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

2016-08-18 专题 阅读: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一)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龙源期刊网 .cn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作者:祝永甲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8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改革的发展,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不断增加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存在的风险问题,接着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管理问题

一、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也日趋复杂,这给当前事业单位投资增加了很多的风险。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可能出现投资失误的情况。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的对内投资,主要用来基础设施建设、购置设备等方面,如果出现较大投资,就可能增加投资的风险,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同时也会增加单位资金周转的困难,带来很大的债务风险。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

(二)支付风险

虽然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支付过程中,有的事业单位发展为了获得快速发展,就会挪用专项的经费。因此,为了保证收支平衡,不断弥补资金出现的缺口,事业单位就要承担相应的违规支付风险。同时,有的单位在进行扩建准备过程中,就会存在赊销或者欠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

(三)隐蔽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不断改革财会管理制度,这给当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的财会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很难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很难跟的上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偏差,降低了工作质量,这写都是事业单位面临的隐蔽风险,而且不易被察觉出来。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二)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探讨

作者:赵桂梅【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加大财政改革的力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逐步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近年来,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出现较大的漏洞,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和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防范事业单位风险的有效措施。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建设以及体制管理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的安全管理都倍加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其实质主要是事业单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完成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出现经济损失的情况。因此,为了减少财务部门的财务风险损失,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安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 事业单位风险的突出表现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工作是以社会公益的发展为目标,在国家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下成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如科教、文卫领域的活动。在我国,事业单位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职能拓展,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支付和核算风险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的支出就是指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开支的总和。随着部门预算相关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和财务支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纵观我国现阶段的事业单位消费情况,普遍存在公费私用和各种体制外的项目占用经费,大量的额外支出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新知识和政策的制约下,处于落后的状态。在很多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监管部门的职责不分,导致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质量下降,出现很多违规现象。

(二)投资和管理风险

随着事业单位投资状况的普遍增加,很多事业单位人员只重视自己的利益,亏损国家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恶性循环,使国有资产的利用不能增值,造成其他的经济风险。事业单位的财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三)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呈现出复杂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在带来一定程度自主权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故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在管理要素、管理层次及管理内容上有所革新,加强对 风险的控制,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稳步推进。 本文首先介绍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其次对事业单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将对财务风险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风险的产生,使事业单位能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职能部门, 由于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因而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职能机构,也是为事业单位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的部门。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果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需要重点侧重于完善的领域。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财务风险是指预期收益的离散性, 也指脱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在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风险。【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 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①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潜在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难以琢磨,某一特定风险何时发生、怎样发生难以预计。财务风险潜存于财务活动中, 它们能否从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 是需要一定条件的。③可控性。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 财务风险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通过控制这些影响风险的因素, 就有可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④ 严重性。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 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

二、事业单位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风险属非经营风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 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呈现出复杂化,财务工作由潜式风险变为显式风险。本文论述的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筹资风险。筹资主要分为主权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主权筹资所筹集的资金为永久性资金,不用归还及支付使用成本,主要有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等; 债务性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主要是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负债大多用于中长期项目投资,投资数额大且期限长,存在着债务性筹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为了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可能性上调利率,仅偿还贷款利息就会给事业单位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压力。

(二)投资风险。投资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事业单位由于资金紧张,对外投资能力不足。在对内投资方面,事业单位对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进行了了较大投资,超过了正常资金承受能力,资金周转困难,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三)支付风险。事业单位面对商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传播方式没有正确的辨识 , 以至于对商务信息的合法性、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缺乏正确的判断,导致货款已付,而货物未收到现象,就是支付风险。

(四)核算风险。事业单位核算风险表现在:一是会计操作风险,主要因各种人为的失误、欺诈及意外事故引起;二是账务处理,账户核对、事后监督方面的风险 ; 三是结算工作中的支付凭证风险、资金清算风险、凭证印章密押和压数机管理风险。

(五)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即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进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对财务预算人员而言,道德风险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非法牟利。

三、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缺乏准确的认识。

由于事业单位大多是以公共服务作为主要业务,因而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也主要是将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管理作为重点, 因此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对于财务 风险没有明确的认识,对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其次,事业单位在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上,主要是将精力集中在财务 资金的管理方面,忽视了经济活动以及决策方面的管理,导致事业单位经常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够全面。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支付风险、会计风险、债务风险、资金风险以及职工道德风险等几方面内容。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上主要将风险 管理集中在事业单位的资金风险控制管理上,造成了财务风险 控制管理工作不够健全,因而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控 制力度较差。

(三)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体系不科学。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财务决策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由于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在资金管理上经常出现资金的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严重,各种资金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管理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阶段,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也日趋多元化,但是却并没有针对事业单位的经 济活动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增加。 其次,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成熟的预算管理方法, 因而不能通过预算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管理, 也难以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控制。

(五)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在我国,事业单位往往是政府职能的延伸,由于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是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正因为如此,事业单位以吃"皇粮"自居,“吃穿”不愁,很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 相应的风险意识,单纯的认为只要是管理好资金,即使出现财务风险 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关,可以说风险意识淡薄是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六)财务监督乏力。

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不但没有对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反而乱用单位的经费。或者截留单位专款,或者有收入故意不报账;“坐收坐 支”,设立自己的“小金库”;自己私人的消费由公款来报销;各类 财务表单混乱,账目不清,支出性项目缺乏控制,铺张浪费现象严重;重要的是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重视会计工作违规监管方面, 而缺乏对以防范风险会计风险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和对会计业务的事 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为了有效的做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增强对企业内部提高对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以使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风险观。其次, 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 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第三,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风险一 旦发生,财务人员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控制。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风险控制力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社会责任的 一种手段。包括内部控制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内部控 制审计检查制度以及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等。可以第一,实行全员 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度,必须明确 问责主体,确定问责对象,规定问责情形,细化问责方式,做到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第二,单位和个人印鉴要分离,会计出纳要分设, 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资金拨付审批和经费支出手续要完备,确保 资金安全;第三,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最终目的是 实现

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提升 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

(三)加强内部监督,健全管理制度。

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应加强监督指导,开辟与各单位之间沟通与联系的多种渠道,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财经法规,规范财务管 理;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 到有效全面的监控,争取及时发现风险,并督促化解风险,彻底将各 种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还要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 制度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完善的部门财务监督体系,增强 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以及预警体系。

为了避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事业单位应该结 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设 置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决策者认识到财务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财务 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以及预警,借助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效果。

五、结论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由于涉及内容较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因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风险因素。这 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明确事业的可能出现财务风 险问题的各方面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监督、完善风险评估 以及做好风险预警等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复杂市场环境下的财 务风险防范能力,避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问题的出现。【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内部管理的对策,[J],中国外资,2012(19)

2.毕惠琴,浅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A],现代经济信息,2013(06)

3.范毓慧,事业单位如何防范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4.黄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及缓解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06)

5.赵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

6.肇金红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企业导报,2012

(24)

7.林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A],现代经济信息 , 2015(03)

8.韩志壮,试论我国企业投资风险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5)

9.彭顺艳.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

10.唐晓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10).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四)
略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陆续出台及实施,我国事业单位在规范财务核算、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预决算编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个别事业单位由于法人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支付审批缺少监督等原因,导致我国事业单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表现形式 原因 控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核算混乱及费用支付审批不严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资金浪费、资产被恶意侵害及无法偿还银行到期债务等风险。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事业单位一但未对财务风险加以预防、控制,最终将给国家财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深化了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于增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及手段、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领导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一是多数事业单位法人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及提高本单位行政服务水平上,对财务风险意识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只要财务部门将每日发生的经济业务准确记账不会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与其他业务处室无关,导致事业单位面临投资失败、银行贷款无法偿还、行政诉讼后承担国家赔偿等潜在财务风险。二是事业单位法人未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未能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本单位经营、财务风险作出积极预防,一但发生资金紧张就直接向上级或本级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无法真正发挥事业单位作为法人资格应承担的降低经营和财务风险的责任。
  (二)“一把手”决策造成资金浪费
  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财务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不到位、不及时,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法人仍存在“一支笔”的错误思想,在基本建设招标、办公设备采购及公款消费中审批随意,支付审批未经党组集体决策通过,甚至个别法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与享乐,与供应商发生非法利益关系,无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国家财经法规规定,给事业单位资金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损害了承担社会公益职责的形象。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
  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为财务风险只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只要财务部门认真做好账务记录则不存在任何财务风险,正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则导致事业单位出现财务报销手续、流程不规范、不相容岗位未分离、资产清查盘点不到位等问题。
  (四)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公车及工资绩效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之财政部门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缴系统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面临来自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但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将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与行政两方面的惩罚。
  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经营特点及机构规模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将事业单位面临的各个风险控制点分配至各业务科室及工作人员,并通过制度明确风险控制流程,督促各个处室及员工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观念,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给予财务部门积极的工作配合,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
  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各项指标在达到一定数值后应给予不同级别的预警。例如,当事业单位当期资产负债率超过50%时,应高度重视本单位负债到期是否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避免因事业单位无力偿还债务而面临司法诉讼。
  (三)增强事业单位法人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法人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该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因此,事业单位法人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财经法规变化及工资人事标准等外部环境因素给予足够重视,通过自身职业判断及合理估计,及时发现本单位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内,保证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四)强化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
  一是事业单位应在内部成立审计部门,并督促其他处室对于审计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配合,保证内审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内审部门应定期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性及执行情况、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审计,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领导汇报,并督促财务部门及时整改。其次,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增强内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强化内审人员职业道德,避免内审人员审计工作“走过场”、“托关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审计、财政等政府部门应定期对下级或本辖区内预算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专项审计,审计中应对事业单位投资项目风险、财务岗位漏洞、支出越权审批等易产生财务风险的活动进行专项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下达给被审计单位。
  三、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当中,要结合以上对策,挖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风险,并根据风险涉及各种内外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特征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财务管理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要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形成适合事业单位的特有的管理模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快速便捷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蒋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
  [2]王小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
  [3]张玉峰.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4
  [4]于淑芳.略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五)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风险防范

  摘 要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规范的核算信息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并是各类业务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根据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存在风险,以加强财务稳定性为基础,分析了其防范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风险防范
  在财会工作中,会计核算是一项比较琐碎的工作。如果会计核算系统不完善,核算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将会给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会计核算又关系重大,琐碎不代表不重要,忽略会计核算会给事业单位造成潜在极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本文接下来分析事业单位在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账和档案保管、会计凭证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力度,以求尽可能的降低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保证其有序运行。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完备
  很多事业单位出于成本考虑及对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设置的会计机构的随意性较大,配备的会计从业人员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有效胜任现有工作。存在另外一种更加严重的现象是,在从业人员的选拔和晋升上,任人唯亲的情况比较普遍,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会计处理方法全凭领导的喜恶爱好,不顾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最终导致会计核算数据不能很好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事项。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依靠财政拨款的从事公益性活动,但对于一些大型的事业单位来讲,有可能日常的会计核算还会涉及到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性活动,这就要求各加全面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来处理像公司一样的诸如成本核算、项目评估、资金筹集、利润分配等经济活动。
  2、会计凭证处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主要的会计凭证有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因此事业单位凭证处理出现的问题也主要发生在这两种凭证上。一是原始凭证取得和填制不规范。原始凭证是有外部购买和内部自制两种方式取得,它能够证明所发生的业务活动,使得权责明晰,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会计核算流程的起点。一张完整的原始凭证本来必须依照一定的格式填写,但是现实中出于种种原因(如虚假费用报销)存在着许多不规范,再加上有些事业单位原始凭证审核制度形同虚设,更加纵容这类现象的发生。主要不规范有以下几类:业务活动描述不完整,发票印章模糊不清,购买发票缺少审核人的签字,为了增加费用的报销列支自制购买虚假的原始凭证;二是记账凭证的填写和使用不规范,有些事业单位填制的记账凭证没有写明所记录发生的经济事项的集体情况,让凭证使用者不能清除了解;任意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按照会计核算方法,为简便起见在期末结账时可以把同一发生事项的原始凭证合并一张记账凭证,但是事业单位滥用这条规则,甚至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原始凭证记录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导致许多原始凭证都粘附在一张记账凭证后面,使用者完全搞不清楚到底应该用什么会计科目去一一寻找对应。
  3、建账和档案保管不符合要求
  很多事业单位的账簿设置不齐全,日常账务管理也比较混乱,不能客观全面的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全部业务活动。一些小的事业单位,认为自己的业务活动少,设置账簿的意义不大,因此不设置账簿,直接用原始凭证履行账簿的功能,可想而知这种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会有多么不规范。另外一种情况是设置账外账,自己内部设置一套真实的账,应付上级机关检查又用一套记载虚假信息的账。
  二、规范会计核算和防范财务风险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和业务素质
  选好合格的从业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至关重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事业单位不允许在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其他相关上岗证件前就入财务部门从事核算工作,对于处于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提出更加高的从业要求和标准。就是具有从业证,也必须事先对新上岗人员进行统一的上岗培训,使他们熟悉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和核算要求,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来。上述条件是选拔工作人员的硬性措施,不留余地,必须加以严格的落实到位。这需要事业单位领导的对财务管理加以重视,不随意干预日常的会计核算,增加财会部门的独立性把关,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把财务管理纳入单位决策的一环中,使得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支持领导工作。同时做到任人唯贤,选用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高,业务素质精的会计人员上岗。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中要坚守会计准则,秉承职业道德,能够时各项业务活动都能在账簿上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不因自己一己之私或逢迎领导而隐瞒各项收入,歪曲事实,捏造各项不正当的开支费用。同时从业人员要不断紧跟财务领域新动向,通过包括职业培训在内的各种渠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以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核算业务。
  2、建立健全凭证稽核制度
  一是要设立凭证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稽核人员的工作任务就是对任何原始凭证在需要登记入账之前进行审核,并加盖审核人的名字以表明审核合格与否。为了达到岗位职责分离,具体经办人员,如出纳,绝对不兼任稽核工作,否则稽核制度就会失效。对于规模实在太小,从业人员太少,业务量不大的事业单位来讲可以有会计主管履行稽核的职责,但也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监督。
  二是责权明晰。督促稽核人认真执行审核工作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稽核人员必须对他自己审查后认为合格的原始凭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被其他监管部门抽查事后发现原始凭证存在伪造、捏造等违法乱纪的情况,除了要追究原始凭证的自制者的责任外,稽核人员应视其是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等不同情况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三加强自制凭证的管理。事业单位日常所使用的收款凭证分为好几种,有些是行使事业职能的上级机关配给“收款依据”,有些是行使经营职能的税务部门的“经营性发票”。不同种类的发票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从会计核算角度来看,不同种类的发票会计处理也是不一样的。做好空白发票的保管、填制和审核工作,不同岗位职责分离、各司其职。凭证发票在不同部门之间流转要按一定的规章制度,互相牵制,明确责任。对于收款类凭证要依照开票、审核、收款、记账流程执行。而对于支出类凭证就要执行相异的程序,先审批复核,再经办报账,最后支付。
  3、完善会计信息核算记录工作
  现有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因为大多数事业单位不是盈利机构,不需要成本核算,但各项支出、收入也要求能够通过账簿、报表来准确的进行核算和反映。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先行试点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会计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不一样的,该基础是按照不论该收入是否有现金流入,也不论该支出是否有现金流出,只要是在本期发生的,都在本期登记入账。该种核算基础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的情况,对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与其他单位业务往来形成的应收、未付的项目全面核算。还能准确的成本核算。但是这种成本核算不是像企业一样为了计算盈亏,而是为了考核费用实际开支是否超标,鼓励各部门节约有奖,超支自负,奖罚分明。而且不少事业单位如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也确实有成本核算和收支配比这方面的需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当把风险防范制度内嵌入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有效识别会计核算工作中各个风险易发、多发环节。并采取控制手段把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本文主要从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凭证稽核制度、完善会计信息核算记录工作几个方面来主动防范风险,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才能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要求,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利弊谈.会计之友.2010(12).
  [2]张静.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建设的建议.经营管理者.2012(4).

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风险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40886/

推荐访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甄于完善 下一篇: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