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2016-08-13 百科 阅读: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一)
低电压情况调查

城郊供电所“低电压”情况调查

一、农网“低电压”情况

(一)“低电压”影响

1、“低电压”用户情况

(1)清五线(340)线路359#台区学校支线尾端电压为180伏,涉及用电户数28户。

(2)清柏线(338)线路333#台区新建支线端电压为160伏,涉及用电户数45户。

(3)清柏线(338)线路334#台区合新支线永丰支线端电压为180伏,涉及用电户数98户。

(4)清柏线(338)线路186#台区张门塘支线端电压为150伏,涉及用电户数39户。

(5)清柏线(338)线路105#台区赵春支线端电压为160伏,涉及用电户数60户。

(6)清香线(350)线路352#台区李宋保支线端电压为170伏,涉及用电户数38户。

(7)预制场支线端电压为160伏,涉及用电户数24户。

(8)清香线(350)线路198#台区李端阳支线端电压为170伏,涉及用电户数20户。

(9)接328兴光大道支线327#台区余宏伟支线端电压190伏,涉及用电户数15户。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10)接清工园(330)线路089#台区幸福路支线端电压180伏,涉及用电户数58户。

(11)清自线(344)线路原049#台区7组支线端电压160伏,涉及用电户数67户。

2、“低电压”用户投诉情况

2009年共接待用户投诉50余起,较2008年略有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夏季负荷增加,机器运行不正常。

3、“低电压”监测

“低电压”一般的监测方法是在用电高峰期进行端电压测试,负荷测试,输出电压监测。

4、“低电压”发生时间

每年一到夏季用电高峰,随着用电负荷迅猛增长,配电变压器基本超负荷,主要时段是夏季19:30-22:00之间尤为突出。

(二)“低电压”用户供电情况

1、“低电压”用户供电台区情况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低电压”用户供电台区的10W线路最长的不超过5KM。

2、“低电压”张门塘支线供电半径767米,该线路用户用电量属季节性用电,夏季用电是平时用电2-3倍,台区线损率19%。333#台区新建支线供电半径650米,台区的低压线损16%,334#台区全新支线供电半径850米,台区线损18%,327#台区低压供电半径600米,台区低压线损20%,352#台区低压供电半径900米,台区低压线损18%,105#台区低压供电半径1350米,台区

低压线损20%,089#台区低压供电半径900米,台区低压线损19.5%,049#台区低压供电半径950米,台区低压线损18%,198#台区低压供电半径750米,台区低压线损19.5%。以上台区用户用电都是季节性用电,尤其是夏季灯峰期是平时用电2-3倍。

(三)“低电压”现象分析

造成电压低的主要原因有:1、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远。2、线路线径小。3、用电高峰期变压器超容。4、季节性用电比较突出。

5、家用电器没有猛增。

二、采取的解决“低电压”问题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2009年城郊所辖区共新增布点7台/2205KVA,对400V线路进行分流,尽量缩短供电半径,对部份400V主干线卡脖子线路段进行了更换,对部分变压器进行增容,解决了部分用电客户的“低电压”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网改资金的不足,线路设计没有按负荷的增长超前规划,导致“低电压”问题不能根治。

三、解决“低电压”问题的建议

1、做好线路设计的远景规划

2、多布点减小供电半径

3、加强线路设备巡视,减少漏电、降低线损。【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4、争取网改资金,对所有“低电压”进行了改造,设计按现有负荷增长情况提前5-10年。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二)
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居民分布散,供电半径大

二、生活条件改善,电器使用率增加

三、三相负荷不平衡

四、寒暑假、春节期间,短期负荷大

五、设备容量跟不上城镇负荷增长

六、两线制

解决办法: 一、媒体报道,征集低电压意见(如果您的生活或工作中存在“低电压”问题,且不在此次“低电压”专项改造范围的话,可参与“2014年度用电满意度调查”,您的用电意见一经采纳,还有机会赢得50-500元的电费充值卡。)

二、配合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三、减小供电半径、配变增容、四线制改造

四、印制小卡片宣传

五、排查设备,逐线路、逐台区开展供电能力调查

第一类为通过管理手段能解决的低电压台区:主要指通过负荷转移、调整变电站主变和配变档位、调整配变三相负荷平衡、提高电容器投运率等手段能解决的低电压台区。

第二类为县(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通过技术手段能解决的低电压台区:主要指通过配变轮换、负荷切割、局部线路改造等手段能解决的低电压台区。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第三类为必须通过配网改造解决的低电压台区:主要指改造工程量及工程投资额较大的低电压台区。

(1)提升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

一是对供电半径大于15千米,小于30千米的10千伏重载和过载线路,优先采取在供电区域内将负荷转移到其它10千伏线路的方式进行改造。其次开展新增变电站出线回路数,对现有负荷进行再分配的方式改造。若供区5年发展规划中无新增变电站布点建设计划,可采取加大导线截面或同杆架设线路转移负荷的方式进行改造。二是对于迂回供电、供电半径长且电压损耗大的10千伏线路,可采取优化线路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减小电压损失的方式进行改造。

(2)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

一是对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优先采取小容量、多布点方式进行改造。对居住分散的丘陵、山区农户,可采用单相变压器进入自然村的方式进行改造,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二是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农村配电台区,可采用组合变供电的方式进行改造。三是对因日负荷波动较大造成短时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变压器容量或更换过载能力较强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四是对供电半径大于500米小于1000米且500米后低压用户数大于30户的低压线路,可采取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所带低压用户数较少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调压器的方式加以解决。

(3)提升配电变压器调压能力

对接于10千伏线路末端的配电变压器,可选用分头定制型配电变压器(如采用分头为、的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

(4)提升10千伏线路无功补偿能力 在采取多项治理措施后,功率因数仍低于0.85的10千伏线路,可安装线路分散无功

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5)提升用户侧无功补偿能力

一是严格执行100千伏安及以上专变用户功率因数考核,督促用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对于近期不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用户,可以探索在计量点前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方法进行改造,减少线路无功传输。二是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工作。对低压用户5千瓦以上电动机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减少低压线路无功传输功率。

(6)提升公用配变无功集中补偿能力

一是逐步在100千伏安及以上公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安装无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二是根据农村负荷波动特点,优化公用配电变压器电容器容量组合,提高电容器投入率。

4、加强精益运行和营销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一是建立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供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时处理电压无功设备存在缺陷,提高设备完好率。二是开展各级电压曲线匹配工作。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制定变电站电压控制曲线。三是结合配变停电检修计划,及时在负荷高峰到来前调整配电变压器分头。

(2)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

一是健全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逐步增加流动电压监测点数量。二是加强电压监测仪日常维护和检查,发现运行异常的监测仪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三是开展低压用户典型日电压曲线绘制工作,研究农村配电台区运行规律,不定期开展“低电压”情况普查和抽查工作。

(3)加强低压用户优质服务管理工作

加强“低电压”投诉和报修管理,健全和完善“低电压”投诉事件处理流程,跟踪“低电压”事件处理过程,解决“低电压”问题。

(4)加强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强化营销数据分析。加强装接容量分析,合理确定装接容量;精益营销管理,采取在营销业务系统中标注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统计分析分相用电量,辅之以现场测量,及时调整单相用户所接相别,控制三相不平衡度。二是加强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结合集抄系统建设及装设配变综合监测仪,收集配变及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情况,开展特性分析,为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三是结合营销管理系统建设,优先对存在“低电压”情况的配电台区开展配变综合参数实时监测系统改造,全面掌控配电台区运行情况。四是开展台区用户错峰用电管理。掌握配电台区用电负荷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型加工等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研究居民用户错峰用电及高峰时段均衡用电的方法及措施。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三)
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管理层面原因分析

1.电压监测手段和方法不足,电压监测点不全面,使得对配变台区的电压分析不到位,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变电站母线、配变分接头和低压用户侧电压,没有建立有效联调管理机制。变电站主变有载调压、无功投切不及时,影响末端电压质量。

3.配变运行管理不到位。不能根据负荷实际情况调整配变容量,在负荷高峰时未能对配变档位及时调整(配变档位大多数都处于二档),使低电压情况时有发生。

4.对“低电压”用户用电性质情况掌握不全面,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负荷发展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时造成配变过负荷,对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称和引导不得力,没能及时转移负荷。

5.供电线路和设备管理不到位,巡视检查不到位,存在隐患缺陷没有及时消除,引起线路损耗大、压降大。

6.对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不够细致,大量单相负荷无序使用,造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设备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导致电压质量不稳定。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电压忽高忽低,影响电压质量。

7.需求侧管理协调机制不畅。在家电下乡、农业补贴的政策刺激下,农民需要向富裕的目标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因需求侧管理复杂性,还缺乏有效跟踪手段,对于农产品等由政府实行补贴农产品加工机械所产生的季节性

负荷没有有效的调峰措施。在如何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工措施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农民增收节支省电的方法不够,还需联合当地政府,扩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二、技术层面原因分析

1.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半径较长。环县属庆阳市最北端的山区县,处电网末端,线路多为越山跨沟。地理位置特殊,送电距离长,网损偏大,是造成农村客户电压低原因之一。XX县10kV线路63条共3915.01944km,三分之一的线路运行年份逾十五年以上,主干线导线截面在LGJ-35以下的公用线路达38条,占全部线路条数60.32%,线路老化,损耗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负荷迅猛增长, 10kV线路主线长度超过80km的有21条,分别为甜水116甜张线189.4434km、耿湾111耿秦线115.384 km、耿湾113耿四线93.09457 km、合道111合何线130.823 km、合道112合吴线133.849 km、合道113合演线161.89 km、合道114合陶线83.126 km、洪德113洪凉线170.3342 km、虎洞111虎凉线156.5287 km、虎洞112虎刘线136.2288 km、虎洞114虎小线185.792 km、环城121环凉线202.1996 km、罗山113罗南线158.43 km、毛井112毛车线175.713 km、毛井113毛芦线126.8 km、毛井114毛陈线119.095 km、木钵112木樊线152.5632 km、木钵114木胡线93.6863 km、山城111

山吕线95.9007 km、杨旗112杨天线154.2983 km、杨旗113曲许线98.4243 km、占全部63条线路的33%。

2.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受“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空调等大容量电器普遍进入农村家庭,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加,一、二期网改的标准已达不到要求,特别是农产品等加工季节性用电负荷大,需对台区进行增容。

3.低压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线径较细,供电半径较长。农网低压线路基本建设于一、二期农网时期,选型标准不高,低压线路经过长期的过载运行,老化现象严重。山区县,多山地,地广人稀,居民分散,供电负荷分散,供电半径较长。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首端电压值211伏,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末端电压值170伏(特殊时段为140伏)。

XXX供电公司生技部 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四)
10kV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以及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就10KV农网低电压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引起10kV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总结和提出了五种提高10kV馈线电压合格率的应对措施,以期能为解决低电压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10kV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应对措施
  10KV配电网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网的主骨架,并且在农村配电网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10KV配电网线路存在着有结构复杂、线路较长、电抗较大、负荷波动较大等问题,10KV电网容易发生电压低的现象。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10KV配电网的建设,就必须要面对10KV农网低电压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避免因此问题而影响到农村电网的建设。
  1. 10kV农网低电压现状
  由于农村10kV电网在技术升级改造前受到产权归属、自动化水平较低、建设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加上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供电企业的重视,即便在农网改造后对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结构有了较大优化改进,但由于没有充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速率,没有进行详细的用电需求分析,导致农村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终端低电压问题依然存在,不能从根本上确保终端用户的供电电压质量水平。
  2.农网10kV线路末端电压低原因分析
  2.1 农网结构较薄弱
  电网结构较为薄弱是农村10kV配电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些地区存在变配电台区地址与区域负荷中心不匹配,尤其是部分10kV馈电线路,其距离较远、负荷较重、分支线路较多,加上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措施不到位,导致线路首端电压偏高、终端电压偏低,严重影响供电电压质量水平。
  2.2 用电负荷急剧增加
  近几年来,家电下乡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日常生产和生活用电负荷急剧增加,春、秋两季进入用电低谷期,系统电压增高;冬、夏两季进入用电高峰期,人均用电量大、用电负荷集中,其人均用电量将比春、秋两季高2~3倍左右,这样势必会导致用电高峰期10kV配电变压器运行存在过负荷甚至超负荷工况,供电导线严重发热,线路过流损耗引起线路压降增大,进而引起线路终端电力客户的供电电压偏低,影响其正常高效用电。
  2.3 调压管理工作落实力度较弱
  有的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以及配电装置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后,虽其供电能力得到加强,但由于日常调压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根据负荷实际情况实时动态调整配变抽头挡位,导致终端10kV配电变压器抽头挡位与实际负荷不匹配;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没有按照要求配置无功动态补偿装置,有的虽配置了无功动态补偿装置,但运行监视维护措施未能有效跟上,未能及时对10kV配电网运行工况进行动态跟踪处理;有的变配电台区未按照相关规定设定D类电压监测、监控点,或虽配置D类电压监测设备,但由于运行服役时间较长已出现损坏、数据显示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不能准确可靠进行终端电压监测分析和低电压预防控制;10kV变配电台区基础自动化设施不全和自动化水平偏低,导致供电区域出现电压偏低和电压波动较大问题时,供电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变配电台区监测监控点的实际电压运行状况,导致供电企业不能及时准确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整改处理,结果造成供电区域电压偏低现象长期存在,影响终端电力用户安全可靠用电。
  3.提高10kV农网终端电压技术措施
  3.1 增高电网电压等级、提高输配电容量
  农村电网110kV及以下高、中、低压配电网线损,约占电力系统线损的60%以上,且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其线损随负荷的增加比重越来越大,由原来的40%上升到55%以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伴随电力负荷急剧增加,已使得10kV农网结构适应不了供电量快速增长需求,导致10kV农网已接近饱和甚至超出输配电容量需求。将农网从现有10kV电压等级提高到20kV,具有以下多方面的优势:
  (1)可以提高农网输配电能力,减小供电导线截面,提高电网技术升级改造经济性。
  (2)可以提高负荷,增加农村电网输送距离,提高终端用户电压水平。
  (3)减少电压损耗,提高供电电压合格率。
  (4)降低输电电流,减少线损。
  3.2 提高10kV变配电台区母线电压稳定性
  电网电压调控运行水平,取决于系统无功功率实时平衡程度,即电网系统中各种无功功率电源的无功功率出力,应与系统电力负荷和网络损耗相匹配,以确保系统供电电压在允许范围,否则系统电压波动将为增大超过允许偏差值,尤其当无功功率不能满足系统调控需求时,电压就会发生下降,严重时将会引起整个电网电压发生崩溃。要提高10kV农村配电网各点电压的合格率和终端电压质量水平,首先应保证10kV变配电台区母线电压具有较强稳定性。通过在变配电台区安装适当容量的集中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如:SVC、SVG等),根据系统负荷波动情况自动调节系统无功补偿容量,确保系统无功功率始终处于动态平衡运行工况,避免由于无功欠补偿或过补偿引起系统电压不合格问题发生;对于负荷波动较大的10kV农村配电网,在采用无功自动补偿很难满足调压需求时,应优选带有载自动调压分接开关的配电变压器,通过DSP数据处理器运算分析形成对应调控决策,改变配电变压器的分接开关档位,确保10kV母线电压具有较高合格率和较强稳定性。
  3.3 加大无功补偿量,提高功率因数
  按照一流供电企业电网的综合电压合格率要求达到96%以上,必须加大无功补偿量、补偿位置、补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功率因数的考核要严格按时段进行,高峰用电负荷时段其功率因数值应达到0.96~1.0之间,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低谷用电负荷时段其功率因数值应达到0.93~0.96之间,电压合格率要大于85%以上。增加对10kV配电网无功容量的优化配置,且优化配置时应严格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等原则执行,同时认真分析供电区域用电负荷波动和用电增长率情况,逐年提高系统电容器容量所占无功补偿容量比,并结合先进在线自动化监测监控装置,根据系统实时运行工况智能自动生产调控决策,以利更有效地控制系统功率因数的总体质量水平。要严格执行《功率因数调整收电费》等相关文件,通过各种奖惩激励机制让用户主动参与到无功调节工程中,及时装好无功补偿电容器,通过分布就地平衡提高系统无功补偿能力,确保10kV农村配电网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稳定的运行发展。
  3.4 采用馈线自动调压器稳定终端用户电压
  馈线自动调压器是农村配电网终端用户提高电压的一种先进电力设备,其可以自动跟踪10kV配电网输入电压变化值并自动调节确保输出电压恒定在优质电压水平。馈线自动调压器实际就是三相自耦式配电变压器,其可以在±30%电压波动范围内对输入电压进行自动调节以满足用户端电压需求,其具体安装示意如图1所示。
  通过在长距离10kV线路的中末端安装馈线自动调压器,当线路前端负荷处于空载运行工况时,线路后端电压会出现偏高甚至过高问题,自耦调压器可以自动跟踪电压水平并进行自动降压调节;在线路前端负荷较重时,终端电压会出现偏低甚至过低问题,自耦调压器可以自动跟踪系统电压水平并进行自动升压,以确保馈线后端线路负荷点的电压具有较高质量水平,提高10kV农村配电网电压合格率。
  3.5 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强系统电压管理
  结合计算机技术、电力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利用SCADA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实现对10kV变配电台区的电力负荷、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10kV母线电压进行动态监测,并经DSP数据处理单元、PLC控制器等自动完成电压合格率的计算分析、存储打印等功能。10kV农村配电网调度值班人员可以根据这些实时数据信息,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电网调度,使配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主变压器分接头档位调整、无功补偿电容器组投切时段等更加及时可靠、准确合理。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为了消除农村低电压的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针对农村10kV配电网系统的结构复杂、线路长、电抗较大、负荷波动大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从而提高10kV农村配电网电压合格率,为农村用户提供优质的电源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瑞桂.农网低电压综合治理[J].华北电力大学.2012.
  [2]赵云峰.论10kv城市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规划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7).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五)
农村电网低电压的三级联调治理技术分析

  摘 要 农村10kV低电压治理问题是当前电力供电部门作业关键,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到了电力合格度,为此,为了实现对10kV电网中变电站、线路、配变电压等的有效调节,要求电力供电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三级联调技术,即建构电压检测网络,由此缓解网损问题,规避大面积停电等事故问题的凸显。本文从三级联调治理系统分析入手,旨在提高当前电压质量。

  关键词 农村电网;低电压;三级联调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199-02
  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用电负荷呈现出增长趋势,为此,为了保障高峰用电质量,满足农村居民高质量用电需求,要求当前农网在10kV低电压治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加工等领域用电需求,对主变压器、线路等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且通过三级联调治理技术的应用,高效调压,并改善线路运行中故障现象,达到最佳的农网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中三级联调治理技术的详细阐述。
  1 农村电网低电压三级联调治理系统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三级联调治理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压监控网络。即为了实现对线路、配变、变电站等运行数据的监测,要求电力供电部门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操控过程中,应利用多维度分析手段,分析电压网络监测数据,例如,通过GPRS等无线、载波、光纤等数据采集手段,对运行数据进行调节,由此消除10kV低电压运行现象。同时,在电压监控网络设置过程中,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电能供给需求,应将电压监控网络连接至配电自动化系统/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此实现对用户端数据的实时反馈,达到三级联调治理目的。
  第二,一级调压。即在三级联调治理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将一级调压重点定位于变电站,例如,对主变分接头位置等的调节,并要求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利用有载变压器监测数据,改变无功分布状况,且配合农网输电线路、用户端等运行状况,展开调压作业行为。而在二级调压设置过程中,应将调压重点定位于农网输电线路,即实时跟踪线路电压状况,将电压值控制在30%变化范围内,同时合理运用SVR馈线自动调压器,提升整体供电质量。另外,在三级调压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电压调整目的,应将低压配变作为调压重点,达到最佳的供电效果。
  2 三级联调治理技术的实现
  2.1 三级联调实现技术
  在三级联调治理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农网输电线路、低压配变、变电站低电压调整效果,在三级联调作业中,应配置馈线自动调压器、低压配电检测装置等,由此来实现对运行数据的监测[1]。同时,在三级联调设备操控过程中,亦应将10kV线路补偿、线路调压器、变电站集中补偿等均纳入到控制范围内,并实时监测上下级电网流动状况,由此满足电压稳定运行条件。此外,在三级联调实践作业中,亦应注重坚守“电压为主,减损为辅”调整原则,同时以一个周期指令为标准,对分接头电压状况进行调整,就此保障电压稳定性。另外,在三级联调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技术应用状态,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应结合10kV线路特点,采取“自下而上判断、自上而下调整”的作业方法,对不合格电压线路运行进行控制,并及时调整电压不稳定问题,达到最佳的线路运行状态。
  2.2 三级联调数学分析
  在三级联调治理方案实施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作业效果,应注重建构三级联调数学模型。例如,天津蓟县地区在电网环境操控过程中即结合山区农村角度的地理环境,将农网变电站一级调压、线路SVR调压器、配电变压器变比分别设定为k1、k2、k3,并就此将数学模型建构为:
  U2=(1/k1)U1
  U3=U2-(P1R1+Q1X1/U3)
  U4=(1/k2)U3
  继而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对主变处电网端等电压进行调节,满足10kV低电压线路运行条件。同时,在负荷参数越线控制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无功运行状况,对k3进行调节,且确保调节后,U6=(1/k3)U5,并注重合理调试变量相应值,满足线路运行需求[2]。而在负荷参数越限控制作业中,可将对应数学模型设定为:
  U4′=(1/k2′)U3
  以此来实现对电压状况的分析,达到电压调整目的。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三级联调治理作业中,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达到最佳的电能传输状态。
  2.3 三级联调技术实施方案
  在三级联网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从负荷端参数越限角度来看,在电压调整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电压调节状态,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将越限行为划分为两种情况,即负荷端电压越限、负荷端电压和无功越限,从而针对不同情况,对负荷端电压进行调整,且针对配变有载电压展开调整行为,满足线路运行需求。
  第二,从负荷末端电压越限角度来看,在三级联调治理中,为了满足农网建设条件,应注重首先调节SVR调节器变比,其次,利用“就地补偿”原理,对配变处电压进行调整。而在线路末端无功的状态下,亦应坚守无功平衡性原则,对SVR进行调压,继而达到配网低电压处理目的,打造良好的电能供给环境[3]。
  第三,从馈线末端越限角度来看,在电压调节过程中,应遵从SVR调压器调压→配变变比调节→配变补偿→SVR补偿→主变无功补偿的作业原则,并依据实际情况,对越限情况进行处理,打造稳定的电压运行环境,满足农村地区电量应用需求,规避停电等事故问题的凸显,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
  3 案例分析
  天津蓟县地区总面积为1 593km2,所属半山区县,同时拥有20个乡镇,总人口为96万人,因而电能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该地区始终秉承着10kV供电线路电能输送方式,同时供电半径为0.8km,因而随着该地区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用电量逐渐提升,从而诱发了高峰期断电现象,影响到了居民正常生活。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用电环境,天津蓟县地区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落实了三级联调控制方案,同时注重在控制方案实施过程中新增4台变压器,且将10kV线路总容量扩展至315kVA,最终就此满足了该地区用电需求,达到了最佳的电能传输状态[4]。此外,在地区在三级联调控制方案实施过程中,亦注重将线路、配变、变电站作为自身治理重点,且针对线路绝缘导线等进行了改进处理,继而打造了良好的供电环境,推进了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在10kV配电网低电压线路操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电能质量较低等问题,影响到了居民生活水平。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当前新农村建设趋势,要求当代供电公司在实践运营过程中应注重引进三级联调控制技术,以此来实现对线路、配变、变电站电压稳定性的控制,达到最佳的线路运行状态,并就此达成“低电压”问题治理目标,满足农网供电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洋.配电网电压无功三级联调综合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4.
  [2]吴桂军,丁晓群,顾伟.农村配电网电压无功三级联调控制技术[J].电子测试,2013,12(6):85-87.
  [3]安四清,沈浩东,梁顺,等.县级电网全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的研究及实施[J].供用电,2012,12(3):6-8,38.
  [4]本刊编辑部.农字当头责任在肩――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回顾[J].农电管理,2011,11(1):16-20.

负荷高峰期低电压分析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25334/

推荐访问:低负荷脱硝 汽机低负荷

百科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群众文艺团体管理 下一篇:马克吐温火车站的噬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