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论文观点

2018-09-01 论文 阅读: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共9篇)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一)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或3000字的读书笔记,

在我们这个统一的民族国家里,汉族有汉族的风俗,55个少数民族有其各具特色的风俗,共同组成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中华民族风俗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相继实行社会改革,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社会生产力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所有这一切,都为民族风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将55个少数民族风俗,分为服饰、饮食、居住、交通运输、生产、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社会家庭、宗教信仰、禁忌、艺术、竞技游艺等12个门类加以叙述.现在就几个少数名族谈谈他们的风俗,以及自身的感想.回族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如果走进回族人的家中,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非常舒适.在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从现在的餐饮汗液也可以看出对少数名族习俗的尊重,比如说上次去酒店打工,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一个宴会厅里大大小小几十桌,其中有一桌特别标明了回族,并竖这一个标签,开始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服务员方便上菜,一方服务员把猪肉灯回族人的禁食端上桌,如果是这样,就会使回族人感觉到不尊重他们,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由此可见,少数名族的对饮食的重视以及现在人们对少数名族习俗的尊重.回族的饮食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这与我们汉族不一样,我们都是以米饭为主,并配上各种各样的菜肴,如果让我们想回族人一样天天吃那些也许会受不了,但这确是回族人的喜爱.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回族人喜欢饮茶,这与我们汉族人一样,饮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远,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而我们汉族人主要喝铁观音等,各自的品味也因地域等因素而不一样.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但在回族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这些在我们汉族人看来比较的复杂,我们的服饰几乎没有什么规矩,很随和;回族人对待服饰非常重视,这就好比出门在外,所代表的他们的文化,是一种象征,是他们对自己特有文化的自豪.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二)

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结合生物历史学科民俗文化知识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找了点资料,自己写的,不好不要介意.
  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
  在人们心目中,兔子是十分亲切、和善的小动物.在古老的传说中,最早登上月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还有兔子.这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想象.
  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每当中秋节的黄昏,一轮明月高挂天边,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一香案,上面摆了月饼(又称团圆饼)、水果等供品.此外,还有“月光马儿”和“兔儿爷”.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祭毕,一家人围桌而坐,饮团圆酒,吃团圆饼.这就是祭月的古俗.而这其中的“月光马儿”和“兔儿爷”是据《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挂殿,有兔持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约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粉.”这里所说的“月光纸”,就是纸神马,即“月光马儿”.《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这月光马儿,上部绘太阴星君,下部绘月宫桂殿及捣药的兔儿爷,彩画贴金,辉煌耀目.可见兔在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事十分重要的,在古人们看来也有些神秘色彩.
  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兔子作为一种动物,已经神化,在中国人们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成为了多彩华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俗文化论文观点】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三)

求大神能帮我翻译下 我论文的题目摘要和关键字!!!拜托了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以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及特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述评,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疆

Xinjiang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literature review
摘要:This article take the Xinjiang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ccess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folk culture tourism,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Xinjiang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other content of the induction, summary, and then to refer to literature review,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关键词:Folk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Xinjiang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四)

请大家帮忙写一篇文化论文
补充 1.写作角度,如姓氏.民族年节风俗等.2.姓氏请选周,从起源历史上本姓重要人物及事迹,当代发展状况,对姓氏自豪感方面写 年节风俗可以从起源.相关文学.文化现象(如相关诗文).历史的传承与变化.当代的创新与变革等方面写,民族请选择汉族,从起源.发展.历史的代表人物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自豪感等方面写.以上三个任意一个都行,不少于两千字

两千字很少啊,很容易就完成了.比如写“周”姓的起源:1、先叙述周姓的起源、发展、迁移,现在的分布状况.2、周姓有哪些祖训,崇奉怎样的信条.历代有哪些名人,名人的事迹可以根据篇幅稍微详细一点,详写三到五位,其余则...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五)

人类学 和 民俗学 研究的有什么区别?

  【随笔】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区别谁也说不清(原载《民间文化论坛》)
  1.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区别谁也说不清
  2006年12月,在北师大“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刘铁梁把北京城里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许多知名学者都请到了.不同学科坐在一起,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了有趣的讨论.会上,高丙中、庄孔韶等学者再次提出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异同问题,引发了许多学者新一轮的思考.
  高丙中说:“民俗志与民族志的区分在于,一个是我对我群的参与观察和文化书写,一个是我对他群的参与观察和文化书写.”言下之意,人类学偏重于从他者的角度对异文化进行研究;民俗学偏重于自观的视角对本土文化进行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观点,高丙中频频把他手下几个人类学专业的博士生派往东南亚,以至美国等地做田野调查,他认为这才是正宗的人类学调查.庄孔韶提出的主要区分标准是,人类学家像“鼹鼠”一样,偏重于对特定社区的“点”的研究,因此需要具体、持久而深入的调查;而民俗学家则像“蝗虫”一样,偏重于对同类民俗事象在不同地区的“面”的把握,因而需要更广博的一般性知识.
  中国现代民俗学产生之初,主要受到了英国民俗学会的影响.英国民俗学的起源有浓烈的殖民色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统治国对于隶属民族可以从此得到较善的统治法.” 所谓“隶属民族”,当然是“异文化”了,所以说,民俗学从一开始,就未必只关注“本土”文化.近年来一些外国民俗学家在中国的调查,如德国民俗学家傅玛瑞在华北农村的调查,日本民俗学家樱井龙彦在北京妙峰山的调查等,都是在异文化地区展开的民俗学调查.即使是局限于家乡民俗的研究,依然“需要‘自观’(emic)与‘他观’(etic)两种视角,因为学者本身既是insider ,同时也是outsider.这两种视角的把握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由此说明,我们很难使用高丙中的标准来区分两个学科.
  如果从1980-1990年代的民俗学成果来看,庄孔韶的感觉也许是对的,这一时期的民俗研究,多是特定民俗事象的专项研究.但是,这一研究取向在尚未进入21世纪就已经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民俗学者倾向于长期蹲点进行实地调查,近年来北师大的一批民俗学博士,如吴效群、岳永逸、王杰文、吉国秀等人,不仅有长期的、定点的田野生活,而且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果所借用的理论资源与研究范式,也与人类学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要把这些成果划入人类学,我们很难找到反对的理由.近年来刘铁梁所提倡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写作,也算是一种“鼹鼠式”的、“点”的调研方式.我们当然不能因为刘铁梁和他的弟子们不像个“蝗虫”样,就把他们开除出民俗学队伍.所以,庄孔韶的区分标准也已经不适合当代民俗学的发展.
  那么,民俗学与人类学到底该如何区分呢?不同的学者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站曾经有过反复的讨论.这一拨人讨论了一番,没有结果;过一段时间,换一拨人又来讨论,还是没有结果……别说是当代学者,就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钟敬文,以及中国人类学界的顶级英雄费孝通,同样也说不清楚民俗学与人类学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费孝通倒是曾经替民俗学划出了一条很容易区分的界线:“我个人的看法,为了避免把民俗学和社会人类学发生难解难分的重迭,还不如划出口头民间文学为民俗学的对象比较好些.” 可是,这种人为的规定性并不因为费孝通的学术地位而发生多大的效用,赞同费孝通的学者自然会拿他的权威话语来说自己的事,而不赞同费孝通的学者也可以根本不当他一回事.
  无论是谁的界定、如何界定,都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推翻.一个貌似极简单的问题,却是谁也给不出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因此我们只能说,民俗学与人类学之间那条假想的分界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也就等于说,民俗学与人类学不存在质的差别.
  就学者个人来说,高丙中既是民俗学家,又是人类学家,我们难道分得出他的这一篇论文是民俗学成果,而那一篇论文是人类学成果吗?中山大学则干脆把民俗学的各种资源平均分配给了中文系和人类学系.每年中文系申报民俗类项目的时候,总是把人类学系的成果也算在自己的“前期成果”之中,反过来,人类学系也一样,而且,他们甚至都曾想把高丙中高薪聘到自己的团队里面来.至于人类学系的博士导师们,他们大多数都在招收民俗学博士研究生,这班师生难道还能分得清哪天做的是人类学课题,哪天做的是民俗学课题吗?他们不也是伸着同一双手,张着同一张嘴,看到哪边有饼就在哪边咬吗?
  只要你的研究领域大致的还在民间文化这一块,至于你的具体身份到底算民俗学家还是人类学家,主要取决于你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被认可”的程度.关键是,你得认识那个学科的几个主流学者(当然,也得被他们认识),在那个学科圈子里多开几次会或者在那个学科的刊物上多发两篇文章,只要做到这两点,你就算是从属于那个学科的学者了.像高丙中这样,两边认识人,两边开会,两边发文章,那么,两边都认他是自己学科的学者,而且是著名学者.这种在不同学科双栖甚至三栖的现象同样适合于朝戈金、陈岗龙、赵世瑜、叶舒宪、巴莫曲布嫫等一批知名学者.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六)

如何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的民俗
要写一篇人文地理论文,选的是台州乱弹(一种地方戏曲)的题目,不知道要如何分析好,

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比如重庆潮湿就决定了那里的人饮食辛辣,四川封闭的盆地地形就使得那里的人生活节奏平缓,而一个地方的民俗又很能反映该地方的地理特征.你说的那个我不太清楚,但是你可以从相互关系上来分析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七)

作文 传统于现代
其实不仅仅是中医,琴棋书画、民风民俗、诗词文赋、名胜古迹······这些传统的文化艺术、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处事方式等等,有的在我们这个新时代依然充满着生机和力量.请你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标题资拟,处诗歌外文体不限.

让传统与现代和谐 载着漫长的岁月,载着悠久的文化,载着一个个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历史长河缓缓流着.从古至今,流传下了不少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这些节日都有传统的习俗.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对每一个节日都非常珍重,对每一个节俗都分外庄严.那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对大自然十分崇敬.在每一个节日都注重向天地乞求幸福安康、合家欢乐.因此每一个节日都过得十分隆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节俗,自然而然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的人们不愿守旧,追求自由、奔放、快乐,不再被传统所束缚.把节日习俗淡化,简单化了.在这些节日里,有的人们因工作太忙,忘了节日;有的人们则利用节日的时间外出旅游、散心;有的人们只在节日里送点礼品,似乎颠覆了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改变,有的外国节日也传入了中国.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人们似乎更喜欢外国节日的激情、浪漫,也就冷落了传统节日.对于传统节日,人们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欢迎外来新而美好的节日也排斥庸俗的节俗.在传统节日与新节日之间有了轻重、有了责任,就能够使节日得到更新和发展.倘若盲目拥护外来新节日,只见其激情、浪漫,却不见其庸俗、低级,不注重选择.对传统节日只用过新的眼光看待,不知其庄严神圣的文化精髓与悠久的历史文明,只会堕落其中,看不到历史的光华.这样的颠覆和冷落是对传统文化的抛弃,是对历史的冷淡,是对民族精神的不负责任.庆贺传统节日是历史的回顾,是发展的庆祝,是文化的拥护,是民族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只有注重选择,负起责任,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我们对于每一个习俗,都应是庄严神圣的.因为这些习俗都是在漫长的几千年岁月中不断流传、发展而来的.我们决不可淡忘这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让这些习俗的实质和精髓永远随历史的发展而延续,只有这样才能建造一个传统与现代和谐的家园.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八)

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述理由.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应该保护【民俗文化论文观点】

他们应该受保护的.
不管那些节日是否与时代脱节,他们都有各自的独特的含义,或感人或凄美或赞誉纪念一个人或事.拿十五的花灯来说,传统的花灯不仅手工精美而且更是见证了花灯的发展史.他有太多现代花灯所不拥有的,可以所是各有特色.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九)

对于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点?说明理由
观点一: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因当保护.观点二;时代变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赞同观点1 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因当保护.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都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体现民族的特点,所以应该保护.

民俗文化论文观点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857912/

推荐访问:中国民俗文化论文 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民事诉讼法论文 下一篇:民办教师的责任有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