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2016-08-18 论文 阅读: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一)
政治论文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政治论文

背景”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正文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

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美丽中国,在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创新过程中,党对社会建设的部署越来越全面,对发展规律和深层次矛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站在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紧迫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加以推进和完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中的阻碍,保障发展的持久、稳定、协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近几年的天气预报工作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前几年是珠三角,这几年扩展到长三角、京津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差很大。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

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一种理念,而且是必须付诸实践的战略任务。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其指导思想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加快构建节约环保的国民经济体系。

美丽中国是一幅令人兴奋的画卷,真要落实在大地上,还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环保实践的系统总结,是引领环保事业不断前进的鲜明旗帜。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命题,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的智慧。发展是第一要务,但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持续,今天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要满足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新期待,必须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发展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二)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论文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学校:大连交通大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茅以升121班

报告人:李道儒

2013年11月11 日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李道儒

(大连交通大学)

摘要: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未来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的两个亮点关键字。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脉特征,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家园。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对推进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从生态意识文明的角度出发,阐述生态意识文明对构建美丽中国的影响,及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关键字: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谐发展、社会主义

Abstr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eautiful China are two highlights key relevantChina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next 10 years of the eighteen big repor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body vein feature of human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 beautiful Chines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China features beautiful homes.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no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escribed the impact onChina beautiful,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autiful China,harmonious development,socialism.

0 引言

生态意识文明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它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目的。这个概念在苏联哲学界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的讨论中较为多见。基鲁索夫认为,生态意识是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的可能性,最优解决社会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的观点、理论和情感的总合。

作为一种兴起的现代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不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依托与主线,取而代之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存共荣。文明形态演进的表象往往是发展模式的选择变更,但在本质上则依赖于人的观念与意识的发展。可以说,积极成熟的公民意识将成为整个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灵魂与源动力。

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牢牢树立这种生态文明意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各种小事做起,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生态意识文明提出的背景

从当前生态环境现状 人口资源环境难题 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人民期待与现实选择差距 未来文明转型 研究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要成果和未来的战略部署

1.1 政治背景

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中共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来讨论。

1.2 社会背景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处于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态理念进一步转变;社会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突出。

1.3 国际背景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正处于异常时期,各国呼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突出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更是对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

会和谐、民生改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培养生态意识文明的作用及意义

2.1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先贤先哲都把丰富的森林作为国势兴旺的标志,把栽种树木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黄帝陵中有黄帝手植柏,孔庙中有孔子手植树。《国语》曾记载,单襄公借道陈国去楚国,当看到陈国“道无列树,垦田若艺”等现象时,他断言“陈国必亡”,三年后陈国果然衰落灭亡。10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过十分深刻的论述。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2.2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也是在不断探索解决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中提出并丰富发展的。面对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随后,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全球第2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面对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

2.3 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

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面改善生态状况,提高生态承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4 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足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3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生态意识文明

3.1健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才刚刚起步, 还停留在认识领域,还不完善, 不成熟, 特别是在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据调查,目前非生物、 环境专业开设与生态相关的选修课的院校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左右, 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也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加强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

(1)在主渠道中融入和渗透生态文明理念。注重课堂的渗透, 将生态文明融入德育的主渠道,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将生态文明观内容纳入思想政治课教材设置,开设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概论等相关选修修课。

(2)开设环境保护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行为的具体作法与一些技巧。诸如节约水、 电、 资源的技巧、 绿色消费的行为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等。有很多大学生从理论上已经知道了生态文明规范要求, 但不够具体,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规范要求和技巧知道的很少,需要一些专题教育。

(3)汲取中华民族生态文明思想精华。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体系中, 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孔子提倡仁爱万物, 主张“不时不食”。《 孟子·尽题教育心上》 说: “ 君子之于物也, 爱之而弗仁; 于民也,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并且提出通过“ 仁民而爱物” 这一途径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庸》 关于“ 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宋代张载在《正蒙》 中首先使用“ 天人合一” 四字, 并提出“ 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3.2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 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特别是绿色消费观的树立。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境意识。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袋, ,自觉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处理,控制污染。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勤俭、 节约、 循环、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倡导适度消费、 循环消费和替代消费。

(2)支持相关社团组织活动。公众参与是大学生提升生态文明素质的有效 途径,而大学生的社团组织,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参与的团体,是公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三)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形势政策论文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有关内荣和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的一个亮点,说出了党的心声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2]。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内在地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体系,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

1、 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 在实现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 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生产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5、 在时间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40692/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000 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论文 下一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