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为例

2016-10-15 工作总结 阅读:

【一】:优化课堂小结 提高教学实效

优化课堂小结 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芮彩凤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10期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课堂小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概念,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为下阶段或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课堂小结,并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谈谈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课堂小结艺术的粗浅认识。

一、课堂小结的教学要求

1.科学准确,言简意赅

好的课堂小结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提炼和科学概括地再创造。所以,要做好课堂小结,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得出结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下节课、下阶段的延展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目的明确,承前启后

营销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往往前一个步骤是下一步策略的基础。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相联系,学生才能学得活,学得好,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在作课堂小结时教师应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疑设悬,让学生课下自愿地去探索、探究,起到课断而思不断,言尽而意不尽,同时,也能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3.富有启发,引导自主

小结要给学生以启发,以激起学生努力探索的积极性,做到“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同时,课堂小结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示知识的思维,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体现师生互动性。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小结呢?目前大多数老师使用的是传统的小结方式,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这种课堂小结方式的优点是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可不足之处是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遵循一定原则和要求,小结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在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原则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小结。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法

课堂小结既可以由教师自己进行,又可以由学生来做,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进行小结。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方法:

1.提纲图表式小结

有时一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多,而且比较零碎纷繁,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用提纲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让学生记得更牢,而且容易进行类比,学生们用起来也会觉得有条不紊。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提纲图表式小结”。

如《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中的“营业推广”一节,笔者就采用了提纲式小结法。设计的提纲如图1。

在“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中,笔者采用了图表小结的方式(见表1)。

通过提纲或图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新知识,既能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此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纲要能概括所学知识,具有系统性。第二,提纲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第三,提纲要反映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总之,要使学生看了提纲后,一目了然。

2.总结概括式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主题,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性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条理,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根据条件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采用总结概括式的小结方法,开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概括总结能力提高了,可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帮助其修改完善。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加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相互讨论、总结所学习的一堂课或某一部分的内容。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总结知识、参与教学、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

有些章节也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小结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进一步点拨知识点的应用范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内容与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联系。

3.画图式小结

【二】:《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堂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堂教学设计

河北定州中学 赵龙

一、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在学生掌握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然后从日常生活的实例入手,体验支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进而能判读简易天气图、作简单的天气状况分析,并渗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自我总结后,组织学生围绕天气自主质疑或提出相关感兴趣的话题,归纳成为课后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的主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使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运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进行各地天气系统的分析。

2、熟记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能从天气形势图上说出某地天气变化的趋势。 3、能够从灾害性天气给生活、生产带来的损失入手,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理解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体验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并在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学会运用知识和提高技能。

2、通过图片、录象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总结熟记常见天气系统符号的技巧,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记忆。

4、通过学生自主小结课堂学习内容,学会总结所学知识。

5、通过自主质疑,尝试结合新知识和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集体的智慧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来解决问题。

6、通过课前学生的知识准备活动和课后相关知识的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知识学习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并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将课外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共享,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天气系统符号记忆规律的合作探究和课后对自主质疑课题的合作探究,在培养学生科学、积极的探究精神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冷锋、暖锋的天气过程;高压、低压的天气特点。 难点:冷锋、暖锋和天气;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特点;锋面气旋。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教学、讲练结合和课前知识的准备以及课后相关知识的探究,在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发展地理学习能力。整个教学活动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三个阶段,其中,课堂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生活体验法、课外收集资料法——“锋面系统”的天气过程的教学.

2、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练习法、归纳法——“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状况的教学。 3、自我总结法——“课堂教学内容小结”的教学。

4、自我质疑法——“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的教学。 五、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自制天气系统的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

(1)连续观察并记录两周内的天气状况,比较记录的天气过程的异同。 (2)收集天气谚语,摘抄已学过的语文学科有关天气的词句。 2、教师的准备

(1)辑录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 (2)自制如下表格。 表一:

表二: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三)课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天气系统进行自主质疑或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归纳后形成探究性课题,学生分组认领课题,在课后收集资料,并将结果以电脑小报的形式张贴于墙上,与所有学生共享。

七、板书设计 (一)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和类型 2、列表比较冷锋与暖锋 3、读天气图 (二)气压系统

1、气压系统的基本类型 2、比较高压和低压系统 3、解释现象: 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专题讲座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胡玉娇(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义务教育化学课标( 2011 版)在第四部分 “ 实施建议(四)”中专门提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其中提到以下 4 点: 1. 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 2. 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3. 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4. 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我们需要围绕新修订化学课标中关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本专题将从三个方面讲述:一、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出的背景。二、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三、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后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缘由: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却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形式上追求三维目标,实质上达不到教育目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受升学压力的束缚,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和落实都没有很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实效性应该体现在三维教育目标的达成。我们最终是要通过科学教育提高人的智慧和素质。我们追求效率和效果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知识的多、快、好、省。如 : 有的学校花半年时间就讲完了初三全年的新课,这是不符合初三学生化学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只能囫囵吞枣。

课堂教学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我们无法用精细的定量指标来衡量,课堂教学实效性更适合用质性评价的方法。为了便于一线教师理解, 宋心琦 先生提出如下几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A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有收获,学生能力有提高。 B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老师也有收获。 C) 学生喜欢主动学习,自主提问,社会责任感增加,这就是爱国。 D) 掌握义务教育化学核心内容,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又不会学习。老师备课时要思考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不能只有一种教案,如果出现了问题,你怎么解决?看课堂学生学习的表情,如果学生表情不好,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性?具体体现在义务教育化学课标的五大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只有把握了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有的学习和探究方法,才能把众多的具体知识整合在学科主线的周围,形成一个合理的认知体系。义务教育化学核心知识、核心概念的逻辑体系: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好课程体系中两条互相平行的认知脉络:联系生活,由近及远,由简至繁:空气→水→溶液→金属与冶炼→有机物质与燃料→环境与人体健康。情景设计和取材更容易接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科基本概念教育:元素、原子、分子、物质类别、化学反应类型等。

课堂教学有效性多样化的观察和研究视角(将课堂教学中影响实效性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教师需要敏锐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的指导)。教师反思和研究能力需要提高。案例:初三复分解反应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略)。请老师们注意听专题讲座视频中的该案例。

请老师们尝试应用本专题讲座中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分析下面一组案例:水的净化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的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

简易净水器装置图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一: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回家自主设计简易净水器,学生除了左边的装置图,还自己设计出很多种净水器,例如用绿豆、黄豆等代替小卵石,有的学生小卵石 、 石英沙 、 活性碳 、 蓬松棉 、 纱布的叠放顺序和以上图示不一致。出现很多种任意叠放顺序。教师只是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做的简易净水器,没有任何评价,也没有让学生做净化水的实验,教师也没有演示该实验。 本节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很差:原因是没有落实好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目标。 虽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予了一定关注,但是还比较浅薄。 该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在不少老师喜欢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或活动后,就放手不管了。 就像该案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组装简易净水器,这都是很好的,但是教师没有点拨说明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和原理,没有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到底怎样组放各层材料才可以达到好的净化效果?也没有亲手做这个实验,教学重点发生了错误,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净化水,组装装置的目的应该是净化水,爱护水资源。

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二: 按照教材简易净水器装置图,分为课前查阅和整理保护水资源资料,激发情感;课中按教材装置图由各组学生自主组装简易净水器并做净化水的实验;课后自主设计实验报告和评价分值表,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本教学实效性不错,但还有待提高。优点是关注了学生活动和情感,知识视野也打得比较开,学习评价有创新。但是对化学学科本体知识的挖掘不够深刻。 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三: 按照教材简易净水器装置图,教师事先组装好了实验装置,并取了水样。教师做演示实验前,介绍了自己所取水样的时间 、 地点、样本数、待除去的目标物质和净水剂选材;各组分的功能和叠放顺序;以及净化水的指标。该案例的优点是对学科本体知识理解深刻,很好地挖掘了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功能,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也很好。但是还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和多样化的学生活动。整体来说课堂教学实效性较好,但还有优化的空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要挖掘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教育因素,为三维教育目标的融合服务。

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四(本专题思考与活动中的作业): 请您结合上述三种处理方式中的优点,避免三种处理方式中的缺点,重新设计一个水的净化的教学方案,要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通过以上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课堂教学实效性应该体现在三维教育目标的达成。就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如何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挖掘教育因素,尽可能体现三维教育目标的融合,而不是故此失彼。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以最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三、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维教育目标的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融合。

知识与技能实效性提高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实效性提高的策略:教师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理解科学家认知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区别与联系。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1. 知识形成的过程。 2. 学生思维逻辑或认知发展脉络。要把握好以上两点,需要教师对学科本质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效性提高的策略:抓住化学学科教育契机,发掘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因素。

学习情景创设的主要方法: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

( situation )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 context )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 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为明确认识、防止误解,可以考虑把教学情境改称为“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的意义和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点。

( 1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新、旧经验,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 2 )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增长才干。

( 3 )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 4 )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一)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例如:“松花蛋中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二)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例如:“西部盐湖‘探宝'──食盐和纯碱”情境设计。(三)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作为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实验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真实,它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强化、突出物质的各种变化,富有真实性、认知性、应用性,便于人们观察、学习和研究。(四)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复分解反应正式讲,新课引入(利用认知矛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为例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465888/

推荐访问:

工作总结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秋博饼活动总结 下一篇:个人思想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