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诗经取名

2018-09-24 格言大全 阅读:

女孩诗经取名(共9篇)

女孩诗经取名(一):

姓王 ,女生,求各路大神取名。要求取自《诗经》,《论语》,《中庸》或者其他古诗词。
意思比较好的成语也可以

子衿 取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示的是对女儿的关怀和忧心

女孩诗经取名(二):

能用于起名的诗句?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优美杰出的诗词文章,简洁精粹或含义深造的成语典故等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名取有意,摘取文章、诗词浓缩起名,如“陈设古玩,名有攸宜”.(袁枚《随园诗话》).即体现了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粹,可引以为自豪;又适应了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显得新颖脱俗.典雅工巧,含蓄隽美,意味深长,而且不易与人重合.

古往今来,《诗经》、《论语》、《史记》、唐诗宋词等不仅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而且摘取其中文字取名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在文化阶层,以此周易起名更成为一种风气.

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字出于《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现代教育家杭苇,原名杭锡奎,上学时校长根据《诗经·河广》中“谁谓河广?一韦杭之”的意思给取名杭苇,字一之.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幼名张泰来,泰来是他外祖父据《易经》中“否极泰来”之意取的名.后来他取谐音表明宏大的抱负,愿把自己化做巨雷,冲破旧罗网.

评论家、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因对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特别欣赏,取其义,又取原名谐音,而名“朝闻”.

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之名出《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后秕糠,将犹陶铸尧舜也”.唐代皮日休《房杜的相国》诗中亦云: “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陶铸即造就培养之意.

方志敏烈士之名出自《书·说命下》: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后有成语“逊志时敏”,意为谦逊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雨巷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望舒取自楚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月神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原名邹恩润,因其一生的主要著述及许多活动都用“韬奋”这个笔名,他的原名反被所淹.关于韬奋一名,他曾向人解释过:“韬”是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奋”是奋斗不息,用以自勉的意思.郭沫若曾就他的笔名作过一嵌名对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待读良书”.这副对联对我们也是很有教益的.

还有作家东方既白,名出自苏武《前赤壁赋》中“不觉东方之既白”.东方是复性.

著名作家谢冰心之名,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一名会使人想起清高之志,纯洁之情.

现代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一语也寓含着一段深意.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词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此词后,从中悟到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逝去.“恨水”一名会使我们感慨光阴如水流逝,务须严格律己.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名王运生.自幼崇拜民族英雄,当他读《木兰辞》,看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气与救民的迫切心情.

从以上名字的由来可见,从古文、古谚中摘字取名,立意新颖,语意隽奇,怡人耳目,可使人名寓意深刻,韵味悠悠.同时人名中浓缩反映出的优秀诗词的清词丽句,既可以发人深思,引人回味,又可以反映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欲表豪情壮志,可取壮飞(李白诗: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白羽泸纶诗:“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志丹、留丹(文天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帆影(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飘然(杜甫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等;欲明亲情友谊,可用春晖(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秋鸿(苏武的“人似秋鸿来有信”)等等.

这里笔者为家长们准备了160例如下:

1.彬蔚 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2.彬彬 文质兼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博裕 广阔富饶.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4.博闻 见闻广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5.博容 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6.博文 通晓古代文献.适用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7.博艺 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8.博雅 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C

9.承德 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10.朝宗 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11.澄泓 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12.存志 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D

13.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14.得韬 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 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15.德辉 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F

16.方旭 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17.飞轩 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18.芳华 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19.芳蕤 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陆机 《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20.芳苓 香草名.指莲.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枚乘七发》:“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21.芳蔼 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22.芳菲 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G

23.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H

24.和畅 亦作“和昶”,温和舒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王羲之 《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5.涵畅 滋润化育,使之发扬.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程氏外书》卷三:“兴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

26.涵涵 水波晃动.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27.浩初 太初.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陈子昂《昭夷子赵氏碑》:“请尔灵龟,永晏息乎浩初.”

28.浩丽 壮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29.浩然 正大刚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30.浩学 博学.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 ,枢密直学士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31.泓涵 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32.泓浵 水深广.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吕坤《吾庐放言序》:“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

33.慧艳 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34.慧语 妙语.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程羽《鸳鸯牒》:“步非烟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J

35.嘉言 美好的语言.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36.嘉懿 善、美.出自成语:嘉言懿行.意思是美善的言行.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37.江沅 沅,水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38.瑾瑜 比喻美德贤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39.景铄 盛美,盛明.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班固的《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铄,扬世庙,正雅乐.”

40.静淞 淞:水汽凝结的冰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曾巩《雾淞》“园林初日静无风,雾淞花开处处同”.

41.隽秀 优异出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42.俊材 特别优异的人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说文》“俊材千人也”.

43.俊慧 秀美聪明.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爱妓王屋山,俊慧非常.”

44.俊杰 才智出众的人.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45.俊丽 秀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荐宗室令畤状》:“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

46.俊爽 英俊清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

47.俊伟 卓异壮美.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

48.俊雄 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

49.俊誉 才智出众的名声.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时蜀人陈尧叟亦有俊誉.”

50.峻雅 高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韩柳之古健, 欧苏之峻雅,何莫不得乎此也.”

女孩诗经取名(三):

诗经中有关描写爱情的句子、很美的.多给我说点儿

  1、《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桠,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桠,桃子结的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桠,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全家.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每个新娘当时应该在想:既为你妻,定当与你一起孝顺父母,共同开创未来美好的生活.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
  2、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分析: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3、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分析:这位女子仿佛不大会“推销”自己,到了婚嫁的年龄还嫁不出去,只能在心里一个劲儿地着急.开始时,她还想出嫁时选择一个好日子,但很快,她便有些等不住了,也管不了什么吉日不吉日的了.她似乎还想在向自己求婚的男人前面撒撒娇,但易逝的青春如同成熟的梅子纷纷落地,越来越稀少,她很快便没有那个兴趣了,巴不得人家开口呢!这个女子若为足不出足的那类,她将自己这份真实的情感写下来,等待有人前来求婚,而当那一天真正到来,她也许会被羞得满面徘红——这是多么的可爱!而她若为敢于在山间向众多的男子唱此类情歌的那类,这将是何等地大胆与直白!我没有理由怀疑她的相貌,因为,诗或曰歌已使她非常之美了.美丽的诗歌要比美丽的征婚广告强千万倍.
  4、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分析:漂亮的女孩似乎很顽皮,她将诗作者约到了城楼,自己却藏了起来,在暗中望着诗作者“搔首踟蹰”.她送给诗作者一支“彤管”(红色的笔管)和几根茅草,在诗作者的眼里不但彤管很美丽,而且她更美丽了.
  5、《子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佻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词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诗词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6、还有我学过而且十分喜欢的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女孩诗经取名(四):

《诗经》里的一首词~
好像是说 一个女孩拒绝官员求爱的.什么骑着高头大马 配着宝剑从北方来~好像是这个意思,在此谢过啦

  《陌上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女孩诗经取名(五):

赞美女人的四字成语或是古诗和现代的流行话!
多多以善
最好给个分类
例如:表示女孩哭的成语:
古诗:
文言文:
现代语:【女孩诗经取名】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女孩诗经取名(六):

关于描写儿童天真可爱形象的诗句

  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自古就是诗人们的吟咏对象.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而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颇具特色.唐·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幼女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幼女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此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责子诗》、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嘲稚子》、《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清代诗人著名袁枚的《所见》等,也都是别具一格的吟咏儿童的佳作.
  古诗吟咏儿童,妙趣横生,笔法多样,值得当代诗人们“古为今用”,以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吟咏儿童的诗歌佳作.

女孩诗经取名(七):

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有?作者分别是?

一、春季: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点评:作者观察细致,比喻新颖,想象别致,语言浅近流畅,字里行间溢出浓郁的春意.
二、夏季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
【释】: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注释](1)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2)毕竟:终究,到底.(3)四时:四季.
[译文]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帖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三、秋季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全诗通过枫叶,写出了晚秋的热烈气氛.
[赏析] 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这最后两句尤为优美.所以黄生《唐诗摘钞》说“诗中有画”,是一幅《秋山旅行图》.诗中“坐”字作因为解,并非坐下之意.“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人赞为“真名句”,因为它申足前意,将一片枫林秋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看,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 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四、冬季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舟雪.
〖译文〗
连绵的群山不见鸟的飞影,
所有的路上难寻人的行踪.
一条孤单的小船上,
有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
独自在风雪寒冷的江上钓鱼.
〖点评〗
此诗用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幽静寒冷、纯洁寂静的自然景象,抒发了
诗人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 文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1.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滔.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 杨万里
泉眼无声嬉戏流,
树阴照水爱轻柔.
小菏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里上头.

1.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昼蓑僳翁,
独钓寒江雪.
参考资料:故事词

女孩诗经取名(八):

古代年龄的特称
二十岁曰弱冠,六十曰花甲,七十曰古稀,其他的还有哪些?谢【女孩诗经取名】

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 “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上寿:百岁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另外称老人的有: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黎炜
看了《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刊登的杨权同志写的《古代年岁的别称》一文,很感兴趣,也摘抄一点来凑趣.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古代年龄称谓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 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女孩诗经取名(九):

木兰诗是什么体裁?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
  中文名: 木兰诗
  类型: 乐府民歌
  朝代: 北朝
  人物: 木兰
  体裁: 叙事诗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接着叹息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机杼作响,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叹息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回答道) 我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马鞍和马匹,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集市各个地方买出征用的东西.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哗哗声.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木兰)凯旋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雌兔哪个是雄兔呢?
  注释
  1. 唧唧(jī jī):叹息的声音.同《琵琶行》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之“唧唧”.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6. 军帖:军中的文告.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头: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急水流动声.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古代官名.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通假字 通“着”,穿.
  3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41. 双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42. “火”:通 “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 行:读xíng.
  44. 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注:《木兰诗》已成为语文出版社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4课及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七年级上第28课.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编辑本段编者简介
  郭茂倩,(1041-1099),字德粲,宋朝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木兰歌》.作者及产生时代不详,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已著录此诗,故其产生时代不会晚于陈代,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加工润色.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木兰生世: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
  1、 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
  2、一般认为姓花,名木兰.
  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影响: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编辑本段乐府诗简介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 “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南方民歌的细腻委婉清秀大相异趣,显示出北朝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女孩诗经取名

http://m.zhuodaoren.com/haoci892864/

推荐访问:女孩诗经取名大全 黄姓女孩诗经取名

格言大全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女孩英文名字大全2017 下一篇:女孩缺金的名字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