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2018-10-31 论文 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共9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一)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1、人口问题突出.首先,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次,人口老年化问题严峻,青少年人口比重严重偏低.使得我国老年抚养系数快速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加剧、老年医疗和养老等问题突出.
  2、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较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和金等多为贫矿,难选比重大,开采成本普遍比较高,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瓶颈.
  3、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在获得巨大经济发展的背后,却付出了更大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退化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更加严重,如果继续实行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二)

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的问题,一个好的环境,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人们最忧患的不过于死,最看重的不过于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民的身体安康是全社会的大事,而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票否决制,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我愿与你共享,如有同感,请予采纳!谢谢!祝你心情愉悦,身体安康,一切顺畅!【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三)

如何理解“建设生态文明”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把“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此,我结合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就谈以下三点认识: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们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实践的必然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状态.然而,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问题也促使了我们党对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在不断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主观的意识形态以客观物质环境的发展变化为转移,把全面清晰地把握客观世界作为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记录了我们党在发展中探索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历史足迹,也是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基本原理,与时俱进、创新思想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也是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指导实践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是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认识的又一次伟大飞越: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放弃了工业文明时期的重功利、重物质的粗放主义,描绘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好蓝图,是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二、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助推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就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能源紧缺和生态破坏,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我们仍将始终面临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容量限制两大约束.因此,现阶段倡导“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做好负责任的大国,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自工业文明后,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通过对资源的获取,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对自然无节制的掠夺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长此以往,人类的发展必将难以为继.人类将继续以往的发展模式还是重新调整、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以“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给了全世界一份满意的的答卷.这样的发展思路不仅避免了欧美“先发展后治理”发展模式的弊端,解决了全球十几亿人口的环境保护问题,同时也为其他欠发达国家今后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表率.第二、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 对“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是落实“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思想的基础和前提.在此,我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谈以下三点: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将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合成的统一整体.“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建设生态文明,即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体系在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生态保护提高到了一种文明的高度: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把塑造健康持续的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样看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促使了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步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的环境观、资源观.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 “建设生态文明”是在人类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明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在“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促使经济活动以大自然的稳定、和谐为前提,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在“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将以认知自然、尊重自然为出发点,倡导健康、绿色的生存观念,将节能减排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在“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将致力于消除因为政治矛盾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更加重视利益的多元化和协调各种关系的平衡.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人是环境中的动物.数千年来,人类在自我创造的世界里繁衍生息.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如何处理发展过程中人与资源、环境关系,将决定着一个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如果在发展中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反过来将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阻碍人类自身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在正确把握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基础上,实现了从传统“向自然宣战”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它是对人类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与提高.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将为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推动着人类自身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第三、践行生态文明、助推科学发展 近年来,滨州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市委市府关于打造“系统九州”,延伸十大产业链等政策的部署下,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带的沿海城市,滨州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位置.保护好黄河三角洲及沿海地带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六个发展”的总体要求,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践行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我市节能环保工作中做出新成绩、实现新突破.一、提高认识水平,转变发展思路. 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发展观念.既要考虑当前,更要考虑长远.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追求一时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把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始终,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四思而后干”.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长远效益的兼顾,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保护和集约发展.二、加快结构调整、做好节能减排 依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十一五”计划末万元GDP能耗应降低22%,二氧化硫排放量应降低20%,COD排放量应降低18%.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做好节能减排:一是要深入开展节能评估审核工作.依据我市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两个准入门槛,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二是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化产品结构,支持企业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品.注重结合地域特点,着力发展旅游业,餐饮业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三是要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做好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基本农田保护等十个项目工程,加大对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用、民用等领域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的监管力度.四是要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在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计划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制定实施方案,倒排工期,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完成.截至目前,全市COD减排工程已达52个,预计全年减排COD 3.52万吨;全市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已达45个,预计全年二氧化硫减排能力为4.32万吨.三、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一是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不断提高滨州的环境竞争力.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努力培育和扶持优势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提高环保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制造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同时要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着力解决城市交通、餐饮等行业的污染,鼓励环保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让每一个民众在享受城市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都能感受一份城市中的碧海蓝天.二是要注意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倡导农民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沼气等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同时要积极依照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要求,加强对农业、农村生活污染源的排查力度,妥善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维护好农村的生态稳定.三是要进一步推动鲁北平原及干道,生产区、住宅区的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滨州辖区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四是要做好海岸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通过治理污染源、引灌黄河水、人工修筑沿海防潮堤、增加湿地淡水存量、人工营造柽柳林、种植复壮芦苇等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确保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为鸟类的繁衍生息和迁徙越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四、倡导环保理念,实现全民参与 一是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生态文明观.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积极倡导健康绿色的消费观,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污染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二是尊重、支持民众对节能环保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一方面是定期向社会公布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的目标、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监督措施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督对象、标准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大力拓展群众监督管理渠道,做好群众环保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和建议反馈机制.把群众的建议真正转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际效果.三是要让每一个市民都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践行生态文明.身在滨州不是客,节能环保需躬行.每一个滨州市的居民都应当从我做起、身体力行:改变一些陋习、培养一些新规;增添一份节制、减少一些放纵.滨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四)

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
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
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
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 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
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
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
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
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
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
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
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
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五)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据《中国青年报》XX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总的看,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城乡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满意的,但对环境恶化,则反映相当强烈.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收相互促进、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紧要!其潜力又是多么巨大!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了,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岂不可以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六)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十八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3、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4、如何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5、具体抓好四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度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建议

一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把好行业准入关,提高冶金、建材、石化、造纸、印染、制革、电镀、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建议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地方政府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整力度的测评指标,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综合测评体系.\x0d二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进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示范,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生态文明建设产品的推广应用.\x0d三是制定和实施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通过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各种经济杠杆,促进节约能源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加快调整高耗能产品的进出口关税政策,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将治污成本纳入能源资源的使用成本,重点是电价、油气价格和煤热价格调整,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价格机制.完善资源税制度,实行按储量征收资源税.尽快开征燃油税,实施对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扶持政策,节约使用石油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经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x0d四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污泥分离及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八)

结合我国现状,谈谈你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都那么惨了 才提出来 亡羊补牢未为晚以 的确要重视环保 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 对不起子孙后代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九)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人民大众.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936714/

推荐访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生态景观设计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