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

2018-09-05 工作总结 阅读: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共10篇)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一):

2012年某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付诸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这表明该市政府在履行(    )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二):

(8分)

材料二  2012年天津市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_步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增加城乡低保、特困家庭、优抚救济补助标准;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持续增长。
描述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财政的重要作用。(8分)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不断提高。(4分)(2)天津市财政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不断增加...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三):

促进社会保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哪些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二、以人为本,整体推进.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已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制定实施适合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特点的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加快解决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切实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逐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范围.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
三、加强统筹,整合制度.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衔接,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工伤保险待遇,不断充实和壮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社会保障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社会保障权益.
四、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社会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刻把握社会保障特点和规律,增强社会保障工作系统性.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四):

(22分)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能源资源要素成本长期被低估,而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在强化。半年前,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不大,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各地政府都在准备上调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北京等多省市还举行了城市民用管道天然气输配价格调整听证会,天然气涨价可谓箭在弦上。
当前,我国通胀预期不断高企,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更是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天然气暂停涨价。
材料二 北京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稳定物价精神,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通过新增“菜园子”等方式提高菜、肉、蛋等的自给率和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了市场监督,严打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理论依据。(8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暂停天然气涨价的唯物辩证法启示。(8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政府在稳定物价中履行了哪些政府职能,以及为什么必须承担稳定物价的职责。(6分)

(1)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2分)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而能源资源等要素成本长期以来被低估,背离了能源资源的价值;(3分)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强化,被低估的能源资源价格不能如实反映市场供求。(3分)
(2)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暂停天然气涨价有利于缓解当前通货膨胀预期,服务和服从于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大局。(4分)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暂停天然气涨价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4分)
(3)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严打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主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2分)

考查了政治、政治、哲学知识的灵活应用。(1)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理论依据可以从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等角度分析。(2)结合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国家暂停天然气涨价的唯物辩证法启示可以从联系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3)结合政府的知识,北京市政府在稳定物价中履行的政府职能主要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以及承担稳定物价的职责的原因可以从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等角度分析。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五):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回眸“十一五”。

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624亿元,年均增长23.6%;2006年至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从5464亿元增加到12450亿元,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3亿中小学生实现免费教育;医疗卫生支出从1421亿元增加到474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4394亿元增加到9081亿元;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补助资金从2007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1亿元;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
材料二:展望“十二五”。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什么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意义。(14分)
(2)中共中央为什么 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假设你是某市的市委书记,你将如何为保障和改善当地的民生事业尽职尽责?(12分)
(3)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6分)

(1)①材料一反映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在节能减排目标、GDP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分)说明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实现科学发展、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人民共享、社会和诣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分)②取得成绩的原因:是我国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正确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了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意义:这些成就的取得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2)第一小问:①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2分);②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要求的,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所要求的。(2分);③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由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2分)。第二小问: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分);②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2分)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
(3)①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分);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分)③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智慧、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增加社会物质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2分)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六):

贫困线和扶贫标准的区别

  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贫困线是指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因自然、社会、经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减少或中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会救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给予经济或实物方面的救济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即贫困线救济制度.2、贫困线的实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和社会公认标准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  3、贫困线是指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必须消费的最低费用线它是衡量城镇居民个人或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数量界线.  4、所谓“贫困线”是指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称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济标准或界限.  5、所谓贫困线,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人们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用价值量表示) .  6、贫困线是指的绝对贫困线,它是以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的.贫困线首先要估算出食品贫困线,因为贫困阶层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必要的营养.  7、贫困线的划定既有客观的基础——最低要求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又包含了主观的成分——对“必需品”的认定.
  编辑本段界定标准
  绝对贫困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接受由国家统计局设定的农村贫困线,把它作为识别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标准.该贫困线设定的方法是符合国际规范的.首先,确定一种营养标准,国家统计局将营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根据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价格计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这一 无家可归的孩子
  货币价值成为“食物贫困线”.最后是确定“非食物贫困线”,简单的方法是既可以主观地确定食物贫困线在整体贫困线中的比例,也可以参照整个社会的恩格尔系数或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来确定这一比例.
  发展贫困线
  农村的贫困线是建立在生存贫困的观念上的,该贫困线被用来识别处于生存困难的人群,而城市贫困线已经超越了生存贫困的观念,贫困线不仅包括为了保证最低的营养所需要的购买食品支出,还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的基本支出.一定意义上,城市贫困线是建立在发展贫困的观念上的,用它识别出来的贫困人群不仅包括了生存贫困人口,也包括了发展贫困人口.
  编辑本段标准上调
  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为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GDP由7780亿元增至33万亿元,增长42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雯在递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称,太低的贫困线让过亿居民人为“被脱贫”,建议现有贫困线应至少提高一倍至2400元以上.  沈雯说,中国在2009年将贫困线上调至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之前,贫困线标准为785元,按2005年汇率折算每天收入只有0.57美元,与世界银行确定的1.25美元标准差距悬殊.  沈雯了解到,中国贫困线标准的制定,长期都依据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路里来推算.“中国贫困线仍只是一条保障‘吃饭权’的贫困线.”   沈雯认为,当前中国的贫困线划分标准制定模糊不合理,和国际标准距离长期偏低,扶贫投入过少,有过亿人没有被划分在贫困人口内,人为地“被脱贫”.  面对物价飞涨,提高贫困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沈雯表示,“不但要考虑吃饭,还要考虑教育和医疗保障.”   [1] 2011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贫困线”标准将肯定上调.未来,“低保”和“扶贫”这两项制度将得到有效衔接.目前,中国的“贫困线”是1196元人民币,而“低保线”已在去年底上调至1404元.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比2010年提高了80%.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按此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2]【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七):

我国内维护社会公平采取的措施
经济生活中------ 在政治生活中------------ 在文化教育生活中----------------

经济生活中------ 通过税收等二次分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
在政治生活中----保障民众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在文化教育生活中-----确保普遍受教育的权利,普及义务教育,加大财政投入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既是一种信仰和文化,更是一种追求和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治国理想和方略,不仅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不懈的奋斗目标,而且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并且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来.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刻体会到,社会和谐的基础,首先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相对均衡、和谐,妥善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阶段,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变动,既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也引发了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既有的利益格局逐步被打破,新的利益诉求不断形成,对我们处理复杂矛盾和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改革和发展中的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关系调整,努力形成能够全面表达、有效平衡、科学调整的社会利益机制,全面把握和妥善调节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而且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重视并优先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往往通过日常生活感受社会和谐,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评价社会和谐.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从政府职能转变来说,就是在经济调节方面主要解决“越位”问题,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社会管理方面主要解决“错位”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促进社会自治能力的提高;在公共服务方面主要解决“缺位”问题,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解决公平性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公民共享公共服务的目标.一、调整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途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是指收入分配结构,有序是指收入分配秩序.根据这个目标要求,《决定》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列为和谐社会六项制度建设的内容之一,并提出了规范分配秩序的任务.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收入分配秩序得到规范,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人类社会的进步,既要用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衡量,也要以人的价值实现程度去评价.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理所应当成为享受和谐社会成果的真正主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努力实现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均衡和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公平.基于劳动或要素投入的收入分配,是微观经济主体的基本经济权益,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生计所系.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决定社会利益格局的基础.目前,我国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劳动分配率呈下降趋势,劳动力价格总体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不尽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从哈尔滨市情况看,一是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低.全市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1995年为17.7%,2005年末为13.5%.劳动密集型产业职工工资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从1995年的16.7%下降到2005年末的5.7%,其中建筑业从39.1%下降到13.6%;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从13.2%下降到6.8%.二是不同行业之间工资水平差距较大.2005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6469元,其中企业为15077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工资最高,为39470元;其次为金融业31100元;制造业工资水平为14139元.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2005年与1995年相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9%,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低3.6个百分点,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1.9扩大为2005年的1∶2.5.这表明,当前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着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分配格局不合理四大问题.仅从分配格局不合理上看,过去,由于全社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很小,分配格局呈现一个“矩形”.现在,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层很明显,分配格局就像一个“倒三角形”.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应当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现有分配格局进行及时调整,逐步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形”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发展中不协调的因素,都会在收入分配中不同程度的体现出来.如果差距扩大的趋势得不到有效调节和控制,势必会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确保在起点公平、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尊重、保护因能力差异产生的初次分配收益的不同,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政府要切实负起加强调控监管、主持公平正义的责任,通过宏观调控和二次分配,使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生活都有基本保障.一要致力于为所有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自主选择权,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从而为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开辟顺畅的渠道.二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障各类社会主体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逐步解决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使人们在社会分工中各尽所能、在收入分配上各得其所,营造相互和谐的利益格局.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尊重诚实劳动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避免出现该得的不得、不该得的都得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不安定因素.政府在统筹各方面工作时,应注意把维护社会利益格局的基本均衡和收入分配关系的公平和谐,作为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群众的既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增量利益得到合理分配.四要特别关注、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利益格局调整的焦点问题,形成合理的利益调整补偿机制,避免和化解因利益失衡和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五要把扩大就业、支持创业、减少失业作为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同时,要着力发展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就业歧视和侵犯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各种行为.要着力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创造就业岗位,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险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障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经济权利和利益,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六项制度建设之一,作出明确部署,并在《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把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纳入制度层面来考虑和安排,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就哈尔滨市而言,目前社会保障的门类、体系其实并不算简约,待遇水平也不算低,只是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平衡.当前,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2005年末,全市城镇非农业人口为470万人,占49%,农业人口为505万人,占51%.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7万人;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均为176万人,困难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应参保未参保人员仍然存在,应缴未缴保险费数额相对较大,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难、上学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它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增强社会的团结与合作,激发社会活力,保证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水准.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面对社会保障范围窄、统筹城乡问题越来越紧迫、资金平衡压力巨大、体制转轨遗留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等方面的挑战,必须按照《决定》要求,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发挥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的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安排和部署,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方向,加强社会保险费用征缴,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在社会财富分配和使用中的比重.二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制度完善、水平适中、财政保障”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支出,建立低保家庭儿童救助体系,继续向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费.尽快实现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按照“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原则,着力完善政府推进、农民互动、社会参与的机制,加大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要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在经济中介、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维权保障、社区服务、慈善救济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城乡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农村五保户、特困残疾人、受灾群众等城乡困难群体救助.推动幸福社区试点,发展购物送货、就医陪护等社区服务,真正使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不能维护最低生活的社会成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让困难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帮助中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和人际关系的团结和谐.三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突出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着力推行养老院改革试点,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以此为牵动扎实推进哈尔滨市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和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真正形成老有所养、弱有所助、残有所扶的和谐社会氛围.四是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慈善基金,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慈善事业,开展慈善活动,逐步强化社会慈善以“人道”为基本原则的“第三次分配”在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尤其是在扶贫、济困、助弱方面的特殊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公共财政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和加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财政支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哈尔滨市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提高.今年1至10月份,市财政教科文卫、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农业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4%、28.8%和3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扩大到4个区县.但是,由于受自身财力的影响和制约,况且财政还担负着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直接投入还相对较少,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足,公平性不够,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者,既要对投资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同时又要承担一定的投资职能,直接投资建设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市场配置难以奏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项目.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减少财政投资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直接投入,优化投资结构,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和方向,重点向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倾斜,由单纯注重经济建设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转变,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重点在农村.县乡财政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物质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大幅度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和公平化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逐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强化二次分配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对欠账多、欠发达、投入不足的地区和公共领域的投入力度.地方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应集中到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项目上,努力缩小并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在享有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差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应该是统一的,社会发展的本质归根结底在于人的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要着眼于发展,始终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和谐凝聚人心,和谐产生力量.我们要努力用和谐理念与和谐文化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用和谐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方式处理矛盾,让崇尚和谐、促进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灾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行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摘自岳麓版《必修1》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取得应急抢险抗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开始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央财政在已经于春节前安排第二笔17.5亿元的冬春救助资金的基础上,前几天又对1 0个重灾省份下拨了专门增加的3.4亿元春荒救助资金。同时,春节前还下拨了7.1亿元的重灾省份城乡低保群众人均补助,城市l5元、农村l0元的临时补贴,连续补贴三个月。中央政府官员李立国说,在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上,各地还普遍制定减免行政收费等措施,发挥农民自建房屋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恢复重建主体地位。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在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
(4)综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做法: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通过立法保障民众利益和社会保险。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措施:中央拨款救助灾区;确保低保群众生活补助;减免行政收费;安置房屋倒塌的受灾群众恢复重建民房。
(4)关注民生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政府救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题涉及到民生、社会保障等相关内容,属于高考的热点问题,注意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注意要把具体措施是怎样体现“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方面答出来。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九):

昆山自来水收费标准,还有污水处理费是怎么算的

我们南宁市是加到水价里面一同收取的,用1吨自来水,就收1吨污水处理费,用5吨自来水,就收5吨污水处理费,如此类推.污水处理费各地收费标准不一,南宁市每立方米污水处理费是0.8元.对低收入群体实行减免,对“五保户”按0.25元收费标准执行;对低保对象减半收取.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十):

怎么写情况说明
我们单位的同事对计算公式的误解,造成数据漏报,上级要求写情况说明,应该怎么写呢.
在2009年5月份的时候,区民政局要求上报2008年进一步医疗救助名单,由于当时的低保工作人员对医疗救助的公式理解错误,造成了数据漏报.为了维持稳定,本街道对漏报的医疗救助款进行了垫付.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怎么写

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找一个工作人员来主动承担责任,并且需要如实汇报当时工作时的实际情况,主动承认错误,并明确表示愿意接受上级给予的处罚.
因为像这种情况,不可能能够隐瞒或虚报.

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办法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864300/

推荐访问:低保清理核查工作汇报 城乡低保核查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下一篇:2018年食药所干部个人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