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2016-04-19 古诗词鉴赏 阅读:

第一篇:《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儿女的爱慕之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背景: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名家点评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并借教育儿辈不要学”桃李闹春风“——炫耀自己或追名逐利,而是要像‘海棠”一样耐得住寂寞,努力学习知识,适当的时候才表现自己。

何明《人文素养奠基读本·国学必知经典(文) 南宋金元散文》:这首诗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的海棠蓓蕾。以海棠为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一定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第二篇:《教学用书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八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教学用书赏析

作者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远秀容人。金朝鲜卑族文学家。金兴定三年(1219)进士,官做得很大,金亡以后没有出来做官。由于他生活在金元交替的年代,诗中有不少感伤时事之作。他关心民生疾苦,暴露金末社会的黑暗,形成沉挚而苍劲的诗风,对当时诗坛影响较大。有《遗山集》等。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儿辈”指作者的子女,元好问有三子二女;“赋未开海棠”,意即做一首吟咏未开海棠的诗。

诗中所写的海棠应为贴梗海棠,它3-4月间开花,花开时绚丽多彩,鲜艳夺目,是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由于花丛生于枝干之间,又贴近花梗,所以称为“贴梗海棠”。

第一二句写数点海棠花蕾嵌于枝间重重新绿之中。为了突出“数点红”,作者先从“重重新绿”写起。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红绿相互映衬,会使双方的色彩都得到加强。在此处,作者的用意显然是为了突出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仅此两句,诗人就已写足了海棠的美丽。

第三四句作者笔锋一转由海棠引出桃李。桃李在海棠开花之前开花,一个“闹”字显然是从宋祁《玉楼春》词“红杏枝头闹春意”句中得来,然而此处却语含讽意: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味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诗人诚意劝其“爱惜芳心,莫要轻吐”。联系诗题来看,诗人这一劝诫,表面上是对海棠而言,其深层意思当是寄语儿辈。读这首诗,我们应悟到这层含意。

第三篇:《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此诗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

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年代:宋

体裁:绝句

类别:七言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

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

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

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1962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

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晚

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

《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

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

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

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

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

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

作品。著有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诗1361首,内

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

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

清新,脍炙人口。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

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

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

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注释:

1.赋:吟咏。【(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

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编辑本段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

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

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

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

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

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

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

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

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

(《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

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

己的这种心态。

赏析: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

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

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

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

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

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

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

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

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夜发分宁①寄杜润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

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人醉,

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乃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杜涧叟是他的友人。

⑴提起送别诗,不能不想起著名的阳关曲。阳关在今天甘肃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是唐

代出西域的门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动人的送别诗,写成后广泛流传,被谱成歌曲

演唱,称作“渭城曲”;唱时还要把结尾一句反复重复三遍,所以又称“阳关三叠”。本篇以

“阳关一曲水东流”发端,可见是在依依惜别的神情中乘船离开了乡土。故人有心,流水无

情,不可解脱的矛盾,一上来就给全诗笼罩上伤感沉重的氛围。

⑵次句写舟中回望之景。旌阳是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舟中远去之际,旌阳山下的灯

火仍依稀可辨,而自己已单独置身于一叶小舟之中,随流飘荡于江面上。此情此景,又何以

堪?

⑶以上写离别,尚未进入直接抒情。三四句的意思是:我只不过象平时那样喝醉罢了,

倒是满川风月在替人悲愁啊!前一句语气极平淡,仿佛将满怀愁思都解除了;后一句出人意

表,却又将悲愁加于江上的清风明月。难道真是将愁思转移了吗?

⑷非也。物本无情,人自有情以有情观无情,才会使无情之物染上人的主观情绪色彩。

这一江风月的悲愁,不就是诗人离情的外射吗?诗人不但自己悲愁,还要让天地万物来替他

悲愁,这样的愁思可真无边无际、难以排遣了。由此可以体会前句的“醉”字,那不是一般

的酒醉,而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呵!愁思浸满了心田,加上一点朦胧的酒意,放眼望去,

满川风月,一片愁情。诗人确实感到自己醉了,但并非醉于酒,而是醉于那勃发浓郁的愁情。

所以这句语气极平淡的话,其实包含着极深沉的苦味。

⑸本诗的后一联,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说成是无情,就形成了更为

曲折也更耐人寻思的情景关系,在艺术表现上是颇为新奇的。

本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借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愁、忧伤。

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

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注】本诗写于作者早年离开家乡分宁去外地做官之时

新晴

诗词原文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译文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

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

诗词赏析

诗句鉴赏

李白《春思》诗说:“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这里说南风是我的老朋友,是反用其

意。唐人薛能《老圃堂》诗道:“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一本正经地埋怨春风

吹落他正在阅读的书,这里的构思与薛诗相近,但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

门而入又翻书,比薛诗更见机趣活泼。又,宋释显忠《闲居》诗:“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

春风为扫门。”贺铸《题定林寺》诗:“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句意也相近,

可比读。

第一句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比

起刘禹锡“苔痕上阶绿”来,这“苔”要多得多。同样描写幽静的境界,无苔,有苔,多苔

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无苔以表现“净”,刘禹锡用上阶绿之苔写独处陋室之“静”,这首

诗满地之苔则因久雨初晴,其中差异不能不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句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诸葛亮高卧隆中,一觉醒来,不是

还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吗?想到这,诗人会心地

笑了。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

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

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

“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

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

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

清风翻书固然有趣,但也曾翻出莫大的悲剧来,金圣叹的“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翻

出个文字狱来,丢了脑袋。悲乎,秦始皇首创的中国文字狱!

相关题目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

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回答1: “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

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

推门而入。

回答2:“偷”字好。用“偷”字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

表现了诗人久雨初晴的欢悦和宁静恬适的心境。夏日南风通常是平和的,用“偷”字比用“径”

字更能准确表现南风的特征。“径”字好。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而来,“排闼”而

入,这就突出了南风的急切,从而表现了诗人对晴日的期盼之殷切和对初晴的喜悦之巨。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

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

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

(3)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题目中的“新晴”的?

“青苔满地”暗示雨下得实在太久了;“绿树”中的“绿”突出雨后的树叶比平日更加

浓绿; “南风”只在晴和天气里才有,南风是晴天的象征

作者简介

刘攽(1023-1089年),字贡父,一作赣父,号公非。与哥哥刘敞一同中庆历六年(1046年)

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在仕途上,刘攽一生比较坎坷。他中进士后,先在州县做了二十多年

的地方官,才被调到中央做国子监直讲。虽有欧阳修等人的推荐,但一直受到朝中权贵大臣

的排挤,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在政治上刘攽是保守派,曾上书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由此得

罪变法派,被王安石排挤出中央,贬为泰州通判,后改为曹州知府。晚年任中书舍人。

第四篇:《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年代:【金】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第五篇:《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阅读答案及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赞美海棠花品位之高,寄语儿女学习海棠品质,坚守自己的节操。

(2)描写红绿映衬,娇艳动人,表现海棠花美丽的诗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

答案:

(1)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成稳。

三: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4分)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2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分)。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1分),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1分)

  (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翻译: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阅读答案及赏析

赏析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阅读答案及赏析】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阅读答案及赏析。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阅读答案及赏析】文章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阅读答案及赏析出自

第六篇:《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古诗赏析与翻译》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此诗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古诗赏析与翻译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古诗赏析与翻译】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古诗赏析与翻译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翻译: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古诗赏析与翻译】文章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古诗赏析与翻译出自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http://m.zhuodaoren.com/gudian87667/

推荐访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翻译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答案

古诗词鉴赏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2高考湖北语文试卷诗歌鉴赏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赏析 下一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