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一中

2018-07-31 讲话致辞 阅读:

龙泉一中篇(1):国旗下演讲稿:新生欢迎会上的演讲稿


演讲稿网权威发布国旗下演讲稿:新生欢迎会上的演讲稿,更多国旗下演讲稿相关信息请访问演讲稿网。
★这篇《国旗下演讲稿:新生欢迎会上的演讲稿》,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热门演讲推荐:竞聘演讲稿 |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 元旦演讲稿 | 师德师风演讲稿 | 年会主持词 | 领导致辞首先祝贺你们经过奋斗之后,以优异的成绩交给自己和父母一份满意的答卷,光荣的成为龙泉一中的一员,即将开始人生又一段崭新的旅程!  龙泉一中是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考入这样的学校,是每一位同学初中三年的梦想,龙泉一中有着风景优美的校园,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勤奋敬业的师资队伍,浓厚的校园文化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憧憬和向往。而今梦想成真,可以想象,拿到龙泉一中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你们定是激动万分、心潮澎湃。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在逐渐长大和成熟,同时也面临更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入龙泉一中,意味着初中阶段的圆满结束;更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为此,作为学姐的我想从四个方面给你们一些建议。  1、心灵的准备。“君子以厚德载物”,来龙泉一中学习,首先是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你们一定还记得杜甫屋漏难眠却想大庇天下的人道主义情怀,记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记得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情操。吸纳、传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传统和精神。在龙泉一中的日子里,我们将从你的生活细节、行为习惯上感受到这一点,希望你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进一步向书籍、向生活学习,滋养你的心灵。有了美丽心灵,才有做人的尊严,才有瑰丽的生命。  2、意志的准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坚强的意志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始终如一的保持这种意志。开学后,你会经历“你争我斗”、你追我赶到紧张与刺激,你的同学们都很优秀,水涨船高,良好的竞争氛围需要你们共同来营造。希望你们都是意志坚强的人,经过三年的磨练,你们将成为龙泉一中的骄傲。  3、习惯的准备,习惯影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这三年的经验告诉我,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比盲目的堆砌知识有效的是敏锐的发现你的不良习惯,改变它们,这无疑可以使你能更有效的学习、更幸福的生活。  4、知识的准备。熟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给我们总结的学习最经典的经验。闲暇之余,不妨看看各类书籍。如科普书籍、诗词歌赋、中外名著、名人传记,从中得到熏陶和启发,培养自己善于钻研的精神等科研素质和科学的逻辑思维理念。假期里可以浏览一下课本,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以下高中课程主要学些什么类容。也就是提前认识一下,彼此之间不再陌生,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朋友。在这段时间里,你要尽可能的去了解它,以便尽快的与高中学习接轨。如果在这方面做的好的话,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走在了前面。  我还想给你以下几条建议:  1、进入高中,你需要一个清醒的认识:凡是学校纪律要求的,都是利于大家学习的,因此,你需要全方位遵守学校纪律。  2、进入高中,你需要改变一个观念:你不再是少年人,而是青年人,你应该以一个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3、进入高中,你需要一个原则:凡是有利于学习的事情,不遗余力;凡是不利于学习的事情,坚决不做。(乾书网 www.ciiai.com)  4、进入高中,你需要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平心静气,心如止水。  5、进入高中,你需要一个坚韧的意志品质:拼搏进取,永不放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年新的起点,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头做起,在假期里做好充

龙泉一中篇(2):龙泉市文科状元被浙大录取 住的泥房已成危房


高考网权威发布龙泉市文科状元被浙大录取 住的泥房已成危房,更多龙泉市文科状元被浙大录取 住的泥房已成危房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浙江在线07月20日讯 6月22日是今年浙江高考(论坛)查分的第一天,0点刚过10分钟,在龙泉市里做家教的曾起艳一查到分数,就给兰巨乡石玄湖店村的家里报喜,她考了649分,是今年龙泉市的文科第一名,在浙江省30多万高考生中排600多名。“太高兴了,一晚上没睡着”。爸爸曾风针说,“第二天,干活都有劲了”。在邻居们看来,这个泥瓦房里出个状元却是迟早的事,从初中开始,曾起艳就被城里的学校相去了,还考取了龙泉最好的高中龙泉一中,年年都排在丽水地区的前7名。考得好才有人尊敬你黄泥墙、黑瓦房。去的那天,太阳很大,木质楼梯上方,两道光线透过瓦片从屋顶直射下来。“下雨的时候,落下来的就是水了。”走到楼上曾起艳的房间,一阵热浪裹上身来。夏天你不热吗?她指了指角落里的电风扇,“有风扇,就不热”。屋里收拾得很整洁,桌上摆着一盆塑料花。墙上贴着一张谢霆锋早年的海报,还有女同学送给她的诗歌,“青春,且遗弃所有的岸。”让人想起那句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事实上,为了梦想,她早早就离开了家,初中高中都是住校。而离家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刚到城里读初中时,曾起艳普通话说不标准,还有一点口吃,常常被城里同学嘲笑,说她是“乡巴佬”。还有同学特意学着她的口音,羞辱她,“那时整天哭,电话里对着妈妈要哭好久。”后来,曾起艳的成绩征服了他们。“只要我自己做得好,考得好,就会有人尊敬你。”因为成绩优异,在一次丽水和韩国的结对子活动中,曾起艳还被选拔去韩国参观了8天。房前屋后都塌方家成了危房曾家厨房的墙上,有一道深深的裂痕,而且在越扩越大。“地基在沉降,房子成了危房。”曾风针无奈地说。前段时间,大暴雨连续袭击,曾家屋后山上的泥土滑下来一大片,直接堵到了后墙;屋前裸露的土坡也有一大块塌陷下去,导致地基沉降。遇到下雨,全家都只能去邻居家避一避。曾风针说,当年造房子的时候家里特别穷,为省钱瓦片都铺得很薄,大风刮来就会吹掉一大片,屋顶漏水也漏得厉害。曾风针算了笔账,前后两处滑坡,修复最少要3万多元,而家里没那么多钱;要搬离得等地基的批复,那需要数目更大的一笔钱。曾起艳已被浙江大学录取曾起艳的爸爸妈妈平时都在打工。爸爸帮小舅子收购废铝,每天早上4点半出发,下午两点半回来,每月收入1500元。妈妈在乡里的一家小工厂工作,每天30元,但计件的活不是每天都有。曾起艳还有一个14岁的弟弟在读初二,还有个76岁的奶奶要赡养。夫妻俩的收入,刚好供两个孩子读书和维持家计,没有多少积蓄。曾起艳几乎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每个月的生活费才一两百块,在食堂吃饭,一个素菜就够她吃好一顿饭。日前,她已经被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录取。

龙泉一中篇(3):2016年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网权威发布2016年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更多2016年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2016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2.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3.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5.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撼。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A.性格怯懦 B.清朝祖制 C.君主制度 D.宗法制度
6.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四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
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
A.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B.基本动摇了旧的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C.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 D.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何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B.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8.1688年英国议会政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的信用工具——国债的发明。这种公共借贷能够有力地满足紧急需要,其关键是议会负责偿还债务。材料表明
A.英国国王行政权已经被议会剥夺  B.财政改革推动了共和制的建立
C.国债之争是“光荣革命”的导火线 D.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权力的转移
9.第二条规定:“各州保有其主权、自由和独立以及国会召开时十三州设有专门授予美利坚合众国的一切权力、司法权和权利。”这一条款应是选自
A.美国1777年《邦联条例》 B.美国1787年宪法
C.1789年联邦政府条例   D.1791年国会修正案
10.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材料表明梁漱溟的态度是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12.“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3.“中国军队根据最高统帅部战略决策,在大别山要隘部署了兵力,安设重炮,以迎击陆路进攻之敌;同时,在长江敷设水雷,沿江配备相当兵力,与之节节抵抗,以阻挡日军溯江西上。”材料反映的战略部署是
A.广州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4.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 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15.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6.“……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时候就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出席;中共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的竟是在莫斯科召开的……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并不在中国人手 里,而在代表共产国际的德国人李德手里。共产党是有铁的纪律的党,党员不但要遵守中共的纪律,也必须遵守共产国际的纪律。”这段材料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 立初期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奉行的基本原则是
A.共产主义 B.国际主义 C .“一边倒” D.民主集中制
17.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 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 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18.“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19.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 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 1人。这一规定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21.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 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22.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路(行政单位)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河北东西路
29
38
76.3%
京东东西路
12
19
63.2%
京畿、京西北路
8
11
72.7%
小计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23.唐代经济学家陆蛰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  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  D.明清实行“田赋征银”
24.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 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 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 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 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一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 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 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 ‘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 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 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古代扬州繁荣的背景。(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衰”和曼彻斯特“兴”的原因。(11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发昌机器厂
中共一大
轮船招商局
《时务报》
五四运动
《青年杂志》
上海强学会
《申报》
淞沪会战
江南制造总局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2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一: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 “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 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 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 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至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7分)
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2016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BBBCC DBDAC DDDBB BBCCB CABD
二、主观题:
25【答案】:(1)特点:
扬州: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4分)
曼彻斯特: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4分)
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6分)
(2)扬州 “衰”: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传统经济丧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上海崛起。(5分)
曼彻斯特“兴”: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6分)
26【答案】
示例:
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救国历程(1分)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3分)
简 要解释: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取得初步胜利。1919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 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27.【答案】:(1)原因:受德国法西斯接连胜利的刺激;妄图瓦解重庆国民政府或使其屈服;打破相持阶段的僵持,取得战争优势;为北侵苏联或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条件。(8分)
(2)作用:显示中国人民抗战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粉碎日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企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美援华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7分)

龙泉一中

http://m.zhuodaoren.com/yanjiang818474/

推荐访问:成都龙泉一中

讲话致辞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结婚父母发言稿 下一篇: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