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的结构

2016-08-29 讲话致辞 阅读:

新闻稿的结构(一)
新闻稿的结构和写作

新闻稿的结构和写作

2009-12-02 21:25:46| 分类: 【写作辅导】|字号 订阅

新闻文稿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把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概括地摆在正文之前,便于读者很快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文稿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1、标题

新闻的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内容的提要。标题一般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概括要报道的对象、事件;有时还要概括出事情的本质意义或直接点明主题。标题有两种形式: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1)单行标题。这类标题通常用于内容较集中的新闻报道,例如: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十二个字一行的标题,极其准确、鲜明、简洁,不能增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

(2)多行标题。这类标题常由正题、引题、副题构成。正题,也叫主题、母题,是标题的中心,常用于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或中心思想(用黑体字标出)。引题,也叫眉题、肩题,常用来交待背景、提示意义或烘托气氛,用以引出正题。副题,也叫辅题、子题,一般用来提要式地标明新闻的重要事实或事件结果,对正题进行补充。位置在正题正下方。例如:

【新闻稿的结构】

奔腾不息的长江按人们的意志从泄水闸滚滚东去(引题)

葛洲坝大江截江戗堤胜利合龙(正题)

从开始到合龙仅用39小时零23分,×××等同志亲临施工现场(副题) 使用多行标题,可以营造出标题丰富的内含,又十分醒目,读过之后就可以基本了解全文内容,而且显得信息传播效果具有强劲的张力。有些新闻稿的标题,只有正题和引题,或只有正题或副题。这是由新闻稿的内容和写作意图决定的。两行标题多采用虚实结合、彼此补充的办法来取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2导语

导语从形式上看,就是紧接电头(即“新华社某地某日电”或“本报讯”的字样,以黑体标明)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从内容上看,它是一则新闻里最主要的事实或主题思想的概括。

导语的写法:

(1)叙述式。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用叙述的语言,把新闻中最新鲜、最热点、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如:

新华社武汉一月四日电新华社记者自葛洲坝工地报道:今天下午7:52分,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长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奔腾不息的长江,今天第一次按照人们的意志从两天前开闸的泄水闸滚滚东去。

(2)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下文,能引起读者关注,增加报道的针对性。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与大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如:

北京这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要产生两千七百多吨垃圾,但首都街道却保持着常年整洁,这样大量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

(3)描写式。对新闻里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加以描写,使之引人入胜,但这种描写应力求简洁朴素,并充分显示出它的意义和特点。如:

11月晚上,骤雨初歇,凉风习习。南京山西路各商店职工精心组织的周末一条街夜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人群熙熙攘攘,顾客们在选购商品。

(4)结论式。先提出结论性观点,然后再作阐述。如:

北京内燃机总厂的实践表明,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3主体

主体是新闻稿的主干,中心部分。它承接导语,围绕主题具体展开新闻的事实和内容,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表现主体。主体部分的叙述,应注意:

(1)把最重要、最新鲜并引人注目的材料放在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写法(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要注意精心取材,突出重点,切忌平铺直叙,啰嗦冗长。【新闻稿的结构】

以逻辑顺序为结构的写法(如《精神变物质信誉带来生意——大众出租汽车赢得社会、经济双重效益》),要注意弄清事物内部的关系,做到逻辑清楚,条理分明,防止形式主义的排列组合、散漫零乱。

(3)安排主体的材料,要紧扣导语,前呼后应。对导语里采用的事实,主体部分必须加以说明、补充。对导语提出的问题,主体部分要运用事实材料加以回答、解决。要力避主体和导语互相分离,或主体成为导语分枝的弊病。如《精神变为物质信誉带来生意——大众出租汽车赢得社会、经济双重效益》,这篇新闻稿是按逻辑顺序来安排主体材料的:

(导语)大众出租汽车公司的红色桑塔纳轿车可谓声誉卓著。1988年底,当它刚出现在上海街头的时候,就以“招手停车,上客问路”的国际标准化服务方式,赢得了乘客青睐。将近一年来,“大众”司机尽管曾受到很多干扰和压力,但他们始终坚持“处处为大众提供方便的宗旨,做到有车必供,供车必优”,为改变上海出租汽车行业的不良风气带了个好头。【新闻稿的结构】

这个导语是以结论开头,然后简要报道大众出租汽车出现的时间、地点、经营特色和取得的成果,又提到干扰和压力,从而引出主体。

【新闻稿的结构】

(主体)以①有人担心“大众”是无底洞;②萧条中充分显示潜力;③两个效益本质上不矛盾;④并非赔本的样板。四个小标题通过大量事实报道了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一年多来克服种种困难,排除干扰,顶着社会的各种压力坚持为公众服务,树立企业信誉,完善自我形象的种种动人情景。最终不仅取得了有口皆碑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一事实。

4背景

背景是所写新闻的历史背景、环境条件及其与事件的联系。写背景材料,能使读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和新旧、正反的对比中,去理解报道中所举事实的现实意义。背景材料一般有两种:

(1)解释说明性材料。这是指新闻内容中有一些不容易为人们理解的内容(如专用名词、技术名词、产品性能等)需要解释;有一些是人们不了解的情况(如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人物出身、经历等)需要介绍说明。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著名新闻稿中对南阳历史的介绍,说明了南阳为历史上的战略要地,有力地突出了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2)对比性材料。对事物或人物的正反、左右、今昔等方面进行对比,从比较中突出事物或人物的意义。如《“小熊猫”为什么能畅销几大洲?》就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背景材料,对于说明其主题有很大作用。背景材料可以在主体部分集中写,也可穿插在导语、主体或结尾部分里。写多写少,写与不写,要看表现主题的需要,一般说来,背景材料要以能充实内容,烘托和发展主题为目的;不言自明的、众所周知的材料不用写;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不必写。总之,应以简洁取胜,不宜过多,以免冲淡主题。

5结尾

结尾又叫结语,是消息的结束部分。一般有三种写法:

(1)概括性地作出小结,给读者完整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指明发展趋势作结,引起读者的关注。

(3)不把话说尽,留给读者去思索回味。

总之,结尾应当是主题的升华。

当然,新闻稿的结构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可以没有导语,也常常不要结尾。有的一开始就叙述事实,没有独立成段的导语;有的在主体部分把事叙述交待清楚之后即结束,不另作结语。只有导语和主体,以及只有主体和结尾的情况是常见的。有的短新闻全文只有一段,若干层次合为一体,从形式上看就没有导语、主体、结尾之分了

新闻稿的结构(二)
新闻稿结构

解禁之后——新一代的爱与性 (标题可有正副标题两个)

“时态空间”展出青年艺术家群展

导语:2012年3月9日,798艺术区“时态空间”中,一场主题为“解禁之后——新一代的爱与性”的当代艺术群展拉开帷幕。在策展人朱朱的策划下,迟鹏、陈可、陈漫、高瑀、金钕、宋琨等 位“70后”、“80后”的青年代表艺术家,通过架上、摄影、影像、雕塑、装置等 件当代艺术作品,向公众展示了新一代有关身体、情感与性的思考。

1988人体油画艺术大展之后的首个“性”主题当代艺术展览 (展览主题及意义) 1988 年12 月,“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的人体专题画展,是艺术春天来临的标志之一,也标志着社会和个人意识形态开始觉醒。为期18 天的展览,展出了28 位画家的130 多幅人体画作,吸引了超过22 万人次的参观者,是至今没能打破的美术馆展览人数的记录。

“情感与性”是中国社会走向自由与开放的重大命题,它不仅关乎艺术,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从1988年“人体艺术大展”首次对公众展示“身体”引发的巨大轰动,到今天更为多元化的“性”与“爱”的价值探讨,它一直是艺术家寻求个性解放的课题。对于正在崛起的“70后”、“80”后艺术家而言,“情感与性”更尤为重要,在告别了文革的伤感记忆与反思、淡化了上一代艺术家所创造的政治符号以后,“爱”和“性”已成为他们创作的轴心,成为他们寻求个性表达的重大主题。

被称为“独生一代”的中国“70后”、“80”后艺术家,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成长于经济腾飞的新千年,他们正在给中国艺术带来全新的体验。而今,这些新锐艺术家在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巨浪中成熟,已经有过数次个展经历的他们带来自己以“情感”与“性”作为切入点的作品,以已趋于成熟的姿态集体亮相,展示在社会和公众面前的,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个人意识、人与人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个时代的风貌。所有的这些,都与14 年前的“人体油画艺术大展”遥相呼应,势必将引发新一轮的讨论高潮。

正如策展人朱朱所说:“性激情总是与禁忌——社会制度与人性内在的禁忌——紧密相连。“解禁之后”有双重含义,在经历了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开放伴随着性的开放,而“70后”与“80后”的年轻艺术家们的成长恰好与这一现实背景同步,在他们的艺术之中,有关身体、情感与性的思考,更新了前两代艺术家伤感的现实反思和符号化的政治批判,成为了表达个性化的自我和理解复杂的后极权社会状态的重要途径。”

本次展览共分为六个结构性主题,分别是“禁锢年代的记忆”,“民间狂欢”,“卡哇伊的世界”,“游牧地带”,“表达的辩证学”,“‘唯一’的神话”,由此,展览试图呈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关键性转向,以此推动年轻一代对于文明设问的自觉性与美学建构的深度。

展览作品介绍青年艺术家代表新一代新观念

策展人

发起人(参见主视觉设计)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阐释

新裤子跨界参与:霓虹灯作品

社会效应

反响、评论(《心理月刊》作为发起人之一,从社会、心理角度探讨了这个主题,使得展览影响范围扩大到社会层面,引发众多网友、微博的讨论。)

赞助商参与:杜蕾斯赞助展览,包装设计大赛

新闻稿的结构(三)
新闻稿怎么写

新闻稿怎么写

新闻宣传稿是组织公关部门(人员)撰写的以目标公众为宣传对象的文字作品,包括提供给媒介的消息、通讯、专访稿等。

【新闻稿的结构】

新闻亦称消息,是报纸上最常见到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它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篇新闻稿通常包含6个基本要素,也称6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何果)。

(一)、新闻的结构

新闻(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组成。新闻中时常也要穿插一些背景材料,但由于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无固定地位可言,因而不能看做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的层次。新闻结构组成部分中有时还有个结尾,但对多数新闻来说,结尾不是非有不可的。

1.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一般来说,它是提炼新闻精髓并揭示主题、以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有时,导语也可"有两个以上的段落,这在西方的新闻中较为常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导语是以凝练的形式、简洁的文字表述新闻中心内容的开头的一个单元或部分。

导语的关键是个“导”字,它应当起到引导、诱导、前导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应当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导语写作要求开门见山、中心突出、简明扼要、生动有趣。

2.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或主干部分,也是新闻的展开部分。

好的导语对下文的展开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仅有一个出色地揭示了新闻主题的导语,而没有在主体部分用新鲜生动的材料来阐明和表现主题,这条新闻仍然不能算是一条好新闻。因此,在写好导语的同时,还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对采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筛选,把那些有助于表现、解释、阐述主题的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运用到主体中。

一般来说,新闻主体应当具备这样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导语提出的主要事实、问题或观点进行具体的阐述或回答,使导语部分的内容借助于一连串丰富的材料而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使新闻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二是用附加的次要材料来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内容,提供新闻背景,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使新闻内容充实饱满,主题更加突出。【新闻稿的结构】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两种:

(1)以事件的重要程度为序组织材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写作方法,多用于动态新闻。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大头在上面,小头在下面。具体来说,一篇新闻,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主体部分的内容则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较重要的材料往前放,较次要的往后放,最次要的放在最后面。

这种叙述方式主题突出,阅读简便,同时便于编辑删节、修改稿件——如有篇幅限制,编辑可以由后往前删,而不致影响全篇内容的完整性。

(2)以事件的时间先后为序组织材料。这种主体结构形式,通常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顷序来组织材料,事件的开始是新闻稿的开头,事件的结束为新闻稿的结尾。由于这种结构方式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读者对它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所以它比较适用于内容较为复杂但线条单一的新闻的写作。

这种叙述结构同人的思维取向相吻合,易于人们阅读、理解,尤其适合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口味。而这种“从头到尾”写作方法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3)新闻背景。

什么是新闻背景?简言之,新闻背景就是有关新闻事件的历史和环境的材料。

新闻是对新鲜事物的报道,而新的东西对人们来说往往是陌生的,这就有必要对新闻中的基本事实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只有适当地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进行“衬托性叙述”,才能显示出事件的意义,才能使生活在不同地区、工作和阅历各不相同的读者排除阅读障碍,对新闻发生兴趣。

(4)结尾。

写文章一般都讲究开头和结尾。结尾收得好,往往有助于深化主题,使全文的表达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对新闻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

在新闻的结构布局中,结尾并非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消息有结尾,多数消息却是无所谓结尾不结尾的。一般是,事实叙述清楚了,新闻稿的写作也就大功告成—了。这是因为:

第一,多数新闻所采用的倒金字塔结构,是以事件的重要程度为序安排材料的,在这种结构形式中,事实排列完,新闻也就写完了,实际上没有必要,同时也不便于再加上个尾巴。与其生硬地重复,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倒不如就此住笔,戛然而止的好。

第二,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摆完事实通常也就讲完了道理,因而一般不必点题作结论,也无须借结尾之机向读者说明主题或下什么断语。否则就会给人以“意已尽而言不止”的感觉。

第三,从新闻要短的要求来看,很多情况下也不容许特意加个结尾。不写或少写结束语式的结尾,有助于新闻稿文字简约,节奏明快;反之则有可能使新闻文章化,篇幅冗长。

新闻稿的结构(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脱离真实的新闻事件,无论是何种形势和类型的新闻,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现在的很多新闻记者,为了增加自己所发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就把原本的新闻事实夸大扭曲,这样的做法是在误导读者。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市场的成熟与活跃,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一些捕风捉影、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的报道也频频出现。失实报道不仅引发了种种纠纷,也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要想正确地行使好记者神圣职责,就应该在新闻报道时,还原事实的真相。
  在新闻理论界,“真实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同时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新闻中的“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新闻中的每一个具体事件必须合乎客观事实;二是对每一种大众传播来说,要求连续不断的新闻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景。也就是说新闻真实在于不仅仅是客观事实,他必须是一个价值事实。
  据此理解,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就是指对新闻事实在报道中具实写稿时应遵循的一种基本原则。即:对采访所取得的所有素材,在写作过程中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包括思考、提炼、整理、列提纲、动笔、誊写草稿、改稿及斟酌用字、用词、用句、分段、引用证据、编制题目等,都要把握好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比如,《人民网》时政版曾刊出“出差交通费餐费实报实销可免个税”的报道。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单位以现金方式给出差人员发放交通费、餐费补贴应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如果单位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凭出差人员实际发生的交通费、餐费发票作为公司费用予以报销,可以不作为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的报道才具有存在的价值。
  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由新闻的特性决定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重视新闻,是因为它传播了客观的真实事实,如果事实不准确,新闻的本身价值也就丧失了。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新闻失实的事件,那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来克服和杜绝此种事件的发生。首先是体制性失实。新闻体制是指新闻事业的组织制度,它包括新闻事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内部结构、组织体系、干部制度等,新闻传播当然由具体的新闻工作者完成,他们决定着传播内容的真假,但是,新闻工作者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不可能不受到新闻体制的影响。有些新闻失实,媒体并无失实行为的主观恶意与客观失误,也就是说,根治此类失实新闻的有效方法是进行体制性创新,实现制度的有效供给。
  还有的记者采访不深入,作风浮躁,甚至道听途说就挥笔成文。在写新闻稿时,并没有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曾有这样一个事件:一位记者听说原来尚未搬迁的哈尔滨市动物园要在“十一”期间租用大量的珍贵动物来哈尔滨表演,于是记者发挥了想象,什么印度孔雀开屏、温顺的海狮表演、猴子走钢丝……现在到动物园就可以一饱眼福了。这篇生动的报道刊发后,引得哈尔滨市市民争相来到动物园,结果大家什么也没有看到,于是纷纷责怪动物园制造了虚假的新闻让动物园很受委屈。虚假的新闻报道,虽然会逞一时之快,博得大家的眼球,但是一旦被受众揭穿事实的原委,就会适得其反。虚假报道之所以能够刊播,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的从业态度,同时也说明了他们政治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反映出一些新闻媒体的管理存在严重疏漏,缺乏责任意识和把关能力。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编辑记者必须切实提高认识,要有最基础的职业素养,不制做任何的虚假新闻来误导大众。时刻提高警惕,杜绝一切的虚假信息,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从新闻单位来讲,要进一步完善人员管理机制,把好新闻队伍入口关,发现主观恶意造假的,坚决惩处;健全采编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实行严格的稿件审签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马克思指出:“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媒体作为宣传载体,不能命令受众该怎么做,需凭借自身的条件来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从而取得受众的完全信赖。而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受众的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媒体的生存与否。
  1983年,德国《明星》周刊登出了一条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该刊找到了60本过去从未发表过的希特勒口记。后经政府检验鉴定,证实此日记纯属伪造。两名编辑不得不“引咎辞职”,该杂志因此也信誉扫地,读者纷纷要求退订。所以,西方报刊为了利润,为了销路,为了信誉,一般情况下也是很忌讳虚假报道的。
  美联社2002年9月16日宣布将驻华盛顿记者克里斯多弗?牛顿予以开除。因为他无法证明他写的一篇关于犯罪率下降的稿子中,引用的“犯罪专家”是否真的存在。美联社随即要求采用这条报道的用户刊登一个更正,说美联社无法证明报道中所用的引语的准确性,也无法证明这两位专家的身份。
  写新闻稿首先要做到准确。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辞,不能出现“可能”、“大概”、“差不多”的字眼。第二,引用的各种资料,如背景材料、数字、史实、引语、典故等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可写只是据听说的新闻报道。第三,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细节、思想认识也必须准确。其次要客观。不仅叙述客观事实准确无误,没有人为曲解、夸大或缩小也就是说要用事实说话很重要。再次要全面,要用“两点论”看题,反对片面性。
  记者们认识到,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可能发现事实的真相。为了调查一起矽肺病事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反复采访,多方求证;为了展示一个真实的乡邮员,30多名记者跟着王顺友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走了两天的马班邮路;为了见证珠峰测高,《人民日报》记者和珠峰测量队员并肩作战100天。
  美国《时代》周刊的主编卢斯曾说过,新闻记者不应该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歪曲事实,或者为了说明一个不同观点而隐瞒部分事实。所以,我们新闻工作者不能违背了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媒体存在的意义在于传递信息。新闻传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受众获知最新资讯,更重要的是让受众接受资讯,最终影响行为。而受众从“获知”到“接受”有一个心理过程,那就是“认可”。影响受众认可的一则新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新闻的新鲜性、接近性、重要性等等,媒体的公信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受众对一个媒体最起码的信任都丧失时,对其发布的新闻就更谈不上信任了。
  总之,我们对于新闻真实性的问题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认识,有新闻自律与社会宽容的良好配合,才能更好地拓展新闻报道的空间。所以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保证每一条新闻的真实性!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

新闻稿的结构

http://m.zhuodaoren.com/yanjiang366841/

推荐访问:结构完整的新闻稿 主体结构封顶新闻稿

讲话致辞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卡尔逊上校 下一篇:老生,,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