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2016-08-29 制度 阅读: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一)
对公司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主要从业务管理制度,内控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

2012年10月31日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二)
集团公司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HYGLZD【2013】019号

1、目的

为鼓励集团公司员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管理创新,增强内部活力,发掘各类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可行性改善建议,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合格率,优化操作流程,降低成本,促进公司增产增效,实现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术语

合理化建议,是指公司所有员工提出的节约成本、改进工作流程或管理创新的合理化建议,以及技术改进、检测技术、市场营销方案等诸方面的构想和方案。

3、适用范围

集团各子公司、各部室全体员工 4、管理机构和职责

4.1集团公司设立合理化建议评审小组,为非常设管理机构,由下列人员兼职组成:集团副总魏同福、审计部陈乐军、财务部王天霞、企管部张民,由审计部陈乐军兼任组长。

4.2企管部负责组织合理化建议的申报工作,负责各类建议的征集、资格审查、登记、传递、存档等日常工作,必要时可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鉴定。

4.3各子公司、各部门负责本公司、本部门合理化建议的收集、反馈,以及协助企管部进行建议的可行性审查、实施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

4.4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材料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价;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合理化建议的最终审查意见,并确定奖励标准。

5、合理化建议的范围

集团公司鼓励并应采纳的建议如下: ⑴ 经营管理思路和方法的改进 ⑵ 各种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改进 ⑶ 新项目开发、营销、市场开拓的建议 ⑷ 施工工艺、设备、技术改进 ⑸ 材料节约、废物利用

⑹ 经科学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⑺ 品质的改进、降本增效 ⑻ 安全生产、环保革新措施

⑼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⑽ 其他任何有利于公司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改进事项 6、提交办法

6.1各级员工均有权对公司经营管理、生产组织、技术改进等提出建议,并可联名提出。

6.2集团公司可定期或不定期公布若干经营管理问题或难题征招建议。 6.3合理化建议提案应填写《合理化建议申报审批表》。

6.4合理化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合理化建议信箱”或直接送到企管部。邮箱地址:hyrsqh@163.com

7、评审流程

7.1企管部收到提案后,即对提案进行登记、编号,同一内容以先提者为准,同一日提案视为联名。

7.2经初步分类整理后送交专业部门或被提案单位进行初审,不予以受理或暂保留的,应在收到提案后一周内通知原建议人,并准予原建议人申诉一次,初审时间为一周。【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7.3初审通过后,企管部将合理化建议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复审。 7.4复审提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并对提案进行效果评估与效益测算;

管理类创新建议报请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开展工作。

7.5由评审委员会确定提案的执行方案,落实提案的执行部门和主办人,并填写《合理化建议成果评审表》,复审应在两周内完成。

7.6合理化建议在通过复审后,由企管部负责对提案落实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跟踪,并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7在合理化建议执行三个月内,由企管部负责对提案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拟定奖励方案,报总经理办公会核准后张榜公告。

7.8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提案以及评估、效益测算等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7.9提案改进结果所导致的专利、专有技术和成果,其知识产权归集团公司所有。

8、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见下表:

9、奖励等级 奖励等级见下表:

10、奖励规定

10.1一般合理化建议于每月进行一次颁发奖金和奖证。 10.2重大合理化建议于每季度进行一次结算,发放奖金。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10.3是否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年终优秀个人评选的必要条件之一。

10.4对积极提出经企管部受理的合理化建议每年累计3项以上的个人,在集团公司年终晚会上给予额外的礼品嘉奖。

11、本制度自发行之日起执行,由企管部监督落实并负责解释。 附件1:《合理化建议申报审批表》 附件2:

《合理化建议成果评审表》

合理化建议申报审批表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三)
对公司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对公司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项目二部

河南XXX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经四年的风雨兼程为广大客户打造了一个安全、稳健的投融资平台;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和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公司做出以下合理化建议:【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一、关于员工的培训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获得高素质人才的途径不外乎两个,一是高薪外聘,另一是挖掘内部员工的潜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而员工培训是公司投资小而收益最大的投资,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1、目前现状: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公司追求高速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员工的教育培训认识不够,公司不但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而又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入到行政或后勤事务中。不设立独立的人事部或人力资源部。对公司内部培训根本就不够重视或重视不够,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即使开展培训也往往是走形式,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和考评制度,对逃避培训的员工而不受到任何处罚。

2、个人观点: 就公司现状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员工对岗位本身的理解与认知的问题(比如前台人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是怎么理解的?等),其次要解决的是岗位业务技能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则是: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与标准作业流程。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从制度和流程开始,只有在员工对公司制度达到完全理解与认同的情况下,公司制度才能对员工产生有效的约束力,接下来还必须针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动作(特别是直接接触客户的这些人员,比如客户经理、前台和会签等),并对员工进行规范化培训,直到员工能够一丝不苟地完成本职工作为止。这样的话公司的一切管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公司才谈得上规范管理。

3、个人建议:⑴、完善公司员工培训制度。我始终认为培训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不间断的企业行为。所以公司必须建立长期的员工培训计划与培训制度。

创造一个适合公司培训发展的环境,使员工更好地融入进去。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式。对于公司中高层管理者而言,培训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高层管理者担负的是整个企业兴衰荣辱的重任。其管理思想如不能与公司管理意图保持高度一致,其知识结构如不能应付日常工作,其胸怀气度如不能超越自身,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诚恳建议:公司应该把提升管理层综合素质当做首要培训任务来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管理者自己都无法严格要求自己,那如何去要求员工做到呢?⑵、加强培训中的沟通。培训前应该瑟培训老师及受训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受训员工在哪些方面不足并希望在本次培训中得到提高,带着问题进行培训,这样能大大地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培训中,由于员工具有不同的学历、经历和背景,在接受程度上也有所差异,所以,要留一定的时间与培训师进行讨论研究。而培训后要进行对本次培训进行评估并要求每个受训员工总结。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二、关于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意识

随着市场逐步的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逐步由过去的“商品竞争”演变成“服务竞争”,经历了从质量取胜、品牌取胜从而发展到了客户服务取胜的阶段,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客户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客户服务是公司商业动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目前现状:虽然我们公司在“服务客户、服务业务、服务基层”等企业文化的广泛影响下,公司员工也会将这句话挂在觜边,但是从实际行动上并未付诸实践,服务意识、态度差,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司制定的一些很好的服务举措得不到落实。

2、个人观点:员工对公司缺乏归属感。由于公司福利待遇低,而且工作量较大,公司提的合理化建议得不到落实,员工在工作中情绪、意见很大。再加上,领导也不注重关心、激励员工,使其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失落,从而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一落千丈,降低了对客房的服务意识。

3、个人建议:⑴、前台服务。前台接待人员是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或称公司的“门面”、“脸面”。所以必须要统一穿着工装(这点要求全公司所有员工统一起来,包括公司上层领导要以身作则,而不是只某个部门穿,而其他部门

不穿,影响公司的整体形象)。接待人员的言行举止决定到访客户的对公司的第一印象。所以前台接待人员要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接待礼仪。当客户来访时,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热情、主动问候:“您好,请问您找哪位?”、“有预约吗?”等,耐心倾听客户的来意,并根据客人的需求积极予以帮助联系,不要在客厅内大声叫喊其要找的人,如果要找的人在忙或者不在,可以请其稍等,规范的仪态引领客户入座倒水,不要将客户扔在那里没有管。⑵、注重服务人员的培训。在员工加入公司用后,我们便要做好其培训工作。首先,应让他们了解协和、融入协和的企业文化;其次,再针对后勤服务人员(前台、会签人员)岗位说明、公司的服务规范及其它制度对其进行理论培训,在其理论培训通过考核后进入实际操作培训,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竖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让其在优秀的员工指导下进行操作,最后理论和实践考核全部通过后方能上岗。⑶、重视、关心员工使其增加归属感。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不可能整天与顾客打交道,而只有一线员工才是真正与顾客面对面。所以,我们首先要真心为他们着想,比如说不定期地安排员工外出游玩、竞技类的体育活动等,使员工劳逸结合,并及时解决员工的各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认识到公司是重视他们的,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而服务意识也会不断提高。⑷、拟订合理的奖惩制度。要量化服务标准,制定细则,对员工的日常工作、日常表现打分。所要制定的标准要细化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对每一名员工同等对待、不偏不倚。对服务工作做的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发放奖金或通报表扬);对于服务工作做的不好的员工则要对其进行惩戒(批评教育或罚款)。这样让员工意识到其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他们就会自觉地注意日常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自然而然的便提高了服务意识。

三、完善员工福利待遇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为了加强员工归属感,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起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接合公司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特建议:

1、体检:公司可以每年为员工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在公司指定的医院进行。

2、节日津贴:按照我国的民族传统习惯,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三

八节公司在节日为员工发放节费,并形成制度按一定的执行。

3、降温、取暖费:在每年冬(3个月)、夏(3个月)间每月给员工发放固定

的降温、取暖津贴。并形成制度按一定的标准执行。

4、法定强制性福利,如按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购买退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是国家强制性福利,不应对员工有业绩上的限制。

四、改善公司环境

1、办公环境:对于公司员工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带来好的工作心情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展现良好的企业形象。由于我公司业务人员较多,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每日都挤在一起工作,噪音很大,严重影响到他人接待客户,造成客户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建议:将会议室西侧的三间房子打通,分成隔断办公,给员工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会避免员工们之间扎堆闲聊、闲喷的现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2、卫生环境:目前公司的厕所卫生脏乱现象尤其严重,整个接待大厅里弥漫厕所的臭味,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及客户的心情状况,造成客户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建议公司应该找专职的保洁人员,进行不间断地打扫及清理。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四)
上市公司内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会计舞弊、财务造假的问题,为了降低上市公司经营上的风险,在上市公司内部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但是从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水平。本文从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水平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评价 建议
  一、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一)内部控制评价概念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经营管理合规合法、相关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完整性是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对企业的审计程序的确认提供帮助,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选取的主要依据是评价的目标和程序的设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主要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抽样法、问卷调查法、标杆法。
  抽样法主要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种,其中随机抽样的特点是每个单位抽取的概率是相同的,它排除了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虽然看起来描述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保证相同的概率是比较困难的;非随机抽样是指不能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种假设和初步设想的方法,对抽样调查小组提出了较高的抽样经验;从实质上来看这两种方法是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并根据市场固有的风险和发生的频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范围来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问卷调查法是在内部控制评价比较常用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易于执行、简单易懂,受到了大部分调查小组的广泛应用,但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不是照抄一些模式,而是要考虑到企业的风险控制点和评价的程序,被调查者的主动性会直接影响到问卷调查质量的水平,因此问卷的调查者要精心的设计好问卷的问题,方便进行统计和问答。
  标杆法与前面两种方法相比使用率较低,一般的大企业会采用标杆法,这种方法的目标主要有执行出色和内部控制设计出色的企业,标杆法的一般程序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标杆小组的建立,确定和分配标杆小组成员的职责;第二行业内标杆的确立,对行业内标杆的内容要经过充分的调研确定,不能轻率的决定;第三对标杆企业的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积极的寻找出与目标公司之间的差距,并找出缩短差距的方法。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市场形象的提升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信息披露的压力下,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的行业优势、内部控制环境、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对外信息的披露来进行充分的体现,企业可以通过对披露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通过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度取得债权人的信任,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来进行融资。
  2、有利于防范风险
  内部控制评价需要企业的员工对内部控制有自己的看法,内部控制评价的人员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掌握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并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寻找出企业可能会面临的经营风险。
  3、有利于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
  内部控制评价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有效制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第二,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互相牵制可以有效降低财务人员串通舞弊的问题发生,可以有效避免财务错报的情况发生;第三,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规范,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导致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多样化,直接降低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可比性,内部控制评价水平的提高也受到了遏制。同时,一些上市公司并未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仍是按照传统的习惯和方法而不是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和经营,内部控制的随意性较大。
  (二)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健全
  从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还得不到内部审计机构的保障,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很多上市公司也不愿意花费大量成本,这样就会导致上市公司内部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有所差距,需要指出的是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需要与其他相关的制度相辅相成的,需要相关制度来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顺利进行,然而上市公司中的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导致了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不健全。
  (三)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不充分
  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一些上市公司比较重视的是自我评价的书面结果,往往追求的是“零缺陷”或者“合规”,从而对公司内控报告进行美化,导致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过于形式化,信息的使用者很难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四)评价过程缺乏定量的方法
  从内部评价报告的调查情况发现,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现在企业主要采用的内部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简单易行,但是也会存在一定的缺点,其缺点在于不能够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定量评价,不同企业之间的内部评价水平也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比较,采用定性评价方法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降低了评价报告的可靠性,然而采用定量方法就可以弥补定性方法的不足之处,虽然定量方法也会存在着一些主观臆断,但是可以对最后的情况进行打分,有利于对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高评价报告的可靠性,然而在大部分企业中内部评价过程采用定量方法较少,降低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水平。   三、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水平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水平的重要基础,因此上市公司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对内部控制的标准进行量化,要从上市公司的视角情况出发,根据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要素来量化公司的评价标准,只有保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健全性,才能够提高评价报告的可靠性。
  (二)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保障机制
  上市公司必须要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保障机制来保障,更离不开外部监管部门的辅助,因此上市公司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保障机制,一方面上市公司在相关的保障机制中要提高对审计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为了调动起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要将内部审计部门的评价和监督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加强对企业综合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也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来进行指导,并通过相关的监管主体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评价的有效性。
  (三)提高对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
  一些上市公司认为对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会花费大量的成本,过多的披露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可以泄露一些商业秘密,但是这种意识是不够正确的,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情况来看,要加大对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只有客观公正的对评价信息进行披露,才能够更好的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同时也要让上市公司的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要强化员工的评价信息披露认识,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制度。
  (四)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评价
  上市公司内部评价方法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其中定量的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加权平均评价法,选取和构建评价指标是加权平均法的首要思路,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要根据相关指标在企业业务中的重要性来确定,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对上市公司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要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水平,促进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张冬洁,陆伟达.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13)
  [3]闫志刚.内部控制质量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五)
试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合理化建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企业受到了国外经济的不断冲击和挑战。这就需要企业自身不断进行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而全面预算管理则是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企业竞争能力得以提升,在世界经济的汹涌浪潮中屹立不倒。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激励机制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的意义可以概括为:(1)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2)是企业高效使用企业资源的保障;(3)是企业实现组织治理的有效手段;(4)是企业实行监控与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企业实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方面员工普遍对全面预算管理在态度上表现得不积极,对其认知不够,是造成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各个单位普及推广和正常运行的最大障碍,很多企业人员都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员工没有掌握全面预算的实质,素质不高,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预算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许多企业不实行预算管理或只有预算编制,而没有预算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整个管理过程,只是将预算当作财务的局部工作而非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模式来看待和执行,同时预算管理在定立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要么定得太高无法执行,要么定得太低没有动力等因素,使预算管理体制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预算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在没有考虑企业战略环境的基础上做预算管理,很可能会导致预算管理更多的围绕企业短期经营目标,而忽视长期战略计划,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关联性不强,各年度、季度和月份的预算不能很好的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经营目标,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整合资源功能,这样的预算管理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四)预算管理的考评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措施,或者考核方案只奖不罚,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考核指标的制定和权重与企业整体预算目标脱节,考核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使得控制不到位,考核无效果,致使全面预算管理难以推行。
  三、对于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合理性建议
  (一)为全面预算管理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对于企业制度的实施的影响较大,同时任何制度的推行,与公司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向员工传达出一种较为强烈的意愿,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公司领导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员工,而不是用铁腕手段去硬性规范,这样的效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于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准备还不够健全和完备。若想建立健全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其组织结构是制度开展的基础,企业首先应当从内部出发,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合理的改善,使之与预算管理体系相配套,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预算管理流程,逐步建立起一套产权分明、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预算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科学合理确定预算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是预算执行和控制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地确定预算目标才能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因此,应根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结合企业的市场、政策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由上至下分解,由下至上反馈,经过上下级的反复沟通协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
  (四)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将根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出年度经营目标及各责任部门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多维细化分解,横向分解到月,纵向分解到人,并执行滚动预算。建立由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驱动财务预算的完整模型,严格坚持责、权、利清晰的原则,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现象。
  (五)建立完善的分析、考核、激励机制
  一定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效绩。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与业绩、薪酬管理挂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全面预算考评的目的,既是为了找出差异、分析问题、肯定成绩,也是为了奖优罚劣,调动员工执行全面预算的积极性。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不是单独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上下配合、全员参与,只有这样企业制定的预算才易于被接受、被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减少因管理层与普通职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模块之一,提升企业绩效,事后控制不如事前预算,预算是计划的量化形式,也是目标的细化。管理的重心在执行,执行就是达成目标,目标的细化要预算。大家一定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升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师玉梅.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2008,(13)
  [2]高健.探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J].会计之友,2011,(36)

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方面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66686/

推荐访问:对公司发展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制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药正常饮片合理应用的措施和方法 下一篇: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好的做法