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龙应台散文

2017-02-14 作文 阅读:

家龙应台散文【一】:龙应台散文中比喻

龙应台《目送》中精彩的比喻

1.横过大草坪是一条细细的泥路,一排鹅,摇摇摆摆地往我的方向走来,好像一群准备去买菜的妈妈们。 《十七岁》

2.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像一个用手掰开的大半边葡萄柚,随意被搁在一张桌子上,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山路》

3.父亲的死亡,像海上突来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破,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什么》

4. 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

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为谁》

5.四十四户人家像四十四个货柜箱一样一层一层堆叠成大楼 ,每一个货柜门都是关闭的,就形成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现代。《火警》

6.一朵硕大的木棉花,直直坠下,打在头上。抬头一看,鲜红的木棉花,一朵一朵像歌剧里的蝴蝶夫人,盛装坐在苍老的枝头,矜持,艳美,一言不发。《金黄》

7.车子骑到海滩,风轻轻地吹,像梦一

样温柔……《四千三百年》

8.我看见一家纸店,宣纸一捆一捆的,大大小小的毛笔悬挂,黑色的笔杆,白色的毛,像含蓄未开的白荷花,一个美的展览。《首尔》

9.它们(浣熊)脸上仿佛蒙着面具,两只眼睛像用大把黑墨涂过,涂抹过度,又浓又黑,看起来就像化装得不太标准的假的江洋大盗,也像被人打得两眼乌青的马戏团小丑。 《新移民》

10.他的质问,像留在皮肤深层的刺青,静静的跟着我长,然后成为我写作的 胎记——不懂的字,不用。《蔚蓝》

11.湄公河这条会呼吸的大地丝带,总长四千两百公里。《距离》

家龙应台散文【二】:散文阅读《寒色》龙应台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寒 色

龙应台

⑴“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⑵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⑶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⑷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⑸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歌声,饭菜的香气一阵阵争前恐后地钻进我的鼻子里。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

家。

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⑺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的。

⑻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厨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⑼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⑽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但更多的是,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的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⑾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⑿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选自《读者》2013年第21期,有删改)

小题1:作者引用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请结合全文,回答“家,是什么?”(3分) 小题3:请赏析第⑸段划线句子。(2分)

小题4:文中三次写到了“栀子花”,请你说说它分别代表什么?(3分)

小题5:文中反复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最后也以此结尾。其实,不管明天家会怎样,我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今天。把握幸福,活在当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①为文章奠定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②引用诗句,开篇点题。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的作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2:“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有父母呵护的家)

“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与伴侣共建的家)

“有了儿女后,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养儿育女的家)

小题3: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锅铲、饭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放学回家,闻到妈妈准备好的饭菜的香味,内心无比快乐。进一步写出了“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答出拟人1分,对拟人的作用加以分析1分。)

小题4:第一次表达了父母给予子女的爱;第二次象征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或衬托夫妻生死离别后的孤寂);第三次则表达父母感受到了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爱。

小题5:略 (联系实际1分,感受1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就行分析。要想从内容上回答诗句的作用就先要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千里江山,苍茫淡远,轻轻地染上了些许寒意,江畔芦花似雪,一叶孤舟停泊在苇塘深处。这是李煜回忆自己的南国故土。所以内容上的作用:1、开篇点题;2、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这首诗写得到很忧伤,用在文章开头,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的作用很简单,因为是问开头的作用,那就是“引出下文”。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整合文章内容的题目,只要认真阅读选择即可。“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家龙应台散文【三】:家是什么_龙应台

命题作文《你的泪光》讲评学案

【写作导引】这是一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作文题,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审题过程中,对“你”的理解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你”既可以指具体的某一个人(包括身边的人,近到老师、家长、同学,远到国家领导人、各界名人;也可是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等),也可以指某种动物或者植物,采用拟人手法,借它的泪光写某种社会现象,反映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泪光”中是喜悦还是悲伤,是激动抑或感怀,林林总总,尽在“泪”中。根据提示,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是较容易完成的,写某些人或物的泪光,从而写出泪光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交融。但如果想得高分,还需要在思想和内容上加强深度和广度,使其具有更广泛地社会意义。

你的泪光

泪,飘零,飘洒,飘落。是我见犹怜的美人腮边清泪,是大丈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写照,是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惆怅。

那深深被埋藏的往事,只需一滴热泪,便融成水化为霜凝为雪结成冰,深深深深地扎在我心里。痛在一丝一丝蔓延,泪在一滴一滴洒落。

怎么又吃这么多雪糕啊?啊?姥姥的话不管用吗?”听似严厉实则包含着千万丝柔情的话语在小小的我身边响起。“哎呀,姥姥,我也没吃多少啊,只吃了四根而已嘛。”我心虚着将雪糕棍交到姥姥手中。“你啊你,姥姥是为了你好„„”“哎呀哎呀知道了,又要长篇大论了,好了嘛,不要告诉我爸爸妈妈哦!”转身就离开的我并未看见姥姥眼中那一滴悬而未落的无奈泪光,而那一滴泪—却要我今天的泪流满面来偿还。

“姥姥,我不舒服,好难受啊。”半夜被发烧烧醒的我叫醒姥姥,难受的嘟囔着。“唔,来,姥姥试试。”一只干巴巴的布满老茧的手在我额上一探,随即像受了惊的蚂蚁一样缩了回去。“哎呀,怎么这么烫。你先乖乖躺在这儿啊,姥姥去找大夫。”“不要,姥姥我怕黑。”姥姥顿时为了难,只好叫醒身体并不太好的姥爷,让他赶紧去找个医生。而自己用毛巾蘸了水,轻轻地在我脸上擦拭。一滴灼热的滚烫的带着担忧和关爱的泪柔柔的滴在我的脸上,却重重的砸在我的心头。这滴泪,我今天的泪如雨下也无法与之衡量。

姥姥一边收拾着我的东西,一边碎碎的念叨着:“唉,好好学习啊,到了学校可就不能像在家里这样任性了啊,要乖乖听老师的话,不要„„”“姥姥!”“好了好了不说了,不说了。哎,你看,这个可是你一岁的时候姥姥亲手给你做的呢。”姥姥突然从衣柜里翻出一件精巧的小衣服,双眼一亮欢愉地对我说。“哎呀姥姥,我爸爸都快到了,你快点啊。”我不耐发的瞥了一眼衣服,率先走出院子。坐上轿车的我哪还能看见姥姥那地在风中飘落的泪滴,那带着

浓浓的牵挂和不舍、悠悠的感慨和悲伤的泪滴。此时的我,已欲哭而无泪。如此中分量的一滴泪,记忆中那模糊的泪光,我又如何才能偿还?

我站在姥姥墓前,静静的,淡淡的,一抹泪光悄然从我眼中滑落,重重的砸在坟前。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姥姥,这一世,我共看了你多少眼,够不够来世的你再做一次我的姥姥?今生我们缘已尽,姥姥,一路走好!

你的泪光

那一天,我终于做出了生平从未做过的事——离家出走。在我摔门而出的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了你眼眶中的光亮,而更多的,是愤怒中的绝望。

我知道,我让你失望了。向来放学后早早回家的我,最近几天却没有遵守这个习惯。每天都会晚一个多小时。开始你并没有向我问原因,以为我在学校做值日。可接连几天的晚归让你起了疑,终于,在那天晚饭前,你向我发了问,你问我这几天都在干什么。我支支吾吾的回答,眼神有些躲避。果不其然,牵强的理由和慌张的神情出卖了我。你的眼神变得凌厉,神情冷峻,语言冰冷得不像是在问自己的孩子,让我感觉自己想一个犯人。我不敢看你的脸,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可心里却翻江倒海:“凭什么我要向你汇报我的行踪?这是我的个人隐私,我有权不告诉你。而且我并没有犯错,你凭什么这样说我?”原本以为我诚恳认错的神情和态度会让你很快结束这场严肃的批斗,但我的预料是错误的,你越来越生气,批评我的语言也越来越尖锐,刺得我耳膜生疼,让我无法再忍受下去。终于,我爆发了:“我到底有什么错?值得你这样说我,我哪里做得不对了?不就是这几天回家晚点吗?你至于这样吗?你这哪像对待孩子啊?简直是在审讯犯人!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妈妈!”说完这些,我看到你愣住了,你的眼神里充满了惊诧。更多的是愤怒和失望。然而我却忽略了这些内容,继续对你狂轰滥炸,我的语速快得让你插不上一句话,你只是愣愣地瞪着我。最后,我终于把最后一句话说完,确切地说是吼完。然后,在你不可置信的眼神中摔门而去......

然而,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是,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刹那,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你眼中闪烁的泪光,那原本盛满了愤怒和失望的眼中,却变成了盈盈的泪光,满满当当的全是脆弱和心痛。霎时,我的心传过一丝心痛,愧疚如潮水一般瞬时漫上了我的整个心房,让我感觉到我有多么可恶,我与你争吵时的嘴脸有多么丑陋。冲出家门后,走在街上,冷清的大街和寒冷的风让我褪去了刚才的愤怒情绪。一冷静下来,刚才的一幕幕情景就在我脑海中徘徊。你的泪光一次次地让我感到心酸。我知道,我错了,错得离谱,让我不知该怎样去请求你的原谅。

妈妈,那个为我留下心酸的泪水的人,希望您能够原谅不孝的女儿。

家是什么 龙应台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俱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

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象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真正的英雄——颜真卿(余秋雨)

李白、杜甫、王维三位大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坎坷遭遇,总的说来,都是伤痕累累,十分疲惫;但在这场时代灾难中,也有一个文化人,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发出了耀眼的光彩,他就是书法家颜真卿。

李白、杜甫、王维,他们面对安史之乱时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选择,各种不同的表情,大概是一般中国文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几种模式。其实,在后来好几次的社会变革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但是象颜真卿这样的人物,是很难再遇到了。我们知道,象安史之乱这样一场不是说既改变了唐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也改变了唐朝文化史的灾难,用什么样的肩膀去挑,才能大体上让历史的脚步平稳下来,颜真卿这样的肩膀,就能使这场灾难大体平静下来。前面所说的几个大诗人,他们的敏感,他们的才华,都不足以面对一场非常巨大的政治风暴;但是完全出乎意料,一个书法家做到了,颜真卿做到了!我们从小拿作他的帖子在练字的时候,没有想到他的那个一字一笔,包含着怎样的生命力度。我们真的不知道。后来当我知道以后,对我的冲撞非常大。我的叔叔教我看他的一本字帖,叫《祭侄帖》。我的叔叔在文革当中被迫自杀了。当我看到这个字帖的时候,我对“祭”字领会成激励我的“激”了,它让我了解了在伟大的唐代曾经出现过的一种伟大的人格。我希望我们年轻的生命,能够在这件事情上产生一种感应。

公元755年10月,安史之乱发生了。事发之初,唐玄宗真不知道怎么会冒出安史之乱来。唐玄宗是一个喜欢艺术喜欢写诗心胸比较开阔的人,安禄山突然这样了,所以他非常着急。河北24郡,难道没有一个人是忠臣吗?当时的河北,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安禄山当时的权力很大,全国三分之一的军队兵力掌握在他手中,势力遍及北中国。当安禄山一发难,整个北中国都吓蒙了,但第一个站出来平叛的是一个大文人颜真卿。颜真卿不容易的是,他是平原太守,直接是安禄山的部下,是他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太守。他的堂哥颜杲卿也是安禄山管辖下的太守。颜真卿是现在的山东德州的太守,颜杲卿是现在的河北正定的太守。颜真卿首先起兵,发表要讨安禄山的檄文,而且在一天之内募集士兵一万多。由于他募集了那么多士兵,就具有了巨大的号召力,在黄河以北的力量都纷纷地靠近他,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就集中了20万军队。20万军队公推这个书法家作为主帅,一支伟大的力量形成了,而伟大力量的领军者,是唐代的一个大文人,大书法家颜真卿。这真是唐代文化的一个骄傲!

安禄山首先来到河北正定,因为他的叛军要经过正定,才能从洛阳向西安进发。安禄山到来后,颜杲卿一方面表面上表示归附,我是你的下级嘛,你要我参与你的部队,归附就是了;一方面与颜真卿不断地联系,不断地联络。你只要旗子一响,我马上就举起义旗。两股力量联在一起就了不得了。一个在山东德州,一个在河北正定,当中距离还比较远,谁来联络呢?就是颜杲卿的儿子颜纪明。年轻的颜纪明为联络来来往往,骑马,坐车。什么时候起义,什么时候发表檄文,什么时候组织队伍,现在安禄山的队伍在哪,都是颜真卿的小侄子颜纪明在联系。安禄山推测颜真卿哥弟俩定会背叛他,就把颜杲卿的家人全部集中作为了人质。

经过颜纪明的联络,颜杲卿

家龙应台散文

http://m.zhuodaoren.com/yuwen639594/

推荐访问:龙应台散文

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科技类作文素材 下一篇:小学过年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