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零和游戏

2016-08-12 专题 阅读:

非零和游戏(一)
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

说是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马路上散步,便讨论经济问题甲经济学家看见了一堆狗屎,思索着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给你100万块钱。乙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但是还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甲经济学家给了他100万块钱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也看见了一堆狗屎,就对甲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也给你100万块钱。甲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但是还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乙经济学家把甲给他的 100万还了回去。

故事还没有完

走着走着,乙经济学家忽然缓过神来了,对甲说不对阿,我们谁也没有挣到钱,却吃了两对狗屎。。。甲也换过神了,思考了一会儿说:可是,我们创造了200万的GNP阿!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博弈论的英文名为game theory,直译就是“游戏理论”。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非零和游戏】

但20世纪以来,“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指,一方虽赢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比如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涨落中赚取差价或从每年的派息之中获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上缴税金,增加就业等等,双方或多方面都可从中获益。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即是彩票,股票,期货!!!当我们看到两位对弈者时,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 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

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世界经济浪潮中的股票,期货,彩票,以及基金等等,都带有“零和游戏”的色彩,就是将总的出资金额看作零,剩下的就是整体自己如何分配的问题,股票盈利方存在,必然存在亏损的另一方!这个在参与玩弄这些票证的出资人之间,遵循这个原则。“零和游戏”本身,不会对社会生产产生效益,完全类似赌博。当然,上市企业,借助零和游戏,获取发展资金,就改变了其中的味道。这就是各国政府,为什么公开的允许这样的“零和游戏”存在的重要原因!告诫那些专门依靠“零和游戏”发家的人们,其危险,就是这样的行为,与赌博没有太大的区别!

非零和游戏(二)
零和游戏概念

解释零和游戏(Zero Sum Game)原理,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 说是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马路上边散步边讨论经济问题。甲经济学家突然看见了一堆狗屎,思索着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如果吃了这堆狗屎,我给你100万块钱。”乙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经受不住诱惑,遂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甲经济学家给了他100万块钱。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也看见了一堆狗屎,就对甲经济学家说:“你若是吃了这堆狗屎,我也给你100万块钱。”甲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也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乙经济学家把甲给他的 100万还了回去。走着走着,乙经济学家忽然缓过神来了,对甲说:“不对啊,我们谁也没有挣到钱,却吃了两对狗屎!”甲也缓过神来,思考了一会儿说:“可是,我们创造了200万的GNP啊!”

两个教授吃了两堆狗屎,玩了两局“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原理是博弈论中的一个原理。意识是说,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者得-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零和游戏原理揭示的实质是这种游戏的输赢双方的游戏总成绩永远是零。社会生活中有太多的情况与零和游戏有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喜悦建立在失败者的痛苦之上,胜利者的光荣背后隐藏着是失败者的辛酸与苦涩。

【非零和游戏】

但20世纪以来,博弈论的研究发现在“零和游戏”之外还有“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游戏” (Negative Sum Game)或“正和游戏” (Positive Sum Game)。“负和游戏”是指,博弈双方虽有一方获胜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正和游戏”是指,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要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

我们所受传统教育有着太多的零和游戏的影子,面对竞争非赢即输,遭遇对手只有你死我活。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竞技场上看到的都是对手,看不到同盟。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合作联盟,求得联盟利益的最大化。即在多方博弈的环境下,以“多赢”为制定策略的

出发点。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非零和游戏(三)
零和游戏原理

零和游戏原理

百科名片

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目录 编辑本段

原理简介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 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非零和游戏】

编辑本段

起源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

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

【非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

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博弈论的英文名为game theory,直译就是“游戏理论”。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编辑本段

非零和游戏

但20世纪以来,“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指,一方虽赢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比如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涨落中赚取差价或从每年的派息之中获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上缴税金,增加就业等等,双方或多方面都可从中获益。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编辑本段

界定

以下有一些重要的观念是你在了解该交易是否为零和游戏所必须先知道的。这个分类决定于我们对玩家利润与亏损的定义有多宽广。它本身的分类对我们并不重要,但是对发起人就很重要了。要介绍这观念的发展,我们先讨论扑克游戏,然后我们再切入操作,因为扑克相对于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比喻。【非零和游戏】

扑克与零和游戏

扑克在朋友之间、在扑克俱乐部、或是锦标赛都可以玩,我们来探讨这些游戏之间的异同。

一般来说朋友之间玩扑克是一种典型的零和游戏。无论那一个人赢,就会有其它的人输,这之间的输赢总和是零。

扑克俱乐部里面玩的就不太一样了,因为俱乐部对赌注总额会收取一个固定比率的费用,比方说是1%,则这将形成负和游戏。也就是输赢的总和小于零(如果加上俱乐部的抽成就为零了)玩家们集合亏损给俱乐部。如果我们定义俱乐部也是这个赌局特殊型态玩家的话,这个赌局又变成了零和游戏。换句话说,我们计算赢家所赢的和输家所输的扣除俱乐部抽成的总和,那又变成一个零和游戏了,扣除了付俱乐部的抽成之后,不管是谁赢,其它人就是输家。

锦标赛中的扑克赌局是由赞助商提供奖品,因此它是一个正和游戏(如果它的奖金超过所有参赛者的报名费的话),若我们计算总奖项的净值,那么扑克仍然是一个零和游戏。扣除了奖项之后,无论是谁赢,其它人都是输。

无论在什么场合玩扑克,这种赌局根本上的特性都存在,它就是一个零和游戏(假设这是一个基准),以这个观点看来,上述三种型态都是相同的,玩家们经常不关心它的基准为何,而持续玩相同的策略。

人们玩扑克要依靠这个基准的理由,撇开技术的差异性,那就是在锦标赛中大部分的玩家是赢家,而俱乐部中大部分的玩家是输家。

扑克与正和游戏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凭金钱的贡献来定义扑克赌局中的赢家和输家。若要来解释为什么俱乐部中的玩家平均来说是输,这种定义太过于狭隘。

我们的定义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理性的玩家在扑克赌局中会玩得比较好,技巧较差的元家只着眼于金钱的输赢,不像技巧性的玩家着眼于他们怎么输,显然人们玩扑克是基于很多种理由,而不是只为了预期投机利润而玩。

我们仔细考虑人们玩扑克的四个理由,前两个理由包含外部的利益,第三个理由包含无益的及不理性的行为,第四点为预期润。

第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许多人玩扑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单纯地就是想玩(或是学着如何玩)。这些玩家愿意玩,即使一开始就预期会输,这个玩乐的外部利益可以解释为什么朋友之间纵使经常会输给技术较好的人,也会经常性地聚在一起玩。当玩家从扑克中取得此种衍伸乐趣时,扑克就是一种正和游戏。

第二,有些玩家玩扑克是因为他们可能尚未学会如何玩,或是仍无法成为一个技术较好的玩家来经由扑克赚钱。这些新手玩家们可能缺乏信息或是能力有限,但是绝不会不理性。如果他们了解到他们无法经由玩扑克赚钱,他们就会放弃。要学习是否能由扑克当中赚钱的代价相当昂贵,这些知识是藉由玩扑克可以获得的相当有价值的外部利益。新手玩家经常被称为笨蛋,而“笨蛋在每一分钟都会诞生”。然而,直到他们学习到并评价这个教训,这些人并不是笨蛋。

第三,有些玩家无法学习,或是无法接受他们无法藉由玩扑克来赚钱。这些玩家所追求的微小利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他们经常是不理性的,而且可能有点情绪化。

这些玩家是真正的笨蛋,因为他们拒绝去学习他们该学的东西,或是坚持花最高昂的代价去学习一些无用的方法。

最后,有些玩家玩扑克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行家,这些具有高超技术的玩家总是赢走其它玩家们的钱。他们所赢的可以超过所需的支出,这些支出包含给俱乐部的抽成,以及他们如果做别的工作可以得到的薪水,以及要维持专业与竞争力所产生的费用。这些玩家从那些愿意把钱输给他们的技术较差的玩家手中获利(也许是俱乐部)。这些人通称为“郎中”,因为他们捕食较弱的玩家。较弱的玩家通常避免与郎中同局,为了避免被认出来,这些郎中总是经常变换地方来捕食。如果郎中无法寻得猎物,或由于猎物们成功地避开他们,或由于猎物们一下子就放弃了,这些郎中也很难以生存。 交易与零和游戏

像扑克一样,交易的分类可以分为零和游戏、负和游戏、或是正和游戏,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利润和亏损。

倘若我们只以获利和亏损来当作基准衡量交易,那么它必然是一个零和游戏。举例来说,假设操作利润和亏损被定义为与基本价值相对应(基本上它无法观察),那么当买方和卖方交易,他们会设定一个价格,如果这个价格高于基本价值,卖方就取得买方支出的利益。在市场上若没有其它交易员的亏损,不会有任何一个交易员获利的。既然我们无法确定地观察出基本价值,亦即交易员也无法确知他们的利润及亏损,则他们交易时间中的不确定性就不会改变零和游戏的本质。

如果所用的基准对买方和卖方是相同的,那么用来定义利润和亏损的基准并不影响零和游戏的本质。这个基准决定我们如何来解释利润和亏损。当我们用基本价值作为基准,我们解释价格和基本价值间的不同点为基本操作利润或亏损,不幸地,在没有定义以及估计基本价值之前,这些利润和亏损无法被估计。

交易员利用相对于当时市场信息而获得的基准,来判断交易价格与交易成本间的差异。有的人使用下单时的买价和卖价的平均值来估计投资组合建构成本。另外有人使用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来估计交易成本;有的就直接使用收盘价。这些方法由于假设的基本价值不同,因此获得不同的交易成本估计值。这些估计值均定义在零和游戏之中,因为这个基准对买卖双方来说是相当常见的。买方要取得利润,则价格必须上涨,而这是低价卖出的人产生的亏损,反之亦同。

基于估计基本操作利润亏损的目的而采用当前市场信息来当作估计的基准是有点粗劣。市场出现的当日开、高、低、收以及当日平均价或是一周的价位,往往会有误差,以致高估或低估基本价值。绩效评价基于这些估计值,因此主要用来解释交易成本的估计值。这些方法不能证明长期绩效的实现是基于技术较好的投资组合选股能力。交易员所选的股票在下一年是上涨的才可算是好的交易员,而这些交易成本的估计顶多能显示这个交易员是否能以较低的成本来执行他的交易。

投资组合绩效评估方法为比较投资组合报酬相对于市场指数报酬率,或是以风险调整指数预期报酬率来评估。(总绩效为执行绩效与选股绩效的总和)如果以市场投资组合报酬率当作报酬率的基准,则操作是个零和游戏。赢家击败市场平均报酬率,而输家低于市场平均报酬率。如果这报酬基准是风险调整预期报酬率的指数,则操作

将是正和或负和游戏。这个游戏的型态是依据证券平均报酬是否高于或低于预定期间的期望报酬。既然证券平均报酬应该等于他们的预期报酬,操作以期望报酬率为基准而言绝对是一个零和游戏。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期间,操作可以经由调整期望报酬的基准以反应已实现的证券报酬非预期成分而变成一个零和游戏。这结果就是报酬基准是市场投资组合的报酬率。

当我们使用市场投资组合报酬率当作评价交易员绩效的一般基准时,我们以市场的期初与期末价值来估计基本价值。利润和亏损的衡量与市场基准有关,因此只估计上述定义的基本操作利润和亏损。这些估计包括在预估的一段期间中从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基本价值改变所产生的噪声。基本价值中可预期的变动是期望报酬率。包括实质利率、风险、流动性以及任何关于持有证券的利益或成本。而不可预期的变动则为意外。计算操作绩效包括系统性和随机的成分,系统性的成分使投资组合的绩效得以评估;而随机成分使得它难以从绩效上推断出技术的成分。

就这个观点而言,操作利润和亏损的定义是以应用于买卖双方的一般基准为基础。一般常见的基本价值基准产生了零和游戏。一般报酬基准产生的游戏可以很容易地经由调整来成为零和游戏。不管如何,没有其它交易员的亏损,是不会有任何交易员有所获利的。基于这个论点,交易就是一个零和游戏。

交易与正和游戏

理性的交易员不会去玩那种只能得到操作利润的纯零和游戏,如果所有的交易员都一样,所有的预期报酬率都是零,就不会有人从交易中获得利益。如果有些交易员技术较其它人好,这些技术较好的交易员愿意交易,但那些技术差的不愿意,那么就没有人交易了。

要解释为什么理性的交易员要交易,首先我们要先认清有些人交易不是只为了预期报酬。人们交易为了避险、为了将资金移转、为了交换财产、为了赚取绝对的报酬、为了学习他们是否可以藉由操作赚钱、或是得到赌博的乐趣。这些外部利益使得交易成为一种正和游戏。如果这些交易的外部利益够好,即使交易员自认会输,还是会去交易。技术好的交易员就可从这些技术较差,但是基于外部利益而进场交易的交易员手中来获利。

市场价格有效地整合信息,而技术较好的交易员根据他们获得的信息来交易以获取利润。如果操作利润超过获得信息的成本,这种行为具有获利性。如果没有人基于外部利益而进场交易,技术好的交易员就无法藉由交易来获利。他们将会放弃他们的研究,进而放弃交易,则价格的效率性将不复见。价格效率是依据技术好的交易员与那些愿意交易或是不理性的输家所创造的,技术好的交易员使得价格产生效率,而那些输家就对他们研究的努力而付费。

[1]

非零和游戏(四)
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

  作者简介: 张佳祺(1990-),女(汉族),重庆市南岸人,电子科技大学英语系,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跨文化研究。

  摘 要: 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出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蒋短篇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该小说集收录了特德・蒋至今为止发表的全部小说。其中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在基于语言本身的基础上,呈现了人类和外星人交流的全过程。该小说除了特殊的叙事手段和叙事方法外,就内容本身而言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科幻小说。本文主要通过小说中的相关哲学概念,对这篇小说内容本身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以揭示文中深刻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蒋;科幻;哲学
  1. 因果论看世界
  世界上的理论纷繁复杂,但就其思考方式而言分为两种:因果论和目的论。因果论是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一个结果。这就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依照前后顺序,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当看到“春夏秋冬”和“地球的自转公转”两个事件时,按照人类思维方式,就会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定义为原因,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定义为结果;而当人们说到“春夏秋冬”与“花开花落”时,春夏秋冬就成为原因了。人类将所有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过去、现在、未来在人们眼中都有明显的界限,对于未来人类是无知的,所以才会在某些抉择上举棋不定。在这里涉及到一个哲学的概念――自由意志(free will),它认为,人们的选择最终取决于人们自己。只要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舍,不论你的选择是基于何种因素,选择本身即意味着自由意志[1]。如果你曾经认为做错了选择或后悔某个决定,你就拥有自由意志。在使用自由意志做决定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对未来无知的情况下,如果你已知晓后果,那再谈自由意志也就无意义。
  《你一生的故事》理解的难度较高,就是因为女主人公露易丝放弃了人们常用的线性思维方式,叙述的事件之间并没有前因后果的联系。露易丝在学习七肢桶语言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其感知世界方式的影响,因而洞悉了自己,以及幻想出了她那个暂时还不存在的女儿的一生。读者不能够用线性的思维去理解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当然用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事件,还是能够找到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但整个故事并不是想要读者去理清它们的顺序,而是用另外一种新的眼光去看世界。
  2. 目的论――“同步并举”意识模式
  目的论,是用目的或目的因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与因果论看世界的方式大相径庭,它将世界上所有事件理解为均有目的,在没有习惯用这种视角看世界时,多半会令人失望,因为世界极可能本无我们所谓的目的,但我们一旦用目的论来理解和认识人类,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人类理智发展的最大成果或许就是让本能不再仅仅是本能,而一切行为乃至事件似乎都理应存在一个目的。如今以赖斯(Katharina Reiss)、弗米尔(Hans J. Vemeer)、曼塔莉(Justa Holz-M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为主要代表的功能主义目的论已经是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2]。在翻译理论中,目的论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目的论没有因果论中所谓的前因与后果,而是同时感知所有事件,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并置。这种方法论看世界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你能看透整个未来,但你没有办法选择属于你自己的未来,或许明知自己有那样的未来,但却无法改变。
  《你一生的故事》中,“七肢桶”看世界的方式正式这种“同步并举”的意识模式,它们根本无法去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自己所做的每一步过程,每一个决定都是剧本上规定好的,正如文章中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在它们的眼中是没有“选择”这一概念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自由意志”,选择的终点对于它们来说毫无意义,因为它们本身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带来哪些结果。既然没有了选择,过去、现在、未来在它们眼里自然而然就没有任何界线了,在受到“七肢桶”感知世界方法影响后,露易丝也用这种“同步并举”意识模式来看待这个现实世界,她提到:“恰如一本完整的史书,既可先看‘因’,也可先看‘果’。前因与后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个体,而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没有所谓的“思维之链”,循着一条固定的路线前进。在我的思维中,所有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念头具有优先权。如果有优先权这个说法,那么所有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同的优先权。”[3]她拥有了像“七肢桶”一样预知未来的能力,预知出了她那个还未存在的女儿的一生,但是她也因此丧失自由意志。
  3. 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
  在理解因果论和目的论看世界的视角下,不得不关注到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这两者从来都是相互矛盾的,选择其一就意味着失去其二,它们从来就不可能成为一种双赢的“非零和游戏”[4]。正因为能够自由选择,所以不可能预知未来,反过来说,如果已经知道了未来,我便不可能反抗这个既定的命运,也不可能把知道的未来告诉其他人。就像“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5]。《你一生的故事》中,主人公露易丝在受“七肢桶”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影响后,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她已经知晓了未来,以及还尚未存在的女儿的一生,尽管她拥有自由意志,但是只能做出这唯一既定的选择。这是一种缘于宿命的忧伤,最终凝聚成女主人公的感叹:“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我的余生尽在其中。”她的痛苦显而易见,当读到“然后,突然间,我已在太平间。一个勤杂工掀开罩单,露出你的脸。我看见的是二十五岁时的你”时,我们能体会到她作为一个母亲,却无法阻止女儿的死亡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忧伤。
  4. 结论
  事实上,人们无法定义到底哪种选择更好,这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两条永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因果论对现实的建模是线性的,先有因,再有果,依照前后顺序来感知世界,而目的论是现有世界的一个非线性的模型,思维就如一副完整的拼图,不存在因果关系,时间也不是线性维度。就像一个人不会说他先有头,再有手,然后有脚,无论你先看到它的哪一个部分,他依然是一个完整的人,与时间是没有关联的。在用因果论看世界时,要学会平静地接受那些后悔和懊恼的选择,因为未来是个谜,才会激励你不断进取,未来才会是丰富多彩的。而选择用目的论看这个世界时,就必须接受这副完整拼图的每一个部分,接受或许已经被写好的一本“完整的史书”[6]。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俞吾金,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新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 魏琳,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的幽默翻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3] [4][5][6] 特德蒋著 王荣生等译,你一生的故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非零和游戏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22246/

推荐访问:零和游戏规律 零和游戏原理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港口航道发展前景 下一篇:电能替代工作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