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09-27 百科 阅读: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光伏扶贫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有哪些

光伏扶贫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有哪些?

目前各方都在积极探讨光伏扶贫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在开展贫困户的识别工作,如何调动贫困户积极性问题;二是政府资金有限,如何解决融资渠道问题;三是小范围试点对电网冲击不大,如何应对大面积推广带来的电网安全和消纳问题;四是用户模式和小型电站模式的分散性特点带来维护问题,如何保证20-25年长期稳定收益;五是项目分散量小,如何做好把控项目质量,采集项目信息,发放项目补贴及配套相应政策等项目管理问题。

虽然这项工程有一些困难,但光伏扶贫工程的目的明确: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就业、开发经济摆脱贫困。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如果单纯从扶贫或者能源的角度去看,任何结论都是相对片面的。应该综合考虑光伏产业和农村农民的各个层面因素,挖掘光伏扶贫的潜力,做好这项工程建设和管理,才能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有别于一般的分布式光伏,

光伏扶贫工程除了分析光资源条件、落实接入条件、确认场址建设条件以外,还需摸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

首先,光伏系统相对于常规电源来说还是一个高成本的发电系统,目前还需要由国家补贴,收益的首要保障是良好的光资源条件,但由于气象部门光资源观测系统较少,光资源的基础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所以光资源条件分析判断尤为重要,需要专业机构利用各种数据库和当地基础数据综合判断。

其次,各地农村电网条件不一,往往贫困地区存在电压不足、线路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由于农村用能需求增加,对电网性能要求更高,要依靠县级电力公司,结合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摸清项目村可接入容量分期安排。【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场址选择需因时因地制宜。光伏扶贫模式可以是户用,还可利用项目村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结合建设光伏电站,尤其对于户用模式来说,需要落实贫困户屋顶承载条件和考虑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的搬迁因素,因地因时制宜安排工程建设进度。

为做到精准扶贫,摸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做好信息登记和统计,结合以上建设条件综合统筹安排地方光伏扶贫工程建设。

分布式光伏融资难也困扰光伏扶贫。虽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对于光伏扶贫来说,具有工程质量要求高、项目布局分散等特性,必须有一定的收益扶贫才有意义,但融资成本过高会影响扶贫的效果。

文件提出建立国家统筹、地方配套、银行支持、用户出资等多种资金筹措机制,鼓励企业提供包括直接投资和技术服务在内的多种支持。从国家和地方配套层面来说,资金相对是有限的,从银行和金融机构层面来说,资金安全性和收益需要得到担保,对于贫困户来说可通过互助资金和小额贷款来出资,虽有地方政府贴息,但依然存在偿还能力和长期收益稳定性问题。

笔者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地方配套资金、银行低息贷款及动员光伏企业支持的同时,还可将光伏扶贫工作和农村农产品生产相结合,光伏扶贫工程产生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和耗能监控企业的节能量相结合。

光伏扶贫和现代化农业相结合。对于扶贫来说,如何开发当地经济使农民脱贫仅仅依靠一个户用系统或光伏电站是不够的,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于一产的生产、加

工和销售,可以引入众筹的思路,通过集聚社会闲散资金来建光伏扶贫工程,通过建立订单农业的平台,分期以农产品实物、休闲农业服务等方式来偿还资金。 光伏扶贫和企业节能减排相结合。正在讨论的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中提出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制度,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按照相关规定参与碳减排交易,污染物排放交易和节能量交易。虽然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是结合光伏扶贫工程是否可以在某省份试点,省内重点用能单位有节能和碳减排指标压力,如这些投资到光伏扶贫工程中,可依据投资额和实际发电量来取得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可抵扣省内节能量、污染物排放和碳减排的指标,并依据情况可享受部分项目收益和省内鼓励政策。

相对于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来说,光伏扶贫工程项目管理路径还未清晰。《关于组织开展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立以县级区域为实施单元的一体化光伏扶贫项目平台,确定实施主体,统筹项目建设、资金、运维和扶贫各项工作,建立统一的光伏扶贫项目信息系统。

光伏扶贫工程不单纯是一个电力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项目管理流程制定轻车熟路,但对项目建设质量等方面的管理需进一步完善。 在光伏扶贫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关键设备技术规范体系还未建立时,近期试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建议要选取好专业机构来开展;对于主要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设计和施工单位来说建议不仅要设定标准优选,适当加大质量保证金的额度和延长返还时间;对于专业运维机构来说,建议利用当地光伏电站运维机构、具备光伏维护节能服务公司或县级电力公司下属单位等等机构成为专业运维队伍,同时培训村民进行日常维护。

光伏扶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阳光工程,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方,积极投入到地方试点工作中,希望在今年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基础上,探索出适宜光伏扶贫的模式,成为光伏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扶贫工作的结合典范。

【我们寻求全国各地光伏发电项目合作】

1、光伏电站、扶贫光伏项目投资开发、设计、建设与运维;

2、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合作及EPC总承包,

3、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开发,工业厂房,商用民用屋顶光伏项目开发;【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4、农光互补、渔光、牧业一体化综合新模式光伏电站开发;

5、收购路条,20兆瓦以上。

【我们提供光伏发电项目所需资料如下】

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规划设计

光伏扶贫项目接入系统方案设计

光伏扶贫项目整体规划方案设计

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编制

光伏发电项目系统接入方案编制

光伏扶贫发电模式分析

光伏扶贫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

光伏扶贫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本文由河南助阵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整理提供

网址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二)
19个常见问题帮你答疑如何做太阳光伏扶贫

19个常见问题帮你答疑如何做太阳光伏扶贫

一、光伏与扶贫的契合点在哪里?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14个连片地区,这14个集中连片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淮河以北省份,如青藏高原的荒漠地区、云南、四川等,特点是传统产业占的比例大,但是发展滞后,群众生活缺少产业支撑,根本原因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低。但是这些地区很大一部分光热资源较好,年均日照小时数在1200小时以上,这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光伏扶贫的意义是什么?

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是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

光伏扶贫项目开启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从光伏产业角度看,实现了拉动产业发展、光伏应用与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光伏扶贫的实施对象是什么?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对象为两类:一是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二是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

四、光伏扶贫的方式有哪些?

一是结合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直接在贫困户屋顶建设时建设光伏电站;二是在贫困户屋顶、房前屋后地面分户建设;三是在贫困村内集中选址建设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贫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困户参与分成;四是与现代农业设施结合,如观光农业、光伏农业大棚等;五是在贫困地区建设大型地面电站。

五、光伏扶贫如何让贫困户受益?

一是通过扶贫资金投入,帮助贫困户建设光伏电站,产权和收益全归贫困户所有;贫困村建设光伏电站,收益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等支出,贫困户间接受益;建设大型地面集中光伏电站和现代光伏农业,通过流转土地、收取光伏扶贫基金、参与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六、贫困村、贫困户可享受的光伏扶贫措施有哪些?

政策方面: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提高到和集中式光伏发电电价同一水平;简化光伏扶贫电站申报、审批手续,县供电公司开辟绿色通道,以乡镇、村为单位进村入户收集资料、现场勘查、制定接入方案、电表安装并网等多个程序扁平式处理,争取实施村、实施户早发电、早受益。

资金方面:村级成立村级创福公司,由县级提供贴息贷款,帮助贫困村建立村集体经济光伏电站,贫困村可享受部分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自筹1/3资金,其余资金由政府扶持或社会捐助解决;特殊困难贫困户,自筹部分资金可通过互助资金、小额贷款等途径解决,县财政提供贴息。

运行保障方面:县设立光伏扶贫基金;建立光伏扶贫运维机制;为贫困村、贫困户光伏设备购买保险,免除光伏发电后期运维的后顾之忧。

七、确定实施光伏扶贫的贫困村、贫困户的依据是什么?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档立卡贫困村,均可享受光伏扶贫政策;实施光伏扶贫贫困户的筛选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倒排出本村最为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安装对象,上报乡镇、县扶贫部门审核确认,并通过入户调查的方法,防止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八、光伏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贫困户,选择最需要扶持的特困户是光伏精准扶贫的关键点;二是选择好适合的安装场地,可以采取多种选址方式,确保安装户收益最大化和扶贫效果最大化,也是减少工作麻烦的重要因素;三是选择好安装品牌,好的品牌可以保证发电量;四是要在适合安装的供电线路和台区安装,农电整改后的台区更适合安装、离变压器近的农户更适合安装、电量消耗大的台区更适合安装,同时注意光伏电站不要离主线路太远,电损耗将影响发电效益。

九、如何防止非贫困户冒用贫困户指标,挤占扶贫补贴资金?

由乡镇、县级扶贫部门负责把关,比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逐户对申请安装贫困户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到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家庭现状。

十、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对场地、供电线路有哪些要求?

村集体光伏电站安装,需要一定面积的空地、荒山、荒坡等(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除外),四周无山体、树木、建筑物遮挡,距离变压器近,变压器有足够容量。

贫困户安装光伏电站,可选择光照好的自家屋顶,房屋周围荒山、荒地等位置安装;部分贫困户因房屋结构、光照条件等不适合安装的,可由村委会协调,集中选址安装,安装户数可多可少,灵活掌握。安装地所在供电台区、线路应整改到位,变压器容量应足够。 十一、光伏户申请要哪些资料?

户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主身份证、户口薄、房产证明或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十二、如何筹集光伏扶贫资金?

由于扶贫资金有限,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光伏扶贫要充分利用信贷资金,扶贫资金贴息;二是参与扶贫的企业可以做项目贷款,扶贫办可以作为融资平台,利用扶贫资金为企业贴息。三是贫困村和农户可自筹部分建设资金;实际项目经验中,分布式项目贷款,适合与农村信用社合作,为村民做小额贷款。

十三、如何更好的进行电站维护?

对于质量和维护问题,建议在荒山荒坡建设规模型的地面电站,让村民入股,便于维护集中维护。配套的农业光伏审批权放开,企业可以到贫困县里面备案,把电站的建设和维护打包。

在乡镇、村培训一批管护人员,以便及时掌握和就地处理一些简单的设备故障问题。 十四、发电补贴如何发放?

发电补贴发放,通过农户一卡通统一打卡到户,应注意农户信息的一致性,贫困户光伏安装信息应该与用电户名、一卡通户名等一致。一般以一季度一发放为宜。

十五、运维保障机制如何运行?

金寨县建立完善了运维保障机制,依托集中式光伏企业,设立光伏扶贫运维机构,县级设立运维中心,乡镇设立维修站,配备一到两名维修人员,每村均要聘请兼职运营维护人员。 十六、扶贫光伏电站运营维护职责主要有哪些?

1、运维中心职责:运维中心须有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专职运维人员,24小时值班,设立专门运维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并向全县光伏安装户公布,受理维修电话要有完整纪录。准备充足的运维材料。

2、乡镇运维站职责:设立报修电话,受理本乡镇内上述光伏电站的故障报修;一般故障4小时内到场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报运维中心处理,24小时内处理完毕;参与故障责任认定;建立运维档案;准备充足的运维材料。

3、村运营维护人员职责:每年4次对村内光伏电站进行巡查;在接到村内上述光伏户报修电话后,必须在4小时内到场察看,负责小故障的排查处理。

十七、运营维护内容及相关要求有哪些?

1、质保期限:光伏组件质保期为十年(质保期内光伏组件厂商提供无偿质保,乙方承担连带责任),逆变器质保期为五年(质保期内光伏组件厂商提供无偿质保,乙方承担连带责任),安装工程及其他辅材质保期为一年。

2、在质保期内,出现安装及质量问题,属乙方责任的,由乙方负责免费维修、更换零部件;

因自然灾害、供电公司电网供电质量等问题导致的故障,由乙方负责维修、更换零部件,其零部件及材料费用由保险公司赔付或从光伏扶贫运维基金中解决;

人为因素造成损坏的,由乙方负责免费维修、更换零部件,零部件及材料费用由损坏责任人支付。

3、质保期外,乙方仍承担维修责任,并只收取更换零部件的成本费。

十八、农户光伏扶贫电站如何进行日常维护?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三)
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做强。这里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光伏界对光伏技术应用方向认识不足。

纵观光伏产业内各种应用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笼统地说,光伏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上还不完善,为此,前一段时期建造的光伏工程,大多都是以示范或实验的名义建造的。而这些示范类工程也只有几种简单形式,不妨对这几种形式逐项分析一下。

1.最被光伏产业界重视的是逆变并网电站应用方式。这种应用可以大量的消耗电池板产品,对于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愿望中的应用方向。但是,这里的问题也是显然的。

1)在经济上分析,光伏电力的成本价格比常规电力贵得多,几十年内都不会改变,

2)同时,光伏电站的建造过程,也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使光伏电力的低碳和节约意义降低;

3)从经营上说,并网是光伏电力对常规电力建造体系的占用,这会引起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不符合市场经济制度;【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4)从技术上讲,光伏发电是不可控的自然状态,脱离了电气工程的规划模式,不并网调度难以正常运行。

5)同时,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系统与光电池小功率、低电压单元特性构成矛盾,严重制约了光伏系统的规模应用,导致效率下降和故障频繁的结果是电站寿命的大幅缩短。

上述问题的确在影响光伏产业的规模发展,业内人士也为突破这些障碍做了顽强的的抗争,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与多重性,一切努力都未见实效。

2.再就是屋顶光伏应用,也被业内看好。从实用上看,屋顶应用可以降低光伏电站的基建投资,以及增加了建筑用电的多元化。由于电站方案的先入为主和方便应用,屋顶应用也趋向于屋顶电站方式。其实,屋顶电站在降低成本上的意义尚不如电池板降价直截了当。目前,电池板价格已较呼吁屋顶应用之初缩水一半,加上补贴几乎是白送,却也没有形成建屋顶电站的空前高潮,这又是什么道理呢?除了有相当的屋顶不具备安装电站的条件之外,就是电站本身的利弊让市

场做出了选择。

光伏电力究竟用于何处?并网,杯水车薪,还有可能影响电力网络;独立系统,不带蓄电池就没法使用,带了蓄电池更是麻烦事。逆变,保护,供电时断时续,电池频繁更换……会令用户望而却步。热水器这样简单的应用,都难登大厦之顶,何况高达千伏高压的光伏矩阵,装在屋顶上的隐患不得不让人担忧。所以屋顶电站被克林顿、施罗德这样的政治家叫得雷响,却没下多少雨。

户用系统是曾经广泛推行应用的光伏产品,可是,也没有实现成为一类绿色家电的预期。相反,很多作为扶贫和援助的光伏小系统,都在短期内由于无电区通电、设备损坏等原因报停、报废。光伏小系统在理论上寿命要优于大功率集成。并且小系统对电池板参数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消费掉电池生产中大量衍生的残次品。在家电产品日新月异的时代,指望二十年不淘汰的电器也不现实。短期淘汰对于光伏发电来说,既不经济,也不节能。另外,对于居住在城市之中的居民用电,除非因为经常断电苦不堪言才会考虑到添置一部有储能的光伏照明系统。这也不过是和应急灯差不多的价位才有一些销路。

关于光伏路灯,这是光伏应用领域的异化现象。光伏应用被提升到可再生能源概念中,使一些对光伏技术一知半解的人,产生很多奇思妙想,光伏路灯和草坪灯应运而生。与草坪灯不同,路灯是公众照明设施,不允许时亮时灭。光伏电力的不确定特性,不能依靠蓄电池去解决。用蓄电池的光伏路灯在经济上比用市电轮流充电蓄电池的路灯还要昂贵,而且不稳定,有污染。光伏路灯完全是花大代价做光伏表演的道具,不是实用产品。

在中国的现实体制下,缺乏应用价值的独体光伏路灯,必然是出现在科学知识普及不足与行政管理制度不全又卖地有钱的城乡结合区域。假定实用,它们应该在采光条件更好的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上最先得到应用。 PV-LED是光伏技术的最新应用。PV是光伏发电,LED是半导体电光照明。经过两次光电、电光转换,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2-3%。能用到什么地方呢——白天不见天日的地方的照明。这也许对人类向地下空间发展有用。光伏发电首先是用于外太空,其次是试图用于地面,最终大量应用于地下空间照明。很有趣!

总而言之,光伏产业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光电池生产也规模化了。但是,光伏应用技术发展滞后,成为光伏产业瓶颈。找到了光伏应用,就找到光伏产业

的出路了。 深圳光伏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民一:均益安联集团公司总经理,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学硕士。成功指导建造过数十项实用性光伏工程。是高效非逆变光伏应用技术的倡导者和学术带头人。87年因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业绩突出,被深圳市提名为绿色中国人物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四)
安徽省发展光伏下乡和光伏扶贫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对策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安徽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利用“光伏下乡”和“光伏扶贫”,惠及农户家庭用电不花钱,同时还多一份稳定收益。通过开展“光伏下乡”工程试点,把“输血扶贫”变为“精准扶贫”,利用光伏发电为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针对安徽发展农业光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光伏下乡;光伏扶贫;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76-03
  支撑了人类近百年飞速发展的石油、煤炭资源,随着开采量的极度上升,到2020年至2030年,即将达到开采高峰,之后人类将面临能源危机,所以必须找到一种取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光能与同为可再生能源的潮汐能、风能、生物能相比,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力。
  1 农业光伏发展的背景
  2012年2月为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积极的金融扶持,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市场。从《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在政策、财政上为农村发展光伏,以光伏脱贫致富给予很大支持。
  2015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最新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出,根据资源区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分为:一类0.80元、二类0.88元、三类0.90元。同时,还指出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项目备案时可以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已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执行的项目,在用电负荷显著减少(含消失)或供用电关系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允许变更为“全额上网”模式。“全额上网”项目的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收购。选择“全额上网”模式,项目单位要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备案,并不得再变更回“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通过这次政策调整来看,国家对于光伏发电的重视,把原有的分布式发电站全部分问道“全额上网”模式。调整后的标杆电价政策仍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保持较强的支持力度。
  安徽省合肥市政府2013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实施“光伏下乡”工程作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四大工程之一。2015年7月安徽省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安徽光伏扶贫意见”)。《安徽光伏扶贫意见》中指出安徽省自2015年起到2020年,在31个重点县选择1 000个贫困村,每个村建设1座60kW的村级光伏电站,共计6万kW;在31个重点县选择30万户贫困户,每户建设1个3kW的户用光伏电站,共计90万kW[1];每个重点县的实施规模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和资金筹措情况统一申报,由所在市汇总上报省扶贫办、省能源局、省财政厅会商确定。各市上报实施规模时,应附市、县(市、区)出资方案。建设资金方面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采取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帮扶单位支持、贫困村自筹等办法筹资。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采取省级补助、市县安排(市、县两级出资比例由各市自定)和贫困户自筹各1/3的办法筹资。省级补助部分从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50%,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
  2 安徽省“光伏下乡”发展的成效
  随着安徽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小城镇的建设也在不断扩大,贫困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安徽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利用分布式光伏的结构特点和建设成本的下降,加大光伏的推广,增强贫困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全面帮助贫困家庭免费用电政策。
  2.1 安徽省首批“光伏下乡”投入运营 2013年7月合肥供电公司和肥东供电公司联合,对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瞳村首批“光伏下乡”的5户试点家庭进行并网验收和调试。每户家庭的装机容量为2.5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标志着安徽省首批“光伏下乡”试点项目正式转入并网运行[2]。
  2.2 安徽省金寨县建立2008座居民光伏电站 2014年3月,金寨县开建首批1008座居民光伏电站,每户装机容量为3kW。同年6月份完成电站建设并网发电。且第二批1 000座电站项目也已于11月全部投入运营[3]。同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发布,计划利用6a时间开展以安徽、宁夏、山西、河北、甘肃、青海30个县的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2014年安徽省享受“光伏下乡”扶贫工程的贫困农户已达1 108户,政府拨款免费帮助这些家庭建设小型家庭分布式电站,项目产权和发电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所发电量除自用外,剩余上网由当地供电公司全额收购。预计从2015年开始,安徽省“光伏下乡”扶贫计划将拓展到2 508户,2020年左右将有6 000户贫困家庭从中获得稳定收益[4]。
  2.3 PPP项目合作与“渔光互补”发电站建设 2015年10月安徽省岳西县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光伏扶贫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合约。项目总建设规模达6.74万kW,该项目通过“户+村”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40个村和5 000户家庭增收致富[4]。2015年12月安徽省天长市牧马湖在建的一期2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占地面积达38.67hm2。12月21日建成投运并网发电后,每年发电量可达2 200万kWh,相当于节约标煤17 800t。“渔光互补”项目的建设,是将光伏发电组件架在水面之上,下面进行水产养殖的新型光伏系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水面的资源利用[6]。   截至2015年11月,安徽省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全省已建成家用光伏发电站21 933户,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340个。从2016年起,全省3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施光伏扶贫。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意见》,从2015年到2020年,在全省3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择30万户贫困户和1 000个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7]。
  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光伏扶贫具有环保、经济、社会影响力,安徽通过光伏来进行扶贫工作,把以往的“输血扶贫”改变为“造血扶贫”。定位更加精准,形成独有的“安徽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区域性和分散性。通过对安徽“光伏扶贫”的情况分析,安徽农村贫困问题现状依然为贫困人口基数很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依然很低,脱贫致富能力匮乏。贫困的区域性和分散零星问题并存,影响光伏电站建站分散,发电量少,后期维护难度大,这些制约因素对于政府实施开展工作增大了很大难度。一些地区的贫困农民对于光伏发电认识不足,对国家政策解读不充分理解,对新事物产生抵触心理,对政府或者企业对他们现有资源和土地进行改造持反对意见。
  (2)资金问题。光伏电站的前期投入较大,收益周期较长,即使政府和企业会进行补贴,贫困家庭需要缴纳的建设费用也不是轻易可以负担的。在安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电网结构落后,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起来,可能会面临无法并入电网,无法获取收益等问题。
  4 解决方法
  要建立和完善安徽省光伏扶贫体系,必须立足安徽省的实际需求,结合地域特色,全面考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政策和项目优势,解决当前光伏扶贫政策面临的困境。
  (1)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安徽省政府对于“光伏扶贫”,只是在贫困户以及贫困村的家庭或者土地上进行改造,并没有实际性的从农业上解决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各地区地貌、地域、气候的不同,对农业温室大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进行光伏的建设或改造。以农业温室大棚为例,合理的光伏布局,达到透光率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作物的光照要求。如果在山区,可利用地域和气候有力优势,建设菌类温室大棚,可以完全利用光伏发电和山区潮湿气候助于菌类的生长,完全体现出了经济性,为农户增加了双向收入。
  (2)政府引导,百姓参与。政府应当对“光伏扶贫”加大相应的宣传,让百姓直观的了解光伏的利益。组织一些贫困户对已经改造好的光伏乡村去了解,切身的感受到光伏所能带来的效益。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太阳能光伏生态大棚电站的生产模式可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的扶持[8]。
  (3)多渠道筹挫资金。对于资金问题,我国每年对可再生资源的项目补贴达到200多亿元的资金,但是对于光伏发展与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拓宽资金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比如:利用利用银行贷款、分期付款。同时,利用当地光伏企业可以先帮助农户建设光伏电站,每月固定可以为农户提供一定的电量使用,来用做占用建设面积的租金,剩余电量进行并网产生收益,由建设单位获取。在德国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较快,关键就在于风险小,并网容易,银行可低利率放款,且还款年限长,有屋顶就可以像任何一家银行申请贷款在吸取德国光伏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地方区域特色,建立适合地区发展的资金筹措渠道[9]。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方敏.安徽31个扶贫县将建光伏电站96万千瓦[N].中国建材报,2015-07-21.
  [2]柳书节.合肥试点光伏下乡扶贫[N].合肥日报,2013-07-05.
  [3]安帮.安徽:光伏扶贫的创新实践[J].当代县域经济,2015,10:55.
  [4]田婷,周开宝,陈巍巍.安徽“光伏扶贫”惠及一千多农户[N].安徽日报, 2014-10-20
  [5] 王俊.光伏扶贫引入PPP模式[N].中国电力报,2015-10-31.
  [6]宗尧尧,王浩.安徽天长市20MW渔光互补项目建成投运[N].中电新闻网,2015/12/21
  [7]夏海军.光伏扶贫明年将覆盖安徽31个重点县[N].中安在线-安徽日报,2015-11-30.
  [8]夕月.光伏太阳能农业发展的强心剂[J].绿色中国,2014(10):67-69.
  [9]韩永奇.关于我国发展农村分布式光伏的思考[J].新材料产业,2015,01:61-63. (责编:张长青)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五)
太阳能电池板清洗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摘 要“太阳能电池板清洗机器人”能够解决多地形下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洗问题,通过采用一体化模式,将机械臂与车体完美结合,外置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机器人提供清洁能源,机器人的工作时间得到增强;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自行运作,节省了人力;采用履带和轮胎两种方式行走,可适用多种复杂地形。此外,还具备防暴、抗压、防水等功能。

  【关键词】自动化程度高 多地形作业 低耗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开发及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洗就成了一大难题,解决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洁问题日益迫切。于是 “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应运而生,其主要解决在平地、山地、沙漠等地形下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洁问题。根据统计,太阳能电池板在没有及时清洗的情况下,由于表面灰尘的积累导致发电量降低7%-35%,从而降低整个发电厂的经济效益;采区手动清理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此款机器人具有成本造价低、续航时间长,可以大幅度解放劳动力、减少企业开支、增加发电量、提高光伏电厂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1 发展背景
  在节能环保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的研发及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在这一背景下,大同市不止在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还抓住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的机会,大力推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项目建设。灵丘县生态治理的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浑源、天镇光伏扶贫项目正加速推进。天镇光伏、晋能阳高项目,阿特斯阳高常规光伏项目进程不断加速。预计至2020年,全市的光伏产业扶贫、常规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可以增加到300万千瓦。因为太阳能电池板受到环境的影响致使清洁度下降,发电率降低7%―35%,但目前国内市场并没有适用于清洁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洗机器人。针对这一现状,项目组研发了一款专门用于清洁太阳能电池板的智能机器人,此款机器人可用于平地、山地和沙漠等地域。
  2 产品介绍
  2.1 模型图(如图1)
  2.2 车体基本情况
  如表1。
  2.3 一台样机所需成本
  如表2。
  3 研究计划
  (1)进一步制定详尽的研究工作计划和课题实施方案;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2)第一阶段仿真实验,机器人的感觉运动系统设计,信号传输系统的基于无线基站器件的物理实验;
  (3)第二阶段机器人原理样机的研制,物理机器人测试,机器人的感觉运动系统设计的完善;
  (4)第三阶段信号传输系统的基于无线基站器件的物理实现,机器人改进样机的研制。
  4 市场
  4.1 市场需求规模。
  大同市规划从2015-2017年,在三年的时间于左县区新荣区和南郊区的十三个乡镇,1687.8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范围内,建成30000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而对这些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洁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如果是依靠人工白天作业不仅会影响发电效率还会浪费水,而且人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清洁太阳能电池板的机器人,仅仅对于大同市而言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市场前景就不小。按照每平方千米2台机器人,那么大同市的需求量就是3376台,由此可见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规模很大。
  4.2 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但是随着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建设,一些问题已经有所显现。部分地区用电量低,已经无法完全消纳这些电量,并且受到电力系统接纳能力限制,发电厂的大规模发展也因此受限。因此,国家鼓励东、中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自发自用,这将成就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当下,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的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宏大,预计于2020年将分别达到400万千瓦、600万千瓦、400万千瓦,届时对这些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洁工作将为机器人清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5 营销
  5.1 公司可根据市场现状进行有计划的营销
  5.1.1 开发商合作
  合作营销方式:定点展示合作和项目合作。
  (1)项目合作:主要是针对那些刚刚起步的项目,把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研制这一块纳入预算中,这样对产商来说,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洁度,使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增加30%。
  销售模式的优缺点:影响大、利润丰厚、可是工期长、投资额度大、资金回收时间长。
  (2)定点展示合作:在发电站设点展示,演示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
  销售模式的特点:成交期短、成交率高是最直接的接触方式,货款可立刻收到,最直接、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货款结算方式:与生产商交付场地费、月租费结算货款。
  5.1.2 代理加盟商合作
  通过地方性质的招商形式找寻下一级代理和经销商,分享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的乐趣、投资商机,统一的代理政策。
  5.1.3 专业市场设点
  经过专业市场设点销售、宣传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如大型建材市场、专业电子市场等,因为来这里的客户大部分为准客户。
  销售模式的特点:成交率高、客户群集中、成交速度快、资金回收快是比较经济而且稳定的销售方式。
  货款结算方式:与客户直接结算货款。
  5.2 研发方向
  可以转向现有产品的互补型产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已经太过于饱和,研发新产品的难度远远大于互补型产品的研发。
  5.3 扩展策略
  努力发展现有产品,使本公司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后再根据自身能力,开发新产品.同时兼并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使本公司有能力扩展。
  6 结论
  此款机器人主要解决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洗问题,是一款多地形作业、运动性能优越、自动化程度高、低耗能、低排放的环保节能机器人产品,填补了国内光伏清洁领域的多项空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六)
我国扶贫现状与任务

  “十二五”时期扶贫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1年初,按2300元扶贫标准计算,全国农村贫困居民为16567万人,2014底为7017万人;2014年比2011年,贫困居民减少9550万人,年均减少238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20%,比2011年下降5.50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80个百分点。2015年初以来,各地减贫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有望完成年初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
  二是农民增收步伐加快。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为全国同口径的65.30%,比2011年提高了8.20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三年增幅高于全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经济发展上行向好。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2014年,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西、河南六个贫困居民最多的省(区)生产总值合计,分别增长62.80%、55.70%、54.50%、51.40%、49.40%、46.20%,明显高于全国36.30%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
  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1―2014年,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千米,贫困地区累计解决785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354万无电居民的用电问题,完成1565.40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2014年底,93.50%的乡镇和70.80%的建制村实现了交通通畅,100%的建制村和90%以上的自然村通上了电话。
  五是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1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5万人。贫困地区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六是机制创新取得突破。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基本摸清了全国贫困村、贫困户底数。探索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精准扶贫工作、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完善投入机制,健全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中央财政2015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60.90亿元,同比增长8.01%;各地省级财政扶贫投入预算也从2014年的2 3 6 . 2 8亿元增加到2 0 1 5年的284.12亿元,增长20.25%。
  七是对世界减贫贡献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已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成为“中国奇迹”最为精彩的篇章。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2002年下降到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下降到4.20%。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目前精准脱贫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扶贫开发作出了最新的战略部署。总的体会,概要说就是“12345”:一个鲜明主题、两个基本判断、三大目标要求、四大主要任务、五大政策措施。
  一个鲜明主题就是《建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脱贫攻坚,这是五中全会论扶贫的鲜明主题。
  两个基本判断就是《建议》指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和“消除贫困任务艰巨”。这两个外延丰厚的基本判断,既充分肯定了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清醒认识到了面对的突出问题。
  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扶贫开发依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
  一是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较深。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单一片区县2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92个,贫困村12.80万个、贫困户2948.50万个、贫困居民7017万人。贫困居民超过500万人的有6个省(区),其中贵州达623万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5个省(区),其中西藏高达23.70%,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达22.10%。从大凉山区“1年最多吃3顿肉”的极贫角落,到石漠化地区“跑水、跑土、跑肥”的贫瘠土地,再到大山深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现实无奈,无不迫切告诉我们,现有贫困居民贫困程度都较深。
  二是内生动力弱,返贫风险增加。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现象比较普遍;建档立卡贫困村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其中70.8%的村还没有集体经济。目前剩下的贫困居民致贫因素较多且交织叠加,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以四川为例:在贫困居民中,因病致贫的53.90%、缺资金的46.60%、缺技术的31.80%、缺劳力的23.20%。
  三是区域性凸显,发展基础脆弱。现有贫困居民主要分布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贫困的区域性、整体性特征明显。在12.80万个建档立卡村中,有7.70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3.50万个自然村中,有33万个不通水泥(沥青)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生存条件差,建档立卡户中,需要搬迁的人口近千万;饮水困难的652万户、饮水不安全的580万户。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   四是边际成本高,脱贫难度艰巨。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落后,一些贫困家庭一穷二白,缺乏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安全住房、干净水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些贫困居民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沙化区和荒漠化区,扶贫一时难以见效;一些贫困居民非残即病,劳动能力弱。2011―2014年,我国减贫幅度分别为26.13%、19.11%、16.67%、14.94%,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20年,7017万贫困居民要全部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时间十分紧迫。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减少1200万人。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
  五是工作有差异,力度亟待加大。一些地方存在扶贫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突出矛盾,一些中西部贫困地方还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一些部门、单位和东部地方还没有把扶贫济困摆在应有位置。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干部“思想贫困”“作风贫困”“方法贫困”,以及“理念功利化”“指导军事化”“管理工厂化”的苗头渐现,阻碍精准扶贫落实。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已有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投入总量仍然不足且有相当的“供需错位”,渠道比较分散、效率总体不高;金融支持有待加强。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
  “十三五”时期精准脱贫任务
  目前精准脱贫压力巨大,如何从根本上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何让贫困县摘掉贫困的帽子?如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时代任务。
  对此,《建议》提出了三大目标要求。
  一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84年农村居民199.60元贫困线确定后,再根据农村物价指数变化计算出以后各年的贫困标准。我国的贫困标准经历了“1―2―1”的三个阶段,即在2000年前,贫困标准仅一个,也称为绝对贫困标准。2001年,明确把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相对)贫困,因而贫困标准一分为二,即除了绝对贫困标准外,还有低收入贫困标准。2008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由此上述两类贫困及贫困标准合二为一。目前使用的贫困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即2010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建议》说明时说,“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
  二是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的贫困标准除了人口贫困标准外,还有一个区域贫困标准,即: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国定贫困县)标准。从严格意义上说,贫困县标准是一个工作标准。确定贫困县,是我国扶贫开发区域瞄准的重要手段之一。1986年,我国第一次确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后改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此后分别在1 9 9 4年、2 0 0 1年、2011年进行过三次调整,目前全国共有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全部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另外,新10年我国还有片区县的扶贫标准,以此确定了340片区县。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除了是对扶贫开发成效的考验,也向贫困县党政领导干部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即不要贪恋附着在“贫困帽子”上的各种政策红利,而要把精力真正放到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上,扶真贫、真扶贫。
  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所谓“区域性整体贫困”,一般就是指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连片特困地区,是伴随扶贫开发的产生而产生的。1986年,即扶贫开发之元年,国家把贫困地区分为14个片区。1988年,在14个片区基础上增划和调整,把全国贫困地区划分为沂蒙山区、太行山区等18片。新10年,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年,在全国共划分出秦巴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加上已经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川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共14个片区680个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440个。这14个片区贫困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区域性、整体性,所以,必须采取特殊手段才能解决。
  基于这三大目标要求,《建议》更加明确的提出了四大任务和五大政策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任务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是我国“十三五”的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分布在20多个省(区、市),扶贫脱贫必须因人因地施策。《建议》明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是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任务二:“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我国贫困地区多处于中西部、山区和边陲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建议》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这可以预见,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我国将全力补好补齐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和贫困地区发展滞后这两块短板,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居民实现脱贫创造有利条件。
  任务三:“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必须着力缩小这个差距。《建议》明确提出,“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任务四:“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落实责任;责任落实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明晰中央、省、市、县扶贫事权,健全脱贫攻坚激励约束机制,创新财政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健全党政机关为主体的社会各界和个人广泛参与的社会扶贫支持体系,以及突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等。   《建议》明确了五大政策措施。
  政策一:发挥“两个优势”,强化脱贫攻坚保障。
  其一发挥政治优势。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我们党的五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广义来说,政治优势就是指这五大优势;狭义来说,政治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从政治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为核心的就是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其二发挥制度优势。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因此,制度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当然也是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度优势,这个优势的特征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政策二:坚持“五个一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其一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支持贫困地区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合理有序开发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行中央、省、市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对片区外国家扶贫重点县,实行中央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
  其二引导转移就业脱贫。加大转移就业培训投入,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养老等领域就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有序实现市民化。
  其三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居民,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资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6000亿元资金,人均投入强度约6万元,促进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其四实行保障兜底政策。完善最低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灾害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参与救助的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政策三:打牢攻坚前提,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
  其一加强基础建设扶贫。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和互联网建设。加快推动连接贫困地区的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强化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对贫困地区水电开发、农田改造升级、光伏发电工程。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实现贫困村宽带网全覆盖,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二加强生态保护扶贫。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户改厕、村庄绿化,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山、水、田、林、路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其三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探索对贫困居民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对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一些项目形成的资产,考虑折股量化给贫困户。提升市场机制的益贫性。
  政策四:坚持共享理念,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一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扶贫需扶智”,要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向基础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率先实行普通高中免学费,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其二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扶贫对象补助力度,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大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力度。
  其三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以及残疾人关爱体系。对农村“三留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其四丰富农村贫困群众文化生活。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重点是实施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等。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民间、地方特色文化遗产和资源。文化事业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
  政策五:坚持“五级联动”,实行脱贫责任制度。
  其一实行脱贫攻坚责任制度。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责任是决胜之基。清晰各级扶贫事权,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省市县乡村书记抓扶贫,实行“五级联动”,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居民规模500万人以上或贫困发生率15%以上的9个省区,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强化督查和问责,完不成年度扶贫任务的对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   其二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注重扶贫供给侧改革。一是增加转移支付。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每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涉及民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二是取消配套资金。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三是鼓励多元投入。鼓励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发挥互补作用。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并给予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四是落实特殊政策。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保障扶贫开发用地。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贫困地区创业创新和服务的人员,在薪酬待遇、公务员录用、职级调整、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其三健全脱贫攻坚社扶体系。一是深化对口定点扶贫。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东部地区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启动实施东部强县与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强并改进党政军群部门和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二是自愿包干参与扶贫。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落实企业和个人扶贫捐赠税前抵扣政策;引导各类参与扶贫主体工作重心下移,采取包县、包乡、包村、包户的包干方式,实现社会力量帮扶贫困村全覆盖。三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加强国际反贫困领域交流。借鉴国际社会减贫理论和实践,开展减贫项目合作,共享减贫经验,共同促进减贫事业发展。同时,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其四突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整体性。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扶贫投入、基本公共服务、对口定点扶贫等都要重点向这些地区倾斜,特别要加大转移支付。
  总之,中国人绵亘数千年的小康梦,距离“圆梦”时间只有五年,而这五年要从精准脱贫到全面小康,是一个任务非常艰巨的过程,从统计数据上的达标,到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兑现,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人负责,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保障基本民生,才能找准目标,增添动力,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

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430690/

推荐访问:屋顶光伏发电存在问题 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百科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产品可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