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课题

2016-08-31 教学反思 阅读:

混合式教学课题(一)
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

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

一、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双对接”是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目标。“双对接”的涵义,一是对接教学实践,教师要在通过课例的协同研究自主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效能感中获得自信;二是对接教学研究,教师要学会利用网上的磨课流程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在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2013年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八个学科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参与的教师近六十万人次,效果良好。从连续三年的实践看,双对接混合式远程研修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把双对接的特点、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

二、基于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国培项目课程架构

山东教师教育网承担的国培项目(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在一起的培训。整个研修设计了理论学习、行动导向学习、参与体验学习三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序列。这个学习序列在专家理论课程(通常为专家讲座)之后,增设了课例研究的行动导向和参与体验两个学习板块。所谓行动导向就是把应该做的做出来,把怎么做的过程在网上展示出来,用行动引导行动;所谓参与体验,即每一位学习者要在校本研修中亲历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在群体协同的专业实践中学以致用。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让每一位老师对混合式研修的课例研究经历一个先学后做的过程。

理论学习是围绕研修主题,从学习科学、课例研究和学科研究三方面设计的专家引领专题。理论专题重在为后续的课例研究提供专业引领。行动导向专题是课例研究的案例学习,是理论走向实践的行动示范。骨干培训和全员网络研修要完成这两个板块内容的内容。实践参与专题学习,是参与研修的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个课例协同研究的完整过程,这是学以致用的综合学习。

三个板块组成的学习序列包含了三类学习,即理解学习、迁移学习和创建学习。这三类学习中,基础是理解,理解的越准确越有利于迁移。参与本项目研修,首先是为理解而学,理解学习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指向,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习者要带着后面的磨课任务来学习理论专题,问题指向就是用研修组协同确定的磨课研究问题来贯通校本研修的全过程,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上,而要带着自己要参与的课例研究任务以及想解决的教学问题来学习理论。

接着是迁移学习,所谓迁移学习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第二个板块的课例研究案例,为理念方法运用到真实课例研究提供了行动示范。老师在跟进示范案例的过程中去领悟情境关系获得在混合式课例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体验。

经过课例研究示范案例学习之后,参训的老师要像提供这些示范课例研究的群组一样亲历一个协作磨课的过程,这是老师自主创建的学习活动。这就是各校校本研修要完成的任务。

为理解而学、为迁移而学、为创建而学,循着这个路子,让每个老师亲历一个从专业思考到专业行动的认识飞跃和行动提升过程,我们期待通过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的三类学习实现教学和研修的同步完善(双对接目标)。更大的期待则是,希望在本次国培项目的全部研修任务结束以后,老师们能够会用和喜欢用网上的磨课流程去研究教学、去改变教学过程,让基于网络的混合式研修在项目区域乃至全国各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广泛持久地发挥作用。

这三个板块的课程中,中间这个版块,我们叫做行动导向专题的课例研究案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它要具备良好的行动导向性质。是否具备,我们主要看三点:第一看研究价值,也即选的上课的课例能不能够承载这次磨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教师解决教学现实中的问题是否有价值。第二看变化提高,磨课的前后过程要看到变化,变化体现在课例经过打磨以后的进步提高。群组老师整体要有提高,对教学不确定性的更多了解和掌握。第三要看过程无缺失,课例研究不仅要看它的变化,还要将研修组教师参与的变化过程一步步真实地呈现出来。能够让人从中洞悉一节好课是怎么磨出来的,洞悉课例研究如何一以贯之地追踪研究问题。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行动导向式的课程资源除了研修组磨课的真实记录,还匹配了与磨课各主要环节对应的各段视频,共计约100分钟,分ABCD四段。A段10分钟,B段20分钟,C段40分钟,D段30分钟。这些视频是与网上各个磨课环节相匹配的。A段是磨课计划的介绍,B段是备课研讨与观课分工,C段是上课视频,D段视频是专业观课、评课。磨课过程资源和这四段视频按照学习导引发布成课例学习专题,共分“计划学习(A段)”、“备课学习(B段)”、“上课学习(C段)”、“观课学习(D段)”、“应用学习(作业)”、“评价学习(后测)”等六个环节。

三、混合式课例研究流程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下行,是以混合式课例研究为载体。本项目的课例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的混合式研究。

课例研究的e流程(又称磨课流程),是课例研究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再造。磨课流程设计有两个基本要求,与问题解决一般过程吻合和能够嵌入教学过程、适用于校本研修是该流程设计的两个基本点。 “确定问题——归因问题——制定方案——实践方案——观察效果——分析效果” 是问题研究要经历的过程环节,课例研究流程和问题研究的流程完全吻合,使之具备问题解决的过程条件。

与此同时,磨课流程内含“三个基本”的设计(即采用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贯穿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和以教研组为协作研究的基本单位)。易为老师掌握、能够跟进教学、方便学校组织,适宜于学校教研组使用,支持校本协作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流程,是从研修组自主制订磨课活动计划开始,将教学的协同研究贯穿在多次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的过程交替之中。课例研究的内容设计、任务确定和协同研究均由研修组自主商定,再在网上的计划模板生成研修组课例研究任务。课例协同研究任务一经生成,平台将实时记录保存、追踪反馈研修组每位老师在磨课各环节的任务进展情况。课例研究跟进教学展开。

课例研究e流程采取“积木化”设计。从课例研究过程,抽出功能模块的“共性实体”和“构成要件”,供终端用户自组合、个性化灵活配置各自需要的功能模板。并且新平台提供了多种变式磨课模板。首次磨课为减化操作,磨课流程个性化自组合功能暂不开放,而统一用广大老师熟知的课例研究范式改造设计出“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磨课基本式。基本式掌握好了,其它变式容易掌握。 基本式磨课始于研修组的课例研究设计(订磨课计划),通过制订计划,确定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研究措施和教学课题,做好全组协同研究分工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的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等研讨活动。整个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完成。线上活动有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活动和评课研讨,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去,浏览、点评、问答等动作可以分散进行。这种线上线下的活动的结合就叫做混合式的方式。这样,平时分散的教研活动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形成一个有主题的、问题指向明确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一个基本式课例研究一般用三到四周的课余时间就可以完成。

为了满足教师研究课例的不同需要,网络研修平台还能提供磨课简化式、同课异构式、行动导向式和诊断改进式等多种磨课变式。2013年山东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分别开展了同课异构和行动导向式课例研究,这些变式磨课案例将在研修平台向全体教师开放。

为了帮助老师利用课例研究e流程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学员要基于研修平台磨课流程和远程研修流程的复合服务,在分段视频课程引导下,循着磨课各环节,完成计划学习、备课学习、课例学习、观课学习、应用学习和评价学习等方面的课例研究案例的学习任务。

混合式课例研究评价参照标准【混合式教学课题】

在校本研修结束后,国培项目办将组织评审专家组对各研修组完成的校本课例研究进行评审,评审时间安排、工作流程另行公布。课例研究合格参照标准如下: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课例研究合格标准

(一)网上课例研究内容标准

1.课例研究所有流程和项目不能有缺项。

2.课例研究所有发帖、回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3.研修组全体教师全过程参与。

(二)课例研究(基本式)的质量标准【混合式教学课题】

混合式教学课题(二)
混合式教学设计

课程:语文 教师姓名:张艳 学校名称:彭家川小学 授课班级:五年级二班 章节名称:走近李白 计划学时:1学时

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张艳

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规范之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选择新颖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教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语文课本中编选了许多李白的诗歌,引导学生从具体篇目入手,赏析李白的部分诗篇,但这样给学生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印象,并不能对李白有整体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和感受。设计一堂“走进李白”的学生自主研究课。通过对李白的个性解读赏析太白风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积极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勇士的复杂情感。

2

3

4 欣赏李白诗气势磅礴,语言豪放,意象阔大的艺术特色 3 学会应用网络,文献进行研究,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溯因法,纵横比较法,解读李白的豪放个性,通过听读、诵读、感知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宇宙观,并认识李白的思想局限。 二教学重点:

1 李白的饮酒情结。

2 从饮酒诗及温度李白的性格。

3 李白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李白消极行乐实则渴望

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语设计: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所以,善饮者大都是诗人或是豪侠之士。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将酒喝至极致,将诗作至巍峨的侠客。今天我们就走近李白的饮酒诗,去品味李白的独特的性格魅力和诗歌艺术特色。

2

3

4 2 好诗诵读热身赛:进入“酒醇诗浓1+1”栏目,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进行李白饮酒诗联句背诵。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在背诵中感受诗情,进入李白诗的豪迈意境。 诗人与酒何相亲: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探讨解读李白喜欢酒的原因。 要解读李白的饮酒诗,首先要弄明白李白为什么喜欢酒。这要在酒字上做文章。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酒。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李白饮酒诗中酒与愁总是分不开的,这是其功名追求与个体人格的矛盾冲突的及时现实的悲观和无法解决的内心矛盾的反映,其中对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歌咏不仅表现为激情奔涌,狂傲放旷,也表现为飘逸和对生命的冷静思考。李白能受人喜爱,关键是其醉饮时所获得的对人生大悲大苦的超越。它体现了一种审美化的生命价值取向,其中对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歌咏并没有引导到对个体生命的否定,而恰恰是通过对永恒的短暂把握而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充分肯定。 、

【混合式教学课题】

5

6

7

8 4 品酒味人生:第一研究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审美的角度探讨了李白饮酒诗中所表现的独特个性及其生命价值取向。 (1) 率真:以《山中与幽人对酌》为例,解说李白真诚直率,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2 ) 狂放:习题导入:猜猜李白选择的是哪一个词 a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 。

A 饮 B 挥 C樽 D 酌

b 人生达命岂 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A 堪 B 暇 C伤

【混合式教学课题】

李白自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远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豪爽:结合李白所在的盛唐特征,解读李白的豪爽个性的生成理由。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

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他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4) 以辩论形式,认识李白个性中的孤独:我们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从“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中,可以看到李白孤独的身影。李白孤独,不仅是由于他的好友相继离去,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在众人之上,无人可以与他比肩。他的孤独,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孤独,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孤独。

5 诗意的微醺:从余光中的《戏李白》切入,赏析李白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 1) 意象的阔大:用品味意象的手法, 以《将进酒》为例,讲解李白常选用如黄河,长江,长风,高山,大川等形体阔大的意象,来构建诗歌阔大的意境。

(2) 想象丰富奇特:以诗句为例,结合课件展示 , 引导学生赏析意象的丰富性,浪漫性、夸张性。 6 我思故我在:交流研究经验,总结研究方法,以期在以后的研究性学习中收获更多。

【混合式教学课题】

7 播放《将进酒》课件,让那种强烈的节奏感,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烈作用与学生的口、目、耳、心,实现学生心灵与诗人之心的直接对接。

四拓展训练

请学生将饮酒诗的诗句与作者连起来,以识记更多的饮酒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李白走开去,探寻更多的饮酒诗。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1)这节课广泛地开掘了学生的研究力量,既发挥了部分学生的领导作用,又关注那些不热心研究的同学,以达到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的目的。课题既有学术性、研究性,又有趣味性、挑战性、可操作性。引领学生进入了李白诗歌,从而让学生 进一步理解李白的诗风。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热情很高,利用网络,文献资料,搜寻到许多资料,研究李白的个性,李白与酒的关系,研究饮酒诗中的月的意象特征及感情内涵。但是这还都是别人的“思想”,不只是让学生成为“四角书橱”,或是文献资料的收藏夹,老师要求大家一定要问自己,你对李白其人怎么看,你对李白的饮酒诗中的诗歌艺术 怎么看,你有什么证据,对反面观点你如何反驳。这样的指导使研究落到实处深处,不至于流于肤浅,,学生不再只是搜集材料员,而是真正的研究 者 。

(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的愉快,研究的乐趣,真正锻炼了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本书,一篇课文,一首诗词,而是许多首诗,许多文章,比如学生不仅将《唐诗鉴赏辞典》翻了又翻,还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章,还翻出了《古代文学史》,还找到了台湾现代作家的诗选。占有材料之丰富,品读诗文之细致,是以往的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混合式教学课题】

教育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 教育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教育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教师本人的激励与鞭策呢?

混合式教学课题(三)
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

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

一、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双对接”是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目标。“双对接”的涵义,一是对接教学实践,教师要在通过课例的协同研究自主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效能感中获得自信;二是对接教学研究,教师要学会利用网上的磨课流程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在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2013年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八个学科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参与的教师近六十万人次,效果良好。从连续三年的实践看,双对接混合式远程研修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把双对接的特点、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

二、基于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国培项目课程架构

山东教师教育网承担的国培项目(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在一起的培训。整个研修设计了理论学习、行动导向学习、参与体验学习三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序列。这个学习序列在专家理论课程(通常为专家讲座)之后,增设了课例研究的行动导向和参与体验两个学习板块。所谓行动导向就是把应该做的做出来,把怎么做的过程在网上展示出来,用行动引导行动;所谓参与体验,即每一位学习者要在校本研修中亲历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在群体协同的专业实践中学以致用。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让每一位老师对混合式研修的课例研究经历一个先学后做的过程。

理论学习是围绕研修主题,从学习科学、课例研究和学科研究三方面设计的专家引领专题。理论专题重在为后续的课例研究提供专业引领。行动导向专题是课例研究的案例学习,是理论走向实践的行动示范。骨干培训和全员网络研修要完成这两个板块内容的内容。实践参与专题学习,是参与研修的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个课例协同研究的完整过程,这是学以致用的综合学习。

三个板块组成的学习序列包含了三类学习,即理解学习、迁移学习和创建学习。这三类学习中,基础是理解,理解的越准确越有利于迁移。参与本项目研修,首先是为理解而学,理解学习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指向,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习者要带着后面的磨课任务来学习理论专题,问题指向就是用研修组协同确定的磨课研究问题来贯通校本研修的全过程,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上,而要带着自己要参与的课例研究任务以及想解决的教学问题来学习理论。

接着是迁移学习,所谓迁移学习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第二个板块的课例研究案例,为理念方法运用到真实课例研究提供了行动示范。老师在跟进示范案例的过程中去领悟情境关系获得在混合式课例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体验。

经过课例研究示范案例学习之后,参训的老师要像提供这些示范课

混合式教学课题

http://m.zhuodaoren.com/ziwo371620/

推荐访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题

教学反思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小学数学错题原因分类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听力不好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