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2016-08-12 专题 阅读:

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一)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要:

我国现代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混淆不清,教育课程改革走入误区,课程结构单一,教师队伍素质也有待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审视现状,各级管理部门齐抓共管,让生病的教育站起来,真正做到让教育关注和适应不同的学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 教育问题、教育改革

自05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教育改革”这个工作重点永远是学校每年每季必树的一面常新旗帜。为何要改呢?这应该是意味着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都看到了我们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吧?改革势在必行!2010年,新高一年级开始全部更换广东版教材,这似乎又预示着学校乃至地方教育领导部门开始以大动作,正式以素质教育为方向,旗帜鲜明、义不容辞地开始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可效果怎样呢?在我看来,在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的传统基础教育面前,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多数教师根本无法抛弃传统教学方法。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缺乏想象力,没有创新能力。无论是什么样的一个学生,都被一个统一的标准约束着,这点我们必须看到。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这种缺乏创新精神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就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问题在哪里?我们将何去何从?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

素质教育口号一直在喊,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上强调着综合性改革,但具体的一种可操作的评估方法却不见踪影!为什么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还是扎扎实实?因为学生的成绩仍然、永远是衡量学生学习成败和我们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尺。教学成绩,决定着教师的收入与职称;升学成绩,决定着官员的升迁。高校招生,只凭分数,不看素质;就业岗位,先看文凭,再看能力。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没有形成评估素质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去把握未来,只能用一张统一标准的试卷和一份统一标准的答案去评定各样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人,仍旧必须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教师何为?素质教育只能束之高阁了,因为用这种统一答案评定出来的分数才是硬道理!我们的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在培养一批会考试的人,具有统一标准的人,而不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会生存的人。只有让孩子们走出为分数而学习的泥潭,只有淡化分数对教师的影响,让分数不再是压在孩子和老师身上的大山,教育才会迎来一次新的生命。当然,我也不是说素质教育已经失败了,相反这应该是一项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举措,但我们必须看到,素质教育改革到今天确实是严重受挫了,受挫的同时还有对此投入巨大热情与精力的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和对这场改革寄予深切厚望的众多有心之士。

【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改革中“减负”的实质

新一轮教育改革在追求减轻学生负担,外行人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厚度、字数上对比出表面上的“减负”。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我们做到了吗?事实摆在我们眼前,有的教材中乱删了一些必要的内容,不但无法减轻学生负担,而且给师生们带来了繁琐的运算,或把一些本来挺有逻辑的内容重新排列组合,以为这就是改革,这就是减负。更为恼火的是教材的不适应性!完全没有考虑到人的差异,地区的差异。就拿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广东地区教材针对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重点,怎能和城乡结合部的我们并列前行呢?沿海地区城市学生从幼儿启蒙就开始接触信息社会大千世界,电脑普及到家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我们内陆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学生80%来自农村,信息闭塞,小学、初中的信息素养教育几乎为零,有的到高中甚至都还没有摸过几次电脑,连鼠标单击、双击都还没怎么用上手。教材的重点就已经是站在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office办公套件的高度,来讲如何提高应用效率和

【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设计作品的科学性了。这就意味着在学生知识框架建构上,我们要在高中课堂里将小学、初中的必修基础补起来后再来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我想说,减负并不是盲目的课业负担在数量上的减少,也不是盲目的生搬硬套优质地区模式,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材处理方式上的渐进而深刻的变革,是教育观念上的变革。“减负”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各级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尽力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的素质真正做到全面提高。【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三、课程结构多样性的缺失

课程改革中突出了选修课的设置,但课程主体仍然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知识间联系少,重知识而轻能力。课程过于单一,种类少,选择范围小会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利于学生的特性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差。有的地区甚至完全让“选修”形同虚设,别说学生,就连学科老师和学校都无法从自身教学条件出发为学生选择一门最适合他们的选修课程,只能由当地统一规划。我们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千差万别的学生,不顾地区教学条件差异去实施所谓的“统一”,这只能掩盖我们学生的个性,泯灭他们的天性。如果在中小学我们能开设种类繁多的选修课,像社会研究、科学、艺术和手工艺,甚至于商业原理、速记、法律等供学生自由选修,再加上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一定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结构。

四、教师队伍素质的思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天”的模式仍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主流,我很着急。绝大多数的教师无法把计算机应用于课堂,只是在优质课评选的时候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面对当前的信息化趋势,改革教育界信息技术落后的现状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对教师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要重视起来,否则素质教育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建议可以从师范院校做起,教师的网络远程培训可以作为它的延续。比如信息技术方面可以对全体教师进行轮训,不论职称级别,特别是老教师,每次不要求多,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逐渐积累,最后达到教师产生质的变化,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教师是否具有驾驭创新教育的能力也是个关键点。作为高中教师,知识面要宽且要有深度。视野狭窄、不能多能根本谈不上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如果学生做不到学到的知识会应用,会应用以后能创新,这样的教育绝不配称之为素质教育。应用是最基本的能力,优质学生更要具备创新这种高级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应该做到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教师本身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也就谈不上能够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人才学表明,每个人一生中所有知识20%来自学校,80%来自于工作中的自学。要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教师更要终身学习,而其主要表现就是自我能力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潜能的开发是双向的,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承的。要让学生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师本人必须认识到开发自己潜能的重要性,并且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已。

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是说不完的,教育改革的得失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去总结评价的。最后我只想说,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真正做到重视教育,重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让教育能适应不同的学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二)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海教师资格将于2016年1月13日(星期三)8:00-- 1月19日(星期二)16:00网上报名,3月12日笔试,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教资面试已经进入全国统考,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由原来的省考自然通过率70.5%甚至是以上,到今天的31.5%,数字足可以证明。随着师范生也取消毕业直接发证这一政策,考试的竞争力也愈来愈大。

这几年一直征战在全国各地的统考省份,面对的学生也近几百人,发现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点,小编现总结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如果你们能够避免以下问题,通过教资面试小菜一碟,教招面试也不在话下。

1、不自信,导致语言表达障碍,不流畅,语音语调平淡;我们知道,教资面试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试讲,什么是试讲,就是“精神分裂”式的教学,我常跟我的学生这样说。说白了就是你要把考官当成学生,此时你就是老师。可以说,如果你能够在角色上转化彻底,那么你已经赢了一半了;语言就是最大一关,很多学生站在讲台上呈现语音语调低沉,且没有感染力,一听就是个学生在讲课,而不像个老师。那么如果做到抑扬顿挫呢,其实我们身边的的老师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你会发现老师一般都会有些口头语,比如“啊”“哎”“哦”,别小看这三个语气词,如果放在合适位置,你的语言就会充满弹性,就会像个老师,如果你放的位置不合适,那么就会变成口头语,成为没用的废话。那么什么是合适的位置,举例说明。

师:“谁能告诉我1+1=?”来晓红你来说一下:“啊!晓红说了,1+1=2”“大家说她说的对不对啊!”“哎,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我们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小红请坐。”

各位同学,你们掌握了吗?

2、不自信,导致左手不知道放哪?看起来动作很不协调;试讲的过程当中,很多同学会问我一个问题:“老师,我右手拿粉笔,那我的左手放哪啊?”通常,如果我不告诉他们,他们就会呈现出,左手插兜、左手高抬、左右摸头、左手背手等动作。这个时候往往作为“考官”的我就会注意到他的左手,很别扭。

同学们,其实以上现象在我们的面试当中就叫多余动作,往往会吸引考官的眼球注意到你的这些小动作上,是非常不好的。那么,我们的左手到底应该放在哪里呢?很简单,就自然状态就好了。比如自然下垂,或者半抬状态,手掌半蜷即可。

3、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10分钟试讲亮点出不来;除了以上外在上的问题外,再有就是在内容上的教学设计。很多考生存在的问题就是,一讲就超时,10分钟之内,根本讲不【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清楚知识点,还有的是5分钟就讲完了,知识点没听到,就结束了。其实这些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你对知识点的不熟,教学设计不合理。对于知识点不熟的同学,小编劝你赶紧去夯实基础,那么对于教学设计不合理的同学,小编给大家点建议:

首先,你要明确你讲的知识点,决不能超过2个,因为再多你就讲不完了。很多同学疑惑,老师,给我的试题清单上的知识点我是不是都要讲完。在这里,小编明确告诉大家,考官考察大家的不是在规定时间内谁讲的知识点多,而是考察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知识点讲的清楚。所以,你们明白了吗?

其次,确定框架。我们目前所有学科,课型基本都可以分成四部曲。也就是: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这四部曲属于人的认知定义域,按照这四部曲上课,不单符合新课标基本理念,也符合被教育者的思维特点。四部曲当中,导入建议大家在1.5分钟左右。至于四部曲是什么,又有什么内涵,小编下次做分解。

最后,多加练习;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想在10分钟之内呈现出好的作品,唯有练习。对于我的学生,10分钟他们会行程一个概念,每次讲完都正好卡在9分钟左右,完美收官。他们的这种观念的形成就是通过不断练习形成的,所以各位同学你们在练习的时候,也要记得,掌握好时间观念,掐表模拟。

面试,是一种主观考核形式,如果在考场上脱颖而出,我想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小编希望各位同学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要建立自信。教资面试,如果你掌握了我跟大家分享的核心,通过率对于你来说,就会是100%。

中公资深讲师刘晓亮解析

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三)
我国会展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摘 要】会展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其中的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和会展职业资格认证中,存在着缺口大、人才素质不高、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职业资格考试与会展教育脱节、各地标准尚未统一等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会展行业的发展。笔者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及行业协会缺乏引导、高校会展教育进一步改革以及学生观念亟待改变等。

  【关键词】会展;职业资格认证;改革
  会展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济合作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会展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方兴未艾的中国会展业必然要走国际化、规模化、智力化、专门化的道路,需要大量懂外语、懂营销、懂规划和懂经营管理的人才。不仅政府部门需要,工商企业、旅游企业及各种会议组织、展览公司更是需要,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我国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素质水平不高
  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分别在我国北京和上海举行,在欢庆之后进行实质性工作时面临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人才问题。目前我国无论是会展组织者、策划者、还是经营管理者、服务者的素质较低,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业务知识贫乏,很难承担设计出高水平的会议和展览。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善于开拓市场、精于策划与管理、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会展专业队伍。
  高校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提供相应的人才,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国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或会展技术与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达到55所,设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或相关方向的院校已超过200所。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虽然高校的会展类专业已经开设的颇具规模,但是就目前我国的会展经济发展来看,还是存在极大的差距。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不到100人。而上海每周要举办5.5个展览,而通常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至少需专业人才80-90人。上海现有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类似的人才供需矛盾在北京、广州等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同样突出。
  (二)会展理论体系不健全,尚处于摸索阶段
  会展人才短缺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会展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业务和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专业结构不全以及人才分布不均等方面;在操作上,观念更新较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或简单地引进国外会展业的经验,不能更好地活学活用,会展信息不完善,会展理论研究的缺乏也使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会展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专长,目前会展界无论是会展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服务人员,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会展方面的系统理论知识,懂展览又懂管理的人很少。
  目前,为会展业培养专门人才的会展管理专业教育和培训已经广泛开展,但是,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会展学理论体系,会展实践发展已经大大超前于会展理论研究。如何建立适应会展实践,并带动会展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成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会展职业资格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教育培训遍地开花
  围绕着会展人才素质的提高这个主题,形形色色的会展教育培训便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有政府组织的,有企业举办的,有协会号召的,有个人联络的,有高校参与的,有境外移植的。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资格证、培训证、合格证、上岗证、结业证等等,在会展业界满天飞,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对于会展从业人员来说,在时间富裕、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各种学习教育培训,对于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业务素养和技术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帮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毕竟其精力财力是非常有限的,每一个培训都参加是不可能的,只能挑选对自己有用的、合适的参加。
  (二)会展职业资格考试与高校会展教育存在脱节
  根据对一些会展专业学生参加的国家会展策划师考试中走访调研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考试内容与课堂学习的会展知识存在极大的脱节现象。由于会展行业本身属于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而在课堂中由于实训条件的缺乏,往往达不到行业所要求学生需要具备的一些技能,因此,学生们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后,会觉得无所适从,课堂学习没有意义。这也是高校会展教育今后在课程改革上应该多做的一些思考和改革。
  (三)我国各地的会展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不一
  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从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可以看出,会展业多活跃于一些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会展业强国德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香港等。在我国,这种现象依然如此。我国的会展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较为活跃,有的地区已经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专门针对本地的会展人员制订了会展业资格认证,涉及会展从业技能、培训等等;另外,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也是如此,广州市政府和会展业行业协会,专门针对本地的会展从业人员,同样制订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业标准;而对于大多数会展业刚起步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广大会展从业人员只是参照国家的会展策划师这套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三、我国会展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引导上的缺失
  我国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主要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第二,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如人事部、财务部等;第三,行业、协会。各个认证部门各自为政,导致“证书多门”。一是证书的考核、鉴定标准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没有按照用人单位的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标准,因此还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考生所考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没能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二是社会上的证书质量参差不齐,证书的可信度不高。由于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标准不统一,鉴定过程不规范,导致证书的质量参差不齐,降低了企业对证书的公信度。   国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一般采取笔试。操作技能考核可采取工作现场操作、模拟现场操作、问题答辩等方式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理论和操作部分均由笔试形式完成。考生虽然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并对技能的综合应用还没有掌握。
  (二)缺乏会展行业协会的统一管理
  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很好的把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把职业培训的质量与资格鉴定结合起来,所以学习和借鉴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改变职业教育轻技能操作,重理论的不足,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实行社会多方参与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制,这样既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社会认同和地位,又满足了职业教育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从而使各方以更高的意愿和满意度参与职业资格制度的管理。在德国,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主体。德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应设立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作为专业决策机构。在德国,由于政府与证书的颁发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行业协会能够很好地充当资格认证机构,担任管理者和仲裁者的角色。由于行业协会了解经济界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其考核与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也就更好的保证了证书的质量。
  在我国当前会展业高速扩张的背景下,各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会展专业毕业生,但是真正能够衡量这些毕业生素质或者技能的标准是缺乏和不足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和监管下,全国统一会展行业人员素质标准,将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交由行业协会来负责,因为行业协会是由众多的会展企业代表构成的,他们对会展从业人员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水平、技能方面,更有发言权。
  (三)高校会展教育急需进一步改革
  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结合职业资格证的考核要求,没有做到“课证融合”。部分教师不了解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不能有意识的把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以致学生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时需要再进行相关培训,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同时,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师资能力结构比较单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能够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困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的推行。
  (四)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不足
  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证盲目,认为证书越多越好,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考取各种证书,甚至为此荒废了专业知识。二是,认为证书无用,经验和实操更重要,从而放弃考证。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证书和实践同样重要。证书是学习层面的东西,考到了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某种知识和技能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是现实经验,是经历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打拼,才会掌握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四、结语
  我国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面对毕业生就业难和社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必须以国家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契机,重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天培,王东强.应用型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职教论坛,2008(09).
  [2] 高欣.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3] 郭宏伟,苑冰.国内近年来会展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J].世博会会展教育与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2008 (12).
  [4] 林冬,林河.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完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8).

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四)
学生在中级中药调剂员资格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以北海市卫生学校为例,分析学生在中级中药调剂员资格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

  【关键词】中级 中药调剂员 资格考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80-02
  目前,中职药学学生拿到了毕业证书却不能上岗的原因较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毕业生无法通过上岗资格证考试。中级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技能操作考试由中药调剂、饮片鉴别、药品陈列三大项目组成,满分为100分。其中,中药调剂、饮片鉴别、药品陈列成绩分别占总分的50%、30%、20%,考核时间均为15分钟。本文以北海市卫生学校为例,分析学生在中级中药调剂员资格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
  一、学生在中级中药调剂员资格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调剂员资格的培训与考试是北海市卫生学校药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项有效举措。北海市卫生学校安排充分的时间,对学生加强考前辅导和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但学生在中级中药调剂员资格考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药调剂方面。中药处方调剂过程是由药房调剂人员依照配方原则和程序及医师处方要求,将中药及时、正确地调配成可供使用的药剂,它是一项专业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技术工作。实际工作中调配中药处方的程序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5个环节。通过对往届参加考试学生考核成绩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3个子项目上操作容易出现问题。
  1.处方审核。中药处方审核是指中药调剂人员在调配药方之前,对药方进行审阅核准的行为。这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临床中药处方审核讲究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认真核对处方。“四查十对”是药剂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包括查处方(对姓名、科别、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其中,查处方、查药品是审核处方完整性的具体要求。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工作开展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支撑。合理、有效地审查中药处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治疗效果,关系到诊疗的成败。因此,中药处方完整性审核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应用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点。一是中药处方的完整性。完整的中药处方格式由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学生审核中药处方时,必须仔细审查处方各项是否填写清晰、完整。特别是在实践技能培训前期,学生因信心不足或急于调配处方而容易忽略对处方进行全面审核,特别是忽略对处方前记和后记进行审核。在临床上,会有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风险,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二是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欠缺。正文的审查是审核处方的核心关键。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是由中药饮片处方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说它具有特殊性是因为中药饮片处方所产生的预期疗效,取决于处方调配中中药材产地、品种、质量、剂量和炮制与否的正确调配。因此,要求从事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的专业人员要具有娴熟的中药、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学生要顺利完成中药处方的审核工作,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熟练掌握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麻性质、妊娠禁忌、特殊的煎煮等知识。对学生中药调剂审方综合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因对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欠缺造成练习及考核过程中思想压力大,而成为顺利完成审方的最大难题,需引起教师的关注,完善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2.处方调配。中药处方的调配是完成医师对病人辩证诊治,正确用药的环节。它习称“抓药”,是把斗内药物按处方要求调配齐全并集于一处的操作。调配须做到准确、快速、连贯。中药处方调配的流程是:收方、持戥、对戥、逐药称量、分剂量、正确摆放。调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再次审方(四查十对)、持戥、对戥、分剂量、调配顺序、特殊药品的处理。指导教师经分析研究发现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多在一些细节上:(1)遗漏对戥。学生持戥便开始抓药称药,造成对戥被遗漏。(2)称量不准确。分量存在偏差。(3)调配顺序。药味按上至下或从右至左调配。为了利于核对,需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以利于下一步复核处方。因此,实践教学中需注重细节指导。
  3.处方复核。处方复核是降低医疗事故,避免医疗纠纷,保证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许多学生在调配处方后,因为考核时间有限,急于举手示意操作完毕,所以处方复核成为学生考核时容易遗漏的环节,教师在学生操作练习期间需加强培训练习。复核工作包括:(1)复核药片与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杂他药或杂物。(2)药片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麻性质、妊娠禁忌、特殊的煎煮等。(3)药片有无发霉、虫蛀、泛油、变色、以生代制、未捣碎等。(4)特殊煎煮的药物是否按要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5)抽查剂量准确度、重量差异合格度。处方复核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复核工作要求认真、细致,精通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强。
  (二)饮片鉴别方面。中药鉴定的目的在于辨别药材的真伪、优劣,澄清用药的混乱现象,防止伪劣药材的产生,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对饮片性状进行正确的鉴别是药剂专业实践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环节,更是药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按《中药调剂员》考核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三四百种常用饮片或药材性状特征。性状鉴定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加强快速记忆。并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规范书写药名。考核时,学生未能快速鉴别出饮片的性状特征并写出正确的药名,成为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障碍。如何指导学生快速、正确辨识中药饮片成为教师不断努力探究教学方法的课题。
  (三)药品陈列方面。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陈列就是把药品按一定的规则有规律地展示给顾客,选择合适的药品,并用合适的方法摆放、展示,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药品分类陈放是中药调剂员考核的要点。药品分类陈列要求做到:药品与非药品分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区;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区;易串味药品专柜;拆零专柜;按功能与主治分区;按剂型分区;按储存要求进行分区;特殊药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存放。经往届参加考试学生的成绩反馈,学生对药物的功能与主治掌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考核时最易失分,影响成绩。因此,教师需加强对学生进行药品功能主治的知识培训,从而提高熟练度。   二、对策
  (一)形成有效的职业实践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是贯彻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职业实践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有特色、有成效的方法:(1)“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它鲜明的特征是把学习任务引入实训教学中,即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突出岗位能力的训练、目标明晰具体、做学一体的学习方式。(2)团队式学习教学法。它是以学生全体参与为特点,通过集体的大量交流(讲做结合、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和适度的竞争(组内竞赛、组间竞赛、个人之间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3)“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它是指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习知识、通过讨论运用并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判断、分析、综合能力。其学习方式是在“做中学”、“学中做”。(4)单项攻克教学法。也被称为“技能提升平台期”。它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缩短训练过程,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在实施这些教学方法时,可采取以下方案:(1)形象教学——直观形象讲解。(2)精讲多练——多练不是数量上的简单堆积,更应该注意练习的质量,只有善于从练的角度、形式、方法诸多方面下工夫,才能达到练习效果。(3)培养实践学习兴趣。(4)要充分相信学生。(5)学生的气可鼓而不可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针对中药调剂、饮片鉴别、药品陈列三大项目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着重培训。具体如下:
  1.中药调剂方面。一是审核处方完整性。笔者在培训中,组织学生分组练习,采用互相监督、互相考核、教师当堂抽查等方法强化训练学生。学生对处方完整性这一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后,能够养成接到处方第一时间审查处方各项是否填写清晰、完整的习惯。经过培训操作中的反复练习,审核处方完整性成为学生收到处方习惯性操作。二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娴熟的中药、中医理论基础等专业知识的记忆、理解、消化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把药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事先设计四五百张处方,同时还从学校附属医院取来三百多份中药处方进行复印后,将这些处方交给学生课内课外查找出不合格处方并指出原因,反复练习。这种与临床挂钩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考查学生的审方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牢固掌握中药专业知识。学生对自己能顺利通过考核充满信心。三是处方调配。学生对中药处方调配流程的熟练程度是解决处方调配中的问题(遗漏对戥、称量不准确、调配顺序不当、处方复核)的关键。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尝试、相互配合,通过反复练习,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笔者通过指导、协助、了解学生遇到问题后,提供有的放矢的帮助,从而加强学生对中药处方调配流程的熟练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掌握中药处方调配的流程。
  2.饮片鉴别方面。饮片正确的药名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好的考核成绩。首先,教师在平日要注意规范书写药名。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强调规范书写药名,并鼓励学生相互检查药名的正确书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有了第一印象,反复练习后,学生都能做到规范书写药名。此外,饮片性状鉴定技术教学中,学习知识需要记忆,在理解的前提下也需要记忆。很多中药特征相似,药名也容易混淆,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尽可能快速记忆的方法。笔者采用多种导记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找到速记方法,达到快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导记法的应用包括:分类归纳法、比较区别法、实物对照法、提问强化法、联想法、歌诀法、图表法、趣味法、图文并茂法、目录标注法。导记法能将抽象知识变形象,复杂知识变简单,分散知识变集中,便于学生分辨易混淆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3.药品陈列方面。药品陈列中,药物的功能与主治是药剂人员必须掌握的要点。此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大部分在前期的专业课程中学生已学习过,但是在实训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不会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笔者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一边直接把学生带到模拟实验室,练习药物的功能与主治分类,一边采用多媒体课件投放影像并讲解,攻克了以往学生感到难以区别、难以辨认的难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这个项目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对接受能力欠缺的学生进行耐心的培训指导。当前生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又大多是大课教学,学生得不到个别的针对性指导。这对成绩比较落后,水平比较低、接受能力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影响很大。把他们编为一组,给予更多的关心,贯彻针对性指导,强化教学。教师用赞赏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潜能,不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使接受能力欠缺的学生树立能考核过关的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许锦柏.中药调剂员(中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梁春贤.药品店堂推销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3]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李云兰.导记法在中药鉴定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9)
  【作者简介】蒋秀清(1971- ),女,广西人,北海市卫生学校主管药师。
  (责编 苏 洋)

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21499/

推荐访问:食品认证存在的问题 体系认证存在问题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景区承包法律问题 下一篇: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历史上“最有声望的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