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与小康关系

2016-07-27 百科 阅读:

人均GDP,,,与小康关系(一)
小康与现代化关系

如何把握全面实现小康

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

● 理论视窗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总体战略部署,全面实现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前后相承、相互衔接的两个发展阶段。两者既有阶段性的区分,又紧密衔接和相联,是总体统一的前后过程。全面实现小康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现实条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在全面实现小康基础上的全方位提升,既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和飞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更”字上。

一是发展更科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以物质资料的更加丰富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第一大类就是经济发展指标,与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相比较,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水平两项依然保留外,增加的指标反映了我们对经济发展质的提升和变化。

二是社会更和谐。与全面小康相比,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将得到有序扩大,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社会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文明和谐、充满活力。

三是文化更繁荣。全面达小康了,与全面小康相比,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迈出新步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是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匹配。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了、钱多了,但不少人感觉不如以前幸福了。这是一种悖论。提升群众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文化。因为幸福不仅是富裕的生活,而且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幸福是一种文化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文化必将更加繁荣。

四是生态更文明。与全面小康相比较,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生态环境的指标要求更高、更科学。我们知道,高耗能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原因,也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设立单位GDP能耗这一硬性指标,形成倒逼机制,才能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在全面小康指标中,我们将绿化水平作为生态环境的主要指标;而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中,我们提出要更加关注空气和水的质量,以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

五是人民更幸福。全面小康重点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而与之相比,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是使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使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普遍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稳步扩大。还有,就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

程度大幅提高。特别是,整个社会将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最后,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两者的发展路径是不太相同的。从发展路径来看,基本实现现代化既然是对全面实现小康的一种提升和超越,就肯定不能完全沿袭全面小康建设的做法,必须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造。

摘自《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众读本》

人均GDP,,,与小康关系(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问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问答

1、什么是小康?小康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平?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指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生活状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概念,用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要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余,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因此,小康是一种感受,它是间于温饱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的生活水平,即比温饱有余,比现代化不足;比落后有余,比发达差很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何时确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是:(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如何规划的?

2010年,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2006年左右,苏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0年左右,苏中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左右,苏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国百强县(市)、苏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靖江市将在2008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4、我省小康指标体系框架有哪些内容?

该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4个方面18个大类,包括25个具体指标,其中属于“核心指标”的有三方面内容,第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第二是居民收入指标(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第三是社会保障指标和环境指标(包括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两个指标)。其它指标属于“重要指标”。核心指标和重要指标的差别主要在于这些指标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重要程度不同,在综合评价时的权重也不同,核心指标的权重相对要高一些。

5、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遵循什么原则?

【人均GDP,,,与小康关系】

①不含水份;②人民群众得实惠;③老百姓认可。

6、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怎样?

至2007年底,在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25个指标中,我市已有20项达到或超过了目标值,全面小康建设综合实现程度为96.19%。5个尚未达标的指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根据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些指标将在2008年全部达标,实现全面达小康的目标。

7、现在生活是比过去好多了,但看到别人既买别墅又买车,为什么就没了小康生活的幸福感呢?

小康生活幸福感的差异主要源于每个人对小康生活的参照系和期望值不同。向高处攀、同强者比,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心理。理性积极攀比,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盲目消极攀比,能影响人的自尊,甚至会使人失去信心。因此,要寻找幸福感,正确的心态应该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我的生活水平,多想想过去的“苦”,常思思今天的“甜”,在今昔对比中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地看待别人的成就,不能嫉贤妒能,应学习借鉴他人诚信致富的有益经验;树立信心,发奋图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

8、全面小康的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生活的全面小康,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从整体上说,不仅衣、食、住、用等物质生活方面达到温饱和宽余,而且在生存环境方面也越来越好,如社会治安比较稳定、空气和水污染得到较好控制、出行交通比较方便、文化建设不断进

步等等。所以,全面小康的具体考核内容有25个项目之多。近年来,靖江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小康社会十分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就业、收入、文化、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环保、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个方面都采取了许多工作举措,2008年我市在总体上将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9、生产总值(GDP)指什么?人均GDP怎么计算出来的?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主要反映综合经济实力,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计算方法为:用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即GDP)除以年平均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都由统计部门提供,其中常住人口包括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数加上居住满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数,减去户籍在本地但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该指标的全面小康目标值为24000元以上,2007年我市人均GDP为34122元,已经超过小康目标值。

10、人均GDP与人均收入有何关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从我市情况看,劳动者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在45%左右。

11、时下提出的“绿色GDP”指什么?

GDP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反映经济发展,却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形成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特别是对依赖开发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获得重要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开展资源环境核算,并对GDP数据作相应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提出绿色GDP的背景。绿色GDP就是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总量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12、什么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人均GDP,,,与小康关系】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经济结构状况,是体现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小康

目标值为92%以上,2007年我市为95.5%,已超过目标要求。

13、三次产业是怎么划分的?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4、什么是城市化水平?【人均GDP,,,与小康关系】

该项指标既是反映工业化水平,又是反映经济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年末城镇人口占年末总人口比重。为体现十六大提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的要求,参照国际、国内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该项指标全面小康标准值全省及省辖市确定为55%,县及县级市确定为45%。2007年我市城市化水平为48%,超过目标值3个百分点。

【人均GDP,,,与小康关系】

15、什么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该项指标是反映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年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该项指标为逆指标,数据越小越好。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要求,参照国际上公认的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为4.5-6%,结合我省实际,确定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值为小于5%。2007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说明我市社会就业水平较高。

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怎么获得的?

该项指标是反映城市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其数据是由统计局根据城区1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获得,具体计算方法是将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按人平均计算取得。该指标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6000元,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10元,距离目标值还有1090元,差距不到7%,今年将超过目标值。

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怎么计算的?

该项指标是反映农村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它是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计算而得,计算方法为农村居民按人平均计算的总收入扣除从事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以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该指标全面小康目标值为8000元,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94元,今年将超过小康目标值。

18、农民人均纯收入与老百姓实际感受为何存在差异?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家庭,通过详细记录这些家庭所发生的各类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以及各项经济明细收支情况汇总产生的。之所以部分农民家庭感觉到统计部门公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他们的实际感受有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认识偏差。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民按人均计算的总收入扣除从事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以后归农民所有的全部收入。包括①工资性收入;②家庭经营收入;③财产性收入(利息、租金、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④转移性收入(亲友赠送、在外打工带回、捐助等)。而部分农民群众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理解为“农民人均净收入或净结余”,将家庭所有费用支出列入扣除,这就有了差异。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农村居民整体、平均的收入水平,由于近年来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农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也有为数不少家庭的实际收入达不到平均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仅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性收入,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食油、蔬菜、肉禽类产品等,都要按照市场实际销售价格进行折算,计入家庭收入,这也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们感觉当中的年终现金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19、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该指标反映城市居民居住状况,实际测算采用统计部门抽样调查数据,根据住户调查取得城镇居民家庭按人平均的现有住房总建筑面积,包括偶尔居住面积。偶尔住房指一户家庭拥有第二套或更多住房,但不用于出租等目的,只供自己偶尔居住使用。该指标全面小康目标值为30平方米,2007年我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59.7平方米,大大超出目标值水平。

人均GDP,,,与小康关系(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鲜明标志。这是在系统总结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 3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作出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现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仅剩8年时间,无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进程,都需要我们予以正确把握。

小康社会的本质涵义及评价体系

小康社会的本质涵义。国际上对小康或小康社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小康社会是一个反映中华民族对幸福向往和追求的特有概念。“小康”一词的解释主要有三:其一,“小康”最初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距今大约 2500年前西周时期的《诗经》。《诗塚大雅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其二,“小康”是指一种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是在战国末年或秦汉时候成书的《礼记记礼运》一书中,得到比较系统的描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这里所指是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其三,“小康”词意家庭经济比较宽裕。《辞海》对小康的解释,主要指经济比较宽裕的状况。如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就有“(刘)痒„„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之后见诸各类报端、报告中所出现的“小康”,基本都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家庭经济生活富足”之意。

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其主要内涵应是: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建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社会。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以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强国基础。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以社会保障初步达到全民覆盖,持久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进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自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七大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历史的进程决定了目标的定位。

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1979年 12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概念,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为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邓小平设想了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初步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却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总体小康基本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上,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不平衡,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产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江泽民提出“新三步走战略”。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十五大对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更具体的战略规划。江泽民提出21世纪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 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新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十六大明确提出本世纪头 20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全面”二字,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全面发展的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八大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递进式的目标,在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了里程碑意义。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从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不难看出,小康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一般社会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但又体现出一种时代性和独特性,极具与历史上其他社会形态不同的鲜明特征。

从纵向看,小康社会是最接近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了我国基本国情,提出像我们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而小康社会是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较高标准的小康,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从横向看,小康社会是比肩中等收入国家乃至中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我国小康社会人均GDP、城镇化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环境质量指数等各方面的目标值放在国际上比较,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只是目前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内部看,小康社会是协调均衡发展的社会形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小康,是一个全方位的小康,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从而使社会整体得到可持续发展;除了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外,还追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同时,全面小康还是一个发展相对平衡的小康,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协调均衡发展是小康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特征。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推进的社会形态。

从深层看,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推进的社会形态。十八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均GDP,,,与小康关系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8973/

推荐访问:gdp和人均收入的关系 中国人均gdp

百科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我吃醋了!这还是我跟罗维平结婚两年零三个月来的头一次! 下一篇:同案犯未到案是否区分主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