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编写

2016-07-28 百科 阅读:

村志编写(一)
村志编写倡议书

想家乡 中角人

———《中角村志》编写倡议书

中角村民及各位有识之士:

我中角村位于绥德县城东八十里许,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称为大明国陕西绥德州义让里破曹峪(据本村青龙王庙碑 记),天启元年(1621年)即有“破曹地方中节村”之记载,建村历史可追溯至500余年前。村历史文化悠久,解放前后为乡政府驻地,世代德修,耕读传家,乡学文教氛围浓厚,曾独立设办初级中学。村中郝姓繁衍生息、源远流长,与白、杨、李、雷、刘、高等姓居民和谐共处,互敬互爱,村风文明,厚德载物,“石佛寺”的传说神奇久远,“老爷庙” 的圣灵福泽父老,“戏楼滩”的演说精彩纷呈,“中角秧歌”名播乡里……

中角村民风淳朴,村民温良敦厚,勤劳恭谦,勇于拼搏,英才辈出:革命时期有浴血奋战、献身革命的郝文全、郝玉卓等烈士;建国初期有曾任宁夏公安厅纪检书记的郝云和甘肃省某县委书记的郝应禄等党政领导;现在有长安大学桥梁遂道专业博士生导师郝宪武教授、留美求学并获得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现任美国布拉斯加州国家第一银行经理的郝建强和天津农学院教授郝志明等高级知识分子;有多年来为家乡建设付出诸多心血的榆林市高新区管委会副

主任郝宪利(正县级)、安康市民航站站长郝宪岭和即将担任佳县法院院长的郝宏图等政界精英;有一直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陕西金农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斌宏、延安志成装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志成;西安市人大代表、霸桥区十里铺街道苏王村党支部书记郝喜元和西安市陕西阳阳国际酒店董事长郝小平等商界名流;还有多才多艺的能工巧匠郝岳文等各界英才。他们或在海外,或在祖国各地的各个行业,以其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抒写着我中角人的瑰丽人生,扬我中角之名,显我文明村情,诚为全村之骄傲,后世之楷模。

然而,时光易逝,风华易失,大量历史资料、名胜古 迹、美丽传说、风物故事急需挖掘整理,编纂遗世,此举上可告慰先祖前贤,下可滋育子孙后人。时下国泰民安,村民殷实,正是修史编志之良机。如今,我中角村不乏俊颜才子、商海精英、政界人士,何不整合力量以纵马施策,大笔疾书?幸有识之士郝宪利发起倡议,群英响应,经与村两委会和在榆、绥各界中角村人协商,拟从即日起开始编篡《中角村志》,望我中角村人都能够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襄此事,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现就村志编写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设计样式: 初步定为A4版式,以“中角村貌”、“戏楼滩”、“老爷庙”等设计为上下封面,聘请名人题字、

写 序,插入村情村貌、古庙、学校等彩色照片,约计15—20万 字,200—400余页。

二、征集内容:

内容包括中角村情历史、诸姓家族世系、美丽传说、风物名胜、杰出人物小传及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图片、影视资料等。

三、征集方法和要求

1、村情历史资料收集:由编纂组成员走访村中老者、周边村落、外出调查、寻宗问祖、收集古碑、古迹,查阅史志资料等办法,力求追根溯源,搞清村史来历。

2、家族世袭关系收集:根据村中族系远近分布情况,分片划区,落实专人负责收集。各家各户要分别填写《中角村逐户调查摸底表》,对大专以上在读的学生、在外工作、经商人员、能工巧匠、已故名人、革命烈士或有突出成就者等,均需填写《中角村外出工作、经商人员登记表》,主要事迹如有正规出版物记载的,最好能够提供原件复印件。

3、其它资料收集:如有珍贵或有价值资料,希望全体村民能够不遗余力,积极提供。

四、编篡组织

【村志编写】

为了确保村志编写的顺利进行,特成立村志编篡筹委 会,初拟名单如下:

筹委会主任:

【村志编写】

郝==

筹委会成员:

郝斌宏 白志成 郝喜元 郝小平 郝宪武 郝宏图 郝宪岭 郝应运 郝耀光 郝念祖 郝海荣 郝 哲 郝海洲 郝亚锋 郝世斌 郝岳文 郝建荣 郝建军 郝宪勇 郝振平 郝生军 郝建飞 郝建飞

李小利 杨世利 郝亚伟 郝炳华

主 编:

郝海荣

编 辑:

郝耀光 郝念祖 郝 哲 郝海洲 郝亚锋

财 务:郝 哲 郝亚锋

秘 书:郝亚锋

村委会接待组:郝宪鹏 郝爱民 郝炳林

各片区联络负责人

榆林片联络人:郝 哲

延安片联系人:白志成

绥德片联络人:郝耀光

西安片联络人:郝喜元

村中各家族资料收集员【村志编写】

洞盖片: 郝建飞 郝亚锋

沟对面片:郝爱民 郝 哲 郝光生 郝岳文

后湾里片:郝念祖 郝亚伟

渠圪崂片:郝岳文 郝云峰

前沟里片:郝耀光 郝炳林

其它姓氏收集员:李小利 杨世利

五、筹资预案

村志编篡及相关工作量大而繁杂,内容细致而严谨,开支较大,经费全部来源于村人集资,并无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所有参编人员纯属自愿,无报酬,均为义务奉献,但一系列的外出采访调查、照像摄像、编辑打印、专业设计、刊印校对、首发仪式、为族祖立碑、树村志编写功德碑和现有古碑保护等初步概算开支为15—20万元。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分设会计、出纳,公开收支情况,并及时向筹委会和大额捐款人士汇报。

村志编写是不辜负前人而有益于子孙后代的好事,但工作量大,希望大家贵在参与,倾心奉献,各显其能,各尽其力,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凡有突出贡献者,拟将记载于志,刻碑勒石,世代彰昭,以此鼓励。我们提倡大家出资出力,量力而行,但经济确有困难和村中留守村民敬请不要考虑捐资为宜。鼓励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尽力支持,认真提供相关有价值资料,确保村志编写工作圆满完成。

联系人:郝海荣 电子邮箱: HHRXW@126.com

村志编写(二)
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

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把握重大事件,鉴别历史资料,科学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

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客观记述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3、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要突出志书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

4、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

(二)必须严守志体

一是记述要真实,是什么就记什么,不要妄加分析。在一些方志初稿中,当记述某一事件时,首先分析发生这一事件的背景和条件,再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写成了史体。

二是要反映规律,但不要总结规律。只以科学的方法,把各行业各事物的原本始末记述清楚,其中就包含了规律,即使所谓寓规律于记事之中。研究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志书的任务,而是专门学科、专门论著的任务。

三是只记事业本身,不作专业知识介绍。编写地方志只需把每一行业、每项事业的发展脉络记述清楚即可,即使一些非常特殊的行业,也不必作专业知识介绍。

四是重在自身行业或事业记述,不记或尽量少记有间接关系的事物。 五是要写出事物的动态,即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不能把事物记成死的静态的东西。

六是要采取点面结合的记述方法,力避“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如对公路桥染的记述,先对总的建设情况作全面记述,再分别对一些有特点的桥梁予以介绍。

七是要图文并茂。

(三)必须采用史笔

史笔也称秉笔直书,是史志家直言记载史实的一种笔法。采用史笔主要应注

意以下3个方面。

1、文字表述要用史笔。文字表述采用史笔是对新方志编者的最基本的要求。一方面语言要简明、准确、流畅,文字要精练、朴实无华。行文中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坚决摒弃浮词,不堆砌辞藻,不故弄玄虚,切忌大话、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假话。在使用判断词和定语时,要反复斟酌,注意分寸,不用或尽量少用形容词,切忌使用“大约、或许、可能”等不准确的言词和字眼。另一方面对事件的表述,思想要明确,章法要有序,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晰。切忌把志书搞成杂乱无章的资料堆积。

2、对史实的记载要用史笔。编写新方志对史实的记述要真实、客观、准确。这就要求编者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做到秉笔直书,据事直书。

3、对政治运动的记述要用史笔。

(四)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

(五)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志体与史体不同,在编纂形式上,史体是以时系事,志体是以类系事。史书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著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而志体却要求分门别类地记述一方之历史与现状,“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它的特点是打破总的时间概念,注意按事物分类横排。志书在横排门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区分各类事物的性质和遵从科学分类原则(这实际上是篇目设置的问题)。在纵向记述上应注意:一是纵述不宜溯源过远,而应侧重断限以内,需上溯的则上溯。二是切忌纵列文件,而应纵述事实,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三是不要面面俱到,而应抓住主线,突出主要。四是不要逐年记述,而应纵述演变,写好事物的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切忌流水账似的逐年资料罗列。

(六)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新编地方志要求横陈“百科”、纵述历史,百科不可缺一科,历史主线不可割裂,即所谓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不缺项是拟订篇目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方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个全字。所以称它为一方之全书。

纵不断线是编纂地方志需要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则。地方志为“一方之全书”,又是 “一方之全史”。横向看,方志反映一方之全貌;纵向看,方志反【村志编写】【村志编写】

映断限内一方各项事业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因此,断线与缺项一样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应加以克服。

(七)以事系人,生不立传

因记述某一事物的兴衰始末时涉及到直接或间接的各类人物。志书处理人、事的原则,要求只记该人与此事有关的内容,而不是介绍该人生平事迹。不是人人都系,只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八)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是指志书记述要忠于事实,不加分析评论,不直接作褒贬之说。虽不直接阐明观点,但要寓观点于资料的记述之中,用翔实的资料来说话,用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资料来体现正确的观点。这一原则,是由志书的资料性、真实性和著述性所决定的。

述而不论,主要是针对志书的主体部分,即“记”、“志”、“传”三体裁。这一部分的任务是把一方的自然、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历史和现状客观地、真实地记载下来。就志书整体而言,议论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概述、章下序中。

(九)突出时代、地方、专业特色

编纂地方志应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的志书就没有光彩。一部志书是否优劣和有无价值,关键是看其有无特色。地方志的特色包括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三个方面。

1、时代特色。地方志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列的时代感,时代性是地方志在时间方面的重要特征。当今涌现了许多新的东西,如通讯中的手机、Emil、网络,语言中的酷、哇塞、帅呆了、酷毕了等。不同时期编修的地方志无不体现着时代的气息。如首届修志体现了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由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化工业,由传统生产方式走向现代生产方式的时代特色,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续志的时代特色就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全面进步。

2、地方特色。地方志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国幅员广阔,地区性差异很大。编写地方志时,应注意挖掘本地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与外地的不同之处,予以详细记述,同时又要地突出一个地方的整体特色,地

方上特有、特多、特好的事物必须浓墨重彩予以记述。反映地方特点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单独立志。二是提级升格。三是排列优先法。四是浓墨重彩法。

3、专业特色。反映专业特点为方志“三突出”原则之三。专业特点也叫行业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一地独有的行业或与外地相比占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反映这类行业特点同样可考虑上述四种方法;二是指一地内部各行业之间相比较各自具有的特点。反映这类行业特点一要采用浓墨重彩法,二要采取“详独略同法”,即对有特点的东西详记,对有共性的东西简记、少记或不记。

村志编写(三)
村志写作的一点经验

村志写作的一点经验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有关村志写作的一点心得。其实,我坐在这里有点胆战心惊,我只不过是对南寨村的有关材料进行了适当整合,材料都是村里的老同志提供的。应该说,提供资料的老同志才最有发言权。但不管怎样,既然坐在这里,我就斗胆跟大家交流一下,也算抛砖引玉吧。

界湖街道修志,应该说是千年不遇的事情,千年不遇的事情让我们给赶上了,并且还参与其中,发起修志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能参与进来,就说明我们干着一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有理由把这件事情干好。界湖村村北《重修三皇庙记》碑文记载,庙建于北宋,可知该村当在北宋

【村志编写】

一、要把村志稿子整好,首先要深入了解村庄调查编写提纲。大家手里都应该有这个编写提纲。因为,这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抓手。只有把这个抓手抓住了,弄明白了,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开始工作,也就是说有了工作的方向。所以说,弄清编写提纲非常重要。当然,编写提纲并不是万能的,不可挑剔的,如果哪些地方,你感觉有新的想法,并且合情合理,自然可以适当改写,这是允许的,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这才会体现出丰富多样性。

二、对编写提纲有了充分认识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式地开始搜集资料。资料是村志的基础,也是村志的核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撰写村志来说,资料就是我们的“米”,要采取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搜集“米”。当然,搜集资料是个繁琐的过程,也是个艰苦的过程,要有非常强的责任心。首先,要充分利用村委会积累的各种档案,充分利用各家各户特别是村里的老人保存的各种历史资料。在村里的部分老人家中,特别是退下来的老村干部家中,往往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其次,除了搜集文字资料,还要收集图片材料。比如,我们南寨村,就想把村子里保留下来的圩子墙、古井、洪沟桥、南寨苇笠等都拍成照片,一并交上来。第三,口述记录也是征集材料的好办法。这一办法,甚至是最好的办法。村里的老人是村里许多大事、要事的见证者、参与者,但他们相对来说文字水平不是很高,对一些有记载意义的事件只能记在心中,却写不出来。因此,编纂人员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家访等形式让老人们把村里的事情讲出来,以口述记录的形式将村里的事件记载到村志中,这样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里,我要表扬一下我们村搜集资料的老同志,特别是一个80岁的退休老干部,他一直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不几天,就给我打电话,说他又想起了一些事情,又采访了一些人,对一些事情有了更准确的说法,让我不要烦。我笑着对他说,你都不会烦,我怎么敢烦呢?再说我有什么资格烦呢?只要你认为有意义,我就一定奉陪到底。真的,对这样负责认真的老人,我们的确应该表达我们的敬意。

三、资料搜集的差不多时,就可以动手编纂了。当然,编纂期间,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反复再去搜集资料,这是不可避免的。编纂过程中,就需要我们针对编写提纲,对材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加工,最后成型。这项工作就好比大厨的工作,而前期的资料收集就好比是采购员的工作,当然,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我们编纂人员来完成。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资料长编。所谓资料长编,就是按照编写提纲,或者自己新修订的编写提纲,把资料尽可能多的编写进去。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怕繁琐,只有我们把内容写全了,才能给后来的村庄建设的编纂者提供详实的资料,他们才能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挑挑拣拣,选出他们认为的最合适的内容。其实,这方面我们南寨村做得也非常不够,有很多地方,比如卫生、体育等方面提供的内容就很单薄,我们也要在这方面再下下功夫。

四、不同的村子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每个村子肯定有自己的特性。因此,突出每个村子的特性就是一项重要任务。以我的村子南寨为例,除了那些共有的东西,我们突出了南寨苇笠,作为特产专门进行了介绍。此外,南寨历史上曾有过文家大院、圩子、汉井等历史遗迹,我们也做了相关介绍。习近平主席去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曾说过,要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我想,我们每个村子的特性就是我们自己的乡愁。记下这些东西,不仅留住我们的乡愁,也要让我们的后代记得住乡愁。因此,我认为,每个村有必要突出自己的特性。

五、不要忘记大事记和人物传、人物简介的写作。编写提纲上,没有直接提到这两方面的内容,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项目,这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个村子,一般会有自己的大事件发生的,借着界湖街道修志这件事情,把大事件放进志书里,也是对我们村子负责。我举个例子,比如沂南县第一届参议会于1940年8月在远里村召开,这是远里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把它写进村志里面。再比如,1942年,李子超在南寨蹲点,搞减租减息运动,我们认为这也是南寨村的大事,就把它计入了大事记。还有,1951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巴金率团一行7人来沂南慰问。期间,曾到过南寨村。但这件事在县志以及沂南县大事记上,都没有写,只是写巴金到过单家庄,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巴金的确到过南寨,于是我们便把这事放进了大事记。1966年,山东省歌舞团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来南寨体验生活,创作并演出“苇笠舞”。这件事县志上也没有记载,但经过老人们的口述,证明这件事是的确存在过,于是我们也个补上了一笔。说这些,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把一些重大事件忘记了。

人物传和人物简历,也是需要提供的内容。从我们村子走出去的那些人,只要职务达到一定级别,如果去世的,就有必要给他们立传,健在的,就需要提供简历。若果在村内是能工巧匠,或者是劳模或是先进人物,很突出的,当然也可以给他们立传或写简历。因为,编写提纲出没有提到,这一部分,往往被忽视,我也格外提醒一下。

村志编写(四)
浅谈村志的编写

  [摘要]《浅谈村志的编写》一文,从编写村志的重要意义和编写村志的具体步骤两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编写村志和怎样编写村志的问题。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身的感悟、认识和想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志;村志;村志编写
  村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编写村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乡村文化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编写村志的重要意义
  (一)村志是历史传承的最佳载体
  我们国家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村。写好村志就能把农村的发展历史、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全面真实地记录下来,使村寨的历史得以传承,使村民不再是匆匆过客,来去无痕。村志作为具体的传承文献,既能让老一辈村民产生实实在在的根源感、存在感和归属感,产生创造历史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又能使新一代农民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使之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尊重前辈的奉献精神,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继续书写新时代新农村的光辉历史,做出更加突出的工作业绩。
  (二)村志是资政借鉴的最好教材
  正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阅读地方志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村志作为一村之全史,可为地方官员快速了解农村的历史与现状提供最好的教材,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参考,使村寨经济实现科学发展。
  (三)村志是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
  招商引资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外商投资前首先要对该地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而村志作为乡村优秀文化的载体,是最好的乡村地情书,可以全面展示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现状。外商通过阅读村志,可以快速了解该地的全貌,进而帮助其依据历史做出投资选择。同时,村志还可以对外交流,扩大宣传效果,可以起到架设友谊桥梁和联系感情的纽带作用,同样可以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村志可以提升村民的感恩意识
  村志是村民自己村寨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里面没有论述,也无需说教,有的只是客观的记载。它所展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村志真实地再现历史,群众自然会从中找到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会提升感恩意识,深刻体会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道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五)村志可以激励村民自强不息
  建国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是一部惊天动地的奋斗史。具体到每一个村寨,从过去的羊肠小道发展到今天的水泥道路,从徒步跋涉发展到乘坐公共汽车或自驾小轿车出行,从煤油灯到电灯,从听“戏匣子”到看数字电视,从书信联系到手机、网络沟通,从世代文盲到义务教育的普及,从祈祷降雨到水利灌溉,从原始耕作方式到新式农机具的广泛使用……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村民的勤劳、智慧和汗水。村志以简练的文字记述村寨的发展历程,村民家族的历史都能在村志中有所体现,每一位村民都能从中看到振奋自己的事例,这将激发全体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激励当代村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自强不息的重要手段。
  (六)编写村志是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
  编写村志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以林口县为例,林口建县于1939年。1945年8月解放,11月建立林口县民主政府,12月末因匪患猖獗,政府工作人员撤往牡丹江。1946年3月,县政府第二次建立,开始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建政建军、土地改革、剿匪支前、发展生产和社会事业。全县各村大都是这个时期建立的,由于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的缺乏,只能靠老一辈村民口述、专人记录整理村寨的发展历史。而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都已70岁上下,那个年代参加革命仍然健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不及时组织编写村志,抢救历史资料,等这一代人去世以后,就没有人能说清楚当年的那段历史,再想搜集到较为真实、详细的资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编写村志也是一项带有抢救性质的工作,如果再往后拖,很多珍贵的资料将永远尘封在历史的足迹里无法再现,村寨文化的传承将更加困难。
  二、编写村志的具体步骤
  村志编写工作可分为五个步骤:
  (一)选主笔配助手
  编写村志一定要相信当地群众,充分调动本村的知识分子尤其是老年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来担任主笔。但由于这些人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又基本不会电脑,所以一定要给他们配好助手,选一个有耐心并会电脑打字的年轻人协助开展工作。具体编写工作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负责召集老年人、老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共同回忆历史事实,提供素材。其实一部村志就是这个村的“家谱”,如果把村志交给外人来主笔,虽然他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但也不一定能写好这本“家谱”,因为他们缺少那种对故土和家乡的亲情,工作热情也没有本村人高涨,也不便于随时随地搜集素材资料。比如,林口县的《双河村志》第一稿就达5万多字,不仅成稿速度快,也比较充实。从1928年第一户村民定居开始,写到村民自发组织武装,抵御日寇、保卫村寨,村民踊跃参军剿匪、参加全国解放战争,开展战勤支前、土地改革、发展生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等,历史记述较为翔实。这部村志的主笔就是在本村出生、读书、考上中专,现已退休的两位老人,都已70多岁,其中一人任主笔,另一人帮助搜集历史资料,十分难能可贵。如果不是拥有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眷恋、对哺育他们成长的村寨的感恩之情,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义务从事这项枯燥辛苦的工作的。
  (二)搞好篇目设计
  根据地方志体例和篇目设计要求,除编纂委员会、编写人员和书前彩页外,村志内容主要应包括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气候、资源、物产、灾害等)、建置沿革(包括人口、民族)、村寨建设、农业生产、工交邮电、商贸服务、党政组织、民兵预备役、文教卫生、社会生活(包括社会保障、家庭、宗教、风俗、民间故事与传说等)、人物、历史事件、附录(包括地名溯源和重要资料辑存)和编后记。在此基础上,对有特色的村寨可以进行灵活处理,调整篇目,以突出特色为主。按照上述篇目,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情况,从建村或从第一户人家定居写起,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尽可能全面记述村寨的发展历史。
  (三)充分搜集资料
  编写村志要求横排竖写,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向内容包括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沿革、经济发展、党政组织、民兵预备役、文教卫生、社会生活、人物等;纵向内容从建村可以写到2013年底。这些内容都要求真实、具体,越翔实越好。这就要求搜集资料的范围越广泛越好,事件越详细越好,小到一沟一洞,大到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资料,必须深入全村各家各户中去广泛搜集。可以通过走访、会议讨论、拍照、录音、查档等方式,多方搜集文字、图片、实物、视频、音频等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多听听群众的回忆,多想想群众的感受,多尊重群众的意见。之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各归所属,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使志稿更加充实丰满,才能写出更好的村志作品。
  (四)在群众中成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深入群众,接地气,连民心,编写村志也一样要遵循这一原则。通过前期的资料搜集整理、章节设计和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一部村志初步成稿。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将初稿拿到村中召集部分老年人和村民代表开讨论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丰富、校正村志内容。同时在讨论志稿的过程中,也宣传了村志,为日后群众阅读使用打下基础。这种方式是让群众亲身参与村志编写工作的最佳途径,这样编写的村志才能获得村民认可,才更真实,更具可读性,才是具有传承价值的精品佳作。
  (五)加强业务指导
  由于村志主笔大都是第一次写村志,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不知从何处下手、怎样编写,所以搞好前期培训很重要。在下发编写村志的通知后,县(市)地方志工作部门应派人分别到各乡镇举办村志编写培训班,专题讲解村志的体例、篇目、行文通则、语言规范等内容,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推动编写工作顺利展开。当然,一次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日后的编写过程中,还需安排专人随时接待村志编写人员来访,及时进行指导,以加快编写进度。村志送审稿完成后,由县(市)地方志工作部门与乡(镇)政府相关人员组成评审组,对志稿进行评议。根据评议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后,即可进入出版阶段。

村志编写(五)
略谈村志的编修

  一、天河村志系列编修始末

  中国编纂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传统社会纂修的方志中乡里志、尤其地域更向下延的以村落为单位纂修的方志相对罕见,一直是方志编纂的“非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修志热潮,打破传统社会纂修志书范围的藩篱,将编纂单位从过往的省府州县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村落。村级志书弥补市、区两级志书记载的缺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真正的民修、民用的志书,最贴近百姓的生活。村志所记载的姓氏宗族、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真实地记录了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更深层次地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传统。《天河区村志系列丛书》正是在这一热潮中催生出来的文化产物。
  2001年4月,政协天河区五届四次会议上有政协委员向区政府提交议案,根据城中村拆迁情况,要求政府组织编写村志以挽救村庄历史,并要求各村成立村志小组,提出一村一志的目标。2001年5月,天河区政府发文,同意区政协提案,要求区志办负责组织村志编修工作。2002年,村志编修工作写入《天河区政府工作报告》。天河区村志系列成为广东省内首个由区级政府主导,并在整个行政区范围内全面铺开编写的村志丛书。
  2001年,区志办制定村志具体篇目,此后多次修订。2001年6月,区志办组织区属各行政村共70多名编写人员参加村志编写培训班。区志办明确编写步骤:由各村组织成立专职编写小组,根据区志办制定的村志篇目编写初稿;初稿提交区志办,区志办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编写组按照区志办要求修改补充稿件后提交区志办审定。区志办还参与书稿编写的具体工作,如组织座谈会、到村测量街巷、祠堂庙宇、拍照村貌,制作村地图、补充档案资料、编写族谱分析、历史典故等,此外对文稿校对及出版装帧也给予一定的指导。
  村志编写资金、出版经费主要由各村民委员会自筹。政府也安排经费投入,包括每月聘请村志顾问专家及对补助各村2万元村志出版经费。各村专职编写组人员组成主要包括本地退休干部、教师,部分村志则另聘专家编写。
  2003年4月,天河区第一本村志《石牌村志》出版,至2013年天河村志丛书已出版20本村志:《石牌村志》《棠下村志》《车陂村志》《沙东村志》《吉山村志》《长�按逯尽贰队袷鞔逯尽贰读�洞村志》《渔沙坦村志》《猎德村志》《新塘村志》《棠东村志》《珠村村志》《元岗村志》《前进村志》《黄村村志》《冼村村志》《沐陂村志》《农林村志》《柯木�i村志》(《玉树村志》《农林村志》开始编写时尚未划出天河区,且整个编写过程均由天河区志办进行指导,所以出版时仍划归天河村志丛书系列)。至2013年8月,全区仅有银河、石东、岑村、凌塘4个行政村尚未启动村志编写工作。
  二、天河村志系列丛书的文史价值
  (一)姓氏源流及族谱
  族谱是重要的地方志文献资料。天河区在制定村志篇目时就要求各村梳理收集村内姓氏来源及保存的族谱情况。已编纂出版的村志,每部均收录了本村姓氏源流,80%的村志择录了本村尚存的族谱。
  在村志编写过程中,天河区搜集整理到各类族谱30余姓70余种。从编写时间来看,天河区大部分族谱编写于清代及民国,也有相当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编写。从编写内容上看,民国以前编写的族谱除世系外还有人物事迹,现代编写的族谱则一般只有世系人名,较为简陋。天河各村尚存族谱以龙眼洞村樊氏族谱编写最为详细,除世系外还有山志、人志、庙志等。2009年,天河区将收集的各村族谱集结成《天河族谱述要》一书,这些资料对了解天河古代人口变迁,研究传统宗族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
  天河村志记载各村主要姓氏源流及村内族谱简表
  村志主要姓氏源流村内族谱
  石牌村志池、董、潘、陈、冼《石牌董氏族谱》《董族遗脉》《西河池氏派字号族谱》《石牌潘氏族谱》
  棠下村志钟、潘、梁《钟姓族谱》《颍川堂广州钟氏族谱》《番禺细墟潘氏宗支图》
  车陂村志郝、苏、王、梁、黄、简、黎、马、麦《王姓族谱》《郝姓族谱》《苏姓族谱》
  沙东村志江、张、邱、苏、巫、欧、叶、郭、丁、曹
  吉山村志梁、潘《梁氏族谱》
  长�按逯玖骸⒄小⒊隆读菏献迤住贰冻率献迤住�
  玉树村志龙、梁
  龙眼洞村志樊《樊姓族谱》
  渔沙坦村志李、张、陈、黄、徐、梁、曾、范、廖、蓝、温、谢、练、何《旺岗村徐姓族谱》《大坝村陈姓族谱》《廖姓族谱》
  猎德村志李、林、梁《东村李氏族谱》《西村李氏族谱》《林姓族谱》《梁姓族谱》
  新塘村志简《总太祖家族谱》
  棠东村志潘、苏、李、梁、钟《尔昌祖进福堂世系图》《苏氏族谱》《李氏族谱》《棠东钟氏近代各房世系图》
  珠村村志潘、钟、陈《潘氏族谱》
  元岗村志谭、梁、陈、凌《上元岗谭氏家谱》《下元岗谭氏族谱》《广州凤翔陈氏族系》
  黄村村志黄、简、魏、温、何《黄姓族谱》《温氏族谱》《简姓族谱》《广东魏氏家谱・铤秀卷》《何姓族谱》
  前进村志秦、刘、凌、苏、屈、石、郑、刘、黎《石溪秦氏族谱》《石溪刘氏族谱》《宦溪凌氏族谱》《宦溪屈氏族谱》《莲溪郑氏族谱》《龙水�独枋献迤住�
  冼村村志冼、卢、梁《冼皋宗族谱》《冼村冼罗山萼楚房家谱》《卢氏族谱》
  沐陂村志潘
  农林村志曾、梁、姚
  柯木�i村志杨、张、涂、贺、邹、刘、徐、方、廖、曾、李、黄、练、何、温、蓝、谢、林、胡、冯、赖、吴、罗、王、周、梁、彭、卢、魏、古《杨氏族谱》《张氏族谱》《涂氏族谱》《贺氏族谱》《邹氏族谱》《徐氏族谱》《方氏族谱》《廖氏族谱》《黄氏族谱》《练氏族谱》《温氏族谱》
  (二)民俗材料
  村志所记录的民间习俗,包括传统节俗、传统神诞祭祀等是传统乡村社会的生动写照。天河村志系列每本都记述了本村的传统民俗,充分反映了当地特色。部分材料相对罕见,值得研究者注意。如乞巧风俗本在羊城盛极一时,后由于种种原因销声匿迹数十年,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在珠村等地复兴,当年乞巧拜仙仪式种种细节今人已难觅其原貌。《吉山村志》载录了本村人梁乾初民国时期的著作《山村纪事》,其中详细的记录了民国3年(1914)吉山村七夕庆典程序、七夕庆典词等[1],为今人了解过去“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的盛况打开了一扇窗口。此外,《黄村村志》所记载的客家风俗[2],《前进村志》记载的拜猫习俗[3]等在广州地区都较为少见。   (三)文物古迹
  位于广州新中心的天河区,城市面貌的迅速改变带给天河各村极大的冲击。随着天河区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在可以见到的将来,天河各村必将有大量的古迹消失湮灭。在这之前,村志的编写给记录、甄别有价值的文物古迹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天河各村志都设立了专篇记录散落在村中各处的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宗祠、庙宇、石刻、墓葬等,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研究乡村社会的宝贵资料。在此过程中,部分有保存价值的古迹被人们重新认识、发现。2003年启动的天河文物普查中,就参考了各村志的记载,从中发现晴川苏公祠、绿筠溪馆、景祚樊公祠等一批有价值的古迹并列入市登记文物保护。
  天河村志记载各村主要文物古迹数目表
  村志祖祠坊厅民居庙宇社坛牌匾石刻碑文墓葬其他
  石牌村志39116――7
  棠下村志236221
  车陂村志3110――――1
  沙东村志――3――――3
  吉山村志1857――11
  长�按逯�1113――1
  玉树村志31――――1
  龙眼洞村志151424――
  渔沙坦村志20――1――2
  猎德村志2484――6
  新塘村志1066241
  棠东村志171――52
  珠村村志4283233
  元岗村志3412――
  黄村村志3365145
  前进村志4917467
  冼村村志728――――
  沐陂村志2213――
  农林村志――――――――――
  柯木�i村志16――110――
  (四)其他有价值的材料
  天河村志系列记载最多、最详细的主要还是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之后的材料。村志中所记载的20世纪80年代后的广州近郊农村改制、乡镇企业发展、城中村改造等是研究中国城市近郊农村经济发展、制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值得研究者注意。如大部分村志均收集了村内各类管理制度、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社章程等,这些材料也许在时代较近的今天还不能完全显示它的价值,相信在今后的有识之士眼里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村志编写存在的问题
  在已编写完成的村志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篇目设计、资料记述的详略、真伪、语言表述等方面,这些都与村志的编写方式方法息息相关。
  (一)村志篇目设计的问题
  天河区自编写村志之初,就研究制定了村志编写篇目。以区内第一本村志《石牌村志》为例,全志采用述、记、专志、传、图、表等体裁,设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姓氏宗族、基础建设、石牌地区城市化进程、乡村建设、乡村管理、武装、经济综述、农业、村属企业及商业、教育、文化体育活动、文物古迹、村民生活、医疗卫生、风俗习惯、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共十九章,另设概述、大事记、人物、事件专记、附录、后记等。在编写第二本村志《棠下村志》时,对章节进行合并整合,设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姓氏宗族、基础设施、乡村建设、乡村管理、政治、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共十三章,另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附录、后记。此后所编村志,基本复制延续了《棠下村志》的篇目设计。
  应该说这一篇目设计,基本涵盖了村庄自然环境、宗族人口、建制改革、生产方式、社会生活、基础建设、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内容,“按方抓药”去写村志,大概不至漏写重要内容。但是在对二十本村志进行整理回顾时,我们仍然发现这一统一的编写篇目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村志的篇目设计与区志过于相像,自然地理、建置、政治、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等章基本是照搬区志篇目设计,用于村志编写时,章节标题与内容相比,有 “帽子比头大”之感,过于空泛。某些章节尽管没有多少实质内容,而为套上章目而强为一章。如《农林村志》第十一章医疗卫生成书仅有四页,不过千余字。[4]其二,相似的篇目设计,不能反映各村不同的村情特点,过于格式化的篇目设计导致“众志一面”,缺乏活力与特色。
  (二)资料记述的详略等
  天河村志丛书大部分村志记述时限自开村之时起至2000年前后。但就记述篇幅来说,基本上都“详今略古”,时代越往前资料越少,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资料较为详细。一方面是由于时代早远的资料散失较多,不少村庄建国前的家谱很多都在建国后历届政治运动中散失。另一方面由于天河农村历史上大多比较贫困,文化底蕴不足。纵观各志,历史上较为富庶,文风较盛的村庄,遗留下的文字材料更为丰富翔实。如前文所提及龙眼洞村保存的樊氏族谱保存完好,因而龙眼洞村志记述人物、明末抗清等材料详尽生动。吉山村历史上文风较盛,至今吉山村志内仍记有明代吉山八景及民国吉山人梁乾初《山村纪事》等内容。
  村与村之间比较,资料记述的详略差别也很大,尤以宗族源流及族谱记载较为突出。探其原因主要在编写人员的不同。天河村志的编写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本村人编修,编写人员以村内退休教师、大队干部,或退休返乡村籍人员为主。另一类是实行承包制,聘用村外人员编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模式优点在于编写人员来自村内,熟悉村情村貌,对编写村志有着极高的自发热情。尤其在涉及宗族源流和族谱记载方面,他们往往不惜人力物力和时间,家家户户深入采写,甚至走访省内省外只为搞清楚一族一姓的来源。如《棠东村志》就曾详细记载村内潘氏寻根的过程。村民潘均祥为了厘清棠下潘氏来源,先后前往深圳、增城、新丰,乃至省外福建寻根。[5]以村外人员修志,往往延聘的是天河区内文化修养较高人员编修。他们编写的村志,体例及语言文字相对规范。但由于不熟悉村情,有一定的编写时间规定,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像村民一样真正把修村志当作自身的大事,他们修的志书不可避免有着资料薄弱这一先天不足。笔者认为,与文字通畅、语言优美相比较,村志更应看重它的资料性,衡量一部村志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它的资料是否丰富,是否有存史的价值。村志编写以村民为主编写模式更为有效。
  百来年尤其近几十年中国乡村面貌的急剧变化,早已使中国的文脉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天河乡村也难以免俗,很难再找寻像民国吉山梁乾初那种既有较高文学素养,又对本乡本土怀有深厚感情,“以吾笔记吾乡”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探寻一条有效的,可供复制参考借鉴的村志编写之路,是我们地方志工作者应该去思索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天河区吉山村民委员会:《吉山村志》,174-176页,中华书局,2004。
  [2]广州市黄村实业有限公司(黄村村委会):《黄村村志》,299-300页,2008。
  [3]广州市前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前进村村委会):《前进村志》,406页,2008。
  [4]广州市天河区农林实业有限公司:《农林村志》,203-206页,2013。
  [5]广州市天河区棠东村民委员会:《棠东村志》,52-556页,2006。

村志编写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02104/

推荐访问:村志编写大纲 村志编写要素

百科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散打快摔 下一篇:西门子y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