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2016-09-01 制度 阅读: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一)
也谈校长学校管理心得

龙源期刊网 .cn

也谈校长学校管理心得

作者:杨昭钊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6期

摘 要:校长学校管理体现在贯彻学校各项制度、公正客观评价教师、密切联系群众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心得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核心人物——校长的指导与管理。校长之于学校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足可见一斑。以下,笔者将自身的管理心得与体会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与广大同行共勉,共发展、共进步。

一、校长必须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制约一定社会群体中人们行为的某种制度或章程,其最主要、最鲜明的特点在于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严格服从、共同遵守。每个学校都有契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对此,校长必须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是一校之长,就妄想凌驾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之上。须知,校长是教职员工以及全体学生的示范与榜样,只有校长以身作则、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其他教师员工、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言行。

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应当公正客观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相当一部分校长在职期间容易产生如下的错误做法:哪位老师与我私交甚好,我就在工作中有意放松对他的要求,即使犯了错误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反,哪位老师在私下的生活中同我有矛盾、有过节,我就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报复”,使其难堪。很明显,上述两种行为都是校长模糊、混淆工作与生活的错误表现,并不利于教师、学校的长远发展。

我个人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两者并不是相对等的关系,校长对学校进行管理,这是他自身的工作职责所在,因此他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当局限在教师工作的范围之内,而不能把教师私底下的交往也牵涉其中。

三、校长在生活中应当建立同教师的密切联系

当然,倡导校长明确工作与生活的区别与分界线,并不是要求校长只在工作中产生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却要避学校老师之不及。这也是校长管理理念中的极端表现之一。诚然,校长是教师工作上的领导,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也是彼此的朋友。因此,校长在严格遵循生活、工作分开原则的基础上,应当以朋友的身份多关注教师的生活,在学校自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对一些生活困难的教师给予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二)
浅谈校长如何管理学校

浅谈校长如何管理学校

摘 要:如何管理一所学校是摆在校长面前的当务之急,作者提出抓好四大项:一是出思想、定方向;二是定制度、建机制;三是抓班子、带队伍;四是抓教学。 关键词:管理;学校;对策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此话不虚。但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校长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校长的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但你把这千头万绪的工作认真梳理一下,其主要工作就四大项:一是出思想、定方向_.二是定制度、建机制;三是抓班子、带队伍;四是抓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管理学校的实际,谈谈对对这四个方面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出思想、指方向

校长的教育思想对于办好一所学校来说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校长的教育思想统帅着整个学校,是学校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办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是学校发展的立足点,也是校长必备的素养。 本文所说的教育思想主要指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发展思路等。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基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所形成的教育理想及其相应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比较清晰的教育理念,只有用正确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教育的成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江苏洋思中学蔡校长的教育理念,正是他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执着的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才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薄弱的农村中学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要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它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做支撑,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无法得以实现的。我在某学校任校长时,根据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科学管理,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民主理校;宽进严出,质量立校;突出特色,科研兴校。”的管理理念,在这一管理理念指导下,学校很快步上良性和快速发展轨道。

校长不仅要有好的理念,而且要对学校的近期与长远发展有清晰的思考,要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学校才有号召力、凝集力和发展动力。

二、定规章、建机制

1

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这是确保一个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

(一)管理机制【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要依章管理、规范管理、有序管理、高效管理,要建立一个“行为规范有序,运转协调高效,办事公开透明”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要通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依“章”管理。学校的管理不能靠“人治”,要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建章立制,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管理要做到有法可循,有制可依。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目标管理。学校不仅要有整体的发展目标,而且要把学校的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包括每一个人,要职责明确,耳标明确,奖惩明确。要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

3、民主管理。学校目前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因此有少数人认为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决策凭个人意志和个人经验。这种决策和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却往往带来的是决策的极大风险和对事业的损害。因此,我认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建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机构和机制。如完善“三会制”,即校长办公会、学校行政会、党支部会。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还要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二是实施民主监督,靠公开透明保证权力运行的健康规范,如建立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

4、层级管理。学校可实行层级管理制,也就是一层管一层,一级管一级,每一级有每一级的权利和义务。在管理过程中,下级可以越级汇报工作,但不能越级请示工作;上级可以越级调查工作,但不越级指挥工作。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有问题层级解决。当前,也有人对层级管理提出异议,认为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主张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即校长直接抓年级,减少中间环节。客观来讲,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决策迅速,工作效率高。但我认为,一种新模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其他模式的消亡,而是一种丰富,可以避免单一化。因此,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关键是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5、精细化管理。要想打造品牌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所谓精细化就是要将学校的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就是要树立成本观、效率观、效益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放过每一个小环节,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二)建立符合校情的用人和分配机制。

2

一个单位有没有活力,有没有创造力,就要看这个单位的教工有没有工作的积极性,愿不愿意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的、创造性的干好工作。因此,建立符合校情的用人和分配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评价机制。没有比较科学的评价机制,学校就很难用好人,就很难有好的风气。我对靠“伯乐”来评价人和用人,以及单纯靠群众投票来评价人和用人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还是应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譬如我们学校专门制定了《教师工作考核方案》、《级组长考核方案》、《科组长考核方案》,每学期我们就根据评价方案对老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做为评先、奖励和聘任时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保护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建立竞争机制。学校应该建立人才的竞争机制,用人要打破铁交椅,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学校各个层级的管理干部包括教师都可以实行竞争上岗,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3、建立激励机制。分配上要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质优酬。奖励要向教学第一线倾斜,要向默默无闻、辛勤育人,向大胆教改、勇于探索并取得成绩的教师倾斜。在职称和荣誉方面,还可以实施校内的“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实施校内名师工程,如建立功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等,以激励教师的发展。

总之,我们建立这三个机制的指导思想就是,支持教学改革者,重奖教学有功者,保护默默耕耘者,鞭策不恩进取者,淘汰害群之马者。使学校形成了一个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的良好机制。

三、抓班子、带队伍

学校的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好的教育理念,好的规章制度,都要靠每一个教职工去理解、去执行,因此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校长首先要抓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不可能带领全体教职工创造学校的辉煌。校长做为一班之长,就要把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团结、民主、高效、创新、廉政”的领导班子。

抓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管理团队。我们学校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时,提出了干部要形成“八种意识”,三种作风。 “八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育人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三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即务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

抓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聚集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将会奠定学校发展的坚固基石,这 3

学校的一项根本性任务。首先要抓教师的师德,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到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二是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校可实施“蓝青工程”。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结对子,开展师带徒、徒促师、互帮互学活动。提倡组内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专题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介绍、理论学习、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教师学“标准”、钻教材、研教法、导学法、过“三关”(教材关、教法关、组织教学关)等。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四、抓教学

一所学校的生命就在于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学校的质量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质量,看你为大学和社会输送多少优质人才。教学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抓:一是抓教学管理规范化。严格按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落实好备、教、辅、改、考、评教学各环节。教研活动严格按照说(围绕教研课题说课)、讲 (突出教研课题讲课)、评(抓住教研课题评课)、论(反思教研课题实践撰写论文)、行(结合学校实际推广先进经验)五个环节开展活动。二是抓教学科研化。要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通过科研转变教筛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以科研引领教研,通过科研找到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轻负荷,高质量”的目标。学校科研要逐步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项目。三要抓教学的特色化。教学既要质量。又要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教学的特色是因校而异的,如有的是英语或体育艺术见长,有的是校本课程或校园文化而突出等。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长的工作主要是抓牵涉学校发展全局的大事,也就是要抓纲,纲举才能目张,学校才能在校长的引领下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4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三)
浅谈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作者:马玉春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1期【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8-02

学校工作能否做得好校长是关键,校长是一个大家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作为法人代表受党和人民的委托,对内团结学校,对外树立形象,全面实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靠广大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校长的管理工作很复杂,要想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学校的重要工作就是教学,但其他工作也不可忽视,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中小学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校长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在中小学,校长首当其冲的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深入教学一线的校长才能与教师们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与教师同甘共苦;只有在教学上能高人一筹的校长,才能在教学管理方面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作为一校之长应深刻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因此,需要校长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否则自己的教学管理就将大打折扣。

2、校长是一名优秀的管家

学校和家庭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这个家庭中,教职工是成员,校长是管家。校长对学校的所有资源(人力与物力)只有管理使用的权利而不具备处分权。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要将经过管家,学校大大小小的支出也要经过校长,因此,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优秀管家。

3、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校长应熟知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教改动态。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要组织教师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倡导人人参与教学研究,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中小学校长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1、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校长必须亲自抓教学,深入班级听课反馈信息,才能有序高效的管理好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对课堂教学实施全方位的改革,重视教学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倡导"改革要务实,改革要创新,改革要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四)
浅谈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中图分类号】G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8-02

  学校工作能否做得好校长是关键,校长是一个大家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作为法人代表受党和人民的委托,对内团结学校,对外树立形象,全面实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靠广大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校长的管理工作很复杂,要想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学校的重要工作就是教学,但其他工作也不可忽视,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中小学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校长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在中小学,校长首当其冲的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深入教学一线的校长才能与教师们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与教师同甘共苦;只有在教学上能高人一筹的校长,才能在教学管理方面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作为一校之长应深刻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因此,需要校长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否则自己的教学管理就将大打折扣。
  2、校长是一名优秀的管家
  学校和家庭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这个家庭中,教职工是成员,校长是管家。校长对学校的所有资源(人力与物力)只有管理使用的权利而不具备处分权。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要将经过管家,学校大大小小的支出也要经过校长,因此,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优秀管家。
  3、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校长应熟知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教改动态。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要组织教师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倡导人人参与教学研究,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中小学校长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1、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校长必须亲自抓教学,深入班级听课反馈信息,才能有序高效的管理好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对课堂教学实施全方位的改革,重视教学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倡导"改革要务实,改革要创新,改革要理智",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不盲目的追求,在探究中不断的发展,使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始终保持在教育系统的前列,进行新课程式改革,有的放矢地设计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考察、教师撰写课改论文、教学随笔、阶段性总结、针对实际制定行之有效地学生评价体系等切实进行课改。
  2、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由是由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科研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的,三者同步运行,有机结合,推动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规、教改、教研的成效必然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校长要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决策,教学系统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对教学过程及其基本环节,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与反馈,对教学组织及环境系统地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管理重点、难点。提高管理教学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当然,校长要管理好教学,自己还要善于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打铁需要本身硬。
  三、中小学校长要廉洁自律 认真履行自身岗位职责
  1、中小学校长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原则下,应充分的理解、关心、照顾教职工,不能时时刻刻摆出一副领导高高在上的样子。依法管理学校一切财经,并依据上级财经纪律和制度,不仅要求学校行政、财务人员严格执行,本人也带头依法执行一切规章制度。
  2、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报销制度及上级的有关规定,从不虚报、乱报,最大限度合理使用财务经费,一切为教学服务。
  3、为了更好地严于律己,设立意见箱,在施教区域内公布信访电话与校长联系方式,定期公示收支情况。
  4、坚决执行义务教育收费政策,不乱订"教材和教辅",不加重学生经费负担。
  5、耐心解释群众疑点问题。
  (1)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保证政令的通畅,建立上级文件接收、处理台帐,实现档案式管理,有效实现督察、督办。
  (2)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格执行《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吉林省中小学校管理规定》,依法行政、从严治教、依法治校,努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3)走"民主治校"之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特别体现在完善和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做到共商大计,以班子会、教代会形成决议,从不搞官僚主义。
  (4)学校的"评优、晋职、晋级"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事,严格依据学校规章制度、考核办法,通过行政班子会、教代会,研究讨论后作出决定。
  (5)遵守重大事情的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不仅向全体教职工通报,并及时向教育局及上级党政报告。
  四、中小学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一些方法
  1、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教学管理说到底就是管教师,不论是从管理的过程还是管理的对象来讲,它都是围绕着教师来进行的,要想全面细致的了解教师,除了可以通过交流、访问、考核外,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听课。作为中小学校长需要多听课,对教师的每一节课能够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够详细的了解教师,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2、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
  作为校长,要想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要把教师当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还要从生活上,最重要的是工作上去关心爱护他们。应充分的理解、关心、照顾教职工,不能时时刻刻摆出一副领导高高在上的样子。
  (1)对于教师要多给予肯定
  (2)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教师
  (3)要有宽阔的心胸
  作为校长,不能遇事斤斤计较,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的教师,相反必须要心胸开阔,襟怀坦白。此外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对于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教职工,不能因曾经反对过你或者正在反对你而置之不理,该关心的必须要关心,恩与怨要分明。总之,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作为校长要尽快转变意识,不能用过去的方式管理学校,以情动人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明确自身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管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校长还要迫切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预见力、决断力、人际关系协调力,以及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能力,重塑自我。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好中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五)
关于农村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若干思考

  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贵州省“校长提高计划”第十批校长深圳挂职研修班挂职学习,我挂职于深圳市罗湖小学,挂职期间,参加了罗湖小学各类活动,参加学校行政列会,和各位领导及教师们进行交流,对罗湖小学“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进行了了解,特别是听徐校长的工作安排,感受了他娴熟的学校管理,使我想到了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和意识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学校教学工作有着更为广阔的自主权以及更为宽广的创新空间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仍然无法改变一些思想观念,造成意识落后的局面;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小学校长应该具有更高的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责任感,要敢于对传统教学管理进行革新。遗憾的是传统观念一时难以改变,校长在教学管理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造成了实践和理论无法一致的情况,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2、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不明确
  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指导学校教学各项工作的总纲,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自身规律和本质;但有些小学校长对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不明确,仍然坚守着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给学校教学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处于传统地位,造成了教学管理没能与时俱进,没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举例说明,许多小学校长仍然以分数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只是从分数高低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在教学管理中,实施统一教学和威严教学,忽视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管理,造成了教学管理效益低下;另外教学楼醒目提上几行大字,谓之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等,而不知其含意,表面上只做了装饰而已,根本不能体现其价值内涵。
  3、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设施设配备不足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思想素质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有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能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实施具体实效的教学手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需要懂得一些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和新课程的创新教学手段,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素质教育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基于以上的要求,有些小学的教师自身素质较为低下,不仅专业知识结构不强,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探索,无法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一方面,师生配比(城市1:19农村1:26)比例大,教师专业不能搭配,大多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不强,对于教师培训等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再其次,硬件设施不足,缺乏功能教室,无基本的教学器材,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1、提高学校校长管理水平
  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水平是加强学校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校长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外,还要加强学习理论方针,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目标。校长要认真学习社会的最新理念,加深对科学发展和和谐理念的学习,从而运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校长要学习学校办学成功的经验,要认真思考,明确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并将办学理念等编制成校本教材,列入教学课程,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其次,校长要加强教学管理研究,通过开展深入性调查和研究,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才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有些小学的校长对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全然不顾,仅仅坐在办公室听教师或学生发表观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通过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并经常与教师和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校长要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做好师生表率,一方面深入教学实践基地,参与教学工作,通过加入听课评课和备课工作来做好校长的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入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实际学习中。再其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加以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购置。
  2、实施人性化管理
  校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人本主义教育,利用人文精神管理好学校。首先,校长要带头做好教学工作,通过以身作则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制度禁止的校长不能做,学校制度提倡的校长要首先做好。其次,校长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差异,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实施差异性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让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得其所,从而增长才干。此外,校长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对学生实施引导式教育,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校长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家庭、工作、兴趣及处境,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真心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各位教师并肩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奋斗。
  3、努力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得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校长要充分认识到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全方位地打造一流的教学质量。
  首先,通过创建民主、和谐、积极的教学环境和优雅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校长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建设,让每一个领导正确处理好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注重师生关系的优化,打造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的教学服务质量。校长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挖掘具有人文气息的文化底蕴,通过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会、墙报、手抄报的策划等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还要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通过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社会集体等单位进行合作和沟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外环境。
  其次,从多个角度提高教学质量。校长要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建立,让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校长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促进课程体系的有效完成。校长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强,综合能力高,拥有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此外,校长要加强同外部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体验和社会动态的了解,促进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期间,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实际。
  最后,要从沟通交流的角度来使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共同实现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建立开放型的校内外课堂,邀请外校教师到本校安排本校教师到外校相互间进行工作交流,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指导和建议;要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并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对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行有效缓解,以便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宋艳霞.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对策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2]邓恒伟.对当前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育革新,2011,(04).
  [3]李险峰.浅析小学校长管理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4]熊群旺.中心小学校长如何深入教学管理[J].教书育人,2007,(14).
  [5]杜凡新.小学校长创新意识小议[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六)
校长职业素质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5年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国内有关校长职业素质的研究主要从校长与学校、校长与教师和学生、校长与社会的领域着手,指出校长职业素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就如何提升校长的职业素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颁布,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角色。在这一框架下,从微观领域着眼,分析校长职业素质现状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校长职业素质的提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职业素质 现状问题 义务教育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角色。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业的规定件文件,为研究评价校长职业能力和素质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自1985年推行校长负责制以来,有关校长的职业素质便成为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笔者旨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探析当前校长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校长职业素质的提升,推动校长专业化,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三十年来,针对校长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着手,例如,在1987年出版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校长素质》中,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素质条目中,列前几位的依次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这五个方面[1]。1985年至2004年有关校长素质的研究依然关注校长的整体素质,其中提到最多的是法律素质,这与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研究的热点开始转向校长从事教育科研。此后的研究,特别是在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再次将教育类重点课题定位在校长和校长素质方面,有关校长素质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校长的专业化。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泛泛而谈,很少就某一细节性问题,探究解决的具体对策。
  调查发现,校长职业素质存在如下问题:渎职,漠视教师权利,官本位思想严重,在教育教学上没能很好地履行引领一线教学的职责,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
  1.独断专行的思想倾向
  当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官本位”思想倾向严重,导致校长独断专行,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话当作权威,将教师群体当成了管控对象,要求作为下属的教师言听计从。教师稍有不同意见,校长便大发雷霆,轻则用严厉的语言训斥,重则采取谩骂的方式。校长的独断专行还表现在:校长表面上不计较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而在工作中,比如评优晋级上,对这些异己者百般刁难。校长的独断专行的权威还体现在校级人事任免上。人事任免中校长的一票否决权也在验证着校长的权威。
  校长的这种独断专行根源于对校长负责制的误读。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是由行政任命,是学校的一把手,对学校全面负责,所以权威对他们来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侵犯了这种权威,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事实上,这是对校长权威的误解。校长的权威不是来自于校长的称号,也不是来自于校长的行政权力,而是来自于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独断专行的作风不利于校长人格魅力的形成。
  2.引领一线教学实践的缺失
  在当前教育理论界,已经有一些学者认识到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的独特专业角色,并开始呼吁人们重视校长的这一专业权力[2]。“从教育行政学的角度看,校长权力不仅是人们过去认为的行政权力,而且是一种蕴含着更多专业成分的专业权力……教学领导权蕴含着更多的专业成分[3]。
  从现状看,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几乎不承担教学任务,这使他们脱离了教学一线。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行政性质的。多数校长不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虽然有的校长也是教师科研课题组的成员,但仅仅是署名而已。校长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没有深入课堂实践,没有起到领导课程教学的作用。一方面,校长脱离一线教学是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造成。在校长负责制下,校长主抓全面工作,为了学校的发展,各种事项需要校长一锤定音,从事一线教学似乎并不在校长负责的框架内。另一方面,对部分校长来说,不从事一线教学是他们权威的体现。在走向校长的路上,他们已经付出了诸多的辛苦,已经是优秀的教师了,成了校长就要与普通教师区别开来。再有,对校长专业标准的解读不深也是校长一线教学缺失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校长专业标准》颁布较晚,但有关校长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是我国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校长只顾履行他们的行政职责,而忽视了“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的重任[4]。
  3.缺乏创新意识
  从现状看,校长对于学校的管理大多是例行公事。学校每天、每月、每年发生的事情像是固定不变的,校长管理学校的方法也没有创新。校长的管理视阈也仅限于本校内。多数校长认为,能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不出大的问题,就算是尽到校长的责任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框架下,校长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认真地贯彻上级的方针与政策,认真地履行对学校的各项监管,认真地执行对教师的管理。因循守旧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首先,校长创新意识的缺乏来自于校长的行政化。校长是由上级任命的,自然要听上级的指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权依然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职务的任免也由行政部门决定。在这种教育集权管理体制下,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是多数校长的职责所在。其次,校长对创新失败的恐惧也是创新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为了守住自己的阵地,校长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唯恐自已失败的教训危及自己的职位和利益。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创新成果迟缓的隐性效益也渐渐淡化了校长对创新的兴趣。
  二、解决的对策
  1.提升理论素养,以理论指导实践
  根据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不经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校长理论素养的缺失势必导致教育实践的盲从和固步自封。扎实的理论素养,是校长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和教育创新的不竭动力。校长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只有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及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性,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种能力的获得,单靠校长的工作经验和勇气胆量是不够的,必须善于从国家教育方略、教育学及相关学科寻找理论支撑。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而不是靠经验的指导,学校才能够持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对校长学校管理的评价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74969/

推荐访问:校长如何管理学校 校长管理学校的策略

制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50m原煤选煤厂职业病危害 下一篇: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