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票据监管

2016-08-27 制度 阅读:

财政票据监管(一)
财政票据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财政票据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财政票据的使用和管理,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

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各单位收入核算凭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

财政部门进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完善制

度,加强我区财政票据监管工作。

关键词:财政票据监管;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财政票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财政票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财政

管理职能和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票据用量在不断增加,适用范围

在不断扩大,财政监管难度在不断加大,票据管理还将面临许多新

情况、新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1.财政票据管理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性财政票据管理

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一些管理办法落后于时代发展,亟待更新和修

订;一些单项性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2.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今年起,为推进非税收

入收缴管理改革,自治区研发建立了独立的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

统。但从全区范围来看,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还有待深入

推进。

3.财政票据种类需要进一步压缩。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的要求,

去年,我们对11项行政事业性专用收费票据进行了压缩归并。但

总体上看,目前全区财政票据种类仍然偏多,不仅给管理带来诸多

不便,而且也造成人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存在较大的压缩空间。

4.财政票据领购发放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财政票据领购、发放

坚持“凭证领购、验旧领新、定期限量”的原则,现行我区财政票

据领购发放是无计划,即来即领,随意性大,且领购单位多、人员

杂、次数多,未能严格按照票据领购发放原则执行,耗用人力、财

力较大,不但提高了财政票据管理成本,而且加大了财政票据管理

的风险。

【财政票据监管】

5.财政票据管理培训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按照要求各级财政部

门和用票单位,应确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建立票据购领、使用、结

存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但由于部分地区票据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在

财政票据管理培训宣传工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同时,新的财政票

据管理制度制定以后,也需要加强用票单位管理人员的培训宣传,

使用票单位及相关管理人员尽快熟悉掌握财政票据管理政策,进一

步增强财政票据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

二、财政票据管理工作新举措

针对当前财政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财政票据管理工

作情况,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财政票据管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财政票据监管】

1.继续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税

收入管理条例》,修订完善《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票据管理办法》,

健全非税收入和财政票据管理制度。二是研究制定其他单项性财政【财政票据监管】

票据管理制度。三是认真执行《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实施办

法》,由自治区统一印制新版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确保7月1日新

旧捐赠票据的顺利转换。

2.全面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按照“科学、规范、便捷、高

效”的原则,全面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结合非税收入征管系

统建设,今年,我们将在全区范围内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

通过搭建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实现“自治区财政—市县财政—票据

印刷企业”联网,覆盖票据印刷、发放、使用、核销等各个环节,

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工作。下一步,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

要向用票单位延伸,扩大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点”和“面”,

逐步实行财政票据从印刷到领取、使用、管理、核销的全程自动化

管理,提高票据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3.大力压缩财政票据种类。针对当前财政票据种类繁多、样式不

统一、不利于规范管理的状况,自治区将进一步压缩财政票据种类、

统一财政票据样式,规范财政票据管理。各地也要对正在使用的财

政票据种类进行清理,提出归并、压缩的意见,以进一步简化财政

票据种类,为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4.切实加强财政票据监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票据使用和保

管制度。各级财政和用票单位要建立专人负责制度,设立票据专用

仓库或者专柜,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要建立票据使用登记制度,

设置票据管理台账,及时登记票据去向和使用情况。要建立财政票

据领购发放制度。下一步,依托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统,全区财政

票据全部由各地财政局负责领购,不得由其他单位和个人代理领

购,各地要根据年度、每月票据使用情况,详细做出年度各类财政

票据印制计划和每月票据使用、领购计划,同时,要督促本地区用

票单位做好财政票据使用计划,防止票据使用断档。票据印制企业

要强化财政票据印制、运输、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保密安全管理,

防止财政票据核心技术流失。要坚持和完善财政票据年检和专项检

查制度,强化监管手段,认真、及时地查处财政票据管理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乱集资摊派行为,督促执收单位

将应上缴的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切实落实“收

支两条线”政策。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票据违法【财政票据监管】

犯罪活动,综合整治利用虚假票据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加大对财

政票据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财政票据和政府非税收入管

理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5.积极做好财政票据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切实加强对财政票据管

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票据管理电子化改革业务知识的学习,进

一步提高财政票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为确保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

统顺利运行,自治区借助这次会议,对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

培训。全区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后,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功

能扩充。在软件的操作流程、开票系统、核销系统等方面,相关业

务人员必须操作熟练,以适应新时期财政票据信息化管理的新要

求。要注意加强财政票据政策宣传,通过相关媒体及时发布财政票

据管理相关政策信息,宣传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使财政票据管理

工作深入人心,提高财政票据管理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财政票据检查工作规范

[2]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3]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定额票据

[4]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本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实施办法

财政票据监管(二)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练习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近年来财政票据管理工作进展的是( D )。

A.全国票据管理政策不统一变更为统一

B.票据管理范围小变更为管理范围大

C.预算外资金管理变更为非税收入管理

D.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变更为事前管理

2.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一般设置( C )联。

A.两

B.三

C.五

D.六

3.财政票据一次领购的数量一般不超过本单位( C )的使用量。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4.财政票据存根的保存期限一般为( B )年。

A.3 B.5 C.10 D.15

财政票据监管(三)
财政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财政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财政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财政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或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收取财物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具的凭证,是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财政票据管理是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也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财政管理职能和体制不断完善,财政票据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财政票据用量不断增加,财政票据监管的难度不断加大,财政票据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政票据认识不足

1、财政票据管理不重视。由于对财政票据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单位对财政票据管理政策还不十分了解,存在“重钱轻票”的思想,只关心财政安排多少资金,不过问财政票据使用管理。认为收费是为了抓收入,就不能停止供票;只要有票就可以收费,收的钱就是本单位的收入。对“限量购领”、“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概念内涵不理解,对各种票据使用规定不清楚。在利益趋动下,不按规定使用票据,收入不缴库、截留财政资金,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2、旧观念习惯难以改变。《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实施后,不少单位未及时转变观念,仍停留在原有的票据使用习惯上。如上级主管部门拨给下级单位经费时,习惯上要求下级单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收据,为慎重起见没有收到票就不拨款。《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形成本单位收入,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同时,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取得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资金,形成本单位收入,不再向下级单位转拨的,可凭银行结算凭证入账”。“单位凭票拨款”的习惯,为单位领用资金往来结算收据提供了借口,给单位用资金往来结算收据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创造了条件。

3、缴款义务人维权意识淡薄。多数缴款人对财政票据管理政策不了解,对票据使用规定不清楚。在收缴关系中,缴款人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可能担心办事不顺利,不敢理直气壮地索要票据,举报票据违规使用行为;或者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只要能够少收点、少罚点,开不开票、开什么样的票无所谓。

(二)财政票据管理不规范

1、票据发放管理不严。领购财政票据要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购领证,办证时应当提交申【财政票据监管】

请、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并按照领购财政票据的类别提交相关依据。有些单位不办证,直接在非税系统增加单位,挂接项目和票据;有些只是领导打个招呼或机构成立批文就领了证,造成临时领票单位机构多,供票单位范围管理混乱。单位购票时不带《领购证》和印章,票据管理员经常换人,如果管理不严,票据被谁领走的都不知道。票据购领发放上是即来即领,随意性大,加大了财政票据管理风险。

2、票据使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票据填开不规范。在手工票据存在的环境下,各种票据填写情况层出不穷。要么票据填写要素不全,日期、缴款人、收费项目、数量、标准、金额大小写等或多或少的缺填;要么票据差错、涂改。二是不按规定使用票据。如使用资金往来结算收据收取社会抚养费、管理费、房租费、培训费、罚款等,成了“名符其实”的“应收尽收”。三是票据过期使用。对单位实际用票量难以核准的情况下,单位领用超量票据,长期不核销,票据过期仍然使用。

3、票据核销不规范。受非税征收管理系统(财政票据管理子系统)功能限制,除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以外的票据还不能实现自动核销,仍需直接到财政部门办理核销手续。手工核销票据时,对于票据量大的走简易程序,实行抽查的办法;对资金未纳入财政管理的票据,只销票数,不核金额,让违纪违规行为有机可乘。

(三)财政票据监管不到位

1、财政票据管理重发轻管。现阶段,财政票据未能完全实现电子化管理,多数票据仍要手工核销,票据审核难度大、隐患多。工作侧重于发放和核销,忽视了对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有些票据管理中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2、票据监管机制不健全。很多单位没有建立票据专管员制度和票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不清楚票据专管员领票、核销票据情况,票据专管理员也不清楚票据记账与否。对于资金未纳入财政管理的票种,如果不通过单位内部控制就难以监管到位。

3、票据违规处罚力度不够。《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都规定了票据违规使用的处分处罚,只是受外部经济和执法环境的制约,处罚方式多数以批评教育和“责令改正”,不能引起用票单位的足够重视,难以对违规单位和个人实施有效的制裁和惩戒,财政票据监管的及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

二、对策与建议

为了规范财政票据管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财政票据监管】

(一)加大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宣传力度

1、加强对财政票据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票据管理政策性强,工作量大,要求财政票据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定期组织财政票据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票据管理员成为财政票据管理的宣传员、播种机。要开展票据管理工作的交叉检查和学习交流,形成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氛围。

2、加强财政票据政策宣传力度。要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宣传财政票据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各单位主动在各自办公场所公布各项收费项目、标准以及批准机关的文件号,让缴费义务人对收费情况有所了解。要向缴款人宣传,缴费拿票理所当然,不提供财政票据可以拒缴,可以举报,争取社会的监督和支持,为财政票据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推进财政票据科学精细化管理

1、规范财政票据发放。要严格执行凭证领票制度,对单位的票据领用进行资格审核,对不符合购领条件、未办理财政票据购领证和不参加票据年检的用票单位进行整改。及时检查单位票据库存和资金收缴情况,按照“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原则,合理发放票据,加强监督管理。

2、规范财政票据使用。推广电脑票据使用,充分利用财政票据管理系统实现“以票管收”。控制手工票据发放,加强票据使用的指导,促使单位票据规范填写、规范使用。

3、创新票据核销管理。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票据自动核销,收入收缴分离。对实际情况还需要手工核销的,实行电子表格管理,便于数据查询分析。建立财政票据内部控制制度,由单位会计对票据入账和资金收缴进行监管,加强单位内部监督。

(三)切实加强财政票据监管

1、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管理制度。要建立单位票据管理领导负责制和票据专管员制度,加强财政票据管理的责任意识。实行会计与票据专管理员岗位分设制度,从票据购领、使用、核销、核算等方面入手,制定“管票不管钱、管钱不管帐、管帐不管票”的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票款安全。

2、建立健全票据稽查制度。在票据稽查方式上,实行日常稽查和专项稽查相结合。要在日常的票据购领、核销环节严格审核,以便及时发现违规使用票据或资金不及时足额缴库的行为。要不定期地组织对特定单位、特定收入项目或特定票种的专项稽查。以票据是否合法和规范使用为重点,把财政票据监督检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确保票据使用的正确性,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加大对财政票据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是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在日常检查中要加大对票据使用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加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

财政票据监管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64366/

推荐访问:财政票据监管中心 加强财政票据监管

制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物业提升满意度的措施 下一篇:分析客户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