ 比多少” (小班)

活动目标: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

操作材料:每个幼儿5张兔子卡片,5张萝卜卡片

操作过程:

教师:“小朋友,先把小兔子排成一排,再给每只兔子下面放一个萝卜。”

玲玲(3岁2个月):把兔子图片摆成一排,在每张兔子下放了萝卜图片。

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二)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 实施教育行为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 实施教育行为 从事幼教工作二十余年来,有许许多多教育感受让我常常夜不能眛,食不知味,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其中如何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实施教育行为的研究最令人难忘,本文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众所周知,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和阶段性的,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不同的个体来讲,人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是有差异的,这点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尤为突出。个体差异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存在,每个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幼儿具有各异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的影响,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千人千性格,万人万脾气”,这句民间流传的俗语,道出了人们对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的认同。

但在现实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存在着忽视幼儿个体差异的现象。不能认识到幼儿这种差异的存在,就会在幼儿教育中出现差错,严重者将影响幼儿正常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和家长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仅要承认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要承认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善于观察、了解个体差异

要想尊重个体差异,首先就要观察了解孩子。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肯定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场景:有的幼儿在涂色时将颜色涂到自己的衣服上;别人都在合作进行构建活动,偏有两个孩子不愿意同别人合作„„这些现象是不是很熟悉?也正是因为熟悉,使得我们常常忽视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 “关注幼儿”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关注每一名幼儿。那么在工作中应怎样去做呢?

1、细心观察,认真记录,解读每一名幼儿。

观察是了解幼儿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客观观察、向家长了解、询问幼儿、分析幼儿作品等,这些方法大家都在用。我认为在了解幼儿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应是被动的、幼儿发生了什么才了解什么。而应是主动的,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幼儿的个体差异得以充分的表现。在观察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观察前观察者一定要做好准备,目的要明确,并制订好观察计划。②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不要干扰幼儿。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幼儿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③认真做好记录,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要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要详细、准确、客观。④观察应排除偶然性,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要反复多次进行。

观察幼儿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是否真的想了解幼儿。关注每个孩子每个细节的表现,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逐步形成,它没有捷径可言。

2、认真分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其实观察幼儿的表现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去分析幼儿的表现。好

的教育是适宜的教育,这必须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不需要读懂孩子,以不变的方法应对万变的孩子,达到不变的标准。《纲要》中提出“尊重个体差异,促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只有深刻解读幼儿,了解幼儿行为、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才能实实在在落实《纲要》的这条精神。所以看到幼儿行为之后分析一下“为什么”,应成为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当看到幼儿各种表现时,应该怎样去解读的呢?以前看到幼儿的差异表现,我们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来分析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幼儿的差异行为是年龄特点的反映,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以接纳的心态去看待孩子。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孩子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时,总觉得自己的评价是为了孩子好,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经常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爱是从自己出发,还是从幼儿出发?我们以为对孩子释放爱了,但孩子是否感受到了?他们感受到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常常想:当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提出“关注差异”、“促进发展”时,是否曾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每个幼儿不同时期的想法和感受。

三、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做到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大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因此,教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大面积”的教学方法,既照顾那些“吃不饱”的幼儿,又要照顾那些“吃不了”的幼儿、既要满足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的幼儿的求知欲,又要调动相对“较差”的幼儿的积极性,使不同情况的幼儿都

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展。

1、针对个体差异,将教育目标分层、分类、具体化。

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将目标进行分层、分类、具体化。在制定目标时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①目标的确立要立足于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兼顾生理、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与《规程》的精神一致。②目标应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的作法是:在每次教育活动前,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分解教育目标,使目的单纯明确,并确定对不同水平的幼儿的要求,在使教育目标与幼儿整体发展水平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照顾个体差异。例如:小班目标“学会洗手”,我们就将它分为①为什么洗手;②怎样洗手;③主动自觉的经常洗手等三个层次,并用故事的形式给全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李欣、王小嘉等能力较强的幼儿,手洗的很干净并且方法正确,就培养他们主动自觉地洗手;张贝儿在家一切都由奶奶包办代替,自理能力较差,我们就把重点放在教会他如何洗手,怎样把手洗干净。

2、针对个体差异,将教育形式多样化。

平时,我们改变完全都是全班集体活动的形式,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采用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形式。

【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

我们把全班30多名幼儿的集体活动,变为分组活动,这样孩子就有充分的活动机会,有较多的与教师、同伴及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也有利于教师针对个体差异灵活地设计活动,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机会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同时也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和指导每个幼儿。分组方法很灵活,比如:①按幼儿相同能力水平分组,这种分组法,教师可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需要;②按活动内容分组(如讨论、合作游【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

戏、发现活动等)把不同能力的儿童分在一起,有利于相互启发、帮助。应该说分组活动是建立在对个体差异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分组活动又便于个别指导。如:有规则的排列活动,我按能力水平分组:能力水平高的幼儿为他们提供三种不同的颜色和不同形状的材料,能力水平低的幼儿为他们提供的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和不同形状的材料,对排列有错误的幼儿,观察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幼儿不懂按什么‘规则’排列,还是因粗心而出现的错误”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这里,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如:讲授,提问,点拨,暗示,引导发现和观察等方法应该灵活应用。

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由于他们对学习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而且能创造性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尽量让幼儿自己独立发现规律。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由于他们的思维更多表现具体概括的特点,教师在指导时,可提供蕴含问题答案的学具结合提问来帮助幼儿找到结论。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较低的水平,表现出喜欢按老师的指导,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所以教师通过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3、针对个体差异,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潜伏着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要引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物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环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不再被仅仅理解为“美化”“绿化”“儿童化”等外在的装饰性作用,而是教师为儿童准备的、有利于他们体、智、德、美各方面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已成为教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环境首

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三)
例谈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差异表现及指导

龙源期刊网 .cn

例谈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差异表现及指导

作者:梅纳新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1期

【摘要】重视幼儿个体差异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之一,本文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案例,描述了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在认知发展水平、个体已有经验、学习方式出现的差异表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幼儿数学 操作法 个体差异

【教改项目】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教法课程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SJGLX488。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1]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幼儿在操作数学材料时,其个体差异表现的尤其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数学学习差异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幼儿在操作中的差异表现的了解及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通过几个案例予以阐述。

一、幼儿数学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指导应建立在幼儿原有发展水平上

案例 “ 比多少” (小班)

活动目标: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

操作材料:每个幼儿5张兔子卡片,5张萝卜卡片

操作过程:

教师:“小朋友,先把小兔子排成一排,再给每只兔子下面放一个萝卜。”

玲玲(3岁2个月):把兔子图片摆成一排,在每张兔子下放了萝卜图片。

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布鲁姆认为学校教育必须考虑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其中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现象从身心各方面来看,在个体的性别、年龄、容貌、体能、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组织中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考察,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如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体。为此,要实施差异教学。

  关键字: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实施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39-01
  1.学生个体差异现象
  1.1研究对象。从当前我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层次的班级780名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教学实际教学出发,有效问卷700 份。
  1.2调查工具。学习借鉴国内研究的理论,以学生为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采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查问卷"该问卷由8部分组成:生源情况、家庭经济、性格、身体状况、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知识结构、学习动机领域,本问卷除最后一部分为学生自己发散思维来描述自己,其余皆为选择题。
  1.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3.1生源。生源地的不同代表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的融入一个新的地域文化领域,有的学生适应快,有的学生适应慢,造成了对学习的影响。从三个年段两个层次班级的统计表格可以看出本校学生有53%为外地生源(出大泉州范围,其中有40%以上为外省),而根据学生的口头答话,了解到这47%的生源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来源于大泉州的地区,统计出来源于市区的生源数量偏少。
  1.3.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2个方面:经济背景和家长对学习的态度。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水平都在一般水平,从统计本校780位学生的家里经济条件处于"好"的状态占了13.3%,一般是86.7%。从表格分析看,班级程度比较高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会好一些。整个学校实验班级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达到了99.8%的程度,其中初三年的整体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较高,整个学校的平行班学生家长对孩子重视程度偏低才42.3%。父母重视程度高就会给孩子从小打好各种习惯与心理基础,因此重视与否直接体现父母是否加强基础教育力度和投资,从微观角度看,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孩子终身受益。
  1.3.3自然特性。两个年段的数据分析,性格外向的学生占了60%,其中从实验班到平行班,性格外向的学生以班级层次低的居多,性格沉稳的以实验班居多。不同的性格特征会导致学习者对同一教学法的态度、配合方式及接受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Skehan ,1989 ;Brown ,1994) 。情感状态的因素包括年龄、自身性格、多种智力特征、学习动机、与教师或同学的关系、学习环境、学习经验、教学方法、文化传统等。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伴随人的一生,贯穿学习过程始终的。任何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考虑到学习者可能的情感,使之成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理据。
  1.3.4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包括2个方面:知识结构和学习动机。从图1分析,一、初一和初二的学生相比,初二的学生思维和思想会更成熟因此他们在知识结构的完整上比例会更高出一些,主动的学习强度(学习动机是内在的动力、情感、愿望,它具有促使个体采取具体行动的潜在驱动作用(Brown ,1994))初二的整体水平都略高一筹。二、两个年段的实验班向平行班的趋势中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学习动机都是学习程度好的班级比例高出一些。
  2.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校初一、初二的学生以外地生源为主,在家庭经济一般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不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96.8%的学生身体在良好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实验班、中班、平行班,在这三个层次的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平时学习课堂和课后的氛围及行为举止,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动机,知识结构,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在层次好的班级里学生向着高一级好的方面发展,求知的欲望高,希望老师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的学习能够更上一层楼,而在层次低的班级部分学生没有任何希望,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在读书,而想学习的学生在挣扎着希望不受这股的风的影响好好的读书。
  3.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
  3.1学校社会家长凝心聚力,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保驾护航。
  (1)政策扶持。本校两种生源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活动、统一考试,享受同等待遇,保证了教育过程的公平;学校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一致。
  (2)净化环境。外来民工居住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地处边缘人群,社会治安不好,文明程度、卫生状况等都不尽如人意,甚至赌博盛行等等,孩子们耳濡目染的不良行为很多,要让孩子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很难。
  (3)推进家庭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孩子对"父母是否重视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比例极低,说明受到来自家长的教育和指导较少,他们把家庭教育的责任转交给学校。其实家庭教育具有学校及其它教育不可取代的独特功能,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续。
  3.2优先关注教师差异培养,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保驾护航。
  (1)知识培训――深悟差异教学要义。①细读原著。要求全体教师研读《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美)汤姆林森著,了解学生差异与差异教学关系、学生差异测查的基本方法、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超长学生和困难学生的教育、差异考试和评价等相关内容。②沙龙解疑。普遍学习后,组织具有反思精神、质疑精神的教师组成"学者沙龙",引导他们结合学习的感悟和一线实践经验集思广益,寻找差异教学理论进课堂的途径,将自上而下的实验转化为自下而上的实践。
  ⑵能力培训――高度重视集体备课。①集体听课评课,促进知识转化。我们每天要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潮,只有高效的筛查、分析、吸纳才能吐故纳新。对于差异教学的实施,我们就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提供的信息资源让教师快速的进入情境。②同课异构,强化差异教学认识。同课异构也是关注教师差异进行有效培训的重要方式。组织差异较大的几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进行集体观摩,通过不同角度授课的直观比较和量化测查,可以甄选落实差异教学较好的案例。③反复磨课,灵活应用差异策略。所谓磨课就是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因为学生不同、差异不同,虽有同样的教学预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就要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不断调整预设,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一种以教代培的有效方法,通过思维的外显形式――差异教学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五)
善于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善于观察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十分重要。

  1、了解、尊重幼儿
  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教师应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才有与幼儿相处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幼儿,我们才能有可能帮助幼儿实现最优化的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善于对孩子的外部活动进行观察,而且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幼儿教师的“善于爱”,首先应体现在尊重孩子上,必须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判断,用协商的、建议的语气说话,会使幼儿感到平等、感到被尊重。尊重孩子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教师在工作中要把幼儿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意见,如:在班级布置环境时,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老师一起创设环境;在区角活动时,让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在奖励时,一起评判同伴的表现等等。
  2、宽容幼儿
  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经常问东问西,摸这碰那,一不小心就会犯错。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宽容,老师理解孩子,宽容孩子,会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在宽容中学会宽容,用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幼儿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是构建民主的师幼关系的重要途径。
  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我也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我们教师在孩子“出错”时,首先要试着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有些孩子好动,是因为他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些孩子爱插嘴,是因为他思维活跃,敢于表达;有些孩子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是因为本意想帮助别人;有些孩子喜欢大声叫喊,是因为他想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重视……
  3、信任、欣赏幼儿
  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班制定的小值日轮流制度,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负责小组内的简单事务,如:分发本子、餐点等,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得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赏识,他们需要的也是赏识。我们不妨用欣赏的目光注视幼儿,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幼儿个体间的禀赋、品性也各有差异,不同的孩子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正确把握爱的份量,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会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我们老师应以人为本、做个民主的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用一颗对教育对孩子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品味《指南》。
  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关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把最温馨的目光、最慈祥的笑容、最真切的话语、最真挚的鼓励、最真诚的希望献给孩子们!

案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学习的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3384/

推荐访问:幼儿个体差异案例分析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三七的神奇就在那里 下一篇:重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