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教育局

2018-09-04 教学反思 阅读:

汉中市教育局(共10篇)

汉中市教育局(一)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同吗?

夏焦兵段志军等\x0d(本文载于《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第5期,发表时略有改动)1问题史国丽[陕西省汉中市西乡一中(723500)]人教版课标教材第101页碳循环模式图中,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指向大气中的CO2库的箭头旁标注的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什么不标注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呢?这里的分解是不是包括微生物分泌酶将动植物组织块分解成小颗粒的过程?2\x0d教师用书的相关表述\x0d微生物通过分泌细胞外酶,把底物分解为简单的分子,然后再吸收.细菌通过细胞表面吸收营养物质.真菌可以长出菌丝,穿入难以处理的待分解资源.甚至用一般的酶难以分解的纤维素,真菌菌丝体也能分开其弱的氢键.大多数真菌具有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酶,它们能分解植物性有机物;而细菌中只有少数具有此能力,但在缺氧和一些极端环境中只有细菌起分解作用.3讨论3.1\x0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质就是呼吸作用王为海[湖北省汉川市汉川高中(431600)]\x0d教材是把动植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称为分解作用.\x0d不过我觉得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应该属于呼吸作用的范畴.\x0d丁振刚[河北青龙教育局教研室(066500)]、李金安[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430400)]对于中学生来讲,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质就是呼吸作用.\x0d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2010年高考海南生物卷第23(2)题问: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答案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2\x0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包括细胞外分解和细胞呼吸李成云[安徽省庐江泥河中学(231561)]、洪毅[四川省泸州市纳溪中学(646300)]\x0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完全等同.分解作用既包括细胞内的,也有细胞外甚至生物体外的生物分解,但“呼吸作用”就只在细胞内.\x0d邱建卫[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214401)]分解代谢绝不等同于呼吸作用,但微生物分解中最主要的是呼吸作用.此前高分子经历复杂变化成为小分子的过程属于分解作用,但不属于呼吸作用.\x0d高华山[江西省万安中学(343800)]\x0d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与分解作用是有区别的.微生物分解作用是微生物将有机物逐步降解,最终生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包括细胞外分解和细胞内分解.即微生物分泌酶到细胞外,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也可能生成无机物),然后再吸收进入细胞.细胞内分解作用包括:①原生动物等通过内吞作用把大分子有机物吞入细胞内,然后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②细胞呼吸.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生物的分解作用包括细胞呼吸,教材上说的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把化学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不能说成通过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这也说明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不只是分解者的作用,其它生物也可以.段志军[武汉黄陂一中盘龙校区(430312)]\x0d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所有将一个分子分解成2个或多个分子的过程.分解作用一般侧重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而呼吸作用侧重细胞内有机物逐步分解成无机小分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有特定场所的,而分解作用只要有催化底物分解的酶,且温度和pH适宜,在细胞外也可进行(大多数大分子都是在细胞外分解后再被吸收的).\x0d分解作用可以理解为异化作用,包括呼吸作用,\x0d但不包括物理性分解.3.3\x0d说明微生物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教学实例夏焦兵[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242052)]\x0d臭豆腐表面长满“毛”,菌丝深入内部,这“毛”就是一些霉菌,主要是毛霉.毛霉向外分泌能起消化作用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分解成氨基酸等,慢慢地这豆腐就开始变味了(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的钠盐,所以味比较鲜).分解的产物一部分被毛霉吸收进入细胞,作为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进行同化.一部分同化物经过毛霉的细胞呼吸作用分解,代谢终产物排出到豆腐之中,豆腐进一步变味,就成了“千里飘香”的腐乳.可见毛霉的分解作用包括体外的分解作用和体内的细胞呼吸.因此,我的观点是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涵呼吸作用,二者的外延不一样.\x0d(本话题初稿由夏焦兵老师搜集整理)

汉中市教育局(二)

英语翻译
duoduodea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隆中对》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的,而是后人加的,还有一种提法叫《草庐对》. 陈寿(233年~297年),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二十五史中《三国志》的作者. 《隆中对》的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时27岁)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 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撰写了《诸葛亮集》,这应该是太康十年(290年)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所以,陈寿肯定是听别人转述然后整理出来的《隆中对》,至于当时到底都有谁请提到并转述下来,就不好说了.
历史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版本
《隆中对》的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鲁肃版隆中对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极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毛玠版隆中对
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沮授版隆中对
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觽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觽,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争论
《隆中对》,一篇节选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三百余字短文,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初三课本,1988年后淡出,2001年经审查通过复又入选2003年春开始使用的初中教材.
7月18日,湖北《襄樊日报》登载《〈隆中对〉“复出”的背后》,披露襄樊市为了使《隆中对》重返中学课本所做的种种工作.7月31日,河南南阳媒体原文转载此文,在南阳各界引起强烈反响.8月16日起,南阳市举行了“捍卫历史,尊重史实,诸葛亮南阳躬耕地万人签名活动”.
与《隆中对》入选同一课本的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中的“南阳”在课本中被注释为“襄阳一带”.此解同样在南阳引起大哗.
《出师表》一直是人教社全日制初中语文教材的入选篇目,而《隆中对》最后一次现身人教社教材,是入选该社出版的1987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1988年修订初中教材,该文因“减轻中学生文言文过多的负担”而落选.
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歇后语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课文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汉中市教育局(三)

关于《隆中对》这篇文章的一个问题
从多渠道了解本文涉及到的人物,阅读《三国演义》,文中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隆中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因发生于湖北隆中(今湖北襄阳一带),因此后世称为《隆中对》.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作品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但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我应当怎么办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叛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各州,连接各郡的人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打败了袁绍,凭借弱小的兵力成为强者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良有才能的人能被他所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却不可谋取他.荆州北凭借汉水、沔水,可以将从这里直到南海一带的物资全部取得,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据有汉中,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威信和义气广布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方向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兵到秦川,百姓谁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了,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停止.
注释
隆中对》踌躇满志,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战略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此时刘备正依附于荆州牧刘表门下,尽管刘表以宗室之谊对刘备待以上宾之礼,让刘备所部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但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并不甘心寄人篱下,急切地盼望壮大实力,以求能实现其逐鹿中原的大志.刘备对诸葛亮其人是早有所闻,据《襄阳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风雏.”,因此,当徐庶力荐诸葛亮时说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四十七岁的刘备便迫不及待地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三顾茅庐”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与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赖的明主,便把自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和盘托出,并且针对刘备集团的处境,向刘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 《隆中对》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 “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兴复汉室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外交上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并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 3.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
《隆中对》的历史局限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后,又为刘备谋划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建基立业的宏伟蓝图.应该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形势分析和提出的战略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它的困难和局限,这在后来形势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首先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刘璋控制的益州为根据地,然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蓝图.但是,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有荆州,向南可威慑江南,进而扫荡割据江东之地的孙吴;向北可出兵宛、洛,北定中原.因此争夺荆州,无论是对曹操、刘备、孙权都至关重要.在赤壁战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唇亡齿寒,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刘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退出了对荆州的争夺,而赤壁战后,刘备与孙权荆州争夺的序幕就拉开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孙权)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为争夺荆州地区,吴、蜀不惜兵戎相见.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集团留驻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攻打曹魏占领下的樊城,水淹曹操派来援助曹仁的于禁所督七军,“羽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刘备集团势力的发展,不仅对曹魏集团是一种威胁,对孙吴集团也是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孙权又暂时结成同盟.孙权趁关羽出兵樊城,后方空虚的时机,命大将吕蒙袭取荆州,斩杀了关羽.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不惜倾巢出动,沿长江而下伐吴.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刘备的蜀汉再也不能对孙吴构成威胁,这时倒是曹魏对孙吴的威胁更加显现.于是,孙吴向蜀汉“遣使请和”,蜀汉与孙吴又结成了抗曹联盟.由此可见,“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之间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是有一定条件的. 二、荆州的失去,使得北伐的基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提法,也逐渐了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诸葛亮《隆中对》认为在军事战略上要分两步走:首先利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夺取荆、益二州;然后再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成熟,两路出兵,对曹魏实施两面夹击,以达到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目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形势也正是按照诸葛亮提出战略决策发展的,刘备集团先后夺取了荆、益二州.此时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天下有变”的东风了. 然而,荆州的失去,使得后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中提出的北伐战略条件.失去荆州,使得蜀汉政权处于偏安一隅的窘境,经济实力大大削弱,军事上丧失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遥相呼应,两面夹击曹魏的可能. 尽管诸葛亮后来与孙吴重修盟好,解除了可能来自孙吴方面的威胁.同时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在政治上加强治理,整顿吏治,举贤任能,调整了蜀汉集团内部,主要是随刘备入川的荆州集团和原属刘璋的益州集团的关系;经济上则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植谷;军事上治戎讲武,为北伐作准备.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训练出了一支十余万人的精兵.为了安定蜀汉的后方,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亲率大军南征,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迅速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领的叛乱.同时,又得以征收南中地区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物资以给军国之用;并挑选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曰“飞军”,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但仅管如此,蜀汉与曹魏、孙吴相比,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是最弱的. 为了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的大业,诸葛亮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开始,到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死北伐军中,七年中先后五次兴兵北伐曹魏.以诸葛亮之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功败垂成,收效甚微.客观地讲,北伐的失败,与其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时提出的北伐战略有关,蜀汉和曹魏两国力量过于悬殊,蜀汉以一州之力难以蹈覆雄据九州之地的曹魏,失败是必然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十分崇敬,他在《蜀相》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深感惋惜.
鲁肃版隆中对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极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毛玠版隆中对
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沮授版隆中对
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觽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觽,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甘宁版隆中对
宁曰:“今汉祚日危,曹操终必篡窃.南荆之地,操所必争也.刘表无远虑,其子又愚劣,不能承业传基,明公宜早图之;若迟,则操先图之矣.今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迈,务于货利;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既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霸业可定也.”孙权曰:“此金玉之论也.”
[编辑本段]争
《隆中对》本无篇名,节选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三百余字短文,一直名叫《草庐对》或《隆中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教材时,以《隆中对》之名将其编入了教材.1988年为减轻学生文言文负担,《隆中对》被清出教材.2001年,为让《隆中对》复出教材,襄樊市主要领导一年之内五上北京,最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将其收入教材.在2001年初审通过的人教新课标教材中,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7月18日,湖北《襄樊日报》登载《〈隆中对〉“复出”的背后》,披露襄樊市为了使《隆中对》重返中学课本所做的种种工作.7月31日,河南南阳媒体原文转载此文,在南阳各界引起强烈反响.8月16日起,南阳市举行了“捍卫历史,尊重史实,诸葛亮南阳躬耕地万人签名活动”. 与《隆中对》入选同一课本的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中的“南阳”在课本中被注释为“襄阳一带”.此解同样在南阳引起大哗. 《出师表》一直是人教社全日制初中语文教材的入选篇目,而《隆中对》最后一次现身人教社教材,是入选该社出版的1987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1988年修订初中教材,该文因“减轻中学生文言文过多的负担”而落选.2001年初审通过的人教新课标教材中又重新选用了《(前)出师表》,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因存有争议,在襄樊市所在的湖北省,由湖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中,拒绝了《隆中对》,对《出师表》出的注释也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注释大不相同.【汉中市教育局】

汉中市教育局(四)

尊师作文500字

尊师!
在夏的余温还未散去的九月,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当我们身着整洁的校服,佩带
着醒目的校徽,一股作为武汉中学人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我们每个人,除了与生俱有的家园之外,学校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个成长园地,因为我
们除节假日之外,更多的时间都将在校园度过,这样的大家庭很珍贵,因为它是不属于个人的,
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营造,共同关注爱护的大家园,我们从这里成长,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群
学子,也将会从这里飞向希望的蓝天,飞向自己理想的彼岸.因此,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呵护
把我们推向人生成功彼岸的学校,更应该以一种求知感恩的面貌和心态去尊爱为我们人生导航的
老师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唯有学校,是迈向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课堂,是
开发心灵,促进知识升华的第一步伐.
如果说,校园是学子们的另一个天堂,那么,学校里的老师们,就是天堂里指引心灵的
天使,一个好的老师就如同点亮幼小心灵的明灯,让我们受用终身,让校园分外辉煌.因此,我
们说尊师爱校,它所涵盖的意义,不仅仅是思想行为素质的体现,更是我们回报感恩的根源.
老师,您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三尺讲台见证了您的辛
苦,洁白的粉笔书写了您的一生,您的谆谆教诲勉励塑造了代代国家栋梁.
如果把老师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沙粒,常年累月,老师用心血去打磨着,浸泡
它;用爱去温暖它,包裹它;砂粒终变成了美丽珍珠,光彩耀耀,而当学生风采无限的走向社会
时,老师却在三尺讲台上白了头发.
如果没有老师们的思想滋润,我们贫脊的心灵将永远空荒;如果没有老师的孜孜不倦,也
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伟人的诞生.老师是成功背后的伟人,默默无闻便是您的本质;老师您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千载文明的传承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
再过6天,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感恩老师的节日——教师节.许多同学们已经准备在节日
给老师送上贺卡或鲜花,以表心愿.其实,尊师不在于赠送礼品,尊师应该是每位同学从内心发
出的真诚的感悟,并且将这种感悟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中.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目
光,按时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校园中,文明的举止,遵规守纪,体现
着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在生活中,彬彬有礼的行为,见到老师一声问候,让老师先行,体现了
教师的教导和培育.大家应当把自己拥有的高尚的品格、顽强的意志、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知
识、健壮的体魄以及将来走向社会创造的巨大成就作为教师节献给教师的最好的礼物.
我们说老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支柱,而学校是一个提供我们接受教育的场所.如果说
老师是文化文明的传播者,那么学校就是文化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它为我们插上飞翔的翅
膀,为我们撑起一片灿烂的蓝天,使我们可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亦可“宁静致远,埋首
苦读”.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在尊师的同时不能忘了爱校.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地方,是
我们的家.“我爱我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的实际行动.而学校的硬件设施与卫生的好
坏,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值得回味的,
那绿荫一片的校园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身影.
浩浩师恩,梨铧滴血地付出,载载相伴,相濡以沫的深情,师恩浩荡,校园情深,尊师
爱校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尊师爱校是民族的希望.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对学
校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自觉将代表自豪和骄傲的校徽带在胸前,向迎面走来的老师
送上暖人的微笑和问候,让我们以尊师爱校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线,去编制
自己彩色的梦!

汉中市教育局(五)

请写出所有汉字的字义

所   拼音:suǒ    部首:户,部外笔画:4,总笔画:8 ; 繁体部首:户,部外笔画:4,总笔画:8   五笔86&98:RNRH 仓颉:HSHML    笔顺编号:33513312 四角号码:7222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240   suo   ⑴处所,地方.例: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④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⑤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⑥某所,而母立于兹.⑦此何所也?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例: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荆柯有所待,欲与俱.⑤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产生的缘由.)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名词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hǔ)本义:伐木声)   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place]

 笔画数:6; 甲骨文
部首:月;   笔顺编号:132511   郑码:GDQ,   U:6709,   GBK:D3D0   五笔:E,DEF
编辑本段汉字释义
基本词义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详细释义
  yǒu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无没   (1) ㄧㄡˇ   (2)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3)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4)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5)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6) 表示大、多:~学问.   (7)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8)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9)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yòu   (1) ㄧㄡˋ   (2)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1、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the Milky Way;the Galaxy]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又如:汉沂(银河边);天河银汉;   2、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the Han nationality].如:汉民族(即汉族); 汉礼(汉 礼仪)故名.   华夏民族的现代称谓 汉室威隆 因之以族名著称   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体人民族群 人口占世界六分之一   汉族人 [the Han people;the Hans].汉天子(皇帝);汉子(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3、 国名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the Han Dynasty]   分 西 汉 东 汉 中有新朝 一说 前汉 后汉 见诸葛亮《出师表》   也称两汉   [Han state]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公元947—951)五代之一.史称后汉,刘知远建立.   (公元951—979)五代十国之一,史称北汉,刘崇所建.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又如:汉室(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族士兵组成的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4、 会意.从水,从难(省去隹),难省声.“难(省隹)”意为“哀鸣声”.“水”与“难(省隹)”联合起来表示“哀鸣之水”.本义:哀鸣之水.水名.即汉水.说明:古汉水或因水患,或因背纤行船,(古楚国地)两岸劳动者哀鸣之声不断,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5、男子的俗称 [man].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等   6、 武汉的简称   7、 汉中的简称   陕西南部汉中郡一带 古时属于东川地区

基本信息
部首笔画
  部首:子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五笔86:PBF 五笔98:PBF 仓颉:JND   笔顺编号:425521 四角号码:30407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5B57
基本字义
   甲骨文
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   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   3. 书法的作品:~画.~幅.   4. 字的音:~正腔圆.   5.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   6. 合同,契约:~据.   7.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   8. 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宀子 汉字部件分解:宀子   笔顺编号:425521   笔顺读写:捺竖折折竖横
编辑本段释义
  1、文字:汉字|文字|识字|字典.   2、(字儿)字音:字正腔圆|咬字清楚.| 她说话字字清楚.   3、字体:篆字|草字|宋体字.| 美术字.   4、书法作品:字画|一幅字.   5、签有姓名的凭证、契约或合同:字据|立字为凭.   6、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孔子名丘,字仲尼.| 岳飞字鹏举.   7、字眼;词:革命人民的字典中没有‘屈服’这个字.   8、俗指电表、水表等指示的数量:这个月电表走了五十个字,水表走了十个字.   9、许配:待字闺中.   10、在福州话中,时钟每走5分钟就称时钟走了一个字,时钟走了10分钟就称时钟走了两个字.
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 字 zì   〈动〉    ‘字’的小篆
(1) (会意兼形声.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2) 同本义 [give birth to]   字,乳也.——《说文》.   字,生也.——《广雅》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论衡·气寿》   六畜遂字.——《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亭有畜字马,岁课息.——《汉书·食货志下》   (3)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   (4) 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be pregnant]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   (5) 又如:字牝(怀孕的母畜);字孕(怀胎;生殖);字马(怀孕的马)   (6) 抚养;养育;教养 [bring up]   其僚无子,使字敬叔.——《左传》   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   牛羊腓字之.——《诗·大雅·生民》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7) 又如:字养(抚养;养育);字民(养育人民);字育(化生);字孤(抚养孤儿)   (8) 爱 [love]   于父,不能字厥子.——《书·廉诰》   乐王鲋字而敬.——《左传·昭公元年》.注:“字,爱也.”   (9) 又如:字孤(抚爱孤儿);字爱(抚爱)   (10) 教育;教课;传授知识 [teach]   天会间,充女直字学生,学问通达,观书史,工为诗.——《金史·温敦兀带传》   (11) 治理 [govern]   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至使侵蛑.——刘禹锡《答饶州之使君书》   (12) 取名;取表字 [style]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武字 子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张衡字 平子.——《后汉书·张衡传》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13) 女子许嫁 [girl remain to be betrothed]   甚至于说,待字的大姑娘,也得拿出来抽签.——茅盾《动摇》   (14) 又如:字人(女子嫁人)

汉中市教育局(六)

无出其右反义词【汉中市教育局】

无出其右
成语资料
  【注音】wú chū qí yòu   【解释】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用法】作定语、谓语;指没有能超过他   【结构】复句式   【相近词】天下第一   【押韵词】口尚乳臭、质直浑厚、援笔而就、蜂虿作于怀袖、首尾相救、碧鬟红袖、同恶相救、拾人牙后、人比黄花瘦、山明水秀、. 【反义词】名落孙山  【年代】古代   【灯谜】抚   【英文】matchless   【语文同步】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蒲松龄《促织》高中四册·课文·24
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1.金·元好问《恒州刺史马君神道碑》:“独君资禀聪悟,气量宏博,侪辈~.”   2.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速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回
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   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衅,羞辱赵王,气愤异常.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   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谁知事情 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   赵午等都自杀了,只有赵王和大臣贯高被捉去,并要把他俩解 押到都城长安.许多忠于赵王的旧臣都想护送赵玉去长安.刘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胆敢跟随就灭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几个臣子就剃掉头发,身穿红色衣服,用铁圈柬 住头颈,伪装成赵王家奴,一起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刘邦亲自审讯贯高,要他说出赵王谋反经过.贯高把赵王如何不肯谋反,还阻止臣子们谋反的经过详细他说了一遍.刘 邦这才相信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但仍借口说赵王没有教育好臣子, 把他降做宜平侯.   赵王向刘邦谢恩,并请刘邦宽恕随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刘邦一听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见了他们.通过谈话,刘邦对他们的才学过人,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 慨地说:“哨:现在汉朝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   心里一高兴,有意重用他们.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长官,有的作了诸侯的相国,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汉中守.

汉中市教育局(七)

我为家乡做贡献 作文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就是我的家乡陕西汉中。汉中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城市,然而在这座城市中唯一避免不了的还是人们环保的匮乏。
一天,我在校园走了一圈,发现校园里的垃圾还真不少,塑料袋,碎纸,雪糕纸……这些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天天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这美好的一切当中。地球妈妈慷慨的为我们提供各种无限而又有限的资源,让我们“丰衣足食”,而人类不但不知足,反而还破坏地球母亲。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做成木船、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对人类有利的东西,而这些在人类的眼里总是一闪而过,对于大自然是多么大的破坏。
虽然,现在人们处处在宣传环保,呼吁绿色,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破坏者的脚步,一棵棵大树仍在倒下,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
现在,由于人类大量地砍伐树木,所以现在荒漠正吞噬着大自然,吞噬着整个地球,人们啊!难道你们就心甘情愿地看着大片的绿的被破坏?这种塑料很难腐烂,被称之为“白色污染”,用过的废弃物十分难以处理。如果埋掉,会破坏土壤结构;烧掉它,能生产出氟化物,氢化物等有毒或剧毒气体,危害人畜。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塑料袋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播种的灾难时,大自然已愤然回击。海洋与大气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全球不论哪一个海域,不管它与工农业活动区有多么遥远,从北极冰岛到南极大陆,到处都不同程度的监测到有害物质,唉!我以前喜欢的海洋到哪里去了?绿如蓝,成记忆了吗?
现如今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政治,还是在信息产业上,都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急速行使时,中国的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道德素质。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代昌盛的儒家思想,也都是把“仁”和“礼”放在首位的。古代的道德方面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孔融吃梨时把大的让给长辈。晋国重耳与楚国大战时,遵守诺言,主动退避三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时,不耻以诚相待……这许许多多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映衬了一个重视道德素质的古代极为发达的中国,可现如今……
中国的青山绿水,正遭受到极度的摧残。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污染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森林大面积地砍伐、毁坏,使得洪水肆意猖獗,所到之处,民不聊生,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洪水吞噬,无不心痛。更有甚者,祖国的大动脉——黄河,已经不再是昔日养育中华民族起源的鱼肥水美之处了,却成了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带走的泥土,不可估量。大片土地的沙漠化,也正袭击着我们居住的城市。人们为了贪图自己的利益,在食品里放添加剂来牟取巨大的利润。由于食物中毒而导致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在校园里,同学们为了方便而忽略了环保的意识,口香糖随口一吐,致使校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道道黑色的“伤疤”。这数也数不清的道德问题正困扰着这条“东方的巨龙”甚至影响了它未来的发展。
相比之下,我们的邻国,日本与韩国,在2002年日韩世界杯上,球迷观看完足球比赛后,离开后的座位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废物,我依旧记得报纸那天报道的标题是“可怕,可敬的日韩民众”。而国民在每一次公众场所聚集后,都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地检查,确定不再有垃圾。更有甚者,每当表演与比赛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时,总是能见到在比赛场地上看台上有着塑料瓶和废纸团等垃圾。在美国,父母带着小孩子在商场等公共场所是,若有垃圾,不论垃圾箱有多远,父母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袋。而中国的父母在孩子手中有垃圾时,则是告诉他将垃圾偷偷地扔在一个角落,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会有什么后果。更夸张的是街头大小便与城市小广告比比皆是。先不谈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上述的话语也该能让各位心知肚明了吧。
说到我自己,我在以前也确实有过没有注意道德规范的时候,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当口中有痰是,我会稍加思考,拿出纸巾,包好,再扔入垃圾桶。当手中攥着糖纸时,我也会稍加思考,直到手中冒汗,我也会扔进垃圾桶。当眼前面对着红灯时,我依旧会多加思索,静静地等待着绿灯的再次闪烁……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会告诉你:我是新一代的中国人。
如今,21世纪的中国在发展的列车上畅通无阻地前进时,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老掉牙”的道德行为,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发展列车上的“润滑油”,也可以成为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在新闻中不断报道着经济、财政、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也希望看到一些关于道德素质的报道。明天的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呢?
我呼吁:不要再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汉中市教育局(八)

中国古代算术名著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缀术》.便是“算经十书”.
  《周髀算经》
  这十部算书,以《周髀算经》为最早,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据考证,它成书的年代当不晚于西汉后期(公元前一世纪).《周髀算经》不仅是数学著作,更确切地说,它是讲述当时的一派天文学学说——“盖天说”的天文著作.就其中的数学内容来说,书中记载了用勾股定理来进行的天文计算,还有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当然不能说这两项算法都是到公元前一世纪才为人们所掌握,它仅仅说明在现在已经知道的资料中,《周髀算经》是比较早的记载.
  《九章算术》
  对古代数学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进行叙述的是《九章算术》,它是十部算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它对以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像古希腊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国,它在一千几百年间被直接用作数学教育的教科书.它还影响到国外,朝鲜和日本也都曾拿它当作教科书.
  《九章算术》,也不知道确实的作者是谁,只知道西汉早期的著名数学家张苍(前201—前152)、耿寿昌等人都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汉书·艺文志》中没有《九章算术》的书名,但是有许商、杜忠二人所著的《算术》,因此有人推断其中或者也含有许、杜二人的工作.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古墓出土《算数书》书简,推算成书当比《九章算术》早一个半世纪以上,内容和《九章算术》极相类似,有些算题和《九章算术》算题文句也基本相同,
  可见两书有某些继承关系.可以说《九章算术》是在长时期里经过多次修改逐渐形成的,虽然其中的某些算法可能早在西汉之前就已经有了.正如书名所反映的,全书共分九章,一共搜集了二百四十六个数学问题,连同每个问题的解法,分为九大类,每类算是一章.
  从数学成就上看,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书中还记载有解决各种面积和体积问题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各种问题.《九章算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代数方面,书中记载了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并且在这基础上有了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首项系数不是负)的数值解法.还有整整一章是讲述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的,这种解法实质上和现在中学里所讲的方法是一致的.这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出一千五百多年.在同一章中,还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九章算术》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响还远及国外.在欧洲中世纪,《九章算术》中的某些算法,例如分数和比例,就有可能先传入印度再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再如“盈不足”(也可以算是一种一次内插法),在阿拉伯和欧洲早期的数学著作中,就被称作“中国算法”.现在,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九章算术》已经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
  《孙子算经》
  约成书于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都不清楚.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则,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
  《孙子算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春秋战国之际已普遍应用的筹算,即严格遵循了十进位值制.关于算筹记数法现在仅见的资料载于《孙子算经》.《孙子算经》三卷,成书年代约为公元4世纪,该书上卷是关于筹算法则的系统介绍,下卷则有著名的“物不知数”题,亦称“孙子问题”. 引  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孙子算经》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则进一步开创了对一次同余式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广“物不知数”的问题.德国数学家高斯﹝K.F. Gauss.公元1777-1855年﹞于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术探究》中明确地写出了上述定理.公元1852年,英国基督教士伟烈亚士﹝Alexander Wylie公元1815-1887年﹞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到欧洲,公元1874年马蒂生﹝L.Mathiesen﹞指出孙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定理,从而在西方的数学史里将这一个定理称为“中国的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五曹算经》
  《五曹算经》是一部为地方行政人员所写的应用算术书(作者不可详,有的认为其作者是甄鸾),全书分为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等五个项目,所以称为 “ 五曹 ” 算经.所讲问题的解法都浅显易懂,数字计算都尽可能地避免分数. 引全书共收67个问题.它的著者和年代都没有记载.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有:「甄鸾《五曹算经》五卷」其它各书也有类似的记载.甄鸾是公元535-566年前后的人.
  《五曹算经》此系南宋刊本《五曹算经》卷首书影,刻于南宋嘉定五年(一二一二年).《五曹算经》是我国的一部数学古籍,作者是北周的甄鸾(字叔遵,河北无极人),他通晓天文历法,曾任司隶大夫、汉中郡守等职务.唐李淳风等曾为之作注.
  《夏侯阳算经》
  夏侯阳算经,算经十书之一.原书已失传无考.北宋元丰九年(1084年)所刻《夏侯阳算经》是唐中叶的一部算书.引用当时流传的乘除捷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保存了很多数学史料.
  《张丘建算经》
  《张邱建算经》的作者是张邱建,大约作于5世纪后期,里面有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问题,不有竺差级数问题,最著名的是提出了不定方程组 —— 百鸡问题,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其解灶.《夏侯阳算经》估计是北魏时代的作品.里面概括地叙述了乘除速算法则、分数法则,解释了 ” 法除 ” 、 “ 步除 ” 、 “ 约除 ” 、 “ 开平方 ” 、 “ 方立 ” 等法则,另外推广了十进小数的应用,全与现在的表示法不同,计算结果有奇零时借用分、厘、毫、丝等长度单位名称表示文以下的十进小数. 引  「百鸡问题」是《张邱建算经》中的一个著名数学问题,它给出了由三个未知量的两个方程组成的不定方程组的解.百鸡问题是:「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依题意即解   
  自张邱建以後,中国数学家对百鸡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百鸡问题也几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词,从宋代到清代围绕百鸡问题的数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刘徽(约225—约295)所作.这部书中讲述的都是利用标杆进行两次、三次、最复杂的是四次测量来解决各种测量数学的问题.这些测量数学,正是中国古代非常先进的地图学的数学基础.此外,刘徽对《九章算术》所作的注释工作也是很有名的.一般地说,可以把这些注释看成是《九章算术》中若干算法的数学证明.刘徽注中的“割圆术”开创了中国古代圆周率计算方面的重要方法(参见本书第98页),他还首次把极限概念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缉古算经》
  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唐武德八年(625)五月,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唐代立于学官的十部算经中,王孝通《缉古算经》是唯一的一部由唐代学者撰写的.王孝通主要活动于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他出身于平民,少年时期便开始潜心钻研数学,隋朝时以历算入仕,入唐后被留用,唐朝初年做过算学博士(亦称算历博士),后升任通直郎、太史丞.毕生从事数学和天文工作.唐武德六年(623),因行用的傅仁均《戊寅元历》推算日月食与实际天象不合,与吏部郎中祖孝孙受命研究傅仁均历存在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又与大理卿崔善为奉诏校勘傅仁均历,驳正术错三十余处,并付太史施行.王孝通所著《缉古算术》,被用作国子监算学馆数学教材,奉为数学经典,故后人称为《缉古算经》.全书一卷(新、旧《唐书》称四卷,但由于一卷的题数与王孝通自述相符,因此可能在卷次分法上有所不同)共二十题.第一题为推求月球赤纬度数,属于天文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第二题至十四题是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第十五至二十题是勾股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当时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等土木和水利工程施工计算的实际需要.
  《五经算术》
  北周甄鸾所著,共二卷.书中对《易经》、 《诗经》、《尚书》、 《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左传》等儒家经典及其古注中与数字有关的地方详加注释,对研究经学的人或可有一定的帮助,但就数学的内容而论,其价值有限.现传本亦系抄自《永乐大典》.
  《数术记遗》
  徐岳(?——220)的《数术记遗》,《数术记遗》以与刘洪问答的形式,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未满百言,而骨削质奥,思纬淹通,依然东京风骨.”也就是在这部书中,徐岳在中国也是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珠算定名,在世界珠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其中著录了十四种古算法.第一种叫"积算",就是当时通用的筹算.还有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珠算、计数."《数术记遗》仲介绍的一种心算方法.原文说:’既舍数术,宜从心计.’注中说:’言舍数术者,谓不用算筹,当以意计之.’这说明计算时不用珠、筹、针等工具,只用心算完成.但从注中所举各例来看,此处"计算",与现代对心算的理解,又有不同之处.现在的心算,指在数字运算时,不用计算工具,只用意念完成.而"计数"的范围颇广,在测量及其它方面,不但不用计算工具,而且想出巧妙办法,不通过数字运算,直接可得所要求的数字结果."
  《缀术》
  《缀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著作.很可惜,这部书在唐宋之际公元十世纪前后失传了.宋人刊刻《算经十书》的时候就用当时找到的另一部算书《数术记遗》来充数.祖冲之的著名工作——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第七位小数),记载在《隋书·律历志》中.

汉中市教育局(九)

文言文中的固有名词指哪些

如何排除文言文中专用名词的干扰?
这里说的专用名词是指人名、地名、官职和典章制度等.
一、 官名
只要记住了与官名相关的动词,就能辨认出一大批官职.
1、 表示授予官职的有:拜、授、除、征、辟、补等
2、 表示调动的有:徙、转、调、改等
3、 表示升迁的有:迁、擢、拔等
4、 表示贬官的有:贬、谪、黜(绌)、左迁、出、夺等
5、 表示兼职、代理的有:兼、领、权、署等
官名的辨识还可借官名或爵位名的后缀来辨认,比如:令、王、尉、使、公、侯等.
粗略了解一下古代官员的分类更利于我们作出判断.古代官员分为三类:
1、武官 一般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2、中央文官 一般称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3、地方文职 如太守、刺史、长史、别驾、知州、知府、令、丞、吏等.
二、地名的辨识
有效的方法是分析它前后的相关词语,尤其是介词和动词.“自”“于”“乎”作介词用,一般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有时也介绍对象,要注意区分).“至”“诣”是“到……去”的意思,“幸”是皇帝到哪儿去之意,“破”“陷”是攻破之意,这些动词的后面一般都是地名.
除此,还可抓住下面一些特点:
1、在“人名+者,……人也.”“人名+……人”这种句式中,省略处肯定是一个地名,并且一般是州郡名或县名,或者是州郡名加县名.
2、我国古代许多地名常带一些表地理特征和方位的字,如“山”(山东、山西),“陵”(江陵、兰陵)、“阴”(山阴、华阴)、“阳”(寻阳、辰阳)、“江”(江宁、平江)、“河”(河东、河间)、“东”(朔东)、“西”(关西)、“南”(南阳)、“北”(北海)、“中”(汉中、吴中)、“上”(霸上)、“下”(白下)、“畿”(京畿、畿辅).直接带“州”字的就更多,永州、江州等.
三、人名的辨识
1、可以借助古文中称人名的一些套路、格式和习惯.传记文对传主往往在开头用“……者,……也”来介绍他的名、字、籍贯等.
注意一开始就把文中有关人物称呼的字词(无论是名,还是字,还是号)全部框起来或是加上一个什么特殊的符号,以提醒自己.
有些动词一般情况下只能接人名宾语,记住它们,也能帮助我们辨识人名.
一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的主语也只能是人.
此外,古文还有一种称名习惯,就是“祖”“父”“子”再加人名.
出现频率也是一个判断的依据;某个词语在一篇或一段文字中反复出现,就极有可能是人名,因为要介绍一个人总要多方面地介绍他,要讲到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作所为和言论,就必然要多次提到他.
四、时间、器物、典章制度等其他专用名词的辨识
时间名中相对难辨认的是年号名,我们可借助它后面的“元年”“年间”“中”“初”“××年”来认定.
科举名称则可借助它前后的“举”“中”“不中”“及第”等词来辨认.
器物、礼仪风俗、法律制度等其他专用名词的辨识主要还是靠上下文.
无论是哪种专用名词,我们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不会有困难.
首先,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基础.诸如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职官沿革、教育科举、典籍宗教、姓名称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还是应该掌握.
其次、句法分析是基本手段.这个词是名词,是动词,还是别的什么词?在句中是作主语、谓语、宾语还是什么修饰语,都要思考,要伴随阅读的全过程.
最后,联系全文内容是重要保障.有时对一个专用名词的认定,仅仅分析小语境还不够,还要联系全篇的内容来思考.这篇文章讲了几个人,共有几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这件事涉及几个人……,这类问题都要心中有数.

汉中市教育局(十)

求身边平凡的党员小故事

自报财产留清名———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廉洁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2 --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
赵博(1941年11月13日牺牲,终年35岁)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3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常恩多原任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后于重病中率部起义,病逝前一天将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他一生廉洁清苦,家庭陈设就象一家普通老百姓.在南通驻防时,居室只有一床一桌,每天吃的是高梁米饭、菠罗叶饼、小豆腐等东北乡土饭食.在他病危嘱托后事时,不提妻子和孩子,却关切地询问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地下党员万毅什么时候回部队.他把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服待他一年多的徐文斌,又把一套呢军装送给跟随他19年的副官刘唱凯.除去伴随他多年戎马生涯的一条旧军用被和一条旧军毯,他没有给妻子和孩子留下任何财物.
4 父子清廉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5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汉中市教育局

http://m.zhuodaoren.com/ziwo863515/

推荐访问:汉中市教育局局长 汉中市教育局网站

教学反思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8年西安教师资格证领取时间 下一篇: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