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养老问题

2016-09-01 制度 阅读:

当前的养老问题(一)
当今社会养老问题浅谈

当今社会养老问题浅谈

——呼唤多元化服务体系

王玲

(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班级:0601102 学号:2011212169 ) 摘要:现实中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不同城市无法沟通,城市人和农村人、视野与企业职工,养老金标准不同,缺少统一的制度。我国的各项配套的养老社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也增加了养老困境。我们面对不乐观的养老现状 ,该怎么办呢?我们需要统一而多元的养老方式。这种多元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就需要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机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建设的全面跟进。我们在期待着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并为之努力。

关键字:养老现状 模式 多元化 扶持 养老金标准

正文:

面对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有许多人都在竭力去适应,但还是有不少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去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并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难题,如何养老,何处养老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举一例吧,现在网络语言越来越成

为一种时尚。对一些打字速度较慢,或者压根就不会打字的人来说,争不过网络,就只能浮沉海底啦!那么,在如此信息化的时代,部分老人的生活就显得孤寂荒凉。他们该如何谋生,如何生存……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美德深深的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长辈们做一些事呢?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当今社会养老问题,试图找到一个适应于当今社会的体系。

一、 养老现状,无法乐观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农村也已改革成功,我们医疗医改 三年也进入正轨,在这个时候,等着我们的还有未处理好的诸多事件。老龄人口将近两亿,我们却面临养老服务不全,养老机构设施严重落后,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要的局面。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的的床位位15万张,站老人总数比例的的仅有1.77%。中国人民日报作者李海秀说过,他多年前曾到北京一所公办养老院采访,那时院里千余张床位已满,想进住的得排队等三年,而现在排队人口增至7000多人,老人若想住进去,至少排队十年。 看到这些数据,我已经没法用语言表达这种惊讶啦!如此信息化的年代怎么会与如此大的纰漏呢?现在有许多的人已经理解到幸福的真谛,他们有对幸福的定义都有不同。有这么两位年过半甲的北京老人张广柱与王钟津环球自助旅游世界, 他们对幸福和奇迹都有了不同的感受。就像他们所说,幸福就是简单的生活,丰富的思想生活,简朴的物质生活,和谐的情感生活。再看看,当今社会的老人问题,谁会觉得他们”幸福”呢?现在我们无奈就觉得不够乐观。

即使是面对如此难入住的养老院,也有许多老人由于“混住”、“生活习惯不同”、“孤独”、“缺乏医疗条件”、“护理不规范”等问题不愿意去。这样的结果导致养老日益成为个人或家庭的沉重负担。不管是孝顺的儿女,还是有见识的老人,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也会无法解决。而养老院本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但现在……还有一些民办的奢侈养老机构,但高收费导致中低收入的老年人无法入住。现实中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不同城市无法沟通,城市人和农村人、视野与企业职工,养老金标准不同,缺少统一的制度。我国的各项配套的养老社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也增加了养老困境。由此看来,当今的养老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的养老问题】

二、 养老模式,期待多元

我们面对不乐观的养老现状 ,该怎么办呢?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需要各种层次的参与,需要公共服务的人员,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如今老龄潮正在逼近,增强多元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在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结构快速变迁、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萎缩、政府财政支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推进社会化养老共建保障模式应是符合国情的首要模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办公养老院,承担保障性基本养老服务;有盈利性的商业养老机构,满足高端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还要有许多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和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这种多元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就需要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机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建设的全面跟进。我们在期待着

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并为之努力。

社会化的养老的严峻形势,也使得一些企业开始改变模式。上海家帝豪有限公司推出“消费养老”模式,重庆市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重庆消费养老发展办公司,联合工商银行、中国人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了“积分宝消费养老”等,成为企业通过自身的消费平台,对消费养老产业模式进行的有效尝试和探索。这种模式既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又可以为养老保险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促进养老保险业的发展,还可在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情况下,逐步为其积累一笔可观的养老金。真可谓是一举三得,高招。

三、 老有所养,还需扶持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不同企业,不同城市,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金标准也有所不同。这对养老金标准不同的问题,海南省人大代表王一新主张,基础养老金应该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做这件事虽不那么简单,可用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做到全国养老金的基本统筹,不管是城市、农村,还是干部、农民,均可享受同等的基础养老金,即可体现出公共的均等化,又便于管理。我们需要统一而多元的养老方式。而这一系列的解决,还需要中央政府立足国情,制定政策和法规,需要全国人民的相互扶持。使得老有所养,而养老产业模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消费养老产业及其其他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都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

他们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关爱,是大家的爱。我们需要众生心中都具善根,人人都有为善之时,常常在跟不同社会层面和不同圈子的朋友交流中,发现有很多人(多半是非佛教徒),抱有一种普遍的观念,那就是佛教的很多信众,愿意布施很多钱去盖寺庙、建佛学院、塑佛像、放生、印经书、供养僧众等等,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钱多花点在社会慈善事业上,比如养老院、孤儿院、希望小学、下岗失业人群救济、赈灾等等,...... 现在面对的养老问题已经是我国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只有正视它,解决好它才行。我们期待着多元的养老模式,期待着统一的养老金标准。……

当前的养老问题(二)
浅析养老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浅析当前养老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

生老病死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而养老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将要面对的。之所以我要选择用这么一个老套的开头,是因为老套就意味着老生常谈意味着其具有必然性。那么我们现在所要面临的养老形势如何呢?在未进入复旦校园时,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并不乐观,而通过这半年在复旦的学习,才发现形势远不止不乐观,简直是非严峻二字不能形容。【当前的养老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目前虽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看似不大,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目前还是呈正梯形,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据清楚的发现,老龄人口的增长比率远远大于中青年人口,而14岁以下的新生人口较上一次普查下降了6.2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数年间,如果不改变当前的人口增长态势,我们的老龄化现象将日趋严重,人口结构也将转变为柱状或是倒梯形。根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026年将超过3亿,【当前的养老问题】

2037年将超过4亿,2050年将达到4。4亿,约占总人口的30%。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养老金问题。我国从1993年开始废除固定工,逐步推行全员合同制,全面实行缴费制度至今已有21年,但目前各地陆续出现了养老保险金出现缺口的现象。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这三项数据似乎让人感到要老保险基金赤字是子虚乌有,但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至今累计转移支付高达10254亿元。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换句话说大量的财政资金被用于弥补养老基金出现的缺口。造成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老龄化人口比重越来越大,需要领取的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也越来越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在工作时没有交纳过养老金,但在退休后也要支付给他养老金,使得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进一步加重,同时,每年筹集到的养老金幅度也低于人口老龄化增长的速度,使筹集到的养老金不够支付【当前的养老问题】

给退休老人,也就形成了收不抵支的局面。目前这一局面还在持续恶化中。仅以上海为例,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预计在2030年,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是老年人,平均1个在职人口缴纳的养老金首先要供养当前的一个退休老人,而在职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只能由以后的在职人员承当,寅吃卯粮的恶心循环加上日渐加快的老龄化步伐,届时养老金的缺口或将达到300亿元,而这一巨额缺口将会成为整个政府财政不得不背起的一个巨大包袱。

二、劳动力短缺。相信许多游戏爱好者都非常喜爱即时战略类的电子游戏,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贴近现实,而且将一个阵营的生产力与战斗力直接捆绑在了一起。其实在即时战略类游戏中人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他决定了阵营的资源的获取速度,以及作战部队的规模,玩家一般都会把人口作为最为基础的战略资源。离开游戏回到现实中,既然即时战略类的游戏以贴近现实作为卖点,那么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游戏中的资源即一个国家的财富,资源获取的速度就是这个国家的整体生产力;游戏中的战斗力在现实对应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毕竟现实中不是天天都会有战争,但国与国之间却凭借着各自的综合实力每天都在战斗着;那么游戏中的人口在现实中的对应是什么呢?就是现实中一个国家那一批最为珍贵的,当前正在创造财富的青壮年们,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势必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里的短缺会引发许多的问题,第一个受到影响也是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济。从2002年开始我

【当前的养老问题】

国一些沿海省份便陆续出现了用工荒现象,2010年广东出现了大规模的洋黑工现象,这些现象都折射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已经逐渐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端倪,这预示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学者提出,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技术革新,以新兴技术来替代人力。但就我国目前任然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存在空洞,而在国际市场上依旧扮演者原材料提供者和加工厂的角色。这一现状在一段时间内是无法立即发生转变的。换言之,在角色转变之前,我国任然需要在功过输出廉价的劳动力在国际市场赚取财富,即使效率地下却也是唯一的方法。而劳动力匮乏会使用工成本增加,从而使得我在国际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力,近几年以来,许多大公司的产品生产重心逐步向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就是最好的例子。另一方面,在国内由于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在我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效率大打折扣。而在一些新兴产业中,老龄劳动人口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也低于年轻的劳动人口,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无论今后我国生产模式如何转型,老龄化现象都会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三、老年人养老。我们谈完了养老保险金和社会劳动力,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果说前两者对于老年人还没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养老却是和每一个老年人都息息相关。随

【当前的养老问题】

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自身的养老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状是如何的呢?那就是老年人养老的状况令人堪忧。第一个受到冲击的便是养老传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奉行着传统的居家养老的方式,养儿防老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但自从1978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我国的家庭结构开始向“421”方向转变,即四个老人加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阶段,而当第三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后,他们将要面对的是12个老人的养老问题。我们已经能够预见,到那时别说养活,即使每天探望两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周期也需要6天时间,他们将要在工作—孩子—老人这三点之间耗尽他们所有的时间。而另一方面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迫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不得不将重心放在工作上,不要说照顾老人,老人们甚至开始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带孩子料理家务等等。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则更为悲惨,部分地区虽然也实行了养老保险,但每月仅有区区50元钱,根本只是杯水车薪。平时没病尚可,一旦有了大病,厄运就开始降临。农村医疗保险的不规范及门槛过高,导致高昂的医疗费让大多数老人放弃治疗。而农村现在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在饥寒交迫、无依无靠、痛苦折磨中死去。这就是农村最真实的养老现状。事实已经证明,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旧有的居家养老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

那么,新兴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又如何呢?社区养老的基

当前的养老问题(三)
社会养老问题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社会养老,就是说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成分为老人提供主要养老资源、承担主要责任。家庭养老则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并承担责任。我方认为在当今中国两种养老方式都应该存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应占主导。

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决定当下应当以社会养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与医疗条件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推行以及单胎生育观的流行,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时代。“421”家庭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这种方式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此时推行家庭养老是极具风险的。这种模式不仅使得父母早早进入空巢期,也使得他们在亲子交往、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同时,一对年轻夫妇养活七个人,可能还需要负担房贷、车贷,这在当前人民还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给年轻一代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也必将影响家庭、尤其是老人的生活质量,而这些都不利于家庭和谐。推行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大力引入国家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他们在老人健康保障、同龄人交流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减轻年轻人负担。社会养老对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极有成效,应当占主导。

第二,老年人口大多在农村,解决当前农村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以社会养老为主导。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产生了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在当时条件下这是合理且有效的。然而时至今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新一代传统养老观念的改变,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和慰藉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频繁,“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农村空巢老人们大多生活艰苦,遇到健康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情感孤独,容易被忽略。朋友们,近八千万空巢老人需要我们赡养,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啊!他们需要的正是社会养老啊!

第三,社会养老模式除了能够弥补家庭养老带来的不足,还能够促进家庭和谐。从家庭养老负担角度讲,长期高额的养老费用,使得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社会养老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减轻子女压力。在社会养老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时候,家庭可以根据家庭情况给予老人更高层次的享受和娱乐资源,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使得家人与老人情感交流更轻松,更好得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社会养老应当占主导。

当前的养老问题(四)
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从理论层次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认为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尊老、敬老、

  美德能否得以继续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出个人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老龄化;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福利
  【中图分类号】F842.6
  一、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伴随着人口生育率的逐渐降低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率迅速提高。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1]。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农业人口大国,我国在经济不发达时直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根据联合国对中国2000~2050年期间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估计和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65年之前这种增长趋势都不会改变。有专家预测,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要经历115年的增长。[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不仅是中国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如何使农村老年人口能够顺利养老,拥有足够安度晚年的资金支持,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也是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中国是一个有敬老传统的国家,赡养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养老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是老人认为最完美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可见,家庭养老在养老保障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从现实社会和调查材料看,它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其功能正在逐渐退化。
  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认真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的养老方式,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社会的发展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更是忽视了对农村青年的伦理思想教育,从而使他们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极为淡薄,有不少农村青年根本不懂什么是孝道,更无从谈起如何实施"孝道"。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影响下降,两代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矛盾。
  (二)国家养老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的摆在面前,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截至2007年底,全国5171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而农村总人口为72750万人,投保人数占全部农村居民的7.1%。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还未到达5%。而城市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在30%左右,远远高于农村,[3]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老年人经济上支持不足甚至没有支持。另外,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狭窄,基金筹集困难。从国家政策来看,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都是采取自愿投保的原则,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的参保意识淡薄等很多原因导致资金筹集困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而且国家只给与政策扶持而不是承担出资责任,缺乏对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财政支持。农村养老保险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成为正真的社会保险。政府财政必须成为社会保障基金不足的最终调剂者。
  (三)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
  农村老年人口从事的是家庭农业生产劳动,自我养老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而逐渐降低。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更为重要的是,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使依靠土地的自我养老能力变得非常脆弱。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阶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及家庭投资,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低于供养子女的费用。
  (四)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严重缺失
  当前传统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无论从数量规模上还是质的结构上,都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基层福利机构在人均数量上还太薄弱;基层福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太差;从服务形式上看,基层所建的老年福利设施,如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等,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只能提供吃、穿、住等简单服务的原始阶段,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的"展品"。农村残疾人、"五保户"、孤寡老人由于历史原因不断增加,这些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的老人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三、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家庭自身养老的能力
  从历史上看,我国一直采取以"孝文化"为核心、以"家庭"为养老载体的家庭养老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逐渐演变为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并成为一种决定性因素并发挥着作用。仁德和忠孝思想在《论语》中多处体现,"孝为百行之首"的思想表现在养老过程中就是家庭中子女对老人要以孝悌为中心。[4]因此,从我国养老文化和经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一个时期内,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依然主要依靠家庭。要做到这一点,应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子女孝道文化。另外,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家庭自身养老的经济支持能力也是一个必要的途径和手段。目前,农村家庭养老的负担很重,而农民收入不高的现实是家庭养老的一个重大阻碍。所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各种中小型企业,推动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协调发展大中城市,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扩散和辐射功能,从而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人口的素质,扩大农民的就业面,为家庭的自我养老创造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提高政府养老的保障力度
  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一种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离不开国家或政府的干预,没有国家或政府的干预就不可能存在一种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村保障体系的建设,以促进社会公平和保持社会稳定。政府对公民的安全和保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政府更应该提高对农村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另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要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从而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由于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不可能像城镇居民一样有固定的工作单位能够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另外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或者因城镇建设土地被征用,使得广大的农民被迫来到城市,这样一来,农民的养老保险就没有了去路。因此,为农民开通养老保险全国统一账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方便了国家又有利于农民,还降低额管理成本。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时,应该采取逐步推进的原则,在比较富裕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已经具备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条件,所以应该在加大政府资金示范效应的同时,加强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别的地区。[5]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养老
  发展社会化养老和助老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是我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非常重要的补充途径。通过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加强农村老年人口教育质量,倡导关爱老年人的农村社区人文关怀范围。例如农村社区养老不仅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口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也能提供精神慰藉。通过逐步完善已有的敬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设施,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在农村社区开展各种社会工作服务,如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动员、农村社区建设等,加大农村社会尊老、爱老、护老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促进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的改善,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政策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最终使农村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注: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XSYK328。
  参考文献:
  [1]郭凝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外农村养老模式比较与思考[J].甘肃农业.2010年(3);
  [2]危珊珊.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年(3);
  [3]许洪玲,杨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11(14)
  [4]孟祥林.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现状、问题与制度选择[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5)
  [5]孟元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年(12)

当前的养老问题(五)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如体制法律不完善、地区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行业服务水平低、服务理念不合理以及养老思想落后固化等问题。必须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经验,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关注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关键词:养老; 养老服务; 产业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如体制法律不完善、地区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行业服务水平低、服务理念不合理以及养老思想落后固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老年人口群体养老需求的满足,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的构建,因此,如何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养老产业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培育并发展养老服务市场已经20多年,但是养老服务产业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政府投入不够,管理体制僵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是投资体制还不健全。目前看,国家投资多于民间投资,虽然民间资本投入在增加,但都是在利润的驱使下,临时的多,长期的少,还缺少长效机制调控资金投入。
  二是政策体系还不太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的组织、关系、布局和措施不与国家出台的政策相配套。另外,政策落实不到位不透明。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很具指导性和前瞻性的,但落实的过程中常有不到位不透明的现象。
  三是管理体制还没理顺。一直以来的养老服务的国家行政管理的惯性,造成目前管理的僵硬状态。政府的管理角色没完全转变,导致民间投资人的创新管理空间不大。另外,政府部门运行机制不灵活。老龄事业机构出现了组织臃肿,人员过多的现象,这样使运行的效率低下,也浪费了很多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计划色彩过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导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僵化,没活力,缺乏竞争力。
  四是法律法规相对政策滞后。比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目前还是1996年颁布的,显然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不同步。四是政策的监管还很欠缺,甚至有空白;目前机构注册弄虚作假、霸王条款、服务质量差等显现还是很多的,但都没有有效的监管机构和制度。
  2.市场运作不佳,供需失衡
  一是缺乏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服务设施不足、服务水平较低。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服务设施还很不足,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行业标准以及行业监管机构,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随意提高服务档次,抬高服务价格,降低服务质量等现象还很多,使养老服务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二是供需不对称,矛盾无法及时解决。养老服务产业投入成本大、回收周期长,行业风险高,而随着物价水平、工人工资的不断上涨,企业短时间内收益不显著,导致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这直接影响养老服务产业的总体投资规模和投入力度,但是社会养老需求却在日益增长,造成供需矛盾严重失衡。
  3.产业模式单一,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产品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与居家养老配套的家政服务,但这类公司充其量就是一个服务中介的性质,他们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水平低、内容范围窄、服务价格不合理,更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特殊性、专业性的服务。二是传统的养老院机构养老。但政府和企业只是单纯的依靠创办养老机构,并简单的套用养老院、敬老院等运营管理模式来加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对老年人也只停留在以医、食为主的同一模式统一标准的服务照顾上,不能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殊性的服务项目。多数为小规模投资经营,并未真正形成产业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化整体发展程度较低,致使产业市场占有率低且市场竞争力弱。
  4.行业服务水平低,态度较差,服务理念不高
  一是养老服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低、队伍老化严重。因为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普遍比较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人员流动大,从业的人员也没经过专业培训,少数人还有歧视老年人歧视养老服务工作的态度,给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服务态度差。一方面,产业服务人员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员,他们只能凭经验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和家政服务,对老年人身体护理、心理疏导、精神关爱不到位。另一方面,作为服务人员的提供者,有的企业不仅没有对服务人员进行高质高效的专业培训,而且缺乏对员工的严格管理和监控,甚至还放任员工的不符合服务规定的行为,这都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产业的服务质量。
  三是服务理念不合理。大多数人从事这一行业都是为了挣钱,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员工,这无可厚非,但也绝不能唯利是图。如很多公司为了挣钱,打出很诱人的宣传,做出各种承诺,各种设备和服务一流等等,而一旦将老人招进来,完全改头换面,设备差,环境乱,服务态度差,致使老人们不再相信这种机构,信誉也越传越差。
  5.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领先于全国各地,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市场消费需求释放不足,导致难以支撑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省际之间存在不平衡。湖南作为人口大省和老龄问题较突出的省份,养老服务业建设任务繁重。由于经济欠发达,建设任务重,投入相对不足,使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跟不上形势。全省集中养老床位占有率仅为1.28%,五保集中供养率仅为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9%和31%),即使是省会长沙,发展仍属滞后。陈卓颐曾比较了长沙、南京和石家庄三个省会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发现长沙市与南京市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进入老龄化时间相同,老年人人口所占比例相近,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却存在较大差距,集中养老床位仅为南京的45.26%,床位比低于南京117.31%。即使与石家庄市比较,长沙市的发展也明显滞后。   二是省内也存在不平衡。湖南省的养老服务总体而言,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发展要好,西部区域发展相对滞后。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来看,长沙市位居全省第一,登记在册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计144个,张家界市登记在册的养老服务机构数最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程度与当地老龄化程度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
  6.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思想根深蒂固,不利于产业发展
  在中国文化固有的思想里,四世同堂,享天伦之乐的思想根深蒂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孝悌,赡养父母是子女的责任,即使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忙,但在传统和家庭道德方面,子女一般不会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老人自己也不太愿意去。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形成的“福利化养老”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
  二、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必须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经验,采取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三方联动的发展策略。
  1.政府――聪明的投资者
  一是应制定养老服务产业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
  首先健全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政策,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基金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特点。因此,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关键在于改革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对生活困难老人的养老补助,使老年人口切实拥有均等机会来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制。
  首先,鼓励并规范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服务产业化需要引进各种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市场,除了利用好政府投资,还要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机构,采用多样的经营形式。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产业的管理主体,简化管理机构。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现在还存在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现象,由民政部门、劳动部门、卫生部门等单位共同管理,并且城乡和农村的管理差异很大。
  最后,要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政府接投资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调控,建立完整的审核、评估和监督机制。
  2.企业――忠实的执行者
  企业应该以身作则切实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首先,养老服务产业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可以为老人提供非常便利的生活环境。
  其次,完善各类专门护理机构,满足实施特色服务的要求。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老年人的因病死亡率降低,但因为机能的下降和消失,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不能自理生活,在一般的养老机构也很难满足特殊老人的需求。专业护理院的出现能弥补这一块市场的空白。同时,对于不同情况的老人要量身制定护理计划和服务计划,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最后,不断提高专业培训服务的技能,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养老机构中的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服务作为软件是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服务水平,每个机构要注重服务人员的培训,培训包括提高为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和具体服务行为的专业性。机构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行业内的先进管理经验。
  3.个人――坚定的支持者
  老人及儿女应改变过去社会对养老产业的旧观念。长久以来,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始终停留在“养儿防老”的层面上,导致一部分老年人对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十分抵触,因此政府应积极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老年人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老年人和青年人都意识到社会化养老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养老方式。在肯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合理、强调个人和家庭责任的同时,更要建立适合老年生活和活动的配套设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引导人们理解市场概念、社会概念和产业概念。
  随着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加上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增长空间巨大。养老产业的推进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持,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关注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董昕,刘强,周婧�h.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J]西部论坛,2014,24(4):78-86
  [2]文雯.湖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供求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陈卓颐.湖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9-12
  [4]赵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与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5[5]朱宇轩.湖南省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49-250
  [6]王章华,黄丽群.我国老龄产业现状,问题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0(1):37-39
  [7]孙秀兰.社区老年服务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当前的养老问题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75784/

推荐访问:当前社会养老问题 当前养老保险存在问题

制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