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长度多少厘米

2018-07-27 专题 阅读:

6s长度多少厘米篇一: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师资格证网权威发布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更多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资格考试网。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3.量一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 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2.发展性练习
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每边的长度.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s长度多少厘米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


教案网权威发布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更多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度单位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1、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知识,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助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方便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二)能力目标: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
  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漂亮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5)练习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七、课堂小结
  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八、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长度单位说课稿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长度单位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
  一筐苹果重25()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一只大象重6()
  一辆货车载重4()一支粉笔重5()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2吨
  8吨6千克
  2000千克8000千克
  6000克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6吨+50千克
  72吨-23吨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6s长度多少厘米篇三: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案网权威发布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更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7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6s长度多少厘米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813130/

推荐访问:iphone6s长度多少厘米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竖式计算练习题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